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 内涵和价值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冀妤妤(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城镇化及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许多传统村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在慢慢消逝。
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并将传统村落的精神传承下去是当前国家及社会各界必须重视且关 注的一个议题Q本文围绕传统村落的概念、文化内涵及固有属性特征进行详细阐述Q[关键词]传统村落;概念;文化内涵;特征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8)02 - 0159 - 02传统村落是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 产有机结合的共同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 源,是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见证。
传统村落 历史悠久、精神博大,不仅数量多,而且个性鲜明,是 我国最大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及工 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许多传统村落已遭到了一定 的破坏,甚至在“现代化”的大环境中慢慢消逝。
如 今,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强调了保护及发展传 统村落的重要性,而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概念及其 文化内涵是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方针的重要前提。
1传统村落的概念传统村落主要指的是形成时间比较早,个性较 为鲜明,传统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历史价值、文化 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及保护价值的村落。
“传 统”一词按中国汉语中的解释其强调的是文化及文 脉历史的延续性,诠释了漫长的动态变化过程。
因此,从本质上来看,传统村落这一概念也可以看成是 对建设年代较久,历史沿革时间长,至今一直以农业 生产及农业人口居住为主,而且仍然保留着传统文 化及起居形态的村落的界定,该古村落体现及强调 的是其历史价值及文化内涵。
2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主要指的是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 类精神及人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传统村落的文化 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传统建筑风貌 保存的较为完整。
也就是说,该村落中应具有一定 数量及一定规模的传统建筑,该建筑始建年代较久,建设规模广,建筑风格传统,数量多并且布局紧凑。
浅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价值与发展前景
浅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价值与发展前景古村落是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及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但由于各种原因,古村落的现有状况较差,在其保护方面,还有较多事情需要落实,保护古村落具有深远的意义。
标签:古村落;价值;保护古村落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是传统社会发展遗留在历史长河中的遗产,其包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当今社会发展所不可取代和不可再生的。
在很大程度上,古村落维系着人们由古至今所建立起的文化认同。
近年来,古村落保护被日益提上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古村落保护越来越重视其开发与保护并行。
一、古村落的概念古村落,指的是蕴含着较多的文化及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社会、艺术、历史、科学的价值,它是农耕文明时期所遗留下的一大笔遗产,现阶段我国共有七千多个具有以上价值的古村落。
在地址选择上,古村落所在区域大多是环境优美,根据古代的风水学,它们多追求择吉面而居;在人们居住环境及其布局上,采用儒家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和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在建设的方面,古村落大多数依山傍水、因地制宜、节省土地、巧夺天工。
二、古村落的保护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一类文化资源,古村落拥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價值。
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和时代进步的印证,它依据时间及空间两个维度来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古村落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及其成果。
解读古村落,让我们能够解读人类历史及文明的发展轨迹,让游客深刻地体会村落的变迁。
(2)科研价值。
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产物,古村落是各个学术研究的根基地,是对家庭起源、宗教演变、村落形成、人才教育及基因关系等课题的研究及考证基地。
古村落是前人对事物规律及其本质的认知与运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3)经济价值。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古村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主要展现在旅游经济价值方面。
古村落发展旅游行业,最关键的对象就是以精神文化为追求的文化消费者。
在各个不同的区域,因其所处的自然、地理及历史的背景不同,古村落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村落面临着严重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保护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传统村落的价值和意义传统村落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的民俗文化等特点,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传统村落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推动乡村振兴。
二、传统村落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村落面临着严重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一方面,传统村落的建筑、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和侵蚀,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传统文化传承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传统村落的人口外流、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消失,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加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标准,规范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2. 加强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
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3. 加强保护规划和管理。
制定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科学规划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对传统村落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4. 加强技术支持和保护工作。
中国的传统村落
