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

合集下载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质量单位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还需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为此,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我要时刻关注教学方法的调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及时反馈和指导对学生们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鼓励他们提问,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数量观念:通过学习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增强对物体质量的感知,建立数量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探索意识: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勇于尝试、善于发现的学习品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质量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称量500克糖果。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天平使用难点:如物体放置不稳、天平不平衡时如何调整,以及读取数据时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应用难点:如计算购物时多个物品的总质量,或将食谱中的质量单位转换为实际烹饪时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同时,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突破难点。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_1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_1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

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

所以本节课的一开始,我就从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关于克和千克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让学生回忆熟悉的生活情景,从而抓住数学教材中新知识的切入点。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

”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

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

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

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

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

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克与千克的认识和计算

克与千克的认识和计算

克与千克的认识和计算克和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于计量物体的质量。

下面将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和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一、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定义1. 克:克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符号为"g"。

1克等于1千分之一千克,即1g = 1/1000 kg。

2. 千克:千克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符号为"kg"。

1千克等于1000克,即1 kg = 1000 g。

二、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克转千克:将克转换为千克,只需将克数除以1000即可。

例如,5000克等于多少千克?5000克÷1000=5千克。

2.千克转克:将千克转换为克,只需将千克数乘以1000即可。

例如,7千克等于多少克?7千克×1000=7000克。

三、克和千克的使用场景克和千克常常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被使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克和千克的使用场景:1.食品配料计量:在烹饪过程中,通常会用克来计量食材的重量,例如面粉、糖、盐等。

2.宝石和珠宝测量:在宝石和珠宝行业中,克通常被用来测量宝石的重量,以便评估其价值。

3.医疗药剂计量:在医疗领域,药物的剂量常常用克来计量,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

4.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室中,克和千克通常被用来测量实验样品的重量,以便进行准确的实验记录和分析。

四、如何进行克和千克的计算进行克和千克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保留有效数字:在进行计算时,应保留合适的有效数字位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单位换算:在进行克和千克的互相换算时,需根据单位换算关系进行除法或乘法运算。

3.单位转换:在进行其他单位的计算时,需将克或千克转换为其它单位,如毫克、磅等。

举例说明:1.如果有一个物体的重量是350克,要将其转换为千克,可以使用克转千克的换算关系:350克÷1000=0.35千克。

2.如果有一个物体的重量是0.75千克,要将其转换为克,可以使用千克转克的换算关系:0.75千克×1000=750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公开课用) ppt课件

克和千克的认识(公开课用)  ppt课件

PPT课件
29
1、一个苹果重150( 克 )。
2、一个南瓜重4(千克 )。
3、一个排球重450( 克)。
4、一个西瓜重5(千克)。
PPT课件
30
(1)菠萝的重量是( C )。
A、15克 B、15千克 C、600克
(2)爸爸的体重是( B )。
A、75克 B、75千克 C、750克
PPT课件
31
爷爷收到了明明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
4千克
(4000)克
PPT课件
33
( )千克
3000克
PPT课件
34
我们学到了什么? 1、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有( 克 ) 和( 千克 )。
2、1千克=(1000)克,1千
克又等于( 1 )公斤,也等于我 们平时所说的( 2)斤
3、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
常用( 克 )做单位; 称一般 物品的重量时常用( 千克 )
单位。
PPT课件
35
世界上最小的鸟: 蜂鸟,大约只有 2 克重。
世界上最大的鸟: 鸵鸟,大约有 100 千 克重。它的一个蛋就 重 1 500 克。
PPT课件
36
2500千克 > 3克
大 800克< 1千克
小 2千克 > 1200克 7000克= 7千克
PPT课件
18
猜一猜你的书包有几千克?
要知道物体的轻重, 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采用秤称的方法。
PPT课件
19
同学们,在日 常生活中你见过 哪几种秤呢?
PPT课件
20
电子称
PPT课件
21
盘秤
上看,都是举世无双PP的T课件。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下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度量单位,具备了一定的度量观念。

