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历史
快速成型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快速成型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也不断地更新迭代,快速成型技术应运而生。
快速成型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快速制造技术,通过将数字模型数据转化为实际物理模型的过程,实现快速制造的一种技术。
它具有制造周期短,制造成本低,制造精度高等优点,受到了制造业的广泛关注和应用。
二、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历程快速成型技术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发展了30多年。
其核心技术是三维打印技术(3D打印),最初只能用于制造产品的概念模型和小批量试制,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现在已经可以应用于生产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大批量零部件和成品。
三、快速成型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1.汽车制造快速成型技术在汽车制造方面应用广泛。
汽车生产中有许多金属零部件需要进行加工和制造,传统的金属加工和制造过程需要多次的筛选和测试,而快速成型技术将这一过程简化为虚拟数字模型一次性的制造,大大节约了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
2.航空航天制造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不仅要求制造零件的构造合理,而且要求制造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热性,抗腐蚀等性能。
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制造设计复杂的零件,如涡轮叶片,喷嘴等高难度零件,此外,快速成型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航空用材料,如金属陶瓷等。
3.医疗设备制造在医疗设备制造方面,快速成型技术可用于生产高精度,高品质的假肢,矫形器和外科手术器械等医疗器械,这些器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合理性,对手术质量和病人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快速成型技术的优势1.设计复杂零件快速成型技术可以通过复杂的数字模拟模型,将复杂的结构转化成实际的三维模型,可以简化设计,控制生产周期。
2.制造周期短传统加工制造技术需要大量的时间完成整个加工制造过程,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加工周期,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3.制造成本低传统的加工制造技术需要大量的安装和制造机械设备,而快速成型技术为基于数字模拟的生产模式,减少了机械设备的制造和安装成本。
机械制造快速成型技术
机械制造快速成型技术机械制造业一直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速成型技术的出现为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一、快速成型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 RP)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初目的是用于快速制作模型和原型,以评估产品设计的可行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成型技术逐渐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成为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工具。
快速成型技术主要包括 stereolithography(SLA)、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3D 打印(3D Printing)等各种方法,通过将数字模型分层打印、烧结或粘合材料来逐层构建实体模型。
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快速制作复杂形状的零件,并且不需要制作模具,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二、机械制造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领域1. 制造业机械制造快速成型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可以使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复杂的发动机零件、车身零件等。
这不仅加快了整个制造过程,还降低了制造成本。
2. 航空航天业航空航天是对零件质量和性能要求十分严苛的行业,而机械制造快速成型技术正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制造出轻量化、高强度的航空零件,提高飞行器的性能。
3. 医疗器械快速成型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假肢、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这种定制化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机械制造快速成型技术的优势1. 加速产品开发周期传统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制作模具,而制作模具往往非常耗时。
而快速成型技术通过直接构建实体模型,省去了制作模具的过程,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2. 降低制造成本传统的制造过程中,制作模具需要大量的材料和人力资源。
而快速成型技术不需要制作模具,只需要输入数字模型即可进行生产,有效节约了成本。
“快速成型”之浅析
“快速成型”之浅析一、快速成型发展历史: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又叫快速成形技术,简称RP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是为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服务的一项关键共性技术, 对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该技术问世以来,已经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由此产生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
二、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运用:RP技术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发展起来的。
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用成形材料不同,成形原理和系统特点也各有不同。
但是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类似于数学上的积分过程。
形象地讲,快速成形系统就像是一台"立体打印机"。
三、快速成型技术的优越性:它可以在无需准备任何模具、刀具和工装卡具的情况下,直接接受产品设计数据,快速制造出新产品的样件、模具或模型。
因此,RP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质量。
由传统的“去除法”到今天的“增长法”,由有模制造到无模制造,这就是RP技术对制造业产生的革命性意义。
