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道解水文化3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什么意思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什么意思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的意思是到都江堰看水,到青城山问道。
这里的“道”包括道家思想及其养生理念。
这句话出自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笔下,是余秋雨先生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时留下的墨宝,非常准确、传神地反映了都江堰市旅游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已成为都江堰市的旅游宣传口号。
1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青城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天师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
景区内外,天师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中所讲的法。因为大千世界,缘起缘灭,变化不
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和的途径是
已,所以法的规律是缘起于我,因果相续,也就
以对话实现沟通三教,以共识求得和平共处,以
是道教说的“道法自然”。
包容促进和谐发展。
杜维明教授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8 日,分别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
他从全球这个大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
三届中国 (成都) 道教文化节在道教仙山青城山
道教文化节。
隆重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
本届道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
节“自然·生命·和谐·发展”的主题,以道教文
文,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中央统战部
化关爱生命内涵为主线,坚持“诠释道教道法自
题。一个“道”字可以通达三教,可以作为中国
为大家作了题为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的演
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标志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巅
讲。他首先从历史和文化学的角度来谈对道教的
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本溯源总要谈到道。 认识,接着谈到生活在 21 世纪的道教界人士应
道是事物的根本,道是变化的法则,道是形而上
CHINA TAOISM
5
任法融会长用深入浅出的道理、生动通俗的
通。所谓儒以治国,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释
故事,诠释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涵。他从道
道三家确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在今
的起源讲起,将道归结为宇宙的本体、根源和运
天仍然是我们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是实践
动法则。道的属性是和,道的运动法则是无为、 上的启迪。道蕴含着古今的连接,中西的对话,
有关领导;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中国 二 ○ 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 一 继禹道长、黄信阳道长、唐诚青道长、黄至杰道 ○ 长等宗教界人士;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文化名 · 伍 人、工商界精英、上海援建工作者,以及来自美
著名旅游景点赏析——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目录一.地理位置 (3)二.建造时间 (3)三.建造背景 (3)四.建筑风格 (4)五.结构特征 (4)1.主体工程: (4)(1)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4)(2)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4)(3)宝瓶口引水工程 (5)2.其他景点: (6)(1)二王庙 (6)(2)伏龙观 (6)(3)安澜索桥 (7)3.智慧结晶: (7)(1)都江堰卧铁 (7)(2)笼石杩槎 (7)六.艺术成就 (8)七.都江堰观后感 (10)*参考文献: (11)都江堰(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一.地理位置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约20公里,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二.建造时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
他和他的儿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势地形的进一步考察,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三.建造背景四.建筑风格当代陈运和诗《都江堰》曾说:“凝聚过智慧的汗珠与卓绝的远见灌溉了历史,灌溉了民族,灌溉了古诗,灌溉了良田”。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充分利用了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
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五.结构特征1.主体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匠心传承:都江堰—水利之光PPT教学课件
开
工程局有限公司白鹤滩水电站机电安
来
装工程项目部天车班班长。2023年,
获评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2023年5月,荣获第26届“青海青年
五四奖章”。2023年7月2日,担任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
炬传递成都站火炬手。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匠
1. 李冰和吉当普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他们的事迹对你有何启发?
