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语故事典故三篇

合集下载

古代成语故事及启示四篇

古代成语故事及启示四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成语故事及启⽰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成语故事篇⼀:【鞭长莫及】 鲁宣公⼗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出使齐国。

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强盛,要申⾈不向宋国借路。

申⾈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会杀我。

”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

”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

宋国君⾂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侮辱,就杀了申⾈。

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得暴跳如雷,⽴即发兵攻打宋国,⼀下⼦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相持了⼏个⽉,楚军还是没有取胜。

第⼆年春天,宋国派⼤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

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夫伯宗说:“⼤王,我们不能出兵,古⼈有话说:‘鞭⼦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

’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

晋国虽然强⼤,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低低,都在⼼⾥’,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林草丛中暗藏有毒⾍猛兽,洁⽩的美⽟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您还是忍⼀忍吧。

”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发兵,改派⼤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个⽉,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宋国⼤夫华元作为⼈质。

鞭长莫及的启⽰: 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奢求做⾃⼰能⼒范围之外的事情。

要做,就做⾃⼰能⼒所能涉及的范围内的才是最适合的。

只有适合的,才是的。

古代成语故事篇⼆:【墨守成规】 故事战国时期,⽊匠出⾝的墨翟主张兼爱与⾮攻,到处推⼴他的学说。

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

墨⼦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与鲁班⽐试⽐试攻防演习,墨⼦善于防守,鲁班败北。

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有⼀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种云梯,准备攻城之⽤。

那时墨⼦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起⾛了⼗天⼗夜,到了楚国的郢都⽴刻找到鲁班⼀同去见楚王。

名人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三篇

名人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三篇

【导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七字以上。

下⾯是分享的名⼈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三顾茅庐】 主要⼈物:刘备 故事: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想请他帮助⾃⼰统⼀国家。

官渡⼤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徐庶shù,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刻去许都。

徐庶临⾛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天,刘备就和关⽻、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天,刘备和关⽻。

张飞冒着⼤雪⼜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了。

刘备⾮常失望,只好留下⼀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有⼀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张飞在门外等候,⾃⼰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并因诸葛亮不答应⽽哭,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业。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围魏救赵】 主要⼈物:孙膑 故事: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梁,因⽽,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遭齐兵截击,⼏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包抄敌⼈的后⽅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强拉硬扯,要排解别⼈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顾曲周郎】 主要⼈物:周瑜 东汉末年,吴中有⼀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

他出⾝⼠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了孙吴政权。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三篇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三篇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三篇【千虑一得】春秋时,晏婴在齐国历任三朝的宰相。

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齐国很有威望。

有一天,齐景公派使者来看他。

他正在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

使者很感动,回去就把晏婴分食的事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想不到晏婴那么贫苦,就派使者送去一千两金子。

可是连送了三次都被晏婴退回来了。

齐景公特地召见他,说:“管仲对齐恒公的封赏不推辞,而你……”景公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说:“为什么要拒绝呢?”晏婴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遇人千虑,必有一得。

”他自谦地说:“无论君臣,清廉为上,我这人愚钝,再三考虑也许有点道理。

”成语“千虑一得”意思说,遇笨人的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后来多理解为考虑周到。

【火树银花】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

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

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诗,描绘它的情形。

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

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海角天涯】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

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

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

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篇】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篇】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全【6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破釜沉⾈ 秦朝末年,各地⼈民纷纷举⾏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的是陈胜、吴⼴,接着有项⽻和刘邦。

下⾯,讲⼀个项⽻破釜沉⾈的故事。

有⼀年,秦国的三⼗万⼈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强⼤,⾛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兵⽤蔬菜和杂⾖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举⾏宴会,⼤吃⼤喝的。

这⼀下可把项⽻的肺⽓炸啦。

他杀了宋义,⾃⼰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先派出⼀⽀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率领主⼒过漳河,解救巨⿅。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楚军⼠兵见主帅的决⼼这么⼤,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亲⾃指挥下,他们以⼀当⼗,以⼗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败。

秦军的⼏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仗不但解了巨⿅之围,⽽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篇2】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势如破⽵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全中国的愿望。

