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学校年级一年级上课时间科目数学课题分类与整理二课时—总课时2-2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3、初步认识形象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重难点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型要素组合方式教学准备导学流程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1、导(导课题、目标)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2、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分图形(第30页第4题)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
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3、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人数:8 4 6 6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教案)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例2。
【教学目标】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能用表格的形式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情景导入】1.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一大一小的两个杯子,一大一小的两个球。
师:这些东西可以怎样分类呢?生1:我按大小分:大盒子、大杯子、大球是一类,小盒子、小杯子、小球是另一类。
生2:我按形状分:两个盒子是一类,两个杯子是一类,两个球是一类。
生3:还可以按用途分:盒子和杯子是能装东西的,球是不能装东西的。
……2.揭示课题:同学们按照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等不同的标准给这些物体进行了分类。
那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呢?这些结果可以怎样清楚地表示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出示课题)【新课讲授】1.按不同标准分类。
出示例2情景图。
师: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生1: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分一组,小孩分一组。
生2:按男、女分:男的分一组,女的分一组。
生3:按高矮分:高的分一组,矮的分一组。
生4:按左右分:左边的两家人分一组,右边的两家人分一组。
……2.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
(1)引入。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把这些人可以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高矮分,按左右位置分……选择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会相同吗?生:不相同。
师:那用什么办法可以清楚地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呢?生1:用文字。
生2:用图形。
生3:用数字。
生4:用表格。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
老师要告诉你们,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最清楚。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表格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2)出示表格。
数师:请同学们先按年龄把这些人分组,看怎么分?每组有多少人?把结果填在表(一)中。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28页例2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够按照多种标准分同一类物品,并能将分类的结果填写在统计表中;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分类的意义,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分类标准的确定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图片,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学生数数,填表。
你能把结果展示在下面的统计图中吗?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2.引入:前面数数整理的过程实际就是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知识。
板书课题(课件2、3、4、5)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2,观察图上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课件6)2.思考:如果把这些人分成两组,你想怎样分?指名说(课件7)3.汇报分类结果,根据分类结果填写统计表(课件8、9)(1)按性别分,分为男、女两组(2)按年龄分,分为大人、小孩两组4.认识简单统计表出示两个统计表,观察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课件10)5. 还有别的分法吗?学生想、说(课件11)三、巩固练习1.出示复习题,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应该怎样分?在书上用两种颜色涂色,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分 (课件12)2.做一做; 如果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说说分类标准分图片。
(课件13)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件14)强调:同样一些物品,分类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
板书设计:分类与整理(二)按性别分:男女按年龄分:大人小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精品教案
《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精品教案追问:春天到了,小朋友们都来到了野外玩,你们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类吗?第一种情况分类:踢球的小朋友:()跳绳的小朋友:()放风筝的小朋友:()第二种情况分类:女生:()追问: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统计的数据看起来更加的清楚和明白吗?1讲授新课(二)分类与整理1.给下列图片中的人分类春光明媚,许多人来到野外游玩。
提问:人真多呀,我们怎样才能分成两组做游戏呢?提示:通过提问,让学生思索分类的方法。
(1)小朋友们,你们想用哪些方法分类呢?(2)按性别分(按男女分)男:()女:()让学生先从最熟悉的象形分类法区分。
追问:还可以怎样来统计呢?性别男女人数小结:像这样统计的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提示:通过由熟悉的象形统计图开始入手,然后引导学生填写表格,最后引出“统计表”这个概念给学生。
(3)按大小分(按大人、小孩分)大小大小按性别分;按大人、孩子分6666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图形发现问题。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讲解的分类与整理,通过帮助学生学习给春游的人分类,学会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分类并让学生认识统计表。
让学生用学过的象形统计图来进行分类由易而引出新知。
由演示让学生认知新的数学词语。
人数提示:通过分类列举,让学生初步接受用统计表分类的方法,然后再接着提问,让学生思考更多的分类方法。
(4)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统计呢?左右左右人数(5)按背包和不背包分背包不背包人数(6)比一比,想一想按性别分性别男女人数66按大小分(按大人、小孩分)大小大小人数8484按左右位置分6639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拓展学生思维。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中发现四种分类方法的异同点。
按左右位置分左右左右人数66按背包和不背包分背包不背包人数39通过观察上边的几个表格,你们发现了这几个表格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提示:通过提问,让学生找出这几个表格之间的关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多样。
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指南》一、教学目标在分类与整理的第一课时,学生可能已经初步了解了分类的意义和一些简单的分类方法。
这第二课时啊,得让学生更进一步。
咱得让学生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且能够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的统计。
就好比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东西,看到的结果还能清楚地数出来。
比如说,一堆水果,既可以按照种类分,苹果归苹果,香蕉归香蕉,还能按照颜色分,红的放一堆,黄的放一堆,然后能说出每种分类下各有多少个水果。
这就像让孩子拥有了多面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这可不容易。
