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趋势及其防治对策的选择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趋势及其防治对策的选择1 健康寿命与疾病负担20世纪以来,人类期望寿命有了显著增长,如今在发展中国家,平均期望寿命是64岁,到2020年将达到71岁。
然而,这多出来的余年是否真的尽如人意——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伤残呢?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比自己的祖辈生存时间确实要长,但这延长的寿命并不轻松。
因此我们不能再仅仅关注于单纯的寿命的延长,要认识到生活质量同等重要,进一步来讲就是健康期望寿命比期望寿命更重要。
健康期望寿命可以定义为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即个人在良好的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健康期望寿命是一个在新的流行病学趋势下的新的指标,它能够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信息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的情况就是疾病负担。
在当前存在的众多的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中,残疾调整生存年(DALY)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疾病负担的量。
它由早死造成的损失——寿命损失年(YLLs)以及残疾造成的损失——残疾生存人年(YLDs)两部分组成。
2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人类期望寿命的显著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全球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流行。
在工业化国家,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心理疾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这些慢性病经常在生命的晚期发生,因此随着期望寿命的延长,这种现象将更为普遍。
加之许多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致残性,而且这些残疾通常是不可逆的,由此造成了人们生命余年的痛苦,加重了疾病的负担。
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寿命的增长,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疾病的发生逐渐倾向于老年群体。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传染性疾病的威胁,而且传染性疾病是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双重的疾病负担。
根据1990年的资料,死因顺位、DALY顺位、致残顺位的各自前10位疾病如下:根据死因分类,世界卫生组织把死亡原因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传染性疾病、与围产期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营养因素有关的疾病;第二类包括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三类是指各种伤害。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0 年
摘量饮酒
缺乏运动 吸道疾病
病 尿
不健康的饮食
癌症 糖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0 年
摘要
WHO/NMH/CHP/11.1
© 世界卫生组织,2011 年 版权所有。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可从世卫组织的网站 (www.who.int) 上获取,或通过以下方式购买:WHO Pre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Avenue Appia, 1211 Geneva 27, Switzerland(电话:+41 22 791 3264;传真: +41 22 791 4857;电子邮件:bookorders@who.int)。要获得复制或翻译世卫组织出版物的许可 — 无论是为了出 售或非商业性分发,应通过世卫组织的网站 (http://www. who.int/about/licensing/copyright_form/en/index.html) 向世卫组织出版处提出申请。
以下人员也提供了协助:Tsouros Agis、George Alleyne、Francisco Armada、Nick Banatvala、Robert Beaglehole、 John Beard、Monika Bloessner、Elaine Borghi、Ties Boerma、Freddie Bray、Eric Brunner、Vera da Costa e Silva、 Melanie Cowan、Manuel Dayrit、Goodarz Danaei、Michael Engelgau、Ibtihal Fadhil、Farshad Farzadfar、Mariel Finucane、David Forman、Silvia Franceschi、Gauden Galea、Luis Galvao、Hassan Ghanam、Jim Gogek、Vilius Grabauskas、Regina Guthold、Tieru Han、Corinna Hawkes、Hendrik Hogerzeil、James Hospedales、Samer Jabour、Gauri Khanna、Jacob Kumaresan、Richard Laing、Jerzy Leowski、John Lin、Alan Lopez、Haifa Madi、Gabriel Masset、Robert Moodie、Jai Narain、Chizuru Nishida、Sania Nishtar、Mercedes de Onis、Sameer Pujari、Pekka Puska、Jürgen Rehm、Dag Rekve、Sylvia Robles、Manuel Jean Baptise Roungou、Badara Samb、Boureima Sambo、Rengaswamy Sankaranarayanan、Shekhar Saxena、Joachim Schüz、Eduardo Seleiro、 Hai-Rim Shin、Gitanjali Singh、Gretchen Stevens、Edouard Tursan d’Espaignet、Annemiek Van Bolhuis 以及 Cherian Varghese。
2024年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趋势与应对
各国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责任分工和资源 配置,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应对能力, 为应对公共卫生挑战提供有力的人传染性疾病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 素质,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老龄化加剧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口占比增加,使得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医疗资源不足与分布不均
部分地区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患者的需求。
全球化背景下跨境传播风险提升
人员流动增加
全球化背景下,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也随 之提升。
贸易与旅游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媒介生 物如蚊子、蜱虫等的分布 和季节变化,进而引发媒 介传播疾病的扩散。
食品安全问题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水 资源产生影响,可能引发 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对公 共卫生造成威胁。
03
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1 2 3
强化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建立更加有效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加强各 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全球公共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信息 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交 流与共享。
