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本土优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合集下载

利用农村乡土优势,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利用农村乡土优势,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051-2020年第5期(总第205期)摘 要: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有着比城市学校较为独特的优势,便是农村的乡土资源,这是城市学生无法感受触摸的资源。

因此,农村教师需要对这一优势加以利用,为学生设置一些多姿多彩的乡土题材的作文进行练习,带领学生感受农村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突破农村作文教学的瓶颈,使农村学生在写作学习中迎来属于自己的独特风光。

关键词: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乡土资源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5-0051-02写作教学在农村语文教学中一直属于难以攻克的难点,但是对比城市学校而言,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乡村气息等城市学生无法超越的一个优势,因此,教师需要对农村乡土优势进行合理的运用,为学生定制合理的写作教学计划,融入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激发农村学生对写作学习的兴趣,从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水平取得质的提升。

一、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学校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两个。

第一,内容缺乏中心。

每个阶段的作文学习都与人物和事物这两个中心离不开关系,在写人时需要列出具体的事件突出人物的特征,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在写作前,并不会去了解自己想写的人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样的特点,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为什么要写他的原因,等等,所以必然会导致作文内容缺乏中心,不能很好地突出作文的主题。

第二,“流水账”作文。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只是将整个过程内容写到作文中,并未对作文的结构进行分析,哪些内容为重点,哪些内容为次要内容,分不清主次,抓不住文章的中心,自然整篇文章写下来就变成了“流水账”。

内容看似丰富多彩,但细细品味则如同嚼蜡。

二、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中问题存在的原因而造成内容缺乏中心,形成“流水账”作文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农村的生活比较单一,学生除了每天去学校上课,下课则只能选择在教室或者是操场两个地方,最多也只能与同学之间相互玩乐,其他的课余生活基本上也只能乖乖待在家里看电视,复习学习内容,做家庭作业。

巧用本土资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巧用本土资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巧用本土资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布时间:2022-08-02T07:33:03.316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5月总第416期作者:顾锋峰[导读] 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更精彩、更具活力,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思维更活跃,个性更张扬,更能说会道,善抒善写。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江苏省启东市启东实验小学226232摘要: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更精彩、更具活力,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思维更活跃,个性更张扬,更能说会道,善抒善写。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本土资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是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得以实现的根基。

启东拥有很多的乡土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本土资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语文学科教学的落脚点就在语文核心素养上,最终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做事”、“会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好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聚焦核心素养来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做到取舍得当、有的放矢,则是达成这一重要目标的必要条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地指出了“自然风光、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所以为了更好地响应新课标的倡导,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进行语文课堂辅助教学,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让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饱满,调动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深刻认识,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更高效地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一、利用本土资源,让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师就需要注重良好课堂环境的营造,为学生搭建一个拓展学习思维的平台,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探究

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探究

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探究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投入到农村学校中,但是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写作能力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成绩,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教育。

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文将探讨如何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重视写作教育要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首先必须要重视写作教育。

写作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写作教育,将其纳入到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中。

学校可以设置写作专题讲座,邀请资深教师或作家为学生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组织写作比赛、发布学生的优秀作文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二、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扩展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通常有一个共性,就是写作素材匮乏。

学生缺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对于周围的事物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观察,因此在写作时缺乏生动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作品,并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素材,比如观察自然、人物描写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注重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还需要注重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写作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比如在写作方法上,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材料的收集、布局的构思、语言的运用等技巧。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在农村地区,由于相对较差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内容1. 语言基础:首先要重视语言基础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等的积累。

通过词语拓展、语法知识的巩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语言基础的掌握,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范文欣赏: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范文,让他们欣赏和分析优秀作文,了解作文的结构、内容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3. 主题训练:选择一些与农村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比如农忙时节、家乡美景等,让学生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鼓励他们自由表达。

二、教学方法1. 循序渐进: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可从简单的描述开始,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写和抒发感情等复杂的写作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个性化教学:鉴于农村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写作计划,例如,针对性地指导某些学生在词汇学习上下功夫,对另一些学生重点培养写作的逻辑思维等。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作文示范和互相批改,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评价方式1. 激励性评价:注重对学生作文的积极方面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的兴趣。

