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传染病学重点
传染病学总论——南方医科大学
12
1. 清除病原体
非特异性防御能力 non-specific immunity 特异性免疫功能 specific immunity
15
4.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 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 的传染源 No clinical manifestation but microorganism excreted
分类:
— 按病原体: virus carrier, bacteria carrier —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convalescent, healthy or incubatory carrier — 按携带病原体的持续时间: acute or chronic carrier
与宿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而引起宿主的损伤。
10
临床感染形式
首发感染 (Primary infection) 重复感染 (re-infection) 混合感染 (co-infection) 重叠感染 (super infection) 继发感染 (secondary infection)
11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谱)
16
5.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 体局限化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 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 感染 Locates the pathogen but can not wipes it out, can latently
传染病学重点
传染病学医法091 202 3#第一章总论1、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具有感染性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1、感染: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2、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有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分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平衡就不复存在二引起宿主损伤,这种情况称为机会性感染。
3、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与寄生虫。
4、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5、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6、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7、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8、继发性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⑴清除病原体:屏障、胃酸、溶菌酶主动免疫、被动免疫⑵隐性感染(最常见):①定义(也是特征):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抗原抗体)。
⑶显性感染:①定义: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②结局:痊愈、病原携带、慢性化、死亡⑷病原携带状态:A、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细菌者或带虫者B、共同特征:①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②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⑸潜伏性感染:特征:①机体不足以清除病原体②不足以引起隐性感染③不向外播散病原体(有别于病原携带状态)④可与病原携带并存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内科学传染病-南方医科大学综合信息门户
备注:总轮转时间不少于18个月,至少参加三个相关二级学科轮转(内、外科在至少三个相关三级学科轮转),每学科轮转时间不少于3个月,参加本学科专业的临床技能训练时间不少于9个月(三个专业方向)
呼吸科
3个月
呼吸科常见疾病如肺结核、肺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ARDS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呼吸机的使用
心内科
3个月
心内科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风心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常见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心电图的分析、中心静脉插管技术
感染内科
3个月
病毒性肝炎、肾综合症出血热、伤寒等常见传染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肝活检技术、人工肝支持
拟轮转的相关学科
医学影像科
3个月
熟悉呼吸和消化系常见病如肺结核、肺炎、肺癌的X线诊断和CT诊断
神经内科
3个月
颅内感染(细菌性、病毒性、结核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神经系统查体、腰穿
临床日常工作要求
参加日常的查房、值班、病例讨论等临床工作,掌握常用的技术操作
学术活动要求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计划
专业名称:内科学(传本理论知识、诊疗方法
要求掌握的基本操作
拟轮转的本学科专业方向
消化科
3个月
消化科常见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肝硬化、肝昏迷、肝癌、急性胰腺炎、腹腔结核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插胃管、腹腔穿刺术、三腔二囊管的使用
传染病学期末复习重点
传染病学1.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如朊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共生状态: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
4.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损害,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菌群失调症或机械性损伤使寄生虫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打破平衡引起宿主损伤的情况。
5.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病原体感染。
6.混合感染: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感染;首发感染:初次感染7.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在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
8.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9.社区获得性感染: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感染。
10.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11.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和临床表现。
12.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表现出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13.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便可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传染病学是探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控制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对传染病学的一些基本观点、病原体、传播途径、疫情调查与控制措施等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一、基本观点1.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人群或动物群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2.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3. 宿主:能提供生存和繁殖条件给病原体的个体。
