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是什么?【医学养生常识】

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是什么?文章导读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中毒型菌痢)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急危重症。
那么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与分型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
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全身严重毒血症,如循环衰竭、突然惊厥(常在肠道症状发生前发生)。
病初其泻痢症状如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大便等症状常不明显,往往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2h才出现。
或根本无大便,甚至需用肛门指检、肛拭、灌肠采集大便,才发现黏液脓血便。
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
按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以下三型。
(一)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本型多见。
有感染性休克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早期可有高热、精神委靡、口渴、出汗;进而面色青灰、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心音低钝、烦躁不安、谵妄、尿量减少等;晚期则口唇与指甲紫绀、皮肤发花有淤点、血压和脉搏消失、无尿、昏迷等。
(二)脑型(脑水肿型、呼吸衰竭型)比休克型发展更快,以严重脑部症状为主。
早期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神志模糊、嗜睡或躁动、谵妄、可突然发生惊厥;晚期血压升高或突然下降、瞳孔忽大忽小、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反复惊厥、昏迷加深,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深浅不一、节律不整,可有叹息样呼吸、呼吸缓慢或暂停,甚至突然呼吸停止死亡。
(三)混合型兼有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的表现,预后凶险,常因高热、休克、惊厥、呼吸衰竭而死亡。
诊断在夏秋季节,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有上述临床表现;发现有脓血样大便或肛拭或灌肠取样,大便镜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即可诊断。
确诊则有赖于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本病诊断需排除急性食物中毒,休克型则需排除其他感染性休克,脑型应排除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中毒型菌痢》课件

分型特点:休克型、脑型、混合型、胃肠型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要点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与其他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评估与预后评估
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中毒型菌痢进行评估
07
典型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一:某地区中毒型菌痢的爆发情况
案例二:某医院成功救治中毒型菌痢患者的经验分享
案例三:某地区开展中毒型菌痢防控工作的成效展示
案例四:某医疗机构对中毒型菌痢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实践经验分享与交流
案例一:某医院中毒型菌痢的诊疗经验
实践经验总结:成功与不足,改进方向
交流环节:提问与讨论,共同提高
健康教育: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对中毒型菌痢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康复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劳累: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
定期随访: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预防复发:患者应注意预防复发,避免再次感染
中毒型菌痢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06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常见并发症: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处理方法:积极抗感染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霍乱、急性胃肠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两类。
胃肠型食物中毒在临床上最为多见,本节主要阐述此型。
病原学1.沙门菌:革兰阴性杆菌,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在水、牛奶、蛋及肉类食品中可存活数月。
不耐热,60℃25--30分钟灭活,沸煮即死。
其中以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常见。
2.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盐条件下不能生长,故又称嗜盐杆菌。
此菌广泛存在于海鱼、海虾、墨鱼等海产品以及含盐较高的成菜、成肉、咸蛋等腌制品中。
本菌抵抗力较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但对热和酸极为敏感.56℃5~10分钟可灭活,在食醋中3~5分钟即死亡。
3.变形杆菌:革兰阴性小杆菌。
变形杆菌在外界环境中极易生长繁殖,夏季的凉拌菜或存放稍久的饭、菜均易被此菌污染。
变形杆菌的致病力主要是肠毒素,摩根变形杆菌还可产生组胺脱羧酶,使肉类中的组氨酸脱羧基成为组胺,可引起类似组胺中毒的过敏反应。
4.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革兰阳性球菌。
本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人体的皮肤、鼻咽部粘膜、指甲下及各种皮肤化脓性感染灶内。
此菌污染食物后,在37℃经6~12小时繁殖而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高温,煮沸30分钟仍保持毒性,能致病。