在水利建设中的创新做法:
名
1.大胆废弃前人设计,重新规划,将都江堰的引水口
匠
建在岷江冲积扇顶部的玉垒山,以保证渠首能承载巨大的
引水量。
2.设计了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为重点工程的渠道网。
3.建造了3个立在水中的石人。水量小的时候,不会露出石人的脚,水量大
的时候,不会没过石人的肩膀,以此观察水量,堪称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匠心兴水利
造
◎主体枢纽工程
物
小
史
主体枢纽工程名称
功能
鱼嘴分水堤
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溢洪道
洪水期不仅可泄洪水,还能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 漩涡作用,有效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
宝瓶口引水口
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2. 中国水利工程史上,除了李冰、吉当普,还有大禹、孙叔敖、王
心
景、马臻、姜师度、潘季驯等著名人物,他们都在治水修渠等方面作出
接
了重要贡献。请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中国古代治水工匠(李冰、吉当普
力
、郭守敬除外)的事迹,为其他同学做介绍。
2024年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心得总结范本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用于利用水能进行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
我有幸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代智慧和人类对自然的掌控能力。
以下是我对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心得总结。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包括两项主要的工程,分别是分水工程和排水工程。
分水工程主要是利用都江堰渠和崇州渠将岷江水引入成华渠,经过调洪堰和泄水闸分流到成灌渠和黑水渠,最终进入灌溉区。
排水工程主要是通过灌溉区内安置的渠道将灌溉后的水流排出,保证农田的排水畅通。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感受是惊叹于其巧妙的设计和细致的工艺。
都江堰渠和崇州渠的修建采用了水平、垂直和斜坡的结合,通过对地势和水流特点的巧妙应用,使得水流顺利地从源头引入灌溉区,实现了一座高山水利工程的壮丽场景。
同时,灌溉区内的渠道也经过精心设计,确保了灌溉水的快速排除,避免了农田积水和高温天气对作物的影响。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感受是对古代劳动者的敬佩和赞叹。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始于公元前256年,历经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和数十年的建设,共耗费了100多万人的劳动力。
这些劳动者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工程。
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努力,都江堰水利工程才能够长期地为斗脉一带的农田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保障了丰收。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三感受是我们对水资源的珍惜和利用的思考。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源于古人智慧和对生活条件的需求,而如今,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也愈发重要。
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在发挥作用,为当地农田灌溉提供水源。
这让我想到了当前全球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古人智慧和对自然的掌控应该成为我们的借鉴,增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最后感受是对于古代文化的怀念和传承的重要性。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水利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李冰在创建都江堰之前,蜀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进入封建社会(春秋战国之交),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以上数百年)、杜宇(即望帝,约四百年)、开明氏(传十二代),蜀在杜宇教民农桑,就是华夏一个最先成熟的农业发达区域。只是,从大禹治水“西兴东渐”疏通九河,经望帝、开明帝(鲨令)治水,仍然没有解决好岷江年复一年的洪水泛滥,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李冰筑堰,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害和水患所带来的问题。从此,川西平原“水旱从人”,民不知饥馑,成为道家、神仙家理想中的人间天堂——天府之国。李冰创建都江堰所尊崇的就是先秦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在先秦,商鞅变法的目地是为了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推行的基本国策就是重视农业抑制工商的观点。提倡耕战政策,以农致富,以战求强;厉行严刑峻法,监察官吏职守,建立官僚制度。都江堰的创建,正是顺应了秦国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农业,并使之富饶。