4. 媒介:起到传播病原体的载体,包括蚊虫、跳蚤、臭虫等。
二、常见病原体1. 细菌:如沙门氏菌、结核杆菌、链球菌等。
细菌通过空气飞沫、粪口传播等途径引起传染病。
2. 病毒:如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病毒通过空气飞沫、血液传播等途径引起传染病。
3.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真菌通过空气传播等途径引起传染病。
4. 寄生虫:如疟原虫、钩虫等。
寄生虫通过蚊虫叮咬、食物、水源传播等途径引起传染病。
三、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如性传播、飞沫传播等。
2. 非直接接触传播: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等。
四、疫情调查与控制1. 疫情调查:通过确定病例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的时空分布、传播途径和群体易感性等。
2. 传染源控制:实行隔离、隔离治疗等措施,缩减传染源的扩散。
3. 防控措施:推广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促使个人和群体实行良好的卫生习惯。
4. 病例监测与报告:监测疫情动态,准时报告病例,使得防控措施可以更加精确和针对性。
五、传染病分类1. 急性传染病:发病急、病程短,如流感、痢疾等。
2. 慢性传染病:发病缓慢、病程长,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3. 隔离传染病:通过隔离措施进行传播阻断,如麻疹、结核病等。
4. 特定传染病:特定人群易感,如肺结核、性传播疾病等。
六、预防与控制1. 疫苗接种:通过疫苗注射,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传染病学 重点
概述: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一.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infectio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 感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
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传染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三、病机和病理
1、病机: 抗荚膜多糖抗体是主要的杀菌抗体,有群特异性。 引起脑膜炎和暴发性脑膜炎的物质主要是:内毒素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是细菌系列和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引起
2、病理:血管内皮损害,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和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的血管内血栓形 成。
1、发病机制 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 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
2、病理
(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
(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3)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 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2、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 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
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检查:
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血小板减少, 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 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 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RNA阳性 第四单元 艾滋病
一、病原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
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
三、病理:
1、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
2、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 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
南方医科大学传染病学考试提纲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复习要点:好好看书,做题时要思考为什么错了,病原学和基因大家看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为老师考试拉开差距的地方。
重点看总论(每一个点都不要放过),病毒性肝炎,伤寒,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霍乱、恙虫、麻疹涉及的也很多,流腮,败血症。
没学的也会考,布鲁细菌,传单、流行性瘀斑伤寒等。
注意病原学、发病机制、潜伏期、病程传染源传播途径考的挺多的仔细看看基因型和表型吧往年试题参考价值要比人卫和军医大2017年12月临床输血、临床病理、临床心理考试题型1道病例分析18分(丙肝,82道单选题。
2017年12月第一临床医学院and第二临床医学院考试题型2到问答题(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征,肾综的临床表现和治疗),80到单选。
以下是往年真题总结:(师兄师姐+我自己的回忆版)乙肝侵入人体的是前s1和前s2基因。
流行性瘀斑伤寒靠虱传播。
强制管理的是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者次之,显性感染所占的比重最低。
哪点有利于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病原体以病原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有:伤寒人工主动免疫:1-4周内出现免疫力,维持数月到数年。
人工被动免疫:马上出现持续2-3周流感是RNA病毒流感的外周血象变化: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麻疹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前驱期水痘的隔离:到结痂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血压升高,无脉搏增快艾滋病的窗口期:从HIV感染到抗体检测阳性称为窗口期,通常可持续2-6周。
急性黄疸肝炎和非黄疸的基础病理的不同点在于:黄疸型较非黄疸型,病变重,有明显的肝细胞内胆汁淤积。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1w后,肝细胞大块坏死、亚大块坏死、桥接坏死。
用乳果糖治疗的原因:减少肠道氨的产生和吸收。
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甲肝的自然病程多久,什么时期排毒最厉害,病程?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甲肝潜伏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典型甲肝.其病程可分为三期,即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我国的乙肝常见病原体基因型:B型和C型乙肝HBsAg是在哪里合成的(A胞浆B内质网B细胞核):S区编码HBsAg亚型:长江以北:adr,长江以南:adr和adw编码乙肝致病抗原的基因是什么:C区(由前C基因编码e抗原HBeAg、C基因编码核心抗原HBcAg)乙肝蛋白的合成部位:P区编码多种功能蛋白(DNA聚合酶、RNA酶H)是否所有的亚乙肝病毒都可以传染猩猩和人丙肝涉及一题通过性传播的是什么肝炎:丙肝和乙肝戊肝与甲肝的不同:戊肝的潜伏期1.5个月(平均6周)戊肝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和甲肝相似,但有如下特点:①暴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②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多见于成年。