5,蜡样芽胞杆菌:为一种需氧、有芽胞、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芽胞体外抵抗力极强,能在110℃存活1-4天,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
此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尘埃、水、草和腐物均可检出,也可存在于人、畜肠道中。
6.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是肠道正常存在的菌群,一般不致病。
引起食物中毒的大肠埃希菌有下列几种类型: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原因;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婴幼儿腹泻和大规模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③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累及成人和较大儿童,引起类似细菌性痢疾的症状;④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表现为出血性肠炎。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热持续不退者采 用冬 眠疗 法 ,用冬 眠灵 、异丙 嗪每次 1 r m/ k 肌 内注射或静脉给药 ,每 4— g 6小时一次 ,并于头额部 置 冰袋 ,做好皮肤 护理 防止 冻伤 ,争取 在短 时间 内将 体温 降 至 3 ℃以下,防止高热致脑缺氧 、脑水肿 。保持环境安静 , 8 减 少刺激 ,使患儿 中枢神经系统迅速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 。
中毒型细菌性 痢疾是 急性 细菌性 痢疾 的危重 型 ,主要 是痢疾杆菌产生 的内毒 素经肠 道进入 血液 循环 引起 的全身
改善微循环 ,待血 压 回升 后继续 补液 以维持水 、电解质 平 衡。观察记录尿量。 2 .3 呼吸衰竭的护理 .2 呼吸衰竭 为中枢缺氧 的一种 表 现。早期 可出现 呼吸 困难 ,面色灰 暗 ,严重 时 出现 双 吸气 和叹气样 呼吸或 呼 吸暂 停。 出现 上述 症 状应 加 大给 氧量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护 理 研
究
1 ・ 78
C ieejunlo tnmeiiead eh ohr ay hns ora fe o dcn n tnp am c h
Nu sn s a c r ig Re e r h
中毒型 细 菌性 痢 疾 的护 理
曹 利 荣
山西大同煤矿集 团公司二医院 ,山西 大同 07 3 30 l
3 )保持镇静 ,做到忙而不乱 、快而有序 地工作 ,稳定 病人 和家属 的情绪 ; 4 )及 时做好安慰 和解 释工 作 ,指导病人 和家属配合抢
救 。树立 战胜疾病 的信心 。
中毒型细菌性 痢疾 患者在 救治期 间 ,护理 工作极 为重 要 ,通过护士周 密细致 的观 察病情 变化 、及 时 的治疗 ,极
中毒性菌痢患者的护理体会

加
毒 性
菌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病 例 资料 2 0 —0 0年 我 科 确 诊 为 中 . 0 82 1 毒性 细菌性 痢疾 病 人 共 8例 , 中 男 5例 , 3例 , 其 女 患
年 龄 76 —2岁 , 平均 4 岁 。 1
痢
者
护
1 2 1 的 感抗 菌药 物 , . . 选择 敏 联合 用 药 。采 用庆 大霉 素或 阿米 卡星 与 氨 苄西 林 静 脉 注 射 , 中毒 症状 好 转后 , 一般 急性 菌 痢 治疗 或改 用 复 方磺 胺 甲嗯 按 唑 ( MZ T S — MP 或诺 氟 沙星 口服 , ) 总疗程 71 -0天 。 1 2 2 控制 高热 与惊 厥 。综合使 用 降温措 施 , .. 可 用物 理 降温 , 1 温盐 水 10 ml 动 灌 肠 , 加 00 流 或 酌 加退 热剂 。躁 动不 安 或 反 复 惊 厥 者 , 采用 冬 眠疗 法, 氯丙 嗪 和异丙 嗪肌 注 。必 要 时 加 苯 巴 比妥 钠 盐 肌注, 或水 合 氯醛灌 肠 , 或者 安定 肌注 或缓慢 静推 。 1 2 3 防治 脑 水 肿 与 呼吸 衰 竭 。药 物 : 1 应 .. () 用 东莨菪 碱或 山莨 菪碱 , 既能 改善 微循 环 , 有镇 静 又 作用 ;2 脱水 剂 : O 甘露醇 , 4至 6小时 1次快 () 2 每 速静 脉滴 注 , 与 5 葡 萄糖 液交 替 使 用 ; 3 肾上 可 0 () 腺皮 质激 素 ( 塞米 松 ) 利 用 其 抗 炎 、 毒 、 休 克 地 , 抗 抗 和减 轻脑 水肿 的作 用 , 用 地 塞 米松 短 疗 程 大 剂 量 选 静脉滴 注 ;4 吸氧 ,-L 分 , 用呼 吸 中枢 兴奋 剂 , () 12 / 慎 必要 时气 管 内插 管与 气管 切开 , 用人 工辅 助呼 吸 。 1 2 4 防治 循 环衰竭 , .. 扩充 血容 量 ; 维持水 、 电 解 质 和酸碱平 衡 ; 除 血 管 痉挛 ; 用糖 皮 质 激 素 ; 解 应 根据心 功能情 况使 用 西地兰 强 心治疗 。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
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
1.急性菌痢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后期的假膜性炎和溃疡,最后愈合。
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
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
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
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
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
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2.慢性菌痢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部分病例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
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若瘢痕正在肠腺开口处,可阻塞肠腺,导致囊肿形成,其中贮存的病原菌可因囊肿破裂而间歇排出。
分型如下:(1)慢性隐伏型病人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
(2)慢性迁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要因素。A群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
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起严重的
临床表现。
-
4
4
痢疾杆菌
-Hale Waihona Puke 55流行病学
G 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G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G 3.易感性:普遍易感、有短暂的免疫力,不同菌群及血清型
无交叉保护性免疫,易反复感染 G 4.流行特征:夏秋季,儿童、青壮年发病率高
