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050)。

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 BNS050、ICD-10编码: 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最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最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ICD10编码为: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 编码:BNS0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 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 M51.202 )的患者。

2. 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 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 )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CT或腰椎MRI (也可在门诊完成)。

( 2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3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分析。

腰痹临床路径

腰痹临床路径

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疼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0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TCD 编码:BNS050、ICD-10 编码:M51.202 。

)2、患者同时并发其它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疾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片、腰椎间盘CT 或MRI(2)血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4)心电图(5)胸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 B 超、骨密度等。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3.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腰痛病(TCD编码为:BGS000)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为:M51.202 );(二)诊断依据.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

1、疾病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疾病分期(1) 急性期(2)缓解期(3) 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腰痛病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证2、寒湿证3、湿热证4、肝肾亏虚(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拟订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小于等于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GS000 ICD10编码为:M51。

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者颈椎畸形者;(六)中医症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双斜侧、过伸过屈侧位、腰椎MRI;2、血、尿、便三大常规;3、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4、心电图;7、胸部X线;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CT、血脂、类风湿因子等;(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他外治法:中药封包、四号膏、拔罐、小针刀、封闭疗法、中药薰蒸、穴位埋线等。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临床路径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附页二:
时间
年月日
(8-15天)
年月日
(16-20天)
年月日
(出院日第21天)
主要诊疗工作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1.Leabharlann 2.责任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附页二: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 实际住院日:天
□胸透或胸部X线片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或相应中成药
□耳穴埋籽
□膏药外敷或中药熏洗
临时医嘱
□对症治疗
□□实施中药调理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xx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 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 (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 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管造影.肌电图.骨密度.血脂.电解质.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

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

(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

(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

(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

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

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

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阻痹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1.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

行三维电脑牵引术。

2.诊断依据: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XXX、XXX主编,XXX,1991年)。

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

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XXX编著,XXX),《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XXX)。

病史: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

4.证候诊断:单纯性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

寒湿证:风寒湿外侵,致寒湿之邪阻塞经络,络道痹阻,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湿热证:腰腿疼痛,沉重发困,乏力,一侧腰腿重,肌肉麻木不仁,面色无华,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肝肾亏虚证:腰腿疼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

偏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多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咽干口渴,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淡或红,苔薄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初次发病腰腿痛症状明显或非初次发病但行骨盆牵引治疗有效的。

3.单侧神经根损伤或双侧神经根损伤不伴有马尾神经损伤症状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临床路径2

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临床路径2

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病人中医临床路径2(膨出型-寒湿痹阻证-保守治疗)第1天□评估检查:□化验类检查:□血常规□血凝□尿常规□肝功□肾功□空腹血糖□其他□影像学检查:□腰椎正侧位+动力位DR □胸片□腰椎CT □MRI □心电图□其他□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中药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中成药:□小活络丹0.9g po tid□其他:□西药:□醋氯芬酸胶囊0.1g po bid□塞来昔布0.2 po bid□其他:□非药物疗法□手法治疗:20min,qd(1)施术部位:双下肢(2)体位:俯卧位(3)手法:□滚法□揉法□摩法□擦法□拿法,15min,qd(4)取穴:关元、气海、足三里,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平补平泻,5min,qd(5)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针刺治疗:30min,qd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取穴处方:肾俞、腰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后溪、申脉、腰阳关、委阳。

双侧取穴,大肠俞、环跳用泻法,腰阳关、委阳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灸疗:20min,qd治疗方法:艾灸取穴:肾俞腰俞大肠俞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

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

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物理治疗:□经络疏通治疗仪:10min/次,1次/日电极30cm2×2分别置于腰腧、命门,强度以引起震颤感为度。

