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燃料的应用和污染情况,理解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污染和开发新能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人类需要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的应用和污染情况,学习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如何开发和利用可更生能源,以及减少化石燃料污染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械和设备,以便进行化石燃料燃烧的实验。
2. 准备一些化石燃料和新能源的资料和图片,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提前组织学生分组,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准备一些相关视频和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氢气等,让学生思考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燃料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
2. 探究活动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燃料的性质和用途,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燃料。
例如:(1)探究煤和石油的组成元素:通过燃烧煤和石油,收集产生的气体,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含有的元素。
(2)探究天然气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天然气的颜色、气味等外观特征,并尝试点燃天然气,观察火焰的颜色和气味。
(3)探究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收集氢气并观察其颜色、气味等外观特征,并尝试点燃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和气味。
同时,介绍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和缺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氢气作为燃料。
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燃料,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燃料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燃料。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我们要关注社会的发展,要节约能源,要学好化学等科学知识,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做出贡献。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如果是在以前,我可能会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交代一下重点内容,简单得给学生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就结束了。
但自从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新教材以来,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
所以,在处理这节课时,我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作业,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等到上课时由他们亲自说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分成小组查阅了不少资料。
都想在课堂上表现一次。
但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我还是在课上没有让学生的资料全部表现出来,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觉得这节课这样处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可以在积极查阅资料的同时,不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课堂汇报时,有一名同学在汇报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时,提出了一个我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的词“波能”,不但我感到新奇,听课的其他老师也有同感。
从这一点看来,这种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不但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了知识,从同学身上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知识。
令我觉得遗憾的是,我没有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虽然有许多客观原因。
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这节课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学生无法看到的“煤矿的开采,煤的干馏过程,石油的分馏过程,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污染。
”等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的话,会对学生开阔视野,认识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思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2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其中1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一节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播放、图片及图表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总之,本节课教学的宗旨是既保证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收获,又力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
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
同时课本对相关知识的介绍相对简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科普化和教学形式简单化的倾向,要重视学科联系,加强不同学科间以及化学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采用拓展延伸资料的方式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但应防止教学内容的扩大化,既要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学习材料,又要避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作过深的拓展。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明白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2)进程与方式: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阻碍,知道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熟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活动及上网查询等多种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及慢慢把握科学探讨的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育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关注社会的进展,节约能源,为爱惜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奉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常见化石燃料。
3、教学难点: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的阻碍4、教学课时:交流讨论化石燃料1课时;探讨活动2课时五、教学进程:一、设置情境[教师]大伙儿都见过、利用过一些燃料,请同窗们说说(柴草、煤、天燃气等)[多媒体]说明化石燃料的意义[教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些宝贵的财富-----化石燃料二、提出问题课前布置学生就以下四个问题进行调查学习。
一、依照你的日常生活体会,结合讲义阅读和上网查询资料请完成下表:煤石油天然气所含元素所含物质用途燃烧产物(2)请你调查一下,煤、液化气、天然气、管道煤气的市场价钱各是多少?你以为我市应选择推行哪一种燃料?简要说明理由。
二、简要说明煤和石油作为燃料的短处3、什么缘故说煤和石油作为一种燃料燃烧太可惜了?4、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完全消耗,咱们如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欠缺问题?三、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课前将全班同窗分成四个小组:1 燃料调查组 2 环保组 3 燃料利用研究组 4 新能源组,然后要求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各小组选举一名成员汇报研究功效。
四、练习应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成?[作业]书上和达标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明白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2)进程与方式: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阻碍,知道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熟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活动及上网查询等多种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及慢慢把握科学探讨的方式。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煤和石油》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煤和石油》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化石燃料的利用》的教学内容。