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1年,距秦灭巴蜀(前316年)已过了半个多世纪。她先于张陵在青城山创教(公元156年)四百余年。在先秦李冰创建都江堰之后,四川成为“天府之国”,为战国七雄中的秦国提供了用于军事和保障国内社会安宁的大量的物质资源,使连年征战,由弱变强的秦国在短短的二十八年间灭楚,二十九年间灭燕赵,三十年间(前221年)灭齐后,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
所有,我们在开篇便提出了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源自先秦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宗教与世俗化表现形态和谐共存,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在此思想基础上,我们便不难看出,青城山道教文化与都江堰文化在精神与物质层面同源又互为表里、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二、 青城山、都江堰——是先秦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在宗教化(精神层面)和世俗化(物质层面)的两种表现形态
李冰“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1993年9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题辞),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人。其建堰时“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指导思想,就是源于先秦道家“道法自然”的认识观。“乘势”,就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让自然有效地来为人类服务。换一种说法,就是从事物的全局、整体、联系、运动中去分析、判断、处理问题。这一意识不仅源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老庄思想,并且直接源于中古时代大禹治水时采用疏、导、通,来治理洪水的实践经验的借鉴,所谓“因时”,也就是以一种客观、发展的眼光、根据事物随时间的发展、变化去分析、解决问题;“利导”和“制宜”都是指按优化的原则办事,以期达到最佳的目标,取得最佳的客观效果。(其中“因时制宜”与《商君书·更法》:“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法家主张一致。)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扩建、管理和运行中。并使都江堰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科学治水、永续利用最光辉的典范。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首先就是开创了中国堤坝建设的先河,其所开创的建筑技术直接以工程实体流传给后人。
这其中包括坝头水流分流技术和沙水分流技术,不仅如此,工程实体的运作上千年不坏同样也是一门全能技术。
不管是天灾地祸,工程本身已经融入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
为这以后的工程建设起到的指导作用是无法估算的。
其次就是工程的灌溉作用流转上千年不坏,至今还依然灌溉着成都平原大面积的土地,恩泽后世。
不仅如此它的功能作用在后世更加强大,现在已经发展起来旅游,休闲等等惠及经济和文化更多的意义。
第三,都江堰的宏伟工程屹立不到,见证古人的智慧和能力,也使后人感到骄傲!作用(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
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都江堰简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 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dū jiāng yàn]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录),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 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 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 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 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 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 和宝瓶口进水口。
其他景点 奎光塔、虹口景区、南桥、园明宫、清溪园、都江堰城隍庙、玉垒关、离堆公园、秦堰楼、玉垒山公园、 掷笔槽、青城外山景区、青城前山景区青城后山景区两河漂流药王庙、
景区文化 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 “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 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 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 堰”字样。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特色旅游——