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内毒素损伤血管壁 引起DIC及血栓形成
全身小血管痉挛导 致急性微循环障碍
加重微循环障碍
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
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 起脑水肿甚至脑疝
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1
11
中毒性菌痢发病机制
• 毒血症 血管痉挛 微循环障碍
组织缺血缺氧
脑缺氧
代谢障碍
脑水肿
酸性产 血管通透
呼吸衰竭
物增多 性 增 强
酸中毒 血浆外渗
血管扩张
- 脑 病
12
回心血量不足 心排出量减少
血容量不足 血压下降
休克
病理表现
- 乙状结肠病理损害
13 乙状结肠菌痢病理表现 13
细菌性痢疾--肠粘膜
-
14
14
中毒型
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突起高热,严重毒血症状、休克和(或)中毒性脑 病为主要表现。肠道症状不明显(注意与乙脑区别), 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
-
17
17
中毒型
(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 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性痢疾脑型或休克 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简称菌痢。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是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因毒素吸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夏秋季多发。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悬殊。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6月开始上升,7-9月为高峰。
常有明确的不洁饮食史和与带菌者接触史等。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7d,多数为1~4d。
根据病情轻重和缓急,可分为两类六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①急性典型菌痢(普通型):突然发热、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继而腹泻。
大便初为稀便,1~2d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10~20次或更多,有时为纯脓血或呈黏胨状。
常有腹痛,便前加重,排便后缓解,里急后重。
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自然病程1~2周。
②急性非典型菌痢(轻型):全身症状轻,排稀便,日数次,有黏液,无脓血,显微镜下见少量红、白细胞。
病程数日,可不治自愈,部分可演变成慢性。
③中毒性菌痢(中毒型):儿童多见,起病急骤,高热或体温不升,迅速发生休克,昏迷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微或缺如。
根据临床表现又分三型: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2)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
分为三型。
①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后迁延不愈,大便不成形或稀便,常带黏液,偶有脓血,左下腹压痛,伴乏力、贫血、营养不良表现;②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半年内有痢疾病史,因受凉或进生冷饮食而导致急性发作者;③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痢疾病史,无临床症状,仅大便培养阳性,或乙状镜检发现有菌痢慢性期变化者。
3.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有较多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可见吞噬细胞。
中毒性菌痢直肠拭子或灌肠采集大便标本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
慢性菌痢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黏膜充血、水肿、渗出、溃疡等。
大便痢疾杆菌培养阳性。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防治措施】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按肠道传染病隔离,补充维生素及足够热量。
细菌性痢疾如何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如何鉴别诊断?西医诊断:1.急性菌痢(1)流行病学:病前1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
多见于夏秋季。
(2)临床特点:有发热、腹痛、腹泻(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里急后重,脓血粘液便等症状,左下腹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粪便镜检多数成堆的白细胞或脓细胞,满视野分散的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
或镜检10个高倍视野,平均每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或连续两次检查每视野平均5个以上。
②粪便或肛拭子培养生长志贺菌。
③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粪便中志贺菌抗原成分,获得阳性结果。
2.中毒性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急,病情发展快。
突起高热(少数体温不升)。
腹泻一般较轻(成人患者腹泻较明显),粪便或灌肠液检查发现脓血或较多白细胞及红细胞,并迅速出现下列情况1种或1种以上。
(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精神萎靡、嗜睡、躁动、谵妄、反复惊厥、神志不清、昏迷等。
(2)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或灰白,四肢发凉,紫绀,脉细速,脉压差小,血压下降等(排除脱水因素)。
3.慢性菌痢(1)急性发作型:病前2~6个月内有菌痢病史,本次发作前有受凉、进食生冷饮食或劳累等诱因。
有急性菌痢症状,并能排除再感染者。
粪便检查符合菌痢改变。
(2)迁延型: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发作,症状典型或不典型;或急性菌痢迁延不愈,病程超过两个月者。
如能排除其他原因,或粪便培养生长志贺菌,可以确诊。
(3)隐匿型:有菌痢病史,临床症状已消失两个月以上,但粪便培养阳性,或肠镜检查肠粘膜有病变者。