2. 针对性批改: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详细的点评和批改,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逐步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

3. 作文展示:组织学生在班级、学校范围内进行作文展示,展示优秀作文,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和竞争,提高写作水平。

总结起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设置,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评价方式,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让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成为农村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让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成为农村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让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成为农村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84-02《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作文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概括起来很简单,作文就是要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并要注意表达的真实、新颖、独特。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写起作文来说假话、大话,导致作文内容千篇一律、脱离实际,毫无特色和生机。

对于农村孩子,有很多条件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他们吃的、穿的、用的、平时看到的、接触到的根本没有城里孩子的时尚、全面,但是农村孩子也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让城里孩子无比向往的。

广阔、淳朴的农村,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习作水平。

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获得感性材料是习作的前提。

学生的习作兴趣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真正产生。

作为农村的孩子,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这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

当我带着他们走向大自然的途中,有的学生竟情不自禁地说:“我闻到了家乡的味道!”这是一种多么真诚的感情啊!走进大自然,同学们尽情地玩着、说笑着,有的奔跑着、追逐着;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用沟边的芦苇心轻巧地吹起悠扬的小调;还有的在田埂上摘茅茅针,不时有孩子兴奋地捧着一大把茅茅针举到老师面前,清脆地叫到:“老师,给!”这情景勾起了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所以有同学回来后写道:“许多同学在田野里疯跑,有的同学去附近的田埂上摘茅茅针乐颠颠地送给老师,看着老师吃得津津有味,好像回忆起了她美好的童年。

”孩子的观察力多么敏锐!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利用割草的间隙,常常摘些茅茅针解馋,无拘无束地在田野里玩耍,那是多么幸福的回忆。

如今,看到我的学生们快乐着,我也快乐着。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当今社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而要培养出具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分析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的课程之一。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培养语感和阅读能力。

而要培养出优秀的语文学生,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是十分有必要的。

比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本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等。

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等地方,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和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当地的自然资源、物种、环境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也可以利用当地的科学技术资源,开展一些科学实践活动,比如植物种植、动物保护、环境监测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实践的乐趣和魅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艺术是学生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艺术教育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比如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引入一些当地的音乐元素和民间音乐,让学生通过演奏和合唱,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好。

在美术课堂上,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工艺和手工艺,设计一些美术作品,展示学生的创作才华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表达美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现能力。