孩子们的小脑袋有时候就像一团乱麻,要让他们把不同的分类标准理清,就像把乱麻一根一根地捋顺。
难点呢,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分类标准不同,但总数是不变的。
这就像把同样的一群小动物,一会儿按颜色关在不同的笼子里,一会儿按种类关在不同的笼子里,可小动物的总数不会变。
这对孩子来说,就像一个小魔术,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奥秘可有点挑战性。
三、教学方法咱可以用直观教学法。
拿一些实物到课堂上,像小卡片啊,上面画着不同的东西,或者是一些小玩具。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摸得着看得见,就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还有小组合作学习法也不错。
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怎么分类,互相交流想法。
这就像几个小伙伴一起商量怎么搭积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凑在一起就有了更多的智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直接拿出一盒子混合的小物件,像彩色的珠子、不同形状的小积木还有小卡片之类的。
往桌子上一倒,说“孩子们,咱们今天要把这些东西好好整理一下,你们想怎么弄呢?”这就像把一个小谜题扔给他们,引起他们的兴趣。
2. 新授先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分类,然后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
这时候啊,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冒出来。
有的孩子可能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
然后老师再引导,说“那咱们换个方法分一分呢?”这就像打开了另一扇思维的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二)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二)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了分类与整理(二)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主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提高整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提高整理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标准,培养学生灵活的分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分类卡片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分类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家庭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
2. 自主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每组发放一份分类卡片和实物。
引导学生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形状、颜色等。
每组完成分类后,将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组的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组之间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分类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二)1. 分类的意义2. 分类的标准3. 灵活分类能力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家后观察自己的房间或家庭环境,找出可以分类的物品,并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答案:略2. 请学生思考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进行分类与整理?并尝试举例说明。
人教版一下数学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二)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学校 科目 学习目标数学上课时间 课时—总课时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3、初步认识形象统计图。
4、让学生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重难点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型导学步骤要素组合方式教学准备导学流程具体内容复备栏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谁能说 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1、导 (导课题、 目标)1.出示例 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 人进行分类。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者合作学习)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 2、分图形(第 30 页第 4 题)3、展(师巡视发现问 题、或者组内、全班展示)4、讲(教师精讲点拔 通过活动, 我们发现, 每找到一种不同, 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一年级 分类与整理二年级 课题2----2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珍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每 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奇地说: “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 “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或者出示课件,突破难 分法。
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点)5、练 (以固学案出示, 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分图片。
(第 31 页的第 5 题。
)1、 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 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3、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大人 小孩 男人 女人人数: 8 4 6 6课后反思: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辈子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学习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2. 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分类后的物体之间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分类后的物体之间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球、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彩球,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将它们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 讲解例题: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分类与整理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分类与整理的任务。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分类与整理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类的定义、分类的方法和分类后的规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类和观察,得出不同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发现分类后的规律。
这是因为分类与整理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一技能对于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分类与整理(2)》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对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一些分类现象。
他们对分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喜欢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中学习分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类卡片、实物、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些相同的物品,如图片、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超市商品的分类、图书的分类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图片、玩具等,让学生自由地按要求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分类,如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教师在旁边引导,让学生表达自己分类的理由。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类游戏,如“分类接力赛”、“分类大比拼”等。
