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与仿真-第3章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控制系统分析方法》课件

《控制系统分析方法》课件

频域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频率域来描述系统的性能。
详细描述
频域分析法是一种间接的分析方法,通过将系统函数转换为频率域中的传递函数来研究系统的性能,如稳定性、 带宽、相位和增益等。
状态空间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状态空间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详细描述
状态空间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状态变量的方法,通过建立和解决状态方程来研究系统的动态行为,如稳 定性、可控性、可观测性等。
《控制系统分析方法》PPT课 件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 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01
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01
02
03
04
总结词
控制系统的定义、组成和控制 方式
控制系统的定义
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反馈机制 来调节和控制系统参数,以达
VS
详细描述
温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通过温度控 制,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参数稳定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液位控制系统
总结词
利用液位传感器检测液位高度,控制器根据 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进行计算,输出控制 信号调节进液或出液阀门的开度,以实现液 位的自动控制。
到预期目标的系统。
控制系统的组成
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受控 对象、执行机构和反馈装置等
部分组成。
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 环控制,其中闭环控制具有更
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总结词
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和计算机 控制系统
离散控制系统
离散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信号的传递 和处理是按照时间序列进行的,常见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自动化专业控制仿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自动化专业控制仿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98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自动化专业控制仿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李双双 张海玮(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天津 301636)摘 要:人工智能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智能化的实现离不开智能控制,本文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推动的教学改革为契机,针对自动化专业开设的“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融入智能控制的内容并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经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内容符合产教结合的办学思路,相关教学经验以期为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新工科”、“智能+”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仿真;教学改革引言“控制系统仿真”是“自动控制理论”教学体系的课程之一,是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科技领域崛起的背景下,结合控制理论及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产生的课程,也是自动化专业学生考研或工作必须要掌握的实践技能类课程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该课程中,使之成为集合人工智能理论和自动控制理论的计算机仿真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工智能”背景分析(一)人工智能理论符合国家战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而智能技术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强调在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中大力“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重点是智能感知与认知、虚拟融合与自然交互、语义理解和智慧决策”[1]。

2017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和工信部相继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

(二)人工智能技术符合就业需求2018年AI领域在人才最紧缺的前十大职位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类岗位占据半壁江山。

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稳定及最小相位系统的判别方法
1、间接判别(工程方法) 劳斯判据:劳斯表中第一列各值严格为正,则系统稳定, 如果劳斯表第一列中出现小于零的数值,系统不稳定。
胡尔维茨判据:当且仅当由系统分母多项式构成的胡尔 维茨矩阵为正定矩阵时,系统稳定。
2、直接判别 MATLAB提供了直接求取系统所有零极点的函数,因此 可以直接根据零极点的分布情况对系统的稳定性及是否 为最小相位系统进行判断。
幅值裕度是在相角为-180度处使开环增益为1的增益量,如在-180度相频 处的开环增益为g,则幅值裕度为1/g;若用分贝值表示幅值裕度,则等于: -20*log10(g)。类似地,相角裕度是当开环增益为1.0时,相应的相角与180 度角的和。
margin(mag,phase,w):由bode指令得到的幅值mag(不是以dB为单位) 、 相角phase及角频率w矢量绘制出带有裕量及相应频率显示的bode图。
➢ 控制系统的分析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时域分 析、频域分析及根轨迹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系统稳定及最小相位系统判据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如果闭环极点全部在S平面左半 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
对于离散时间系统,如果系统全部极点都位于Z平面 的单位圆内,则系统是稳定的。
若连续时间系统的全部零极点都位于S左半平面;或 若离散时间系统的全部零极点都位于Z平面单位圆内, 则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
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 早期的控制系统分析过程复杂而耗时,如想得到 一个系统的冲激响应曲线,首先需要编写一个求 解微分方程的子程序,然后将已经获得的系统模 型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运算获得冲激响应 的响应数据,然后再编写一个绘图程序,将数据 绘制成可供工程分析的响应曲线。