西医诊断依据:本病的诊断必须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力求及早确诊。
应重视粪便检查,典型菌痢的大便量较少,纯为粘液及脓血,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和脓细胞。
大便培养找到痢疾杆菌是确诊的依据。
为提高培养阳性率,必须在发病早期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取新鲜、带有脓血的大便在床旁接种或及时送实验室。
必须反覆多次送验,至少应连续3次。
分离得痢疾杆菌后,应行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
荧光抗体染色法和免疫荧光菌球法较培养法敏感,有早期诊断价值。
细菌性痢疾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细菌性痢疾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shigellosis,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或/和中毒性脑病。
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能自愈,重者可导致死亡。
全年均有发生,夏季为高峰季节。
各年龄组儿童均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包括轻型、普通型、中毒型)、慢性菌痢。
中毒型菌痢(毒痢)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极为凶险,主要发生在2~7岁儿童,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早期诊断、及时准确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病史要点】1.不洁饮食史,腹泻病人接触史。
2.热型、热度(常为突起高热)。
有无寒颤、抽搐及其次数、意识改变。
3.肠道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发热的关系。
腹痛的性质、程度、部位;腹泻次数,大便性状、颜色,有无脓血,有无里急后重。
中毒型病初可无腹泻及脓血便。
4.精神、食欲、尿量。
体检要点】1.有无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其程度。
2.有无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包括面色、皮肤有无大理石样花纹、肢端循环、甲床颜色、血压、心率、呼吸次数。
3.有无神志改变,意识障碍程度,脑膜刺激征;有无呼吸浅快、节律不齐、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
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象高,以中性为主,严重时可下降。
2.大便常规WBC≥(++)/HP,少量RBC和不同程度吞噬细胞诊断即确定。
3.大便造就大便造就阳性可证明诊断,并可作XXX指导抗菌选药,但阳性不能排除。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1)通俗型起病急,发烧,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失水轻,循环好。
个别病例在病发24~48小时内转变为中毒型。
2)中毒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临床以严重毒血症为主要表现,病初肠道症状轻甚至缺乏。
按临床表现又分为:①休克型:最常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②脑型:以脑水肿,颅内高压引起的严重脑病症状为主,意识障碍明显,反复惊厥,可突发脑疝造成呼吸衰竭引起死亡。
细菌性痢疾

慢性菌痢
1.增强体质,生活有规律。 2.抗菌治疗: ①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选药。 ②联合用药,每疗程延长至10~14天,重复1~3 个疗程。 3. 保留灌肠
中毒性菌痢
1.病原治疗:以静脉滴注为宜。(头孢菌素类、喹 诺酮类) 2.高热、惊厥:亚冬眠疗法、安定。
中毒性菌痢
3.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的治疗:扩容、纠 酸、解痉、强心、升压、解毒。 4.脑型(呼吸衰竭型)的治疗 - 脑水肿、颅高压: ⑴脱水降颅压:20%甘露醇。 ⑵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水肿,颅高压。
③混合型:最凶险。
慢性菌痢
1.病程超过2月
2.原因: (1)治疗不及、不当。 (2)耐药菌株感染。 (3)基础疾病。 (4)与细菌菌型有关。
慢性菌痢
3.临床分为: ①急性发作型:半年内有菌痢史,诱发。
②慢性迁延型:症状反复出现。
③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菌痢史,无症状,检
Thanks
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
1.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 寒战。
2.消化道症状:渐进过程 (1)腹痛:阵发性,痉挛性。 (2)腹泻: ①水样便→脓血便(量多→量少)。 ②次数:少→多(>10次/日)。 (3)里急后重:轻→重。
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
3.体征: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4.早期治疗1~2 周内恢复,少数转为慢性。
其他检查
3.疑难慢性病例,可作乙状结肠镜检
查。 4.免疫学检查:早期、快速。 5.志贺菌核酸检测:分子杂交、PCR。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粪便检查
治疗要点
一般对症治疗 病原学治疗 慢性菌痢 中毒性菌痢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疾病,多发于夏秋两季。
人们对于痢疾多缺乏了解,对于其危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得了痢疾往往不及时采取治疗,以致病情得不到控制,严重恶化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呢?南通广济医院的专家指出,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也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主要为以下表现。
1、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
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普通型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
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
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推荐阅读:细菌性痢疾的饮食疗法3、重型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4、中毒型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
