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范文8篇
![《复活》读后感范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26a4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75.png)
《复活》读后感范文8篇推荐文章《复活》读后感800字_高中生读《复活》有感8篇热度:复活中学生读后感最新5篇热度:关于《复活》读后感800字作文及内容简介热度:高中《复活》读后感作文热度:复活读后感八年级五篇热度: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复活》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复活》读后感(一)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巨著,似乎很深奥。
又却读懂了什么。
精神的复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意义。
一个纯真美好,曾经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
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会中堕落于花天酒地。
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在长达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堕落。
他们似乎是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的,他们也许可以满足生活中自己那种.种简单的快乐。
但当两人在审判玛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时,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够心安理得地面对他曾经伤害过的玛斯洛娃直视他的眼神。
似乎是灵魂的反省,两个人在重逢时,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那个少年,成为了一个漂浮在上流社会中的“老爷”,那个姑娘,成了一个出处卖弄风情的“窑儿姐”。
涅赫留朵夫此时感受到了他曾经给予他多么大的伤害,他的灵魂背负了沉重的罪恶感。
在一次次探访监狱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太多的不公平。
当他把自己的土地廉价分给了农民的时候,他收获的是农民怀疑的眼神,贵族们疑惑的言语;当他决定与玛斯洛娃结婚以洗清自己罪恶的时候,他的得到的是亲友们鄙夷的眼神,众人以为不可理喻的回应。
他面对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里认为正确的事务无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
然而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却只是花天酒地与吃喝嫖赌。
一百多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只因为把身份证弄错了就被关押到臭虫漫天,疾病四溢的牢房中。
但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玛斯洛娃的改变。
让他足以抛弃官场的地位与金钱的诱惑,他的精神复活了。
《复活》读后感范文10篇
![《复活》读后感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90072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b.png)
《复活》读后感范文10篇《复活》读后感范文篇1这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和一个赎罪男人的故事。
“复活”即是指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解脱与释放。
马斯洛娃是备受凌辱与损害的俄国下层妇女的典型。
从年轻时的天真浪漫到如何一步步地被社会逼上绝路,但她同时又在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的唤醒下,得到了精神上的复活,从而成为了新女性的代表,这也表明了俄国民众的觉醒。
涅赫柳多夫是一个走在时代前缘的人物。
虽然年轻时对马斯洛娃犯下了不可磨灭的错误,但在法庭上再次见到马斯洛娃时,他的心没有片刻安宁,他开始走上了为自己赎罪的道路。
他的许多举措,在旁人看来都是那么地疯狂,他要同马斯洛娃结婚,他要把她从牢房中救出来。
他到底是为了弥补过错,还是内心真实的情感?我想两者都有,所以他才如此矛盾。
他认为马斯洛娃现在所遭受的痛苦都应该由他来承担,是的,那是一个改变马斯洛娃一生的夜晚。
但每每回忆起青年时他们,涅赫柳多夫又会激起异样的情感。
这一悲剧的造成,不仅是涅赫柳多夫一个人的过错,也是这个动荡社会的产物,而马斯洛娃正是这动荡社会下的牺牲者。
马斯洛娃入狱后,涅赫柳多夫经常去看她,并同她讲:我要娶你,不管结果如何,哪怕你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我也会跟随着你。
马斯洛娃对此态度很冷淡,她不太相信涅赫柳多夫会一直遵守他的诺言,因为涅赫柳多夫是伯爵,而她只是一个入狱的苦命女子,但她又不拒绝他对她的好,也许是在她生活的那个圈子呆久了。
马斯洛娃结束了原来的妓女生涯和牢狱生活,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唤起了她对生活的希望。
马斯洛娃的“复活”就是对涅赫柳多夫的最大宽恕,也是他的“复活”。
迎接他们的都将是新的生活。
《复活》读后感范文篇2聂赫留朵夫,是一个贵族青年。
他有一次在法庭上做助手的时候,发现受审人正是自己十年前诱__并抛弃的少女卡秋莎。
十年里,她已经被沦为妓__,如今又被人说是毒死一位商人。
卡秋莎被一群无耻的法官判处了四年牢狱,并流放到西伯利亚。
聂赫留朵夫良心上受到谴责,决定和她一同前往西伯利亚,并把自己的田地分给穷人。
《复活》读后感优秀8篇
![《复活》读后感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28aea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9.png)
《复活》读后感优秀8篇复活读后感2800字篇一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复活》。
在此书中,男主人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陪审员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
不料,从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
于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朵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的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
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瑕。
三年后,聂赫留朵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
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
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
