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形状知觉
形状丨对形状感知的敏感性培养
形状丨对形状感知的敏感性培养视觉要素包括形状、线条、明暗、质感、立体感,它们可以被看做是照片的组成部分,正像我们把构成主题的景物看成是照片的组成部分一样。
画面和图形的相互关系拍摄物体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处理方案直观构图的概念对形状感知的敏感性培养两个或多个形状的构图矩形构图原理(空间的划分)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相结合的构图在摄影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是把事先想好的美学构思加在拍摄题材身上,而是依靠特殊的敏感对题材的感人因素作出即兴反应,并从题材本身获取需要集中表现的美的素质。
画面和图形的相互关系我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每件物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它物体相互联系而存在。
边框所包容的空间叫作画面。
画面里的形状或物体叫图形。
只要图形一进入画面,就会出现形状设计中第三个极其重要的要素,即背景空间。
拍摄物体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处理方案强调圆形物体的轮廓。
通过布光,在一侧投出影子,以强调它的立体感。
强调轮廓的不规则性。
强调轮廓的圆滑。
强调圆形和画面之间的明暗对比。
强调表面的图案或质感。
单个形状的拍摄形状在画面中的布局。
背景空间的安排。
其实,大量的艺术创作都是直观的,大部分构图也是如此。
不可能有什么规则(因为任可规则只能抑制个人的即兴表现力,并导致作品题材陈旧、千篇一律而令人生厌)。
对形状感知的敏感性培养形状是构图最基本的要素,摄影家必需发掘自然存在的形状。
这里,更重要的不是工作手段,而是敏感性。
培养这种敏感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铅笔作画。
(一)圆形练习图形在画面上稍一移动,背景空间的形状也就随之改变,从而影响了构图。
这种影响虽然不易察觉,但起的作用却相当巨大。
改变圆形在画面中的位置:改变圆形的大小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化形式:椭圆的长轴赋予图形本身一种特殊的方向感:含一个直边(或两个直边)的弓形会使形状变化和方向变化更加多样化,从而有可能设计出更多,更有趣的背景空间:还可以使方向变化的效果更为强烈。
请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视觉效果。
形状知觉名词解释
形状知觉名词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概述形状知觉是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我们对物体或空间中各种形状的感知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形状来辨认不同的物体、区分不同的空间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形状知觉的研究始于心理学领域,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也逐渐成为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视觉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形状知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机制,并为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感知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形状知觉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形状的感知和辨认、形状特征的提取和表示、形状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者们发现人类在形状知觉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视角变化、个体差异等。
同时,形状知觉还与我们的记忆、注意力、语言等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对形状知觉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详细探讨。
通过对形状知觉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为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提供更全面的揭示,并为实际应用领域提供更准确、高效的解决方案。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形状知觉的解释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进行概述以及介绍文章的结构。
接着,正文部分将对形状知觉的定义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其在认知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形状知觉的概念和作用进行总结,并略微展望未来形状知觉研究的可能方向。
在引言部分,将通过对形状知觉的背景与意义进行概述,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接着,将介绍本文的结构,明确各个章节的内容和安排,以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对形状知觉的定义进行详细解释。
这将包括形状知觉的基本概念、范围和相关理论等内容,以确保读者对形状知觉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随后,将详细讨论形状知觉在认知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这将包括形状知觉在视觉和感知认知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论述。
形状与空间感知
形状与空间感知形状和空间感知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的重要部分。
通过形状,我们能够识别物体的特征和轮廓,而通过空间感知,我们能够确定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形状和空间感知的发展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形状感知是我们对物体外形的知觉能力。
它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并能够将它们归类到相应的类别中。
形状感知有助于我们识别物体,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和决策。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可以凭借形状感知判断某个商品是否合适或者是否具备我们所需的特征。