□磁振热治疗:10min/次,2次/日置于腰部,Ⅱ档。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编码:BNS150)和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的患者。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或其他腰椎畸形者(3)体面皮肤有严重损伤或皮肤病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4)体质较弱,孕妇等(5)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CT、(2)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4)心电图、(5)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等。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风寒湿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或腰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腰椎CT 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行三维电脑牵引术。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I、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II、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III、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I. 病史: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II. 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III.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

4. 证候诊断单纯性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血瘀证: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2)寒湿证:风寒湿外侵,致寒湿之邪阻塞经络,络道痹阻,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腿疼痛,沉重发困,乏力,一侧腰腿重,肌肉麻木不仁,面色无华,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4)肝肾亏虚证:腰腿疼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

偏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多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咽干口渴,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淡或红,苔薄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M51.0T G99.2* /M51.1T G55.1*/M51.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M51.0T G99.2* /M51.1T G55.1*/M51.2)行三维电脑牵引术。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年)。

1、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II、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III、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 )加强试验(+ )屈颈试验(+ )(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I.病史: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II.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III.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

4.证候诊断单纯性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血瘀证: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2)寒湿证:风寒湿外侵,致寒湿之邪阻塞经络,络道痹阻,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腿疼痛,沉重发困,乏力,一侧腰腿重,肌肉麻木不仁,面色无华,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4)肝肾亏虚证:腰腿疼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

偏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多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咽干口渴,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淡或红,苔薄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 BNS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1)(一)适用对象 (1)(二)诊断依据 (1)(三)进入路径标准 (2)(四)中医证候学 (3)(五)入院检查项目 (3)(六)治疗方法 (3)(七)住院时间 (5)(八)出院标准 (5)(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5)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
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
目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1)
(一)适用对象 (1)
(二)诊断依据 (1)
(三)进入路径标准 (2)
(四)中医证候学 (3)
(五)入院检查项目 (3)
(六)治疗方法 (3)
(七)住院时间 (5)
(八)出院标准 (5)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5)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
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
(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灼痛,痛处伴有热感,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乏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
(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
(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四)中医证候学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五)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管造影、肌电图、骨密度、血脂、电解质、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六)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1)松解类手法:包括滚法、推法、掌揉法、弹拨法等。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转扳法等。

(3)其他外治法:中药烫疗、拔罐、小针刀、封闭疗法、中药薰蒸等
2、辩证选择中药汤剂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主方拟:桃红四物汤加减。

(2)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主方拟:苓桂术甘汤
加减。

(3)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主方拟:四妙丸加减。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主方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3、辩证服用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乌金活血止痛胶囊。

(2)寒湿痹阻证:小活络丸。

(3)肝肾亏虚证:壮腰健肾丸或独一味胶囊等。

4、辩证选择中药外治:中药烫疗、中药薰蒸。

5、牵引疗法:腰椎电动牵引。

6、针灸治疗:以腰椎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可辅助脉冲电治疗。

7、运动疗法:“仰卧架桥”、“飞燕式”等方法。

8、其他治疗: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的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活血药物等对症治疗。

常用以下药物: (1)脱水:①20%甘露醇125ml ivdrip Q12h
②0.9%N.S100ml+地米10mg ivdrip Qd
(2)止痛:布洛芬缓释胶囊0.3 Bid P.O
(3)营养神经:WitB12 0.1+ WitB1 0.5mg im Qd
(4)中药针剂:0.9%N.S250ml +红花针或血栓通ivdrip Qd
9、护理:
(1)急性期的护理
①告知患者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

②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后,向病人讲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
a.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b.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③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防止受凉可给予腰部热敷和频谱仪照射。

④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
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痛病的信心。

(2)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
①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

②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③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

④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⑤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3)宣教及随访
住院加强宣教及出院后注意随访,纠正不良体位姿势、劳逸结合、避风寒、忌食生冷。

(七)住院时间
标准住院日为≤14天。

(八)出院标准
1、腰部及下肢痹痛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按照JOA评价标准:治疗改善率≥50%。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出现下肢神经明显损伤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