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镜检难点与Algacount_TM_藻类监测技术优势分析
浅谈浮游藻类的监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143 •2019年第2期 第46卷总第388期广东化工浅谈浮游藻类的监测方法及其优缺点沈莹(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心分析科,江苏苏州215004)[摘 要]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浮游藻类与水污染密切相关。
为了全方位掌握水体水质情况,必须对浮游藻类进行监测,并且浮 游藻类监测已经成为了水体监测必不可少的项目。
本文对浮游藻类监测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简单阐述,并分析比较各种监测方法的优点和缺 点,对进一步开展浮游藻类监测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藻类监测;方法比较;藻类密度测定;叶绿素a 的测定[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19)02-0143-02Monitoring Methods of Planktonic Algae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hen Ying(Central Analysis Sec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Suzhou 215004,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ater eutrophication is prominent. Planktonic alga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water pollution. In order to grasp the water quality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necessary to monitor the planktonic algae, and the monitoring of planktonic alga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roject for water monitoring. In this paper, several commonly used monitoring methods of planktonic algal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onitor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monitoring of planktonic algae.Keywords: planktonic algal monitoring ; method comparison ; planktonic algal density determination : chlorophyll a determination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大量工业 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天然水体,所造成的污染大大加速了淡水水 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东昌湖叶绿素a和藻密度监测及微囊藻毒素分析

东昌湖叶绿素a和藻密度监测及微囊藻毒素分析 赵 慧 马景刚 樊 华东昌湖叶绿素a和藻密度监测及微囊藻毒素分析赵 慧,马景刚,樊 华,李爱峰(海洋环境与生态(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摘 要:2009年4月、5月,2010年6月、8月、9月、10月及2011年3月,分别对东昌湖水体中的叶绿素浓度和藻细胞密度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叶绿素a和藻密度的动态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蓝藻水华的风险评估;同时对部分样品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东昌湖的叶绿素a浓度和藻密度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存在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不同藻类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差异较大,在所分析的藻细胞样品中未检测出微囊藻毒素。
关键词:东昌湖;叶绿素a;藻密度;蓝藻水华;微囊藻毒素中图分类号: X834 文献标识码:A蓝藻水华是指湖泊水体中的蓝藻快速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蓝藻群体或者导致水体颜色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严重时可在水面漂浮积聚形成绿色的藻席甚至藻浆。
蓝藻水华的发生根源于湖泊富集了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一种表现形式[1]。
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蓝藻水华的发生极为频繁,而且危害严重。
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甚至在岸边大量堆积。
藻体大量死亡分解的过程中,散发恶臭,破坏景观,蓝藻大量生长改变了水体的理化环境,透明度降低,溶解氧减少,造成鱼虾等水生生物的死亡。
当水体中的营养元素被蓝藻耗尽时,蓝藻大量死亡,在被细菌分解过程中仍然可以释放蓝藻毒素,最终导致水生态系统的迅速崩溃[2]。
蓝藻水华也给水产养殖业、供水及旅游业甚至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3]。
伴随着蓝藻水华的发生,一些有害的藻类会向水体中释放毒素,在发生水华的蓝藻中有许多能产生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s,MCYSTs,MCs)的存在最普遍且与人体健康关系最密切 [4]。
藻类监测及治理技术的发展

8藻类测量方法比较说明 .
上述 方法各有利弊 , 有各 自的适用 大 , 实验室 中观测 到只要原生动物数 目
黏土 除 藻技 术源 于 絮凝 原理 。 在
场 合, 在藻类种 类和数量测定 中都是有 达 到某 司值 , 体系中的藻 细胞 会被迅 海洋上赤 潮暴发时 , 土曾被作为一种 黏 意义 的。 光分析无 需 前处 理 , 荧 可直接 速 消耗殆尽 ; 很多原生动物在食物耗 应 急技术 来使用 , ③ 取得 了一定 的效 果 ,
小, 自养 、 异养 生物分 开 观察 等 , 均可 测 量 。
为 设 计 物 种 或 种 属 特 异 的分 子 探 针 提
造成常规方法分析结果严重误差 。 虽然 使用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可 以鉴别微微
4 吸收光谱法 .
