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某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某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某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我们要明确一个目标:将某县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这个目标就像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行。

二、发展思路1.发挥资源优势。

某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让游客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惊喜。

2.创新旅游产品。

紧跟市场需求,开发一批具有特色和创意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3.提升服务质量。

从细节入手,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让游客感受到温馨和舒适。

4.加强宣传推广。

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某县的旅游资源和优惠政策,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具体措施1.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以某个村落或景区为核心,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小镇,让游客在这里体验地道的民俗风情。

2.开发主题公园。

结合某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发一批主题公园,如温泉度假村、水上乐园、亲子游乐园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3.举办旅游节庆活动。

以节日为契机,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如美食节、民俗文化节、摄影大赛等,吸引游客参与。

4.推进乡村旅游。

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体验田园生活,品尝地道美食。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游客出行体验。

6.培育旅游人才。

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7.实施优惠政策。

对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政策,鼓励其发展壮大。

8.加强区域合作。

与周边地区建立旅游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共同发展。

四、时间安排1.2023年-2025年:完成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明确发展目标、思路和措施。

2.2026年-2030年:全面实施旅游发展计划,打造特色旅游小镇、主题公园、乡村旅游等拳头产品。

3.2031年-2035年:巩固提升旅游业发展成果,将某县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五、预期效果1.提升某县旅游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

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

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1. 引言上蔡县位于中国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力。

然而,目前上蔡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加快发展上蔡县的文化旅游产业,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2. 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首先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上蔡县可以加大对交通、通信和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更多的公路和高速公路,提升交通的便捷性;加强对电信和互联网的建设,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速度;加强对水电的开发和利用,确保供应充足。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可以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3. 开展文化旅游活动上蔡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旅游活动来吸引游客。

比如,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可以举办艺术展览和表演,推广当地的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可以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的志愿者活动,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一支专业化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上蔡县可以加强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同时,可以引进一些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提供他们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可以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更好的人力支持。

5.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蔡县可以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游客的关注和照顾能力;可以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维护,提升景区的环境和设施;可以优化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可以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6.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和推广宣传和推广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手段。

上蔡县可以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市场推广活动,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加强与旅游企业和旅行社的合作,共同推广上蔡县的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交流活动,拓展市场和宣传思路。

关于加快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唐海纵观近年来石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比周边县市,尤其是与之有着相似地貌风光、民俗风情、文化背景乃至历史渊源的湘西州、张家界,已经明显落于下风。

如何盘活资源、振兴跨越,实现三产经济的腾飞,实现富民强县的大突破,是我们需要思考并努力前进的方向。

一、文化旅游资源概览石门县位居神秘的北纬30度一线,其自然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位置处于大湘西旅游圈、大三峡旅游圈、洞庭湖旅游圈以及楚文化旅游圈、巴文化旅游圈多重交汇点,是湖南西北部旅游的交通端口,是长江三峡与张家界的最近连接点,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游客和华东、华南、西南地区部分游客从陆路进入张家界的必经之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青山、绿水,歌舞、民俗,古韵、传奇”描绘出了一条融聚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人文三大元素相互点染的景观大道。

1、山水资源。

石门县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境内壶瓶山傲立西北,皂角湖绵延百里,蒙泉湖千岛竞秀。

一山二水不仅勾勒出了石门“弯把葫芦”的版图轮廓,更是写就了一副山水相依的壮丽画卷。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距石门县城100余公里,主峰海拔2098.7米,被称为湖南屋脊,区内保存有大量的古老珍稀濒危物种近百种,壶瓶山也因此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欧亚大陆同纬度带中物种谱系最完整的一块宝地”、“植物王国”、“天然动物园”、“地质环境演变的教科书”。

依托丰富的物种资源,壶瓶山成为人们神往的生态旅游首选。

目前,该景区已开发神景寨度假村、象鼻子沟原始生态游、石碾子沟原始生态游、湖南屋脊峡谷生态漂、鱼洞探险游、“泰和合”茶庄及老街土家民俗风情游、壶瓶山观日出等旅游项目,被列为湖南十大山岳景观旅游区之一,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

皂市水库位于皂市镇,距县城19公里,建成于2008年,是国家大(I)型水库,总库容14.4亿m3,水库水面65平方公里,岛屿和半岛100多个,已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始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行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目前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资源整合和共享。