在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中,形状感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婴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不同物体的形状来建立他们的认知模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识别并掌握更加复杂的形状知识。
形状感知能力的发展还与人的智力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学习几何学需要我们对形状的感知力和判断力进行深入发展。
空间感知是指我们对物体在三维空间中位置和方向的知觉能力。
空间感知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至关重要。
例如,当我们开车时,我们需要准确判断车辆之间的距离和位置,才能确保安全。
另外,空间感知也对我们的艺术和设计能力产生影响。
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要求我们准确地表达和再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
人类对形状和空间感知的理解主要通过大脑处理相关信息而得出的。
视觉系统是我们感知形状和空间的重要来源。
大脑中的视觉皮层接收到来自眼睛的视觉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解析。
通过面部特征、轮廓线条等视觉信息,大脑能够识别物体的形状,并定位在空间中的位置。
此外,听觉系统和触觉系统也对形状和空间感知起着一定的作用。
例如,我们通过声音的方向和声音的特征来判断其来源的位置和形状。
总结起来,形状和空间感知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方面。
它们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形状感知使我们能够识别物体并理解其特征,而空间感知使我们能够确定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所以,空间知觉就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一)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的。
在形成大小知觉的时候,运动觉和触摸觉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判断物体大小的时候,视像的大小和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是结合起来起作用的。
观察者根据经验知道,在距离相同的条件下,视网膜像越大,物体越大,视网膜像越小,物体越小。
在视网膜像相等的条件下,物体离观察者越远越大;反之,物体离观察者越近越小。
所以,观察者是把视网膜像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结合起来判断物体大小的。
人们不见得意识得到这个过程,但人们是这样来判断大小的,这叫大小一距离不变的假设。
(二)形状知觉视网膜像提供了视觉信息,视线沿物体边界的扫描运动提供了动觉信息,手的触摸提供了触觉信息,这些信息的结合形成了形状知觉。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信息结合得非常牢固了,只要其中一个信息起作用,就可引起对物体形状的反映。
例如,看到茶杯,尽管视觉提供的可能是一个椭圆形的茶杯口的视网膜像,人们也并没有去摸茶杯,但是人们也知道茶杯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
(三)方位知觉方位知觉可以以自身作为参照,头顶为上,脚底为下;脸对着的方向为前,背对着的方向为后;左右也可以以身体作为参照。
方位知觉也可以以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因为从不同方位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和强度都会有差异。
从左边来的声音先到达左耳,后到达右耳,当声音从左到右绕过头部的时候,其强度也减弱了。
双耳听觉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就给判断声音的方位提供了线索。
时间和强度的差别越大,声音方位的知觉越清晰。
如果声音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到达双耳的时间和强度相等,那么对声音方位的判断就很难了。
(四)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人们是依据什么线索来判断距离远近的呢?1.肌肉运动线索(1)眼睛的调节作用。
形状辨认任务
形状辨认任务形状辨认任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认知测试,旨在评估个体对于不同形状和图案的辨认能力。
在这种任务中,参与者需要通过观察和辨认给定的形状或图案,从而对其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和识别。
形状辨认任务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类感知和认知的特点,同时也有助于诊断一些与形状辨认能力相关的神经学和认知障碍。
一、形状辨认任务的背景形状辨认任务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人类对于形状和图案的辨认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包括了对于地图、街道标志、交通信号等的识别,甚至还涉及到对于人脸、动物等的辨认。
因此,研究形状辨认任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认知过程和大脑功能。
二、形状辨认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形状辨认任务通常采用实验证明方法,通过问卷、实验室测验或者脑电图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设计任务时,研究者会提供一系列的形状或图案,参与者需要根据指定的要求,对这些形状进行分类、辨认或者匹配。
任务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和复杂性进行调整,以满足研究者的具体需求。
三、形状辨认任务的影响因素形状辨认任务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形状的复杂程度、大小和反差度是重要的因素。
此外,个体的年龄、认知能力和认知负荷也会对形状辨认任务的表现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形状辨认任务的结果,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对认知过程的作用。
四、形状辨认任务与大脑功能的关系形状辨认任务与大脑的不同区域和功能密切相关。
神经学研究表明,形状辨认任务主要涉及到大脑的视觉系统,包括了颞叶、枕叶和顶叶等区域。
不同的形状辨认任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脑电图模式和局部激活区域,这为我们理解大脑在形状辨认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形状辨认任务的应用价值形状辨认任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
