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青岛版一年级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550d7104a1b0717ed5dd4c.png)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1.走进科学课一、教学要求: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2、学习新课;(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二)活动过程:(1)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三)活动过程:(2)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听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
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优秀教案(最新整理)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优秀教案(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e32688a8956bec0975e3e0.png)
【一年级科学教案1-2】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1.走进科学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
二、初步认识“科学”。
1、今天学习什么课?指定学生回答。
2、什么是科学?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一、活动过程。
1、科学课上做什么?引领学生观察图片,深入理解科学课上需要完成的事情。
2、我们一起做一做。
(1)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叶子?(2)教师做“小鱼有什么变化”的实验。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3)教师做第4页中的水溶实验。
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二、科学家的故事。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3《做纸蜻蜓》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3《做纸蜻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0b089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4.png)
剪角
折扇形
粘翅膀
画花纹
剪尾巴
粘尾巴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尝试制作一个新的纸蜻蜓,让他飞的时间更长。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 ;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例如,他们在认识图形和数概念时,需要借助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他们具有强烈的源自奇心和求知欲,也有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
3.目标确定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制作纸蜻蜓。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环节四:创新设计,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
师:现在,大家已经掌握了制作纸蜻蜓的基本方法。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一个挑战:请你们尝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比如改变翅膀的形状、大小或颜色等,看看会不会对纸蜻蜓的飞行产生影响。
教师活动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蜻蜓吗?它们在空中飞翔的样子是不是很美丽?今天,我们不用去户外,就能在家里制作一只会飞的“纸蜻蜓”。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师:(出示PPT,展示纸蜻蜓的图片)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制作的纸蜻蜓。它不仅外形逼真,还能飞起来哦!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学生活动
1.生:(兴奋地)想!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82f9f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4.png)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篇: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章我们一起学科学第一节走进科学课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止于实验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学生试着用规范的方法记录科学结果。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白纸、水杯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二探究活动:(一)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学生汇报)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
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进行观察叶子的活动(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5)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所观察的植物叶子。
(6)教师讲观察叶子的方法。
2.再次观察植物的叶子。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植物的叶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先想一想要观察哪些部位,在认真观察,边观察边将植物的叶子画下来。
(2)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3)学生展示画的叶子,并与第一次画的相比较。
(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5)师生共同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时要仔细。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听一听》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听一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43e38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5.png)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听一听》教学设计课题:《听一听》科目: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青岛版(2024)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听一听》的教学设计理念是通过听觉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倾听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增强对声音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设计多样化的听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基本概念,以及声音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记录和描述声音,进而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听一听》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学会用耳朵去听周围的声音,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感受声音的奇妙,并初步掌握一些听声音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到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能够分辨不同声音的特点,如大小、高低、远近等。
学会一些听声音的方法,如安静倾听、集中注意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倾听、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音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声音的特点,学会听声音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四、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声音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但他们对声音的认识还比较感性和片面。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引导来保持他们的专注度。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能在描述声音特点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五、教学策略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71393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d.png)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观察和理解的科学内容。
教材包括“走进科学”“动物与植物”“我们的感官”“工具与科学”四个单元,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我们的感官包括眼、耳、鼻、舌、手,能够运用感官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
认识常见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了解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提问、猜想等能力。
2.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对比实验和观察活动。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
3. 科学态度目标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观察和探索。
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培养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
认识常见的动物、植物和工具。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五、教学措施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故事、活动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8ce46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d.png)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认识科学【学习目标】了解科学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科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科学的概念,让学生对科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实例展示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消化、植物的生长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与家人分享1.2 探究科学方法【学习目标】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和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和进行实验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植物的生长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并进行实验,如探究水的沸腾规律【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第二章:我们的地球2.1 认识地球【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教学内容】引入地球的概念,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实例展示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特征,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2. 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自转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地球的自转现象,并与家人分享2.2 探索地球的秘密【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和特点【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并进行实际操作,如模拟地球的内部结构2.