第3章 系统分析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第3章 系统分析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2
3.1.1 S平面到Z平面之间映射关系
s平面与z平面映射关系: z esT s j z e( j )T eT e jT eT / T
R | z | eT
z T
1. s平面虚轴映射为z平面单位圆,左半平面映射在z平面单位圆内
系统稳定必要条件 (z) a0 zn a1zn1 an1z an 0 或者
判断系统稳定性步骤: 1. 判断必要条件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系统不稳定 2. 若必要条件成立,构造朱利表
17
二阶系统稳定性条件
(z) z2 a1z a2 0
必要条件: (1) 0 (1) 0
在z平面
z e e e sT
T cos jT sin z esT e e Tn cos jTn sin
n
n
R eTn cos ,z Tn sin
等自然频率轨迹
图3-10 等 自然频率轨 迹映射
11
12
图形对横轴是对称的:
z平面
j
2 3
5
n ,
cos( ) n
| z | eT enT cos z T
8
9
10
6. 等自然频率轨迹的映射
ωn =常数
在s平面 s j ne j n cos jn sin cot1( /)

lim(1
z 1
z 1 ) 1
1 D(z)G(z)
R(z)
es*s 与输入信号R(z)及系统 D(z)G(z) 结构特性均有关
29
1.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函数 r(t) 1(t)
R(z) 1/(1 z1)

控制系统仿真

控制系统仿真

控制系统仿真简介控制系统仿真是指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和分析各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之前,预先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控制系统仿真通常包含建模、仿真和分析三个主要阶段。

在建模阶段,工程师们将实际的控制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形式。

在仿真阶段,利用计算机软件运行模型,模拟控制系统在不同输入和工作条件下的行为。

最后,在分析阶段,工程师们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理解控制系统的性能并提出改进措施。

仿真平台常用的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包括MATLAB/Simulink、LabVIEW等。

MATLAB/Simulink是一个强大的数学计算和仿真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和模型库,可用于建模和仿真各种控制系统。

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编程环境,具有易于使用的界面和丰富的模块,使得控制系统仿真变得简单而高效。

这些仿真平台都提供了模型搭建、仿真运行和结果分析等功能。

工程师们可以通过使用这些平台,进行控制系统的整体仿真和性能评估。

建模在进行控制系统仿真之前,首先需要对实际系统进行建模。

建模是指将实际系统的物理过程抽象为数学方程或传递函数的形式,以便于计算机运算和仿真。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物理建模和数据建模。

物理建模是基于实际系统的物理过程和原理,通过利用物理方程或控制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数据建模则是通过对实际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状态变量,并根据系统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系统模型包括常微分方程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等。

仿真运行建立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后,就可以通过仿真运行来模拟系统的行为。

仿真运行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运行建立的模型,并通过对不同输入和工作条件的设定,观察系统的响应和输出结果。

