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2018年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2016年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附:细化历史公式全套如下:)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②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③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④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⑤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A、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B、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可以根据不同的题型和考点进行设计和调整,以下是一个通用的答题模板,供您参考:
一、选择题答题模板
1.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和考点;
2. 逐一分析选项,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3.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二、简答题答题模板
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考点;
2.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题目所问的问题;
3. 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三、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1. 仔细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2.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背景、原因、影响等;
3. 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避免就事论事。
四、论述题答题模板
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考点;
2. 根据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注意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五、综合题答题模板
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考点;
2. 根据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完成题目的解答;
3. 注意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简练。
以上是一个通用的答题模板,但具体的中考历史答题模板还需要结合当地中考的考试要求和历史学科的考试特点进行设计和调整。
同时,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也应该注重练习和总结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术语
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术语
一、古代中国文明
1.古代中国政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宗法制、科举制。
3.古代中国经济
4.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土地私有制。
5.古代中国文化
6.百家争鸣、儒学、宋明理学、科举考试、四大发明。
二、近代中国文明
1.近代中国政治
2.列强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救亡图存、辛亥革命、新民主主
义革命。
3.近代中国经济
4.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官僚资本主义。
5.近代中国文化
6.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现代中国文明
1.现代中国政治
2.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
3.现代中国经济
4.三大改造、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
5.现代中国文化
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
历史答题 万能公式 大汇总 初中生必备
历史答题万能公式大汇总初中生必备《历史答题万能公式大汇总初中生必备》1. 引言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重要工具。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考察记忆能力,更需要深入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分享历史答题的万能公式,希望对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2. 了解题目在面对历史答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和要点。
一般来说,历史题目包括地点、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梳理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过程。
3. 分析要点接下来,我们要将题目中的要点逐一分析。
如果题目要求我们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我们需要先梳理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分析其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4. 运用知识在分析要点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解答。
这就需要我们对所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用历史上相关人物的言论或事件的事实,以加强我们的论证和观点阐述。
5. 总结回顾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们需要对整个问题进行总结和回顾。
我们可以简要总结我们的观点和论证内容,并强调我们的观点是建立在充分的历史事实基础之上的。
我们也可以适当展望所分析事件的未来发展和历史演变,以强化我们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6. 近现代史举例以近现代史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上述步骤来进行分析。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我们可以先梳理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分析其对当时社会革命思潮的兴起,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最后总结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民主文化运动。
7. 结语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答题并非只是机械地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去阐释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答题的万能公式是:仔细阅读题目、分析要点、运用知识、总结回顾。
2018年河南中考历史题目分析及答题技巧
考察要点:中华文明(文字印证历史的作用) 题型:材料型 技巧:直选法。汉字演变的过程、体现封建中央集权制和均以隶书字体呈现三 个选项都是片面的,每副图片上的文字都能够印证当时的历史,故选B。 体现素养:家国情怀(文化自信)
题目详解
单选2. 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
题
有“结合所学”,可以联系教材相关知识要点回答。
技
1、要点化:每一道大题的题目,其答案设置都有一个或几个要点(可以结合
巧
该题每一个小题的分值判断有几个要点,答案要切中要点。
关键答案
2、条理化:组织答案要条理化,有序号,如果答题卡答题部分预留充足, 能分开行书写最好。
词
3、清晰化:每一个题目都有考查的方向,在答案前面写上并加冒号,如
题目详解
单选4.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 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 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考察要点: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企业) 题型:材料型 技巧:直选法、排除法,题干关键词为“洋务运动”、“求富”,D为 詹天佑而非洋务运动,A、B为军用企业,C是民用企业因‘求富’而 诞生,故选C。 体现素养:史料实证(史料分类)
题目详解
单选13. 亚当•斯密曾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 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人、最重要的两件事,这样评价是 因为这些事件使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西欧获得了急需的金银
C.世界贸易中心转至美洲 D.西欧拥有新的殖民航线
考察要点:新航路开辟(影响,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题型:材料型 技巧:直选法,由题干中心句“美洲……好望角……东印度的航线的 开辟”可知是新航路的开辟,评价为“最伟大”、“最重要”,故选A。 体现素养:史料实证(历史结论)
中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总结
中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总结马上就要中考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中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影响和作用类历史试题通常采用限定性和宽泛性的设问方式。
限定性设问需要回答产生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以及对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宽泛性设问需要一分为二地回答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消极和积极作用。
在回答影响和作用类历史试题时,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模板。
首先,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影响。
在政治方面,需要回答社会性质变化、政治势力消长、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需要回答经济发展、经济理论、政府财政收入、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变化、国内外经济交流、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影响。
在思想文化方面,需要回答传统思想冲击、进步思想宣传、思想解放、新理论提出等方面的影响。
在国际关系方面,需要回答两国关系、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地区和世界和平、其他国家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需要回答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影响作用,深远影响则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包括时代性和历史趋势。
最后,需要回答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主观影响可以从主观目的、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环境、经济影响、政治现状、科技等方面思考。
意义类历史试题通常需要回答其意义、作用、推动力等方面。
答案通常采用“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等表述方式。
在回答意义类历史试题时,需要按照纵向结构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的顺序回答要点。