中国的传统村落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它们作为历史文化的瑰宝,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这些传统村落保存着古老的建筑风格、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并提出保护传统村落的建议。
一、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1. 建筑风格:中国的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如四合院、吊脚楼、木结构房屋等。
这些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结构,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2. 生活方式:传统村落中的居民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如种植传统农作物、制作手工艺品、从事传统手工业等。
传统村落的生活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承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手工技艺。
3. 文化传承: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承载者。
这些村落保存了丰富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传说,它们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见证,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村落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传统村落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遗产,也是当代社会的宝贵资源。
1. 促进旅游业发展: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
发展村落旅游业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村民的收入。
2. 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村落保存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建筑、习俗、传说等。
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可以确保这些文化元素得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得以保护。
3. 打造城乡结合部:传统村落不仅是农村的象征,也是城乡结合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可以实现城乡经济的互动与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保护传统村落的建议为了保护中国的传统村落,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传统村落的保护得以落地实施。
2.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村民和游客的文化保护意识,让大家共同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保护中来。
3. 加强对传统村落的维修与保护工作,确保村落的原貌得以保存。
4.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传统村落保护领域,实现公私合作,推动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风貌的重要资源。
在当今快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村落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古村落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古村落代表着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独特面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建筑艺术价值。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沉淀,这些村落呈现出独特的空间形态、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是保留传统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同时,古村落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保护古村落不仅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二部分:古村落保护面临的挑战然而,古村落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使得许多村民离开古村落,导致村庄的人口减少,甚至出现村庄的荒废和老化现象。
其次,商业开发和旅游开发的浪潮使得一些古村落被过度开发,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此外,一些村庄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导致文物的破坏和盗窃行为的出现。
第三部分: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为了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需要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首先,要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提高广大农民对古村落重要性的认识,严禁违法建设和破坏文物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古村落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保护制度和管理机制,明确权责,划定保护范围。
同时,要发挥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将古村落开发成为旅游目的地,提高村民的收入。
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原貌,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破坏村落的历史风貌。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古村落的经济支持和保护补贴,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最后,要注重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培训课程等方式,弘扬古村落的传统文化,增强村庄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结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古村落的名词解释
古村落的名词解释古村落,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居住形态,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是中国传统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本文将对古村落的定义、特点及其意义进行解释,探讨古村落的独特之处和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古村落,简单来说,是指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传统农村聚落。
它往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社会组织形态。
古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
古村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首先,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众多历史和传统的记忆。
在古村落中,可以找到各种不同的文化符号和实体遗迹,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祭祀活动、戏剧演出等。
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次,古村落也是传统农村社会结构的有机体现。
在古代中国,农村社会是以家族为单位,通过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来维系。
古村落的建筑布局和村庄规划往往反映了这种家族关系和社会组织形态,如中国南方水乡古村落的水系分布和田间地头的布局。