希望以上的讲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出现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治疗,以免拖延病情,使病情恶化。
(/lj/248.html)。
细菌性痢疾有哪些表现?

细菌性痢疾有哪些表现?
一、概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这种病传染性较强,男女老幼都可以得病,人体感染了痢疾杆菌后大约1-7天极可能发病,一般分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两种,下面大家就一一来介绍菌痢的临床表现。
二、步骤/方法:
1、急性菌痢发病较急,有发烧,呕吐,腹泻,大便带脓血,腹痛等现象,排便时有里急后重的感觉,粪便肉眼可看见脓血和粘液,显微镜检查可看见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有痢疾杆菌生长。
有些病人症状较轻,体温正常,腹痛不显著。
2、中毒性菌痢,儿童较为多见,起病急,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是有高热,面色灰青,四肢发冷,呼吸微弱而浅表,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等现象中毒症状严重,来势猛,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几个小时就可以陷入危重状态。
3、慢性菌痢病程在二个月以上,急性菌痢如果没有彻底治疗,就会变成慢性菌痢,或细菌发生耐药性,也会变成慢性菌痢,症状不愈,表现为长期腹泻,大便经常有粘液和农学,有时可因为受凉,饮食不当而反复急性发作。
三、注意事项:
对于中毒性菌痢来说,应尽快送医院抢救,护送途中,要密切注
意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及时进行处理,如不及时抢救,几个小时内就会危重。
细菌性痢疾的表现及防治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
全世界每年死于志贺氏菌感染的人数约为60万。
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志贺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志贺菌普遍易感。
二、临床表现:志贺菌属主要引起细菌性痢疾,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型:(一)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分典型、非典型及中毒型三种。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腹泻日10余次或更多,但量不多。
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
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
腹痛较轻,腹泻1日3~5次。
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含少量粘液,但无脓血。
左下腹可有压痛。
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
急性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发展快,体温可达40℃以上。
小儿患者早期出现烦躁、惶恐、谵妄和惊厥等。
少数患儿可表现抑郁,如嗜睡、精神萎靡、昏迷或半昏迷等,数小时内可发生休克或呼吸衰竭。
小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惊厥。
发病初期肠道症状不明显。
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脓血便频繁,循环系统症状明显。
(二) 慢性细菌性痢疾:可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彻底,或迁延未愈,或开始症状较轻而逐渐发展起来,且病情迁延达两个月以上者。
细菌性痢疾的带菌者有三种类型,即恢复期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后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炊事员和保育员中的带菌者,危险性更大。
三、治疗原则(一) 预防原则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同时加强对传染源管理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对重点人群、集体单位应特别注意预防暴发或流行。
(二) 治疗原则1.一般对症治疗:进易消化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可给口服补液盐(ORS),必要时ORS和静脉输液同时应用。
细菌性痢疾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细菌性痢疾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1、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典型病变过程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最后愈合。
早期粘液分泌亢进,粘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可见点状出血。
病变进一步发展粘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后者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
假膜首先出现于粘膜皱襞的顶部,呈糠皮状,随着病变的扩大可融合成片。
假膜一般呈灰白色,如出血明显则呈暗红色,如受胆色素浸染则呈灰绿色。
大约一周左右,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
溃疡多较浅表。
经适当治疗或病变趋向愈合时,肠粘膜渗出物和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排出,经周围健康组织再生,缺损得以修复。
细菌性痢疾粘膜表面见糠皮样外观假膜由纤维素和炎细胞等构成临床上由于病变肠管蠕动亢进并有痉挛,引起阵发性腹痛、腹泻等症状。
由于炎症刺激直肠壁内的神经末梢及肛门括约肌,导致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增多。
与肠道的病变相对应,最初为稀便混有粘液,待肠内容物排尽后转为粘液脓血便,偶尔排出片状假膜。
急性菌痢的病程一般1-2周,经适当治疗大多痊愈。
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少见,少数病例可转为慢性。
2、慢性细菌性痢疾菌痢病程超过二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菌痢。
多由急性菌痢转变而来,以福氏菌感染者居多。
有的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在此期间肠道病变此起彼伏,原有溃疡尚未愈合,新的溃疡又形成。