浅谈农村学生写作的自然人文优势

浅谈农村学生写作的自然人文优势

灵感 ,让学 生在 感 受家 乡 美的 同 时, 激起 对家 乡 的热 爱 ,从 而用 笔赞 美 家 乡,有 感 而发 ,借 景 抒情 ,将 自 己的真情 实 感用 文字 表 达 出来 ,在 不经 意 中提 高 自己的 写作水 平 ,使 写作 上 走 向 良性 循 环 的轨道 ,让学 生 在作 文 中快 乐 的生活 , 在快 乐 生活 中体 验写 作 的乐 趣 。 二 、在 劳动 中得 到 历练 ,感 受真 情 作文 离 不开 生活 ,生活 是写 作 的源 泉 。 目前 ,新 农村 建 设呈 现 出一 片热 火朝 天 的繁忙 景 象 。我们 应 教育 学 生走 出课 堂 ,走 到 现实 生活 中去 ,感受 家 乡人 发家 致 富 、建设 新 农村 的满 腔热 情 , 激 发 学生 热 爱家 乡 ,立 志建 设家 乡 ,报 效祖 国 的远 大 志 向。指 导 学生 要 留心 观察 ,分 析 周 围的事 物 , 引导学 生观 察 时要 开放 “ 五 官 ”,要 用 眼睛 看 ,耳朵 听 ,鼻 子 闻 ,脑子 想 ,要 用心 去感 受 生
古 朴 的 民风 ,纯 真 的乡情 ,丰 富的 农村 语言 ,崭新 的农 村变
1己9
活。
教 师 应有 意识 地 安排 学 生参 加劳 动 ,尤 其是 从 事一 些 力所 能 一 及 的 农活 ,在 劳 动 中交流 情 感 ,让学 生 体验 劳动 的艰 辛 ,感 受 美 好 生 活来 之不 易 ,特 别是 炎 炎夏 日下 的麦 收 、秋 种 ,让 学 生与 父 母在 田野 里共 同 劳动 ,使 学 生思 想上 受 到震 撼 ,获得 真情 ,从而 获 得 写作 上 的素材 ,克服 写 作上 的泛 泛而 谈 ,凭 空想 行 。 同时 让 学 生从 农 民身上 学 习到勤 劳纯 朴 的好 品质 。 劳 动 是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 它 是 生 动 具 体 的 , 它 为 学 生提 供 了 丰 富 的形象 化 、情 感化 、个性 化 的习 作素 材 。生 活是 开放 的动态 的 , 它 为 学 生 的 写 作提 供 了广‘ 的 时 空 背 景 。文 章是 生活 的反 阔 映 ,也 是情 感 的载 体 ,写 作 的过程 就 是体 验 生活 的过 程 。只 有把 生活 中的情 趣和 乐趣 在 作文 课 堂 中展 示 出来 ,拨 动学 生情 感 的心 弦 ,才 能激发 学生 情感 的共 鸣 。 农村 学 生是 在学 习 和劳 动 中逐 步成 长起 来 的 ,劳 动给 予 了他 们许 多 课外 知识 ,造 就 了他 们 勇敢 、朴 实 、勤 劳 、独 立等 性格 , 同时 也 使他 们 品尝到 了生活 中的许 多酸 甜苦 辣 。我 们 要引 导 学生 留心 自己的 劳动 过程 ,体验 劳动 中的真 实感 受 ,进 而激 发 他们 写 作的欲 望 。 三 、熟 悉农 村 的风 土人情 , 陶冶情 操

2024年巧用本土素材打造特色教学

2024年巧用本土素材打造特色教学

2024年巧用本土素材打造特色教学一、本土素材在教学中的价值本土素材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历史、自然等方面的资源。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本土素材,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本土素材的运用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如何巧用本土素材挖掘本土素材资源要巧用本土素材,首先需要充分挖掘本土素材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资源,整理出适合教学的素材,为特色教学打下基础。

结合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需求,灵活运用本土素材。

比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入当地的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地理课程中,可以介绍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特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因此,在巧用本土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

三、巧用本土素材的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巧用本土素材打造特色教学,下面以某小学为例进行介绍。

该小学位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周边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为了打造特色教学,该校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以本土素材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们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为学生们讲述了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同时,教师们还组织学生们参观了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和文化景点,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魅力。

在地理课程中,教师们则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学生们介绍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教师们还组织学生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观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有效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

有效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

有效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作者:杨静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39期摘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时,要积极的挖掘乡土文化,通过丰富的乡土文化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可以积极的进行写作,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首先将分析如何从多渠道挖掘乡土素材,详细阐述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乡土文化作文能力初中学生课堂教学由于农村中学的资金过于匮乏,这就导致农村学习缺乏完善的软硬件设备,这就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造成学生在写作时难以下笔。

而通过挖掘乡土资源,将其融入到作文教学之中,就可以有效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写作。

一、挖掘乡土素材的主要渠道1.利用网络搜寻素材现如今是信息时代,在网络上有着十分丰富的素材,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搜寻各种乡土素材,在课堂上或者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展示,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联动,组织各自的班级的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然后在互相交流和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本学校的学生获得丰富的乡土素材,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获得十分丰富的乡土素材。

2.研究各种文献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本地报纸、乡土教材收集各种乡土资料,还可以在书店、图书馆以地区文联等场所获取本地的各种乡土资源。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乡土文章,积极的获取各种乡土素材,教会学生将这些乡土素材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1]。

3.实地访谈考察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纸面上获取各种乡土素材,还要积极的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切身实地的获取各种写作素材。

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带学生开展乡土采风活动,带领学生到各种名胜古迹、著名景点、博物馆等区域,去感受、去探究各种乡土素材。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一种重要趋势。

