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25: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仁民爱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不忍看百姓“妻离子散”;他希望明君能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警示国君们要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赏古诗孟子〔宋〕王安石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赏析】诗人在推行“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过程中,遭到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元老重臣的反对,被人说成“背儒崇法”,被人视为“迂阔”,其情形与当年孟子相似。
这首诗写出了古人和自己的理想抱负彼此相同,且遭遇相似,有共同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故有斯人慰寂寥”,古人(孟子)视我为朋友,安慰我、温暖我、感动我,使我寂寞的心灵充满活力,故才能始终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的气魄,不屈不挠,奋斗不懈,唱出了心中最深沉的音符。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是告诫梁惠王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惜民力,与民休息,让物类繁殖,从而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孟子就已经认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并且看到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我们要学习孟子这种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身体力行。
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运用角度] “自然规律”“和谐与发展”“环保”等。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鹿义霞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
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
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基础演练]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属予作文以记之C.数罟不入洿池D.才美不外见解析:A.“涂”通“途”,B.“属”通“嘱”,D.“见”通“现”。
答案:C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内凶.B.邻国之民不加.少C.勿夺.其时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解析:A.古义:庄稼收成不好。
今义:心肠狠,暴躁。
B.古义:更加。
今义:增加。
C.古义:耽误、错过。
今义:抢、强取。
答案:D3.下面各项对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B.河内凶.(凶:庄稼收成不好)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D.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罪:罪过)解析:罪:归罪,归咎。
答案:D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洿池(读shǔ,计算)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只,副词)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抗)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没有)解析:A.读cù,密,细密;C耽误;D同“毋”,不要。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3)地利不如人和(4)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解析:D项和例句的“胜”都是“尽”的意思。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分层作业8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分层作业(八)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秩序不好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D.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说明A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④谨.庠序之教⑤然而不王.者⑥王无罪岁.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①②③⑤⑥/④/⑦B.①②③/④⑤⑦/⑥C.①②③⑥/④/⑤⑦D.②③⑤⑥/④/①⑦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B.①非我也,兵.也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①谷不可胜.食也②日出江花红胜.火D.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余船以.次俱进D4.下列各句中,全都属于孟子认为“王道之始”要采取的措施的一组是()【导学号:45412070】①不违农时②数罟不入洿池③谷不可胜食也④材木不可胜用也⑤斧斤以时入山林⑥鱼鳖不可胜食也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③⑥D.②④⑤B5.下列各句中,属于孟子的“教民”措施的一句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D.不王者,未之有也C6.下列是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5412071】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
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
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认为人格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
但本文的论述中却强调制民之产。
由此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
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更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1: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曳.兵(yè) 数罟..(cù gǔ) 洿.池(wū)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 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赈.济(zhèn)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谨庠序之教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罪:归咎,归罪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兵器、武器C.数.罟不入洿池数:多次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4.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寡人之民不加.多加:增加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也许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是:判断动词数.罟不入洿池数:密D.申.之以孝悌申:反复陈述然而..不王者然而:这样却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相接B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 .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7.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B .树.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谨.庠序之教 8.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 .申之以孝悌之义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26: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直不百步耳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无失其时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 A[解析] B 项和C 项“无”通“毋”,不要。
D 项“涂”通“途”,道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河东凶.亦然 B .然而..不王者 C .养生..丧死无憾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暴躁,心肠狠,不幸的。
B 项古义:两个词,这样却。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C 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树.之以桑 D .谨.庠序之教 [答案] D[解析] D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填然鼓之.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A 项介词,按照,依照/介词,把。
B 项介词,在/介词,与。
C 项助词,的/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5.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未之有也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答案] B[解析] B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是由战国时期孟轲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 .“河内”“河东”的“河”都是指黄河,今天的“河南”“河北”也大致是以黄河为分界线确定区域的行政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直不百步耳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无失其时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 A解析 B 项和C 项“无”通“毋”,不要。