游乡 村 旅
特色旅游——
数字化中心
周边资源——
二王庙
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 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4年) 仅塑李石像一尊 宋开宝五年(972),成 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 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两代, 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 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自五代王建踞蜀后,因李冰父子相继赦封 为王,更称今名。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错, 飞檐叠阁,雄伟庄严。漫步其间,似入“先 都”。 壁间刊刻的“深淘滩,低作堰”等许多 治水格言,是我国古代治水经验的种结。彩 塑的李冰父子及历代“堰功”像,雕刻生动, 技艺精湛。
目录
返回
退出
旅游攻略——
淡旺季
旅游攻略——
旅游指南
旅游攻略——
节事活动
旅游攻略——
节事活动
李冰主持创建都江堰,使长期苦于水旱 灾害的川西平原一下成了富庶的、世人瞩目 的“天府之国”,人民对他的感戴之情是没 齿难忘的。纪念李冰的活动始于何时,史无 明文记载,已无从查考。 东汉李冰圆雕石像的出土提供了有力的 佐证,说明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代,灌区 人民已经开始纪念李冰了。齐建武(公元 494—498年)时,益州刺史刘季连将都江堰 渠首“望帝词”迁到郸县,以原庙改招李冰, 名祟德庙。唐太宗时(公元712—756年),褒 封李冰“神勇大将军”。玄宗幸蜀,迟封李 冰为“司空相国”。 唐代“春秋设斗牛”纪念李冰。宋太祖 赵匡撤治修崇德庙,扩大了庙基,增塑了 二郎像。伏龙构也成了纪念李冰的庙宇。 陆放翁有《伏龙洞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 诗,足以说明李冰在宋代已经封王。宋开 宝七年改封李冰“广济王”,定为每年祭 招一次。 宋代中期改为春秋二祭。宋代的祭招 活动,规模宏大。范成大《离堆行》中有 “到羊五万大作社,春秋伐鼓苍烟根”的 诗句。《独醒记》中说:“水康军祟德庙 招李冰父于……词把之盛,每岁用羊四万 余头。凡买羊以祭,偶产羊羔者亦不敢 留。”
拜水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文/罗锦高“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余秋雨的这句名言,已然成为当地旅游品牌的响亮名片。
细思之,此句正是对都江堰、青城山自然人文景观特点的真实写照,又是対当地风景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
以前只听说拜天拜地、拜神拜佛、拜皇帝拜父母的,极少听人说拜水的。
然都江堰却被历朝历代人朝圣祭拜,当然,确切地说,拜的是李冰父子,是他们造福于民的不朽功德的。
面对这一浩大的水利工程和奇迹,人们不得不景仰李冰父子科学治水的伟大精神,不得不感叹他们疏堵有度、导流有方、变害为利的智慧。
他们把桀骜不驯狂野奔腾的岷江治理得如此驯服顺遂,使得都江堰成为沃泽成都平原3000多万亩土地的母亲河。
那么2200多年前,李冰父子和他的工友们是依靠什么来实施和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的?深究起来,的确有很多历史原因和当时必备的条件,大而言之有秦国的经济实力,用当今话讲,叫综合国力作后盾;有李冰父子的胆识、智慧、勇气、担当和组织能力做保障;还有日夜奋战这一水利工程的劳苦大众做基础。
小而言之,得力于竹笼、杩搓、羊圈这三种普通工具。
李冰父子和他的工友们在开挖河床、淘石、筑坝、砌堤、围堵、疏浚等劳动过程,都是用这三种常用工具完成的。
何为竹笼?就是用竹筋、竹篾、竹条编成的大大小小的竹兜,置于水中,装进去大小石头,然后又用竹篾裹死笼口,将散乱之石聚拢为一体,数百上千斤一笼,成千上万笼“巨石”码在一起,成为中流砥柱或河中长堤。
而竹笼石一侧又被高高低低的杩搓支撑,成为竹笼石的靠背,咬合一体,增强抗洪能力。
杩搓的做法也很简单,懂得木工常识的人都会做,以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加工而成。
一般选用碗口粗的杉木,锯成一米长的两截木头,当中偏上位置斜切锯成凹槽,两木凹槽吻合,中透方孔,再用一粗硬木棒,契入方孔,三块木头木棒通过卯榫咬合,就构成了三角形的杩搓,客家人把它叫木杩,抵住竹笼石,一排排一层层相互咬合,形成强大抗力,足可砥砺狂浪洪峰冲击。
若以简单做法,那更省事省力,即用三根长度相等的木头,在中心位置用竹篾或葛藤绑扎牢固,形成简易的三角支架。
道教与都江堰水文化初探
工程 。鱼嘴分 水 ,飞沙堰 泄洪排 沙 , 宝 瓶 口进 水 ,三 者 珠 联 璧 合 ,协 调 减 灾 ,具 有 “ 四 六 ,平 潦 旱 ” 的 分
长水校栏 江 学 专
仪 式上 ,求 雨祈福 是其重要 的活 动 。
从 “ 雨 ”的 “ ”上就 可 以看 出 , 求 求 斗 。人 们通 过道士 和 自然 界 沟通 ,在
传统思想根 深蒂固 ,对道教 影响 发 挥 。都江堰修 建之 后 ,一 直遵循 李
甚深 。道士 多农桑子 弟出身 ,力 冰 留下 的 “ 深淘 滩 ,低 作堰 ”的治 水
耕与修道并 举 ,是一种本 能的生 原 则 ,每年进行 大规模 的 岁修工程 。
活状态 。最 后 ,东汉晚期严 重的 都 江堰 的修筑 以及其运 作管 理 ,都是 社 会政 治 、经 济 危机 和 疾 疫 流 本着人 与 自然长 期可持 续发展 的原则
节
个 四川 盆地 的岁时节令 民俗 清明 放水 求 雨等活 动来 源于人 民生活 的需求 ,
根本 上来 说 ,道 教的产 生源于 人 民生 使堤 防 、分水 、泄洪 、排沙 、控流相
产 、生活 的需求 。再者 ,中国 自 互 依存 ,共为体 系 ,保 证 了防洪 、灌 古就是农业 大国 ,以农业 为本 的 溉 、水运和 社会 用水综 合效 益的充 分
的祈 雨活 动而 深入 民间 。这在 古代 且体现 在道 士的 日常生活 中。在道教
神话 中多有体 现 。例 如 , 《 游记 》 西