但是,对于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单位。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蔬菜等,用于直观演示。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颗苹果,提问:“这颗苹果重多少克?”让学生初步接触质量单位。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同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如每组分发一些小卡片,让学生互相提问,用所学质量单位进行回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2)认一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2024年《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2024年《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并且明确要比较物体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休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

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设计理念:1、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

2、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自感知,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多次实践又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再次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重计、台秤或弹簧秤、天平、两袋盐等物品。

学具准备: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两位跑得快的同学到台前做“背人跑步比赛”的游戏(被背的两人轻重对比明显)。

让大家估计谁最有可能赢?为什么?小结: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相互说一说。

3、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一)称学生的体重1、师:要想知道某个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呢?2、让学生观察带来的体重计,观察一下,上面有什么?怎么称物体的质量呢?想好了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能恰当地选择质量单位。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直观的思维能力,他们对于质量单位并不陌生,但是在具体操作和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内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能够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能够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2.新课导入: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

3.实际操作:让学生带来一些物品,如水果、文具等,进行称重,感受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不同物品的质量。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品质量的计量,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难点:理解克和千克的意义,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包糖果,提问:谁知道这包糖果有多重?(2)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克和千克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呢?2.探索克和千克的概念(1)教师分发不同质量的物品,如1克、10克、100克、1千克的砝码,让学生感受不同质量的大小。

3.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不同质量的物品,如苹果、橘子、书本等,让学生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2)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记录所测物品的质量。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记录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计量。

4.拓展活动(1)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自行车、电脑、冰箱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质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估计方法。

(3)教师公布物品的实际质量,让学生比较自己的估计与实际质量的差距。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如:如何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如何进行单位间的换算等。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记录下来。

2.下一节课,我们将进行克和千克的知识竞赛,请大家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建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了1千克等于1000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对克和千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单位间的换算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对话来引导学生:教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手里有这些砝码,你们能告诉我每个砝码是多少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那如果我把这些砝码加起来,会是多少千克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加一加。

(2023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千克的认识》PPT课件

(2023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千克的认识》PPT课件

(教材P102 T2)
2.计量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 圈一圈。
(教材P102 T3)
3.读一读,填一填。
(600)克 ( 2 )千克 ( 25 )千克
掂一掂1千克 的物品,体会 一下有多重。
探究新知
交流:你见过这些秤吗?除了这些,生活中你还见 过什么秤?介绍给大家。
电子秤
体重秤
磅秤
探究新知
称量较轻的物品并且需要的准确度较高 时,一般用天平。一般实验室使用。
日常生活中,称量一般物品的质量时, 多用盘秤、台秤、弹簧秤和电子秤。
称量较重物品的质量时,一般用磅秤。。
一共花了多少钱?
苹果:2×5=10(元) 桃:3×4=12(元) 荔枝:1×8=8(元) 西瓜:2×5=10(元) 10+12+8+10=30(元) 口答:共花30元钱。
课堂练习 一枚5分硬币重2克,小芳有4角钱的5分硬币,共 重多少克?
4角=40分 40÷5×2=16(克)
答:共重16克。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解答正确吗?
这些苹果重4.7千克。
和我们估计 得差不多。
探究新知
估计24个梨大约重( 5 )千克。
我知道大约5 个梨是1千克。
-5
-5
-5 -5
24 19 14 9 4
探究新知
你知道吗?
我是蜂鸟,是 世界上最小的 鸟,体重大约 只有2克重。
我是鸵鸟,是世界 上最大的鸟,体重 大 约 有 100 千 克 重 。 我的一个蛋就重 1500克。
我的体重是25千克,这只鸵鸟 有4个我这么重。它的一个蛋也 相当于3袋500克的食盐那么重。
课堂练习 连一连。
200千克 200克 4千克 50千克 2克