同时,需要包括材料中有效的信息和教材知识,从性质、作用、积极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考虑。
在分析历史原因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主观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主观原因指的是与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
而客观原因则是指与主观因素有紧密关系但不受其影响的原因。
这种分析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深刻而抽象的优点。
中考历史综合主观题答题模板
2018中考历史综合主观题答题模板一、原因类1.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主要指建国初期)等国家的援助。
3.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近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2)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
(适用于中国古代史)(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
(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5.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
(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2)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6. 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③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改革失败的原因:①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②改革推行者个人的局限性。
③国际、国内环境对改革不利。
④改革根基不强。
⑤改革的阻碍力十分强大7. 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从大国兴衰过程中我国可以吸取哪些经验?(1)因素:①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
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一、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②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③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④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⑤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附:细化历史公式全套: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中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总结
马上就要中考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中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影响、作用类中考历史题1.设问方式①限定性地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②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的回答积极,消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或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1)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①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②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新的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③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和占领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④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
)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
2)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影响作用表现为目的和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3)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①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
②客观影响可从自然和社会环境经济影响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科技等方面思考。
意义类历史试题1)“意义类”题目的答案通常这样写:“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2)“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点、规律有以下两点:①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模板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模板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模板如下:
1. 仔细审题,理解题目要求。
在考试前,应多做历年真题,掌握题
目的命题规律,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作出科学的分类,从而做到心中
有数。
2. 仔细阅读题目所给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和作用,并根据知
识储备和对题干的理解,选择正确的选项。
3. 注意答题的结构和字数限制,避免答案过于单调或答题不完整。
4. 记住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
具体阐述。
5. 注意叙述和分析的时序关系,从而使答案的条理性、连贯性更强,让阅卷老师能够看到你的逻辑思维。
6. 在解决考试难度较高的问题时,应该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巧
妙地运用各方面的知识点来解答问题,这样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7. 注意文体语言表达,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8. 考试期间基于时间限制,不要在某一题上耗费过多时间,要按顺
序答题,保证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模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初中历史万能答题公式
(一)历史背景、目的和原因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初中历史中考万能答题模板技巧
初中历史中考万能答题模板技巧初中历史中考答题技巧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中考考试最重要的是什么?1.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学生平时研究成绩不错,但在考试中却表现不佳,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够好。
因此,保持稳定的情绪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必备技巧。
在考试中,不要慌张,也不要心急。
2.拿得到的分一定要拿,拿不到的分也要尽力争取我们在浏览试卷时,应该先回答自己熟悉的题目。
对于不会的题目,我们可以先跳过去,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一道题目上。
也许当你回答完熟悉的题目后,你会有更多的思路和灵感去回答那些不熟悉的题目。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那么你可以把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都写上去,把最可能的答案写在前面。
这样做,可能会让你得到更多的分数。
不要留下空白答案。
对于那些我们能够回答的题目,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回答,不要大意。
3.非选择题一定要看分值在回答非选择题时,我们应该看一下这道题目的分值,从而决定我们应该回答多少个点。
我们需要有条理地回答问题,不要混淆不同的点。
4.审题要认真我们需要仔细审题,弄清楚题目的意思,知道题目在问什么,要求我们回答什么。
不要只看一半的题目。
5.时间分配要合理当考试只剩下20分钟时,我们应该把自己能够回答的题目全部回答完毕。
剩下的20分钟,我们需要检查我们的答题卡,确认自己已经填好了所有应该填的地方。
6.卷面要整洁二、万能答题模板角度一:原因类模板1.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1.国家长期的统一,社会比较安定。
2.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
3.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4.交通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
5.部分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6.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模板2.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1.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引领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开明的政治经济政策、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特指古代社会)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拔贤才。
初中历史万能套用答题模板
初中历史万能套用答题模板一、背景意义类1.背景类: 动荡的背景→促进变革→历史发展→影响重大事件/变法/运动等成功率2.意义类:积极意义:×××有利于(①推动×××的发展/②是……的必要条件/③有借鉴意义/④推动社会进步/⑤巩固统治等) 消极意义: ×××阻碍了(①×××发展/②……的进步/③不利于……)二、评价影响类(革命/改革性质事件)1.性质: ×××是……的表现, 具有……性质2.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等)②推动……发展(进步)③打击了……巩固了……④性质变革, 冲击传统观念/制度等3.局限性: ①未从根本上……②与×××矛盾等4.教训/启示: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顺应历史潮流③从实际出发等三、改革/变法成功原因1.有利于改革的客观条件: ①经济: ……基础/生产力发展②阶级: ……阶级要求/觉悟③思想: ……观念转变/进步④外部: ……的影响(机遇)2.改革者的主观愿望/要求等→变法者长期观察思考→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正确决策3.改革符合国情, 比较全面, 得到某些阶层或地域的支持。
4.国君(权臣)的……地位、变法决心等。
四、革命(起义)成功的原因及意义(往往是动荡时局中农民运动的表现)1.根本原因: ①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压迫。
激化了阶级矛盾。
→农民→斗争矛头直指地主→揭竿而起, 规模越来越大②土地兼并→动乱根源2.动荡时局提供了契机, 口号旗帜鲜明→吸引群众。
揭开序幕→全国各地纷纷起义。
沉重打击了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
有助于民主斗争的发展。
动摇了……统治根基。
3.重大意义:①摧毁旧秩序→新的局面(势如破竹)。
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②让处于水深火热的农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③促进民主运动的高涨。
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开展。
初中历史万能解题公式及答题模板(考试必备!)