因此新旧病灶同时存在。
由于组织的损伤修复反复进行,慢性溃疡边缘不规则,粘膜常过度增生而形成息肉。
肠壁各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乃至疤痕形成,从而使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严重的病例可致肠腔狭窄。
临床表现依肠道病变而定,可有腹痛、腹胀、腹泻等肠道症状。
由于炎症的加剧,临床上出现急性菌痢的症状称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少数慢性菌痢患者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大便培养持续阳性,成为慢性带菌者,常成为传染源。
主管护师常考试题: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一、A21、9-患儿男,7岁。
8月因突然高热、惊厥1次就诊。
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便常规有脓细胞。
护士考虑该患儿是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水痘并发脑炎C、腮腺炎脑炎D、麻疹脑炎E、高热惊厥【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潜伏期1~2天。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在肠道症状出现前即反复发生惊厥,短期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症状。
肠道症状往往在数小时或十数小时后出现,常被误诊为其他热性疾病。
临床表现分为4型:1.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后期伴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2.脑型以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
患儿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反复惊厥及昏迷,严重者呼吸节律不齐、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此型病死率高。
3.肺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4.混合型同时或先后出现以上两型或三型的表现,极为凶险,死亡率更高。
2、9-患儿,3岁,以突然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怀疑为中毒型痢疾。
为早日检出痢疾杆菌,护士留取大便正确的做法是A、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B、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C、患儿无大便时,口服泻剂留取大便D、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毒型痢疾留取大便的正确方法是: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
二、A3/A41、9-患儿男,5岁。
7月20日因突然高热、惊厥1次入院。
体温39.5℃。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
<1> 、为明确诊断,医生让护士为患儿留取大便,护士正确的做法是A、患儿无大便时,口服致泻剂留取大便B、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C、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D、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才可以查到病原体。
此题选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2> 、目前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出院,解除隔离返回幼儿园的时间为A、目前即可B、临床症状消失C、1次便培养阴性D、连续2次便培养阴性E、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预防感染的传播对饮食行业及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做大便培养,及早发现带菌者并积极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膜炎症反应+ 小血 管循环障碍
病初的水样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
肠黏膜炎症、坏死和溃疡
细菌在人体内被吞噬,很少侵入黏膜下层,一 般亦不侵入血流,故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
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营养状况极差,尤其老年人或儿童
偶然发生败血症
急性典型菌痢的发ppt课病件 机制示意图
11
是机体对大量病原菌毒素产生的异常强 烈反应。
• 按临床表现分三型:休克型、脑型、混合 型
ppt课件
17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较常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①面色苍白,口唇或甲紫绀;上肢湿冷, ②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20mmHg。 ③脉搏细数,心率快心音弱。 ④尿少或无尿。 ⑤出现意识障碍。
ppt课件
18
(2)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 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病人于惊厥、 抽搐后突然呼吸停止。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
ppt课件
23
4.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5.志贺菌核酸检测
采用核酸杂交或PCR可直接检查粪便中的痢疾杆 菌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 对于标本要求较低等优点,是较有发展前途的 方法。
ppt课件
24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夏秋季、儿童、不洁饮食史等。 2.临床表现 ①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左下腹压痛等;②儿童有高热、惊厥、意识障碍 及循环、呼吸衰竭,而胃肠道症状轻微考虑中 毒型菌痢。 3.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病人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 高。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及红细胞, 粪便培养检出志贺菌。