这些布局既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又是为了满足家族的生活需求,使得村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内聚的社会单位。
古村落中的建筑风格和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古村落的建筑往往采用传统的木结构或土木混合结构建造,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材料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例如,鲁南地区的“四合院”、苏南地区的“青砖灰瓦”等。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观。
古村落的意义不仅限于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还涉及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首先,古村落是研究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古村落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为当代社会和农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其次,古村落也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古村落因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旅游景点。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
象征着中国农村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历程,而且也展示
出了中国乡村的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可追溯至古代,广泛存在于中国的北方和南方,是中国人民对土地的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的体现。
传统村落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习俗、
祭祀活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点而鲜明突出。
例如,南方的水乡村落,以其水上建筑和运河为特色,形成了独具地方风味的村落文化。
北方的村落则以其庭院式建筑和祭祀活动为特色,展现出浓郁的传统
文化气息。
在村落的生产生活方式方面,种植、养殖和手工艺制作等
一系列传统方式延续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村落经济和生态文明。
传统村落文化也在社会习俗和祭祀活动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
表现。
每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
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龙舟赛、舞狮子、吃粽子等。
此外,村落
的传统文学艺术,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故事等,也源远流长,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
研究中国传统农村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和实物。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
统村落文化,有助于丰富中国文化内涵,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自信心
的提高。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一、本文概述《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传统村落定义、特征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文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或被同化的风险,因此,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首先对传统村落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接着,文章将分析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包括建筑艺术、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以揭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村落的关注和保护,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传统村落的概念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那些历史悠久,保存了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
这些村落往往拥有独特的建筑风貌、传统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
传统村落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建筑和景观,更涵盖了与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传统手工艺、地方语言、宗教信仰等。
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村落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同时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
这些村落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在全球范围内,传统村落正面临着城市化、现代化等多种因素的冲击,许多村落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风貌和文化特色。
因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加强对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传统村落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载体,更是深厚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的汇聚地。
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和谐共生。
传统村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缩影。
村落选址多依山傍水,顺应自然地形,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传统文化村落研究报告
传统文化村落探究报告近年来,传统文化村落的保卫和探究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本次报告将重点探讨传统文化村落的定义、特点以及保卫与进步的措施。
一、传统文化村落的定义传统文化村落是指在特定地域内,保存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传统建筑风貌的村落。
这些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传统文化村落的特点1. 建筑风格奇特:传统文化村落的建筑风格多样,具有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展示了各自的文化传承和进步历程。
2. 文化传承丰富:传统文化村落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民俗、宗教、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成为了村落居民的生活方式。
3. 生态环境保卫:传统文化村落通常位于自然环境较为秀丽的地方,村落四周的山水资源是其奇特之处。
居民们通常以生态环境保卫为己任,努力将村落打造成一片宜居的人文生态环境。
三、传统文化村落的保卫与进步措施1. 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文化村落的保卫与进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鼓舞居民乐观参与保卫与传承传统文化。
2. 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村落居民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课程、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 旅游开发:传统文化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传统文化。
同时,旅游开发也需要注意保卫村落的原汁原味,防止过度商业化。