加强科研合作
鼓励各国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公共卫生 领域的研究,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
提升各国自身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各国应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确保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2024年世界卫生状况分析
地方层面健康促进实践
地方政府和社区积极响应,开展健康 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推广健康生活 方式。
政策执行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评估,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 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 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展示
传染病防控成果显著
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 。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举措汇报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各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减 缓气候变化对全球卫生的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各 国应加强政策协调、技术交流和 资金支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
全球卫生的挑战。
加强适应能力建设
全球卫生系统应加强适应能力建 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卫 生挑战的能力。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举措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更新设备等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 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在区域内选择具有较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作为 区域医疗中心,承担疑难危重症的诊疗和科研任务。
鼓励社会办医和多元化服务
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提供多元化、个 性化的医疗服务。
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配等社会经济因素对 全球卫生状况的影响,探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资源 公平分配的策略和措施。
卫生系统因素
评估全球卫生系统的应对能力、资源配置及服务质量等, 提出加强卫生系统建设和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03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进展
各国医疗卫生体系现状评估
2023年全球公共卫生报告
2023年全球公共卫生报告2023年全球公共卫生报告是对当年全球公共卫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重要文件。
该报告对全球各地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国际社会提供有效的卫生管理和干预措施。
一、国际公共卫生形势总览2023年,全球面临诸多公共卫生挑战。
首先是新冠病毒仍然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尤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病情严重,加剧了全球卫生安全风险。
其次,气候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水源污染等,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精神健康问题、营养不良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也给全球健康带来了挑战。
二、传染性疾病防控2023年,在对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全球加强了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各国政府加大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疫苗接种率,实施了全面的防控策略。
同时,全球卫生组织加强了国际合作,共享疫情信息和医学研究成果,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环境卫生管理2023年,全球各国着重解决环境问题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加强了水源管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减少了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同时,各国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自然灾害对公共卫生的破坏,并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结合。
四、非传染性疾病防治2023年,各国也注重了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高了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此外,全球各地实施了营养健康政策,推动人们的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减少了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五、全球卫生合作与创新2023年,全球卫生组织加强了国际合作与创新保障。
各国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水平。
此外,全球卫生组织还组织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医学论坛和研讨会,促进了各国在卫生领域的经验交流和合作。
六、结语2023年全球公共卫生报告全面评估了当年全球公共卫生形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
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球公共卫生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23
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23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负责全球卫生事务和健康推广。
每年,WHO都会发布一份《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旨在提供对全球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估和分析。
本文将对2023年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进行概述和重点分析。
1. 全球疾病负担据2023年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全球疾病负担持续增加。
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传统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负担。
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主要的疾病死因。
然而,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等传染病仍然是一些低收入国家的主要健康挑战。
2. 健康基础设施和健康服务报告指出,全球卫生基础设施和健康服务的发展不平衡。