由于县域范围、行业间的竞争和分散的资源,导致多数县文化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很好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该领域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也分散在不同的领域和企业中,资源互动性差,导致了产业的碎片化和低效性。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整合措施。

比如,成立一个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委员会,整合相关资源,推动不同领域、企业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同时,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行业内的人才、技术转化和创新。

其次,县文化旅游产业还面临着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景点规模小、品质差等问题。

因为大部分县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重视景区开发、行业标准建设等,导致景点规模小、设施不完善,在游客的体验感上也表现出不足之处。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企业结合好本地的文化资源,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提升景区规模,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景区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推进高品质、高标准的景区建设。

最后,推广宣传不足也是当前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现在大部分县文化旅游企业的推广宣传手段还是传统性的广告宣传或个人口碑传播,所以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他们了解的县文化旅游产业的信息很少。

因此,政府和产业内的企业需要寻求更多的推广渠道,增加推广宣传投入,应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增加宣传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打造品牌,塑造企业形象。

总之,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景区规模,品质和服务水平,并且加大宣传力度。

文化旅游产业链工作方案

文化旅游产业链工作方案

文化旅游产业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快推进我县文化和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产业链条,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为指导,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丰富和发展文旅产业产品供给,深化农、工、商、文旅融合,延长产业链条。

重点打造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XX古村群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为突破点,争创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推进旅游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提升产业链水平,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到2023年建链方面:产业格局:主攻十大文化重点工程,高标准打造一批文化精品项目,塑造一批城市文化品牌,构建旅游产业大格局。

至少引进2个优质文旅项目,主要体现在大型旅游综合体、大型游乐城以及生态康养方面。

强链方面:品牌创建:XX县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5A 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星级民宿3家。

旅游商品:开发10种旅游特色文创产品、扶持发展2-3家特色旅游购物店。

数字经济:建设1个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域旅游监测,推动高A级景区智慧旅游建设,4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智慧停车、智能监控等功能全覆盖。

延链方面:新业态:打造3条夜经济街区(城区2条,景区1条),2处特色旅游研学品牌。

产业融合:对接市场需求,打造一批“旅游”项目,通过旅游乡村振兴、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

实现融合发展。

补链方面: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编制4条旅游精品线路。

三、工作路径(一)编制发展规划。

完成编制《XX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充分挖掘我县文化内涵和旅游优势资源,洞察文旅产业发展的优劣,找准自身发展的不足,着力推进我县旅游景区提质升级、旅游产品开发、服务设施提升、品牌营销宣传。

通过规划引领,快速推进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叶城县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

叶城县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

叶城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构想中央强调大力发展新疆旅游业,国家将新疆作为中国旅游的重要战略接替区,新疆又确定了旅游优先发展的‚五区三线‛蓝图,(即:以喀纳斯湖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区,以天池和博斯腾湖为重点的风景旅游区,以吐鲁番为重点古文化遗址旅游区,以喀什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以伊犁为重点的塞外江南旅游区)三线:(1)吐鲁番-库尔勒-库车—塔中-和田-喀什(2)乌鲁木齐-天池-克拉玛依-乌伦古湖-喀纳斯湖(3)乌鲁木齐-奎屯-乔尔玛-那拉提-巴音布鲁克-金沙滩-乌鲁木齐)叶城又是‚五区三线‛旅游发展重点的必经地。

为此,叶城县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大好机遇,积极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或无烟工业。

这是旅游业积极的一面。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县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使我县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这些都为我们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叶城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叶城旅游产业素质,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叶城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地缘优势和自然条件叶城县地理位臵特殊,处在两省三地(两省:新疆、西藏;三地:阿里、和田、喀什)交汇处,交通便捷,既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又是古玉石之路的域地城池,是新疆‛五区三线‛旅游重点的必经之地。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叶城县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富特色。

终年银装素裹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神秘的原始森林、秀美的山川、险峻的昆仑山‛天路‛、塞外江南般的美丽田园、唐玄奘到过的布特布尔罕纳、盛产美玉的密尔岱山、尽展中印自卫反击战英雄事迹的叶城烈士陵园、凸显古丝绸之路风情及行一日历四季的新藏千里文明运输线、美丽传说的宗朗灵泉、泰剑立陵墓、棋盘千佛洞、锡提亚古城,坡隆森林公园、果萨斯风景区、核桃七仙园特有的南疆民俗风情,风格独特的麦西麦甫、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等自然文化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湄潭县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湄潭县旅游业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后探讨了湄潭县在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和挑战,强调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重要性。

