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2)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2)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光”、“水循环”、“热的传递”、“地球和地表”“材料的性能”“创造与发明”六个单元组成。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水循环》是在四年级学习了“蒸发”“沸腾”“凝结”的基础上探究自然界中的不同状态。

教科书设计了《雾和云》《露和霜》《雨和雪》《小水滴的旅行》四课内容。

“雾和云”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雾和云,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探究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雾和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露和霜”以“露和霜的形成”这一天气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露,什么是霜,知道它们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出雾和霜,了解它们的形成,并通过并通过类比推理解释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原因,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探究-解惑的过程。

“雨和雪”以探究“雨和雪的形成”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雨、冰雹、雪。

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出雨,并通过“假设”这一探究技能推理出“雪”的形成。

最终推理解释大自然中雨和雪的形成,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小水滴的旅行”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雾、云、露、霜、雨、雪等自然现象的基础上,以“水滴旅行”为线索,通过水蒸发、形成云、遇到冷空气凝结成雨雪降落回地面等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热的传递》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课内容,“热传导”引领学生认识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不同材料传热的本领不一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树立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第二单元《10. 做一块卵石》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第二单元《10. 做一块卵石》   青岛版

《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不同河段岩石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并按要求完成实验。

3、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并记录,最终证实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4、能说出沙尘暴的危害和防治办法,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并与大家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设计并探究鹅卵石形成的原因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教师谈话: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疯狂猜猜猜”。

出示游戏规则。

学生根据提示猜物品。

最后出示鹅卵石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疯狂猜猜猜”的形式导入本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学生听提示过程中,能了解鹅卵石的特征,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提出关于鹅卵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爱因斯坦的名言告诉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同时使学生自比,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

(3)教师小结老师发现大家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和鹅卵石的形成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鹅卵石的形成。

2、模拟实验,探究新知(1)观察图片,推测原因观察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岩石的图片,说一说这些岩石在外形上有什么特征,结合他们的特征推断一下,鹅卵石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小组讨论写到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展示推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叙述特征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模拟实验,获取新知师生讨论: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河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摇玻璃瓶摇几次?)教师提示:实验不只是动手操作,还需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学生观察小砖块的外形特征,记录并汇报。

教师计时,学生实验。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现象和结论,师生点评,总结鹅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师提问:河流中的岩石从哪里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山上岩石风化落入水中。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6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6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6篇)第一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

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2、《光》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做一块卵石

做一块卵石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震的利与弊。
(二)能力目标
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目标
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地震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会给人类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时间的问题,咱们就先活动到这里。
四、探究地震的形成原因。
A、学生交流,从理论上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哪个小组解决了“地震的形成原因”这个问题?(在交流这个问题的之前,教师在巡视小组整理资料时候,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先找答案比较简单的小组回答;然后提问:“还有没有意见不一样的小组?或者:哪个小组要补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重点词语进行板书。有以下重点词语:岩层、压力、变形、褶皱、断裂、产生地震波、地表、引起振动)
三、探究地震的有关知识
师:关于地震,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根据情况板书出2—3个重点问题: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的危害;地震来的时候如何自救。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问题,也一一列出。)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地震资料的任务,大家搜集资料了吗?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看看我们能不能利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巡视各个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归纳情况。并有重点地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来的时候如何自救”、“地震的危害”三个问题的解答情况。这个活动的时间安排在10—15分钟之间)
(二)能力目标
运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煤等能源矿主的形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初步学习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3汇报交流
小结:
教师出示地球内部分层的图片并小结: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4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及时评价。
1、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搜集资料: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师及时评价
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组成,我们来做个地球结构模型吧!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震的成因。
达标检测
必做题
防震知识有哪些?
选做题
了解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资料
课 时 教 学 案
学校:
姓 名
杨老师
学 科
数学
年级班
5.1——-5.4
课 题
4 做一块卵石
课 时
1
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1提问:教师提出活动指向:“关于能源矿产,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
2了解能源矿产的开采方法
教师播放课件:
煤井下的昨天:马拉车运煤图……
煤井下的今天:现代煤矿开采的图片,配有解说词。
提问:看到煤井下的昨天与今天
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3 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教师首先播放煤的形成示意图的课件,
教师及时评价
1 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及时评价
2 预习第2课
充分交流资料,落实课前准备内容
实物观察,类比猜测印象深刻
达标检测
必做题
地球内部有些什么?
选做题
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在当今教育领域,科学教育一直是备受重视的焦点之一。