供了数 据。 于志刚等发明 了快 速定 量检
光谱 分析法是指在光 的作用 下, 通 测中肋骨 条藻 的遗传 标 记 和方 法 以及
汛 I RA N — MT N —I F O O
藻类监测及治理技术的发展
卢 健 谷 金 钰
藻 类监测技术
1显微镜测量技术 .
显微镜测量技术又称个体技术法 , 个 数观测 , 一般 是取一定体积 的样本 ,
等流 动相 泵入 装 有同定 相 的色谱柱 ,
密度 区 间呈 线 性 响 应 关 系 。 他 浮 游 植 其
限 , 内主 要 是 采 用 卫 星 图像 进 行 大 面 动 注射分 析系统 来 检钡 赤潮异 湾 藻。 国 4 积 监 测 和识 别 。
在一 个系统 中, cr re H_ t a 释放 出的超氧 多个参 数, 据这些特征参数对 细胞群 ae 根 负离子与超 氧化物 探针反 应; 另一 个 体进行分类 分选 , 在 进而 对各亚群分别进
藻类检测方法范文

藻类检测方法范文藻类是一类特殊的植物,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因此,对藻类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体的水质状况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藻类的检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两种。
定性检测主要是确认水体中是否存在藻类,而定量检测则可以准确测量藻类的浓度。
常见的藻类定性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测、染色法和荧光法等。
显微镜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观察水样中的藻类细胞形态和结构来确认是否存在藻类。
染色法可以使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抗体对藻类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染色后的样品来确认是否存在藻类。
荧光法则是利用藻类的特性,如叶绿素的荧光特性,通过测量样品的荧光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藻类。
而对于藻类的定量检测方法,也有多种选择。
常见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计数法、细胞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显微镜计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样品中藻类细胞数量来进行测定。
细胞计数法则是利用光学仪器,如流式细胞仪或图像分析仪等,对样品中的藻类细胞进行计数,并通过计算来得到藻类的浓度。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提取样品中的DNA或RNA,利用PCR技术对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并通过测定扩增产物的数量来确定藻类的浓度。
除了以上传统的检测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藻类检测技术。
例如,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藻类检测方法,可以通过对样品中藻类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分析序列数据来鉴定藻类物种和确定其相对丰度。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藻类群落的组成信息,不仅可以用于鉴定水体是否富集藻类,还可以用于研究藻类的演替规律和群落结构。
综上所述,藻类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法和荧光法等方法来确认水体中是否存在藻类。
定量检测则可通过显微镜计数法、细胞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来准确测量藻类的浓度。
此外,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也为藻类检测提供了新的选择,可以更全面、快速地了解藻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藻定量分析

藻定量分析
近年来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加速了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进程,导致气候适宜时藻类的大量繁殖,给湖泊水库为水源的饮用水生产带来诸多危害。
因此,饮用水中藻类含量的检测,直接关系到人们饮水安全健康。
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藻类定量分析方法,所采用的藻类定量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定量PCR法、直接镜检法、血球计数板法、浊度法、DO法、藻体COD法、叶绿素a(Chla)法、等。