4. 社区参与:传统文化村落的保卫与进步需要社区居民的乐观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保卫与进步共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传统文化村落的保卫与进步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传统文化村落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传承和宏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共同努力,为保卫和进步传统文化村落作出贡献。
对传统村落的理解
对传统村落的理解传统村落是中国农村最具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地方,是中国民间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传统村落包括了中国广袤的山河大地,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景观相互融合而成。
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是融汇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综合产物。
对于传统村落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传统村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统村落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农耕文明和民俗风情,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落的建筑、街巷、风俗习惯、祭祀等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村落的鲜明标志。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具体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稳固的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基础,伴随着传统村落的发展而穿越时空存留至今。
二、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作为农村地区的一个特殊形态,传统村落外围环绕自然长廊,内部则是由最基本的人类社会因素构成一个小型社会。
传统村落的房屋,不仅要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还要保护自然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因为传统村落的存在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完美结合,自然山水与建筑之美的自然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
三、传统村落的发展与现状中国的传统村落在近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和挤压。
战争和自然灾害也使许多传统村落受到了重创。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传统村落在保护和改造中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一方面,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村落在传统文化保持的同时也需要逐渐适应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尽可能保持而不失原本的特色。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民间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对全人类和应对全球挑战的独特贡献。
我们需要尽可能保护和发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同时让这些村落适应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保持而不失原本的特色。
藏在传统村落里的优秀传统文化
藏在传统村落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传统村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藏着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元素。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在建筑、风俗、习俗、还是传统技艺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根基。
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传统村落的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风格独特,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在传统村落里,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庙宇、祠堂、民居等建筑,这些建筑既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建筑技艺,又承载着历史的沧桑。
传统村落里的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窗口。
传统村落中的风俗习惯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传统村落里,人们秉承着古老的礼仪和传统,遵循着世代传承的风俗习惯。
逢年过节,村民们会举办庙会、祭祀祖先,这些活动既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又是弘扬传统精神的表现。
传统村落中的风俗习惯不仅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更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传统村落中的传统技艺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村落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传统手工艺品,比如篾编、纺织、木雕等,这些传统技艺凝聚着无数工匠的心血和智慧,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瑰宝。
传统村落中的传统技艺不仅展示了民族工艺的精湛技艺,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表现。
传统村落里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宝库。
保护传统村落里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畏和尊重。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
【藏在传统村落里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至此结束。
第二篇示例:藏在传统村落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村落中,隐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宝藏值得我们去发掘和传承。
乡村的文化价值及其文本形式
乡村的文化价值及其文本形式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民间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乡村的文化价值及其文本形式展开探讨。
一、乡村的文化价值1.历史积淀: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乡村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了丰富的历史传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古建筑,这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比如黄山村落、福建土楼等古老的村落建筑,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
2.民间传统:乡村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包括民俗、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等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有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如农民画、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都是乡村文化的瑰宝,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3.地方特色:乡村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传统。
