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原理的基本原理 第十二讲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原理

自然辩证法原理

自然辩证法原理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原理。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是一种对世界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方法。

自然辩证法原理是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辩证关系,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质量互变等基本原理。

下面我们将从这些方面来详细探讨自然辩证法原理。

首先,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原理。

对立统一是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理,也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任何一个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的双方,这种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比如,光与暗、热与冷、正与反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否定之否定的原理。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一定内核,形成新事物。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比如,春天的来临否定了冬季的寒冷,但同时又保留了冬季的一部分特征,形成了春天的气息。

最后,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质量互变的原理。

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其数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引起质的变化。

这种质量互变的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这就是质量互变的典型例子。

总之,自然辩证法原理是对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对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质量互变等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原理的研究,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我们应该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 资源。
自然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1 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自然科学需要借鉴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深入研究自然的规律。
2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自然辩证法思想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基础和指导方法。
总结
1 自然辩证法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探索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前景
1 矛盾统一法则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 力,矛盾的解决通过统一 得到解决。
2 质量互变法则
事物的质量不是固定不变 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发 生互相转化。
3 联系普遍法则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人类与自然
1 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发展离 不开自然。
2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课件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与人类相互关系的学科。本课件将介绍自然辩证 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以及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 基本概念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界法的发展经历了演绎法、归纳法和 辩证法三个阶段。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解决自然问 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发展自然辩证法,为人类 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理论体系,用于解释和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它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并在后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统一性原理和对立性原理。

一、统一性原理统一性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在自然界中,万物都是统一且相互联系的整体。

每一个事物都包含了其对立面,而且这两个对立面在相互斗争和矛盾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例如,昼夜、寒暑、阴晴等对立事物之间的转化和变化就是通过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而实现的。

二、对立性原理对立性原理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并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矛盾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种斗争和矛盾源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例如,自然界中的矛盾有大与小、快与慢、冷与热等。

这些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还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内在矛盾和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这一原理强调了对于自然界中事物规律的研究和认识。

四、非确定性原理自然辩证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理是非确定性原理。

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化性,无法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或规律来解释和预测。

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我们采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释。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统一性原理、对立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非确定性原理。

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在研究和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推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2024版自然辨证法(共22张PPT)

2024版自然辨证法(共22张PPT)

自然辨证法(共22张PPT)•自然辨证法概述•自然观与科学观•自然辨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辨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辨证法与科学方法论的关系•自然辨证法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目录CONTENTS01自然辨证法概述自然辨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自然辨证法以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为其研究内容。

自然辨证法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古代朴素自然观古希腊哲学家探讨世界的本原问题,形成朴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16-17世纪,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科学家们以分析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形成形而上学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自然辨证法以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探讨科学认识的方法论问题,阐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02自然观与科学观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构成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

自然界的运动性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自然界的规律性自然界中的运动变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反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不断探索未知领域,追求真理。

科学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科学结论必须是客观的,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同时科学结论必须是可验证的,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得到验证;此外,科学结论还必须是可重复的,即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ppt模板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ppt模板

演化动力
演化规律
自然界演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如质 量守恒、能量守恒、熵增原理等,这 些规律制约着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范围 与方向。
自然界演化的动力来自于物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这些力量推动 着物质形态的变化和生命的繁衍。
自然界的规律与范畴
自然规律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规律,如万 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达 尔文进化论等,它们揭示了自然 界中不同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
制约关系。
自然范畴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范畴,如时 间、空间、质量、能量、生命等, 它们是对自然界不同方面的本质
概括和认识。
规律与范畴的关系
自然规律和自然范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规律是范畴的具体表 现形式,范畴是规律的抽象概括。
03 科学技术与自然界的辩证 关系
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积极影响
社会关系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还依赖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如家庭、 国家、民族等,这些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人类社会的演化发展
封建社会
奴隶制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 入了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发生 了变化,出现了阶级和剥削。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 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 更加复杂,阶级和剥削更加严重。
人类社会需要加强对 科学技术的管理和监 督,避免其负面影响 和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历史背景
回顾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从 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到现代的科学 辩证法,强调其作为科学方法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内容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主要 观点和理论体系,包括自然界的物 质性、运动性、规律性以及人与自 然的互动关系等。

2024版年度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2024版年度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2024/2/3
1
目录
2024/2/3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自然观与科学方法论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科技伦理与科技安全
2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2024/2/3
3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 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的科学。
通过人才培养,加强国际 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 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地位 和影响力。
2024/2/3
17
当代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
2024/2/3
01
国际竞争压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 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2
人才流失问题
部分优秀科技人才流失到国外或其他行业,对科 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造成了一定影响。
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特点和方法的学问,其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证性原则、系统性 原则等。
方法
科学方法论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类比、假说等,这些方法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2024/2/3
9
自然观与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联系
2024/2/3
自然观是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2024/2/3
24
06
科技伦理与科技安全
2024/2/3
25
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
尊重生命和人权
科技活动应尊重人的 尊严和权利,保障人 类生命安全和健康。
公正与公平
科技资源的分配和科 技成果的享受应公正、 公平,避免利益冲突