目前所采用的几种藻类定量检测方法步骤繁琐、结果较为粗糙。
如定量PCR 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核酸检测技术,它在微藻鉴定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但由于现有的定量PCR技术要求高纯度的DNA或者RNA作为检测样本,而且目前该项技术对仪器和操作人员要求比较高,因此限制了定量PCR在微藻检测中的普及应用。
因此,需要有一种最快速、稳定、实用的测定水中活体藻类含量的方法。
脱氢酶活性检测作为一个反映微生物活性的指标,被广泛应用各个领域。
但将脱氢酶活性的测定法引入藻类的定量分析检测中,国内外还未见报道。
藻类检测方法

水中藻类检测的方法姓名:田家宇专业:市政工程学号:04s027026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水中藻类检测的方法:1. 藻类检测和计数新方法——置式显微镜法;2. 改进的水中藻类检测方法;3.藻类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测定方法。
一、藻类检测和计数新方法——置式显微镜法由于环境污染,一些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导致水中藻类的快速增长。
大量藻类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
为了了解藻类对水厂各工艺环节的影响,以湖泊水为水源的许多水厂都相继开展了藻类计数检测项目。
国内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1L水样加鲁戈试剂固定在一个容器中,自然沉降24h后,利用虹吸的方法吸去上清液,并浓缩定容到30~50mL,然后取1mL放入血球计数板,在正置式显微镜下进行镜检计数[1]。
此方法由于所需的水样较多(1L),在需要采集多个水样时,采集和运送的工作量大;在沉样时还要多次冲洗转移,增加了产生误差的机会,而且操作不便。
昆明自来水总公司的水源之一是富化程度较高的滇池水,因而昆明水司较早开展了此项目,并得到了瑞士苏黎世供水局的技术支持和大力帮助。
我们所采用的藻类计数方法的特点是使用倒置式显微镜,藻样通过沉样板一步沉降到位,与国内普遍采用的方法相比具有准确快捷,水样用量少,运送方便,无须多次冲洗转移,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生产和科研检测。
1.用品准备(1)沉样板。
由一个长12cm,宽4.1cm,中央有圆形凹槽(底面积为5cm2)的长方形有机玻璃板和一个可滑动的、底部与凹槽形状完全吻合的空心圆筒(容积为25mL)以及一块圆形盖玻片组成(见图1),有机玻璃板的左侧有一小孔,用于放掉上清液。
(2)倒置式显微镜。
与普通倒置式显微镜不同的是,它的载物台经简单改造,增加了一个长方形的金属框,大小恰好可放置沉样板。
金属框的作用是将沉样板固定在载物台上,使沉样板可与载物台同步移动,避免沉样板发生偏移。
两个目镜,一个装有微型刻度尺,可直接测量藻类的大小和长度,另一个装有“”形标尺,在讦数时用它界定讦数范围。
湖库藻类监测技术-李爱军

4.2 采样深度
原则:有代表性 操作:根据水体的深度、透明度、搅动等实际情 况,分层采样后根据监测要求混合或不混合 目的:使采到的水样能反映样点所在处藻类的实 际情况
4.3 采样频率
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常规水体监测:至少每季一次,最好每月一次 定性样:了解主要类型,为定量分析做准备
1.1.4.3 常见藻类介绍
蓝 藻 门 微囊藻 Microcystis 念珠藻 Notoc
硅 藻 门 辐节藻Stauroneis 桥弯藻 Cymbella 舟形藻 Navicula
1.1.4.3 常见藻类介绍
绿 藻 门
实球藻 Pandorina
空球藻Eudorina
团藻 Volvox
甲 藻 门
多甲藻 Peridinium
蓝藻商、绿藻商、硅藻商 0~1 1~5 5~15
蓝藻 绿藻 中心壳目硅藻 裸藻种数 复合藻商 鼓藻种数
复合藻商 <1 1~2.5 3~5 营养程度 贫营养型 弱富营养型 中度富营养型
5~20
20~43
重度富营养型
超重富营养型
例3—属的多样性评价
Simpsonsdiversityindex D 1 ( Ni / N )
3 原理
实质为抽样调查 抽样仅是一个方法、手段,最终目标仍在于 根据样本推论总体特征 抽样的基本原则
代表性 精确性 成本低 可行性
4 技术流程
4.1 点位布设
原则:有代表性 操作:根据水体的形状、流向、排污口位置等实 际情况,结合历史资料设置样点:使采到的藻类 要能真正代表一个水体或一个水体不同区域的实 际状况 目的:使采到的藻类要能真正代表一个水体或一 个水体不同区域的实际状况
藻类常用检测方法探析[权威资料]
![藻类常用检测方法探析[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d4e40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8.png)
