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_羧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章第4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羧酸的结构、特点及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3、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敢于质疑,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和合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羧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羧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实验设计与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引入】图片展示引入羧酸。

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有机酸的身影。

【投影】日常生活中含有有机酸的物质【过渡】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

【板书】第二章第4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投影】学习目标一、羧酸【讲述】通过对比乙酸和乙醇、乙酸和乙醛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测乙酸化学性质。

并能说出断键位置,反应类型。

【小组讨论】结构决定性质,通过乙酸的结构式,对比乙醇和乙醛的结构,小组讨论乙酸的化学性质。

【来回指导,并提示】【展示讨论结果】断键部位和可能反应的型。

使学生了解到有机酸对我们生活影响,激起学习这类物质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目标。

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结合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共同探究,合作共赢。

试剂:CH3CH2COOH溶液,NaHC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化学反应方程式取少CH3CH2CO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取少量CH3CH2CO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HCO3溶液【思考】试着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迁移应用】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Na、NaOH、NaHCO3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3∶3 B.3∶2∶1C.1∶1∶1 D.3∶2∶2(2)羟基被取代的反应【动手做一做】利用球棍模型模拟乙酸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并说明断键位置?小组展示【过渡】羟基被取代,不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也可以用来制备酰胺:羧酸也可以与氨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羟基被氨基的取代的反应,试写出制备酰胺的反应方程式。

《羧酸》 教学设计

《羧酸》 教学设计

《羧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羧酸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羧酸的结构。

(2)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性、酯化反应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羧酸的性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羧酸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1)酯化反应的机理。

(2)羧酸化学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羧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羧酸的化学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羧酸的物质,如醋(主要成分是乙酸)、柠檬(含有柠檬酸)等,引出羧酸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羧酸的定义:分子中烃基(或氢原子)跟羧基(—COOH)相连的有机化合物。

(2)羧酸的分类:根据烃基的不同,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根据羧基的数目,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多元羧酸。

(3)常见的羧酸:乙酸(CH₃COOH)、苯甲酸(C₆H₅COOH)、乙二酸(HOOC—COOH)等,介绍它们的结构和用途。

3、实验探究(1)酸性实验:将乙酸溶液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碳酸钠溶液中,观察现象,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并比较其酸性强弱。

(2)酯化反应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加热,观察产生的现象,闻生成物的气味。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4、性质分析(1)酸性:分析羧酸中羧基的结构,解释羧酸具有酸性的原因,比较不同羧酸酸性的强弱规律。

(2)酯化反应:以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为例,讲解酯化反应的机理,强调浓硫酸的作用和反应的注意事项。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雷刚课题: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1)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认识酸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过程与方法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难点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节羧酸、酯一、乙酸1、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纯净乙酸(冰乙酸、冰醋酸)在16.6℃以下为针状晶体。

2、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2)、酯化反应○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2、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

(3)、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酒是越陈越香”。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羧酸、酯[板书]第三节羧酸、酯[自学提问]羧酸的官能团是什么酸的通性有哪些作为有机含氧酸还有哪些特性羧酸的分类代表物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投影][板书]一、乙酸1、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纯净乙酸(冰乙酸、冰醋酸)在16.6℃以下为针状晶体。

[思考]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

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投影][讲]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通式为:-COOH代表物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核磁共振氢变有2个吸收峰,峰的面积比为:3:1 。

说明乙酸中有2种H原子,数目比为:3:1。

所以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板书]2、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科学探究] 初中化学已介绍过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请同学们根据现有的化学药品或自己寻找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① 证明乙酸有酸性;② 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强弱。

高中化学_第二章第4节 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二章第4节 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4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羧酸及分类;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羧酸;了解常见羧酸的结构、特点及主要物理性质;掌握羧酸的结构特征和主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迁移扩展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2.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了解羧酸结构和分类,领会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羧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羧酸在反应中的断键方式三、教学方法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四、学法指导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比较几种酸性物质:乙酸、苯酚、碳酸的酸性强弱,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乙酸这种代表物来学习羧酸,让学生领会从一般到个别,又从个别到一般,抓住结构决定性质的主线来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讲述“醋”的来历。