辩证法基本原理

辩证法基本原理

辩证法基本原理
辩证法是哲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论,也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方法。

它是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质量互变。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指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双方,这种
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例如,水的对立统一体现在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

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冰,而在高温下会变为液态。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推动了水的循环变化,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第二个基本原理。

它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线
性发展,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同时也包含着对旧事物的肯定。

在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

质量互变是辩证法的第三个基本原理。

它指出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量的变化
是由量的积累而引起的。

当事物的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这种质量互变的辩证法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总之,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质量互变。

这些原理贯穿
于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只有深刻理解和运用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事物的不断进步。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讲义邓周平序言本课程讲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哲学,包括它的方法论、思想内容、科学技术与文化、宗教、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等,尤其是科学的运行制度。

本讲义的教学目标是:第一,对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有比较准确的把握;第二,对科学与技术思想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第三,对科学和技术与社会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第四,对科学与技术本身的社会运行制度有一个较为清晰而正确的认识;第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从事科学与技术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故而,本课程最根本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智能力,包括人文与科学两个方面的智慧水平,以便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于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希望学生以一个比较宽广的中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视野来看待和理解科学技术是如何内生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土壤之中。

学习本课程的最好方法是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本讲义分三个部分:本体论、认识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关系。

本体论主要探讨物质论、实在论及本体论在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论在今天遭遇哪些困难?在西方科学理论中,本体论处于何种地位。

认识论主要探讨在科学中的认识方法。

休谟的归纳问题,康德对休谟归纳问题的处理,波普尔的处理方式,科学假设、科学推理、直觉、科学理论与科学中的价值冲突等等。

科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探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和科学内部共同体的相关问题——主要谈科学的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

内容简介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基本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第一章:物质与实在第一节、物质第二节、实在与世界第二章物质世界的演化第一节、星系演化第二节,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自组织与复杂性第三章,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节,人类中心主义的谬误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第三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章.科学认识与科学理论第一节.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第二节.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第五章系统认识方法第一节系统方法第二节系统认识论第六章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第一节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第二节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第七章科学发展的模式第一节累积式发展观第二节否证式发展观第三节社会历史发展观第八章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第一节科学的社会组织制度第二节科学的社会机制第三节技术的社会组织形态第四节技术运行的社会机制第九章科学伦理与技术伦理第一节科学规范与科学伦理第二节技术规范与技术伦理第十章科学与人文宗教的关系第一节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第二节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第十一章科学技术和中国现代化第一节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第三节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选择第十二章船舶科学理论与船舶技术思想第一节船舶科学理论史第二节世界船舶技术思想第三节中国船舶技术理论与实践绪论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创立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辨证法课件

自然辨证法课件

自然辨证法课件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学科性质与研究范围(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3、在自然辩证法中贯穿的几个基本观点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与社会。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发展。

(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技术的本质与结构;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

(4)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3、在自然辩证法中贯穿的几个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的中间环节,它有别于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

3、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二、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1、科学技术哲学的体系:形式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

2、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技术哲学的原则区别:2、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技术哲学的原则区别:第一,如何看待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21/6/24
1
授课内容
第一讲 导 论 第二讲 自然观 第三讲 科学技术观及科技方法论 第四讲 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与运行
2021/6/24
2
2021/6/24
3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1.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存在、演化的普遍规律。 (即自然界的辩证法) 2.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 (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
• 局限性——
A,机械性。以机械的物质观去解释自然界。 B,形而上学性。以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 C,不彻底性。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终陷入神
学唯心主义泥潭。
2021/6/24
18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
• 机器的自然图景
●16世纪末,法国作家亨利:世界是一部最有意义的、最美妙的机器装置。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自然图景是一种受着精确是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生命犹如钟表。 ●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人与动物相比只不过比动物“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
“。
• 拉普拉斯决定论——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3.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主观辩证法)
2021/6/24
4
(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2021/6/24
5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及内容
2021/6/24
6
2021/6/24
7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涵义 古代物质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理主义物质观
1、自然界的涵义


一切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世界都 属于自然界。由于它独立于人的主观意 识之外,因此,有时它也被称为“外部 世界”。 产生意识的载体(人脑)也是自然界的 组成部分。 整个自然界可以分为生命世界和非生命 世界两大部分。

科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 、实证性、 可检验性
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本质的追问和反思