运 行 ,互 相 制 约 , 引水 灌 田 ,分 洪 中龙 王 、雷 神 电母 都 是 掌 管 下 雨 的 神
功效 。其 “ 淘 滩 、低作 堰 ” ” 湾 不 可 分 。 深 和 遇
都江堰放水节
特色与延伸
都江堰放水节这一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将源远流长的都
江堰水文化贯穿始终,以都江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 民风民俗为亮点,通过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表 现形式,用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巨大的轰动效应向游客充分 展示古老神秘的都江堰水文化、古蜀文化底蕴,营造出隆
重、热烈、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
活动内容
首先,祭水。主祭官读完《祝辞》,与 全体祭者向李冰塑像三鞠躬,祈愿一年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然后 ,拜水。最后,砍杩槎放水。年轻人跟
着水流奔跑,并不断用石头向水流的最
前端打去,称为“打水头”。人们争舀 “头水”祭神,认为这样可以消灾祈福 ,求得神灵庇佑,该俗现仍流行。除此 之外,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中 外来宾交口称赞放水节是富有民族特色 和文化内涵的“天府第一盛会”。
由来与传说
中华民族是以农业繁衍生息的古老民族, 水是人们最重要的资源。在远古洪荒年代, 没有科学知识,每遇洪涝灾害,人们就以 为是水神在作怪,为了免除灾难,风调雨 顺,就只好祈求虚幻的“水神”,于是古 代便出现了“祀水”仪式。传说中的水神 叫“河伯”,西门豹治邺说的就是这类故 事岷江流域也不例外,秦以前的岷江水患 无常,沿江两岸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中,民不聊生,纯朴厚道的人们每到洪水 季节总要捧着三牲到河边“祀水”,一年 又一年的乞求河神保佑他们。据说李冰的 女儿冰儿,就曾作了“祀水”的牺牲品 „„
都江堰放水节介绍
简介
清明放水节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 地都江堰市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历史上,每年 农历的清明节在都江堰都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大典 ,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这是川西平原源远流长 的传统习俗。届时,地方官员要亲自主持放水仪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一、都江堰市区旅游都江堰市为成都下辖的县级市,距成都市区约60余公里。
都江堰是一座以旅游为特色的城市,不仅拥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及青城山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熊猫乐园、街子古镇等著名景点。
都江堰市区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二王庙、安澜索桥、离堆公园、灌县古城等。
都江堰市区旅游大致是一个环线:灌县古城→南桥→离堆公园入口→伏龙观→观澜亭(可以看到宝瓶口)→飞沙堰→鱼嘴→安澜索桥→二王庙及秦堰楼→玉垒阁→返回灌县古城。
1、南桥南桥原名普济桥,最初是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木桥,曾多次损毁。
如今的南桥是一座仿古廊桥,廊桥内雕梁画栋,各种彩绘令人赏心悦目。
夜晚的廊桥特别美丽,灯光旖旎,绝对是拍夜景的好去处。
2、离堆公园南桥南岸就是都江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及离堆公园的入口。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景区的市区入口处,如果你是从市区内进入都江堰景区,大多都会选择从这个入口进入景区。
离堆公园占地面积达90余亩,公园内有一个有42级台阶的小山包就是离堆,是当年李冰开宝瓶口、凿玉垒山而分离出来的孤堆。
公园内亭榭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别具情趣。
园中的紫薇花瓶、紫薇屏风和银杏桩,人称“园中三宝”。
伏龙观原名范贤馆,建于晋代,是为纪念汉代青城山天师道首领范长生而建。
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将孽龙降伏在离堆之下,故宋代改称伏龙观。
卧铁是探测河床深浅的标志,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在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 年埋下的。
游客在离堆公园内的喷泉处能看到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3、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岷江之上,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道教文化
都江堰道教文化姓名:张超班级:营销4班学号:150106130439我生活的地方在都江堰,那里风景优美,四季宜人,是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我很喜欢我住的地方,在那里生活是一种休闲的态度。
在都江堰,这里有“青城天下幽”的道教圣地—青城山;有“灌口水分开沃野”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年前,李冰率领人们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它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鱼嘴因形似鱼的嘴巴而得名,它主要起分水作用;飞沙堰是利用河流弯道地形之便,在丰水期把从山上冲下的河沙石头抛出河道,以免淤塞河道。