醋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羧酸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自由回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出课题【板书】第4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一、羧酸(二)羧酸的结构和分类除乙酸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有机酸呢?【叙述】羧酸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用途也很多,如蚂蚁和蜜蜂分泌物中的甲酸;衣服上不小心染上蓝墨水可用草酸洗涤;在食品包装袋的配料表上经常见到苯甲酸或山梨酸,他们是食品防腐剂;一些消炎药中也含有羧酸。

【投影展示】乙酸CH3COOH 甲酸HCOOH草酸HOOCCOOH 苯甲酸C6H5COOH山梨酸HOOC-CH=CH-CH=CH-COOH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学生广泛列举,认真倾听,观看投影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充分感受羧酸与生活密切关联,产生浓厚兴趣【思考1 】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有什么共同点?你能由此总结出羧酸的定义和通式吗?【投影】1、定义:由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_羧酸 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  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三节羧酸酯【教学目标】1.了解羧酸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掌握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酯的水解反应。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投影图片,厨房中必备的一种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为乙酸和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含有的一些有机羧酸,直观引入本节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第一自然段,总结羧酸的定义与羧酸的分类,(一)羧酸1.定义:羧基与烃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分类:(1)根据羧基相连的烃基不同分为:脂肪酸、芳香酸。

(2)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羧酸又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如乙二酸HOOC —COOH)、多元酸。

二、实验探究,把握本质[投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第二自然段,找出乙酸的物理性质,自由回答。

(一)乙酸1.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又叫醋酸,无色冰状晶体(所以又称冰醋酸),溶点16.6℃,沸点117.9℃。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投影]结合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已有的知识,在练习本上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

2.乙酸的分子结构分子式: 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COOH(羧基)[过渡]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可以用醋除去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包括CaCO3)说明乙酸什么性质?3、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投影]①由于乙酸具有酸性,同桌间讨论总结乙酸都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自由发言。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B、与活泼金属反应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D、与碱反应E、与某些盐反应②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回答: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如何?③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仪器和化学药品,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方案,验证乙酸、碳酸、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

提示:用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来回答,并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投影】实验方案一:实验方案二:CHHHHCOO选择最佳方案组装一套装置进行验证,让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实验,记录好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自由展示。

高中化学_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衍生物——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经过必修有机内容和选修有机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合物以官能团为导向的结构与性质探究已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为深刻的理解。

能够主观的对酯类物质的结构以及常见性质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处理。

所以本节课设计的预习学案和常规性质的探究学案部分,学生处理比较好。

但是在有机化合物综合分析部分,比如酯化反应和酯类水解反应对比分析、皂化反应实验过程及试剂作用分析。

这部分涉及到较深层次的综合运用对学生来说较有难度。

应作为课堂的重点进行引导和讲解。

【效果分析】在整个课堂设计中,预想的亮点有四:1、新课引入部分意境创设2、百家讲坛部分师生互动3、探究部分学生活动以及授课思路的连贯性4、学生分组对比试验的分析总结课堂讲授过程中,基本上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效果。

学生活动的开展,授课思路的连贯,分组实验的实施情况等都顺利的开展。

不足之处是课堂语言组织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语言的重复、措辞的不准确等。

课堂节奏的掌控也有需要提升之处。

课堂进展应该更连贯,课堂活动应该更合理。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经过对羧酸的性质探究后,引入的一种重要的羧酸衍生物—酯。

通过《化学2(必修)》乙酸乙酯和油脂相关性质的学习,和本课时前面章节中多种有机物的性质探究,对本节课的引入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按照从乙酸乙酯出发,以特例到泛例,从泛例又升华到生活中特例的认知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酯类物质相关性质的学习。

作为以官能团为导向的有机化合物学习的模式,本节课作为主要有机物的收尾部分,强调和升华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教材内核思想。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魔棒”常被用于晚会现场气氛的渲染。

其发光原理是利用H2O2氧化草酸二酯产生能量,该能量被传递给荧光物质后便发出荧光,草酸二酯(CPPO)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草酸二酯属于芳香烃B.草酸二酯的分子式为C26H23O8Cl6C.草酸二酯难溶于水D.1 mol草酸二酯最多可与4 mol NaOH反应(不考虑苯环上氯原子的水解)2.已知丙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是18O,这种醇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26B.122C.120D.1043.下列表示一种有机物的结构,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B.可以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C.1 mol该有机物最多和7 mol NaOH反应D.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4.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 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 mol羧酸和2 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B.C14H16O4C.C16H22O5D.C16H20O55.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