首先,形状辨认任务在教育和评估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障碍。
其次,形状辨认任务在神经科学和认知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与形状辨认能力相关的疾病,如阅读障碍和大脑损伤后的认知障碍等。
心理学考研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表象和记忆
心理学考研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表象和记忆(一)表象一、心理旋转:Shepard的经典实验Shepard和他的同事们在内的一些研究者,将旋转角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了其它刺激材料上。
如Cooper和Shepard曾经向被试呈现上些非对称性的字母如“R”。
他们系统变化这些字母的倾斜角度,变化范围为0-360O,变化间距为60 O。
这意味着有6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即顺时针方向分别倾斜0 O(360 O)、60 O、120 O、180 O、240 O和300 O。
此外,旋转为正常角度的刺激,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反的。
被试的任务是做“正”或“反”的判断。
Cooper和Shepard发现,当倾斜角度从0 O向180 O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也相应地增长。
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 O向360 O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并不相应地增长,而是相应地缩短。
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 O向360 O变化时,被试的心理旋转不是逆时针方向进行,而是顺时针方向进行。
因此,倾斜角度为300 O的刺激,同倾斜240 O的刺激相比,作出正确判断的潜伏期要短,而不是长。
这样,Cooper和Shepard的实验再次有力地证明,心理上的旋转,在性质上类似于实际物体的物理旋转,因而为表象以模拟码形式存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Georgopoulos和他的同事们使用猴子运动皮层的单细胞记录技术,发现了猴子心理旋转的一些生理学方面的证据。
二、认知地图1、认知地图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
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
2、空间框架理论观点、证据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间框架模型。
该模型强调,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
突出原因有两个。
其中,一个原因是,上下维度与地心引力相关,而地心引力对我们所知觉的世界,有着不对称的影响。
而前后、左右两个维度都不具备这种性质。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四类空间知觉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四类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但受空间上相邻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还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称轮廓的掩蔽当客观上不存有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管轮廓或错觉轮廓。
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将它们完整起来,变成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图形组织所遵循的原则:临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简单性图形识别:根据已有经验和当前信息识别知觉到的图形。
还存有启动现象。
特征捆绑问题:注意参与到其中,直觉到事物的整体。
眼动:微动和跳动。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稳定性,避免网膜因注视而产生局部适合有重要的意义。
跳动是一种更重要的眼动,与信息提取相关。
2、大小知觉大小-距离不变假设: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
物体大小=网像大小×距离。
实行大小知觉时,环境中的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线索提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
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有影响。
邻近物体的大小比较对大小知觉也有影响。
体态变化对知觉大小有影响。
3、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提供深度和距离知觉的线索:肌肉线索:调节,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
辐合,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将视轴汇聚到注视的物体上,根据辐合角大小获得距离的信息。
调节在深度知觉中只有很小的作用,辐合的作用较大。
单眼线索: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会出现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看远处的物体模糊;相对高度,照片上位置较高的景物给人以远的感觉;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如砖墙上面的砖投影较小,密度较大;运动视差,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而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运动透视,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近处事物流动的速度快,远处事物流动的速度慢。
双眼视差:当物体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看到单一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但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增大,将看到双像;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能起作用。