初中历史万能解题公式及答题模板初中历史万能解题公式及答题模板,从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每次答题,只需要按照具体的公式和模板来答,基本上就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提升答题效率,进而提高历史成绩。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2018年中考历史开放性设问答题归纳
2018年中考历史开放性设问答题归纳答题:(1)先易后难,审题清楚。
(2)答案与试题对应。
(3)抓住关键词语。
(4)答案紧扣问题,力求简洁、准确。
(5)历史名词书写准确、不乱改。
(6)分点答题,注意分值。
★通用主观题格式:1、凡涉及到某一历史时期特征的题目,一律用单元标题(课本上的每一单元的标题)或单元标题组合。
如: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历史的特征是什么?——外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2、用什么样的方式整理材料——图表法、知识结构图、大事年表法、知识树。
3、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收集资料、实地考察、询问师长等。
4、凡涉及到对共产党的“认识”或“启示”的,一律用“只有……才能……”回答。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认识类题目,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有什么好处”几方面答题。
★以下为主观题通用答案归类:★经济建设的启示(包括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经济建设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改革的启示(商鞅变法、戊戌变法、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启示:(1)改革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3)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国情,勇于创新。
★科技革命:(1)、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柄“双刃剑”:(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①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③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①环境问题:废气、汽车尾气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②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使战争更加残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如何回答论述题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如何回答论述题在中考历史考试中,论述题往往是考生需要面对的一种常见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和考题的要求,用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方式进行回答。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可以帮助考生合理组织自己的回答。
一、引出论述题目在开始回答论述题之前,首先需要引出论述题目,表明自己对命题的理解,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明确回答的方向。
例如,对于一个关于农耕文明的论述题,可以这样开始:本次论述题目是关于农耕文明的发展和影响,请考生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和资料,就农耕文明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阐述。
二、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回答论述题目时,需要首先清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提前构思好自己的回答,然后在回答中明确表达出来。
例如,在回答关于农耕文明的论述题时,可以这样陈述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农耕文明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人类逐渐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还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提供相关历史事件及事实回答论述题时,需要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和事实,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可以举例说明,引用历史资料,或者引用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再以农耕文明为例:首先,农耕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经济方式转变为种植农业经济方式,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以农田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方式。
其次,农耕文明的特点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阶层的出现。
农耕的兴起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人口增加,农业社会也逐渐形成起来。
同时,为了保证农业的顺利进行,人类开始发展农具、灌溉和耕作技术,促进了技术和工艺的进步。
最后,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业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大规模的人类聚居区,进而促进了人口流动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此外,农耕文明还催生了城市文明、文字的发明和经济的繁荣,拓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空间。
2018中考历史答题规律(4)
2018中考历史答题规律(4)19、“一二三”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1)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三个时期:①奠基时期(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方针,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②拓展时期(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打开外交新局面。
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致力于地区合作。
20、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阶段线索(1)过渡时期(1949~1956)①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②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③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④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⑤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2)曲折前进(1956~1978)①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②两方面探索:有益探索: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③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错误:“左”倾错误恶性发展;一场浩劫:“文革”。
④四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照搬外国经验。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五个转变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单一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
⑤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8中考历史答题规律(6)
2018中考历史答题规律(6)31、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其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策。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其经济思想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思想。
(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下,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
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
32、对“冷战”局面形成的认识(1)三个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主要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根本原因——国家利益的争夺。
(2)三个对峙: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军事上,北约与华约。
(3)四个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①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资本主义阵营也出现分化,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
②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一、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②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③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④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⑤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附:细化历史公式全套: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
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
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
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微博)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⑶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
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
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
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四、历史学习:似易而实难1、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
实用举例:①奇数法记年代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张勋复辟、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②中外史对比法1939--1945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③因果推导法市场(根本)——走私鸦片——销烟(直接)——鸦片战争④浓缩转化法戊戌变法——“变”(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实用举例:2007年太原市中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的三道题目解析。
①列举: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件事(3分)1927:领导南昌起义;1935: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193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