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能源之一,煤和石油作为化石燃料的代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能源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 煤和石油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煤和石油的成因及其特点; - 煤和石油的提取及加工技术; - 煤和石油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煤和石油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煤和石油的成因、特点和提取加工技术;•了解煤和石油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分析煤和石油的特点及其使用场合;•能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煤和石油的成因、提取和加工技术。
3.情感目标:•积极探索和研究化石燃料利用问题,对环境保护有基本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煤油的成因、特点及其提取加工技术;•煤油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对煤油的成因进行深入的探究。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物质是否和煤油有关系。
2.提问:我们每天能接触到石油和煤吗?它们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二、探究(25分钟)1.导入煤油的成因:请学生进行思考,煤油的成因是什么?老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煤油的形成过程。
2.煤油的特性:让学生探究煤油的相对密度、黏度等特性。
3.煤油的提取加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取煤油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煤油的提取和加工技术。
三、讲解(25分钟)1.煤油的利用方式:讲解煤油在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煤油对环境的影响:讲解煤油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环保问题的重视。
四、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自己总结煤油的成因、特性、提取加工和利用方法等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九年级化学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复习煤的知识引入酸雨的形成。
从煤的成份推出燃烧产物,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推测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探究煤的燃烧形成的酸雨指导阅读,组织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发言分组进行有关酸雨危害的“讨论”。
探究酸雨的危害引导复习石油的知识引入燃烧产物的探究从汽车用燃料的成份推出燃烧产物,分析尾气中污染物探究汽车用燃料的燃烧引导从燃烧的反应开展探究从汽车用燃料的成份改良和充分燃烧的角度推测减少污染的方法。
探究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引导从燃烧的反应总结归纳归纳总结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从酒精的制备、性质来探究酒精。
从酒的酿制推出乙醇的可再生,从燃烧的反应推出其优点探究乙醇引导从乙醇燃烧的优点探究其使用说出应用的例子及优点探究乙醇作燃料的情况引导从氢气的性质制备来探究。
化石燃料的利用反思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
化学组林颖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科普性的知识较多,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互式的白板教学,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还有视频信息,使学生充分利用各个感官,感受化石燃料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这节课的知识性内容不多,主要体现在化石燃料的组成以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这两部分,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使学生感受到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的化工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目标得以完整达成。
本节课仍存在的不足是对课本的整体把握不足,对模块顺序的处理有待改进。
语言表述不够简洁,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少。
今后我会更多的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知识探索。
在本节课的处理上可让学生提前完成一份关于化石燃料的调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交流讨论,甚至现场组织辩论比赛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说课与反思
《化石燃料的利用》说课与反思一.说教材本节内容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从能源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当今社会运用最为广泛的三种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在强调三种化石燃料重要性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三种化石燃料燃烧给环境带来的巨大污染,并在最后提出了要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需要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
二.说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亵渎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要让学生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要使学生意识到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让学生初步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化石燃料的燃烧重要性和燃烧带来的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两面性”哲学观点;初步让学生树立现代社会所必备的“能源”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和过程。
本节课属于科普性化学知识,化学学科专业知识不强,知识难度不高;而且分析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初中地理等学科中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渗透,学生只是对“化石燃料”缺乏较全面地认识。
在教学中如果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素材,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便能让学生在重视过程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原有知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观。
为此,在教学时,笔者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自主设计了包含“两个互动课堂讨论”和“两个问题引导探究”的教学模板供学生学习。
其中“互动课堂讨论”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即在数字化平台支持的“留言板”上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利用网络自主查阅,并将查阅的资料整理到相应问题的“回复”栏中,然后把大部分或全班学生查询的资料展现给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利用该种模式教学,课堂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能得到及时地有效利用,而且每一位学生的资料在全班都能得到展现,做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被显示,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充满了及大的兴趣,为此,本节课也很好地突破了“三种化石燃料的组成成分和形成过程”和“煤、石油等燃料的综合利用问题”教学重点;“问题引导探究”的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诱发思考——反思交流——得出结论”。
初三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doc
初三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初三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一)以现代教育技术推广运用为主线,以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研究与新课改的实施相结合为重点,让信息技术全面走进学科课堂教学。
在化学教育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还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一切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的视觉放开,着眼于化学发展新成果,着眼于化学与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化学发展的新成就,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松宽和谐的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多种器官并用,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
讲、议、辩、练相互穿插,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是突飞猛进,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培训,以更好地适应教学要求。
初三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二)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相辉映,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同学们在走访家长、资料查阅、课前的整理准备和课上的交流过程中,在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所获得的知识是我所不能估量的;在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课堂上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热切的表情,我感到他们更喜欢化学了。