这些地方特色不仅体现在乡村的传统建筑、村落布局、民俗风情等方面,还表现在乡村的方言、饮食、服饰等方面,这些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使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4.生活方式:乡村的生活方式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乡村的农耕生活、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方面。
乡村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农耕文化的精神内涵,有着务实、勤劳、勤俭、朴实的特点,这些生活方式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乡村的文本形式1.乡村文学:乡村文学是对乡村生活和文化表现的文学作品。
它以乡村为题材,以农民为形象,以农村为背景,表现了农民的生活、情感、心态和精神世界。
乡村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审美情趣,它包括了散文、小说、诗歌等多种文体,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乡村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概念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概念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是指传统村落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体系。
它包括了各种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习俗、传统医药、手工艺品、民间故事等多种元素,通过代际相传和集体记忆的形式传承下来,成为村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
首先,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精神追求。
通过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价值观念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
其次,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是社会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和群体认同,是村落居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可以加强社区凝聚力和自我认同感,促进村落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动和社区共享的精神空间。
再次,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是一种宝贵的人类智慧和价值体系。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思考。
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制作的技巧和经验,还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地区和社会群体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的价值观念。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对于传统村落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具有积极促进和引导作用。
最后,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价值。
它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积淀社会文化记忆,提高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心,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村落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中所积累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体系,具有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人类智慧和价值体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及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首先,传统村落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涵盖了众多的元素,包括宗法制度、封建礼仪、民间传说、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这些元素构成了村落文化的基础,反映了古代农村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
在传统村落中,人们遵循着家族的规范、过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并通过祭祀、节日庆祝等形式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元素。
其次,传统村落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
中国传统村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历经风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
每个村落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这些与时代相交融的历史特色使得传统村落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再次,传统村落文化承载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共鸣。
传统村落是中国古代农民的家园,是他们生活的舞台。
在传统村落中,人们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来交流和互助,形成了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
村落里的亲戚朋友、邻里邻人在生活、工作和娱乐中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了互助、团结的村落文化。
这种文化熏陶了村民,使他们形成独特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观念。
此外,传统村落文化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传统村落文化以其扎根于土地的特点,鼓励人们注重环保、节约资源,追求可持续发展。
同时,传统村落文化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和谐的生活观念对于解决当代社会中的环境问题、文化认同和人际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传统村落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重要的精神家园。
传承和弘扬传统村落文化,有助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塑造我们的国家文化形象。
同时,传统村落文化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有助于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首先,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和智慧的体现。
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明清宅院、地方特色的民居等等。
这些建筑不仅在艺术造型上非常精美,而且在结构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也有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工艺技艺的娴熟掌握。
这些建筑既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又彰显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美学的追求,成为中华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生态观念的形成。
中国传统村落通常建立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山水环抱、生态优美。