高中化学_高二化学: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高二化学: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第4节(第1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羧酸结构的认识,会判断什么样的有机物是羧酸以及会对其进行分类、命名;认识到羧酸的溶解性和熔沸点也有递变性,并大体了解其递变规律的原因,了解三种常见的重要的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应用2、通过对官能团在有机物中地位的理解,能够预测含有羧基的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能举例说明羧基与羰基、羟基性质的差别。

能够认识到羧酸作为一类有机物,具有通性并掌握重要的化学性质【重、难点】重点:羧酸的结构和主要的化学性质难点:主要的化学性质【学习过程】目标一:羧酸的概述自主初探·夯基础一、羧酸的概述1、概念:组成通式:官能团:名称:根据烃基种类2、分类根据羧基数目3、羧酸的命名:CH3CH2COOH CH3-CH-CH2-CH-COOHCH3 CH34.羧酸的物理性质(1)溶解性:分子中碳原子数在的羧酸能与水互溶;随着分子中碳链的增长,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

(2)沸点:较相应的醇的沸点,原因酸如酸(结构简式为:)酸如酸(结构简式为:)酸如酸(结构简式为:)酸如酸(结构简式为:)自我评价:优秀( )良好( )合格( )来 冲 关 ①水解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消去反应 ⑤加聚反应 (3)写出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苹果酸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试以苹果酸和乙烯为原料来制备CH 3CH 2OOCCH-CHCOOCH 2CH 3 写出设计相关反应OH OH3.在括号内合适的试剂实现转化【小结】 代表物结构简式 羟基氢的活泼性 酸性 与钠反应 与NaOH 的反应 与Na 2CO 3的反应乙醇 CH 3CH 2OH苯酚 C 6H 5OH乙酸 CH 3COOH【勇攀高峰】4.请设计实验验证酸性:丙酸>碳酸>苯酚,画出实验装置自我评价:优秀( )良好( )合格( )学有 所获 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课 后巩 固作业:1.课本P92第2题 第3题 (1)、(4)、(7)2.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羧酸及其用途。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雷刚课题: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1)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认识酸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过程与方法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难点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节羧酸、酯一、乙酸1、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纯净乙酸(冰乙酸、冰醋酸)在16.6℃以下为针状晶体。

2、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2)、酯化反应○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2、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

(3)、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酒是越陈越香”。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羧酸、酯[板书]第三节羧酸、酯[自学提问]羧酸的官能团是什么酸的通性有哪些作为有机含氧酸还有哪些特性羧酸的分类代表物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投影][板书]一、乙酸1、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纯净乙酸(冰乙酸、冰醋酸)在16.6℃以下为针状晶体。

[思考]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

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投影][讲]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通式为:-COOH代表物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核磁共振氢变有2个吸收峰,峰的面积比为:3:1 。

说明乙酸中有2种H原子,数目比为:3:1。

所以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板书]2、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科学探究] 初中化学已介绍过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请同学们根据现有的化学药品或自己寻找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① 证明乙酸有酸性;② 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强弱。

高中化学_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羧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在化学2模块学习过程中已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个角度对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有所介绍,但在化学2模块的学习仅限于具体有机化合物乙酸个例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而选修5模块中更多的是从研究羧酸中的乙酸等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异同,并通过对代表物乙酸的研究上升到对羧酸一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同时又要求能应用重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将复杂的有机化学主干知识串联在一起,编织成网络,将有机化学反应按照反应前后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变化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有机反应——酯化反应的本质,充分理解反应前后价键断裂和生成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自主探究梳理有机化学主干知识,把学生兴趣引导到研究化学、关注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上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构决定性质,进一步完善分析结构的方法,要考虑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羧酸的概念、分类、命名。

2、知道羧酸的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提供与生活或者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羧酸的结构简式,引导学生观察其相同点并尝试总结羧酸的概念。

2、通过回忆醇及醛和酮的分类、命名,让学生类推羧酸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3、通过阅读使学生明白羧酸的物理性质。

在对羧基的结构的分析,交流和研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由羧基的结构来推测羧酸的性质,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这一观点。

2、通过对羧基结构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基团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观点,认识到羧基的性质并不是羰基和羟基性质的简单加和。