教道文化让我非常向往青城山。
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青城山吧!早前记载,早在三皇五帝时期,蜀就建国。
"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
"这短短的几句话,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一,以蜀国为源头的长江文明,其产生时间绝不晚于黄河文明,其发展状况也绝不弱于黄河文明。
否则,远在千万里之外的中原部族首领黄帝,决不会到蜀国来找媳妇。
二,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相互间很早就有所了解、有所来往。
三,按惯例,王侯的子女结婚,其亲家的地位应当门当户对。
蜀山氏决非普通平民,应是蜀国之主。
四,称蜀地为"蜀山",而不像后世那样称"蜀水",是因为当时还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产生,平原地带水灾频繁,山地才是人们居住、生产和活动的保险地带。
经过仔细比较,蜀中众山,没有比青城山更重要的了。
此"蜀山",非青城山莫属。
五,高阳、帝喾,皆三皇五帝之属,位在黄帝之后,尧舜之前。
他们"封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
后来,武王伐纣,在中原开战,还请求蜀国派军队支援,共同推翻商朝末期的腐败统治。
这表明,华夏南北早就是一家人,中原文化和内地文化,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道教文化就在此时此地存在。
提起道教文化和道教宗旨,不能不说到《易经》和太极图、无极图。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又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是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
都江堰的历史与水利文化
都江堰的历史与水利文化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
建成于公元前3世纪的都江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作为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都江堰的历史和水利文化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历史、建设、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探索都江堰的历史与水利文化。
历史都江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成都平原水文灾害频繁,农作物歉收,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人们开始研发治水措施。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工程师李冰和他的儿子设计并建造了都江堰,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
据史书记载,都江堰的建设在公元前256年开始,大约于公元前251年完工。
都江堰采用分级引水的方式,将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满足了耕地灌溉的需要。
都江堰的建设,开创了用人力和原始的工具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先河。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发挥了中国水利工程史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都江堰的建设历史悠久,之所以能够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离不开其独特的建设方式和工程特色。
首先,都江堰采用分级引水方式,将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满足耕地灌溉的需要,防止洪水灾害。
同时,都江堰还有分洪功效,即将岷江水分流到蓉江,从而使得这两条江河在平原地区的水位得以降低,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其次,都江堰的设计与建设体现了古代中华智慧的精髓。
它的建设完全采用人工打凿岩石和原始的工具,工程历时数十年。
这种力量来源于工匠们对永不改变的信仰和情怀,他们的智慧、毅力和勇气构成了都江堰建设的文化灵魂。
文化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同时,它还体现了丰厚的水利文化。
首先,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对中国古代水利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
其次,都江堰作为一种水利文化艺术,展示了精细的建筑和工程技术。
震撼人心的工程设计和细致的建设方案,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程科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世界的建筑文化和水利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都江堰涵盖广泛的自然、技术和文化要素,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中国水利文化的机会,使其成为一个有利于传承中国水利文化的平台。
余秋雨《都江堰》原文及读后感赏析