反思科学方法 反思科学认识的本质及科学的特殊性 反思科学认识的价值
3、什么是技术哲学



“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echne(工艺、 技能)。 狭义的技术即工艺技术、工艺方法。 通常指广义的技术,不仅包括工艺技术 包括工艺技术有关对象,即技术过程中 使用的(如仪器、工具、机械)和作为 技术过程的结果生产出来的(如半成品、 成品)
德谟克利特 把元素学说发展 成原子学说

2、近代机械论物质观
机器的自然图景


法国著名作家德芒纳蒂尔(16世纪末)世界是一部机器 开普勒-将天体机械比喻为时钟
霍布斯(英)-生命是肢体的运动:心脏/发条、神经/游 丝、关节/齿轮 伏尔泰-宇宙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制造机器匠就是上帝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利(la Mettrie,1709-1751) -人是机器,把人简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自动机 B、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妖) Laplace(1749-1827)在《概率论的解析理论》 (1812)中提出:设想一个妖或智神(inte lligence)知道宇宙中所有物体的受力与初 始位置和速度,那么宇宙的未来和过去就是完全决定 的,都是已知的。

自然辩证法原理讲义

自然辩证法原理讲义

自然辩证法原理讲稿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由国务院组织制定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十二年规划”(1956-1967年),其中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自然辩证法规划草案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一个部分,该草案说:“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是存在着这样一门科学,正像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一门历史唯物主义一样。

这门学科,我们暂定为‘自然辩证法’,因为它是直接继承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进行过的研究。

”这就是把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置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具有桥梁性质。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组织了三次自然辩证法教材的编写,出版了三个版本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第一版,由孙小礼教授主持编写《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1979年);第二版,由吴延涪教授等召集编写的《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1991年);第三版,由黄顺基教授担任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2004年)。

通过这三本教材对自然辩证法的界定,从中能够发现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第一版《自然辩证法讲义》教材中,自然辩证法是这样定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第二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第三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材对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

”从上述三本典型的教材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来看,我国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更加深入,并把“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定义,也展示出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z)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z)PPT课件
它概括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最新成果,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结构、演变、发展的一般 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是在 恩格斯1873-1883年间写作《自 然辩证法》期间初步形成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通 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和现状的考 察,系统地论述了自然界和自然 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批判了形 而上学和唯心主义,为自然科学 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哲学武器。
总结词
地球自然观强调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人类应当珍惜和保护地球资源。
VS
详细描述
地球自然观认为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 园,人类应当珍惜和保护地球资源。地球 上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整体,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 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地球自然观对于 指导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究自然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问题。
03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它旨 在揭示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为自然科学的发展
提供哲学指导。
0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物质自然观
总结词
物质自然观强调自然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详细描述
物质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现象可以通过科 学方法进行研究和解释,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物质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 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
目录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自然科学方法论 • 科学技术方法论 • 科学技术与社会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就相应地是系统辨异度即信息的减小。 这种反向变化的守恒关系在孤立系统中是 绝对的。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 总是朝着系统熵增加的方向变化的。但是, 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是绝对孤立的,总 存在着同环境信息和熵的交流,因此,系 统的信息—熵守恒关系总会破缺,系统可 以向着有序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

(二)和谐原理的主要内容 1. 有机整体是和谐的基础 2. 对称性是物质内部联系和规律的和谐 3. 比例协调和结构合理是物质系统内部各 种对立、差异部分、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 4. 规律性是物质系统运动、变化和发展中 的和谐 5. 相似性是物质系统之间的和谐 6. 和谐又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第十二讲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一、和谐原理 二、守恒原理 三、方向原理 四、最优原理



今天,作为马克思“反思的问题视域”的对象—— 资本全球化正在发生着从“旧全球化时代”向“新全球化时代”的 重大转变。新旧全球化的重大转换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产业轴 心从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或知识文明。知识的资本化及其全球 扩张正在取代资本全球化而成为主要形态。 其二,在全球化结构构成上,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转向“后 工业文明—工业文明”。 其三,全球化时代的内在张力发生重大转换。新全球化时代“一体 化”与“多元化”格局并存,两极之间保持很大的张力。 其四,全球化的控制方式发生重大转换。从商品、工业和金融资本 等实体控制方式,向文化、人才、信息、科技、政治以及大众传媒 等控制方式转变,造就了“知识霸权”、“数字鸿沟”、“后殖民” 与“新帝国”结构。“文化帝国主义”及文明冲突成为其新特点。 其五,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即从以启蒙理性为基础的 现代主义精神的旧全球主义转向以后现代的多元化为特质的新全球 主义。



“当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我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 发生关系。因此,需要和享受失去了自己的利己主义性质,而自然 界失去了自己的纯粹的有用性,因为效用成了人的效用。”[1] 所以, “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就是说,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 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作品的感性的占有,不应当仅仅 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 面的本质。”[2] 所以,“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 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 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 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 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 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 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 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3]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86页。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85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81页。
(四)守恒原理的科学意义 1. 坚持唯物主义方向 2. 提供可知论的根据 3. 获得新认识的要求 4. 开阔探索的思路