2022考研347应用心理: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形状知觉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1)形状的特征分析人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包括点、线、角度、朝向和运动等。
视觉系统以特征觉察器对于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努力的。
(2)轮廓与图形轮廓代表了图形及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视野中临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大小错觉),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图形掩蔽实验(在短暂呈现条件下,圆盘的轮廓尚未形成,被圆环遮蔽)说明人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就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3)眼动与形状知觉眼动在形状知觉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微小的、不随意的眼动,如微跳、漂移、生理震颤等;一类是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如眼跳、追踪等。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避免网膜因注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具有重要意义;跳动是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运动,发生在三种情况下:用眼球搜索要观察的物体;将眼球由一处转移注视另一处;当刺激落在视野边缘时,使物体回到视野中央。
考研答题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等。
写作模板: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例如:必然性与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必然性,也要看到偶然性;只看到必然性看不到偶然性是不行的,只看到偶然性看不到必然性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形的基本认知与分类
形的基本认知与分类形,是指物体或事物在空间中的外部形状或轮廓。
对于人类来说,形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之一。
通过形状,我们能够对物体进行辨识和分类。
形的基本认知和分类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被广泛研究,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形的基本认知人类对于形的基本认知具有普遍性和刻板性。
就普遍性而言,人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形的认知存在共性。
比如,在各个文化中,人们普遍会将物体划分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
这些基本形状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早期形成的概念,具有较强的认知稳定性。
而刻板性则指的是人们对于形的认知受到某些经验和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
例如,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往往倾向于按照某种固有的形式进行认知。
比如对于香蕉,我们通常将其认知为弯曲的形状,而不是其他不常见的形状。
二、形的分类形的分类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物体形状的分类,我们能够对其进行辨识和归类,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属性和功能。
1. 形的基础分类形的基础分类是指将物体按照它们的形状特征进行划分。
这种分类是最直观、最基本的形分类别方法。
在形的基础分类中,我们通常将物体分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初级认知阶段。
2. 形的高级分类形的高级分类是指将物体按照更为具体和复杂的形状特征进行划分。
在人类认知过程中,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形的高级分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例如,在艺术领域中,人们将物体的形状进行抽象和变形,通过对形的重新构造和组合展现出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独特的审美观。
3. 形与功能的关系形与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物体的形状往往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在设计和工程领域中,人们常常通过对物体形状的定制和改变来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
例如,飞机的翼形设计,会影响到其飞行性能和操控能力;建筑物的形状设计,会影响到其承重能力和空间利用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够通过物体的形状来判断其功能。
比如,圆柱体的形状常常与容器和柱子相联系,而锥形的形状则会让我们联想到冰淇淋或者尖锐的物体。
实验心理学[第八章知觉]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研究的复杂性一、知觉研究中变量的复杂性知觉的性质决定了引起知觉的当前事物(刺激物)必然是复合刺激,对这一反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是与以前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共同活动,经过大脑的复合分析、综合,对当前的事物作出关于其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复杂的反应。
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很难用简单的物理量表示刺激,也很难用一些简单的反应指标表示其反应。
知觉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知觉。
比如:按知觉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按知觉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划分,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和触知觉等。
二、形状知觉的理论形状知觉的早期理论是由冯特和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主义提出的,根据构造主义的观点,人们具有一个独立的视觉感受器所组成的镶嵌物,即每一种视觉感受器对刺激的反应只是简单的感觉,如亮度。