本土教育资源包括文化、历史、地理、民俗、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资源。

而这些资源又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学科核心素养直接相关。

首先,本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而独特。

我们可以通过文化节庆、民俗活动、遗址保护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

比如,在语文教育中,通过阅读古诗词和传统文学作品,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其次,地理环境也是本土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家及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学生可以通过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及分析等方式,从中学到自然科学,具体可以在地理科学中体现。

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以及动植物情况,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会观察、探究、发现自然现象,从而逐渐形成科学素养。

此外,当地的历史故事和名人也是重要的本土资源。

通过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加深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爱好,激发学生深刻的思考和兴趣。

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借助学科知识了解名人故事、历史沿革,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并学会逐渐形成历史素养。

最后,当地文化、历史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源为学生的思考和创意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本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有助于学生在学科领域中形成系统观念,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生成更好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本土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言乡土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特有的自然、文化和人文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本地区文化和环境的认知。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乡土资源的种类自然资源:本地特有的植物、动物、气候等自然环境。

人文资源:地方历史、民俗、方言、传统文化等。

社会资源:社区内的文化活动、乡土艺人、地方企业等。

二、乡土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地方文化进行阅读教学选择本地作家的作品或者与本地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本地传说、民间故事等文本,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创作,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利用地方特色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写作,如“我心中的家乡”、“家乡的四季变化”、“乡村的一天”等。

通过实地考察,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写作技巧。

开展乡土资源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家乡文化日”活动,邀请家长或社区成员分享地方特色的风俗、传统和故事,通过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遗址、博物馆或自然景区,进行实地学习,并用语文课本知识对所见进行分析和总结。

社团活动与乡土资源的结合在学校社团中开设“乡土文化研究小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他们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等平台,分享针对地方文化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效果评估学习成果展示: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写作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创作,增强成就感。

反馈与反思: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了解课程的效果,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结论乡土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还能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乡土资源,我们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巧用农村优势 写出个性作文

巧用农村优势 写出个性作文

巧用农村优势写出个性作文【摘要】本文从给“磁力”—一吐为快、给“钥匙”—各抒己见、给“自由”—我口“说”我想、给“灵性”—三思而后“说”等四个方面对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放飞学生“个性”,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这一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个性作文农村的自然景观、乡性风俗、文化生活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都是十分丰富的。

农村作文教学中只有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农村素材,让学生说农村话,叙乡间事,抒家乡情,习作材料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能真正放飞学生“个性”,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一、给“磁力”——一吐为快平时,笔者总是把适合表现农村生活的习作题材先向学生做一番口头描述,或展示相关图片,放一段录像等,以激发学生表达热爱家乡的愿望。

比如,一次作文要求“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

不少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乡村,既没有公园又无古迹,哪有什么稀奇的景物可写。

是呀,都是农村孩子,在他们眼中的景物只有本乡本土罢了,而农村孩子对这些景物又熟视无睹,写这些的作文引不起兴趣。

如果教师不做指导,强行写,学生习作多半是抄录型或改写型,写的是异乡异地景物,内心无表达欲望,个性无从谈起。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习作课上,利用平时爱好-摄影,拍了几幅描述家乡风土人情的精彩照片,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大家饶有兴趣的欣赏着散发浓浓乡土气息的照片。

有的被“鱼塘秋景”逗乐,有的被“猪棚鸡舍”吸引,有的捧着“丰收乐”双手要嗅出那香澄澄的稻谷的清香……。

同学们在啧啧在赞美中深深感受到他们司空见惯的这些家乡景物似乎胜过了名胜古迹,认识到只要留心观察,乡村里也有写不完的素材。

这时,他们心中涌起了一股爱乡之情,感到有话要说,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这样再要求他们写家乡的景物,自然就有了内驱力。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习作”,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从而主动地流露也懒惰的真情和个性。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农村地区,地方文化资源往往是最为丰富和独特的,也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手资源。

作为农村小学生,他们的作文水平直接关系到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人文、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而在农村地区,地方文化资源往往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民歌、传统手工艺、民间故事、地方风情等等。

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更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学习的兴趣。

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访老人、参观博物馆、听取父老乡亲的经历和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通过了解家乡的历史、传统和风俗,孩子们可以在情感上更紧密地与家乡相连,这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和写作素材的丰富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情感丰富度。