D 项“涂”通“途”,道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然而..不王者 C .养生..丧死无憾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①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②助动词,表示许可;③助动词,表示值得。
B 项古义:两个词,这样却。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C 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树.之以桑 D .谨.庠序之教 ★★答案★★ D解析 D 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填然鼓之.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A 项介词,按照,依照/介词,把。
B 项介词,在/介词,与。
C 项助词,的/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5.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未之有也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答案★★ B解析 B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4: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一、打牢语言基础1.找出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数罟不入洿池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④谨.庠序之教⑤然而不王.者⑥王无罪.岁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①②③⑤⑥/④/⑦B.①②③/④⑤⑦/⑥C.①②③⑥/④/⑤⑦D.②③⑤⑥/④/①⑦3.下列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是/亦走也B.斯/天下之民/至焉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非我也,岁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鸡豚狗彘之畜。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善于雄辩。
B.课文在论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入地展示出来。
C.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
D.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的基础。
既要发展生产以养民,又要重视庠序以教民,才是王道的实现。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
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3: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鱼鳖.(biē)数.罟(shǔ)庠.序(yǎng) 王好.战(hào)B.曳.兵(yè)颁白(bān)鸡豚.(tún)涂.有饿莩(tú)C.洿.池(wū) 狗彘.(zhì) 衣.帛(yī) 养生丧.死无憾(sàng)D.饿莩.(fú)孝悌.(tì)胜.食(shèng)然而不王.者(wàng)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鳖不可胜.食也胜:尽B.数.罟不入洿池数:密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①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斧斤以.时入山林⑥皆以.美于徐公A。
①②B。
③④C。
⑤⑥D。
③⑤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树.之以桑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谨.庠序之教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对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9.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后作业:寡人之于国也
课后作业(八)寡人之于国也练习1基础巩固一、知识积累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时令、季节)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也(粮食的统称)[解析]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无失其时D.弃甲曳兵而走[解析]A项,“涂”通“途”,“莩”通“殍”;B项,“无”通“毋”;C项,“无”通“毋”。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A项,农时,古今意思均为“农业生产中,配合季节气候,每种作物固定的耕作时间”。
B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C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能够”等意思。
D项,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请以.战喻B.以.不变应万变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A、B、D三项为介词,拿,用;C项为介词,按。
[答案] C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寡人之.于国也③填然鼓之.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解析]①⑤结构助词,的;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④代词,这样的事。
语文人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8课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百步而后止或:或者B.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C.数.罟不入洿池数:密D.谨庠.序之教庠:学校【答案】A【解析】或:有的人。
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A【解析】A.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花开。
B.都是“兵器”的意思。
C.都是“有的人”的意思。
D.都是代词,这。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C【解析】A.“颁”通“斑”,花白。
B.“无”通“毋”,不要。
D.“涂”通“途”,道路。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养生丧死无憾..C.河.内凶D.然而..不王者【答案】B【解析】A.古义:可,可以;以,凭借。
C.古义:专指黄河。
D.古义:然,代词,这样;而,表转折的连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然而不王.者D.谨.庠序之教【答案】D【解析】D.为形容词作动词。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6.对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寡人之.于国也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答案】C【解析】①连词,表顺承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③④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2: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袅.娜(niǎo)枭.雄(xiāo) 飞湍.(duān)B.塞.外(sài) 阻塞.(sāi)塞.车(sāi) 崔嵬.(wéi)C.栈.桥(jiàn) 蜜饯.(jiàn)信笺.(jiān) 卑贱.(jiàn)D.参.宿(shēn) 参.差(cēn)峥.嵘(zhēnɡ) 险壑.(hè)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绝壁完璧归赵攀援地崩山摧B.峥嵘扪心自问崔嵬巍然屹立C.峰峦重峦迭嶂喧哗喧宾夺主D.豺狼匪夷所思茫然义愤填膺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B.以手抚膺坐长叹..C.剑阁峥嵘....而崔嵬D.猿猱欲度愁攀援4.对下列诗句的大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盘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弯,蜿蜒小路绕着山崖转。
B.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那悲伤的鸟儿在古木上号叫,雄鸟前飞雌鸟跟随在林间盘旋。
C.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听见子规鸟在夜月下悲啼,不由得使行路之人面对着空旷的深山发愁。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官城这儿虽然说是快乐之地,但不如早早回家安全。
5.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也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6.名句默写。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三课时作业(寡人之于国也)8(DOC)
课时作业(八)[基础演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yè) 洿.池(wū)鸡豚狗彘之畜.(chù) 畜.牧(xù)B.数.罟(cù) 数.见不鲜(shuò)鸡豚.(tún) 孝悌.(tì)C.养生丧.死(sànɡ) 沮丧.(sànɡ)孟轲.(kě) 饿莩.(piǎo)D.庠.序(yánɡ) 保民而王.(wànɡ)纨绔.(kù) 不可胜.用(shēnɡ)[解析]A项“鸡豚狗彘之畜.”(xù);C项“养生丧.死”(sānɡ),“孟轲.”(kē);D项“庠.序”(xiánɡ)。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斯天下之民至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A项,无—毋;B项,涂—途;D项,颁—斑。
[答案] C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 B.⎩⎪⎨⎪⎧ 王.好战然而不王.者 C.⎩⎪⎨⎪⎧ 养生丧死无.憾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 [解析] 年成。