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分类的过程,巩固分类的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类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如:“把这些图片按照颜色分类”、“把这个玩具箱里的玩具按照形状分类”等。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完成分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2)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2)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一年级的数学教案,主题是“分类与整理”(第二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探讨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意义。
教材中,我们将学习第37页至第39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物体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独立进行物体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实物,如玩具、书本等,以及一些分类标签。
孩子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分类结果。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我会把一些玩具、书本和其他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观察并告诉我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我会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例如,我会把玩具分为“车子”和“动物”两类,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分类。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逐一检查孩子们的作品,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我会写上“分类与整理”四个大字,并在下面列出我们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找一些物品,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可以尝试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类,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分类游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教案分享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它们分别是:实践情景引入、分类与整理的概念讲解、随堂练习、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
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时,我通过放置一些玩具、书本等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并告诉我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这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并能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分类与整理2教案
分类与整理2教案篇一:分类与整理例2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2)不同标准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难点: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卷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1.回顾旧知,明确学习分类的意义。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2)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生答略。
(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2、体会不同情境下分类标准的选择(1)、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到游乐园看一看,出示课件图a情景:门口买票B情景:戏水乐园师:看图我们有那么多的分类标准这幅图按什么标准分?生回答略师:你觉得哪个更好?你为什么要按大人小孩分?生答略师:那我继续往下走,出示课件图到哪了?生答略师:这次这幅图按什么标准分更好呢?生答略师:这次你为什么不选择大人和小孩了?生答略师:看来这些人虽然分类的标准虽然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师:这是老师遇到的俩个难题,你们帮老师分分类填填表解决解决。
看你的小卷子老让你按什么标准分类?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看你的小卷子老让你按什么标准分类?生答略师:你从哪儿看出我是让你以男女分类?看你的小卷子给老师说一说指一指?生答略你的小卷子老让你按什么标准分类?生:大人、小孩师:找到了分类的标准,那么左边这个地方老师让你们干什么?生:画图师:这些人我没给你图片,你没的贴、没的摆,想一想你用什么来画?用你的彩笔画一画。
分类与整理(2)(教案)
分类与整理(2)(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分类与整理的概念;2.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3.通过练习丰富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几个问题。
例如: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有哪些不同之处?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图片都可以被分为两类,即动物和植物。
3.教师让学生想象在一个庞大的图书馆里寻找一本特定的书,需要怎样做才能尽快找到。
二、讲解:1.教师向学生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并提示学生,分类与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信息。
2.教师向学生介绍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包括按颜色、形状、大小、类别、时间等分组分类,以及根据字母表顺序进行整理等方法。
3.教师通过举例,进一步明确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三、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尝试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进行分组。
2.教师出示一些单词,让学生按照字母表的顺序进行排列。
3.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按照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类。
四、巩固:1.教师提供一些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分类和整理。
2.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类与整理,分享课堂成果。
五、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图片、物品、单词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练习加深理解和掌握。
但是,该课程缺乏一些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因此,下一步将增加案例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六、拓展: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如何把分类与整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师可以运用可视化思维,制作分类与整理的图表,如饼状图、柱状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和分享情况,来评价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掌握程度。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二)》示范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和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标准进行分类,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
