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分解

合集下载

1.3 地球的公转

1.3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 公转速度较慢
远日点
近日点
(7月初)
S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快
(1月初)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日6时9分,叫一个恒星年。
二、地球自转不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二、地球自转不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66.5°) 黄赤交角
9.23 冬至日
12.22
3.21 23026S 新直射点位置
00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越接近直 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随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卉球各纬 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趋势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冬至日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 南卉球昼长夜 短。且纬度越 高,昼越长, 南极圈及其以 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 北卉球昼短夜 长,纬度越高, 昼越短夜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 南地区出现极 夜现象。
点南南长,越南越长
昼夜长短变化 趋势:
当直射点北移 时,北半球各 地昼夜长短如 何变化,南半 球呢? 直射点北秱, 北卉球各地昼 渐长,夜渐短; 直射点南秱, 南卉球各地昼 渐长,夜渐短;
43°08′

H随纬度变化: 请观察该日 正午太阳高 43°08′ 度角的变化 66°34′ 规律。 90° 冬至日由南 回归线向南 46°52′ 北两侧降低
23°26′


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纬度向南北递减
H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需求
1 2
地球运动对航空航天器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公转产生的轨道变化, 对航空航天器发射、运行和返回都有重要影响。
航空航天技术发展
研究地球运动规律,有助于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 和发展,提高航空航天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深空探测与星际旅行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状态,对于深空探测和 星际旅行等太空探索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01
02
03
04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 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半球昼 短夜长,且纬度越高黑夜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 纬度越高黑夜越长;南半球昼 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 夜等长,均为12小时。
04 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影 响
与自转关系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是导致地球形状略微扁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自转速 度在赤道地区最大,因此离心力也最大,使得赤道地区向外膨胀,形成略微扁 平的形状。
02 地球公转运动概述
公转定义及特点
公转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沿一个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进行 的周期性运动。
公转特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对公转轨道有影响,使地 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公转造成的太阳引力变化也会影响地球自转速度 ,导致地球自转速度长期减慢。
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 候和季节变化。
黄赤交角产生原因及影响
01
黄赤交角是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不垂 直而产生的夹角。
02
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形 成回归线。

高中地球公转知识点

高中地球公转知识点

高中地球公转知识点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

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

但你如果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球公转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球公转知识1地球公转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2)公转轨道与速度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

(图略)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

计算公式推导略: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δ-θ|,δ表示所求点纬度,θ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

|δ-θ|可以看作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距离”(纬度差),这个“距离”越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分时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地球公转知识点简单总结

地球公转知识点简单总结

地球公转知识点简单总结一、地球公转的规律地球公转是按照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做运动的,公转轨道基本上是绕着一个叫做近日点的地方公转,这个地方叫做近日点,这个地方到太阳的距离是最近,整个椭圆轨道的长轴自然也规定了公转是逆时针的。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个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一年分为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

在地球南半球的季节跟北半球是相反的。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呈一定的倾斜角,这个倾斜角是23.5°。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所以离太阳近的时候速度要快些,远离太阳的时候速度慢些。

地球公转轨道一周最大距离距离太阳约为1.52亿千米,最小距离约为1.47亿千米,所以地球公转速度有所不同。

二、地球公转的影响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季节变化、地球昼夜交替和公转速度差异等。

1.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造成了地球在公转中不同地区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

在一个地区,当地球轴倾斜使得阳光照射更加倾斜时,冷暖空气的温度分布就不同,因此造成了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

2. 地球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在公转过程中会交替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这种昼夜交替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

3. 公转速度差异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因此在公转过程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公转速度有所不同。

地球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就越快,反之公转速度就越慢。

三、地球公转的意义地球公转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自然环境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产生的基础。

1. 生物生长地球公转的季节变化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温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有所不同,这种气候条件的变化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有着重要的影响。

季节变化促进了生物的生长和繁衍。

2. 天气气候地球公转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温和光照等自然条件,从而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