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
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等聂赫留朵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
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
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
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
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西蒙松结为伉俪。
聂赫留朵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的启示。
《复活》的艺术特色:广阔的生活画面,高度的艺术概括;心灵描写:描写内心的矛盾斗争,怀疑、探索的痛苦。
丰富多样的对比手法,揭示心灵世界的肖像描写,辛辣的讽刺。
1、结构,流浪汉小说结构,聂赫留朵夫的奔走,情节随聂赫留朵夫的所见所闻展开,不同于《战》、《安》。
2、非小说因素占了很大比重,经常中断情节,进行长篇大论的议论,类似《悲》的手法。
3、大量精巧的细节描写,如对监狱的描写。
4、三种形式的批评方式,非小说因素正面批评,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心灵感受,通过人物的命运批判,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批判性。
关于《复活》读后感(通用10篇)
![关于《复活》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73fbe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c.png)
《复活》读后感关于《复活》读后感(通用1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复活》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说叫《复活》,寓意一个人失去的良知,可以在某种精神力量的影响下获得重生。
通过自己的告白和宽恕,男女主人公都走向了精神和道德的“复活”,从而使自己的人性得以恢复。
这些都带有浓厚的“不以暴抗恶”、“道德自强”的托尔斯泰气息。
他从社会和个人道德的角度对政府、法院、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也让每一位读者思考了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以及如何自我提升个人道德。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此刻的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已经达到了一种危机的边缘状态:自私自利、物欲膨胀、贪污受贿、腐败堕落。
数百人看着溺水的人,但没有人去营救他们,造成事故的司机在去医院的路上留下伤者,让他们死去,但他逃脱了。
我觉得这些人连18世纪托尔斯泰写的Nehalyodov都不如。
为什么很多人会感叹好人此刻难做?很难成为一个好人?仅仅因为某人做了一件好事,就被误解而不是被肯定。
久而久之,人们达成共识,不做好事就没事,做好事就有事。
这种共识不能不说是我们道德标准的悲剧。
相反,如果我们能阻止好人受苦或被误解,让更多的人做好事或做好事,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媒体和社会各方面来维护道德规范,这样我们的社会氛围才能得到改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复活》之所以能打动人,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的道德自我完善和做人的良心问题,就像法国作家罗曼一样。
罗兰说,与其他作品相比,《复活》能让人更清晰地看到托尔斯泰的眼睛直接指向灵魂。
正如文章的标题一样,小说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与女主人公卡秋莎的爱情故事和他们对自己灵魂的救赎。
另外,小说也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来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
无处不在的黑暗与腐朽,庸俗的社会风气,对劳动人民的压迫,贵族们花天酒地的生活,极不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无比令人发指。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4eae9ae2e3f5727a4e962ba.png)
《复活》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复活》读后感1在寒假里,我读完了俄国19世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大着作——《复活》。
“复活”,顾名思义指死去的人再一次获得生命,当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事。
我对托尔斯泰颇有了解,他并不是一个科幻作家,因而我怀着兴趣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一任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一个女仆卡秋莎·玛丝洛娃发生了爱情。
聂赫留朵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来对卡秋莎·玛丝洛娃做出了无法弥补的丑恶行为,并抛弃了她,至使其堕落。
在多年后,两人以犯人和陪审员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谴责。
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
在为此奔波的途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
最后“救助”终未成功。
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定与卡秋莎·玛丝洛娃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
这时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复话”。
读过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
我才渐有所悟:精神是肉体的支柱,有些人虽然仍活在世上,却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骂。
相反之,有的人虽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过上千万年,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堕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
书中男主角聂赫留朵夫,就是一个从纯洁无邪的少年,堕落一时,最后终于在精神上恢复了自我。
这又体现出了当时俄国政治的黑暗。
我曾经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甚是精彩。
望大家也看一下。
还有对大家说的:在看一类名著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绍,有助于大家理解。