传染病学重点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肯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结果。
3、共生状态: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到达了相互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称为共生状态。
4、时机性感染: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称为时机性感染。
5、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6、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根底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7、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8、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根底上再被其它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9、继发性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称为继发性感染。
10、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11、社区获得性感染:指在医院为罹患的感染,包含具有明确埋伏期而在入院后平均埋伏期内发病的感染。
12、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病症、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觉察。
13、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响,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4、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15、埋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缺少以将病原体去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埋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16、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17、急性期改变:感染、创伤、炎症等过程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期机体应答称为急性期改变。
《传染病学》学习复习资料
《传染病学》重点复习集
第一章 总 论 一 、 ★ 传染病的基本 概念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阮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
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 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二、★感染过程的 5 种表现 (一)清除病原体:人体清除病原体的方法:1、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 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 和细胞免疫)。 (二)隐 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 染,病 原体侵 入人体 后,仅 诱导机 体产生 特异性 免疫应 答而不 引起 或引 起轻 微的 组织 损伤 ,因 而在 临床 上不 显出 任何 症状 、体 征甚 至生 化改 变, 只能 通过 免疫 学检查发现。是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 的最常 见的表 现。 (三)显 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 ,是指 病原体 侵入人 体后 ,不但 诱发机 体发生 免疫 应答 ,而且 通过 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 ,导致 组织损 伤引起 病理 改变和 临床表 现。 (四)病 原携带状态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 体后 ,可以 停留在 入侵部 位或侵 入较远 的脏器 继续生 长、 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除病原体 (排出体外),成为传染病的传染源。 ★ (五 )潜伏 性感染 :免疫功能足 以将 病原 体局 限化 而不 引起 显性感 染, 在机 体免 疫力 低下 时, 引起显性感染。 三 、 ★ 传染病的流行 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 3 个基本条件
①活 动 性 肝 硬 化 :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常有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下降 。 ②静 止 性 肝 硬 化 :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 ★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两 型: ①代偿性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属 Child-Pugh A 级。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可有门脉高 压症,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 道出血 。 ②失代偿性肝硬化:中晚期肝硬化,属 Child-Pugh B、C 级。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 象,如血清白蛋白<35g/ L,A/ G<1.0,胆红素>35mol/ L,PTA<60%。有腹水、肝性脑病及上 消化道出血。 四 、 ★ 实验室检查 ( 一 ) 肝功能检查 血 清 酶 测 定 :A LT: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
南方医科大学08中西医传染病学重点总结
、总论感染过程的表现:①清除病原体,②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③显性感染(大多数传染病显性感染只占小部分,但麻疹和水痘大多数表现为显性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可排出病原体),⑤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体)感染过程中的病原体的作用: 侵袭力,②毒力,包括毒素(外毒素T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霍乱弧菌。
内毒素T伤寒杆菌、菌痢杆菌),③数量,④变异性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乙型脑炎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 ①病原体,②传染性,③流行病学特征,④感染后免疫二、临床特点: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①潜伏期、②前驱期、③症状明显期、④恢复期常见症状与体征:①发热,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 C以上而且24h相差不超过1C,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弛张热:24h体温相差超过1C,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