但当多种感觉与过去经验中所保持的其他感觉(记忆表象)发生联系时,就能反映一些更复杂的物体特性,如光滑等,成为比较复杂的知觉经验。
构造主义把知觉看成是感觉因素的简单组合,而知觉可以分解为各种感觉。
20世纪初,以魏台默、考夫卡和苛勒为代表的格式塔学派与构造主义相对立,提出“整体多于各部分的总和”,即人并不是把各种感觉元素加以组合形成知觉,而是直接对一个完形(即格式塔)发生反应。
20世纪中期兴起了认知心理学理论,提出知觉不单纯是客观世界的镜像,而是含着对客体的解释,知觉不可能只单纯从刺激方向描述。
他们认为知觉是在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而产生的,它的内容比感觉基础远为丰富。
第二节轮廓、图形与背景一、轮廓(一)什么是轮廓1865年马赫(E.Mach)提出,明度或彩色梯度的比较突然的变化,属于边界对比现象,而对比加强了轮廓,使物体的外形线比它们在视网膜映像更加清晰,这种“马赫带”现象可以用侧抑制的理论解释。
轮廓是形状的外形线,它是由明度或色彩级差的突然变化所引起的。
虽然轮廓对于形状非常重要,但是轮廓不等于形状。
视觉思维中的形状知觉剖析
视觉思维中的形状知觉剖析美国著名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汤姆基于格式塔理论提出的视知觉理论,开创了艺术心理的新时代。
本研究以绘画意向的基础形状为切入,意在深入剖析阿恩汤姆的视知觉中的形状知觉,给教育者与艺术学习者一些实践建议。
标签:视觉思维;形状知觉;艺术1 视觉思维及形状知觉的含义1.1 视觉思维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一生致力于教育和艺术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和《视觉思维》中,阿恩汤姆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推理论证其视觉是以知觉形式存在的认知过程,探索感知与思维的统合方式。
《艺术与视知觉》侧重于探讨艺术形式与视知觉的关系,通过揭示视觉的简化倾向和组织本能来揭示完形的性质,《视觉思维》则通过揭示视知觉的理论本质来弥合感性和理性、感知和思维、艺术与科学的裂缝。
阿恩汤姆认为艺术是增加感知力最强有力的手段,同时在现实教育环境中人们认为的感知和思维相分离,导致了艺术教育家门忽视感知力,降低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力度。
1.2 形状知觉形状是眼睛所把握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在空间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外部形象,即不涉及物体所处的位置等,而只是物体的边界线。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在一些图中没有轮廓但是能展示物体形象并能够被人识别的绘画,所以说,一件物体的真实形状也是由它的基本空间特征所决定。
2 形状知觉剖析阿恩汤姆认为视知觉具有理解力。
当绘画诉诸于知觉,知觉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在“知觉”中包含了对物体的某些普遍性特征的捕捉。
例如,在一幅画中,观画者只有在看成是一定大小及各种形状和色彩等要素组成的结构图式时,它才算是真正地被感知到了。
形状是眼睛所能把握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个物体的形状是否被真正的感知,是指其能否把握其突出特征,在经过媒介传输过程中,物体的呈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2.1 形状的简化如果用构成一个式样的结构特征数目的多少来说简化,绝对意义上一个物体只包含少数结构特征时,他是简化的,在相对意义上,一个物体用金可较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时,我们说这个物体是简化的。
视觉心理学 形状知觉
Edgar Rubin更进一步提出图地现象,说 明在群化的过程中,容易将视觉刺激区 分为图形与背景两部分。 图与地的倾向区分整理如下:
a.被包围的形、闭锁的形成为「图」,包 围者成为「地」。
b.小面积者成为图,大面积者成为地。
c.密度高或有纹理描写者易成为「图」
d.二形位于上下之位置时,面积、形状均 相同,只有色彩或明度有差异时,此时位 于下面的形易成为「图」。
二、图形与背景 1、图形和背景的区别 鲁宾最早将图形与背景加以区分,成为理解形状知 觉的基础。
a一会儿看成花瓶,一会儿看成两个侧面的人头形
状,二者是交变的,当看成花瓶时,背景没有形状,同 样,当看成两个侧面头像时,白色为背景也看不出形状 来。 b也是一样,当将黑色看成图形,则右侧白色为背
景,相反则黑色为背景,背景都无形状。
激所显示的各种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 形,所以又称“良好图形”原则。如 图一般都看成重叠的方形和圆形而不 是两个不完整的图形。
构成良好图形的具体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组合封闭:有封闭轮廓的面积比由不完全的或具 有开口的轮廓所围成的面积更容易构成图形。 ②好的连续:在某些方面遵循一定的方向。 对称:一块面积的对称性越强,越易于被看成图 形。
同组合而产生的。
实验证明,在很不相同的图形之间,能够觉察到它们具 有相似的特征,如下图:图中a、b部分有着相同的边角, 只是安放的位置不同。
结论:可见作为图形的基本元素特 征,只不过是直线、曲线、边、角,而 作为一个图形,只是这些基本待征的不 同组合。
2.基本形状特征的组合
各部分并不是随机地分解,其中看到 和看不到的形状都是有一定意义的部分
由明度或色彩级差的突然变化所引起的。
有不同程度的灰色条纹,明度由白到黑按梯级变化,而在两 个相邻灰条之间的接触部位,靠近较浅的一侧显得更白些,而靠近 较深的一侧则显得更黑些,因此形成明显的轮廓。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知觉干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干货普通心理学中,知觉是常考点,考试的题型涉及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是心理学考研中的一个考试热点。
博仁考研送来了福音,这篇文章重点论述了有关知觉这一章节的重难点,而且还补充了陈霖的拓扑实验给大家。
知觉思维导图以下就是书中常考的内容一.知觉的组织原则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具有相似性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向着相同方向变化或运动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不同图形,方向相同,难以分开。
图形相同,方向不同,容易分开。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选择性1.定义: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分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
例如观看两歧图形时就体现了知觉选择性。