A 项:密/几。
B 项:大王、君王/称王。
C 项:没有/通“毋”,不要。
[答案] 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词的意义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例句: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数.罟不入洿池。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④媒人去数.日。
B .例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①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③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例句:弃甲曳兵.而走。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②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③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④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2: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cù)洿.池(kuā)弃甲曳.兵(yè)B.孝悌.(tì)饿莩.(fú)养生丧.死(sānɡ)C.狗彘.(zhì)鸡豚.(tún)庠.序之教(xiánɡ)D.衣帛.(bó)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微斯人吾谁与归D.王道之始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寡人..(黄河以北的地方)凶..(古代国君的谦称)河内B.不加.(更)少弃甲曳兵..(拖着兵器)而走C.填然鼓.(敲着战鼓,动词)之兵刃.(锋刃)既接D.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亦走.(行路)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察邻国之.政C.邻国之.民不加少D.寡人之.民不加多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请”字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若弗与,则请.除之C.乃置酒请.之D.其造请.诸公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
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谷不可胜食也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无失其时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解析] B 项和C 项“无”通“毋”,不要;D 项“涂”通“途”,道路。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然而..不王者 C .养生..丧死无憾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解析] A 项,古义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今义有两个意思,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
B 项,古义是两个词,“然”,这样;“而”,却,但是。
今义指转折连词,但是。
C 项,古义指供养活着的人;今义的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答案] D3.下列各项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玉盘珍羞直.万钱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邻国之民不加.少 [解析] D 项均为副词,更。
A 项,打开;征发。
B 项,副词,仅,只;通“值”。
C 项,尽;超过、胜过。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②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解析] 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动词,到;③代词,它,代指月亮;④助词,的。
[答案] C5.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谨.庠序之教B .王无罪.岁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 A 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它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A6.下面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五亩之田,树之以桑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申之以孝悌之义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
其余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正常语序应为“以桑树之”“以孝悌之义申之”“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
[答案] 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解析]王道理想概括不全面,缺“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
[答案] B8.名句默写。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2)孟子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数罟不如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庄暴见孟子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②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庄子。
②庶几:差不多。
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B.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C.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D.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解析]原文标点应是: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答案] D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之乐:古代贤王所制作的音乐,即清静典雅的音乐,和世俗之乐相对。
B.管籥之音:这里泛指音乐。
管,籥,两种管乐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箫的前身。
C.田猎:在田野里劳作。
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
D.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
[解析]“田猎”指在野外打猎。
[答案] C11.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赏析有错的一项是()A.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
B.写到“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局面与“欣欣然有喜色”不同的政治局面是对比举例论证,突出说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重要性,进一步升华主题。
C.作者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D.在下文孟子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解析]C项,开门见山切入好乐话题,但没有摆出观点,观点在结尾。
[答案] C12.【考点链接】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关键词“之”“极”的翻译,另外注意古今异义词“至于”“妻子”。
[答案](1)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差不多(很好了)吧!(2)我们的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让我们到了这种极端痛苦的地步啊?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儿女流离失散。
【参考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把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我,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好了吧!”几天后,孟子在觐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把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子,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乐,只不过喜好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好了吧!现在的俗乐如同古代的雅乐。
”宣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音乐吧!假如现在大王在演奏音乐,百姓们听到大王演奏音乐的声音,都愁眉苦脸地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怎么使我们到了这样极端痛苦的地步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儿女的分离流散。
’假如现在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华丽的旗帜,都愁眉苦脸地诉苦说:‘我们的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让我们到了这种极端痛苦的地步啊?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和儿女分离流散。
’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不和民众同乐的缘故。
“假如现在大王在演奏音乐,百姓们听到大王演奏音乐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如果现在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三、语言表达13.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