作为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更是备受瞩目。

本文将深度评估并撰写关于该教案的高质量文章,以供您全面了解并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

一、教案概述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涵盖了丰富多彩的科学主题,涉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

教案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评估与详细分析1. 深度:该教案从简到繁地展现了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引领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础概念。

在生物领域,教案以生活中的植物、动物为例,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

在物理和化学领域,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与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物理现象。

2. 广度:该教案在内容上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既有基础知识的讲解,又有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对生物多样性的讨论中,教案不仅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还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分类和特征。

在物理方面,教案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并进行思考。

三、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的深度和广度评估,我们不难发现,教案设计合理,内容丰富多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索,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样的教案设计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教案的实用性和深度性使其成为一份宝贵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五、结语《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评估和分析,相信您对这份教案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分析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分析
内容提要?五年级上册教科书整体介绍?五年级上册各单元分析?五年级上册课时分析及教学建议?几点感悟单元设置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第三单元秋冬星空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第五单元水循环第六单元研究与实践教科书编写思路?在内容选择上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
•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对地球内部一直 存在着无限的遐想,并产生了很多于 此有关的问题,而小学生的这种探究 欲望尤为强烈。本课可以帮助学生了 解地球内部的秘密,解决他们心中的 疑惑,使他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特 点形成科学的认识。
本课活动设计
•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猜测,并说明根据。目的是为 导入新课做铺垫。 •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组织学生讨论并阅读教材。目的是拓宽学生 的视野。 • 活动三:做地球结构模型 组织学生独自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模型, 然后小组交流。目的是加深体验新知识。
►本单元三维教学目标侧重点:
1、科学研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 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通过观察、 实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其他同学的 不同观点和评价,学会与他人交换意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学会 欣赏大自然之美;体验到科学探究应尊重证据;认识到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3、科学知识: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 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体传播到达人 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 法。
8、谁能传播声音
•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 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 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 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 声音传播的实验。 2、知道液体、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全册备课教材简说:本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一〈〈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二〈〈声音秘密〉〉;三〈〈秋冬星空〉〉;四〈〈生活中的材料〉〉;五〈〈水循环〉〉各单元板块主体: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地层.化石.卵石.地震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本单元以声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理解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知道影响声音大小和声调高低的因素以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本单元从学生刚入新年级的秋季入手,依据〈〈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构建了这一研究体系。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本单元通过对常见材料特点的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单元水循环本单元遵循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构建了〈〈水循环〉〉这一单元。

由《蒸发》〈〈沸腾〉〉〈〈.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和〈〈小水滴的旅行〉〉五课组成。

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2.火山 1课时3.地震 1课时4.做一块卵石 1课时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6.地表的变化 1课时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7. 声音的产生 1课时8. 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9. 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10. 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11. 噪声声的危害与防治1课时第三单元秋冬星空12. 秋季星空 2课时13. 冬季星空 2课时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14. 木材 1课时15. 纸 1课时16. 陶瓷 1课时17. 金属 1课时18. 玻璃与塑料 1课时19 . 材料的分类 2课时第五单元水循环20. 蒸发 1课时21. 沸腾 1课时22 凝结 1课时23. 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24. 小水滴的旅行 1课时活动安排:1.活动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纸在生活中的应用,造纸业的负面影响。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改变试验1 模拟火山喷发试验(第2课火山)试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试验步骤:1、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态。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试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试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留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须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性视察试验现象。

试验2 地震成因模拟试验(第3课地震)试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试验步骤:1、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改变?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渐渐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视察发生的现象。