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和特点,并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观察地球周围的环境,并思考地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第六章:我们生活中的物质6.1 认识物质【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物质的概念,让学生对物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介绍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不同类型的物质,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与家人分享6.2 探索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气味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基本性质,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和描述不同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等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与家人分享第七章:我们周围的能量7.1 认识能量【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能量的概念,让学生对能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介绍能量的分类,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不同类型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并与家人分享7.2 探索能量的转化【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学会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和描述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并与家人分享第八章:我们身边的生命8.1 认识生命【学习目标】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认识到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生命的概念,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介绍生命的特征,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生命的特征,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并与家人分享8.2 探索生命的多样性【学习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多样性,并与家人分享第九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实验9.1 认识科学实验【学习目标】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2. 展示科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消化、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9.2 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学习目标】学会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科学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认识科学和探究科学方法:这部分内容是理解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探究方法。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8bc79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0.png)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熟悉科学教室的环境和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安全意识。
通过互动活动,让学生认识新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了解科学教室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科学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和图片。
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等。
制作教学课件。
设计一些互动游戏的道具,如姓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我介绍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科学老师[老师姓名]。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很高兴能认识大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引出主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科学了解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做很多好玩的科学实验。
大家期待吗?(二)认识科学课播放科学小实验视频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让我们一起感受科学的魅力吧!播放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觉得这些实验神奇吗?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介绍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师:在我们的科学课上,我们将学习很多有趣的知识。
比如,我们会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们会学习天气的变化,知道如何预测天气;我们还会做很多科学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
同学们,你们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呢?(三)认识科学教室带领学生参观科学教室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下我们的科学教室。
大家要注意观察,看看科学教室里都有哪些有趣的东西。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afb0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7.png)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科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思维能力3. 科学方法的应用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入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思考,举例说明科学思维能力的运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实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展示科学思维能力的运用。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章:观察与实验一、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和记录,培养观察能力。
2. 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观察方法与记录2. 实验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 实验方法的运用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入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学习观察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展示观察方法和记录技巧。
2.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第三章:生物与非生物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和区别。
2. 能够分辨生物和非生物。
3. 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非生物的特征2.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3. 生物的保护意识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入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辨,学习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生物调查,了解生物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2. 学生能够正确分辨生物和非生物。
3. 学生能够展示对生物的保护意识。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让它们立起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让它们立起来》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738e4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1.png)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让它们立起来》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让它们立起来》是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课》中的一课。
本单元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单元,旨在引领学生走进科学世界,初步感知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能否立起来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探究物体立起来的方法和条件。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科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一)科学观念认识到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有些物体可以立起来,有些物体不容易立起来。
了解物体立起来与物体的重心、支撑面等因素有关。
(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物体立起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让物体立起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探究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让各种物体立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究让不同物体立起来的方法。
理解物体立起来与重心、支撑面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重心,并理解重心与物体立起来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让物体立起来的一般规律。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站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物体为什么能立起来以及如何让物体立起来的方法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动、好玩,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9c7d0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c.png)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案是根据《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编写的教学指南,内容包括了全册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安排等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指导,旨在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册科学学习,学习了解有关动植物、季节、天气、身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本教学重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达到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和验证科学现象。
3. 学生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讨论法: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 实验探究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4.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活动安排第一单元:动物园教学目标: 1. 了解动物园里常见的动物名称。
2.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不同动物的喜欢或不喜欢。