尽管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其他地方,特别是在冲突地区和贫困地区,健康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健康服务的覆盖率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此外,报告还关注到全球医疗人员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面临医疗人员短缺的困境。
3. 儿童健康和发展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23强调了儿童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
报告显示,尽管全球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地区,儿童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此外,儿童患病率和儿童营养不良等问题仍然需要关注和改善。
报告呼吁各国加大对儿童健康和发展的投资,并推动儿童保健的可持续发展。
4. 非传染性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提醒我们,非传染性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对全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吸烟、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报告呼吁各国采取积极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并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5. 疫苗接种和传染病控制报告指出,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全球疫苗接种率逐步提高,但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疫苗供应不足和接种覆盖率不高的问题。
2024年全球健康卫生状况报告
发达国家医疗资源丰富,发展 中国家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城市地区医疗资源集中,农村 地区医疗资源不足
公立医院承担主要医疗任务, 私立医院提供补充服务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 存在医疗资源浪费现象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根据人口分布和疾病负担,合理配置 医疗资源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推广预约挂号、分诊制度,减少等待 时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致力于改善 全球儿童健康,提供援助和支持
世界银行(World Bank):通过贷款和援助 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卫生状况
非政府组织(NGOs):在全球卫生领域发 挥重要作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医疗支持
各国政府: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卫生挑战,如抗击COVID-19疫情
服务可及性。
政府投入:增加 对卫生教育的投 入,提高卫生人 才培养的质量和 数量
奖学金和助学金: 设立奖学金和助 学金,鼓励优秀 学生投身卫生事 业
职业发展:提供 良好的职业发展 机会和晋升通道, 吸引和留住卫生 人才
国际合作:加强 国际合作,引进 国外先进的卫生 人才培养模式和 经验
世界卫生组织(WHO):协调全球卫生事务,制定卫生标准和规范,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降低医疗成本: 利用数字化技术, 如远程医疗、智 能诊断等,降低 医疗成本,提高 医疗服务效率。
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通过数字化 技术,如电子病 历、智能诊断等, 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减少医疗差
错。
促进医疗资源公 平分配:利用数 字化技术,如区 域医疗信息共享、 远程医疗等,促 进医疗资源公平 分配,提高医疗
国际制药公司:研发新药和疫苗,为全球卫生 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提高人均预期寿命,降低疾病负担 美国:健康人民2020计划,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提供全民免费医疗服务 德国:健康促进计划,预防为主,提高生活质量 日本:健康日本21计划,预防慢性病,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印度:国家卫生政策,提高卫生服务覆盖面,降低儿童死亡率
疾病监测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
疾病监测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非传染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非传染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其发病原因复杂,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非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我国非传染病的监测和风险评估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非传染病监测现状1.监测体系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非传染病监测体系,包括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心血管病监测等。
这些监测系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政策制定和疾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2.监测内容非传染病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收集和分析全国范围内的非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数据,了解各类疾病的发病趋势和死亡率变化。
(2)危险因素流行情况:调查和分析人群中的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非传染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
(3)疾病负担:评估非传染病对人群健康、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非传染病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方法非传染病风险评估主要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生态学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通过对人群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非传染病发病风险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风险评估结果(1)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肿瘤风险评估:肿瘤发病风险与年龄、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通过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活习惯等措施,可以降低肿瘤发病风险。
(3)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发病风险与肥胖、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等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四、非传染病防控策略与措施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非传染病防控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非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死亡排行榜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死亡排行榜世卫组织发布,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世卫组织:全球面临癌症大爆发中国发病率第一这份《世界癌症报告》山世卫下属的官方癌症机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仃ARC)负责,参与编撰的有来自40多国的250多位科学家,这也是6年来首篇概述全球癌症情况的报告。