余秋雨《都江堰》原文及读后感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余秋雨《都江堰》原文及读后感赏析【导语】:都江堰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摩挲大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瓶桶装水
水瓶参考图
怎么拜
HOW
销售点选址
宝瓶口茶座河边一段,约12m2
怎么拜
HOW
利用鱼嘴分水的特点,可 设计开发形如鱼嘴的分装 鸳鸯瓶,瓶上加刻“上善 若水”铭文及鱼形纹样, 既可拜鱼嘴守拙无为之道, 又兼具强大的实用功能。 该系列产品包括:鱼嘴分 酒器、鱼嘴茶壶、鱼嘴调 料瓶。
怎么拜
HOW
道一——滋养万物之道
世间万物皆离不开水的养育, 田地缺水,五谷不生;江河缺 水,舟楫不通;湖海缺水,云 雨不行;人体缺水,气血不畅。 故水乃生命之源,财富之源, 滋养万物之源。
何 谓 道
道二——无私不争之道
水滋润着万物,却不从万物那 里争取任何利于自己的东西, 没有任何私利可言,且水与千 千万万种物质溶为一体,构成 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水的这种无私奉献、不争之德, 启迪我们不要去争名、争利、 争功。
何 谓 道
中国5A级景区 世界文化遗产 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 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 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 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 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 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 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HOW
卧铁镇水 宝瓶祈 水
鹤仙沐水 鱼嘴分水
拜什么
WHAT
一拜卧铁
拜水谦让居下之
道
[卧铁]是埋在都江堰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 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 卧铁主要是用来标记挖掘深度的。由于都江堰遵从李冰的“深淘滩,低 作堰”原则,在从古至今,每年枯水期都要对河道清除淤积的泥沙。那 到底挖泥沙挖到多深合适呢?经过人们的经验,找出了一个合适的深度, 并埋上卧铁。以后岁修就挖到卧铁为止。[卧铁]甘居滩底,却成为淘滩 的测量标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拜水都江堰
道解水文化
都江堰“拜水”系列体验式旅游纪念品策划方案
壹 一 贰 二
何谓[水道] 何谓[拜水]
叁 三
肆 四
[拜水]之道
关于[我们]
《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第八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 百谷王。《道德经· 第六十六章》 天下至柔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 易之。《道德经· 第七十八章》
“拜水”之争
经过几年来的持续宣传,“拜水都江堰” 已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达到了 提升知名度的目的。然而,许多游客普 遍反映,“拜水都江堰”在层次上仅仅 停留在形象口号和概念,在方式上仅仅 只有对物化的水利工程和自然河道的观 光,缺乏体验的、丰富的“拜水”项目 和产品,影响了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感 知、体验的深度、广度和丰度,影响了 都江堰市旅游发展水平和档次。
怎么拜 HOW
卧铁、张松银杏、宝瓶口、鱼 嘴是都江堰景区蕴涵了丰富水 文化的四个主要景点,现状为 纯观光性质,主要依靠指示牌 和内导解说诠释功能及作用, 缺乏水文化互动体验。我们的 思路是通过设置互动体验式销 售点,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了 解这四个景点的神奇功效和传 说,引导游客购买相关特色旅 游纪念品,进而体悟这四个景 点所蕴涵的水文化,最终达成 都江堰“拜水”之旅。
何 谓 道
道三——谦让居下之道
“水处众人之所恶”,正体现 了水的一种甘于居下的品质,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 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 游的位置上,这启迪我们从细 微的小事做起,从卑微的低处 做起,脚踏实地;而水无论流 向哪里,遇到阻力则自行谦让, 最终它总能顺利到达终点汇入 江河大海。这启迪我们做人要 懂得谦让,才能变通成事。
( 售 价 约 元 168
湿,同时可以在底座
水槽中直接加入香薰, 精油等添加剂,满室
芳香。同时夜灯款还
可以实现夜灯功能。
怎么拜
HOW
宝瓶净水(售价5元/瓶)
宝瓶祈水所用净水,为都 江堰管理局下属都江堰宝 瓶投资有限公司所产。源 自岷江雪域高原,取自都 江堰宝瓶口地心,绝对天 然纯净,即可用于宝瓶系 列旅游纪念品,又可直接 饮用,以满足游客原汁原 味的消费心理。
“拜水”之本
2012年4月15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 市委书记黄新初在成都市第十二次党 代会期间参加都江堰代表团讨论时强 调,都江堰市要着力推进文化兴旅,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 都江堰提出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 城山”的旅游口号,定位很准;但怎 样拜水、怎样问道,还得抓紧研究, 通过活动载体让其成为旅游产品,既 增加收益,又打响品牌。同时,旅游 业需要文化创意才能转型升级,要将 沉积的历史文化内涵转变成鲜活的旅 游文化产品,为游客提供具有知识性、 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旅游产品。