《复活》读后感2小说名曰《复活》,它隐喻一个人泯灭的良知在某种精神力量的感化下能够获得重生。
男女主人公透过各自的忏悔和宽恕,双双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复活”,使其人性得以复归,这一切带有浓厚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尔斯泰的味道。
他借此从社会和个人的道德角度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也让每一个读者思考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关联,思索怎样来进行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
关于复活读后感(精选10篇)
![关于复活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9dcad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7.png)
关于复活读后感(精选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复活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复活读后感1是夜,翻开托尔斯泰的《复活》,走近主人公的世界,品味他的人生,发现自己深深被其行为而感动,虽然书只看了半部,但依然感动。
同样也不认为其故事的有趣,想起如今繁荣昌盛的社会时,书中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无论过去、现在,无论繁荣、落后都有着一则不变的法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回想复活中的故事,就算是现实也有发生。
把自己比做主人公,在年少时忍不住冲动玩弄了一个女孩,事后给钱跑事,从而毁了这女孩的一样,当再次相遇,就算不是在法院的特殊情况下又会怎样呢?的确,虽然年少时的玩弄是冲动的表现,而后呢,难道除了冲动就没有爱了吗?当然有爱。
我想只不过不懂爱而以了,初恋的感觉我相信每都人都会难以忘怀,而如今的懈后,换做是我,我也无法面对。
面对已经正常生活或许还有妻子孩子的我,面对内心那个曾经爱过的人,叫我如何开口,如何决择。
我不知道。
同样若换做女人,面对当初最爱而又伤害自己一生的男人,会说什么呢?我不知道。
时代在发展,而故事却未改变,改变的只有人心的冷漠和现实的环境罢了。
想到这里想说说我的前女友,一个曾经要托复我一生的女人,一个死都不会和我分离的人,而现如今我们却分离了,并很快找到另一个可以托复的男人,开始新的生活。
而我正如复活中被玩弄的无知女孩一样,深陷在无限的伤痛之中。
人是要活的,一个女孩很难力足于社会,她需要别人的帮助。
我不知道她是否为了这个理由而找了别人,但我敢肯定的说这也是原因之一。
现在的我还会时常想起她,想起以前的我们,想她的时候心理很痛,虽然知道多大快乐多大伤痛的道理,但仍然伤心。
或许她也会想我吧。
故事在继续,我看的复活也在继续,同样我的复活故事仍在继续。
复活读后感2《复活》是托尔斯泰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复活》读后感14篇
![《复活》读后感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8d924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a.png)
《复活》读后感14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复活》读后感14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复活》读后感篇1学完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之后,我就对这个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这样一个眼神里带着利剑的大作家会有什么样的写作风格呢?然后我就特别自然地寻觅到了这本《复活》。
全书大概讲的就是作为陪审员的贵族青年捏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了收审的女犯玛丝洛娃就是自己十年前的温柔俏丽的初恋情人卡秋莎。
为了赎回自己的罪过,为了将来自己和玛丝洛娃的幸福,捏赫留朵夫开始奔走解救,一个又一个法官、将**、省长、市长、国务大臣等等很多人。
他四处奔波,目睹了俄国社会的种种丑恶。
他从解救玛丝洛娃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上流社会决裂的决心。
捏赫留朵夫通过为玛丝洛娃案子的奔走,灵魂苏醒了。
列夫·托尔斯泰用犀利的笔触描绘了两位在道德精神上的复活,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那些贪色贪桩法官,为了一己私欲而触及法律的本质。
小说的.结局又像是喜又或者带着悲,但不管怎样,这位大家用他幽默但不失分寸的笔墨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看似普通的事实,只有学会与人为善才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也许也会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一个有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空间。
不管怎样,读完整本书,我还是有颇多收获的。
《复活》读后感篇2读到的一本少有的非常烂的书。
第一是翻译极差,全书非常多的地方文句不顺。
第二是故事发展牵强,逻辑过于简单,从现在的眼光看,聂赫留道夫是小题大作,自作多情,最后却落得孑然一身,但又被托尔斯泰描绘成思想得到了净化和提升,故事情节和反映的主题的联系有点生硬,常理也不可理解书中人物的思想,读来感觉为了复活、革命、**、反抗等主题的表达而牵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但故事情节又简单得不行,所以就翻来覆去地说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当权者的无情冷漠,底层人的`善良朴实,借此宣传反抗的意识。
《复活》读后感(通用10篇)
![《复活》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55f0d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a.png)
《复活》读后感《复活》读后感(通用10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活》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巨著,似乎很深奥。
又却读懂了什么。
精神的复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意义。
一个纯真美好,曾经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
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会中堕落于花天酒地。
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在长达八年的女生活中堕落。
他们似乎是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的,他们也许可以满足生活中自己那种种简单的快乐。
但当两人在审判玛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时,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够心安理得地面对他曾经伤害过的玛斯洛娃直视他的眼神。