苏教版三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课件
资料二
网上关于“克和千克”的科普视频,这些视频以生动形象 的方式介绍了克和千克的概念,适合学生观看学习。
资料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中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该教案提供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有助于学生 更好地理解这一课的内容。
学习交流与反馈渠道说明
交流平台
班级QQ群或微信群,方便学生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
购物时的重量计量
在购买水果、蔬菜、肉类等商品时,商家通常会使用电子秤来称重 ,这些秤的计量单位也是克和千克。
日常用品的质量
一些日常用品的质量也是用克和千克来衡量的,比如一袋洗衣粉、 一瓶洗发水等。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使用电子秤
在称重时,需要将物品放在电子 秤的秤盘上,然后读取显示的重
量数值。
使用天平
中不可或缺的计量单位。
说明学习克和千克的重要性
03
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提高生活技能
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阐述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正确认识,养 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 进行质量测量,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
1 2 3
介绍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常用 的换算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克和千克的应用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品包装上的重量标注、 购物时称重等,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
组织实践活动
下节课预告与预习指导
质量单位的进率
下节课将学习质量单位的进率,提前预习了解进 率的含义和应用。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口算训练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

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

2. 难点: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概念。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换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如水果、蔬菜等)。

3. 克和千克标识的物品(如称重仪器、重量标签等)。

4. 练习题及答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讲解换算关系: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4. 练习换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换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克和千克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测量并记录家中的物品质量。

2.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练习结果: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其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家中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情况。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物称重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运用克和千克。

3. 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让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算和数据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一、克的定义克(g)是国际单位制中的质量单位,简称g。

它是衡量物体质量大小的基本单位之一。

克是国际公制的单位,也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在计量方面,克作为一个小单位,一般用于衡量轻微或细小的物质质量,如粉末、药物、烹饪食材等。

二、千克的定义千克(kg)也是国际单位制中的质量单位,简称kg。

它是衡量物体质量大小的基本单位之一,相当于1000克。

千克是国际公制的主要质量单位,通常用于衡量大型物体的质量,比如人体、家具、车辆以及一般商品的质量。

三、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克和千克之间有一定的换算关系,即1千克等于1000克。

这个换算关系可以用来在克和千克之间进行转换。

比如,如果要将500克转换为千克,只需要将克数除以1000,即可得到0.5千克。

同样地,如果要将2千克转换为克,只需要将千克数乘以1000,即可得到2000克。

四、克和千克的使用场景由于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它们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克和千克常用来衡量实验样品的质量,如化学试剂、生物材料、物理实验中的被测物等。

科学研究中精确且准确的质量测量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2.医药领域:在医学和药学领域中,克和千克用于衡量药物的剂量和物质的质量。

医生和药师需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准确地计算出需要使用的药物质量。

3.烹饪和食品工业:在烹饪和食品行业,克和千克常用于食材的称量。

厨师和食品工作者需要严格按照食谱中规定的克或千克的数量,确保菜品的口感和质量。

4.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克和千克也有一定的应用范围。

例如,在购买生活用品、食品和药品时,可以参考包装上标注的克或千克数字,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五、结论克和千克是国际单位制中的质量单位,分别用于衡量不同范围内物体的质量。

克常用于衡量小质量物体,而千克则适用于较大质量物体。

克和千克之间有明确的换算关系,方便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医药领域、烹饪和日常生活中,克和千克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为实现准确的质量测量提供了便利。

《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3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可以进展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p :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可以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理论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详细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究、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搜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拟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克、千克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克、千克的认识》