2.影响因素①客观刺激物: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时,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封闭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②主观因素: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兴趣与爱好、目的与任务、已有知识经验及刺激物对其意义等。
(二)知觉整体性1.定义: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如“主观轮廓”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2.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特征对知觉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①大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②整体知觉会抑制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1.定义: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心理实验 3:知觉的理解性
【实验目的】 了解知觉的大小、形状、明度、颜色恒常性。
【实验原理】 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象模式的改
变而改变,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有重要 的意义。
知觉恒常性体现在知觉的各个领域,如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 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指不论知觉对象的网像变化,而知觉出其实际大小的特性。大小 恒常性通过知觉对象大小与距离深度线索之间的关系获得。客体距离我们越远,在视网膜上成像就 越小。但大脑会自动考虑距离因素,将知觉到的客体大小修正为其真实大小。 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指当人们对物体的观察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时,依然能够知觉 出物体本身的实际形状。形状恒常性与距离判断和大小恒常性有关,视觉系统通过客体不同部位的 距离而确定其真实形状。形状恒常性通常发生在对熟悉物体的知觉上。 明度恒常性(lightness constancy):指即使照明条件发生变化,对物体明度的知觉依然保持相对 稳定。明度恒常性的存在是由于知觉的客体与其周围的环境在同一种光照的条件下(即使光照改变 也是对二者同时发生),故到达大脑的神经信息未变而引起的。 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指当照明条件或环境背景光发生变化时,知觉对象的网像颜色 改变而对颜色的知觉保持稳定。 恒常性反映的是人们知觉的相对稳定性,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有关。当知觉条件的变化超过一定 范围,或知觉环境经过了特殊处理,这时知觉往往会失去恒常性,受条件的左右作出错误的判断。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空间知觉_毙考题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空间知觉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相邻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还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称轮廓的掩蔽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管轮廓或错觉轮廓。
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将它们完整起来,变成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图形组织所遵循的原则:临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简单性图形识别:根据已有经验和当前信息识别知觉到的图形。
还存在启动现象。
特征捆绑问题:注意参与到其中,直觉到事物的整体。
眼动:微动和跳动。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稳定性,避免网膜因注视而产生局部适应有重要的意义。
跳动是一种更重要的眼动,与信息提取有关。
2、大小知觉大小-距离不变假设: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
物体大小=网像大小距离。
进行大小知觉时,环境中的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线索提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
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有影响。
邻近物体的大小比较对大小知觉也有影响。
体态变化对知觉大小有影响。
3、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提供深度和距离知觉的线索:肌肉线索:调节,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
辐合,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将视轴汇聚到注视的物体上,根据辐合角大小获得距离的信息。
调节在深度知觉中只有很小的作用,辐合的作用较大。
单眼线索: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会出现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看远处的物体模糊;相对高度,照片上位置较高的景物给人以远的感觉;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如砖墙上面的砖投影较小,密度较大;运动视差,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而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运动透视,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近处事物流动的速度快,远处事物流动的速度慢。
双眼视差:当物体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看到单一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但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将看到双像;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能起作用。
心理学导论第十章知觉知识点总结
知觉到的现在 在、知觉到的现在是相同的。
弗雷斯提出知觉到的现在可以持续
2~5 秒。
弗雷斯建立了时间知觉研究框架:从
瞬时体验过渡到持续体验的延续性
组织、从同时体验过渡到相继体验的
顺序性组织,是绵延事件的基本结
构。
对上述这两类组织的时间知觉阈限
顺序和持续
的测定揭示了两者的分离:顺序阈限
略高于持续阈限,但二者并非一个连