季节变化以及地球昼夜交替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知识梳理:地球的公转

知识梳理:地球的公转

知识梳理:地球的公转
一、公转的特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与自传方向一致)
公转周期是一年。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即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总保持66.5°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
二、公转产生的现象
季节的变化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球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了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课件第一章第五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课件第一章第五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联 2】 正午时日影朝向 (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子、 或朝南。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点】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 直射点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3)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 (由 46°52′减小到 23°26′),极圈上为 46°52′,极点上 为 23°26′。
典题精研
[典例] (2016·上海高考)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
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
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1)~(2)题。
4.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
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
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
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
解析:第3题,地球公转演示中应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 66°34′;使公转与自转方向相同;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 变;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故选D。第4题,若黄赤 交角为20°,回归线度数为20°,极圈度数为70°,极圈度 数增大;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热带和寒带范围减 小,温带范围增大;大连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幅减小,气温年 较差变小。故选B。 答案:3.D 4.B
如图示意拍摄爱好者于秋分日某时刻拍
摄的我国东北某市(约 45°N)街道景观(图示
骑行者连带电动车的高度与日影等长)。读
图,完成 2~3 题。
2.此时,图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
()
A.正东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赤道周长:1670 24=40080千米 ~ ~ 8万里
例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C ) A 、 900W 890S B、800E 400N C 、 100E 10S D 、1800 710N
二、地球的公转
远日点
中心
近日点
太阳
地球公转轨道叫黄道
远日点
中心 太阳
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 的是晨线 ,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四、时差
1、地方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2)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比偏西地点的地方时早 (3)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 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重庆的地方时与石柱的地方时早还是晚?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自西向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23°26'N
23°26'S
冬至 12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º 26‘N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23º 26‘S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 运动,叫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近日点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速远 度日 慢点 7月初
S2
中心
S1
太阳
S3
近速 日度 点快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 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S1 =S 2=S3

复习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复习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E
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 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 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日出、日落: 在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 面落下。 北半球夏半年,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3º 26´N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秋分
冬至
春分
23º 26´S
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昼夜长短的转的地理意义之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日和秋分日
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且升落的方向随太阳直
射点变化而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更替 1.概念: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太 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 时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 午太阳高度。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 2.规律 随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 直射点 所在纬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 夏至: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由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无法确定
引起冬夏半年不等长的原因是( D) A:黄赤夹角的存在 B:地球自传速度的变化 C: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一、公转概况
(1):绕转中心: 太阳 (. 2)轨道:近似正圆的 椭圆 ,太阳位于它的一个 焦点 上。 (3)方向: 自西向东 。 (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A
B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为一月初 C:地球运行至B点时,华北平原农作物生 长茂盛
D:地球运行至A点时,速度略小于B点
3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C )
A:哈尔滨正在举办冰灯节 B:北京正在举行菊花展览 C:青岛海滨浴场挤满游泳的人们 D:西安桃园繁花似锦
D
此地球公转示意图是否正确?应如何改正?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轨道
远日点
太阳 地球
近日点
地球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从北极俯视 : “逆时针”
公转方向
太阳
N
N
公转方向
从南极俯视 : “顺时针”
公转方向
太阳
S
S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规律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 从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南极俯视:顺时针
从北极俯视
公转方向
太阳
N
N
从南极俯视
公转方向
太阳
S
S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相同点: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 不同点: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顺”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恒星年
公 转 周 期
活动:
在一个恒星年中,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了多少度?用了多长 时间?
(4)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季节变化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1月初,地球公转至 近日点 ,公转速度 最快 (5) 速度 (角、线) 7月初,地球公转至 远日点 ,公转速度 最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活动: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地轴与赤道平面 的夹角分别为多少度?
4 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地球公转 速度的变化特点(A)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 快 5 圣诞节至春节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C)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C N.
A N.
N.B
想一想
N.
D
此地球公转示意图是否正确?错在哪里?
C
A
B
想一想
●回归年
活动:
回归年与恒星年有什么区别?哪个是地球公转的 真正周期?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活动:
地球公转速度有什么变化?
速度----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公转的速度
设南极的极昼天数为M,极夜天数为N,则 M、N的关系为( )B
A:M > N
B:M<N
C:M = N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小结: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内容 概念 方向 周期
速 角速度 度 线速度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时) 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二、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1.“一轴两面三角度”
66.5° 23.5°
课堂练习:
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 B:地球公转一周需365日5时3分56秒 C:每年一月初,地球公转在远日点附近 D: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较慢
2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