在探究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且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三上册化学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目标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苴用途□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年以来,加拿大已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到美国。
现在,美国并不需要它,加拿大正在转向亚洲市场。
在2015年,巴西将成为石油岀口国。
人们之所以对石油问题给予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石汕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与石油一样,煤、天然气也是重要能源。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时,是不是只有通过燃饶才能获得能量呢?讨论交流结合以前学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现象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虽:的变化。
实验活动【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或几小块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CaO),再加入约2mL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
【实验现象】生石灰逐渐膨胀,碎裂成粉末,产生大量的白雾,用手触碰试管外壁,感觉发烫。
【实验结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 + HzO = Ca(OH)2归纳总结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
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岀热量,如:燃烧、镁和盐酸反应等: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COo2•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1)生活燃料的利用:做饭、取暖等;(2)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发射火箭;<3)爆炸产生的热虽::开采煤矿、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4)食物在体内缓慢氧化放出热量:维持体温和日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5)能星的转化: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使用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九年级化学的教师们对于化石燃料的利用的教学中要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一)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相辉映,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在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所获得的知识是我所不能估量的;在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课堂上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热切的表情,我感到他们更喜欢化学了。
在探究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且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到了许多平时关注不够的问题,得到了家长、朋友、同学的帮助,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合作的愉快,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另一方面,老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使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学习的兴趣随之增加,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得到了保持和增强。
不足之处:一部分学生还不会深入地研究问题,只是表面上从书上或网上找一些资料抄写下来,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属于“化学与能源”这一主题单元的重要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利用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既有理论知识的阐述,又包含实验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并列举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其主要组成元素。
(2)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作为能源的优势与局限性。
(3)掌握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化学反应及产物,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酸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化石燃料利用中的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探索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利用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化石燃料燃烧的化学原理,分析并评价化石燃料的利弊,提出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建议。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化学视角审视能源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汽车加油、家庭取暖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及利用中的环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初中化学_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所属年级九年级主讲人所属学校授课日期课题: 6.2 化石燃料的利用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道三大化石燃料的组成、性质、开发利用。
2.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到合理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知识点(重点、难点)1.化石燃料燃烧的利与弊,2.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方法。
3.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试管,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汽油,石蜡,沥青等。
板书设计:6.2 化石燃料的利用一、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资源)煤—工业的“粮食”(煤、石油、天然气)石油—工业的“血液”二、化石燃料燃烧1、石油的分馏:石油气、汽油、航空煤油、柴油、润滑油、重油、沥青。
2、大气污染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石油转化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药物、燃料等。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气化、煤的焦化、煤的液化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太阳能、核能、氢能源、风能、潮汐能、地热能。
石油分馏的目的、原理、产物、用途。
分析讨论得出:化学能-热能-动能-电能[过渡]不同的燃料,成分不尽相同,性质存在差异。
没有任何一种燃料是最理想的。
在选择燃料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天然气1.2易干净泄露会导致爆炸专用管道酒精13.3易非常干净易燃,会偶发火灾瓶装或桶装后汽车运输木炭 3.7难比较干净安全袋装后汽车运输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扩展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过渡][引导阅读]各种车用汽油、柴油以及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液化气等都来自哪种化石燃料?又是如何获得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6,说明石油分馏的原理及其产品。
[投影]自学提纲1.为什么要综合利用化石燃料?2.石油的综合利用技术有哪些?产品有哪些?用途呢?3.煤的综合利用技术有哪些?产品有哪些?用途呢?4.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是直接利用混合物吗?石油的分馏[投影展示]图片:石油的综合利用。
九年级(初三)化学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导思想:了解我国的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通过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化学,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能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石油、天然气,形成过程漫长而且是不可再生资源。
空气污染及污染来源:空气污染主要是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的项目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而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化工厂产生的废气等。
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等。
三、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
4、了解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合作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当今社会合作精神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师生合作作为走向成功的起点,把生生合作作为尚未开发的重要教学资源。
生生合作是师生合作走向成功教育的起点,智慧常常在相互交流、撞击中产生,在相互启发、补充中完善。
