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文100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支撑。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中国文化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今时代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一、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不可磨灭的成就。
文化创作、出版、演出、传播等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文艺作品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能源,文化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许多矛盾和问题,如文化消费的单一化、市场化程度不高、文化传播渠道亟待拓展等。
二、倡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重视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资源,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作者和相关产业的利益,更在于保护文化价值及其传承。
应当制定更为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
二是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加快该领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推进文化多元化、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应该加强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推动文化产业现代化发展。
三是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保护传统文化,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研究和加以整理和传承,避免文化传承的断层和失落。
三、展望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发展,文化自信的根基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会更加深入人心。
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推动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当代文化,把中国文化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体系。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积极参与,不断深入开展文化建设。
毛概文化强国论文
文化强国——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内容摘要】文化强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它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关键词】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新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文化强国战略从大的层面讲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从小的层面讲得看我们是否有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我们的创意产业是否位于世界前列、我们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能否输出海外。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去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呢?首先要了解文化强国的意义。
只有完全地理解了文化强国的意义之所在,我们才能够更正确的、更积极的去为他出力。
文化强国的意义到底有哪些呢?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一个民族国家若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绝对不是一个强国。
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利益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
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样性、选择性、多变性等一系列新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我认为,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新阶段有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有许多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去化解。
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成就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这一理论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标志着党的文化建设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的历史,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紧扣时代主题,表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达到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具有广泛的人民性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明确把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把中国变为一个“文明先进的国家”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具体来讲,一是指出“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具有重大作用,文化战线、文化运动、“文化的军队”对于战胜敌人具有重大作用,发展文化教育、建设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在新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范文
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范文第一篇: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范文初三政治专题四:中国将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表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
下面,将分三个小专题予以阐述。
分专题〈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一、重点问题点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学习本节内容,应该着重掌握以下几个问题: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3、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要加强全民道德建设,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就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4、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5、要正确对待人类文化成果。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成果,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二、与热点问题的联系: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举措。
毛概论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文【内容提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党的领导集体坚持历史尺度同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注重社会的协调、整合发展,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内容上极大地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由此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发展史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这一理论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标志着党的文化建设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任务意义经验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述1、文化的内涵广义: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和,它既包括物质文化成果,也包括精神文化成果。
狭义: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对社会发展其最终决定作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科学内涵和根本任务是相同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民族性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和社会意识,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为一体,成为“化民为俗”的东西,反映这个民族的特征●时代性文化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反映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科学性和大众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斗争的科学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服务的大众的文化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
毛概社会主义建设论文
毛概社会主义建设论文摘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为新生活的追求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毛的伟大并不仅在于此,还在于他的思想。
他的思想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建设打开了窗户,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表明了方向。
关键字: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就像全党提出要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
毛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和教训相结合的,也是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的。
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实施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党执政以后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又能全面、迅速的发展的经济体制,迫在眉睫。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后我国逐步形成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样的经济体制是有当时主客观条件的。
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化工业很少。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的集中全国的力量,有效的发展经济。
同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顺利的进行。
从主观条件上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种。
所以但是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是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中的的作用,但是同时特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忽视了商品产生、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首选目标。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遗传与变异、基因与选择的对立统一,是生命运动的基本方式。
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则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问题。
在21世纪的形势下,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所以要发展新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华文化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奋的精神;提倡天下大同、克己奉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等,都大有可以弘扬吸取之处。
除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外,在与之既对立有互补的法家、道家、墨家、兵家、佛教以及明末清初带有启蒙性质的思潮等文化遗产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王充批判董仲舒“奉天法古”,嵇康倡言“非汤武而薄周孔”王安石标榜“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特别是明清之际先进分子高扬断义逐利、经世致用的主张,以及“负万死不回之气”的革新精神,尤应大力标榜弘扬。
不仅在中国,外国也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革发展。
隋唐时期确立的科举制度,曾分别为1791年法国大革命和英国1855年在推行选拔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
朝国学者还撰文指出,唐代《贞观政要》“1300年以来成为亚洲国家首脑的统治艺术教科书”。
而在当代,传统文化仍然有其可利用和弘扬的一面。
被称作儒家资本主义的日本、东亚“四小龙”,在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同时,针对西方社会的弊端,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挖掘重知识教育、重集体、讲奉献,倡导感化,提倡和谐等有利因素并加以利用。
被誉为“日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大指导者”的涩择荣一,就曾把儒家轻视富贵功利的义利之辨改造诠释为“仁”与“富”结合,形成“论语加算盘”说。
当代资本主义文明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报露了不少痼疾。
毛概论文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解决措施姓名:***【摘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邓小平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提出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来论证。
【关键字】:中国特色高校校园文化现状解决措施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校园文化背景。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少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因素。
而高校校园是培养人才的专业机构,并且多是高素质的人才。
可以说高校校园能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否培育出四有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否取得巨大成效的决定因素,也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缺失。
1、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化建设。
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其他工作必须依附于教学工作。
的确,教学质量是反映学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但用教学工作代替一切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是一种短视行为,混淆了教学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逻辑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向社会输出素质结构存在缺陷、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形”人才,反过来也影响着学校自身的社会形象。