似乎是灵魂的反省,两个人在重逢时,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那个少年,成为了一个漂浮在上流社会中的“老爷”,那个姑娘,成了一个出处卖弄风情的“窑儿姐”。
涅赫留朵夫此时感受到了他曾经给予他多么大的伤害,他的灵魂背负了沉重的罪恶感。
在一次次探访监狱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太多的不公平。
当他把自己的土地廉价分给了农民的时候,他收获的是农民怀疑的眼神,贵族们疑惑的言语;当他决定与玛斯洛娃结婚以洗清自己罪恶的时候,他的得到的是亲友们鄙夷的眼神,众人以为不可理喻的回应。
他面对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里认为正确的事务无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
然而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却只是花天酒地与吃喝嫖赌。
一百多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只因为把身份证弄错了就被关押到臭虫漫天,疾病四溢的牢中。
但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玛斯洛娃的改变。
让他足以抛弃官场的地位与金钱的诱惑,他的精神复活了。
玛斯洛娃也改变了,她为了不连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爱。
爱过,懊悔过,反思过,最终,他决定,他复活,他重生,他在纷杂的社会中找到了他道德的衡量准则。
也许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仅仅是玛斯洛娃,在这条寻求重生,精神复活的道路上,他见到了,他做了,他去积极的改变了。
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范文5篇
![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2a97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d.png)
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范文5篇《复活》是托尔斯泰创作的“最高的一峰”,也许,你会说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也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可是,这部作品却展现了一位伟人暮年时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复活》读后感用非常紧凑的时间把复活读完了,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心情一下子也豁然开朗起来,仿佛自己也“复活”了。
因为最后的一段《马太福音》的节选,我听过,是一个匈牙利的__徒用英语讲的,我还记得那次,我被他讲得泪流满面,之后我向他表达了感谢,因为很久没有这样感动过了。
还记得有一次参加了基督__礼拜仪式,在教堂里,当听着动听的圣歌,和一个个虔诚的教徒伸出双手好像在去拥抱上帝的时候,我的心也深深触动了。
对于宗教,我很感兴趣,而每一次接触,不论是什么宗教都可以让我有深深的触动。
而对于复活,在最后的时候展开关于《马太福音》的章节,在我看来,只有经历了一切之后才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
第一次听到匈牙利传教士的话感动是因为其中对于爱的阐释让我有了深深的感触,那一次让我感到了,这世界上存在,或者人们相信有这种大爱存在,可以超越这人世间一切的小爱,在我们受伤时,上帝的爱是不离不弃的。
所以人们才能那样去爱上帝,因为上帝给的爱让我们重生。
而在很多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大家们都是在赞颂那些用尽自己一生去履行人生的义务的人,而这部作品也不例外,聂赫留朵夫复活了,是因为他知道了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的享乐,而是来知性戒律,建立起人间天堂,人们也就能获得他们所能得到的至高幸福。
首先不得不感叹一下托翁的文笔,不愧是大家,言简意赅,非常流畅简明地就可以生动地塑造出这么多人物,而且个性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有时候一句话,就足以让我们对这个人有了很立体的认识。
刚翻了几页,以为这部作品又围绕着一段孽缘展开,而讲述又一个“多余人”的心理故事,而实则不然。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916b82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4.png)
复活读后感复活读后感(精选24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活读后感篇1在寒假里,我读完了俄国19世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大着作——《复活》。
“复活”,顾名思义指死去的人再一次获得生命,当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事。
我对托尔斯泰颇有了解,他并不是一个科幻作家,因而我怀着兴趣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一任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一个女仆卡秋莎·玛丝洛娃发生了爱情。
聂赫留朵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来对卡秋莎·玛丝洛娃做出了无法弥补的丑恶行为,并抛弃了她,至使其堕落。
在多年后,两人以犯人和陪审员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谴责。
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
在为此奔波的途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
最后“救助”终未成功。
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定与卡秋莎·玛丝洛娃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
这时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复活”。
读过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
我才渐有所悟:精神是肉体的支柱,有些人虽然仍活在世上,却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骂。
相反之,有的人虽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过上千万年,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堕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
书中男主角聂赫留朵夫,就是一个从纯洁无邪的少年,堕落一时,最后终于在精神上恢复了自我。
这又体现出了当时俄国政治的黑暗。
我曾经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甚是精彩。
望大家也看一下。