人们依靠自然资源谋生,同时也十分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
传统村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注重风水布局,讲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传统观念对于今天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统村落的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
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见证,记录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古街道、古遗址等等,都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和智慧的体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传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生态观念的形成,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当代社会,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源。
古村落_精品文档
古村落古村落是一座具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的古老村落,是我国传统乡村建筑和生活方式的代表。
每个古村落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吸引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一、历史背景古村落通常都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一些甚至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这些村落往往是由历史事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共同塑造而成的。
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
二、建筑特色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常常保留了乡村传统民居的特点,包括屋顶的形状、墙体的材料、门窗的造型等。
这些传统的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居住需求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过程。
一些古村落还有独特的建筑群落,包括庙宇、祠堂、古井等,展示了当地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形式。
三、生活方式古村落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化都市截然不同,它代表了古代的乡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古村落中,人们过着简朴的生活,依靠耕作和渔猎为生。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节令和习俗,举办着丰富多彩的传统庆典和民俗活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留着古代的礼仪和传统习俗,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将这些乡土文化悉心保留下来。
四、自然环境古村落常常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被山川湖泊环绕,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这些村落中,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依赖着自然的恩惠。
村庄周围的田野和农田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和食材。
这些村落保存了丰富的原生态,呈现出一幅宜人的乡村画卷。
五、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成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古建筑、保护古井、整治环境等。
此外,一些古村落还开展了文化产业开发,如举办传统手工艺品展销、乡村旅游等活动,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古村落无论是从历史、建筑、生活方式还是自然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们承载了民族的记忆和文化的底蕴,是乡村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传统村落特征与价值思考总结
传统村落特征与价值思考总结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民居建筑是传统村落的核心部分。
四川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形多样。
在众多大大小小的传统村落中,居民房屋建筑格局大都秉承着穿斗木、斜坡顶、薄封檐的风格。
村民们在修建民居时,既考虑因地制宜、出入方便,又兼顾大方美观、结实耐用。
民居建筑往往就地取材,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普遍采用穿斗结构,具有抗地震作用;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部分村落建筑具有遮雨避日或抵御外敌等实用功能。
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由点、线、面三种状态组成,其中点状要素包括村庙、牌坊、牌楼、祠堂、戏台、钟鼓楼、古树、照壁,以及桥梁、水岸埠头等关键要素;线状要素包括由上述点状要素所组成的主街通道、主巷通道、主要街巷两侧的建筑界面;面状要素包括村口、村内多种类型的广场、街巷交叉口空地、水塘等。
上述物质要素的基本状态根据村落的自然地理地貌特征、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乃至宗教信仰,形成了“点源结构、线型结构、网状结构”三种主要构成方式,成为担负起传统村落日常生活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的物质支撑。
许多传统村落无可避免地遭受到破坏,村落周边可用的土地少之又少,有地农民因此永远失去了自己的耕地。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载体,是孕育各种非物质文化的摇篮。
一旦没有了村落,没有了土地,农耕文化的传承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态环境也会遭到很大的破坏。
当代著名作家、民间文艺家冯骥才说:“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
它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
”留住“乡愁”,就是留住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村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人们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深沉的乡土情怀。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标准五点
我国传统村落名录是指由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一份专门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名录。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印发〈我国传统村落名录标准〉的通知》,我国传统村落名录标准有五个主要标准,分别是历史与文化、自然环境、村落规划、建筑特色和社会风情。
下面,我们逐个来进行深度解读。
一、历史与文化我国传统村落名录标准的第一个要素是历史与文化。
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是村落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保护和传承的重点。
历史文化包括村落的建立年代、历史沿革、传统民俗、重要历史事件等方面。
在评定传统村落时,需要考察村落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内涵,具体包括保护建筑的历史年代、建筑材料、建筑形式等方面,以及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口述传统、节庆仪式、传统习俗等。
二、自然环境我国传统村落名录标准的第二个要素是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基础条件。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自然生态、气候条件等方面。