2.使学生能够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总数不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类,了解了分类的意义,课后同学们有没有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你们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体会?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只要说出按一定的标准有序整理就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一)讨论分类标准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游玩,他们打算分成两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组呢?学生会发现人物的年龄、性别、装饰等不同之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分组的标准及选定这个标准的理由,使学生意识到:如果要分成两组做游戏,按大人和孩子分以及按男、女分比较合适。
(二)选定分类标准,统计分类结果1.按大人和孩子分师:首先我们按大人和孩子分,大家来分一分,数一数吧!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搜集典型案例。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类结果?学生可能有多种呈现方式,教师重点展示用文字呈现分类结果(例1的第三种呈现方式)与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两种方式。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统计表,教师可在学生文字呈现方式的基础上画上线,把单位统一写在前面,变成简单的统计表。
(1)用文字呈现分类结果。
先写出大人和孩子,再确定相应的人数。
(2)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
师:这种呈现方式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明白:第一行表示分类标准,也就是把这些家庭成员分成了大人、孩子两类,第二行记录的是人数,大人有8人,孩子有6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2)》教学设计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课题分类与整理(2)课型新授课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题目中的人进行分组,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2.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要解决的问题,在合作中共享思考的成果,取长补短,共同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按不同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
2.能从简单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自制统计表。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彩笔、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教案复习简单的分类,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把下列图形分类,并统计出每个图形各有几个。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
自选分类标准,感悟分类的实际意义。
1.出示课件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
观察并获取数学信息。
2.了解要解决的问题。
3.自主选择分组方法,并呈现分组结果。
4.比较分组的结果,体会分组的实际意义。
思考:哪种分组方法适合开展游戏呢?5.生成简单的统计表。
讨论:怎样把分组的结果整理到统计表中呢?6.讨论: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分类整理教学是在学生仔细观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目要求,使学生在分类时做到心中有数。
再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但是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分类与整理(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理解顺序数的概念及顺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掌握顺序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在书写时注意书写规范和美观。
3.能够运用顺序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算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学概念:顺序数的定义和概念。
2.数学技能:顺序数的读法和写法,书写规范和美观。
3.数学方法:运用顺序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应用:观察能力、口算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顺序数的定义、概念、读法和书写规范。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算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1.顺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学生在书写顺序数时注意书写规范和美观。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教师以课件形式呈现一组假设的数字排列,要求学生从小到大排序,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2. 自主探究学生首先根据黑板上的数字排列,手工制作数字牌。
然后,学生讨论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排序,记录学习过程并交给教师。
3. 讲解新知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和解释顺序数的概念和定义,并且进行数学符号和读法的演示。
2.教师进行顺序数的书写规范和美观的讲解,并提供练习题进行实操。
3.教师继续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顺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通过示例实际操作。
4. 课堂练习教师通过口算和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和加深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书写规范的题目,并让学生在书写中注意规范和美观。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日常表现、练习及考试的表现进行取得成绩的评价。
2. 评价标准1.日常表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练习和作业,按时提交作业,上课听讲、认真思考。
2.练习及考试:正确掌握顺序数的读写规范和应用方法,融会贯通,掌握优秀的口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分类的方法,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2.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3. 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2.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1.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2. 学生在分类时如何判断分组的方式,以及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
四、教学过程:1. 接纳与引入教师首先会询问学生上节课学习的分类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并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操作与讨论然后,教师会将教室的物品拿出来,告诉学生这些物品需要按照某种方式分类组合。
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呈现了分类的结果。
接着,教师请学生自行分类素材,将同类物品归为一堆。
在分类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看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用途等,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3. 板书与归纳在学生讨论分类的过程中,教师会将学生演示的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类。
教师会将分类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并向学生进行讲解。
4. 提高与实践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教室内其他物品,根据分类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旁观学生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补充差异、理清思路,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演示教学法在分类之前,教师会使用教室内的物品来为学生进行分类方法的演示,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2. 合作学习法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相互讨论和交流,帮助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分类能力。
