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
(20分,每空1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阅读研究,在写作中研究,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表达、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识字、写字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能力、情感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研究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选项为A、①②③④。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识字和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育的基础。
1、问题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策: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朗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默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预测、推理、归纳等。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给予(jǐ yǔ)B. 遨游(áo yóu)C. 倔强(juè jiàng)D. 瞭望(liào wàng)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陆游二、填空题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4. 请写出《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小河里的水开始解冻,哗啦啦地唱起了歌。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1)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2)短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五、作文题7.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描述你的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家乡的特产。
答案:一、1. D2. D二、3. 春晓4. 疑是地上霜三、5.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利用雾气弥漫的天气,指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让士兵们在船上敲锣打鼓,诱使曹军射箭。
由于雾大,曹军不敢轻易出击,只能盲目射箭。
诸葛亮的船只因此收集了大量的箭矢。
四、6. (1)短文中描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小河里的水解冻并唱歌,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并叽叽喳喳地叫。
(2)短文中提到的动物有小燕子。
五、7. 作文题答案略。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包括几个方面?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答案:C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 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 B. 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C. 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 D.上述说法均正确答案:D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哪些? A.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生活的联系 B.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C. 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基本理念。
答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答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性学习3、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________个左右,其中________个左右会写。
答案:3000;2500三、简答题1、简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
答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简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
答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写作教学的要求是: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四、论述题请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
(6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6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研究的主人,教师是研究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共1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观点是: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掌握。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研究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第二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三、多选题(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②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这位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标精神中的“探究精神”,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然而,在学生提出质疑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找到答案,而不是仅仅依靠书本知识。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停下表演,与学生一起探究为什么不能射太阳,引导他们思考太阳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XXX射日的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
2、某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只注重作文的语言表达和格式,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创新性。
学生们的作文都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思想。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和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和答案单项选择: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C )课程。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2.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把1到9年级共分为( C )学段。
A.2B.3C.4D.53.语文学习的主体是( A )。
A.学生B.教师C.听课者D.校长4.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 A)。
A.师生平等B.必须服从老师的C.必须服从学生的 D.以上观点都是错误的5.下列哪种评价方式不正确( D )。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贬低性评价6.小学第二学段中,课内习作每学年应该是( C )次。
A.12B.14C.16D.187.小学第三学段中,学生应该要背诵优秀诗文( C )篇。
A.40B.50C.60D.708.小学1—6年级的学生要求背诵的篇目都是( A )。
A.诗歌B.文言文C.短篇散文D.名著9.判定一节课是否有时效最重要标准是看( D )。
A.生动的课堂气氛B.热烈的小组活动C.有效的课堂设计D.是否完成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10.各个学段阅读教学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学生( B )。
A.快速读B.有感情地朗读C.朗读D.默读1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2.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D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B.训练C.熏陶D.积累13.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A)。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14.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C )。
A.定量评价B.终结性评价C.定性评价D. 表现性评价1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 )。
A.评价的能力B.创作的能力C.仿写的能力D.体验的能力16.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D )A.诵读B.分角色读C.表演读D.默读17.阅读教学过程是:( 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课标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模样(mú yàng)B. 兴奋(xìng fèn)C. 载重(zǎi zhòng)D. 勉强(qiǎng qiǎng)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白居易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努力,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B. 我们班同学都去春游了,只有小华没有去。
C. 这篇作文的内容很丰富,但是句子不够通顺。
D. 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4.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B. 我们应该吃饱饭,不要饿肚子。
C. 我们应该多交朋友,少树敌。
D. 我们应该多学习,少玩耍。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
B.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
C. 他跑得像一阵风一样快。
D. 这个苹果又大又红,看起来很诱人。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9.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这句话出自儿歌《________》。
10. “言必信,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诚信。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略)11.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12. 文中提到的“小明”为什么要帮助“小红”?(3分)13. “小红”在得到帮助后有什么变化?(3分)14. 你认为“小明”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品质?(5分)15. 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6分)四、作文(共30分)16. 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兴高彩烈B. 津津有味C. 出奇不意D. 一愁莫展2.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诗人()的作品。
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3. 《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
A. 《三国演义》B. 《西游记》C. 《水浒传》D. 《红楼梦》4. 以下哪项不是《论语》中的内容?()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王之涣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
2.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 性相近,习相远”。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的名句。
5.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怎样的荷塘景象?2. “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句话中,“酣眠”和“小睡”分别指代什么?4. 文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 作者通过描述荷塘月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作文题(20分)请以“我眼中的四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二)【含答案】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二)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篇一: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
(20分,每空1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一、填空。
(20分,每空1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研究,在实践中研究,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研究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研究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关于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2、在新课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注重写作,让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写作水平;注重口语,让学生多说多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注重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新课标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新课标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模样(mó yàng)B. 蜷缩(quán suō)C. 旖旎(yǐ nǐ)D. 潺潺(chán chán)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总是上不去。
B. 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他终于明白了这道题。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灰心丧气。
答案:D二、填空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请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请写出《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和前两句。
答案: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猫钓鱼》小猫跟着妈妈去河边钓鱼。
妈妈很快就钓到了一条大鱼,而小猫却总是钓不到。
小猫很着急,问妈妈:“为什么我钓不到鱼呢?”妈妈微笑着说:“钓鱼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
”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就专心致志地钓鱼。
不一会儿,小猫也钓到了一条大鱼。
1. 小猫为什么开始钓不到鱼?答案:因为小猫没有耐心,三心二意。
2. 妈妈告诉小猫什么道理?答案:妈妈告诉小猫钓鱼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
3. 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后,变得专心致志,最终钓到了一条大鱼。
四、作文题请以“我学会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题目开放,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创作,答案不唯一)【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及答案,实际考试题目和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题库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填空题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出题人:梁恕俭一、填空。
(每空2分,共30分)1.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 )个左右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 )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二、选择。
(每小题2分,共10分)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A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3.(B)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4.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AD)(多选题)A、朗读B、分角色读C、表演读D、默读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简答题。
(共20分)1.请简要谈谈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一、填空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5、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8、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0、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判断。
(每小题1分,共10分)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
“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F)三、单选题。
(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B)。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B)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7、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10、阅读教学过程是:(D)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2、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3、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16.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5.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 交融式目标).27.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8.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9.(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30.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3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3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迁移)。
3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