试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试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留意事项:运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留意平安。

试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试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试验步骤:1、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摆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视察。

试验现象:视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试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逝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留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显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试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试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试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 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

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

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

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

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

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

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

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

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

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
1.地球内部有什么
课题
1.地球内部有什么
课型
新授
课时
序号
1
教材
分析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对地球内部存在着无限遐想,并产生很多问题,本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使他们对地球的内部构造及特点形成科学认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课标
分析
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2.能说出科学技术在火山预报方面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自然界是在运动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地球表面是有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
2.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
第一单元
主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内容
简析
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五课组成。
本单元之前,学生对地球的概貌已有了初步的探究和了解,从知识和能力上对本单元的探究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球内部的构造.火山和地震现象.卵石的形成.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矿物以及地表变化等有关地球与地表变化等内容进行探究活动。学习本单元之后,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外部及内部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4.了解地震的现象。
5.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6.知道地球表面是有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地球内部有什么 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内部的秘密的呢? 通过钻探可以了 解到地球内部的 特点。
你还知道哪些认识地球内部的办法?
地球内部有什么
地球内部有什么 这是我查找的资料。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 和折射,用仪器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再进行分析研究, 就可以推知地下物质的状态和分布情况了。
交流搜集的资料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的地下传 来类似打雷的轰鸣声,大地突然剧烈摇晃,地震爆发了。 唐山犹如狂风巨浪中的一只小船,这次地震共造成24.2万 人死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 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பைடு நூலகம் 交流搜集的资料
关于地震你还有哪些认识或问题?
地震太危险了, 太可怕了。
地震的破坏 性太大了。
还有……
地震是怎样 形成的呢?
研究地震的成因 关于地震的形成,你有什么样的猜想?
研究地震的成因
让我们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
实验一
实验方法 1.每人拿一根木棒,慢慢用力弯
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
发生的现象。
交流搜集的资料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对火山的认识。
交流搜集的资料
圣·海伦斯火山在1980年喷发前,山顶布满积雪,美 丽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1980年5月18日的早晨,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 突然喷发了。火山的喷发掀掉了400米高的山峰,喷出的 火山灰和岩浆使周围的度假村、木材场和居民住宅遭到破 坏。
火山喷发后会在 地下形成铁、金 刚石等矿藏。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实验操作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实验操作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实验操作一、主题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实验分析:本单元主题共4个实验。

1、第2课—《火山》。

实验名称:火山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情境的营造建议:用大量的火山图片或视频感染学生,激发出学生研究火山的愿望。

实验一:器材及材料:番茄浆、土豆泥、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盛土豆泥的铁盒或铜片。

实验二:器材及材料:水槽、冷水、热水、线、废旧药瓶、红墨水。

火山的成因: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缝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小药品瓶中是热水和红墨水的溶液、水槽中是冷水)。

现象:是将药品放入冷水槽中,药品中的红墨水立即喷出。

2、第3课《地震》。

实验名称:地震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一:器材及材料:毛巾操作要领:将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到桌子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入挤压,观察毛巾发生的变化。

现象:毛巾成了褶皱状。

实验二:器材及材料:木棍操作要领:用手握住木棍的两端,用力将它折弯、直至折断。

现象:木棍折断时会发出“啪”的声音;同时手有强烈的振感。

(上面两个实验中的毛巾和木棍两种材料相当于地壳中的岩层。

)地震的成因:第8页下面的一段话。

3、第4课——《做一块卵石》实验一:实验名称:水的磨圆作用实验。

器材及材料:酒精灯、大口玻璃瓶(有盖)、手锤、砖块、水。

操作要领:(1)用手锤将砖块打碎。

(2)往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把棱角分明的碎砖块放进瓶子里,拧紧盖子。

(3)同组同学互换用力摇晃瓶子。

(时间要长一下,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现象:原来棱角分明的碎砖块,由于水的冲刷、相互摩擦碰撞,棱角慢慢地消失,变成了表面光滑的近似球形的“卵石”。