六、教学参考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2)》第2课时。
七、教学评价:该节课通过实际操作与演示,让学生学会了分类的方法和意义,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方式。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下册教材《分类与整理》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学习内容分类与整理(二)课时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1撰写人p28 页的内容及练习七3、4xx题。
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学习目标理,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结果。
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准备分类的结果。
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
用小黑板先分别写出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教学修改建议一、引言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给物品进行分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二)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教学修改建议三、学法指导:1、认真看 28 页情景图,重点看小精灵的话。
2、动手分一分:先想一想怎样分,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方法,最后动手分一分,并填表大人孩子男女人数人数四、先学(四分钟)1、先看:4 位小朋友和家人做游戏。
如果分成两组游戏,可以怎样分?2、思考、交流,动手分一分,填表。
3、思考还可以怎样分?五、后教:1、汇报各小组分类的结果。
2、交流分类的方法中各自的想法。
①、按大人小孩分②、按男女分③、其它的想法3、观察以上的分类方法,哪一种最简单又清楚明白。
你喜欢哪一种?(学生多说,教师作点拨。
)4、总结:(在老师点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的分类标准,统计的结果不同。
用统计表表示分数的结果简单清楚。
六、当堂训练:1、p28 页“做一做”。
(先独立做,后交流)2、p30 页第 3 题。
按单一标准分类,计数时容易数错,可作一些指导。
如:同一类用同一种符号。
3、p30 页第 4 题。
(题目较难,应作适当引导)①按给定标准涂色。
(要看清图)②把图形分成两类。
(有难度,可先指导学生说出你准备分为哪两类再动手)③根据分类计数提出问题也有难度,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应多引导和表扬。
七、进行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用统计表进行分类统计的方法,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学习过程教学修改建议课后小结板书 :分类整理(二)板1、按大人、小孩分2、按男女分书大人小孩男女设计人数人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与整理2教案6篇
分类与整理2教案6篇教案的提前准备,能够让我们在课堂上更从容地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教案的设计应考虑到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分类与整理2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类与整理2教案篇1【学情分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心理学和教育学认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起源于对事物集合的感知,他们对事物数目的理解是建立在对物体的分类、排序和比较多少的基础上的。
因此这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又是发展儿童思维的重要途径。
【内容简介】教材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主要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
例2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本课内容为《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进行分类,感受图表的简洁。
3、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但总数不变。
4、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方法,感知分类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进行分类,感受图表的简洁。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一张白纸【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说说你喜欢逛超市的原因。
生答。
师:既然同学们都很喜欢逛超市,那跟着老师一起逛逛超市好吗?师:看第一张图片,你们感觉商品,摆放的怎样?非常整齐,那你能看出这是什么类型的商品吗?(水果类)请继续看这是什么类?(玩具类)(拖鞋类)(巧克力食品类)是的,商家为了使顾客方便找到自己需要上的商品,就对超市里所有的商品进行分类整理摆放,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那什么是分类呢?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分类与整理2 教案
分类与整理2 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感知分类的重要意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
学情分析:学生能够根据给定标准进行分类,并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目的,掌握了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
教学活动:本课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和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根据需要去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意义,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卷子、水彩笔、动物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明确学习分类的意义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与整理,那谁能说一说,分类有什么好处呢?生回答。
(举例3-4例即可)引入: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上节课大家都学的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分类与整理(2))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1.尝试分类师:春天是外出郊游的好时节,看,好多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来到了公园游玩,他们想分成两组玩游戏,同学们能帮他们想想可以怎么分组吗?生回答(要说清楚按什么标准分的,生说标准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竟然找到了这么多的分组方法。
2.体会不同情境下分类标准的选择师:那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跟随这些小朋友和家长到游乐园看一看。
(课件出示售票处图:成人票价60元,儿童票价30元)唉?进游乐园之前需要在门口干嘛啊?生:买票。
师:那每个人的门票都是一样钱吗?生:不一样,儿童……成人……师:那参考咱们之前找出的那么多分类标准,想一想,在买门票时需要按什么标准分组呢?说一说为什么。
生回答。
师:好了,现在已经买完门票了,他们已经进入了游乐园里面游玩,大家看,他们又到水上乐园,可是在这里玩耍之前需要先换游泳衣,那在换衣服时又要注意什么呢?生:男生女生要分开……师:所以这时要分组的话,应该按什么标准来分呢?生:男女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不但能找出许许多多的分类方法,还能够根据需要去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上课时间
科目
数学
课题
分类与整理二
课时—总Hale Waihona Puke 时2----2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3、初步认识形象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2、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
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
重难点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
具体内容
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
1.出示例2
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
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大人小孩 男人 女人
人数:8 4 6 6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