在农村地区,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更加流畅、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名著名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从多样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广度,提高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也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地方文化资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生活,从而形成深厚的写作素材。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丰富度。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往往生长在自然环境中,他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乡愁深情,让情感融入到作文中,从而使作文更加生动、真实、感人,也更具有地方文化的特色。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本土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地区所特有的文化元素和特色,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思想、习俗、风俗、语言、宗教、艺术、文学、建筑、服饰等。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并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它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本土文化资源是学生身边最真实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查资料、实地参观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土文化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通过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了解和探索,学生会产生对历史、传统、风俗的认识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质疑和自卑感。

如果能够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学生在了解和尊重本土文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心。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土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历史积淀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本土传统节日、民间习俗、民间艺术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会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注重传统道德伦理、习俗礼仪,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如何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结合学科内容,灵活设计多种形式的本土文化教学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课外实践活动、亲子文化交流等;二是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要不断学习本土文化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三是要倡导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

浅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浅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浅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乡土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所具有的本土特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等。

乡土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乡土资源的融入,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结合乡土资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如何将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进行探讨。

一、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利用乡土资源进行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乡土资源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处的家乡环境,进行主题教学。

以家乡的名山大川、风土人情、民俗风情等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可以结合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并进行乡土资源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乡土资源的无限想象和创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乡土资源进行作文创作。

可以让学生以家乡的风景、自然景观或乡土事物为素材,进行作文创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口语教学。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家乡方言的收集、整理和学习,让学生了解并运用家乡方言,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还可以结合家乡的民间风俗习惯、俚语谚语等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乡土资源进行阅读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家乡相关的文章、诗词、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和民风民俗。

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以上四种应用方式,只是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方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丰富的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利用地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

利用地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

利用地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引言地方资源是指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及人文活动等。

将地方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地方资源来丰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

一、整合地方文化资源1. 传统故事与民间传说地方往往拥有丰富的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故事引入语文课程。

例如,在学习故事写作时,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和改编地方故事,进行创作和分享。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识。

2. 地方诗词与文学作品通过研究地方文学作品,例如本地区的诗词和散文,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朗读和讨论活动,让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的语言特点,增强他们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二、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实践活动1. 自然观察与写作地方的自然景观是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

回到课堂后,学生可以根据观察的内容撰写日志或作文,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并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2. 生态活动与语言表达结合地方的生态环境,开展一些与自然相关的活动,例如植树、环保宣传等。

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可以用语言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口头表述或者写作,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结合地方历史资源1. 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地方上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素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址,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通过撰写参观报告或口头汇报,学生不仅可以练习语文表达,也能增强对本地区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 历史人物的故事通过学习与地方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历史的进程和人文精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人物的贡献,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结论利用地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不仅能够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他们生活的环境。

立足乡土,改善农村作文教学

立足乡土,改善农村作文教学

立足乡土,改善农村作文教学“作文作文,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难成文。

”这是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

一布置作文,学生叹息一片,充满了茫然,无从下笔。

但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点的作文,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

一、农村初中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1.学校原因:相比于城市,农村经济不发达,大部分农村中学资金短缺,图书馆藏书量少、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几乎为零。

另外,当前学生安全又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不轻易组织或者干脆不组织学生外出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农村学生每天以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为一线,与外界接触极少。

农村学生由于信息交流不畅,见闻受限,所以写作文时只能胡乱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或只对例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稍作一点改变,导致了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

2.家庭原因: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城市里的父母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了较好的引导,当然,农村里的父母也想如此,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

大部分农村父母把读书作为孩子的唯一出路,特别希望他们考出好成绩。

可是,语文特别是作文成绩是不可能像其他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因此最终都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牺牲品。

农村的家长因经济不宽裕,很难有余钱给学生买课外书,更有许多家长往往视子女读课外书为闲书,横加指责,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

由于学生阅读量贫乏,知识面窄,积累不足,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说不出”,假话、套话屡见不鲜,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等现象普遍存在。

3.教师原因: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对农村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

而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许多农村的语文教师,总喜欢耳提面命地引导十几岁的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情”、“说崇高的话”,并且孤立地给学生大讲特讲写作技巧,学生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弄懵了,感到作文高不可攀,视写作为畏途。