教学活动: 1. 观看动物园游记视频,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种类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介绍,并用图片或手工制作动物模型。
3. 学生在组内表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四季变化教学目标: 1. 了解四季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2. 学习观察和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
教学活动: 1. 回顾季节的概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记录不同季节的特点。
2. 学生利用图片或绘画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7闻和尝》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7闻和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a4bfa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c.png)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7闻和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闻和尝》是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闻和尝的方式来认识不同的物体,了解嗅觉和味觉的作用。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些可以通过闻和尝来认识的物品,如水果、饮料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接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闻和尝的方法来认识物体,以及在闻和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嗅觉和味觉的作用。
(2)学会用闻和尝的方法认识不同的物体。
(3)掌握正确的闻和尝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和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实验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用闻和尝的方法认识不同的物体。
(2)掌握正确的闻和尝的方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准确描述通过闻和尝所认识到的物体特征。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实验态度。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可以通过闻和尝来认识的物体。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闻和尝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水果篮,里面装有各种水果。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水果是什么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它们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出课题:《闻和尝》。
(二)认识嗅觉和味觉的作用(10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鼻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舌头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鼻子可以用来闻气味,舌头可以用来尝味道。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不同气味和味道的物品,如香水、醋、糖等,让学生感受嗅觉和味觉的作用。
小学科学新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有方法》教案(共6课)(2024秋)
![小学科学新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有方法》教案(共6课)(2024秋)](https://img.taocdn.com/s3/m/f7a7e38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0.png)
第二单元观察有方法4.看一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看”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之一,学会运用眼睛仔细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观察物体,体验观察的乐趣,并初步掌握观察的基本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观察活动的兴趣,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态度,以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观察有方法》的起始课,主题为《看一看》。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手段,而“看”则是观察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运用眼睛这一最直接、最常用的感官来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观察方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容易忽略细节,且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
因此,本课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观察,培养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运用眼睛仔细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
[难点]掌握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观察物体的方法,以及理解观察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手持一个色彩斑斓的盒子)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生:(好奇地)想!师:那好,我们今天的科学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我们的眼睛去“看一看”,找出这个盒子的秘密。
不过,在观察之前,老师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看,才能看得更仔细、更全面呢?(二)探究新知,学习观察方法1.明确观察目的师:首先,我们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这次我们要观察的是这个盒子的外部特征,比如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准备好我们的“火眼金睛”。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0d73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3.png)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1. 认识不同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2. 探究物体的性质,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
2. 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等。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等。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和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 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练习,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我们周围的物体1. 物体形状的认知2. 物体颜色的认知3. 物体质地的认知第二周: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水的沸腾2. 食物的消化七、教学资源1. 实物教具:各种形状、颜色、质地的物体2. 图片素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3. 实验材料:水、食物等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物体2. 新课:介绍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3. 实践:进行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巩固记忆九、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它们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2. 家长协助进行家庭实验,如观察食物的消化等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物体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的认知程度2. 学生对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科学现象的理解程度3.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运用效果,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十一、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科学探索活动,如观察校园中的植物、昆虫等。
小学科学新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玩小车》教案(2024秋)
![小学科学新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玩小车》教案(2024秋)](https://img.taocdn.com/s3/m/05bbc0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1.png)
12.玩小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小车的结构、功能和基本运动方式,并初步掌握制作简单小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会用简单的科学语言描述小车的运动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小车的结构、功能和基本运动方式,学会制作简单小车。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小车运动的原理,并能用科学语言描述小车的运动特性。
【教学准备】[物质]各式各样的小车模型(包括电动小车、手推小车等)、小车制作材料(如纸板、轮子、吸管、胶带等)、实验记录表、PPT课件。
[环境]确保教室或实验区域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操作和观察小车运动。
[知识]教师需提前熟悉小车的结构、功能及运动原理,准备相关的实验演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小车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玩小车,看看小车是怎么动起来的,好不好?生:(兴奋地)好!师:(出示PPT,展示各种小车图片)看,这些小车多有趣啊!它们有的跑得快,有的能爬坡,还有的可以转弯。
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生:(好奇地)想!(二)观察小车,了解结构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桌上的小车模型,看看它们都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分组观察小车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生:我发现小车有轮子、车身、方向盘等部分。
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小车的基本结构,让小车能够动起来。
(三)动手实验,探究原理活动一:推与拉的力量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请大家试着用手推或拉小车,看看小车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生:我发现推小车时,小车会向前移动;拉小车时,小车会向后移动。
师:对!推和拉都是力,它们能让小车动起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点——推和拉的力量。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新)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e49abd1f242336c1fb95e01.png)
2、观察花生。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花生,让学生描述花生剥开后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花生。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诈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他的观察顺序。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其他观察顺序。
三、科学家的故事。
课件播放科学家的小动画故事。
说说故事中的科学家。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
教学
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畅所欲言
看来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研究更多更好玩的秘密!