还有对大家说的:在看一类名著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绍,有助于大家理解。
复活读后感篇2小说叫《复活》,寓意一个人失去的良知,可以在某种精神力量的影响下获得重生。
通过自己的告白和宽恕,男女主人公都走向了精神和道德的“复活”,从而使自己的人性得以恢复。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5篇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8265f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6.png)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5篇《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花费大量心血写成的一部长篇著作,《复活》讲述的内容是托尔斯泰听到的一个故事。
你会写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欢迎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1人类最初没有太多复杂的情感,可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人类大脑的进化,人类的思想变得复杂,产生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并出现了贵族压迫农民的种种卑劣行为。
而《复活》这本书便是一本痛斥人类黑暗的一面的书,同时又是一首歌颂人类的同情的诗。
全书以两位主人公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之间的爱为线索,讲述了在沙皇的统治下,社会的黑暗贵族的恶行人民的痛苦……而两位主人公之间的爱却不是所谓的“爱情”,而是人类最珍贵的“同情”。
聂赫留朵夫,全名德米特里·伊凡内奇·聂赫留朵夫。
是一位典型的在黑暗社会中成长的贵族,曾经变得花钱十分大手大脚,无耻,还破坏了马丝洛娃的一生。
直到后来看清了自己的丑陋,恶习,才明白了社会的黑暗,农民的辛苦。
他为伤害了马丝洛娃感到罪恶感,为了能够消除这罪恶感,他不辞辛苦帮助了一个又一个被冤枉的囚犯。
并为了陪伴马丝洛娃度过余生,将自己的大量财产留给姐姐,把土地分给农民,毅然前往西伯利亚。
在他赎罪的这个过程中,他的心灵得到了解脱,在精神上成功的复活,不再是一个卑微的罪人。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异常沉重,一直在强调贵族们天性骄傲,内心的黑暗,令大量读者包括我都感到心中难受压抑,这样的风格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书中通过语气,外貌,形态,生动地将法官律师包括监狱长等人心中的黑暗描写得无比生动,彻底揭露了沙皇统治时的黑暗腐败。
其实,全书最令我感到震撼的并非聂赫留朵夫的正直善良,而是农民的反应。
当他们听到聂赫留朵夫决定将土地划分给他们时,他们就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欢呼,感谢。
而出现的是种种猜疑,愤怒,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思索了很久才明白:这是长期以来贵族对农民压榨的结果。
《复活》优秀读后感(精选3篇)
![《复活》优秀读后感(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a88d1cc850ad02de80415a.png)
《复活》优秀读后感(精选3篇)《复活》优秀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复活》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活》优秀读后感1正如名字《复活》,这部小说描述的是聂赫留朵夫的和玛丝洛娃两个人复活的故事。
尤其是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救赎,让我深有感触,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聂赫留朵夫曾经是一个意气风发,思想进步的青年。
后来由于受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开始颓废,虚度光阴。
但是在一次做陪审员时,他遇见了年轻时曾经诱骗过的玛丝洛娃,生活从此开始发生了质的改变。
未泯的良心,人性的凸显,聂赫留朵夫开始觉醒。
他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向玛丝洛娃赎罪。
最终聂赫留朵夫不仅拯救了玛丝洛娃,也拯救了自己。
他的精神得到了救赎,人格得到了升华,同时开启了他崭新的人生,成功的完成了自我救赎。
聂赫留朵夫复活了,其实也是人性的回归。
在现今社会,人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冷漠,对弱势群体表现出来的歧视,无不彰显着人性的缺失。
更有甚者受着欲望的驱使,利益熏心,不择手段。
道德的沦丧,人性的缺失,触目惊心。
社会在进步,人类却在倒退。
从古自今,人类一直都对人性怀着美好的向往。
社会的理想美好其实就在于人性的美好。
人性本善。
善与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好人与坏人就在这一瞬间也会发生转换。
呼唤人性的回归,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善,少一些恶;多一些好人,少一些坏人;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复活》优秀读后感2近几天,我得到一本书——《复活》。
他出现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文坛。
他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一起成为托尔斯泰的三部代表作。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本人,他出生于俄国的一个大贵族家庭,本人是伯爵,早年受西欧启蒙主义的思想,所以他的前期创作,既十九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作品中,既不满于专制农奴制,贵族阶级的寄生和腐朽,又憎恨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但还寄希望于“理想”的贵族,幻想通过温和的改革使贵族和人民“互相亲近”,变矛盾为和谐。
《复活》读后感6篇
![《复活》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e2f1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d.png)
《复活》读后感6篇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读后感的目的在于让我们反思书中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激发内心的共鸣,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复活》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复活》读后感篇1关于这本书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本人,他出生于俄国的一个大贵族家庭,本人是伯爵,早年受西欧启蒙主义的思想,所以他的前期创作,既十九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作品中,既不满于专制农奴制,贵族阶级的寄生和腐朽,又憎恨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但还寄希望于理想的贵族,幻想通过温和的改革使贵族和人民互相亲近,变矛盾为和谐。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社会的激烈变动,加上本人紧张的思琦,引起了他的世界观的巨变。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