接着,介绍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培训的实践举措,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展望了湄潭县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结论总结和建议,鼓励湄潭县在旅游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践和思考,湄潭县旅游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和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湄潭县、旅游业、发展、实践、思考、旅游资源、特色产品、基础设施、产业培训、展望、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湄潭县旅游业概况湄潭县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

湄潭县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小黄山”。

湄潭县的旅游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湄潭县的旅游业主要以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

县内有着许多景点,如马岭河大峡谷、大丰公园、青龙湖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湄潭县的特色美食也颇具吸引力,如湄潭豆腐干、湄潭米酒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湄潭县的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加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是当前湄潭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湄潭县的旅游业能够继续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2 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是湄潭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壮大,可以促进湄潭县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湄潭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环境,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实现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县级产业发展思路工作报告

县级产业发展思路工作报告

县级产业发展思路工作报告尊敬的市委领导:我是市县工作报告组的一名成员,负责撰写关于县级产业发展思路的报告。

经过对本县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和分析,我将就县级产业发展思路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产业定位和规划1.明确主导产业:通过对本县的资源优势、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的分析,确定本县的主导产业。

在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相关的产业链。

例如,如果本县的资源优势在农业方面,可以选择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态旅游业等。

2.制定发展规划: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包括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重点等。

同时,要与上级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争取资源支持。

二、优化产业结构和升级1.挖掘创新潜力:通过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机构等创新要素,增强本县的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

通过引导和扶持相关企业的发展,吸引人才和资本投入。

3.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对于已有的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

例如,引导农业向绿色有机农业转型,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产品质量和知名度。

三、加强产业创新和研发能力1.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本县的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

可以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

2.建立创新平台:建立本县的创新平台,包括技术创新中心、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

吸引创新人才和项目进驻,促进产学研合作。

3.培育创新人才:加强本县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例如设立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环境。

四、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和环境1.优化税收政策: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例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加速折旧等措施,引导企业增加投入。

2.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完善金融服务,提供贷款、担保、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

县旅游工作总结及旅游工作发展规划

县旅游工作总结及旅游工作发展规划

要二
市场定位
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和乡村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 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各类客源。
市场拓展策略与措施
策略一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 体和社交平台推广县旅游资
源和特色产品。
1
策略二
加强与旅行社、OTA平台的 合作,提高县旅游在目标市
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策略三
策划一系列主题活动和节庆 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 参与。
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已开发景点
县内已有一定数量的景点对外开放,包括古镇、古村、自然风光区 等,其中某些景点已成为区域知名旅游景点。
在建或规划景点
县内正在建设或规划一些新的景点,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并增加旅游 收入。
开发模式
县内旅游资源开发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政府制定旅游 发展规划和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开发。
县旅游工作总结及旅 游工作发展规划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县旅游工作总结 • 县旅游资源概况 • 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 县旅游市场拓展规划 • 县旅游行业管理规划
01
县旅游工作总结
工作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
目标
确保全县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旅游收入稳定增长,同时推进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旅游资源保护情况
保护政策
县内制定了一系列旅游资源 保护政策,包括《旅游资源 保护条例》、《古建筑保护 条例》等,以确保旅游资源
的合理利用和持续保护。
保护措施
县内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旅游 资源,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 、限制游客活动范围、修复
和维护古建筑等。
保护效果
通过保护措施的实施,县内 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部分古建筑和自然风光得 到了有效维护和修复。

浅析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径思考——以武城县为例

浅析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径思考——以武城县为例

浅析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径思考——以武城县为例摘要:近年来国内文化旅游热度影响力持续不减,文化旅游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些地方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本文立足于现有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概况环境,思考分析了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需要着力破解的难点瓶颈,力图探索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突破点,提出了武城县域应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针对性思考建议。

关键词:县域;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创新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品质,旅游是文化的展现载体,文化旅游产品项目就是文化和旅游的有效市场业态和产业结晶。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实现路径,这需要着力破解制约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的难点瓶颈,也需要积极探索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突破点,因此提出高质量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针对性思考建议和路径选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和营商环境需求。