世界男性最高发癌症分布,亚洲男性易发肺癌和肝癌,来源:WHO篇二:世卫组织:每年300万中国人过早死亡世卫组织:每年300万中国人过早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周一(1月19日)发表报告指出,超过300万中国人在70岁之前死于心脏病、肺病、脑卒中、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类死亡定义为“过早”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这份《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显示,2012年共有3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其中42%的人,即1600万人的死亡是本可避免的过早死亡,比2000年过早死亡人数1460万人要多。
该组织建议,为大幅减少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各国政府可以采取有关政策,减少烟草使用、有害使用酒精、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现象,并提供全民卫生保健服务。
该报告介绍了世卫组织推荐的具有成本效益并可产生重大积极影响的“最划算的”干预措施,例如禁止一切形式的烟草广告,使用多不饱和脂肪代替反式脂肪,限制或禁止酒精广告,预防心脏病和中风,提倡母乳喂养,开展饮食和身体活动宣传计划,并预防性筛检子宫颈癌。
就在世界卫生组织这一报告公布的同一天,中国政府通过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特别就农村医疗健康服务提出了具体措施,LI标是“让农村居民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
这些措施包括: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在全国配备乡村医生。
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购置。
列外分级设置各类公立医院,县级原则上设1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地市级和省级按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地市办和省办的综合性医院。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亦在逐渐上升,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中笔者现就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防治策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缺乏明确病因的、起病时间长、病情迁延不愈及非传染性的一类疾病[1]。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我国居民的数量已经超过社会居民总死亡数量的80%,对我国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2]。
因此,为了提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笔者根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现综述如下: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进步,以往对人类健康造成重点威胁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均已获良好的控制,明显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现有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已超过两亿人,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0%以上,其中又以心脏病、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的危害最大,它们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我国现今因病死亡人口总数的63.4%[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亦在逐年上升,现今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约已有1.3亿人以上,已经接近我国人口总数的10%,其中约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700万左右的人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死,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最多,已经超过20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已超过总死亡率的80%[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目录慢性病┄┄┄┄┄┄┄┄┄┄┄┄┄┄┄┄┄┄┄┄┄┄┄┄┄┄┄┄┄┄┄┄┄3一、慢性病的基本情况┄┄┄┄┄┄┄┄┄┄┄┄┄┄┄┄┄┄┄┄┄┄┄┄┄┄3二、慢性病在我国的流行概况及社会危害┄┄┄┄┄┄┄┄┄┄┄┄┄┄┄┄┄┄3 (一)82%的居民死于各类慢性病┄┄┄┄┄┄┄┄┄┄┄┄┄┄┄┄┄┄┄┄┄┄3 (二)患病率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3 (三)危险因素水平不断上升┄┄┄┄┄┄┄┄┄┄┄┄┄┄┄┄┄┄┄┄┄┄┄4 (四)给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4 三、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概况┄┄┄┄┄┄┄┄┄┄┄┄┄┄┄┄┄┄┄┄┄┄┄4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4 (二)慢性病防治策略┄┄┄┄┄┄┄┄┄┄┄┄┄┄┄┄┄┄┄┄┄┄┄┄┄┄5(三)慢性病防控采取的措施┄┄┄┄┄┄┄┄┄┄┄┄┄┄┄┄┄┄┄┄┄┄┄6 (四)存在的问题┄┄┄┄┄┄┄┄┄┄┄┄┄┄┄┄┄┄┄┄┄┄┄┄┄┄┄┄8四、下阶段慢性病防治工作重点┄┄┄┄┄┄┄┄┄┄┄┄┄┄┄┄┄┄┄┄┄┄8 (一)完善工作体系,健全防治网络┄┄┄┄┄┄┄┄┄┄┄┄┄┄┄┄┄┄┄┄8 (二)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经费投入┄┄┄┄┄┄┄┄┄┄┄┄┄┄┄┄┄┄┄┄8 (三)加强科技支撑,提高防治水平┄┄┄┄┄┄┄┄┄┄┄┄┄┄┄┄┄┄┄┄9 (四)开展健康促进,培育健康行为┄┄┄┄┄┄┄┄┄┄┄┄┄┄┄┄┄┄┄┄9 (五)创建示范基地,发挥带动作用┄┄┄┄┄┄┄┄┄┄┄┄┄┄┄┄┄┄┄┄9(六)加强监测评估,完善绩效考核┄┄┄┄┄┄┄┄┄┄┄┄┄┄┄┄┄┄┄┄9营养┄┄┄┄┄┄┄┄┄┄┄┄┄┄┄┄┄┄┄┄┄┄┄┄┄┄┄┄┄┄┄┄┄10一、概况┄┄┄┄┄┄┄┄┄┄┄┄┄┄┄┄┄┄┄┄┄┄┄┄┄┄┄┄┄┄┄┄10二、重点开展工作┄┄┄┄┄┄┄┄┄┄┄┄┄┄┄┄┄┄┄┄┄┄┄┄┄┄┄┄10 (一)营养政策推动┄┄┄┄┄┄┄┄┄┄┄┄┄┄┄┄┄┄┄┄┄┄┄┄┄┄┄10 (二)制订《营养工作规范》┄┄┄┄┄┄┄┄┄┄┄┄┄┄┄┄┄┄┄┄┄┄┄10 (三)成立卫生部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11 (四)开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11 (五)宣传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1 (六)在部分地区开展食物强化试点工作┄┄┄┄┄┄┄┄┄┄┄┄┄┄┄┄┄┄11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12 (一)继续推进《居民营养改善条例》进程┄┄┄┄┄┄┄┄┄┄┄┄┄┄┄┄┄12 (二)加强营养监测工作┄┄┄┄┄┄┄┄┄┄┄┄┄┄┄┄┄┄┄┄┄┄┄┄┄12 (三)继续宣传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2 (四)加强营养工作人员能力建设┄┄┄┄┄┄┄┄┄┄┄┄┄┄┄┄┄┄┄┄┄12 (五)积极推动微量营养素食物强化工作┄┄┄┄┄┄┄┄┄┄┄┄┄┄┄┄┄┄12 老年卫生┄┄┄┄┄┄┄┄┄┄┄┄┄┄┄┄┄┄┄┄┄┄┄┄┄┄┄┄┄┄┄13一、背景情况┄┄┄┄┄┄┄┄┄┄┄┄┄┄┄┄┄┄┄┄┄┄┄┄┄┄┄┄┄┄13(一)老年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13 (二)老年医疗保障不断加强┄┄┄┄┄┄┄┄┄┄┄┄┄┄┄┄┄┄┄┄┄┄┄13 (三)老年卫生服务内容逐步拓展┄┄┄┄┄┄┄┄┄┄┄┄┄┄┄┄┄┄┄┄┄13 (四)加强营养工作人员能力建设┄┄┄┄┄┄┄┄┄┄┄┄┄┄┄┄┄┄┄┄┄13二、我国老年卫生工作进展┄┄┄┄┄┄┄┄┄┄┄┄┄┄┄┄┄┄┄┄┄┄┄┄14三、下一步工作重点┄┄┄┄┄┄┄┄┄┄┄┄┄┄┄┄┄┄┄┄┄┄┄┄┄┄┄1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是一大类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高,带病时间长,服务需要量大,医疗费用高,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卫生资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根据最新发布的全球首份《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统计,80%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每年使3600多万人失去生命,其中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高达48%。