2、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主席在十五大报告中,就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了精辟的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精神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意义人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体。
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集中表现和保证;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思想文化建设则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反映,并给予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巨大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任何一个能够屹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这种特有的文化是引领这个民族历经风雨、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在充满竞争的新世纪,我们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就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我们党始终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方向第一,道德原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就必须一日既往地在全社会建立并弘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共同理想。
毛概论文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五)、是和谐和合。在建设和谐世界的同时,我们应该承认,各种文化是有冲突的,需要通过互相交流对话来加深了解,只有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吸收其长处。“以他平他谓之和”,“和”也包括冲突矛盾,冲突可以互相成就,这就是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我们的文化与对方的文化是平等的,要承认他者的存在,尊重他文化,文化之间要互相尊重,主张国不分大小、贫富平等相处,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国际社会中“和而不同”地相处,主张通过对话、谈判方式化解争端。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和谐,达到和合。我们这种和谐和合的文化模式,一直在为中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建设和谐社会这个目标努力。
三、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1919年,胡适在《每日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论战。李大钊等人批驳胡适的观点,同时还与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斗争,推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个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又一伟大成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立足新的实践,回答新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的相继形成,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而且指导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摘要:文化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名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关键词: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战略地位文化是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开化、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和条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有巨大促进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思想先导。
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就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六项指标,其中文化就占了两项,所以说,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就建不成全面小康。
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一个社会要生存和发展,首要的条件是什么?首要的条件是社会稳定;如何才能做到社会稳定?一外重要条件,就是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什么?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文化。
最重要的是来源于本民族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民族的认同、民族的凝聚,离不开文化的力量。
正因为如此,******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的毛概论文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的毛概论文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是我国的伟大历史进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毛概论文篇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摘要: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如果有矛盾,这些矛盾是什么矛盾?这些矛盾的性质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矛盾?试图通过这样一条线索去探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即在对立面斗争的推动下,事物取得了发展。
毛泽东说:“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斗争的结果。
”同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即使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也找不到任何不蕴含矛盾的事物。
既然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那么,深入探讨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的思想,对我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明确指出来。
列宁同志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第一人,他说:“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
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
”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理论上还存在矛盾。
但是,因其英年早逝,对社会主义的现实观察有限,就社会主义存在的矛盾究竟是什么矛盾,性质如何等问题,列宁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论述。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斯大林本来最有发言权,但毛泽东同志认为其只是羞羞答答地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有矛盾的,且认为:“只要领导机关执行正确的政策,这些矛盾就不会变成对立,而且也不会弄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
不难看出,斯大林对肯定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态度不充分。
对于社会主义是否具有其他矛盾,他则没有提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毛泽东同志是第一个公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中还存在着矛盾的人。
中特 文化建设论文
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再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和谐精神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一种精神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文化建设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发展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要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以经济发展促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促经济发展。
必须防止和克服这样的倾向,因发展经济而忽视文化建设,因文化建设而放松经济发展。
这是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
要在新的形势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狭义理解,主要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国际金融的一体化等等。
广义的全球化的理解则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体化,指人类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的联系、沟通、交流和互动。
毛概论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经过一个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现社会主义。
也就是说,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是能不能实现好社会主义。
我国经过长期摸索总结,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现代化国家。
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革新了原有社会主义体制的构想,也吸收和借鉴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创新,形成了新理论,开辟了新道路,创立了新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基本原则,又体现了中国国情的具体要求和发展形式,还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特征。
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问题,这是马克思论证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把社会主义的发展置于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立足于现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要求。
离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离开了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特色,还会退化为“乌托邦”。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不仅避免了那些在获得民族独立以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遭遇的厄运,而且在经济、政治上获得翻身解放,从而以主人公的姿态、以空前的历史首创精神改变着本国的落后面貌,开启了人类走向幸福生活的新纪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论文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摘要: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
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软实力,小康社会,精神家园,思想文化,综合国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强国。
文化是政治。
文化反映政治,服务政治。
对文化的态度,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态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
抓不抓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现和满足。
文化是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方一心一意打造文化名片、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本地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潍坊的风筝节、哈尔滨的冰雕、昆明的世博园、海南的国际椰子节等等。
从历史上看,没有文化就是野蛮和蒙昧,没有文化的人是自然人而不是社会人,没有文化的地区是没有开化的地区。
所以,衡量是不是落后,经济是一个指标,文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文化是环境。
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环境,是子孙后代的成长环境,也是人才和资本的吸引环境,是投资环境、旅游环境等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村庄、工厂、社区、城市,文化氛围浓厚,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高,人们就会如沐春风、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党和政府的工作也是如鱼得水。
文化是生活。
文化本来就是人的生活。
人除了要满足吃、喝、住这些自然需要外,还必须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仅经济建设没有后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
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
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程度本身直接就是精神文明发展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表现。
文化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思
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对社会制度建构的指导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化,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
展。
从党的建设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之一。
(二)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
少数西方国家凭借其掌握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正在加紧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
所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八点宝贵经验
六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1、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6.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3、必须坚持以繁荣发展为主题,重建设,不折腾,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4、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文化领域创新体系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5、必须坚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努力实现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6、必须坚持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7、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改革开放,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8、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保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