他召集⽂武⼤⾂们商量灭⼤计。

多数⼈认为,吴国还有⼀定实⼒,⼀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够的准备再说。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三篇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篇一:【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协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协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协助,就出来全力协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协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篇二:【天下无双】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追究,避居赵国。

他听说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去邀请。

但两人不肯来见。

他打听到毛公藏在赌徒中,薛公藏在卖酒人家,便去寻访,终于结识了两人。

平原君知道后,说:“以前听说信陵君为人天下无双,今天看来他行为荒唐,徒有虚名!”信陵君说:“既然平原君耻笑我,那我该离开这儿了。

”平原君知道说错了话,向信陵君谢罪。

信陵君名望更大了。

这时秦国出兵攻魏。

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回国。

中国成语故事【三篇】

中国成语故事【三篇】

中国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中国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趋炎附势】宋真宗时,聊城人李垂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著作郎、馆阁校理等官职。

李垂很有才学,为人正直,对当时官场中奉承拍马的作风非常反感,因此得不到重用。

当时的宰相丁谓,就是用阿谀奉承的卑劣手法获取真宗欢心的。

他玩弄权术,独揽朝政。

许多想升官的人都不住地吹捧他。

有人对李垂不走丁谓的门道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从未去拜谒过丁谓。

李垂说:“丁谓身为宰相,不但不公正处理事务,而且仗势欺人,有负于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

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去拜谒他?”这话后来传到了丁谓那里,丁谓非常恼火,借故把李垂贬到外地去当官。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倒了台,李垂却被召回京都。

一些关心他的朋友对他说:“朝廷里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学过人,想推举你当如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等官员)。

不过,当今宰相还不认识你,你何不去拜见一下他呢?”李垂冷静地回答说:“如果我30年前就去拜谒当时的宰相丁谓,可能早就当上翰林学士了。

我年纪大了,见到有的大臣处事不公正,就常常当面指责他。

我怎么能趋炎附势,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借以来换取他们的荐引和提携呢?”他的这番话又传到了宰相耳里。

结果他再次被挤出京都,到外地当州官。

后来,“趋炎附势”这一成语用来形容走权门,或奉承和依附有权势的。

【背道而驰】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说他准备到楚国去。

”魏王说:“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季梁回答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可是,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而且车夫经验丰富,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因此,他不听我的劝告,就继续往北走了。

”魏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个疯子。

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三篇

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三篇

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四字经典成语故事三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一曝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着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

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画饼充饥】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聪明的小男孩,他只有十岁。

一天他一个人出去玩,结果他走进了一个森林里迷路了,他走了好久好久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到傍晚的时候,小男孩很饿很饿了,他很想吃妈妈做的饼,可这时候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能吃到妈妈做的饼呢?于是聪明的小男孩就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饼,还在饼上点上芝麻。

古代成语故事大全【5篇】

古代成语故事大全【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古代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忧考的后续更新吧!1.古代成语故事:忠⾔逆⽿ 魏征出⾝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

他喜欢读书,⽤⼼钻研古籍,学识⾮常丰富。

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

后来,他投靠唐⾼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李建成做事。

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的器重。

后来,唐⾼祖的⼆⼉⼦李世民发动“⽞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

年轻⽽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才,便亲⾃召见他。

李世民⼀见魏征,就⾮常⽣⽓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若,以⾮常⾃信的⼝⽓回答说:“如果皇太⼦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

” 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钦佩他的⼈格。

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重⽤了他。

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委任魏征为谏议⼤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提拔他当宰相。

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

魏征胸怀⼤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胆进谏。

在他任职的⼏⼗年间,为了使⼤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百多次。

每⼀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有⼀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材⾼⼤的男⼦从军。

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反对,唐太宗⼗分⽣⽓,派⼈把他叫来,⼤加训斥。

魏征毫不畏惧,他⼗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由谁来种?⼯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先要讲信⽤,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明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百姓⾯前不是失去信⽤了吗?” 魏征的这⼀番话,把唐太宗⼀肚⼦的⽕⽓浇灭了。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分享三篇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分享三篇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分享三篇【沉鱼落雁成语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

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

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

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

”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

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

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

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至于“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

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

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明哲保身成语故事】这则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尹吉甫是周宣王的一名大臣,原名兮甲,字伯吉甫。