世界卫生组织宣称:“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头号大敌。
大量劳动力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患病和死亡,这使国家经济的产出损失数十亿美元,并使数百万家庭陷入贫困。
”据卫生部测算,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GDP增加了2.89倍,但是疾病经济负担增长4.04倍。
卫生部研究课题组的一位专家说:“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将吞噬掉经济发展的成果。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全球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战略行动计划》,卫生部亦制定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均旨在将重点放在早期预防与干预,包括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或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咨询和药物治疗。
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可以预防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积极预防并干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使心脏病致死病例下降达70%之多。
卫生部、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强调以预防为主,推动形成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为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预防控制格局。
辉瑞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心血管药物的研发,作为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其心血管药物长期占据世界处方量第一的位置。
天津市人民医院作为天津市西北部的区域医疗中心,长期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疾病控制方针,辐射周边,一直为天津市西北部各区县人民提供长久的健康支持和保障,天津市人民医院与辉瑞公司长期展开合作。
在2012年伊始,将展开一系列规模不等的社区培训、人群教育,同时对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血脂、血糖的筛查,提高医务人员、普通民众对高血脂、高血糖等“无声杀手”的认知水平及重视程度,充分了解其危害,及早期干预控制的必要性,保障人群健康、降低社会负担。
2024年全球卫生健康领域面临巨大挑战
气候变化对卫生健康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洪涝、干旱、热浪等 ,这些事件对居民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如引发疾病、加重 原有病情等。
空气污染
气候变化导致空气污染加剧,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 康产生严重影响,如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生态系统变化
气候变化还对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如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源污染等,这些变化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如引发食物 短缺、水源性疾病等。
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
生物技术和组织工程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为医疗卫生事业提 供更多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支持与和公众意识提升 的重要性
REPORTING
加强公众卫生健康教育和宣传
普及基本卫生知识
通过大众媒体、社区活动、 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向公 众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高 公众对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
个性化诊疗方案
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前景
突破地域限制
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使得患者可以在家中就 能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生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患者信息和病历资 料,提高医疗效率和服务质量。
疫苗研发和分配
虽然新冠疫苗已经问世,但其研发、生产和分配仍存在诸多问题, 如疫苗保护期限、对不同人群的保护效果以及全球疫苗分配的不平 等。
国际合作与协调
全球传染病防控需要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调,但当前国际卫生合 作机制存在诸多不足,如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应急响应等方面。
非传染性疾病的上升趋势
慢性疾病
疾病预防控制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非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非传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非传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其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传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报告对非传病的风险评估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非传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非传病流行现状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超过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2. 肿瘤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380万,肿瘤死亡人数约220万。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长较快。
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是我国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据《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我国COPD患者已超过1亿,哮喘患者约3000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4.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报道,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2%,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7%。
糖尿病并发症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后果。