四、快速成型技术特点:快速成型技术将一个实体的复杂的三维加工离散成一系列层片的加工,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具有如下特点:(1)成型全过程的快速性,适合现代激烈的产品市场;(2)可以制造任意复杂形状的三维实体;(3)用CAD模型直接驱动,实现设计与制造高度一体化,其直观性和易改性为产品的完美设计提供了优良的设计环境;(4)成型过程无需专用夹具、模具、刀具,既节省了费用,又缩短了制作周期。
(5)技术的高度集成性,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对它们的综合应用,带有鲜明的高新技术特征。
快速成型华曙高科小编总结:快速成型技术特点决定了RP技术主要适合于新产品开发,快速单件及小批量零件制造,复杂形状零件的制造,模具与模型设计与制造,也适合于难加工材料的制造,外形设计检查,装配检验和快速反求工程等。
快速成形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
快速成形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快速成形技术,又称为三维打印、增材制造等,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造技术,它可以将数字化的设计文件转化为实体物体,而且速度快、成本低,能够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该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海内外制造业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下面介绍快速成形技术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快速成形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被用于快速制作模型,其发展始于CAD 设计技术、计算机组成技术以及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技术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完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主要涉及到汽车、航空、医疗、建筑等领域。
目前,全球主要的快速成形技术公司有美国Stratasys、德国EOS、瑞典Arcam和中国沃特玛等。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技、智能制造和数字工厂的发展,快速成形技术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多材料、多工艺:不同快速成形技术采用不同材料和工艺,未来发展方向是多材料、多工艺的结合。
例如,增材制造可以利用多种材料打印出复杂的组件,立体光绘可以通过多重叠加实现更高的可塑性和更精细的表面质量。
2. 智能化、网络化:快速成形技术已经与计算机、互联网和智能化制造相结合,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未来将趋向于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实现生产和流程的自动化。
例如,智能打印机具有自我诊断和自动修复的功能,可以自主管理并调节打印参数,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打印效率。
3. 个性化、定制化:快速成形技术具有快速、便捷、低成本的特点,可以实现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生产,未来将趋向于更加个性化和高效化。
例如,医疗领域可以利用该技术制作个性化的医疗器械、假体和植入物,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商品领域可以利用该技术实现全球化生产和本地化供应,提高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力。
4. 生态可持续、绿色制造:快速成形技术采用增材制造和材料回收等技术,可以实现生态可持续和绿色制造,未来将趋向于更加环保和节能。
例如,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可以实现零污染和资源循环利用,采用能源节约技术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快速成型技术概述
和其他几种快速成型方法相比,该方一法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主要有:
三、光固化成型工艺
四、叠层实体制造工艺
叠层实体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
四、叠层实体制造工艺
2.叠层实体制造技术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如下: ( 1 )原型精度高。 ( 2 )制件能承受高达200℃ 的温度,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可进行各种切削加工。 ( 3 )无须后固化处理。 ( 4 )无须设计和制作支撑结构。 ( 5 )废料易剥离。 ( 6 )可制作尺寸大的制件。 ( 7 )原材料价格便宜,原型制作成本低。
( 1 )能承受一定高温。 ( 2 )与成型材料不浸润,便于后处理。 ( 3 )具有水溶性或者酸溶性。 ( 4 )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 ( 5 )流动性要好。
五、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工艺
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的基本原理
当一层截面烧结完后,工作台下降一个层的厚度,铺料辊又在上面铺上一层均匀密实的粉末,进行新一层截面的烧结,直至完成整个模型。
01
1940年,Perera提出相似的方法,即沿轮廓线切割硬纸板,然后堆叠,使这些纸板形成三维地貌图。
02
1964年,Zang进一步细化了该方法,建议用透明的纸板,每一块均带有详细的地貌形态标记。
03
1972年,Matsubara使用光固化材料,光线有选择地投射或扫射到这个板层,将规定的部分硬化,没有扫描或没有一硬化的部分被某种溶剂溶化。
04
五、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工艺
五、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工艺
2.熔融沉积工艺的特点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工艺之所以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成型方法所不具有的许多优点。具体如下: ( 1 )由于采用了热融挤压头的专利技术,使整个系统构造原理和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系统运行安全。 ( 2)成型速度快。 ( 3 )用蜡成型的零件原型,可以直接用于熔模铸造。 ( 4 )可以成型任意复杂程度的零件。 ( 5 )原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无化学变化,制件的翘曲变形小。 ( 6 )原材料利用率高,且材料寿命长。 ( 7 )支撑去除简单,无需化学清洗,分离容易。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历史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历史一、国外RP技术的发展历史从历史上看,很早以前就有“材料叠加”的制造设想,例如,1892年,J.E.Blanther在他的美国专利(#473 901)中,曾建议用分层制造法构成地形图。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地形图的轮廓线压印在一系列的蜡片上,然后按轮廓线切割蜡片,并将其粘结在一起,熨平表面,从而得到三维地形图。