板书
设计
1 走进科学课
观察 实验 制作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教师准备四种不同材质的杯子:纸杯、塑料杯、玻璃杯,还有不锈钢杯,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杯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交流。
师引导:你用眼睛看的真仔细!也就是说这四个杯子的材质不同,老师如果用铅笔敲一敲,那大家猜一猜他们发出的声音是相同的吗?
让学生先猜想,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敲一敲、听一听、说一说这样的环节进行验证。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观察物体的一种方法,是什么?对,用眼睛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而且观察物体时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今天,咱们再来借助另一个感觉器官——耳朵继续认识物体。
(教师板书课题《听一听》。)
新
课
教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36618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5.png)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带好笔记本,准备好提问和参与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第六章教案主题:我们身边的物体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分辨物体的不同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触摸,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描述物体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表达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不同特征的物体,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2. 学生准备:带好笔记本,准备好观察和描述物体。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物体,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特征。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一年级上册《1.走进科学课》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一年级上册《1.走进科学课》](https://img.taocdn.com/s3/m/00e8c1b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4.png)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回顾反思
你有哪些收获?
拓展活动
让爸爸妈妈给讲一讲科学家 的故事,收集喜欢的科学家的头 像并粘贴在《活动手册》上,并 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
青岛版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
1.走进科学课
活动准备
想一想
说一说
什么是科学?
活动过程
活动一:科学课上做什么?
科学课上 第一要仔细 视察。
活动过程
活动二:请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们视察植物的叶子。
科学课上还需 要认真思考(做 实验辅助验证), 最终走向创造!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三:请同学们认真仔细视察小鱼图案。
小鱼的头朝向……
活动过程
活动三:请同学们认真仔细视察小鱼图案。
小鱼图卡经折叠后竖立放置, 在透明杯中加入合适的水量,使水 杯有凸透镜的效果,调整水杯和图 卡的距离和位置,可以看到小鱼像 的变化。
活动过程
实验器材:每组一个小盆子,里面装大约一半水,每 个盆子的水面上均匀地撒一些胡椒粉。
要求:能不能把这些胡椒粉吹散开呢? 尝试各种方法,如吹、搅拌等,注意安全。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80218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c.png)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材简介《青岛版小学科学》是为小学生编写的科学课程教材系列,分为一、二、三年级三个上下册,共六册。
其中,一、二年级为启发式教育课程,三年级为知识课程。
本教案为《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案。
本教材以小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融入了环境保护、性别平等、社交礼仪等时代主题和课程特色,满足小学生多元化的学科需求和人格发展需要,让学生在科学课程中感受科学之美,感知生命之奇妙,增强环保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自然界和人工界中的物体。
2.能够理解水的形态和特性,了解水的用处。
3.能够感知太阳、月亮、星星和云的形态和特征,并初步了解天文现象。
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课初识“自然界”与“人工界”1.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区分“自然界”和“人工界”中的物体。
2.引导学生理解人工界中的物品都是由人类制造而成的,而自然界中的物体则是自然界形成的。
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界”和“人工界”的区别,以及人类的创造是带有目的性的。
第二课水的形态和特性1.理解水的形态及特性。
2.通过实验、讨论和活动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了解水的吸附力、渗透力和抗压强度。
3.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水的用途。
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水周边环境及物质的认知意识。
第三课感知天体1.呈现天体的图片、视频或通过观察天空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太阳、月亮、星星等天文现象。
2.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天体的规律和特征。