一、挖掘提升文化内涵、前瞻规划设计1、挖掘提升文化内涵。

其实众多县域拥有丰富多彩、绚丽缤纷的文化旅游资源,这应当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现实需求的侧重方面,有针对性地深入挖掘、提炼、凝结、策划各大文化内涵的本质内容、具体特征,打造属于县域独具特色魅力的文化旅游景区地理标志。

武城县拥有丰富的运河文化、孝德文化、工商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说丰富阐发文化内涵有益于凸显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也有助于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助推打造全县域域文化旅游产业。

2、加强前瞻规划设计。

县域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通过前瞻规划设计可以彰显文化旅游产业的魅力蓝图。

县域与县城区组合形成多个以人名地名或地理品牌命名的风景区、旅游带,逐渐构筑起文化旅游业态的产业集群核心区,最终形成满足有效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武城县结合自身实际,以运河风情为品牌,以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孝德文化为特色,形成各有龙头、互为支撑、重点突出、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着力构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仙居为例中期报告

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仙居为例中期报告

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仙居为例中期报告本文主要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探讨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其中包括产业概况、发展瓶颈、可行性分析以及推进策略。

一、产业概况(一)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仙居县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市南部,由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

县内重要的旅游景点有中央苏区旧址、仙居紫岩寺、九峰山旅游区、天籁风景区等,同时还有一批自然的生态资源,如山岳风景区及特殊的地质遗迹等。

因此,整个县域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非常适合开展旅游业。

(二)旅游业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尽管仙居旅游资源丰富,整个旅游业却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瓶颈。

当前,该县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二、发展瓶颈(一)交通建设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尽管仙居有较为完备的公路交通网络,但是在交通建设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

同时,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也没有跟上旅游业的发展,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人才短缺,缺乏专业人员支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资、财力等资源的支持,但是目前该县旅游从业人员缺乏专业人才,对于旅游发展缺乏相关经验,这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三)品牌建设不成体系,形象宣传不够当前仙居的旅游品牌建设还略显薄弱,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不高,造成的后果是,影响到了仙居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可行性分析(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该县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仙居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是该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业影响力,同时有助于推进旅游业发展。

(二)国家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机遇充足。

当前我国开始推进文化旅游融合的新时代,针对县域旅游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该县的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三)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将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地方经济增长性方面,旅游业越来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拉动力量。

县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县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县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我县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提高旅游业在县经济中的占比,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加强规划引领。

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旅游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通过规划引领,整合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观光设施等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加大对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旅游吸引力和服务水平。

三、推广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县域内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要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通过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推广,提升县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加强旅游市场营销。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游客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旅游宣传和推广策略,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拓宽旅游市场销售渠道。

五、培育旅游人才队伍。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时,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和建立旅游人才培养机制,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旅游环境整治。

加大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提高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加强对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的教育和引导,提倡文明旅游。

七、建立旅游统计监测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旅游统计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旅游市场情况和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实施意见的推动,相信我县全域旅游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要注重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形成区域旅游合力,共同推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八、加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旅游业与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等相互融合,形成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业的附加值。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贵德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段,总面积3700平方公里,东有东山(神保山);南有扎木日根山;西有巴吉山、歪拉山、野牛山;北有拉鸡山。

九曲黄河中贯贵德而过,全长78公里。

境内奇峰林立、川青水秀、绿荫翠碧、瓜果飘香、民风淳朴。

既有雄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既有高原景色的粗犷和博大,又有江南风光的娟秀和文静,被誉为“青海小江南”。

一、贵德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一)旅游资源优势贵德历史悠久。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独特历史环境造就的人文景观和灿烂文化,构成了贵德丰富多彩而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资源。

1、自然资源丰富。

●美丽的拉鸡山镇守在贵德北大门,是通往青南地区的必经之地。

夏季来临,山坡绿草如菌,繁花似锦,牛羊成群,牧歌声声,还有空阔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矗立在两座山头夹逢中高十余米的红色砂砾岩独峰—格薜尔栓马桩等等,是都市人向往的佳境。