由于他担任尹一职,后人称他为尹吉甫。

当时西周常受到一些异族的骚扰,宣王就派他和另一名叫仲山甫的大臣去讨伐。

二人合作得非常愉快,齐心协力,共同御敌,巩固了周王朝的边疆,功绩卓著。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三篇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篇一:【弄巧成拙】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

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

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

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仅仅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

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

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

”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老生常谈】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

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逐步有了小名气。

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耳里。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

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精选10篇)1.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一无价之宝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2.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二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3.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三百发百中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4.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四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知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5.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五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1.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2.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自相矛盾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

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坚固的盾牌。

”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

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三买椟还珠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

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

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注释]椟:盒子。

[提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4.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四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

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注释]滥:蒙混。

充:冒充,凑。

竽:古乐器名。

[提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5.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五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1蛇影杯弓【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人叫杜宣,一次在人家中饮酒,见杯中好像有一条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始终不见好。

朋友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把那天的情形说了一遍。

朋友笑着告诉他那是墙上的箭影而已,他也大笑一声,病不治而愈。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束手就擒【成语故事】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

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3声色俱厉【成语故事】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

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

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4上下其手【成语故事】公元前547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穿封戍和公子合围郑国大夫皇颉,穿封戍俘获了他。

在战后,公子围争功,穿封戍不服,请太宰伯州犁裁决。

伯州犁有意把手抬高对皇颉介绍公子围,把手降低介绍穿封戍。

皇颉会意说是公子围俘获他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5三纲五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

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30篇)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30篇)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30篇)经典成语故事篇1chì shéng jì zú古代杜陵少年韦固,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个靠着红布囊席地而坐的老人,觉得奇怪,就去问老人。

老人说他是主管天下婚姻的,囊中的红绳是用来将夫妻的脚系在一起的,不管他们两人相隔多远,终究会走到一起的,如果断裂就夫妻离散。

典源《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四婚姻·定婚店》"……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

"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

"固喜曰:"固少孤,尝愿早娶,以广后嗣。

尔来十年,多方求之,竞不遂意。

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之妇适三岁矣。

年十七,当入君门。

"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

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

"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家妪女耳。

"固曰:"可见乎?"曰:"陈尝抱之来,卖菜于是。

能随我行,当示君。

"《续玄怪录·定婚店》:"韦固少未娶,旅次宋城,遇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

因问之。

答曰:此幽明之书。

固曰:然则君何主?曰:主天下之婚姻耳。

因问囊中赤绳子,曰:此以系夫妇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之,终不可易。

"释义古代杜陵少年韦固,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个靠着红布囊席地而坐的老人,觉得奇怪,就去问老人。

老人说他是主管天下婚姻的,囊中的红绳是用来将夫妻的.脚系在一起的,不管他们两人相隔多远,终究会走到一起的,如果断裂就夫妻离散。

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利令智昏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白起出兵攻打韩国。

秦军进攻上党(现山西省东南部)的时侯。

上党的守将冯亭负隅顽抗但仍然守不住,便想把上党献给赵国以谋求保护。

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觉得无缘无故得到的好处是祸患的根源,因此他劝赵孝成王深思熟虑。

而平原君赵胜却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他极力主张接受上党。

赵孝成王派平原君接收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于是,秦王派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赵国。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三年、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全军覆没、被秦军消灭,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赵长平之战。

后来,秦国的军队几乎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

司马迁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开诚布公地指出:“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这段话的大意是:俗话说:“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

”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使赵国在长平损失了四十万兵马、甚至连国都邯郸都危如累卵几乎丢掉。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2开门见山晓亮《十大元帅之谜.徐向前元帅之谜》奇特的性格之谜:1967年1月24日晚饭后,徐向前实在憋不住了,决定要“闯宫”——坐车直趋林彪住地毛家湾。

当时,林彪、陈伯达正在交谈。

徐向前不宣而至,林彪很不高兴。

徐向前开门见山,向林彪讲了目前军队的混乱状况,说:军队要稳定,这样乱下去不行,要搞几条规定,如不能成立战斗组织、不能随意揪斗领导干部、不准夺权等等。

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

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

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一】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