在仿真运行中,可以通过指定系统的输入信号来模拟不同的工作情况。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控制工程基础-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电子工程
计算机仿真在电子工程中用于模拟电路系 统和数字系统的行为,进行电路设计和优 化。
04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线性时不变系统
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通过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数学表达式表 示。
传递函数
描述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通过传递函数进行描述。
状态空间模型
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通过状态方程和输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没有反馈回路的系统,输入信号 直接作用于受控对象,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是 固定的。
线性控制系统
线性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各元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 程描述的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具有反馈回路的系统,输出信号 通过反馈回路回到输入端,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调整输入 信号,以实现控制目标。
03
计算机资源的限制
大规模的控制系统仿真可能需要 较高的计算机资源,如内存和计 算能力。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混合仿真
结合物理实验和计算机仿真,以提高仿真的 准确性和可信度。
多尺度仿真
考虑系统不同尺度的特性和行为,以更全面 地模拟和控制复杂系统。
高性能计算
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和并行计算技术,提高大 规模控制系统的仿真效率。
智能化仿真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自适应 和智能化的仿真和控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仿真
总结词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是指具有多个输入信号和多个输出信号的控制系统。
详细描述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工业控制中应用广泛,如机器人、飞行器等。通过计算机仿真,可以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优化控制策略。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y(t) 1.6 1.4
a b
1.2
1 0.8 0.6 0.4 0.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2) 现将图中的保持器去掉,k=1,T=τ=1;则
G (z)
W (z)
0 . 632 z (1 z
由此可见,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是它各个 极点时间响应的线性叠加。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设系统有一个位于zi的单极点,则在单位脉冲 作用下,当zi位于Z平面不同位置时,它所对应的 脉冲响应序列如图所示。
jIm j -1 0 -j 1 Re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极点在单位圆外的正实轴上,对应的暂态响应 分量y(kT)单调发散。 极点在单位圆与正实轴的交点,对应的暂态响 应y(kT)是等幅的。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jω [S] 0
1 对应关系
jIm j -1 0 [Z]
1
Re
2 直接稳定判断
δ
j
3 W变换,Routh稳定性判断
j
ω
0
[W]
δ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离散系统的过渡响应分析
一个控制系统在外信号作用下从原有稳定 状态变化到新的稳定状态的整个动态过程称之为 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一般认为被控变量进入新稳态值附近±5% 或±3%的范围内就可以表明过渡过程已经结束。 通常,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特征是系统在单 位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过渡过程特性(或者说系统 的动态响应特性)。如果已知线性离散系统在阶 跃输入下输出的Z变换Y(z),那么,对Y(z)进行Z 反变换,就可获得动态响应y*(t)。将y*(t)连成光 滑曲线,就可得到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即超调 量σ%与过渡过程时间ts)。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3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1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3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1
0 t≠0
求f(t)的Z变换。
1 k=0
解: 因为: (kT)
0 k≠0
根据Z变换定义: F(z) £[ (t)] (kT)z k =1 k 0
March 30, 2021
第5章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8
1、Z变换定义及表达式
(2)单位阶跃函数
f (t)
σ(t)=1 t≥ 0
0
t<0
求f(t)的Z变换。
n)
通过长除法得到幂级数展开式
F (z) f (0)z0 f (T )z 1 f (2T )z 2 ... f (kT )z k ...
March 30, 2021
第5章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24
3、z反变换
2z 1 例题:求 z2 z 的z反变换,并写出前五项。
例题:求
z2 z3 4z2 5z 2
设定f(t)的Z变换F(z)存在,且对于t<0, f(t)=0 1)乘以常数 如果f(t)的£[aZf变(t)换] 为a £[Ff((zt))], aaF是(z一) 个常数,则
March 30, 2021
第5章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17
2、Z变换的重要性质和定理
2)线性性质 由Z变换的定义可知,Z变换是线性变换。 当f1(t)的Z变换为 F1(z),f2(t)的Z变换为
f (kT )zk k 0
f*(t)的 Z变换
6
1、 z变换定义及表达式
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采样信号的z变换
幂级数在收敛域内都对应有一个闭合形式,其表
达式是一个“z” 的有理式:
F(z)
K (zm zn
dm1z m1 ... d1z1 cn1z n1 ... c1z c0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件第3章 输入输出接口及输入输出通道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件第3章  输入输出接口及输入输出通道
这种I/O控制方式是优是劣,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应用场合。如果I/O处理的实时性要求不那么高, 或者微型计算机的操作任务比较单一,并不很忙。比如在一个系统专门用于控制一个或几个I/O设备的特殊 情况下,CPU除了为外设服务,本身就没有更多的其它工作要做,在这种情况下,程序查询式控制不失为一 种比较理想的控制策略。正因为这样,所以它在实际中还是一种最常用的I/O控制方式。反过来,如果I/O处 理的实时性要求很高,或者CPU的任务很繁忙,则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而最好采用中断驱动式或其它方式来 控制。
除缓冲器和锁存器外,还有一类既有缓冲功能又有锁存功 能的器件,Intel公司8255A可编程并行I/O扩展接口芯片就是 这样的器件。8255A与工业控制计算机(ISA)总线的连接如 图3-5所示。8255A有三个可编程的8位输入输出端口A、B和 C,内部有一个控制寄存器。通过向控制寄存器写入控制字定 义A、B、C端口的数据传输方向(输入或输出)。图中 ATF16V8作译码器用。
数字量输入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理图
数字量输出接口原理图
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输入接口是输入通道与工业控制机总线之间的桥梁,输出接口是输出通道与工业控制机总线之间 的桥梁。下图是由缓冲器和译码器组成的数字量输入接口示例,以及锁存器和译码器组成的数字量输 出接口示例。
数字量输入接口示例
数字量输出接口示例
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S1=/A9+/A8+A7+A6+A5+A4+A3+A2 Y0=AEN+S2
输入输出接口与输入输出通道 数据信息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的基本组成
基于板卡的输入输出接口与通道的设计
基于计算机通讯接口的输入输出接口与通道的 设计