藻类常用检测方法探析[摘要]综述了几种藻类定量检测的常用方法,介绍了两种藻类应急检测法和叶绿素a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了各方法的优劣之处,为各从事实验室分析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藻类叶绿素a 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X8302 X 1009�914X(2013)34�0280�01藻类是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他们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中生物提供氧气;其次,他们可分解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及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清洁工;另外,由于许多藻可以固氮或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作为水生生物的优良饵料。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首次发现富营养化现象到现在,全球已有30%-40%[1]的湖泊和水库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的影响。
由于研究起步较晚且我国湖泊环境非常脆弱,湖泊的营养物质来源广,背景浓度高,加速了富营养化进程,一部分湖泊污染严重,并不时爆发水华现象。
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镜检计数法、应急检测法和叶绿素a 法。
其中叶绿素法较为常用,叶绿素测定法又分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1 直接镜检法――计数法该方法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法,可直接检测原水中藻类的数量。
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可通过主观数据反映水体受藻类污染实际状况。
但所需水样的采集和运输工作量大;固定液对藻样进行固定沉降时不仅耗时较长,其本身的氧化性会破坏细胞间的胶质导致在细胞分散开来,给计数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和误差,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多个水样的定量检测,导致分析结果滞后于生产和研究。
2.藻类的两种应急检测由于镜检计数不能及时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因此董晓晨等[2]在2010年提出了两种藻类应急检测法,利用2h 固定沉降法和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来测定水体藻类的总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镜检难点与Algacount TM 藻类监测技术优势分析
张帆
(迅数科技环境监测技术部,浙江杭州310013)
摘要:藻类监测可以对大河流域和湖泊中水华的发生进行预警,从而保障人民饮水安全。
但当前技术手段落后,当前的实际操作是采用显微镜下“人工镜检”的方法来对浮游植物进行计数。
这种方法受人工操作经验判断影响,效率低下,准确度不高。
本文介绍了在国家大力开展藻类监测的大背景下,迅数科技开发出藻类计数仪产品,通过仪器实现藻类计数自动化帮助藻类监测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与监测水平,为环境监测、水质分析及藻类研究机构提供了最佳的操作平台。
一、背景:为什么要大力开展环境藻类监测
有不少事件表明,人类暴露在低于致死剂量的微囊藻毒素后出现胃、肠、肝功能紊乱。
长期暴露则会引起皮肤癌、呼吸道疾病、肝癌。
有效开展藻类监测,以增强对蓝藻水华的早期预警;这样就能发现爆发蓝藻水污染的潜在危险,以采取措施保证水生态环境和人民用水安全。
在我国,为应对频繁发生的藻类危害水事件,国家水利部于2008年初启动了全国重点湖泊、水库、城市河湖的藻类监测工作;国家环境保护系统也于2009年初开始加强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藻类监测队伍和监测水平;国家建设部亦在2009年初要求全国自来水系统各水质检测中心加强原水的藻类及藻毒素监测工作。
随着太湖蓝藻、巢湖蓝藻、海洋赤潮等事件的爆发,在我国全面开展藻类监测工作,建立藻华预警体系已迫在眉睫。
然而,这种迫切需求和我国专业藻类监测技术的匮乏现状不相适应。
二、当前藻类监测的主要技术:传统人工镜检和藻类计数
藻类监测的重点是调查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其最重要的监测指标就是“优势藻种判”及“藻密度计算”。
当前的实际操作过程,是采用藻类沉降后用藻类计数板在显微镜下“人工镜检”的方法来对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进行计数。
作者简介:张帆,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领域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邮箱:shineso@.