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学生不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2、采用预先进行阅读调查(查阅书籍、报刊、上网、参观访问等),课上交流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实验学校景白平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课题:4.3 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
(3)认识能源与环境资源的重要性。
(4)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能力目标:
(1)学会选择燃料。
(2)平时生活中能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
(1)增强节能与环保的意识,是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
知识目标:
实用文档
(1)识记化石燃料的种类及所属物质类别。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即目标达成过程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化石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2掌握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及其燃烧产生的能量。
1.3学习化石燃料的加工和转化方法,以及它们在能源、化工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化石燃料的性质和利用过程。
2.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保的意识。
3.2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提高节能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2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及其燃烧产生的能量。
1.3化石燃料的加工和转化方法。
2.教学难点2.1实验操作及数据的准确记录。
2.2化石燃料加工和转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石燃料信息,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2.1教师讲解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引导学生了解其主要成分。
2.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
3.学习化石燃料的加工和转化3.1教师以石油为例,讲解化石燃料的加工过程。
3.2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化石燃料的转化方法。
4.实验与分析4.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石燃料的燃烧现象。
4.2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燃烧产生的能量。
5.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节能意识。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化学成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燃烧产生的能量,掌握了化石燃料的加工和转化方法。
同时,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了节能意识。
2.教学改进2.1加强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提高数据记录的可靠性。
2.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拓展3.1结合我国能源政策,引导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化学_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认识常见的燃料。
(2)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实验探究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知道燃料燃烧的重要意义。
(3)通过合作交流选择燃料时应考虑的因素,学会统筹安排选择合适的燃料。
(4)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知道石油、煤的一些综合利用的措施。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实验设计和分析,合作交流和反思,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信息加工、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统筹决策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2)通过化石燃料的的燃烧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资源观的树立、环境意识的加强、化学科学价值的体现。
难点:资源观的树立。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通过对化学燃料的认识,从“资源”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综合利用,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及环保意识。
体会化学在环保、能源开发等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问题:1家庭做饭、取暖使用的燃料有那些?汽车、火车、飞机、农用三轮车等分别使用什么燃料?2煤、石油、天然气为什么叫化石燃料?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化石燃料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3化石燃料燃烧有哪些污染?怎样防治污染?4煤、石油除做燃料外,还可以如何利用5什么是能源危机?主要化石燃料还可以供人类利用多少年?教学设计:第二节化石燃料的燃烧学情分析对于燃料,学生知道的不少,但学生对化石燃料的认识往往仅停留在“燃料能够燃烧”这个层面上。
部分学生能知道一些化石燃料的成分,但是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措施知之甚少。
学生对化学在化石燃料的利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不清楚,对资源的认识不够科学。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设置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手段引导学生有重点地、主动地完善自己的认识。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化石燃料是指来自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的能源资源。
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发电、供暖、交通运输等方面。
然而,随着我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认识,我们需要反思化石燃料的利用方式,尽可能减少它们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化石燃料的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这对地球生态系统、海平面上升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推动使用更环保的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化石燃料的资源枯竭问题。
化石燃料是地球上有限的资源,随着全球需求的增加,它们的储量在不断减少。
为了确保我们能够持续地满足能源需求,我们需要鼓励节约能源、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并加强能源的多样化。
此外,我们也应该鼓励研发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另外,我们还需要重视化石燃料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石油开采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煤炭开采则会带来大量的土地破坏和空气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化石燃料开采的监管和环境保护措施,并鼓励使用更清洁的技术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逐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更可持续和环保的能源形式。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投资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加大对能源研究和创新的投入,以促进能源产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我们需要关注其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影响,并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源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鲁教版初三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了解常见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石油是一种混合物,汽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品等。
本节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让学生体会到化石燃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组成、性质、变化和用途等方面;而且选择合适的素材,正面阐述化学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化石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复杂混合物,是当今社会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的两面性,形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因素辨证地认识和应用物质,对化学物质进行科学决策;而且通过这节课学生明白化学是一门认识物质、应用物质和改造物质的学科,从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中理解了化石燃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知道了利用和改造混合物的思路与方法主要有:一是运用物理变化原理,将混合物分离后再利用,二是运用化学变化的原理,将混合物转化为组成和性能更优良的新物质再利用。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分析资料获取信息、观察、讨论、交流以及反思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目标的达成,并让学生通过再次根据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采用辩论等形式评价学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从交流中能看到同学们有很广的知识面,并且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了。