计算机控制与仿真技术(第二版)-第1章 控制与仿真的一般知识

计算机控制与仿真技术(第二版)-第1章  控制与仿真的一般知识
7
2. 自动控制的任务 利用控制装置自动地操纵控制对象, 利用控制装置自动地操纵控制对象,使被控量 等于系统所应保持的给定值。 等于系统所应保持的给定值。 若系统给定值以时间函数表示, 若系统给定值以时间函数表示,被控量以时间 函数表示, 函数表示,则自动控制的任务可以采用下面的数 学表达式来表示: 学表达式来表示:
24
2. 系统仿真的过程 为了将实际控制系统放到计算机上仿真并得出需 要的仿真结果,应该有以下几个典型过程。 要的仿真结果,应该有以下几个典型过程。 (1)定义系统明确仿真目的 ) (2)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 (3)将系统的数学模型转化换仿真模型 ) (4)编制仿真程序 ) (5)进行仿真实验并输出结果 )
18
1.3.3 按偏差调节的闭环控制
系统输出量负反馈到输入端, 系统输出量负反馈到输入端,靠输入量与反 馈信号之间的偏差对输出量进行控制的系统叫做 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 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测量出系统的实际输出值, 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测量出系统的实际输出值, 负反馈到输入端与系统的给定值比较产生偏差, 负反馈到输入端与系统的给定值比较产生偏差, 再按照偏差的大小自动地加以修正。 再按照偏差的大小自动地加以修正。 其控制过程如图1-9所示 所示。 其控制过程如图 所示。
干扰量
测量
被控量 计算 执行 被控对象
图1-8 按干扰补偿的开环控制
17
按干扰值补偿的开环控制具备以下特点: 按干扰值补偿的开环控制具备以下特点: (1)外部输入干扰量经测量、计算、执行装置到被 )外部输入干扰量经测量、计算、 控对象单向传递; 控对象单向传递; (2)系统干扰信号端加入测量装置以后,可将干扰 )系统干扰信号端加入测量装置以后, 量检测出来并对其进行补偿; 量检测出来并对其进行补偿; (3)常用于系统内外部干扰信号较大且可以测量的 ) 场合。 场合。

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单位)脉冲函数(Impulse function) (t) , t 0
1t2 , t 0 2
正弦函数(Simusoidal function)Asinut ,当输入作用具有周期性变化时。
通常运用阶跃函数作为典型输入作用信号,这样可在一个统一的基础上对各种 控制系统的特性进行比较和研究。
(1)单位阶跃作用1(t)
等。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均有他们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本章先讨论时 域法。
实际上,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常常是不知的,而是随机的。很难用解析 的方法表示。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是预先知道的,可以用解析的方 法或者曲线表示。
在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时,对各种控制系统性能得有评判、比较的依据。 这个依据也许可以通过对这些系统加上各种输入信号,比较它们对特定 的输入信号的响应来建立。
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分析控制系统
分析方法包括
第一步 建立模型 第二步 分析控制性能
时域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根轨迹法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时域分析法
引言 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1 引言
分析控制系统的第一步是建立模型,数学模型一旦建立,第二步 分析控 制性能,分析有多种方法,主要有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图 3-1稳 定 性 分 析 示 意 图
系统不稳定产生的后果
实际上,物理系统输出量只能增加到一定的范围,此 后或者受到机械止动装置的限制,或者使系统遭到破 坏,也可能当输出量超过一定数值后,系统变成非线 性的,而使线性微分方程不再适用。
相对稳定性:因为物理控
制系统包含有一些贮能元
件,所以当输入量作用于 稳态误差:如果在稳态
0.02或 0.05 时间。