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它,完全是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许多的感触。
书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大学时期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有着崇高志愿的青年。
但当他担任上官职后却完全改变了,整日沉寂在享乐之中,早已忘记自己的狂热理想,变得腐朽,落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花花公子。
直到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他回想起许多往事,从而使他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可恶,便对于自己以前过的生活产生怨恨。
为了赎罪,他给一些无辜的犯人起诉伸冤,将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他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来。
这本书名叫《复活》,我想复活的就是聂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复活。
而我从他的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改变,虽然他曾经也堕落过,但当他良心发现后,做了许多好事来弥补过错,这是任何人都值得拥有的。
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不论这个错误是大是小,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刻的检讨自己,承担自己所犯的过错。
《复活》这本书还从方方面面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的道德丧失。
《复活》阅读心得和体会五篇
![《复活》阅读心得和体会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5045d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3.png)
《复活》阅读心得和体会五篇从“复活”,这一个词可以知道,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曾经是一位反对土地私有制、愿意为道德做出牺牲的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活》阅读心得和体会,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复活》阅读心得和体会1读着《复活》,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不仅是为了男女主人公,特别是男主人公灵魂回归的可歌可泣,更是因为自己内心与之产生的共鸣,高二读后感:《复活》的读后感。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次彻彻底底的复活。
在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身上时常活跃着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生命、真正的自我,他只追求既能成为自己,同时也能成为别人幸福的那种幸福;一个是健康、精力充沛、肉体的自我,它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幸福,而且为个人的幸福不惜牺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
两者不断做着殊死的较量,谁赢就能支配他的一切行为。
一次斗争,便是一次反省,一次醒悟的可能。
但两者的竞争常常是不公平的。
相信自己,意味着处理各种问题都不能考虑追求轻松快乐的肉体的自我,而是几乎总是同他作对;相信别人,意味着无需处理任何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原则总是不考虑精神的自我,而只考虑肉体的自我。
此外,相信自己,他往往总会遭到别人的指责——相信别人,他却博得周围人们的赞扬。
这样看来,相信自己比相信别人要难得多。
精神的自我要战胜肉体的自我,往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
在生活中,我也常常会遇到两难的选择:目睹无视红灯川流的人群,我在犹豫;看到窗外点点的垃圾,手握废纸的我在犹豫;面对路中央可能造成的意外,我在犹豫……然而,这些本无需犹豫的犹豫,却在刹那间被肉体的自我所操控。
他说:别人都这么干,何必太认真呢?或是其他人都不干,你又何必出这个风头,让人笑话呢。
他胜利了。
不止一次的胜利了。
让我过后时而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不能凭自己的想法做事,只是惧于他人的眼神,这眼神有时甚至是自己凭空想象的,可悲!或许平时表现得默默无闻,老实沉稳的我,在别人眼中能称得上好人,但作为我,可从来不敢这么想,我只敢说,我不是坏人而已,离好人远着呢!聂赫留朵夫精神的自我在为数不多的几次胜利后,他总要为自己定下一些行为准则,并决定要遵循到底;记日记,开始新生活,希望这种生活永远不会改变——他对自己说,这叫做翻开新的一页。
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读后感5篇
![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077ec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1.png)
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读后感5篇《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复活》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高中《复活》读后感(一)这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和一个赎罪男生的故事。
“复活”即是指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解脱与释放。
马斯洛娃是备受折磨与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
从年轻时的天真浪漫到如何一步步地被社会逼上绝路,但她同时又在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的唤醒下,得到了精神上的复活,从而成为了新女性的代表,这也证明了*民众的觉醒。
涅赫柳多夫是一个走在时代前缘的人物。
虽然年轻时对马斯洛娃犯下了不可磨灭的错误,但在法庭上再次见到马斯洛娃时,他的心没有片刻安宁,他开始走上了为自我赎罪的道路。
他的许多举措,在旁人看来都是那么地疯狂,他要同马斯洛娃结婚,他要把她从牢房中救出来。
他到底是为了弥补过错,还是内心真实的情感?我想两者都有,因此他才如此矛盾。
他认为马斯洛娃此刻所遭受的痛苦都就应由他来承担,是的,那是一个改变马斯洛娃生命的夜晚。
但每每回忆起青年时他们,涅赫柳多夫又会激起异样的情感。