三、非传病风险评估1. 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非传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据研究显示,吸烟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较非吸烟者增加1倍,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30%。
过量饮酒可导致肝脏损伤、心血管疾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首份《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世界 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4月27日在于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举行的有关应对非传染性疾病挑战的国际论坛上正式发布了全球第一份《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她表示,此份报告依据2008年第六十一届世界卫生大会制定的为期六年的"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全球战略行动计划"而编撰出台,其统计数据来自全球187个 国家的卫生部门在2009年和2010年开展的健康普查,为公众首次详细绘制了一幅不容乐观的非传染病流行图。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陈冯富珍强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们普遍缺乏有关慢性病的知识和信息,而政府也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控举措,为民众选择健 康的生活方式创造适宜的环境--学校的食堂、超市的货架以及家庭的餐桌上依然充斥着高脂、高盐、高糖的垃圾食品;制作精美的烟草和酒精广告在各种媒体上随 处可见;无良企业不负责任的逐利行为也阻碍了众多国家开展高效行动。
陈 冯富珍就此呼吁各国采取切实行动,制定和加强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政策及规划,并实施针对全民以及个人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措施,如限制烟草和酒精 饮料广告、通过立法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降低食品中的含盐量、控制"垃圾食品"的市场营销等;同时应加强有关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帮助高 危人群改善生活质量。由于率先推行了类似的举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其心脏病致死病例在 1970-2000年间显著减少,最成功的国家下降了70%之多。
陈冯富珍:"(英语)众所周知,很多俄罗斯男性 由于大量饮酒和嗜好烟草而过早的死亡。该国的平均寿命位居欧洲国家之末,部分原因也与此有关。在此次控制非传
染性疾病全球论坛于莫斯科举行之际,我和普京 总理多次会面,他向我重申了对控烟行动的支持,并表示将积极倡导让俄罗斯人开始少喝酒。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我上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他的时候, 他正在打冰球。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在这方面也做的非常出色。她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项防止儿童肥胖的运动,鼓励儿童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吃蔬菜水 果。我希望有更多的领导人和第一夫人能加入其中,以身作则,拿出更大的政治意愿和决心来防控慢性非传染疾病的蔓延。"
2023世卫组织报告
2023世卫组织报告引言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报告,关于当年全球卫生状况的总结和分析。
本文将对这份报告进行概述,并重点讨论报告中的主要发现。
报告背景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的专门机构,负责国际公共卫生事务。
每年,世卫组织都会发布一系列的报告,评估全球卫生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2023年的报告是该机构在当年对全球卫生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后的总结报告。
全球卫生状况概述根据报告的数据分析和评估,2023年的全球卫生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传染病防控成就显著:全球卫生界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不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所下降。
2.非传染性疾病持续增加:与传染病相比,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病种对全球人口健康构成了重要威胁。
3.营养不良问题突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是营养不良的高风险人群。
4.医疗资源不均衡:全球范围内,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贫困地区的人民难以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卫生资源的不均衡使得全球卫生状况的改善进程受到了阻碍。
报告主要发现在以上全球卫生状况的概述基础上,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的主要发现:1.继续推进传染病防控:尽管2023年传染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疾病跨国传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应对传染病威胁,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和疫苗,提高全球防控能力。
2.加大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关注:非传染性疾病的持续增加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行动。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加强政策制定、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提高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对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力。
3.解决营养不良问题:营养不良对儿童健康和成人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建议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策略建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是指长期发展且进展缓慢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
这些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主要挑战,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并为防控策略提出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
预计到203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导致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死亡,其中80%的死亡将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这一趋势主要受到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导致老年人口的增加。
老年人群更容易患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推动这些疾病的流行。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久坐不动的工作环境和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等均增加了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