《控制系统仿真》课件

《控制系统仿真》课件
高速公路交通控制
模拟高速公路的交通流,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高速公路的通 行效率和安全性。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仿真
工业机器人控制
通过仿真技术模拟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作业过程,对机 器人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作业精度 。
服务机器人控制
模拟服务机器人的交互过程和作业环境,对机器人的感知和 决策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01
02
高效性
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大大缩短了实 验时间,提高了效率。
03
安全性
在真实系统上进行实验前,先进行仿 真实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危 险。
05
04
可重复性
仿真实验可以重复进行,方便对同一 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仿真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预测系统性能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预测实际系统的性能, 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某型汽车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
总结词
汽车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仿真实验可以模拟汽 车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行驶轨迹和姿态变化 ,评估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该实验采用汽车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 ,模拟了汽车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行驶行为 ,包括道路几何特征、交通流和车辆动力学 等子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调整控制参数和 优化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自动驾驶控制系
某型无人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
总结词
无人机控制系统是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的关 键,通过仿真实验可以模拟无人机的飞行轨 迹和姿态变化,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 性。
详细描述
该实验采用无人机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 术,模拟了无人机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动态 行为,包括飞行动力学、导航和控制等子系 统的相互作用。通过调整控制参数和优化算 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 棒性。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三章4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三章4

在连续系统中,如果其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都在 S平面的左半部分,或者说它的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 实部小于零,则该系统是稳定的。
由此可以想见,离散系统的闭环Z传递函数的全 部极点(特征方程的根)必须在Z平面中的单位圆 内时,系统是稳定的。
2 S平面的左半面对应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部。 3 S平面的右半面对应于Z平面单位圆的外部。 4 S平面的原点对应于Z平面正实轴上z=1的点。 5 S平面的负实轴对应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正实轴。 6 S平面左半面负实轴的无穷远处对应于 Z平面单位圆 的圆心。
当δ =0时,|z|=1,即S平面上的虚轴映射到Z平 面上的是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 当δ <0时,|z|<1,即S平面的左半面映射到Z平 面上的是以原点为圆心单位圆的内部。 当δ >0时,|z|>1,即S平面的右半面映射到Z平 面上的是以原点为圆心单位圆的外部。
1 S平面的虚轴对应于Z平面的单位圆的圆周。 S平面上,ω 每变化一个ω s时,则对应在Z 平面 重复画出一个单位圆,在S平面中-ω s/2~ω s/2频率 范围内称为主频区,其余为辅频区(有无限多个)。 S平面的主频区和辅频区映射到Z平面的重迭称为 频率混迭现象,由于实际系统正常工作时的频率较低, 因此,实际系统的工作频率都在主频区内。
z eTs
复变量
s j
实部
T ( j )
虚部
z e e
Ts
e e
T
jT
模量
相位角
z e ; z T
T
z e e e
Ts
T
jT
e e
T
j (T 2 k )
e e
T
j ( ks )T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是现代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础。

通过建立准确的控制系统模型,并用仿真方法验证其性能,能够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有效地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并探讨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一、传递函数法传递函数法是一种基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建模方法。

它通过将控制系统表示为输入输出之间的线性关系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法最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并且要求系统是线性时不变的。

传递函数可以通过数学分析或实验测量来确定,其中包括系统的零点、极点和增益。

利用传递函数,可以进行频域和时域分析,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并进行控制器设计和参数调整。

二、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变量的建模方法。

它将系统的状态量表示为时间的函数,通过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状态空间法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以及具有非线性和时变特性的系统。

状态空间方法可以更直观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并方便进行观测器设计和状态反馈控制。