1902年,Carlo Baese在他的美国专利(#774 549)中,提出了用光敏聚合物制造塑料件的原理,这是现代第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立体平板印刷术”(Stereo Lithogrphy)的初步设想。
1940年,Perera提出了在硬纸板上切割轮廓线,然后将这些纸板粘结成三维地形图的方法。
50年代之后,出现了几百个有关快速成型技术的专利,其中Paul L Dimatteo在他1976年的美国专利(#3932923)中,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先用轮廓跟踪器将三维物体转化成许多二维廓薄片(图1),然后用激光切割这些薄片成型,再用螺钉、销钉等将一系列薄片连接成三维物体,这些设想与现代另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物体分层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的原理极为相似。
图1 Paul的分层成型法上述早期的专利虽然提出了一些快速成型的原理,但还很不完整,更没有实现快速成型机械及其使用原材料的商品化。
80年代末之后,快速成型技术有了根本性的发展,出现的专利更多,仅在1986~1998年期间注册的美国专利就有24个。
这首先是Charles W Hull在他1986年的美国专利(#4 575 330)中,提出了一个用激光束照射液态光敏树脂,从而分层制作三维物体的现代快速成型机的方案。
随后,美国的3D Systems公司据此专利,于1988年生产出了第一台现代快速成型机SLA-250(液态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成型机),开创了快速成型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在伺候的10年中,涌现了10多种不同形式的快速成型技术和相应的快速成型机,如薄形材料选择性切割(LOM)、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DM)和粉末材料选择性烧结(SLS)等,并且在工业、医疗及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到的应用。
快速成型技术介绍
1、新产品研制开发阶段的试验验证 2、新产品投放市场前的调研和宣传 3、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快速制模(RT)技术 由于RP方法对使用材料的限制,并不能够完全替代 最终的产品。在新产品功能检验、投放市场试运行和准确 获得用户使用后的反馈信息等方面,仍需要由实际材料制 造的产品。因此, 需要利用RP原型作母模来翻制模具, 这便产生了基于RP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RT)。 RP+RT技术提供了一条从模具的CAD模型直接制造 模具的新概念和方法。它将模具的概念设计和加工工艺集 成在一个CAD/CAM系统内,并行工程的应用,为信息 流的畅通流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图12、FDM快出成型支撑结构图
三、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
快速成型技术的最初应用主要集中在产品开发中的设 计评价、 功能试验上。 设计人员根据快速成型得到的试 件原型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试验分析、 性能评价 ,借此 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降低设计费用。经过十几来的发 展 ,快速成型技术早已突破了其最初意义上的 “原型” 概 念 ,向着快速零件、 快速工具等方向发展。 目前RP技术已得到了工业界的普遍关注, 尤其在家用 电器、汽车、玩具、轻工业产品、建筑模型、医疗器械及 人造器官模型、航天器、军事装备、考古、工业制造、雕 刻、电影制作以及从事CAD 的部门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其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加热丝状材料喷头扫描并喷出半流动状材料材料固化图9fdm原理图喷头是实现fdm工艺的关键部件喷头结构设计和控制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成型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并影响成型的质量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多喷头美国3d公司推出的actua2100其喷头数多达96个
快速成型技术
一、快速成型技术概述 二、快速成型技术加工方法和设备 三、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 四、快速成型技术中的问题 五、展望
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发展综述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与系统——读书报告题目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发展摘要:快速成型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介绍了快速成型技术的产生、技术原理、工艺特点、设备特点等方面,同时简述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快速成型烧结固化叠加发展服务1 快速成形技术的产生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又称快速成形技术,是当今世界上飞速发展的制造技术之一。
快速成形技术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3M公司的阿伦赫伯特于1978年、日本的小玉秀男于1980年、美国UVP公司的查尔斯胡尔1982年和日本的丸谷洋二1983年,在不同的地点各自独立地提出了RP的概念,即用分层制造产生三维实体的思想。
查尔斯胡尔在UVP的继续支持下,完成了一个能自动建造零件的称之为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SLA)的完整系统SLA-1,1986年该系统获得专利,这是RP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同年,查尔斯胡尔和UVP的股东们一起建立了3D System公司。
与此同时,其它的成形原理及相应的成形系统也相继开发成功。
1984年米歇尔法伊杰提出了薄材叠层(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以下简称LOM)的方法,并于1985年组建Helisys 公司,1992年推出第一台商业成形系统LOM-1015。
1986年,美国Texas大学的研究生戴考德提出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简称SLS)的思想,稍后组建了DTM 公司,于1992年开发了基于SLS的商业成形系统Sinterstation。
斯科特科瑞普在1988年提出了熔融成形(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的思想,1992年开发了第一台商业机型3D-Modeler。
快速成型技术概述
逆 向 工 程 技 术 及 其 应 用
( 4 )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
( 5 )流动性要好。
六、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
1.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的基本原理 采用铺粉辊将一层粉末材料平铺在己成形零件的上表面。 加热至恰好低于该粉末烧结点的某一温度,控制系统控 制激光束按照该层的截面轮廓在粉层上扫描,使粉末的 温度升至熔化点,进行烧结并与下面已成形的部分实现 粘接。 当一层截面烧结完后,工作台下降一个层的厚度,铺料 辊又在上面铺上一层均匀密实的粉末,进行新一层截面 的烧结,直至完成整个模型。 在成型过程中,未经烧结的粉末对模型的空腔和悬臂部 分起着支撑作用。