②发疹:皮疹分为外疹和内疹(黏膜疹),水猩天麻斑疹伤寒二、病毒性肝炎重要!乙肝二对半:[①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现症感染,感染时即岀现)②HBsAb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现无感染,保护性。
HBsAg清除后岀现)③HBeAg乙型肝炎e抗原(病毒高复制,感染时即岀现)④HBeAb抗乙型肝炎 e抗原的抗体(病毒低或无复制,HBeAg清除后岀现)⑤HBeAb 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体(病毒复制,感染时即岀现)“大三阳”:—| HBsAg/HBeAg/HBeAb 阳性表示现症感染,病毒复制活跃。
病人处于无症状携带或者肝炎活动状态。
“小三阳”:―|HBsAg/HBeAb/HBeAb 阳性表示现症感染,病毒低复制。
抗病毒免疫相对强,肝炎多静止。
黄疸鉴别:主要鉴别要点为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JR9KMM mtn正常5刿[绪合IB蚊t f t决给合■慚at f t t——++++t It不一定I剩H養IR f烛一沁gu卿白Rtt色重型肝炎(肝衰竭):表现为一系列肝衰竭的表现:1、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照不安、昏迷等),2、有明显出血现象,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0%. 3、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总胆红素( TB)每天上升》17.1卩mol/L 或大于正常10倍。
【实用资料】传染病学重点.pdf
1.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
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
2.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就开始感染过程。
感染后的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如药物、劳累、放射治疗等有关。
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状态3.免疫分类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4.传染病特征: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临床特点: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发疹(水.猩.天.麻.斑.伤寒;形态分为:斑丘疹.出血疹.疱疹或脓疱疹.荨麻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临床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中型、重型、爆发型,典型及非典型(逍遥型)等5.一类传染病:霍乱,鼠疫,黄热病,狂犬病,伊波拉病毒出血热。
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6.霍乱临床表现:潜伏期1-2D①泻吐期a腹泻(发病的第一个症状,无里急后重,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无粪臭)b呕吐(发生在腹泻后,多为喷射状,次数不多)②脱水虚脱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肌肉痉挛.低血钾.循环衰竭③恢复及反应期: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原则: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541液Nacl5g,碳酸氢钠4g,KCL1g)7.伤寒的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冲.NS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表情淡漠.肝脾肿大与WBC减少等极期①发热:持续高热,稽留热,少数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②消化系统症状: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便秘,少数腹泻③NS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表现④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⑤皮⑥肝脾肿大治疗①一般治疗:按消化道传染病被隔离。
传染病学重点整理
传染病学重点整理一、病毒感染1,感冒病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正黏病毒)途径:呼吸道/空气飞沫(3天最强)机制:透明膜;表现:全身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轻;检查:病毒分离;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预防:疫苗。
2,禽流感禽类病源:(不是人)(正黏病毒)途径:呼吸道,空气飞沫机制:透明膜:ARDS(进行性呼衰)检查:病毒分离,白肺:奥司他韦(发隔报治疗)3,肺炎病源:SARS冠状病毒,人)途径:呼吸道,空气飞沫;机制:透明膜,免疫器官损伤;表现:发热:首发主要症状,呼吸衰竭,无上呼吸道卡他(感冒)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检查:淋巴细胞减少,特异性抗体、病毒分离、PCR;治疗对症,紫外线敏感,检疫期14天。
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
4,艾滋病病源:HIV人;途径:性传播、血液或液制品传播、母传播;机制:侵蚀CD4+T淋巴细胞;急性感染期(感3~14天)无症状染期(6~8年)卡氏肺孢子菌感最常见的感、最主要死因。
AIDS 发生卡波肉瘤主要是由于疱疹病毒8型染③弓形体脑、隐球菌脑病;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抗—HIV),诊:RNA;治疗:核苷类似物(夫定) 5,出血热病源: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人不是主要传染源)全途径(只未明言性传播)机制: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一造成小血管通透性增加;临床特征(三大主证):发热、出血、肾损害。
1.发热期—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2.休克期:低血容量休克(热退病重):3.少尿期:24小时尿量<400ml为少尿:4.多尿期:电解质素乱高峰再休克;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早期诊断-IgM,确诊-RNA“;治疗: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及就近治疗。
1.发热期抗病毒预防DIC 2.休克期一扩容、纠酸、活血管3.少尿期一利尿、稳定内环境4.多尿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灭鼠。
6,狂犬病病源:狂犬病毒(科拉沙病毒)带狂犬病毒的动物,人不是传染源;途径:接触传播(咬伤);机制:侵犯脑脊液实质,潜伏期可10年以上;1.前驱期:精神敏感一咽喉紧缩2.感兴奋期:极度兴奋恐惧、恐水、恐风引起痉挛3.麻痹期:呼吸麻痹,循环衰竭;检查:分离、PCR;治疗:无有效办法,对症治疗,及时注射疫苗。
传染病学重点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结果。
3、共生状态: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称为共生状态。
4、机会性感染: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5、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6、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7、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8、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9、继发性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称为继发性感染.10、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11、社区获得性感染:指在医院为罹患的感染,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感染.12、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13、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4、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1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16、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17、急性期改变:感染、创伤、炎症等过程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期机体应答称为急性期改变。