此外,状态空间法还允许将系统的非线性扩展为线性模型,并通过状态反馈控制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三、仿真方法仿真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模拟和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

它可以基于建立的模型对系统的行为进行预测,并通过仿真结果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常见的仿真工具包括MATLAB/Simulink、LabVIEW、Python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和仿真环境,支持不同的建模方法和仿真算法。

通过仿真方法,可以进行系统特性分析、参数优化和控制器验证,大大减少了实际系统调试的时间和成本。

四、硬件在环仿真硬件在环仿真是将实际的硬件设备与仿真模型相结合,进行实时的控制系统测试和验证。

它将计算机仿真与实际硬件连接起来,通过数值计算和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了更接近实际运行条件的仿真环境。

硬件在环仿真可以有效地评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并进行实际设备的系统集成和调试。

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MATLAB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值计算和数据 处理软件,Simulink是其中的一个模块,用 于建立和仿真控制系统。
LabVIEW
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测试 和测量领域的控制系统仿真。
Simulink/Stateflow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模块,用于建立 和仿真动态系统,Stateflow则用于状态图 设计和控制逻辑设计。
03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定义与判定
稳定性定义
如果一个系统受到扰动后能够回到原 来的平衡状态,则称该系统是稳定的 。
判定方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极点和零点,判断系 统的稳定性。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如果线性系统的极点均位于复平面的 左半部分,则系统是稳定的。
劳斯稳定判据
通过计算劳斯表,判断线性系统的稳 定性。
极点配置是一种通过状态反馈配置系统极点的设计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 极点以实现系统的性能要求。
状态反馈是将系统的状态变量反馈到控制器中,用于调整控制输入,以改 善系统的性能。
极点配置与状态反馈控制设计通常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通过状态反 馈矩阵的求解和极点配置实现系统的最优控制。
06
控制系统仿真技术
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 输入信号,并根据控制规律产生控制 指令。
反馈通路是连接受控对象和控制器之 间的通道,用于将受控对象的输出信 号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01
02
03
开环控制系统
没有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 输入信号直接作用于受控 对象,输出信号不反馈给 控制器。
闭环控制系统
具有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 输出信号通过反馈回路回 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 馈信号调整控制指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 1 S
系统的输出响应: C (s) R (s)G (s) 1 1 1T
sT 1 s s T 1 s
将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可以得到系统输出的过渡过程表达式:
t
c(t)1eT CssCtt
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一阶系统的输出量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响应的最终值为1,时间常数T是
用下的输出称为单位脉冲响应,也称为脉冲过渡
函数。
可编辑ppt
5
3.2 时域分析法
控制系统对非周期性信号的响应称为时域响应。在经典控 制理论中,时域分析法是一种最常见的分析方法,表现出直 接、准确的特点,可以提供系统时间响应的全部信息。
3.2.1 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可以采用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其暂态过程的系统称为一阶系统。
2
3.1.2 典型输入信号
目前,在工程设计中比较常见的典型外部作用信号主要有以下 5种: 1. 阶跃函数信号
阶跃函数信号是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经常遇到的一种 外作用信号,例如,给系统加重和卸载;电源电压的突然跳动, 表现出来的即为阶跃函数信号。
2. 斜坡函数信号 斜坡函数信号也称为速度函数信号,例如,运算放大器输入
一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一般形式为: Tdc(t)c(t)r(t)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dt
G(s)C(s) 1 R(s) Ts1