逆 向 工 程 技 术 及 其 应 用
四、叠层实体制造工艺
1、叠层实体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
逆 向 工 程 技 术 及 其 应 用
四、叠层实体制造工艺
2.叠层实体制造技术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如下: ( 1 )原型精度高。 ( 2 )制件能承受高达200℃ 的温度,有较高的硬度和较 好的力学性能,可进行各种切削加工。 ( 3 )无须后固化处理。 ( 4 )无须设计和制作支撑结构。 ( 5 )废料易剥离。 ( 6 )可制作尺寸大的制件。 ( 7 )原材料价格便宜,原型制作成本低。
逆 向 工 程 技 术 及 其 应 用
四、叠层实体制造工艺
表面涂覆的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 1 )将剥离后的原型表面用砂纸轻轻打一磨。 ( 2 )按规定比例配制环氧树脂,并混合均匀。 ( 3 )在原型上涂刷一薄层混合后的材料,因材料的粘度 较低,材料会很容易浸入纸基的原型中。 ( 4 )再次涂覆同样配合比的环氧树脂材料以填充表面的 沟痕并长时间固化。 ( 5 )对表面已经涂覆了坚硬的环氧树脂材料的原型再次 用砂纸进行打磨,打磨之前和打磨过程中应注意测量原 型的尺一寸,以确保原型尺寸在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 ( 6 )对原型表面进行抛光,喷涂,以增加表面的外观效 果,
快速成型技术
第六章快速成型技术 (2)4.1 快速原型技术简介 (2)4.1.1 快速成型的基本原理 (2)4.1.2 快速成型的工艺过程 (3)4.1.3 快速原形技术的特点 (4)4.2 RP工艺方法简介 (5)4.2.1典型RP工艺方法简介 (5)4.2.2 典型快速成型工艺比较 (8)4.2.3 其他快速成型工艺 (9)4.3 SCPS350紫外光快速成型机 (9)4.3.1 SCPS350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基本原理及制作过程 (9)4.3.2 SCPS350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床控制软件的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 SCPS350紫外光快速成型机机床实例讲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快速成型技术4.1 快速原型技术简介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及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兴制造技术,是由三维CAD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三维实体的总称。
它集成了CAD 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把复杂的三维制造转化为一系列二维制造的叠加,因而可以在不用模具和工具的条件下生成几乎任意复杂的零部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柔性。
与传统制造方法不同,快速成型从零件的CAD几何模型出发,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用激光束或其他方法将材料堆积而形成实体零件。
通过与数控加工、铸造、金属冷喷涂、硅胶模等制造手段相结合,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强有力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家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快速成型技术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RP技术可以使数据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并能有效地提高新产品的设计质量,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而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关注,被一些学者誉为敏捷制造技术的使能技术之一。
快速成型技术介绍PPT课件
新材料
制品
6
RP技术基本原理:离散—堆积(叠加)
三维模型构建: Pro/E、UG、 SolidWorks、 激光扫描、 CT断层扫描等
三维模型的近 似处理:三角形 平面来逼近原
来的模型 (STL文件)
三维模型的切 片处理:加工 方向(Z方向)
进行分层
后处理:打磨、 抛光、涂挂、
烧结等
成型加工:成型 头(激光头或 喷头)按各截面 轮廓信息扫描
间隔一 般取
0.05m-0.5mm,
常用
0.1mm
7
图3、 RP成型过程图
各层固化粘结: 树脂或塑料的链 式反应固化、无 化学反应的熔融 粘结固化和用粘 结剂将片体粘结
的方法。
8
3、RP技术的特点和影响 新产品开发的一般过程:
模具:制模、 试模、修模, 时间,成本
设计
试制
试验
RP:设计、 成型,
时间,成本
征求用户意见
市场推销
生产
修改定型
9
RP技术的主要特点: (1)可以制造任意复杂的三维几何实体 (2)快速性 :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就可制造出零件 (3)高度柔性:无需任何专用夹具或工具 (4)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及时快速优化 (5)进行小批量生产 (6)RP技术有利于环保
10
二、RP技术加工方法和设备
LOM缺点:材料浪费严重,表面质量差。
19
3、SLS
SLS工艺最初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II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Carl Deckard于1989年在 其硕士论文中提出,后由Texas大学组建的DTM公司于 1992年推出了该工艺的商业化生产设备Sinterstation。
快速成型技术RP
构造三维模型 模型近似处理
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用成形材料不同,成形原理和系 统特点也各有不同。但是,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分 层制造,逐层叠加",类似于数学上的积分过程。形象地讲,快 速成形系统就像是一台"立体打印机"。
快速成型技术(RP)的成型过程
快速成型技术(RP)的成型过程:
首先建立目标件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3D)模型,
反求工程是将三维的物理实体几何信息数字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的总称, 它完成实物 信化的功能。反求工程的整个过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首 先是零件表面数字化,提取零件的表面三维数据。主要的技术手段有三 坐标测量 仪、三维激光数字化仪、工业CT和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自动 断层扫描仪等。
通过三维数字化设备得到的数据往往是一些散乱的无序点或线的 集合,还必须对其进行三维重构得到三维CAD模型,或者层片模 型等。
快速成型技术(RP)系统分类
RP系统可分为两大类:
1、基于激光或其它光源的成形技术,如:立体光造型(Stereo lithography:SL)、迭层实体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LOM)、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ed Laser Sintering:SLS)、形状沉积制造(Shape Deposition Manufacturing: SDM)等;
快速成型技术-第一章
1Hale Waihona Puke 1.2发展历史快速成型技术并非是一项完全崭新的技术,其核心思想可以追溯到19