三、教学重点:羧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羧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完成导学案(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及学生用的学案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推进法六、教学过程查缺补漏4、自然界中的有机酸阅读课本,老师重点点拨读书,聆听、5、羧酸的物理性质图表分析,利用对比的方法,发现问题,归纳提升,分析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

高中化学_羧酸衍生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衍生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羧酸酯》——酯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酯的概念、命名,同分异构体以及物理性质;(2)根据酯的组成与结构的特点,理解酯的水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酯的水解反应原理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探究法等方法研究问题;(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思路和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2)关注自身生活实际,体会化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分析以及重、难点的处理本节课的重点是酯的同分异构现象以及酯的水解反应,同时酯的水解原理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课程处理上,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羧酸、酯化反应等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归纳酯的结构特点以及分子组成,顺利导入到酯的定义和饱和一元酯的分子通式;通过对酯的分子通式观察分析,学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饱和一元羧酸的分子通式也是CnH2nO2,从而得出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处理本节的难点——酯的水解反应原理时,针对学生对酯化反应的理解(可逆反应),结合学生在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以及选修4中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有知识体系,由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入手,分析发现酯的水解反应是酯化反应的逆过程,根据平衡移动的基础知识推测能够使平衡逆向移动的因素,然后小组讨论、设计验证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动手实验验证酯在不同的条件下的水解程度,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原有的知识,并在实验中得出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于酸性条件下的水解的结论,顺利构建了酯水解反应原理的新知识。

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将难点通过学生的参与与实践,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程的三维目标。

高中化学_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认识羧酸的典型代表物乙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醛、酸、酯之间的转化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认识乙酸及羧酸所含有的官能团均为羧基,利用基团之间相互影响认识断键情况,推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并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加深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分析】本部分位于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第4节,是第一课时,是继醇酚、醛酮、糖类之后系统学习羧酸、酯的有关知识,这样安排,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因为羧基可以看做由酮羰基和羟基组合而成,学生可以利用醛酮及醇的有关知识认识羧酸的知识。

教材首先介绍了羧酸的概念及分类,然后认识了羧酸的物理性质,尤其是羧酸的沸点比相应的醇的沸点高的原因,接着认识了几种常见的羧酸。

第二部分重点认识羧酸的化学性质,首先让学生交流研讨,预测羧酸的化学性质,然后进行验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又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羧酸知识体系,同时又为后面酯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已经认识了乙酸的结构和部分化学性质,只是认识还不是十分完善,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烯烃、醇、醛酮及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羧酸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羧酸,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长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够在课堂上很好地进行交流研讨,展示交流。

【教学设计】授课日期2016年4月12日课题名称羧酸课型新授教学模式实验中学六步教学法、先学后教、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展台教学目知识与技能1、了解羧酸的概念、分类、命名。

2、知道常见羧酸的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

过程与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标方法2、敢于质疑,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羧基的结构来推测羧酸的性质,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这一观点从而主动掌握各种官能团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羧酸 》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羧酸 》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羧酸教学设计本节课是鲁科版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四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羧酸,教学设计如下:一、教材分析羧酸是继学习了卤代烃、醇、酚、醛类之后的又一类烃的衍生物,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有机化学知识的重点。

学好本节知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酯类奠定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能综合运用烃及烃的衍生物知识解决一些常见的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掌握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羧酸到醇、酯的转化,明确羧基与羰基、羟基性质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进一步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如下:重点:羧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羧基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三、教情学情分析:学生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必修阶段学情回顾:学生通过必修2 已学习了乙酸的结构、羧基结构特点、乙酸的酸性、乙酸制备乙酸乙酯。

本节课可以对以上知识进行复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羧酸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本册前半部分学情回顾本册前半部分学生对醇类、酚类、醛类、酮类物质有了较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羧酸的分类、命名、同分异构体可由前部分知识进行类推,从而提高学生的拓展思考能力。

通过醇类物质、醛类物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进一步理解羧酸类物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及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节课教学程序基本上采用与教材一致的顺序完成,首先明确羧酸的定义结构特点、进一步研究其分类、同分异构体等知识。

高中化学_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羧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羧酸教学设计本节课是鲁科版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四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羧酸,教学设计如下:一、教材分析羧酸是继学习了卤代烃、醇、酚、醛类之后的又一类烃的衍生物,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有机化学知识的重点。