T为系统的时间常数,下面讨论在系统初始条件为零时,一阶
系统对典型输入信号的响应。
可编辑ppt
6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
对一阶系统输入单位阶跃函数信号: r(t)1(t)
其拉氏变换为:
可编辑ppt
10
3.2.2 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如果系统的数学模型可采用二阶微分方程来描述,则 该系统称为二阶系统。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s)C (s) k
2 n
R (s) T 2s2 2T 1 s s2 2nsn2
T为时间常数, 为阻尼比,
率。 二阶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n
1 T
为无阻尼自然振荡频
为恒值电压时,输出即为斜坡函数。
3. 抛物线函数信号 抛物线函数信号也称为加速度函数信号,在随动系统中是最
常见的作用信号。
可编辑ppt
3
4. 脉冲函数信号
脉冲函数信号也称为冲击函数信号,单位脉冲函数信号 为数学上的一种抽象,在实际系统中难以产生。
5. 正弦函数信号
正弦函数信号是在频率法中采用的外作用信号,用正 弦函数作为系统的外作用信号,可以求得系统对不同频 率的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响应,称之为频率响应。
可编辑ppt
4
3.1.3 典型信号的响应 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讲,设其各变量的初始状
态为零,在输入典型外作用信号时,系统的输出 称为典型信号的响应。
(1)单位阶跃响应: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信号作 用下的输出称为单位阶跃响应。
(2)单位斜坡响应:系统在单位斜坡函数信号作 用下的输出称为单位斜坡响应。
(3)单位脉冲响应:系统在单位脉冲函数信号作
c(t)k(1eT t )5(1e2t)
可编辑ppt
9
(2)计算系统的过渡过程调节时间 取5%的误差带:ts=3T=3×0.5=1.5(秒) 取2%的误差带:ts=4T=4×0.5=2(秒) (3)从上述计算结果分析该系统的性能特点
该系统中加入了1个放大器,系统的单位阶跃响 应是一条从零开始,按指数规律变化,最终稳态 值为5的非周期性曲线,动态过程无振荡;由于 时间常数为0.5,使得调节时间稍长,快速性较差;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
可编辑ppt
8
【例3.1】已知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10 s2
求其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计算系统传递函数化为标准式并找出系统的特 征参数
即:
G(s) 10 5 s2 0.5s1
;放大系数K=5,时间常数T=0.5 按公式可得加入放大器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控制系统,通常选用几种确定的函数来 作为典型的外部输入信号,其具备的基本特点是:
➢ 在实际工作现场或实验室中,这种外作用信号容易产生。
➢ 在典型的外部信号作用下,系统的响应能够反映出该控制系统 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定性能。
➢ 选择的外部作用信号其数学表达式简单,便于进行理论计算。
可编辑ppt
s22 nsn20
方程的特征根为: s1,2 nn 21
可编辑ppt
11
当方程特征根中的阻尼比取值不同时,系统的特征根和响 应状态均不相同,其对应关系见表3-1所示。。
表3-1 二阶系统的特征根状态和响应特点
取值范围
0< <1 =1 >1 =0
响应状态 欠阻尼状态 临界阻尼状态 过阻尼状态 零阻尼状态
第3章 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常见的典型输入信号及其响应特点 ❖ 一阶和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的计算、系统参数与性能
的对应关系 ❖ 控制系统的稳定条件和稳定判椐 ❖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及指标计算 ❖ 控制系统的频域特性及其表达 ❖ 频率分析法的特点、性能指标的分析与计算
可编辑ppt
描述响应速度的唯一参数,T越小,暂态过程进行得越快,即速
度越快。
可编辑ppt
7
结论: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是一个单调的非周期响应, 没有超调量,系统过渡过程的快慢是其主要性能指标,通 常称之为调节时间。
一般有:ts=3T (对应5%的误差带) ts =4T (对应2%的误差带)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系统的时间常数越小,调节时间就越小, 系统响应的过渡过程时间就越短,响应过程的快速性就越 好。
特征根形式
响应特点
实部为负的共轭复根 衰减的振荡特性
相等的负实根
非周期响应,无振荡
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非周期响应,无振荡
一对纯虚根
持续的等幅振荡
可编辑ppt
12
1.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
下面重点分析在欠阻尼状态下的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由于欠阻尼状态下,阻尼比取值为0< <1,此时系统的特征根
1
3.1 典型输入信号及其响应
3.1.1 概述
系统的响应是指在给定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信号随时间 变化的状况,也是系统微分方程的解。我们将系统在稳定之前 的响应称为暂态响应,它提供系统在过渡过程中各项动态性能 指标;系统到达稳态后的响应称为稳态响应,它反映出系统的 稳态性能指标,也即系统稳态误差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