世纪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专利。但,受限于当时材料技术与计算技术等众
多因素,这些早期的快速成型技术实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商业化应用。现 代意义上的快速成型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直到80年代,该技术才
得以变为现实。
1.萌芽期
2.奠基期 1986年,分层实体制造成型技术(LOM)由Michael Feygin 发明并申请专利,该技术使用薄片材料、激光与热熔胶来 进行制件的层压成型。1990年前后,Feygin组建的Helisys 公司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赞助下,研发出第一台投入 商用的快速成型机LOM-1015,成为快速成型技术商业化应 用的先驱。
2012年,4月,在快速成型产业 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英国著 名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人》推 出了《3D打印推动第三次工业 革命》的封面文章,认为3D打 印技术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 模式一起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 革命”,2012年也因此被称为 “3D打印技术的科普元年”。
纵观全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将快速成型技术视为实现 “再工业化”的重要契机。 2012年,美国建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NAMII),将发展 快速成型技术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欧盟及成员国致力于发展金属快速成型技术,相关产业发 展和技术均走在世界前列; 俄罗斯凭借在激光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发展激光快速成 型技术研究及应用; 日本则全力推进快速成型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意图借助 快速成型技术重塑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2013年以来,快速成型技术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新技术、 新材料或者新型应用成果陆续发布。2013年5月,3D打印产业 联盟正式成立。
快速成形与快速制模的技术发展
快速成形与快速制模的技术发展1、引言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为特征的时代,制造业面临信息社会中瞬息万变的市场对小批量多种产品要求的严峻挑战。
在制造业日趋国际化的状况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新产品投资风险,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直接从计算机模型产生三维物体的快速成形技术,是由现代设计和现代制造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涉及机械工程、自动控制、激光、计算机、材料等多个学科,近年来,该技术迅速在工业造型、制造、建筑、艺术、医学、航空、航天、考古和影视等领域得到良好的应用。
快速成形/快速制模/快速制造技术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手段。
快速成形技术(Papid prototyping,以下简称RP)自80年代问世以来,在成形系统、材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推动了快速制模(Rapid Tooling,以下简称RT)和快速制造(Rapid Manufacturing,以下简称RM)的发展,90年代中末期是RP技术蓬勃发展的阶段。
我国的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隆源公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于90年代初率先开发RP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
到1999年,国内已有数十台引进或国产RP系统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快速成形服务中心运行。
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成立了近十家旨在推广应用RP技术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863/CIMS主题专家组还将快速成形技术纳入目标产品发展项目。
此外,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将RP技术列入了“211”规划。
国内投入RP研究的单位逐年增加,RP市场初步形成。
2、快速成形技术发展简史RP技术是一种用材料逐层或逐点堆积出制件的制造方法。
分层制造三维物体的思想雏形,最早出现在制造技术并不发达的19世纪。
早在1892年,Blanthre主张用分层方法制作三维地图模型。
1979年东京大学的中川威雄教授,利用分层技术制造了金属冲裁模、成型模和注塑模。
快速成型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三维扫描等手段,直接将数字模型转换成实体模型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
它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的速度,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开发成本。
快速成型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它被称为快速成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RPM)。
最初,这项技术主要用于制造模型和原型,以便用于产品的验收、检测和展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快速成型技术逐渐应用于大批量生产,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是将数字模型切片,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一层层的积累堆积物料(如塑料或金属粉末),最终形成实体模型。
常见的快速成型技术有激光烧结成型法(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光固化成型法(Stereolithography,SLA)和熔融沉积成型法(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等。
快速成型技术的优点之一是节省了时间。
在传统的制造工艺中,产品开发需要制作模具,然后进行注塑、冲压等工艺,这些过程非常繁琐且耗时。
而快速成型技术可以直接从数字模型生成实体模型,省去了制造模具的步骤,大大缩短了开发时间。
设计师可以通过快速成型技术轻松地进行多次迭代,使产品的设计更加完善,提高了开发效率。
此外,快速成型技术还能够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
由于快速成型技术可以直接从数字模型制作实体模型,省去了制造模具的费用,尤其是在小批量生产或个性化定制的情况下,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快速成型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样品,从而减少了开发过程中的重大错误和返工次数,并降低了产品开发的风险。
快速成型技术也在产品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师可以将虚拟的设计概念转变为实际的实体模型,以便进行物理实验、形态研究和外观评估。