●矗立南天的扎木日根山与拉鸡山遥遥相对。

最高峰海拔5011米,是县境内峰高之最,山顶白雪覆盖,长年不化,称之为“素古积雪”。

●东山与扎木日根山一脉相承,全长30多公里,主峰海拔4614米。

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坎布拉毗邻。

东山石崖峥嵘,松林茂密,珍禽野兽出没其间,山花异卉点缀清泉怪石。

晴朗天气,雾缠山间;细雨蒙蒙,云雾缥缈;傍晚炊烟四起,村寨隐没在烟雾之中,素称“东山烟雨”。

●阿什贡丹霞地貌群峰突起,山势峭拔,重重叠叠,奇形怪状,绵延数十里,山色红涂紫抹,恰似晚霞。

山形千姿百态,似古代宫殿、城堡,嵯峨宏伟;似现代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似巨人,居高仰视;似野兽,静卧山岗;似耄耄老人,久经风霜。

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景色,真是千奇百怪,鬼斧神功。

●消暑纳凉的江拉原始森林属天然次生林,面积达5万余亩。

起伏绵延的林中,茂密的云彬(松树)和灌木、野草构成了绿色的海洋。

盛夏季节,当你走进江拉森林,一阵阵花香味搀和着松脂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县域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社会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上,通过旅游发展,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旅游区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发展思路(一)统筹规划,尊重市场全域旅游发展要充分统筹,做到既要发挥资源优势,又要避免发展过度或单一化。

要充分听取市场和消费者意见,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发掘各地特色,增加消费者体验,满足市场需求。

(二)注重规范,鼓励创新全域旅游发展必须要有规范,遵循生态、文化、公益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尤其要注意生态和环境保护,坚持依法发展。

同时也要鼓励创新,提供多元化、差异化、非常规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发掘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三)保护资源,转型升级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细心呵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和常态化的监管体系。

同时,也要升级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旅游产业,以实现旅游创收和社区共同发展。

三、并列行动(一)拓展旅游景区1.提升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品质,打造有差异性的旅游景区。

2.提供全方位、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旅游服务,优化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

3.完善旅游重要公共设施,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水平,科学合理地规划配套服务设施。

(二)营造旅游氛围1.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

2.组织各类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让游客体验到浓厚的节庆氛围。

3.推动旅游宣传营销,全面提高旅游宣传力度,增加对目标受众的曝光率。

(三)加强旅游服务1.健全旅游业法规、制度和监管机制,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

2.强化旅游服务和管理,提高旅游安全和旅游保障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3.推广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和成功案例。

四、实施保障(一)加强管理1.强化领导、机构、人员和制度建设,增强县域旅游发展的领导力、协调力、组织力和执行力。

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1. 引言某县位于某省的某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

然而,当前该县的旅游产业尚未充分开发,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与思路,以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定位和目标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时,需要首先明确旅游产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某县可以确定以下定位和目标:•定位:打造以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目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某县的独特魅力,提升旅游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3. 加强旅游宣传与推广旅游宣传与推广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某县可以采取以下举措:•制作宣传册、宣传片等营销材料,向外界展示某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积极推广某县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活动。

•参加旅游展览和推介会,与旅行社、游客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市场渠道。

4. 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某县可进行如下工作:•加大投资力度,修建或改善交通、酒店、景区设施等基础设施,提高游客的体验感。

•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提升景区整体形象和品质。

•建设旅游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旅游信息咨询和服务。

5. 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的融合某县的农业和文化也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可以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开展农家乐和农产品体验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农业文化。

•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吸引游客感受当地的独特文化魅力。

•建立旅游与农业、文化相关产业的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产业融合发展。

6. 培育旅游人才队伍优秀的人才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某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旅游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设立旅游专业院校或培训机构,为当地培养更多的旅游人才。

•与相关高校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提升旅游人才培养水平。

7. 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为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某县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减免旅游企业的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发展。

特克斯县旅游业长期发展思路及近期工作任务

特克斯县旅游业长期发展思路及近期工作任务

特克斯县旅游业长期发展思路及近期工作任务一、特克斯县旅游业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一)总体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和自治区旅游产业大会精神,牢牢把握新疆旅游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特殊重要作用,以加快推进我县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为核心,全力打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坚持深入实施“旅游城建”并举发展思路,以打造旅游精品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依托我县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认真做好规划编制、资源保护、景区开发、建设、文化挖掘、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等工作,着力建设集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为一体的独特旅游景区,进一步巩固旅游业重点支柱产业地位,从而促进特克斯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旅游定位特克斯县八卦城定位在伊犁州旅游总体规划和“大那拉提”旅游规划的重要景观(景点)上,融入大那拉提旅游环线中,打好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依托全国闻名的“八卦城”、风景俊美的喀拉峻原生态大草原等在伊犁河谷乃至全疆、全国都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主打乌孙文化、易经文化和原生态品牌,着力建设集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为一体的独特旅游景区,树立大旅游的产业发展观,与伊犁河谷各县市联合和优势互补,实施资源重组,设计精品路线串联各旅游板块,提高整体竞争力,突破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大力推动“八卦城”的推广及旅游产品内涵丰富的延伸进程,集中力量进行原生态大草原—喀拉峻和中心县城的建设,使之能够快捷高效的服务于周边旅游资源,和昭苏县一起构建伊犁河谷的西南旅游板块旅游中心,努力把特克斯县建设成为伊犁河谷旅游业的品牌型亮点。