评定传统村落时,需要考察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状况,包括自然景观、水系、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等情况,以及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传统农耕方式、生态保护措施等。
三、村落规划我国传统村落名录标准的第三个要素是村落规划。
村落规划是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和结构组织,也是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村落规划包括村落的地域空间、布局形式、交通道路、公共设施等方面。
评定传统村落时,需要考察村落的规划布局,包括村落的整体格局、街巷布局、民居建筑风貌等情况,以及与村落规划相关的传统村落规划理念、土地利用方式、村落更新改造等。
四、建筑特色我国传统村落名录标准的第四个要素是建筑特色。
建筑特色是传统村落的重要标志和载体,也是村落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内容。
建筑特色包括传统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方面。
评定传统村落时,需要考察村落的建筑特色,包括传统建筑形制、建筑构件、建筑工艺、建筑艺术等情况,以及与建筑特色相关的传统建筑技艺、传统工艺传承等。
五、社会风情我国传统村落名录标准的第五个要素是社会风情。
乡村保护文化遗产与传统习俗
乡村保护文化遗产与传统习俗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传统习俗。
保护乡村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传统的传承。
乡村保护文化遗产与传统习俗,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一、乡村文化的价值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
每一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这些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乡村文化的地位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保护乡村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三、文化遗产的传承乡村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村落、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传播。
四、传统习俗的传承乡村文化中还包含着许多传统习俗,如祭祀、节庆活动、民间传说等,这些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继承和发扬。
五、乡村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保护乡村文化,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六、传统习俗的珍贵性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传统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传承传统习俗,可以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七、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保护、加强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等。
八、传统习俗的传承方式传统习俗的传承需要通过教育、传承人培训、节庆活动等方式,引导和激励后人传承和发扬传统习俗,使传统习俗得以传承并融入当代生活。
九、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力度加大,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许多古村落、传统建筑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十、传统习俗的传承成果传统习俗的传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节庆活动、民间传说等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和弘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今天,光明日报将光明讲坛设在岳麓书院,请胡彬彬教授论述“小村落,大文化”。
过去,传统的文史哲研究框架体系,忽略了对中国村落文化的研究,我们在这里探讨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从学术研究的视角看,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胡彬彬教授用三十年的时间做了一件事: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系统考察和多维研究,他将以田野考察所历、所见、所研的大量例证,来探究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中华农耕文明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
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物证的。
物证在哪里?湖南南部的永州有一个地方,叫作玉蟾岩,当地的土话叫“蛤蟆洞”。
在这个洞里我们发现了上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种子。
这是一个让全世界轰动的发现,也是让全世界瞩目和服气的物证。
这足以证明,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上万年农耕文明史的古国。
第二个和第三个例证是,湖南常德的澧县有两个山,一个叫城头山,一个叫彭头山。
上个世纪,我们分别在这两座山上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古代遗址。
前者不仅有一个非常大的类似于城池或村落的遗址,而且还有保存完好的稻田遗址;后者更是又有稻谷种子出土。
我想那就是华夏先民非常远古的村落和人类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物证。
何谓村落?《辞海》只给了两个字的注解:“村庄。
”《辞源》给了六个字的注解:“乡人聚居之处。
”这两个注释有点单薄。
“村落”是个中国词,有关“村落”的称谓,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如《三国志·魏书卷十六》:“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村落”一词,在魏晋以降的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联系前面的三个物证,我们可以给“村落”下一个大致的基本的定义,即村落是由古代先民在农耕文明进程中,在族群部落的基础模式上,进而因“聚族而居”的生产生活需求而建造的、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稳定的基本社会单元。
村落与村落文化的内涵虽不尽相同,但关联紧密。
“文化”是个舶来词,源自拉丁文“cultura”。
这个词的原始词意具有耕种、居住、敬神等多重意义。
由此可知,村落和文化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而且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村落是基础,文化是内涵。
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这个词。
“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中华民族”的构成就是由无数个氏族和家族构成,家族上面就是氏族,家族的下面就是家庭。
村落是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家庭是民族最基础的构成单元。
由于村落文化具有聚族群体性、血缘延续性的特质,并承载了中国久远悠长的文明历史,因而极具民族文化的本源性和传承性;村落成员的生产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有形或无形的文化形态,从表面化一般形式的呈现,到隐性化深层次的内在文化结构与内涵,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体现着“社会人”由单一个体到家庭家族,进而到氏族,最后归属于民族范畴,再直接引申到“国家”概念的文化层面的全部涵义。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所建造的村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上,究竟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有怎样的特质?有怎样的价值?由于受到传统文史哲研究体制与框架的制约,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弃而不问,故鲜而有闻,或闻而不详。