重点:让学生和天体建立联系,感知自然界的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初识“自然界”与“人工界”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将与“自然界”和“人工界”有关的物品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区分出所在自然界和人工界的物品,并了解自然界和人工界的区别。
进而,让学生了解人工界中的物品都是由人类制造而成的,而自然界中的物体则是自然界形成的。
授课(1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等,对照自然界与人工界给学生做分析,引导学生将他们所在的物品分类,并解释分类的原则。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39f32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c.png)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实验工具教学重点:了解并认识基本的科学实验工具,如放大镜、试管、滴管等。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使用科学实验工具。
2. 第二课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用图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3. 第三课时:声音的产生教学重点: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
4. 第四课时:水的性质教学重点: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教学难点:学会用实验验证水的性质。
5. 第五课时:简单电路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用实验验证简单电路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科学实验工具、植物、声音产生设备、水、简单电路设备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操作手册、记录表格、画笔等。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第六课时:地球和天空教学重点:认识地球和天空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七、第七课时:天气与气候教学重点: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区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天气变化,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八、第八课时:我们的身体教学重点:认识人体的基本部位和器官,了解人体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各部位和器官的作用。
九、第九课时:健康生活教学难点:学会自我保健,预防疾病。
十、第十课时:科学探究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我的小问
号》教案
xx版一年级科学《我的小问号》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开动脑筋,找出问题,有对科学事物询问、探索、求知的兴趣。
2、喜欢当个小问号,会用“为什么”、“什么”等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3、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解答问题,体验一问一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了解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及一休的提问;认识“?”符号。
2、物质准备:布置科学宫场景(动脑筋爷爷画像,有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科学图片、卡片、图书、实物,地球仪、小实验操作用具,及时贴问号符号,小问号娃娃胸饰);有关神秘的地球录像资料,《聪明的一休》音乐磁带、录音机、白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求知兴趣,争当小问号娃娃
1、介绍动脑筋爷爷和xx。
小朋友看,这里是科学官,动脑筋爷爷是最有学问的人了,今天,他要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到科学宫来玩,你们高兴吗?
动脑筋爷爷说来这里玩的小朋友发现不懂的总会提出许多的问题,你们如果发现有不懂的该怎么办呢?
2、幼儿争当小问号娃娃,自己佩带小问号胸饰。
动脑筋爷爷叫爱提问题的小朋友是小问号,你们谁愿意当小问号?以前,总是老师提问题,今天,是小问号来提问题了。
请你们赶快戴上小问号娃娃的标志,自己去看一看,你有什么问题。
3、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实物,找出问题。
二、讲解提问方法,学习提出问题
1、引出地球仪,观察其名称及外形特征,学习用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提问:(指出地球仪)你们认识它吗?不知道它的名字该怎样提出问题?
2、幼儿观察周围不认识的事物,提出问题。
引导幼儿对不认识的事物或它的外形特征,就要用“什么”、“为什么”等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3、观察地球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学习对不懂的或不明白的该怎样提出问题。
三、寻找多种途径,共同解答问题(1)看录像和翻阅有关地球的资料,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大胆发表已有的经验,展开对问题的讨论,求得问题的解答。
(2)以动脑筋爷爷的口吻帮助幼儿解答一些不懂的或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小结:只要你肯动脑筋,多提问题,向周围的人请教或看书、看电视,就能知道许多不懂的事情和知识,明白许多道理。
四、认真观察思考,大胆提出问题
1、自由观察图片和操作实物,对提出的问题贴上问号。
科学宫里还有许多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和许多不明白的事物,你们再去看一看,找一找,动手试一试,不懂的就贴上一个问号,再来给动脑筋爷爷提出问题。
2、幼儿对“动脑筋爷爷”提出自己的问题。
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对有疑问的就在相应的地方贴上一个问号,并依次在录音机前说出自己的问题。
3、互相探讨问题,已求得解答。
小问号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请小朋友动脑筋想想有没有我们自己能回答的问题,能回答的就请你告诉大家。
五、游戏:“提问——回答”
1、幼儿自由找同伴俩人一起游戏,一人说“提问”,另一人说“回答”,相互进行一问一答的游戏。
2、放音乐《聪明的一休》,边唱歌边体验一问一答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