①早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可略升高,呼吸 与脉搏可略减慢;伴嗜睡或烦躁,为颅内压增高、 脑水肿早期临床表现。
②晚期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细速、呼吸节律不 齐、深浅不匀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可 不等圆,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增高,腱 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意识障碍明显加深, 直至昏迷。
ppt课件
21
1、血常规: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粪便常规检查: 外观为粘液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
白细胞及红细胞,如发现巨噬细胞更有助 于诊断。
ppt课件
22
3、粪便培养:
粪便培养阳性为确诊依据,为提高阳性 率,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新鲜粪便的 脓血部分,勿与尿液相混,立即送检。 连续多次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A群-痢疾志贺菌有12个血清型;
B群-福氏志贺菌有16个血清型;
C群-鲍氏志贺菌有18个血清型;
D群-宋内志贺菌只有1个血清型。
我国多数地区流行群以B群福氏为主,痢疾杆菌 各群、型均可产生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 要因素。A群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 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起严重的 临床表现。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3.易感性:普遍易感、有短暂的免疫力,不 同菌群及血清型无交叉保护性免疫,易反复 感染
4.流行特征:夏秋季,儿童、青壮年发病率 高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累及整个结肠,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显著。
急性期:
①肠粘膜基本病变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 炎症。
② 坏死上皮细胞和渗出物脱落后形成灰白色 假膜 ,脱落后形成粘膜溃疡。
③肠粘膜穿孔少。
中毒型菌痢病理改变:全身病变重,结肠局
部病变轻
ppt课件
10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管
大部分被胃酸杀死 少量细菌进入肠道
正常菌群的拮抗+肠黏膜分泌型IgA屏障
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肠黏 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
志贺菌释放外毒素
•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 重型。由志贺菌属(Genus Shigellare 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 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 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本型多见于 2—7岁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ppt课件
5
痢疾杆菌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无鞭毛杆菌。按 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可将本菌分为4群47个 血清型:
ppt课件
25
中毒型菌痢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 中毒性菌痢应与下列病症相鉴别:
– 高热惊厥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脑型疟疾 – 脱水性休克 – 其他病原菌所致肠炎
ppt课件
19
• (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又称呼吸窘迫 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 性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病 情危重、病死率高。
ppt课件
20
(4)混合型: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
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 (90%以上)。
实质上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 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与衰竭(MOF)。
血容量不足
血压下降
休克
14
• • 乙状结肠病理损害
乙状结肠菌痢病理表现
ppt课件
15
细菌性痢疾--肠粘膜
ppt课件
16
• 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
•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 高。
• 突起高热,严重毒血症状、休克和(或) 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肠道症状不明显 (注意与乙脑区别),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 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
急性微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功能紊乱。
✓ 感染性休克、 ✓ DIC、 ✓ 脑水肿 ✓ 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
ppt课件
12
志贺菌属释放内毒素
发热及毒血症状
机体对之敏感
产生强烈过敏反应
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内毒素损伤血管壁 引起DIC及血栓形成
全身小血管痉挛导 致急性微循环障碍
加重微循环障碍
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
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 起脑水肿甚至脑疝
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ppt课件
13
中毒性菌痢发病机制
• 毒血症 血管痉挛 微循环障碍
组织缺血缺氧
脑缺氧
代谢障碍
脑水肿
酸性产 血管通透
呼吸衰竭 物增多 性 增 强
酸中毒 血浆外渗
血管扩张
脑病
ppt课件
回心血量不足 心排出量减少
中毒型细菌性痢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