传染病学复习重点
1.传染过程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它们所处的外环境。
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体。
2.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五种不同程度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形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3.病原体侵入人体能否发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4.病原体的致病能力相关因素:侵袭力、毒力、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变异性5.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6.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临床特征:(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2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8. 传染病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三管一灭:管饮食、水源、粪便、消灭苍蝇)、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9.病毒性肝病原学HA V:有一个抗原系统:抗HA V-IgM与抗HAV-IgG传播:急性患者、隐性感染者。
粪口途径潜伏:2-6周,平均30天病原学检查:抗-HA VIgM是近期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HBV:Dane颗粒,4个抗原系统:HBsAg、Pre-S1、HBeAg、HBcAg传播:输血、注射、手术、针刺、血透、母婴、性接触潜伏:6-24周,平均70天病原学检查:HBeAg、抗HBcIgM、HBV-DNA是病毒活跃标志;抗HBcIgG为感染(既往和现症)标志。
HDV:病原学:缺陷病毒,抗原系统是HDAg。
传播:输血、注射、手术、针刺、血透、母婴、性接触HEV:病原:一个抗原系统:抗HEV-IgM与抗HEV-IgG。
传播:急性患者、隐性感染者。
粪口途径。
潜伏:10-70天,平均40天。
病原学检查:抗HEVIgM是HEV近期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9 流行性出血热EHF: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下午一临考完传染病,反响就是考的特别细,比较偏,成绩不是很高,所以大家要抓紧
最后的时间再好好看教材啊!这里列出的是今天跟一临同学打听出来的一些信息,因为应该是和他们一起考AB 卷所以还是有参考价值的这是今天我整理的部分如果有差请大家体谅
重点看乙肝,伤寒,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霍乱、恙虫、麻疹涉及的也很多,流腮没出题据说败血症考的不多
注意病原学、发病机制、潜伏期、病程传染源传播途径考的挺多的仔细看看基因型和表型吧
往年试题参考价值要比人卫和军医大,事实上据说军医里面一个都没有
A1A2 型体比较多占大多数
以下是问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
强制管理的是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哪点有利于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以冰原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有
人工被动免疫:被接种者的免疫力:马上出现持续1~2 个月
流感是RNA 病毒流感的外周血象变化
麻疹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水痘的隔离:到结痂
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血压升高,无脉搏增快
艾滋病的窗口期急性黄疸肝炎和非黄疸的基础病理的不同点在于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用乳果糖治疗的原因
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
甲肝的自然病程多久,什么时期排毒最厉害,病程
.自然病程不超过3~6 周
甲肝潜伏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
典型甲肝.其病程可分为三期,即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1.黄疸前期
从自觉症状开始到黄疸出现前的阶段为黄疸前期。
此期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一般起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有恶寒发热.极少数患者见高热寒战。
最常见的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上腹部不适,腹胀,全身疲倦,肝区疼痛。
有的有关节痛,有的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有
少数患者急剧腹痛.此后可见尿呈浓茶色,转氨酶升高和肝脾肿大。
部分患昔有肝脏触痛及
叩击痛。
本期持续时间1 —21天,平均…周左右。
根据起病时突出症:次•分以下几型。
(1 )消化不良型: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
如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
上腹部
不适,肝区痛等.
(2) 流感型: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消化道症状不突
出。
(3) 胆道疾患型:上腹部剧痛,伴有高热、寒战、尿色加深,白细胞增多等,常被误诊为胆
囊炎或胆石症。
(4) 少见类型:包括风湿型,败血症型,疟疾型及脑炎型等。
风湿型有明显的肌肉关节疼痛败血症型有高热寒战,黄疸迅速出出现且色深;疟疾型力高热寒战、出汗等反复发作;脑炎型为剧烈头痛、呕吐,禹热、仲确脑膜刺激征。
此期中,尚有少数患者出现荨麻疹、丘疹及红斑样皮疹。
2.黄疸期
从黄疸出现至黄疸消失为黄疸期。
此时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恶心消失,食欲稍改善.发热消退.而黄疸日益加深.约1—2 周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皮肤搔痒.心跳减慢,大便颜色变浅。
如仍持续发热,频繁呕吐,食欲很差等,提示病情加重.此期肝脏多肿大,质软或中等硬,有触痛或叩击痛,部分患者脾脏轻度肿大.肝功明显异常.白细胞计数升高或稍低。
轻型者,黄疸在2 周内消退;重型或胆汁郁积型患者,黄疸可持续1"--2 月以上。
本期约2—6 周.
3.恢复期
从黄疽消退,症状减轻至消失为恢复期。
该期患者食欲好转或渐正常.肝脾逐渐回缩,肝区疼痛消失,肝功渐复.本期约2-'--4 周.
我国的乙肝常见病原体基因型乙肝HBsAg 是在哪里合成的(A 胞浆B 内质网B 细胞核)
编码乙肝致病抗原的基因是什么
是否所有的亚乙肝病毒都可以传染猩猩和人
丙肝涉及一题通过性传播的是什么肝炎其实丙肝也可以
戊肝与甲肝的不同戊肝的潜伏期1.5 个月
HBsAg+ 老年肝炎
妊娠妇女的 HBV 感染处于那种状态时,容易通过垂直传播使新生儿感染: HBeAg+ 、抗 HBc+ 的隔离
肝硬化的各种化验指标
淤胆型肝炎
乙肝蛋白的合成部位
WHV ,GSHV ,DHBV
最容易消灭乙肝病毒的方法
血吸虫的几个分期 发热特点:午后高热 多不伴畏寒
急性血吸虫发热的高低及持续时间与哪项有关:感染程度
百白破疫苗的成分 哪个是减毒活疫苗
阿米巴部位、不是肝脓肿的一些题
伤寒出疹特点 是斑疹还是丘疹 出疹是在疾病的第几天 极期的持续时间
水痘的隔离时间治疗特点
乙脑是具体哪种蚊子传播的
乙脑的预后与哪条关系不密切:抗菌素应用早晚乙脑高热处理应首选物理降温恙虫病的传染源和病原体东方立克次体病原治疗首选
登革热新到疫区的人群年龄分布
钩体病经过皮肤传播通过尿液排泄病原体治疗原则:三早一就
菌痢病原体侵犯肠道哪一层细胞
霍乱轻重中分型的血压(注意单位是Kpa )
用抗生素治疗霍乱的主要目的在于:缩短排菌时间
肺孢子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