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摘要:农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资源丰富,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享受美的心情。

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多读多练,认真观察、细心体会,那么农村学生的作文天地无比宽广。

关键词:农村学生;作文教学;广泛阅读;愉悦写作一、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透析近年来很多学者专家都感叹,中考作文中那种思想纵横开阖、结构新颖独特、文笔流畅锐利的满分作文越来越少了。

笔者曾多次参与中考作文评卷工作,对此深有感触。

纵观各地中考作文,多的是平庸之作、规范之作、重复之作。

作文形式千篇一律,故事大同小异,情感苍白无力。

中考作文的乏善可陈,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中作文教学的无奈现状。

这样的现状是什么造成的呢?对此,笔者有着自己的几点浅见。

1.导致农村学校作文教学走入死胡同的是考试。

学生为什么而学习?为考试;教师为什么教学生写作?为考试。

考试作文的评分和日常作文的评判有着天壤之别。

笔者通过多年的调研发现,考试作文中得分较高的作文只要具备三点就可以了:充足的字数,工整的书写,“漂亮”的开头。

因为考试作文的评分有时间限制,评卷老师对一篇作文的评审不足一分钟。

试想,在短短的几十秒甚至几秒钟内,怎么鉴定一篇作文的优劣?那只有从最简单的三点入手:看篇幅、看书写、看开头。

当然,这也是好作文必须具备的,但单纯以这样的标准评价作文,未免失之偏颇。

这一标准,也把作文教学打入了死胡同:一切都围着这三点进行作文教学。

2.学校和老师对作文的重视不够。

虽然作文分值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作文得分还是不能决定语文成绩的高低。

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语文基础知识。

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成绩和升学率,只能是重知识教学,轻作文教学。

学校课程安排中每周只有一节作文课,而这一节课,有的老师都不愿意安排学生作文,把写作全部留在课外,任由学生去模仿、抄袭、拼凑。

评讲作文也只是草率了事,起不到鼓励优秀、带动全部的作用。

学校对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要求,老师对作文教学没有长远的计划,想到什么写什么,作文命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序列,简单重复,指示不明。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也不断进行着探索和创新。

而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并以此为基础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的意义、具体做法及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土资源是指某一地区所具有的自然、文化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通过对学生身边的本土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还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地方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具体做法包括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地方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当地的传统节日、历史建筑、民间艺术等,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

也可以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比如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触摸自然的力量。

也可以邀请当地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到学校进行讲座、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资源。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核心目标。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科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够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形成扎实的学科基础。

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更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

也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对本土资源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训和研究,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本土优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发表时间:2012-06-26T16:19:46.06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元萍
[导读] 我们农村的民俗风情特别多,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在农村仍在延续。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六道江镇中心小学(134300 )王元萍
吉林省白山市第四中学(134300 )徐田彬
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本土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在游戏、玩耍中体会情感
作为教师要关注农村孩子自身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游戏活动、日常玩耍等需要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写自己的生活实际,作文内容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虽然远远没有城市孩子那样丰富,但是农村学生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令无数城里学生向往。

春天挖野菜,夏天去河里游泳、捉鱼,秋天烤红薯、玉米,冬天打爬犁。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觉地关注玩耍嬉戏过程,了解人物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享受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捕捉采撷,让它们作为学生生活的永久记忆,使之印在脑海里,有意地布置一些活动题材的作文,学生乐意写,也有话可写。

2 在实践中体验农村生活
现在的农村孩子,已缺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情感体验。

在农村的各个时节,有各种各样的农活,我们要鼓励学生细心去观察,亲身去体验,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够生机勃勃。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需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亲身去感悟。

作文过程亦是如此,学生如果没有现实劳动实践的真实体验,写出来的作文亦会有骨而无肉。

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

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一方面学生又可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记录劳动的滋味,反映真情实感。

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良品质。

3 感受本土的民风民俗,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农村的民俗风情特别多,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在农村仍在延续。

每月逢三或逢八在集镇赶场,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等。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是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让学生在浓郁的民俗节日气氛和风俗习惯中,感受田园牧歌,体验生活的甜美,不仅可以使他们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作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普通大众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