3D快速成型技术
历史和发展
3D快速成型技术的起源: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立体光刻技术
3D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立体光刻技术发展到现在的多种3D打 印技术
3D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
3D快速成型技术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3D打印技术将更加普及应 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
3D快速成型技术 的材料
塑料材料
聚乳酸(PL):可生物降解环保材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BS):强度高耐热性好 聚碳酸酯(PC):透明性好耐冲击 聚醚醚酮(PEEK):耐高温耐磨损化学稳定性好
金属材料
钛合金: 强度高、 重量轻、 耐腐蚀
铝合金: 强度高、 重量轻、 耐腐蚀
铜合金: 导电性好、 耐腐蚀
原型制造
设计阶段:使用CD软件设计3D模 型
打印阶段:使用3D打印机逐层打印 出原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切片阶段:将3D模型转换为2D切 片
后处理阶段:对打印出的原型进行 打磨、上色等处理
后处理
清洗:去除多余的粉末或树脂 固化:使用紫外线或热源固化成型件 打磨:去除成型件表面的粗糙部分 涂装:根据需求进行喷漆或电镀处理 组装:将成型件与其他部件组装成最终产品 质量检测:检查成型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性能
医疗设备:制 造定制化医疗 器械满足个性
化需求
建筑设计:快 速制造建筑模 型提高设计效
率和准确性
医学领域的应用案例
3D打印假体:用于替换受损或缺失的骨骼、关节等 3D打印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如心脏、肝脏等 3D打印药物:用于个性化药物治疗如癌症、糖尿病等 3D打印医疗器械:用于手术辅助如手术导板、手术器械等
(RP) 快速成型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RP)的成型过程
快速成型技术(RP)的成型过程:
首先建立目标件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3D)模型,
2、反求工程 物理形态的零件是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中零件几何信息的另一个重要
来源。这里既包括天然形成的各种几何形体,也包括利用各种技术手段, 如锻造、锻压、焊接、车、铣、刨、磨、堆积等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几 何实体。几何实体包含了零件的几何信息,但这些信息必须经过反求工程 将三维物理实体的几何信息数字化,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实现 三维重构而得到CAD三维模型。
目前已经有许多比较成熟的RP专用数据处理软件面市。如 Bridgeworks and SolidView, Brockware, StlView, Velocity, Z_ Shifter, Rapid Tools, Rapid Prototyping Module,Rapid Tools,以及清华大学激光快速成型中心开发的Lark’98 等。
然后对该实体模型在计算机内进行模拟切片分层,沿同一方向(比 如Z轴)将CAD实体模型离散为一片片很薄的平行平面; 把这些薄 平面的数据信息传输给快速成型系统中的工作执行部件,将控制 成型系统所用的成型原材料有规律地一层层复现原来的薄平面, 并层层堆积形成实际的三维实体,最后经过处理成为实际零件。
构造三维模型 模型近似处理
快速成型技术 (RP)
快速成型技术(RP)的起源
1979年,东京大学的中川威雄教授利用分层技术制造了金属冲裁模、 成形模和注塑模。
快速成型技术
快速成形技术快速成形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简称RPM)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这种技术是基于为了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又要求制造技术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以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而不增加产品的成本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这种技术首先产生于美国,并且很快扩展到欧洲和日本。
快速成形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离散、堆积的原理采用不同方法堆积材料,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形与制造的技术。
从成形角度看,零件可视为“点”或“面”的叠加。
从CAD电子模型中离散得到“点”或“面”的几何信息,再与成形工艺参数信息结合,控制材料有规律、精确的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堆积零件。
从制造角度看,它根据CAD造型生成零件三维几何信息,控制多维系统,通过激光束或其他方法将材料逐层堆积而形成原型或零件。
快速成形的工艺方法目前已有几十种之多,但其中主要工艺有四种基本类型:光固化成型法(SLA)、分层实体制造法(LOM)、选择性激光烧结法(SLS)和熔融沉积制造法(FDM)。
快速成形技术优点很多,主要特征是由CAD模型直接驱动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三维实体,它不受复杂形状的任何限制,可迅速地将示于计算机屏幕上的设计变为可进一步评估的实物,大大提高了设计生产周期。
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此技术已可实际应用。
但此技术仍是一项尖端技术,目前在国外应用还较广,但还没完全普及,市场上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生产所需设备。
这项技术对材料环境要求也较高,所能成形的模具也是小型模具,因此这项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我认为这项技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有很大的发展,其会向大型制造与微型制造进军,材料适用范围会更广,制造精度会更高,所需设备也会更加智能化,不需要专门操作人员,并且向概念模型、生产和专用成形三个方向分化。
快速成型
快速成型技术的类型 目前,快速成形的工艺方法已有几十种 之多,其中主要工艺有五种基本类型:光 固化成型法、分层实体制造法、选择性激 光烧结法、熔融沉积制造法和三维印刷法 等 光固化成型法 五种类型 分层实体制造法 选择性激光烧结法 熔融沉积制造法 三维印刷法
快速成型技术的类型 1. 光固化成形
也称光造型、立体光刻及立体印刷,其工艺过程是以液 态光敏树脂为材料充满液槽,由计算机控制激光束跟踪层状 截面轨迹,并照射到液槽中的液体树脂,而使这一层树脂固 化,之后升降台下降一层高度,已成型的层面上又布满一层 树脂,然后再进行新一层的扫描,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在 前一层上,如此重复直到整个零件制造完毕,得到1个三维实 体模型。该工艺的特点是:原型件精度高,零件强度和硬度 好,可制出形状特别复杂的空心零件,生产的模型柔性化好, 可随意拆装,是间接制模的理想方法。缺点是需要支撑,树 脂收缩会导致精度下降,另外光固化树脂有一定的毒性而不 符合绿色制造发展趋势等。该工艺适合比较复杂的中小型零 件的制作。
快速成型的发展方向 RP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里得到了应用, 其应用范围主要在设计检验、市场预测、 工程测试(应力分析、风道等)、装配测试、 模具制造、医学、美学等方面。
快速成型技 术未来会怎 样
?