加之缺乏体育锻炼和不良的社会行为习惯(如吸烟和酗酒等),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此外,环境因素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产生重要影响。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农药残留和化学物质污染等都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环境因素通过损害身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增加了患病风险。
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策略,以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
首先,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防控策略之一。
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压力管理等。
通过改善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患病风险,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发展。
其次,教育宣传和普及健康知识也是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键。
2024年全球人类健康状况及疾病预防控制报告
重大疫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新冠肺炎:全球范围内传播,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对全球经济和社会 造成严重影响
埃博拉病毒:非洲地区爆发,导致大量人员死亡,对当地医疗系统 造成巨大压力
寨卡病毒:南美地区传播,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登革热:全球范围内传播,导致大量人员感染,对当地医疗系统造 成压力
PART 4
推动全球卫生资源均衡分配, 提高发展中国家卫生水平
加强全球卫生法规和标准的制 定和执行,确保全球卫生安全
促进全球卫生科技创新和合作, 提高全球卫生应对能力
对未来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展望
建立全球卫生安全机制,提 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能力
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改革, 提高治理效率和公平性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卫生挑战
YOUR LOGO
2024年全球人类健康 状况及疾病预防控制 报告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全球人类健 康状况概述
主要疾病对 人类健康的 影响
全球疾病预 防控制现状 与挑战
国际合作与 政策建议
群
实施效果:疫 苗接种计划在 预防和控制疾 病方面取得了
显著成效
挑战:疫苗供 应不足、接种 覆盖率不均衡、 疫苗安全性等 问题仍然存在
全球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
概述:全球传染 病监测与预警系 统是国际社会共 同建立的一种疾 病预防控制机制, 旨在及时发现、 报告和应对全球 范围内的传染病 疫情。
主要功能:包括 监测、预警、报 告、响应和评估 等环节,实现对 全球传染病疫情 的实时监控和快 速响应。
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23
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231. 引言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每隔数年发布的一份综合性报告,旨在评估全球范围内的疾病负担,并提供有关重要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数据和分析。
本文档将介绍2023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发现。
2. 2023年报告概述2023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对全球范围内的疾病负担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残疾和伤害情况以及不同地区和人口群体之间的差异。
报告还包括对主要健康风险因素的评估,以及针对提高全球卫生的政策建议。
3. 报告主要发现3.1 全球疾病负担总体情况根据2023年报告,全球范围内的疾病负担呈现了一定的变化。
尽管传染性疾病的负担有所降低,但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不断增加。
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3.2 地区差异报告发现,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疾病负担差异。
低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更高水平的疾病负担,而高收入国家则相对较低。
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是疾病负担最重的地区,而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疾病负担相对较轻。
3.3 年龄和性别差异疾病负担的分布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
年龄较大的人群和男性在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更高。
例如,心血管疾病和肺癌在年龄较大的群体中更为常见,而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等女性特定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更高。
3.4 健康风险因素全球疾病负担报告还对多种主要健康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
报告指出,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超重和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
此外,酗酒、空气污染和各种环境因素也对全球卫生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4. 政策建议基于2023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的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特别是针对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
•促进公共卫生意识和健康教育,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加强全球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合作,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大卫生援助力度。
慢病非传染性疾病自评报告范文
慢病非传染性疾病自评报告范文英文回答: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 are a major health concern worldwide. These disease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abetes, and cancer, are characterized by long duration and slow progression. In order to assess my own health status and make necessary lifestyle changes, I have decided to write a self-evaluation report on my NCD risk factors.Firstly, I will evaluate my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Regular exercise is crucial in preventing NCDs. I engage in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activities, such as brisk walking or cycling, for at least 150 minutes per week. Additionally, I incorporate strength training exercises at least twice a week to improve my