三、方向原理
(一)方向原理的含义 方向,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趋势,表现为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方向原理,是对自 然界各种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种种趋势、方 向的概括和总结。方向是事物运动过程的要素, 是变化过程的要素,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要素。方 向又分为:可能方向与现实方向,主要方向与次 要方向,可逆方向与不可逆方向。方向原理有两 个要点:一是,它所研究的方向是指事物运动中 的方向,变化中的方向,发展中的方向。二是, 方向在不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表现是 不同的,要了解方向的内容,应当在研究各种各 样的方向中去探索。
(四)最优原理的哲学依据 1. 最优原理和目的论根本对立 2. 最优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特殊表现形式 (五)最优原理的科学意义 1. 促进科学实践最优化 2. 促进科学认识最优化 3. 实现科学成果最优 4. 为科学提供新的自然观内容

思考题 和谐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守恒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方向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最优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二、守恒原理
(一)守恒与转化的含义 守恒与转化,①是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的所蕴涵的基本原理之一;②守恒原理体现为不 变性与变化性的辩证统一,又是对立统一规律的 具体表现;③守恒与转化的辩证关系;④转化中 的反向变化关系;⑤守恒原理及守恒的绝对性与 相对性。 例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 例二:信息和熵。信息和熵,是表示系统特性的 两个量度。在一个孤立系统中,信息与熵的和是 一个常数。系统有序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必 对应着系统熵的降低,而系统混乱程度的增大,
(二)守恒原理的客观普遍性 1. 转化是普遍的。如,生命的起源 2. 守恒原理在无机界的表现。如,E=mc2 3. 守恒原理在有机界的表现。 (三)守恒原理的哲学依据



物质不灭和运动不灭、对立统一规律为守恒原理 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哲学依据。 1. 物质运动永恒性是守恒原理的最一般基础 2. 守恒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

(三)方向原理的哲学依据 1. 方向来自于事物的根据 2. 方向表现于规律性之中 (四)方向原理的科学意义 1. 把握人们行动的方向性 2. 善于促成过程向确定的方向发展 3. 掌握量变中的方向性,实现前进方向的 质变



四、最优原理
(一)最优原理的含义 最优原理,是和谐原理与守恒原理的补充,又是 方向原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着自然系统和人工 系统的发展趋势与结局。如果说和谐原理与守恒 原理是从异中求同,从对立中把握统一,那么, 这一原理就是从同中求异,从统一中把握对立, 进而研究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规律。最优原理, 表现着客观的多样性的差异之中有不同的差别以 及质的不同等级。掌握最优原理,关键在于把握 “最优化”的客观性、相对性、条件性。

(五)和谐原理的科学意义 1. 和谐美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 对称性为现代科学发现和科学预见提供 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3. 简单性原则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评价和 选择提供了方法论 4. 相似性是认识和探索新事物的“桥梁”, 是类比法、模拟法和模型法的理论基础。



方向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过程的要素。 方向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方向与现实方向、 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可逆方向与不可逆 方向、前进方向与后退方向。 (二)方向原理的客观普遍性 1. 力学中方向原理的表现 2. 物理学中方向原理的表现 3. 化学中方向原理的表现 4. 生物学中方向原理的表现


一、和谐原理
(一)和谐的含义 和谐一词源于希腊文havmonia,意思是联系、匀 称,是指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是指多 样性中的统一。 其主要内容是:有机整体是和谐的基础,对称性 是有机体的和谐,比例协调和结构合理,规律性 是物质系统运动与发展中的和谐,相似性是物质 系统之间的和谐。和谐揭示了对立面的统一,差 异中一致的规律。





(二)“最优”范畴标志的内容和形式 1. 结构形态最优 2. 运动过程最优 3. 性质最优 4. 功能最优 (三)最优原理的客观普遍性 1. 在天文学领域的表现 2. 在地学领域的表现 3. 在域的表现 6. 在工程技术领域的表现
总结—— 自然、文化、人内在的辩证法与科学发展



第一讲: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 第二讲:中西文化传统中的自然观 第三讲: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第四讲: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 第五、六讲:文化哲学视野中的文化与自然 第七、八讲:科学视野中的科学活动诸要素 第九、十、十一讲:自然辩证法诸范畴 第十二讲:自然辩证法诸原理 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和解,人的全面发展

(三)和谐原理的客观普遍性 1. 和谐原理在数学中的表现 2. 和谐原理在天文学中的表现 3. 和谐原理在物理学中的表现 4. 和谐原理在化学中的表现 5. 和谐原理在生物学中的表现 (四)和谐原理的哲学依据 1. 对立统一规律是和谐原理的坚实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 和谐原理的哲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