快速成型的发展方向 RP技术在制造工业中应用最多(达到 67%),说明RP技术对改善产品的设计和制 造水平具有巨大的作用。 目前快速成形 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下一步研究开发工 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改善快速成形系统的可靠性、生产 率和制作大件能力,尤其是提高快速成形 系统的制作精度; (2)开发经济型的快速成形系统;
快速成型技术的起源
而采用全新的“增长”加工法——用一层层的小毛坯 逐步叠加成大工件,将复杂的三维加工分解成简单的二维加 工的组合,因此,它不必采用传统的加工机床和模具,只需传 统加工方法的10%~30%的工时和20%~35%的成本,就能直 接制造出产品样品或模具。 。 由于快速成形具有上述突出的优势,所以近年来发展 迅速,已成为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项支柱技术,实现并 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必不可少的手段。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SLA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手板行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在SLA快速成型技术中着重研究。
快速成型技术也关系的手板企业成本的降低。
SLA快速成型技术突破了“毛坯→切削加工→成品”的传统的零件加工模式,开创了不用刀具制作零件的先河,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薄层迭加的加工方法。
3D打印之SLA•背景介绍:光固化成型法( 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 SLA ) 是最早被提出并商业化应用的快速成型技术。
•1986 年美国的Charles W Hull博士首次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用激光照射液态光敏树脂, 固化分层制作三维物体的快速成形概念,并申请了专利。
•1988年, 美国的3D Systems公司根据该专利商业化了第一台现代快速成型机SLA250,以液态树脂选择性地固化成形零件, 开创了快速成型技术的新纪元。
•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 SLA 已成为当今研究发展最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3d打印典型技术。
在全世界安装的快速成型机中光固化成型系统约占60%。
工作原理SLA快速成型工艺流程发展现状•目前研究SLA方法的有3D Systems公司、EOS公司、Z Corporation 、CMET公司、D-MEC公司、TeijinSeiki公司、MitsuiZosen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
•美国3D Systems公司的SLA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占的比例最大Stratasys objet系列SLA成型技术的耗材主要有四大系列:•Ciba (瑞士巴塞尔)公司生产的CibatoolSL系列,•Dupont(美国杜邦)公司的SOMOS系列,•Zeneca(英国捷利康公司)公司的Stereocol系列,•RPC公司(瑞典)的RPCure系列。
SLA快速成型技术的优点:•最早出现的快速原型制造工艺,成熟度高,经过时间的检验。
•加工速度快,产品生产周期短,无需切削工具与模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历史一、国外RP技术的发展历史从历史上看,很早以前就有“材料叠加”的制造设想,例如,1892年,J.E.Blanther在他的美国专利(#473 901)中,曾建议用分层制造法构成地形图。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地形图的轮廓线压印在一系列的蜡片上,然后按轮廓线切割蜡片,并将其粘结在一起,熨平表面,从而得到三维地形图。
1902年,Carlo Baese在他的美国专利(#774 549)中,提出了用光敏聚合物制造塑料件的原理,这是现代第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立体平板印刷术”(Stereo Lithogrphy)的初步设想。
1940年,Perera提出了在硬纸板上切割轮廓线,然后将这些纸板粘结成三维地形图的方法。
50年代之后,出现了几百个有关快速成型技术的专利,其中Paul L Dimatteo在他1976年的美国专利(#3932923)中,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先用轮廓跟踪器将三维物体转化成许多二维廓薄片(图1),然后用激光切割这些薄片成型,再用螺钉、销钉等将一系列薄片连接成三维物体,这些设想与现代另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物体分层制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的原理极为相似。
图1 Paul的分层成型法上述早期的专利虽然提出了一些快速成型的原理,但还很不完整,更没有实现快速成型机械及其使用原材料的商品化。
80年代末之后,快速成型技术有了根本性的发展,出现的专利更多,仅在1986~1998年期间注册的美国专利就有24个。
这首先是Charles W Hull在他1986年的美国专利(#4 575 330)中,提出了一个用激光束照射液态光敏树脂,从而分层制作三维物体的现代快速成型机的方案。
随后,美国的3D Systems公司据此专利,于1988年生产出了第一台现代快速成型机SLA-250(液态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成型机),开创了快速成型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在伺候的10年中,涌现了10多种不同形式的快速成型技术和相应的快速成型机,如薄形材料选择性切割(LOM)、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DM)和粉末材料选择性烧结(SLS)等,并且在工业、医疗及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到的应用。
1998年止,全世界已拥有快速成型机4259台,快速成型机制造公司约27个,用快速成型机进行对外服务的机构331个。