学好本节知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酯类奠定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能综合运用烃及烃的衍生物知识解决一些常见的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掌握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羧酸到醇、酯的转化,明确羧基与羰基、羟基性质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进一步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如下:重点:羧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羧基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三、教情学情分析:学生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必修阶段学情回顾:学生通过必修2已学习了乙酸的结构、羧基结构特点、乙酸的酸性、乙酸制备乙酸乙酯。

本节课可以对以上知识进行复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羧酸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本册前半部分学情回顾本册前半部分学生对醇类、酚类、醛类、酮类物质有了较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羧酸的分类、命名、同分异构体可由前部分知识进行类推,从而提高学生的拓展思考能力。

通过醇类物质、醛类物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进一步理解羧酸类物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及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节课教学程序基本上采用与教材一致的顺序完成,首先明确羧酸的定义结构特点、进一步研究其分类、同分异构体等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羧酸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乙酸的分子结构的分析,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2.通过“乙酸的官能团——乙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官能团——羧酸的化学性质”模式的学习,提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化学思想。

3.通过从羧酸结构到羧酸性质的推理,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生活中遇到的羧酸的了解,感受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二、学情分析
在必修2中对乙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乙酸具有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继续以乙酸为代表学习羧酸的结构及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三、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三节,是关于羧酸类物质的内容,在有机化学学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乙酸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机理的应用,含多官能团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五、学法指导
通过知识回顾、师生互动、实验感知、实验评价、对比思考、动手操作、迁移应用、归纳总结、习题巩固等手段理解并掌握乙酸和羧酸的性质,了解羧酸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用具
主要仪器:表面皿、玻璃棒、试管、药匙、烧杯等。

药品:乙酸、碳酸钠粉末、、镁条、pH试纸。

辅助用具:多媒体、球棍模型。

七、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案附件
【实验感知】根据所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乙酸的酸性
药品:乙酸、碳酸钠粉末、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镁条、pH试纸、石蕊试液
主要仪器:表面皿、玻璃棒、试管、药匙、烧杯等。

【实验设计】甲乙两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仪器和药品,设计了两套实验装置,验证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

请对其进行评价。

甲组 乙组 【归纳小结】 醇、酚、羧酸中羟基氢活泼性比较
代表物 (足量) 羟基氢的
活泼性 酸性
与钠能否反应
与NaOH 能否反
应 与Na 2CO 3 能否反应
与NaHCO 3 能否反应
乙醇 苯酚 乙酸
【学以致用1】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用Na 、NaOH 、NaHCO 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恰好反应时,消耗Na 、NaOH 、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3:2
B. 3:2:1
C. 1:1:1
D. 3:2:2
【学以致用2】1、请写出苯甲酸和甲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写出乙二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性逐渐( )
在必修2中对乙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乙酸具有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继续以乙酸为代表学习羧酸的结构及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1、整节课设计流畅,切合学生实际清晰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

2、教师创设有趣的情景,最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能做到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

探究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小组协作实验探究,集思广益归纳结论。

本节位于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三节,是关于羧酸类物质的内容,在有机化学学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评测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羧酸
B.饱和链状一元羧酸的组成符合CnH2n O2
C.羧酸在常温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羧酸的官能团是—COOH
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右图,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
①加成反应②水解反应③酯化反应④氧化反应⑤中和反应⑥消去反应
A.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3.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酸共有几种?试写出结构简式并命名。

4.下列物质中既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又可与Na2CO3水溶液反应的是( )
A.苯甲酸 B.甲酸 C.乙二酸 D.乙醛
5.近年来流行喝苹果醋。

苹果醋(如下图)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

苹果酸(α-羟基丁二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苹
果酸的结构如下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B.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C.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
D.1mol苹果酸与Na2CO3溶液反应至少消耗2mol Na2CO3
6.酸牛奶中含乳酸,1mol 丙酮酸 ( ) 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1mol氢气转变成乳酸。

(1)乳酸的结构简式是。

(2)乳酸自身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酯,其酯的式量由小到大的结构简式为、
(3)与乳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乳酸的同分异构体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失水生成B,由A生成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1.知识容量可以更大些。

2、可以更大胆点,把课堂更多的教给学生。

3、.学习评价可以更及时。

如果增加小组学习评价表,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1、认识羧酸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2、根据羧酸和酯的结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