光明日报今天把讲坛设在湖南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我们就“在湘言湘”。
以湖南的传统村落作为例证,来探究一下中国村落文化的内涵究竟有多丰富,有多大的价值。
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南,有湘、资、沅、澧四水贯穿其中,其东、西、南部三面环山,北面为洞庭湖。
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高北低呈不对称马蹄形。
湖南的传统村落,从建筑形态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湘中地区的府第式砖木结构宅院和湘南地区的街衢式村落、湘西南、湘西北的木结构的干栏式村落三大类型。
这说明自然地理决定着人居环境和村落建筑文化形态。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56个民族在境内都有居住,以汉族为主,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湘北。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北、湘西南以及湘南的一些县域。
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同的村落建筑,实际上反映了相应的村落原住民的文化理念,折射出以生产生活方式和民风与习俗为重要内容的不同的文化内涵。
湘南永兴有个刘氏家族,据其撰编于清康熙三十八年的族谱所载,其祖在南宋初为避战乱由安微迁徙至此。
永兴刘氏“于此筑堂为居,其始不过四十者”。
因能以“耕读为本”、“勤俭持事”,至道光年代时,家族已壮大为“人丁千三,屋宇三百栋,公田三千八百石”的规模。
今尚有砖木结构房屋一千多间。
整个建筑大致呈街衢式布局,由三个大板块构成群落,中有水池和道路相连。
第一个板块为祭祀与公学用房,第二个板块是民居,第三个板块是学堂、演武场等公共设施。
这个家族的祠堂里立着几块刻制于不同年代的碑文,其中有三块记载了这个家族在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几桩重大事件:第一块碑刻制于明代的万历十三年,记述了当时社会溺杀女婴成风。
族里长者开会商定:“……尝思阴阳之道,故道之在人。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凡族内婚育男女,皆为我族血肉。
故生女者,岂可悖其人伦,溺而杀之。
凡溺女者,罪折祖上,当驱之。
凡生女者,皆为夫妇造化,当育之。
”族长会议还议定:“凡首生女者,族内公田当年供谷一斗。
”第二块立于清康熙二十三年,记述了族内“资学兴教”的重要内容。
族长决定在族内兴办公学,旨在族内人人皆可享受到均等的教育。
凡族内原殷实人家,办有私塾者,可由私塾转入公学,亦可私课之外,兼学公学,但不得反对兴办公学。
公学所耗财资,由族内公田折银承担。
同时,还决定在族中公房前辟建一楼,名为“梅阁”,专门教化族内女性孩童。
今梅阁尚存,分上下两层,楼上为绣楼,楼下为学堂,请“内贤外秀”的女先生,专门教化。
碑文还记载了鼓励族内学子勤奋学习、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光宗耀祖。
凡参与县试、乡试、京试者,按“三斗、一石、五石”补助不同份额的公田谷粮。
第三块碑立于嘉庆六年,内容为“正风养训”,强化族人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礼俗的恪守,严惩逆忤行为。
同时,又做出了一个颇令人思考的决定:“近有洋人宣教于邑,妖言鼓惑。
族内人丁,不可受而信之。
凡助其者,闻其者,传其者,大逆不道也,逐之不容。
”“至于族中后生,有好奇洋人之乐器者,言奏华音悦耳,可以怡情。
故允其观摩。
然切不可闻其布道,违者逐之。
”为防外贼,家族还决定辟地建演武场,使其族人在“耕读为本”的基础上,“精文尚武”。
后来这个家族,通过当时的茶叶商,用族内公田的财资,还买回了十几件西洋乐器,供族中“后生”“摩习”,用于族内的文娱活动。
文化的固守与对峙、排斥与包容,在这里碰撞并存。
再看一个例子。
湘西南的黄桑坪有个蒙姓的苗族村落。
如果依清代严如熤所著《苗疆风俗考》中“苗姓吴、龙、石、麻、廖为真苗,其杨、施、彭、张、洪诸姓乃外民入赘,习其俗久,遂成族类”之说,这个苗寨还算不上真正的“生苗”,顶多只能算是“熟苗”(“生苗”即指未被外族同化的苗族,仍然完好保存着苗族原本的各种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熟苗”则是指已经被外族同化的苗族,其习俗与生产生活方式已与外族大致无异)。
但这个村落的苗民,世代劳作生息于此,其年代之久远虽难以考究,但苗族原住民原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都完好地保存传承至今,与汉民差异颇大。
这个家族还一直保存着苗族神秘的“祭狗”、“敬狗”习俗传统。
为了考证这个苗族村落的习俗传统,我们九年下来差不多跑遍了全国的苗族居住地区,乃至对已迁徙到越南、老挝、泰国的古苗族住居地区(今越南称为“巴天族”,老挝、泰国称为“巴兴族”或“宋族”)进行过实地调查。
这些因各种历史原因已流散他国的苗人,大都只保存有“祭狗”的口头传说,而没有这种宗教膜拜和祭祀仪式或者习俗了。
我们还曾通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了解到北非的贝宁湾一个叫巴塞俄比亚(Bessaribia)的部落,在男性成人礼仪式中,有杀狗祭祀的活动,但与黄桑坪苗族的祭狗,从仪式到内涵,完全不同,风马牛不相及。
蒙姓苗族村落的“祭狗”宗教仪式,与中国远古的“盘瓠”神话传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
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
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
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
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
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
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
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
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
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斑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
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
其后滋蔓,号曰蛮夷。
……今长沙武陵蛮是也。
”此后,在《搜神记》、《宋书》、《水经注》、《魏书》、《后汉书注》、《史记正义》、《北史》、《南史》、《周书》、《太平寰宇记》、《路史》、《宋史》、《异域志》、《元史》、《五杂俎》、《峒溪纤志》一直到近年所新发现的史籍《古今苗族生活集》,历两千年来的官方正史典籍或非官方野史笔记中,均有“盘瓠”神话传说的记述和“苗人,盘瓠之种也。
帝喾高辛氏以盘瓠有歼溪蛮之功,封其地,妻以女,生六男六女,而为诸苗祖。
今夜郎境多有之……以十月朔为大节,岁首祭盘瓠,揉鱼肉于槽,扣槽群号以为礼……”的记载。
但在目前所见的全部相关文献中,却未见有关苗人“祭狗”的任何记述。
然而,在这个蒙姓苗族村落中,我们除了见到不少从明代流传至今的保存完好的祭祀文献之外,还目睹了整个“祭狗”仪式的完整过程;不仅悉知了祭祀供品的陈设方式,还耳闻了完整的“祭狗”古乐。
也就是说,以“盘瓠”为祖先神、以狗为具体的神化物的这种事关人类最原始的宗教崇拜与祭祀仪式,经历了数千年之后,在黄桑苗族村落中,依然完好地得以传承和保存。
如果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制定的有关“人类文化遗产”的内容和标准来对照衡量和考评,这是湖南,乃至全中国和世界保存最为完好和最为典型的人类文化遗产。
何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以黄桑蒙姓苗寨的“祭狗”来诠释这句话,也许最为鲜活也最为有力。
再举一个例子。
2008年夏天,我们在湖南靖州的三锹乡地笋村地背苗族村寨,发现了一块铭刻于清代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叫做“群村永赖”的石碑。
此碑系清代靖州地方政府的“禁碑”。
锹里二十四个苗寨的头人都参与了碑中所“禁”的事。
立碑的时间虽不算太久远,但碑上记述的史实却极为古老。
碑铭详细记述了在苗族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一种叫“舅霸姑婚”的婚姻制度内容:“钦加知府湖南靖州直隶州正堂加三级宋为署湖南直隶靖州正堂加三级六次郑为生蚁地方……未蒙化改即论婚姻礼之大者择婿配偶古今无异奈生蚁地方不循伦理所育之女定为妻舅之媳他姓不得过门若亲舅无子堂舅霸之凡为舅氏者皆得而霸之闻有舅氏无子将女另配舅氏索钱少则三五十多则百余金一有不遂祸起非小此舅霸姑婚之鄙陋招害愈深其多育女者致起溺女之毒非不知有伤造化之恩实出不已…… 据此批示外合行出示严禁为此示仰该里居民人知悉嗣后男女婚姻必须由父母选择凭媒妁特聘定不许舅氏再行霸婚索诈倘敢故违许被害之人立即赴州指名具禀以凭严拿究惩决不稍宽各宜凛遵毋违特示右仰通知正堂宋批准示禁复禀详文宋批此案经出示严禁如果再有霸索情事尽可随时具禀拘究申详立案正堂郑批婚姻听人择配岂容逼勒霸占倘有纽于陋习霸婚苛索情事许即随时禀究毋容率性示禁……”清代靖州地方政府以州府立法刻碑以记的形式,终结了这种由来已久的婚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