鱼嘴分酒器
怎么拜
HOW
鱼嘴茶壶
怎么拜
HOW
鱼嘴调味瓶
谢谢聆听!Thank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拜水”之源
我们以为,拜水的本源在于找到所拜 水之魂魄,进而找对拜水的对象和方 式,才能解决拜水拜什么、怎么拜的 问题。
“拜水”之魂
我们以为,水之魂魄,全在水道—— 滋养万物之道、无私不争之道、谦让 居下之道、外柔内坚之道、守拙无为 之道。“拜水”,就是拜“水道”。
WHAT
卧铁 宝瓶
鹤仙 鱼嘴
怎么拜
HOW
艺术宝瓶系列(售价30-60元/只)
游客购买该系列产品回家后,可DIY将独立包装的沙石、水车、杩槎模型、植 物、观赏鱼、水草等加入玻璃宝瓶中,既美化家居,又寓意“宝瓶生万物”。
怎么拜
HOW
家居宝瓶系列
宝瓶造型的香熏加湿 器不但可以超声波加 香 熏 加 湿 器 ( 夜 灯 型 ) 香 熏 加 湿 器
怎么拜
HOW
商务办公用品系列
科学衡量都江堰引水量的卧 铁,是灌溉天府之国的“标 尺”和驯水的“镇河神铁”。 可利用卧铁的这一特性开发 形似卧铁的系列商务办公用 品,搁置案头,即可常拜卧 铁谦让居下之道,又兼具实 用功能,一举两得。 纸铁 镇 铁 尺 艺 术 钢 笔
怎么拜
HOW
净水生活用品系列
卧铁所处“凤栖窝”利用 河道转弯沉沙原理“深淘 滩”,有效减少了内江灌 溉水源的沙石,因此可充 分借助凤栖窝沉沙净水这 一特点,开发系列净水用 品,同时通过现场展示测 试净水前后效果,充分满 足游客参与互动体验并有 效激发游客购买欲望。
何 谓 道
道四——守拙无为之道
水乃滋养万物之源,论功勋当 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 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 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 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 尘”,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 多人难以企及的。同时道家认 为天地万物都由道化生,而道 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而然, 所以人类应该仿效大道,顺其 自然,无为而治。
“拜水”缘起
经过多次激烈讨论和评选,都江堰市 政府将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游览都 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 “拜水 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作为都江 堰的旅游宣传口号。余秋雨先生曾在 其书中写道:“要看水,万不可忘了 都江堰”,都江堰因水而受到人们的 膜拜。评选人员认为,“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非常准确、传神地反映 了都江堰市旅游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 而且直观、简洁、琅琅上口,能激发 游客前来旅游的欲望。
拜什么
WHAT
二拜鹤仙
拜水无私不争之
道
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内的张松银杏蕴涵着独特历史文化。该树高6.3米, 树围最宽达5米,传说系后汉张松所植,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此 树,虽不是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但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在2004年角逐“天府树王”时,获得“十大名桩”的殊荣。民间传说此 千年古树能化仙鹤飞翔,有“白鹤仙”之称,被视为镇园之宝。 张松银杏历经千年风雨,默默为人们撑起一片绿荫,其果实既可食用、 又可入药,可谓全身都是宝,却从不居功恃傲,不争名、不争利。
拜什么
WHAT
三拜宝瓶
拜水滋养万物之
道
[宝瓶口]是前山(今名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 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 口。它像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流量,滔滔的岷江水从宝瓶口经过密 如蛛网的水系,由西向东流向成都平原,它对成都平原的农田灌溉,抗 旱防洪,生活用水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所以长寿而健康的宝瓶口一直 默默发挥着它的效益,滋养着成都平原。
水质检测笔
水龙头净水器
怎么拜
HOW
宝瓶口乃成都平原生命之源、财富之源、滋养万物之源,宝瓶祈水, 就是在宝瓶口景点范围设置互动体验点,游客亲自参与取水,经过 滤净化后,装入艺术宝瓶、家居宝瓶系列旅游产品中,从而寄托游 客的美好祝福和祈愿,充分满足游客拜宝瓶滋养万物之水道以及祈 求吉祥富贵之愿。游客宝瓶祈水的过程,就是游客拜水的独特体验。
拜什么
WHAT
四拜鱼嘴
拜水守拙无为之
道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鱼嘴位于江心, 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并按比例分流。春季水量小时, 四成流入外江,六成流入内江以保证春耕用水;春夏洪水季节时,水位 抬高漫过鱼嘴,六成水流直奔外江,四成流入内江,使灌区免受水淹。 鱼嘴决定了内外江的分流比例,是整个都江堰工程“无坝引水”的关键, 也是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思想在水利工程上的神奇应用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