b) 原型假说:与模板假说相对,认为原型
不同于模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样
式,而是一类事物最典型(最常见)的
例证。知觉的识别过程不是与模板精
确、等同的匹配,而是与原型相一致。
c) 特征假说: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就
是把事物的特征与记忆中所储存的特
征相匹配,而不是把整个事物与模板或
圆形相匹配。
自上而下的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指知觉者的经验、期望、
电影、动画片的制作原理
自主运动 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亮点,注视一段时间后,光
点会古怪的动荡起来,称为自主运动。
诱导运动 周围其他物体运动,使本来静止的物体看上去在运
动,称为诱导运动。
运动后效 大多数运动都会产生朝相反方向运动的运动后效。
瀑布效应
8、 错觉 (P329)
①含义 ②种类
③ 产生原因
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 知觉。 视错觉、颜色错觉、运动错觉、几何错觉(方向错觉、线条弯曲 错觉、线条长短错觉、面积大小错觉) 无定论 客观上,知觉的情境发生了变化,但是人却以原先的知觉模式进 行感知; 主观上,可以与过去的经验有关; 情绪、态度也会使人产生错觉; 可能是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
加工,不需要已有的经验、期望、动机等、)
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形状知觉
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形状知觉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形状知觉心理学的知识点多而零碎,同学们对于心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一定要掌握。
以下为普通心理学:知觉部分,一起来学习吧!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形状知觉(一)形状的特征分析许多心理学家相信,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
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
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
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二)轮廓与图形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的。
因此,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而且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
这种现象叫轮廓的掩蔽或图形掩蔽。
它说明人们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就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也有人认为,主观轮廓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
(三)图形的组成视野中的哪些成分容易结合为一个图形从20世纪初以来,心理学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图形组织的一些原则,如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方向和简单性等。
(四)图形识别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做图形识别。
这是形状知觉中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
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期待。
(五)注意在图形知觉中的作用人脑是如何将不同的特征联合在一起的问题是形状知觉中的重要问题,这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中叫特征捆绑问题。
现代的一些研究认为,在特征整合中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形状知觉
心理学的知识点多而零碎,同学们对于心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一定要掌握。
以下为普通心理学:知觉部分,一起来学习吧!
心理学考研考点详解:形状知觉
(一)形状的特征分析
许多心理学家相信,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
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
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
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二)轮廓与图形
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的。
因此,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而且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
这种现象叫轮廓的掩蔽或图形掩蔽。
它说明人们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就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也有人认为,主观轮廓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
(三)图形的组成
视野中的哪些成分容易结合为一个图形从20世纪初以来,心理学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图形组织的一些原则,如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线条方向和简单性等。
(四)图形识别
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做图形识别。
这是形状知觉中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
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期待。
(五)注意在图形知觉中的作用
人脑是如何将不同的特征联合在一起的问题是形状知觉中的重要问题,这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中叫特征捆绑问题。
现代的一些研究认为,在特征整合中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们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
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