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

蜀国国君生性贪婪,秦惠王听说后想讨伐他,但是通往蜀地的山路深涧十分险峻,军队没有路可以通往蜀国。

于是秦军雕凿石牛,把许多贵重的东西放在牛的后面,号称为“牛粪”。

用来送给蜀国。

蜀国国君贪图宝物,就劈开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个大力士用来迎接石牛。

秦惠王率领军队紧随其后,从而导致蜀国毁灭蜀国国君死了,因小利失去国家而被天下的人耻笑。

附肤落毛的成语故事【篇二】
晋朝时期,贾坚,善于射箭。

烈祖听说他的箭术高超想亲自试验他,就牵一头牛放在百步的地方,让贾坚射它。

贾坚说:年轻时可能射不中,现年老正好可中,就射一箭,刚好擦背而过,再一箭贴肚皮而过,附肤落毛。

第三箭正中牛心。

大煞风景的成语故事【篇三】
唐朝诗人李商隐很有才华,他的诗揭露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及官场腐败。

他在《杂纂》中列出大煞风景的事情,如“清泉濯足,花
上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这些都是当时让人扫兴的事情。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3篇】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3篇】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精选3篇】历史成语故事典故【精选3篇】一百发百中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很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解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特别高超。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精选3篇】二死灰复燃【熄灭的炉灰重新燃起来,比方失势者重新得势。

例﹔决不能让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西汉武帝时,有个叫韩安国的官员,因犯法被送进监狱。

狱吏田甲经常污辱他。

韩安国生气地说﹔”谁能料定死灰就不能重新燃起来呢﹕”田甲听了说﹔”燃吧,假如再燃起来,我就撒泡尿浇灭它。

”不久,韩安国被释放出狱,重新做了官。

田甲得知后,怕受到报复,逃走了。

这时,韩安国扬言﹔”田甲若不赶快回来,我就要把他全家杀掉。

”田甲只好出来自首﹐见到韩安国时吓得面无人色,连连叩头求饶。

韩安国说﹔”起来吧﹖像你一样的人,才不值得报复呢﹖”出自《汉书》历史成语故事典故【精选3篇】三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比方得到适合进展才能的条件或非常重要的助手。

例﹔在这个公司里﹐他感到如鱼得水﹐很能够发挥﹐所以别的公私以高薪来聘请他﹐他也不情愿换职。

】东汉末年,刘备在军事上多次失利,最终带着剩下的几千人马处处奔逃,没有自己的地盘。

这时刘备已经年近半百。

他渴望得到人才图谋进展。

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很有才能和理想,就决心请诸葛亮。

他接连去了三次,最终在第三次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向他分析了形势,指明出路,确定了战略。

从今,刘备便拜诸葛亮做他的重要谋臣。

两人感情深厚,相处得特别融洽。

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非常不满。

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啊,盼望你们不要再多讲了。

”关羽和张飞听了很惭愧,就转变了态度。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6篇】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6篇】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6篇】【篇1】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明察秋毫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

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

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

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

’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

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

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

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

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篇2】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千虑一得春秋时,晏婴在齐国历任三朝的宰相。

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齐国很有威望。

有一天,齐景公派使者来看他。

他正在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

使者很感动,回去就把晏婴分食的事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想不到晏婴那么贫苦,就派使者送去一千两金子。

可是连送了三次都被晏婴退回来了。

齐景公特地召见他,说:“管仲对齐恒公的封赏不推辞,而你……”景公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说:“为什么要拒绝呢?”晏婴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遇人千虑,必有一得。

”他自谦地说:“无论君臣,清廉为上,我这人愚钝,再三考虑也许有点道理。

”成语“千虑一得”意思说,遇笨人的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后来多理解为考虑周到。

【篇3】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一言为重古时候秦国有个相国叫商鞅,秦王非常器重他。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10篇

10 篇古代成语故事一、守株待兔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的田里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这个人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二、刻舟求剑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三、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四、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动静不就等于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成语故事典故三篇
导读:本文古代成语故事典故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船借着风势,破浪前进动。

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元干。

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

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

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

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
一番伟大的事业。


果然,几年以后,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

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得个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候。

实现了他少年时的志向。

【大材小用】
出处: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释义:比喻对人材的使用不当。

故事: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

辛弃疾曾拜当时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

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

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
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

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

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

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

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

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

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

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

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

”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

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

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
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防微杜渐】
解释: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

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

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

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

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

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

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