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的搭配上如果能再紧凑一些会更好2、学生对燃料的选择因素的分类上理解欠佳,此时应该多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同伴的交流中能充分理解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并且燃料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社会因素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学习,充分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调整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做到灵活机动,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xx九年级化学的教师们对于化石燃料的利用的教学中要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相辉映,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在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所获得的知识是我所不能估量的;在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课堂上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热切的表情,我感到他们更喜欢化学了。
在探究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且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到了许多平时关注不够的问题,得到了家长、朋友、同学的帮助,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合作的愉快,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另一方面,老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使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学习的兴趣随之增加,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得到了保持和增强。
不足之处:一部分学生还不会深入地研究问题,只是表面上从书上或网上找一些资料抄写下来,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
但有一部分学生能比较深入地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探究能力上,班内学生的水平程度还不一致,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部分同学对这些研究性的问题还不是很感兴趣,认为这是在耽误时间,因此参加的积极性不高。
还有的同学资料来源范围不尽相同。
二上周我在组里开了一节公开课《化石燃料的利用》。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节课没有什么难点和重点,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
于是我决定在九11班上这节课,希望能给他们一些鼓励,也让他们知道老师挺重视他们的。
课的开始以问题引入,学生讨论、交流,并借多媒体解释化石燃料的意义。
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本节课可以说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网络等,深入挖掘教材,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体现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交流中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得到了展示,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得到了保持和增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了。
三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相辉映,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同学们在走访家长、资料查阅、课前的整理准备和课上的交流过程中,在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所获得的知识是我所不能估量的;在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课堂上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热切的表情,我感到他们更喜欢化学了。
在探究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且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到了许多平时关注不够的问题,得到了家长、朋友、同学的帮助,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合作的愉快,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另一方面,老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使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学习的兴趣随之增加,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得到了保持和增强。
在交流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从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使得他们的才华得以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建立了信心,为今后的积极学习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第一阶段结束后,通过阅读学生写的调查报告,我发现一部分学生还不会深入地研究问题,只是表面上从书上或网上找一些资料抄写下来,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
但有一部分学生能比较深入地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探究能力上,班内学生的水平程度还不一致,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阶段的课堂交流,有的同学还是在罗列资料,有的资料过分冗长或数据太多,再加上单纯的叙述,有时同学都听得不耐烦了,影响了交流的效果。
怎样发言如何组织还需要我继续研究。
另外,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部分同学对这些研究性的问题还不是很感兴趣,认为这是在耽误时间,因此参加的积极性不高。
还有的同学资料来源范围不尽相同,有些同学不会上网,有的找不到合适的资料,有的材料没有参考价值。
这次课例,让我对今后的教学得到了以下启示: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研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
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xx九年级化学的教师们对于化石燃料的利用的教学中要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相辉映,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在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所获得的知识是我所不能估量的;在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课堂上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热切的表情,我感到他们更喜欢化学了。
在探究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且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到了许多平时关注不够的问题,得到了家长、朋友、同学的帮助,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合作的愉快,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另一方面,老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使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学习的兴趣随之增加,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得到了保持和增强。
不足之处:一部分学生还不会深入地研究问题,只是表面上从书上或网上找一些资料抄写下来,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
但有一部分学生能比较深入地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探究能力上,班内学生的水平程度还不一致,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部分同学对这些研究性的问题还不是很感兴趣,认为这是在耽误时间,因此参加的积极性不高。
还有的同学资料来源范围不尽相同。
二上周我在组里开了一节公开课《化石燃料的利用》。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节课没有什么难点和重点,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
于是我决定在九11班上这节课,希望能给他们一些鼓励,也让他们知道老师挺重视他们的。
课的开始以问题引入,学生讨论、交流,并借多媒体解释化石燃料的意义。
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本节课可以说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网络等,深入挖掘教材,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体现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交流中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得到了展示,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得到了保持和增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了。
三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相辉映,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