(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以规划为先导,围绕“大那拉提”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喀拉峻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围绕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重点打造八卦城旅游景区,力争到2012年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县区旅游产业实施方案

县区旅游产业实施方案

县区旅游产业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县区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在县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宣传推广不够到位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县区旅游产业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2.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3.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扩大县区旅游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4. 推动县区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实施措施。

1. 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加强对特色景区、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训和服务标准制定。

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制定并落实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3.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拓展宣传渠道,提升宣传效果。

通过加强新媒体宣传、参加旅游展会、举办旅游节庆等方式,提升县区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

4. 推动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

加强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合作,推动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县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水平。

四、实施保障。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为县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游客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3. 加强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区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五、总结。

县区旅游产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县区经济发展、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一、旅游资源概况
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脉南端西翼,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

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2.89平方公里。

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土地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

海拔最高1521米,最低511.9米,年均气温9.5℃,年降雨量在500mm左右,十年九旱,是雨养农业县。

全县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

1、文明历史悠久。

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

据专家考证,县境内芝河两岸有旧石器遗址,有罗仓、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全国罕见。

2、旅游资源奇特。

全县有62处旅游资源单位有80%以上集中分布于县境西部沿黄河一带。

特品级旅游景观有乾坤湾、黄河峡谷地貌,四级旅游景点有六处,三级旅游景点有23处,可以划分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
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

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批准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被临汾市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可开发形成核心旅游区。

3、红色文化厚重。

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途径,在赵家沟、前龙石腰、上退干等地居住和战斗了十三个日日夜夜,是红军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毛泽东主席在临汾市境内唯一住过的地方。

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建国前后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

1971年将 __曾居住过的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并修建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当时的临地委在此召开了第一届全委会。

5月12日重新修复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剪彩开馆,有霞光普照、阳光雨露、殉义柏等景观,境内还有回师西渡渡口、沙发石、红军井、红军石、红军崖、毛字石等红色旅游资源(:)。

4、生态资源丰富。

境内盛产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蓖麻、酸枣、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上乘,闻名遐迩。

尤其是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奖章,是全国无虫红枣第
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在我省干果类农副产品中率先获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目前,全县红枣树总量达到30万亩900万株。

发展绿色观光、采摘旅游、建立果品加工基地,转化原枣为旅游商品,开展绿色生态旅游。

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绿色产业富民、能源工业强县、旅游开发兴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和出台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县打造以红军东征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主的黄河文化旅游和以红枣品尝采摘为主的生态文
化旅游三大精品旅游线路,牵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1、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以红军东征纪念馆为主体,新建展览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红军东征纪念塔,开展追寻红军东征足迹、寻访东征老红军及其后人,祭奠红军崖英勇牺牲的无名烈士等主题活动,努力把东征纪念馆打造成全省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2、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景区。

加大以乾坤湾为主体的重点景区建设,修建黄河地质博物馆、观景台、乾坤道、天脊台等景点,挖掘保护河会里民间艺术村、黄家岭民俗村等资源。

开发黄河观光体验项目,开展水上漂流、黄河游艇、空中热气球等活动,饱览黄河地质公园奇特
景观。

开发游乐服务项目,修建服务中心、农家宾馆,推出特色产品、农家饭菜,开展黄河沙浴、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打造全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3、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建设绿色生态园,营造十里绿色果林带,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采摘等旅游项目,建设绿色旅游林果超市,游客可在不同季节采摘果实,建设果品加工基地,培育品牌产品,打造成返璞归真享受自然的首选地。

4、打造文化旅游强县。

全面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谋划实施一批文化融合项目,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把文化包装成项目,把资源整合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