1千克有多重?
1袋白砂糖重500克, 2袋白砂糖重1000克, 也可以说重1千克。
1千克=1000克
下面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盘秤
弹簧秤
体重秤
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几克或几千克。
下面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我的体重是 30千克。
重1千克
重1千克
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有多重。
天平的发展历史
根据纸草书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500多年,埃及人 就已经使用天平了。还有学者表示,可能比这个时间还 要早,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古埃及的天平虽然做 的很粗糙,但是已经有了现代天平的轮廓,成为现代天 平的雏形。
中国古代也出现过天平结构的仪器,产生较早。到 春秋晚期,天平和砝码的制造技术已经相当精密。以竹 片做横梁,丝线为提纽,两端各悬一铜盘。后因天平称 重物比较麻烦,改为“铨”,称量小物时才用天平。
购买已经包装好的商品,会发现包装袋 上注明了这种商品的质量。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用手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2个曲别针约重1克。 1克的物品很轻。
放在手上掂一掂,就会感觉很轻很轻, 好像手上没有放东西一样。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1克
1克
1克
生像具活这测中样量约比呢重较?轻1克的的物物品品用有什很么多工。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第1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的认识
较轻 较重
克(g)
1千克=1000克
千克(kg)
思维训练
1 在 里填上“>”“<”或“=”。
5200克 > 5千克 6000克 = 6千克 8克 < 8千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

克、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目标】课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

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

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

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

板书:克4、)“1克有多重。

”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

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

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

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齐读:1000克=1千克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

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

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

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

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

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

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

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

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

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克和千克的认识第3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重量的估测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估测出大致的结果。

3、利用所学乘、除法对多个物品进行估测批注【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

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准备】天平、实物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

1、师。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克和千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说一说用“克”称量什么物体。

用“千克”称量什么物体。

说一说哪些物体重1千克。

几个苹果。

几个橘子。

几个鸡蛋。

2、填空。

8千克=()克400克+600克=()千克9000克=()千克1700克-900克=()克二、新课1、出示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天大约摘了多少千克。

师。

你们知道了什么。

要想知道大约多少千克。

还要知道什么。

学生汇报。

并列出算式。

1)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千克2)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千克3)说说还有什么情况。

4)解答正确答案。

称一下,看有没有4、5个重1千克的苹果。

5)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6)谁能说出一些物品,让同学们估一估。

二、练习。

1、下面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平衡。

2、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

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3、根据问题回答,并自己提出问题。

4、下面的秤最多能秤多重的物品。

5、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6、调查本小组同学的体重,并记录在下表中。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完成了书上的练习,同学们现在在估测物品重量时还有差距,还需继续练习。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4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让学生继续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克和千克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技巧批注【教学重点】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知道它们与生活的联系,能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到目前为止,你认识了哪些质量单位。

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二、练习。

1、填一填。

1)称比较轻的物体重量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物体的重量常用()作单位。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亮重26(一枝铅笔重7()一个小皮球重30(一袋盐重500()一袋面粉重50(一个2分硬币重1(3)在填上“>”“1000克1千克12千克99克3千克2999克4800克5千克3克4千克6千克6000克2、判断。

1)一个鸡蛋重20千克。

)2)1箱梨重20千克。

)3)一袋洗衣粉重500千克。

)4)一头牛重450克。

)5)小兰的体重是32厘米。

)6)60克的石头比60克的木头重。

()7)4个5千克是20千克。

)8)8000克与8千克同样重。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一筐苹果重38千克,筐重4千克,苹果重(a、34千克b、42千克c、38千克2)一只鸭和2只鸡共重9千克,鸭重3千克,平均每只鸡重()千克。

a、2千克b、3千克c、4千克3)用天平称一枝粉笔的重量用()作单位。

a、厘米b、克c、千克4)在3千克、300克和1300克中,()最重。

a、3千克b、300克c、1300克思考题。

用1克、3克、6克三个砝码在天平上可以称出几种不同重量的物体。

一、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的练习,你们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提高。

哪种题还存在问题。

第二篇:克和千克的认识[精选]克和千克的认识上马台第二小学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

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

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

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

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

板书:克(4、)“1克有多重。

”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

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

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

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齐读:1000克=1千克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肖兴琴)一。

认识重量单位可、千克。

1.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

(课件展示主题图)2。

观察主题图。

师。

从图中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