muscle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Next, I will assess my dietary habits. A balanced andnutritious diet is essential in preventing NCDs. I consume a variety of fruits, vegetables, whole grains, lean proteins, and healthy fats. I limit my intake of processed foods, sugary beverages, and high-sodium foods. I also ensure that I drink an adequate amount of water daily.Furthermore, I will evaluate my tobacco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Tobacco use and excessive alcohol consumption ar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NCDs. I am proud to say that I am a non-smoker and have never smoked in my life. I also consume alcohol in moderation, limiting myself to no more than one drink per day for women and two drinks per day for men.Moreover, I will assess my stress levels. Chronic stress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CDs. Iactively manage my stress through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regular exercise, relaxation exercises, and engaging in hobbies and activities that bring me joy. I also prioritize self-care and ensure that I get enough rest and sleep.Lastly, I will evaluate my regular health check-ups andscreenings. Early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NCDs are crucial in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I schedule regularvisits to my healthcare provider for comprehensive check-ups and screenings, including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cholesterol levels, and cancer screenings.中文回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是全球的一大健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提及某些公司或某些制造商的产品时,并不意味着它们已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或推荐,或比其它未提及的同类公 司或产品更好。除差错和疏忽外,凡专利产品名称均冠以大写字母,以示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已采取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核实本出版物中包含的信息。但是,已出版材料的分发无任何明确或含蓄 的保证。解释和使用材料的责任取决于读者。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因使用这些材料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部门助理总干事 Ala Alwan 博士是本报告的编辑兼主撰写人。
撰写与协作团队核心成员是:Ala Alwan、Tim Armstrong、Douglas Bettcher、Francesco Branca、Daniel Chisholm、 Majid Ezzati、Richard Garfield、David MacLean、Colin Mathers、Shanthi Mendis、Vladimir Poznyak、Leanne Riley、 Kwok Cho Tang 以及 Christopher Wild。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0 年
摘要
血管疾病
吸烟 慢性呼
心
过量饮酒
缺乏运动 吸道疾病
病 尿
不健康的饮食
癌症 糖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0 年
摘要
WHO/NMH/CHP/11.1
© 世界卫生组织,2011 年 版权所有。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可从世卫组织的网站 (www.who.int) 上获取,或通过以下方式购买:WHO Pres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Avenue Appia, 1211 Geneva 27, Switzerland(电话:+41 22 791 3264;传真: +41 22 791 4857;电子邮件:bookorders@who.int)。要获得复制或翻译世卫组织出版物的许可 — 无论是为了出 售或非商业性分发,应通过世卫组织的网站 (http://www. who.int/about/licensing/copyright版处提出申请。
世卫组织各区域主任和各助理总干事提供了建议和支持。
在报告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提供技术协助的其他人士有:Virginia Arnold、Alexandra Cameron、Barbara Campanini、 Xuanhao Chan、Li Dan、Alexandra Fleischmann、Edward Frongillo、Louis Gliksman、Iyer Krishnan、Branka Legetic、Belinda Loring, Allel Louazani、Reynaldo Martorell、Timothy O’ Leary、Armando Peruga、Camille Pillon、Gojka Roglic、Margaret Rylett、Kerstin Schotte、Cecilia Sepulveda、Raj Shalvindra、Mubashar Sheikh、Jonathan Siekmann、David Stuckler、Andreas Ullrich、Godfery Xuereb、Ayda Yurekli 以及 Evgeny Zheleznyakov。Tim France 为报告审稿员。
Graphi 4 公司负责设计和排版。
本出版物的印刷得到了加拿大政府慷慨资助。
以下人员也提供了协助:Tsouros Agis、George Alleyne、Francisco Armada、Nick Banatvala、Robert Beaglehole、 John Beard、Monika Bloessner、Elaine Borghi、Ties Boerma、Freddie Bray、Eric Brunner、Vera da Costa e Silva、 Melanie Cowan、Manuel Dayrit、Goodarz Danaei、Michael Engelgau、Ibtihal Fadhil、Farshad Farzadfar、Mariel Finucane、David Forman、Silvia Franceschi、Gauden Galea、Luis Galvao、Hassan Ghanam、Jim Gogek、Vilius Grabauskas、Regina Guthold、Tieru Han、Corinna Hawkes、Hendrik Hogerzeil、James Hospedales、Samer Jabour、Gauri Khanna、Jacob Kumaresan、Richard Laing、Jerzy Leowski、John Lin、Alan Lopez、Haifa Madi、Gabriel Masset、Robert Moodie、Jai Narain、Chizuru Nishida、Sania Nishtar、Mercedes de Onis、Sameer Pujari、Pekka Puska、Jürgen Rehm、Dag Rekve、Sylvia Robles、Manuel Jean Baptise Roungou、Badara Samb、Boureima Sambo、Rengaswamy Sankaranarayanan、Shekhar Saxena、Joachim Schüz、Eduardo Seleiro、 Hai-Rim Shin、Gitanjali Singh、Gretchen Stevens、Edouard Tursan d’Espaignet、Annemiek Van Bolhuis 以及 Cherian Vargh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