这一杯具的造成,不仅仅是涅赫柳多夫一个人的过错,也是这个动荡社会的产物,而马斯洛娃正是这动荡社会下的牺牲者。
马斯洛娃入狱后,涅赫柳多夫经常去看她,并同她讲:我要娶你,不管结果如何,哪怕你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我也会跟随着你。
马斯洛娃对此态度很冷淡,她不太坚信涅赫柳多夫会一向遵守他的诺言,正因涅赫柳多夫是伯爵,而她只是一个入狱的苦命女子,但她又不拒绝他对她的好,也许是在她生活的那个圈子呆久了。
涅赫柳多夫不仅仅为马斯洛娃的案子奔走,依马斯洛娃的要求,也帮忙了许多狱中其他的犯人。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刻,马斯洛娃对涅赫柳多夫的态度也逐渐有了好转,但马斯洛娃的案子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最终被发配到西伯利亚。
涅赫柳多夫把自我的土地交给了农民,这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思想,他认为土地不该由个人所有,之后他就准备前往西伯利亚。
复活的读后感(精选10篇)
![复活的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0c5f1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7.png)
复活的读后感《复活》是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于1899年首次出版,被誉为托尔斯泰晚年代表作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个富有的青年诺维科夫为了打破自己冷漠无情的生活而与一位妓女卡申卡结婚,但随后两人的婚姻走向了失败,诺维科夫在最终经历了灵魂的复活。
这本小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与读者分享了托尔斯泰对生命、人性以及社会的深刻认识,也因此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作为一名读者,读完《复活》这本小说后,让我有着深深的思考。
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让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看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饱受的不公,更进一步看到了这样的不公是如此的广泛和深度,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女性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压迫。
卡申卡,也是小说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迫从小做妓女,身不由己,但最终她依然立志远离这些,希望找到有尊严的生活。
在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几乎无法抑制自己的悲伤,而对于那些在现代社会仍然面临性别歧视的女性,进一步加深了我的认识。
除此之外,小说对于道德与精神的教育也作出了非常重要和深刻的阐释。
在小说中,诺维科夫不断地被自己的冷漠所折磨,也因此忽视了自己的灵魂,只关注自己的物质需求。
但在卡申卡的劝说下,他开始明白了爱和信仰的重要性。
他开始寻求自己的内心真实,也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
最终,他以此获得了自我救赎和心灵的复活。
我想说,这很可能正是托尔斯泰希望读者得到的一种人性和道德的呼唤。
无疑地,这个故事对每一个读者都具有启示性的意义,让我们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注重我们的自我成长和内心关怀——人类的最本质需求和诉求。
通过这本小说,我认为,作家的最大的功劳在于让我们对于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使我们能够像人类更清晰的解释世界,在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把握上,使我们有更广阔的眼界和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从而鼓励我们摆脱过于简化化对于现实的描述和简单化对于当下问题的办法。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通用5篇)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acc8a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7.png)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通用5篇)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通用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读后感1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本著作。
很久以前,我就在图书馆的暑假上看过,只看了一眼,那新颖的题目就深深吸引了我。
现在我终于翻开了这本沉甸甸的大书。
故事讲述了一个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与一个女仆卡秋莎之间春节的爱情,直至后来三年的军旅生活是他的思想受到了污染,彻头彻尾成了一个“利益主义者”,以至后来对卡秋莎做出了无法弥补的恶行,并抛弃了她,使其堕落了下去。
多年后,当双方以犯人和陪审员的身份重逢于法庭时,聂赫留朵夫的良心受到了深深的谴责。
使他从一个堕落人完成第一次的“复活”他忏悔自己当初的恶行。
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马丝洛娃(即卡秋莎)的帮助。
在为此奔波的途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
从一群只因身份证过期就被关了一个月的人到被冤枉防火的老农民……最后,他决定与卡秋莎、马丝洛娃共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这时的他的心理和精神上完成了第二次“复活”。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复活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他来说就已经是一大进步。
这次复活不仅解救了卡秋莎,让他明白世界上其实不只有黑暗也有光明,不只有邪恶也有善良,同时也帮助了那些被诬陷的囚犯,及其他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摆脱了命运对他们开的玩笑。
这时,曾经堕落的聂赫朵留夫找回了一些本性。
知道后来他与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尽管马斯洛娃已经不再需要他的陪伴,他仍然希望马斯洛娃能宽恕他,并想继续帮助马斯洛娃找回自我重新变回原来的那个卡秋莎。
这时,聂赫留朵夫才算是真正的复活了,他已经彻彻底底地从一个堕落的贵族公爵变回了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活
——读《复活》有感“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
读完《复活》恰巧窗外的雨停了,空气清甜无比,正巧内心也是这般情愫,荡气回肠,一扫心中的霾灰。
生命的历程不也是这一次次的沉睡,醒来,浑噩,复活的历程中走向终点吗?
