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岩石的特点,推想大自然中岩石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活动,认知岩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对于岩石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不容易观察到的岩石变化现象进行推想。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前面的科学学习,掌握了一些研究科学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如何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入手,坚持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为主体,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力。本课探究活动主要让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对不易观察到的卵石形成现象推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学习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3.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难点:通过研究卵石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地球表面在风化、搬运等地质作用下,是不断变化着的。

评价任务

1.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卵石、大口玻璃瓶(有盖)、碎砖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自然界中蕴含着无穷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考

察一种形态奇特的岩石。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吗?(愿意)

2.(出示卵石)仔细瞧瞧,这些是什么石头?(卵石)

3.请每一个同学取一块卵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卵石有什么特点呢?(光滑圆润)

4.今天让我们先来做一块卵石,感受一下它的形成过程。

二、实践操作,制作卵石

1.推理卵石的形成和水的关系。

(1)提问: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卵石一般集中在哪些地方?(卵石多分布在河道里或河滩上)

(2)请同学们推测或猜测:卵石的形成与哪一种物质有关呢?(水)

2.做一块卵石。

(1)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除了水以外,老师还让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课件:砖块、石块、小锤、有盖的广口瓶),运用这些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卵石吗?小组内讨论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出卵石。指名回答,交流并完善。

教师出示:使用小锤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别伤到自己和他人;对比加工制作前后石块有什么变化;想一想,要使石块变圆,大概需要哪些外部力量;做完实验后,将材料收拾好放入材料袋中。

(2)做卵石活动:学生动手制作卵石,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对比石块制作前后的区别;与收集的卵石进行对比。

三、类推大自然中卵石的形成

1.讨论推理:我们的卵石是这样做出来的,那么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2.认真观察河流的上中下游的石块特点,小组讨论、汇报卵石的形成原因:高山上的石块滚落下来,被水冲刷、搬运过程中,互相碰撞、摩擦形成的。

3.拓展思维:如果卵石一直经历这样的冲刷和搬运,最终会怎样?(变成细沙、粘土)

4.认识风化作用。

(1)猜测高山上的岩石滚落的原因,出示:高山上巨大的岩石是怎样变成

小块石头的?你认为与哪些外部力量有关?

(2)学生进行自由猜测。(温度、植物、雨水、风)

(3)回忆四年级《岩石的风化》,了解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4)实验演示、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取一小块页岩,用酒精灯加热代替太阳炙烤,随后放入水中,代替雨水冲刷。反复加热和冷却页岩,观察实验现象。另外要按照实验操作要求使用酒精灯。

(5)小结:温度的变化有足够的能量破坏岩石,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揭示“风化”概念:温度,植物、雨水、风等自然力量对岩石也有破坏作用,这些统称为风化。

5.明确岩石变小的原因:正是因为有风化作用,高山上的很多岩石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就会逐渐的破碎变成小石块崩塌和滚落下来。

6.那么现在你知道自然界中的卵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7.小结:高山上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小石块脱落下来,在雨水的冲刷和风的作用下,被搬运到河道,河道里的小石块在水流的作用下互相碰撞、摩擦,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磨圆,棱角没有了,表面越来越光滑,最后变成了卵石。

四、课外拓展

你知道海滩上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吗?

板书设计

做一块岩石

风化

岩石卵石

教学反思

教师在授课时,设置教学问题应该怎样会更加的有效果,有的放矢。假如直接提问学生:鹅卵石是怎样的形成?学生面对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些太突然。他们根据自己前两节课的经验,也许会说是水流冲刷,或者地震、火山等因素的原因。当然学生们的猜想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的前面再加一个问题作为铺垫,会更的好一些:我们经常在什么地方发现鹅卵石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再提出上面的问题,学生就会非常的容易而且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