会议联系人:杭州迅数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张帆。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313号18号楼6层。
邮编:310013
网址:
提示:相关资料索取/样机展示,请联络迅数科技/现场展台。
显微鉴定计数法测定水中藻类含量是国际公认的经典方法。
然而,这项工作却被很多基层工作者称为是一项“累死人”的工作。
该方法要求实验者将采集的含藻水样在两个载玻片上做平行样,在显微镜高倍镜下肉眼镜检,对100或200个视野中的藻类进行观察;根据藻的形态特征鉴定到属或种;各属或种的藻类分别计数,最后分别统计出每个属或种的藻类数量,以及所有藻类的总数;根据某类藻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从而得知优势种。
三、利用人工镜检进行藻类计数的难点分析:
z连续观察100个视野极易疲劳
1.操作者必须在短时间内一次性观察100个被计数视野。
若镜检时间过长,显微镜光源聚集
的热量会引起计数框中水分蒸发,藻类在沉淀室底板非随机分布,从而引起统计误差。
2.操作者在高倍下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计数时,长时间的高亮照明容易造成眼睛疲劳,甚至
造成视力损伤。
3.操作者在分辨藻细胞的同时还需进行计数工作,若样本多、操作时间长,会引起操作者精
神疲劳。
z经验不足者无法识别藻类,并分类计数
1.海洋生物监测国家标准要求:优势种、常见种、赤潮生物种应鉴定到种。
2.水环境监测规范要求: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应鉴定到属。
3.通过显微形态观察来鉴定藻类,要求检测人员具备深厚的浮游植物分类学知识。
仅凭个人
记忆,只能识别几十到100多种形态特征典型的水华或赤潮种类,而中国具有8900多种淡水藻类以及大量的海洋藻类。
z光学显微观察中,不同的藻类不易标记
1.环境监测要求对不同的藻种应分类计数。
2.光学显微视野中,当藻类数量多、种类丰富时,操作者无法对已人工统计的藻细胞进行标
记,极易发生漏记或重复计算。
z100个视野中各类藻的累加统计、单位体积藻类总数的计算极其繁琐
1.传统手段必须手写记录每个视野中不同藻种数量。
2.手工计算100个视野中每个类别藻种数量和藻类总数;根据数量多少的排序来判断优势种。
3.手工换算单位体积的藻类总数。
四、迅数Algacount TM藻类计数与辅助鉴定技术
针对我国专业藻类监测技术人员的匮乏现状和人工镜检进行藻类监测的低效率,迅数科技集合国内外研发资源,倾力推出了创新的Algacount TM藻类计数仪和藻类辅助鉴定计数仪。
这种新设备采用了300万像素真彩高解析度CCD,流程化藻类分类计数软件和Algacount 专家辅助鉴定技术。
系统将光学显微镜的100个目标视野通过机器视觉转化为数字图像,然后对每1张数字图像进行分类计数标记,通过对100张图片上分类计数标记的自动累计,实现藻密度的自动换算和优势种自动判定。
高端仪器还同时配备功能强大的Algacount专家辅助鉴定搜索库,为环境监测、水质分析及藻类研究机构提供了最佳的操作平台。
z机器视觉代替人工镜检,更轻松更灵活
1.通过CCD将光学信号转为数字图像,在超大的液晶屏上轻松观察动态藻类图像,瞬间抓
拍任意视野细胞影像,轻松制作高清藻类图谱。
2.自动连续拍摄100个显微视野,并自动储存,计数工作可以随时安排,极大地解放了实验
人力,增加了实验安排灵活度。
z自动计算100个(或任意)视野的面积和体积
1.经过一次显微标定,系统自动计算出单个视野面积和100个(或任意)视野的面积之和。
2.输入藻类计数板的厚度,系统自动计算出100个(或任意)视野的体积。
3.可以选取任意视野来做统计,不受藻类计数板的网格线限制。
z“专家辅助鉴定”代替查阅鉴定手册,更方便、快捷
1.11门、350属、1500种藻类精美显微照片及特征图,覆盖了中国淡水和海洋中常见种、水华种、赤潮种。
2.11门、350属、1500种藻类形态特征的详尽文字描述。
3.选择任意门、属、种,快速搜索藻类文字介绍、特征图及照片,与实际拍摄的未知藻类进行特征对比,实现快速鉴别藻的种类。
尤其适合水生生物鉴定分析技术人员的有效和快速培训。
z 自动累加统计代替人工计数,更精确更快速
1.对每个视野中的不同藻类用鼠标点击标记。
不同藻类标记不同色圈;色圈大小可调,满足单细胞藻类或群体类型藻类的计数要求。
2.系统对100个视野中相同藻种自动累加计数,1秒钟内轻松实现藻类的分类计数、自动总数累计、优势藻自动分析排序。
3.输入藻类浓缩倍数和计数板厚度,自动换算出单位体积的藻类总数。
z 标准的藻类报告模式,有助于藻类监测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