(制作前要让学生观察砖块的棱角,可以用手摸一摸;做后再摸一摸。

)实验二: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

器材及材料:镊子、酒精灯、烧杯、冷水。

操作要领: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放到烧杯的冷水中,反复多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岩石的特点,推想大自然中岩石的形成过程。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活动,认知岩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对于岩石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不容易观察到的岩石变化现象进行推想。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前面的科学学习,掌握了一些研究科学的方法。

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如何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入手,坚持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为主体,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力。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让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对不易观察到的卵石形成现象推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学习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3.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难点:通过研究卵石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地球表面在风化、搬运等地质作用下,是不断变化着的。

评价任务
1.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卵石、大口玻璃瓶(有盖)、碎砖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自然界中蕴含着无穷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考
察一种形态奇特的岩石。

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吗?(愿意)
2.(出示卵石)仔细瞧瞧,这些是什么石头?(卵石)
3.请每一个同学取一块卵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卵石有什么特点呢?(光滑圆润)
4.今天让我们先来做一块卵石,感受一下它的形成过程。

二、实践操作,制作卵石
1.推理卵石的形成和水的关系。

(1)提问: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卵石一般集中在哪些地方?(卵石多分布在河道里或河滩上)
(2)请同学们推测或猜测:卵石的形成与哪一种物质有关呢?(水)
2.做一块卵石。

(1)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除了水以外,老师还让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课件:砖块、石块、小锤、有盖的广口瓶),运用这些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卵石吗?小组内讨论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出卵石。

指名回答,交流并完善。

教师出示:使用小锤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别伤到自己和他人;对比加工制作前后石块有什么变化;想一想,要使石块变圆,大概需要哪些外部力量;做完实验后,将材料收拾好放入材料袋中。

(2)做卵石活动:学生动手制作卵石,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对比石块制作前后的区别;与收集的卵石进行对比。

三、类推大自然中卵石的形成
1.讨论推理:我们的卵石是这样做出来的,那么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2.认真观察河流的上中下游的石块特点,小组讨论、汇报卵石的形成原因:高山上的石块滚落下来,被水冲刷、搬运过程中,互相碰撞、摩擦形成的。

3.拓展思维:如果卵石一直经历这样的冲刷和搬运,最终会怎样?(变成细沙、粘土)
4.认识风化作用。

(1)猜测高山上的岩石滚落的原因,出示:高山上巨大的岩石是怎样变成
小块石头的?你认为与哪些外部力量有关?
(2)学生进行自由猜测。

(温度、植物、雨水、风)
(3)回忆四年级《岩石的风化》,了解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4)实验演示、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取一小块页岩,用酒精灯加热代替太阳炙烤,随后放入水中,代替雨水冲刷。

反复加热和冷却页岩,观察实验现象。

另外要按照实验操作要求使用酒精灯。

(5)小结:温度的变化有足够的能量破坏岩石,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揭示“风化”概念:温度,植物、雨水、风等自然力量对岩石也有破坏作用,这些统称为风化。

5.明确岩石变小的原因:正是因为有风化作用,高山上的很多岩石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就会逐渐的破碎变成小石块崩塌和滚落下来。

6.那么现在你知道自然界中的卵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7.小结:高山上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小石块脱落下来,在雨水的冲刷和风的作用下,被搬运到河道,河道里的小石块在水流的作用下互相碰撞、摩擦,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磨圆,棱角没有了,表面越来越光滑,最后变成了卵石。

四、课外拓展
你知道海滩上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吗?
板书设计
做一块岩石
风化
岩石卵石
教学反思
教师在授课时,设置教学问题应该怎样会更加的有效果,有的放矢。

假如直接提问学生:鹅卵石是怎样的形成?学生面对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些太突然。

他们根据自己前两节课的经验,也许会说是水流冲刷,或者地震、火山等因素的原因。

当然学生们的猜想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的前面再加一个问题作为铺垫,会更的好一些:我们经常在什么地方发现鹅卵石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再提出上面的问题,学生就会非常的容易而且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