托尔斯泰先生笔下的聂赫留朵夫本是健康、真诚、充实、崇高的大学生,在一次去姑妈家度假的机会中认识了美丽单纯的玛丝洛娃,他跟姑妈一样亲昵的称她为喀秋莎,对她怀着真挚而纯真的爱情,甚至不愿意用性去玷污这份感情。
然而在第二次姑妈家的时候,一起都变了,聂赫留夫沾染上了军队中的不好习气,摇身成为放荡的花花公子,这一次他将纯真的爱情玷污,留下钱匆匆离开。
从此,无论是喀秋莎还是聂赫留夫的命运都走上了背道而驰的道路。
喀秋莎不易生下的孩子死于襁褓,做工处处碰壁。
可怜的姑娘走上了无底的深渊,靠着自己的色相一天天绝望而泼辣的活着。
而聂赫留夫则一日日享受着花花公子该有的生活,充斥着女人、香水、戏剧的庸俗的日子。
这两个本该将对方互相忘记的人物因为喀秋莎被卷入杀人案而又重新纠葛起来。
法庭上的聂赫留夫望着年轻时曾经深爱的女人因为自己的原因堕落而悲惨的即将沦为阶下囚,恻隐之心不禁而动,随之复活的还有他的良知。
他为她奔波,请求她的原谅宽恕,并愿意与她结婚。
在三次探监的过程中,喀秋莎的那颗善良单纯的心也随之慢慢的复活,不再放荡自己的生活,一点点重拾自己,一点点重新爱上了年少时爱的那个聂赫留夫。
最终,难逃被流放的命运,聂赫留夫陪着她,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全自己心爱的人儿的前途,喀秋莎选择牺牲爱情,与西蒙结为伉俪。
这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因为托尔斯泰先生加入书中的政治、现实而一点点丰满起来。
在聂赫留夫为喀秋莎奔波的过程中他一点点的接触社会底层与监狱中那些冤苦的人们,一点点的认识到这个社会的黑暗,心中的善、思考的能力一点点的复活,他开始鄙视自己从前混乱放荡的生活并开始为了那些穷苦的人们奔波。
在认为自己无权拥有这些可爱的土地后,他毅然将土地交给农民自己,跟着喀秋莎流放西伯利亚。
在西伯利亚的种种,使他认清官僚的黑暗与腐败,但他无力改变,他将自己交给宗教:为了摆脱苦难,惟一可行的方法便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因而既不可惩罚他人,也不可纠正他人。
他远离喧嚣,在精神上获得了升华与安宁。
而喀秋莎因为聂赫留夫的三次探监中一点一点找寻丧失的自我,那个善良单纯的自己。
在聂赫留夫的第三次探监中,喀秋莎的“复活”令人欣喜,她不再酗酒,不再口出粗言,而是主动地帮助狱中的伙伴,并愿意去医院当护士帮助那些正在饱受病魔摧残的人们。
而真正的“复活”也是在流放途中完成,她接触了同被流放的政治犯,并为他们敢于为理想奉献自己的精神感动,尤其是西蒙对她表达的真挚爱情后,她更加意识到了人性和自己的价值。
于是,那个单纯善良的喀秋莎复活了,并多了一份为了美丽的生命而努力的成熟。
聂赫留夫的复活使他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即使他无力改变这些,但是他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即使不再拥有令人艳羡的地位,但内心获得永久的安宁,在他的生命的最后一刻,不会因为浑噩度过这一生而感到羞愧。
因为他的精神上的复活,使许多人因为他命运因此而改写,喀秋莎、曾经受苦的农民们以及狱中冤苦的人们……而喀秋莎精神上的复活我认为则更具代表性,她所代表的是贫苦大众,她的精神上的复活,使这个社会的进步,多出了一份努力的源泉。
我认为,不论是贵族抑或平民都有忏悔反思的权利。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这项权利不是特属贵族的权利,也不只有贫民才应该忏悔反思。
托尔斯泰先生认为忏悔是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的,人都有神性与兽性,一旦放纵了自己,那与牲畜并无差别,只是为了更好的物质享受而随波逐流甚至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管自己是否堕落空虚,那是十分可怕的状态。
而一旦自觉,那极有可能“复活”,若每个人以法律与道德规范自己的底线,那么社会的罪恶将大大减少。
仔细想来,确是那么回事。
现代社会的浮躁的气氛使人们过于功利的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视了思考的能力,我认为,人如果放弃了思考的能力,那与牲畜无异。
而思考也是帮助我们审视自己内心与价值的主要过程。
浑噩的活着,为了物质的利益不择手段,或者泼辣的活着,为了物质出卖自己,是现代多少人现实的写照。
我想,如果每个人即使思考与忏悔,以道德和法律作为约束自己的底线时,那么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将大大提高。
从另一方面来说,以每个人生命长短作为标尺,日日反思与思考,将浑噩的自己解放于枷锁中,让内心深处最纯真原始的自己复活,以此作为努力奋斗的目标,那这份标尺绝对不是空白的标尺,而是充满璀璨的历程,这远远不再是标尺的长度来衡量你生命的价值与长短,而是充满你的贡献,你的努力,你的成就。
我想,那时也没有衡量的价值了,那必是无价。
所有你想要的,一定会得到。
所有你想要的,不要着急,一定会得到。
所有你想要的,不要着急,一点点反思与觉醒,为之努力的时候,一定会得到。
《复活》最后写道“‘你们要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可是我们却先去求这些东西,而且显然不会求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