SLA快速成型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众多快速成型方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经过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地趋向成熟和发展,图2形象地表示了其发展历程,美国3D Systems公司高级研究人员Bryal Bedal和Hopnquyer 预言,基于光敏树脂的激光固化成型可以达到亚微米级的分辨率。
由于该项技术是多学科的交叉和多项技术的高度集成,所以其整体性能的发展依赖于各种单元技术的发展,反之,单项技术的发展又不断地促进其整体技术的进步。
SLA技术可分为硬件、软件、材料以及成型工艺四大组成部分。
各部分的发展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软硬件的发展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而材料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成型的工艺。
图2 SLA技术发展历程图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硬件部分包括激光束精确光斑的获得、激光束光点扫描精度及定位精度的获得与控制;高可靠性、高效率的树脂再涂层系统;树脂液面位置的精确控制。
(2)材料的各种性能的研究,如聚合反应及固化的速度、聚合反应过程中的收缩、固化后零件的机械性能等;粘度也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因为它是影响涂层精度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特殊用途的需求,如用于融模铸造的树脂,要求发气量及残渣小;还有易储藏,无毒无味等要求。
(3)软件,主要是指树脂的预处理、整个成型过程的控制以及面向用户的易操作性。
人们期望着这种技术发展到只要简单地一按“按钮”,就能将CAD电子模型转变为三维实体模型。
(4)制作工艺是光固化成型过程的关键技术,零件的精度及成型效率主要决定于制作的工艺。
随着人们对光聚合机理、固化成型过程认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零件精度也得到逐年提高(参见图3)。
但是,这项技术毕竟是一项新的成型技术,而“快速”成型的要求又使得所用的树脂材料有别于传统的聚合物,加之聚合反应过程的不可控性以及材料物性的时间依赖性,所以,目前的绝大部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用的材料和试验条件,对成型工艺的研究还没有通用的分析与计算模型,并且,实际应用中,经验还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及众多用户的使用经验,认为固化过程中树脂的收缩引起零件的变形是导致精度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求最佳的制作工艺,以获得更高的零件精度。
图3 用户零件误差时间曲线二、RP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概论RP技术自8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研制以来,发展很快,可以概论如下:1、1个明确的指导思想,1个重要的保证开发创新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因为RPM 技术成本低、质量高,特别是快速响应能力明显优于传统制造技术,故有比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RPM技术自身发展规律来看,它具有双重性:一是先进性,二是实用性。
因此在我国从1991年RPM技术的研究开发启动时,就明确了开发创新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组织保证也是很重要的。
在近10年的发展中,组织建设也在逐渐完善;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科技部的大力扶植下有些单位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优势,是我国RPM技术研究的主导单位;②199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分会成立了RPM技术专业委员会,积极推进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③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建立了5个生产力促进中心(西北、湖北、深圳、天津、宁波),它们都在发挥着将RPM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推广作用。
2、2个技术依托,2个产品方向我国RPM技术的发展主要依托于2种技术:基于激光或其他光源成型的技术、挤压或喷射成型技术。
2个产品方向:一是服务于高精度及高性能零部件制造的大型系统;二是自动化的桌面小型系统,主要用于制造概念原型等,出现了不同RPM工艺并举、大小RPM设备齐上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有效促进了我国RPM技术的迅速发展。
3、3个积极作用,3个发展阶段3个积极作用是指启蒙作用、带头作用与推动作用:①1991年美国学者在中国的讲学,有效地起到了启蒙的作用;②随后,有些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率先步入了这个行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隆源公司等;③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基金委”)的推动作用。
基金委在国内发展RPM技术之初,就积极地、及时地安排了一些项目,当这些项目基本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后,即部分应用基础研究完成之后,开始步入产业化或商品化阶段时,科技部又给予了重点支持,所以才有了今天RPM技术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局面。
RP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跟踪阶段(1992~1994年)。
主要是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特别是美国的先进技术。
通过消化吸收,一些单位明确了主攻方向,即清华大学以LOM、FDM为主,西安交通大学主要是SLA、华中理工大学主要是LOM,北京隆源公司主要是SLS,至今已初见成效。
第二个阶段是发展创新阶段(1995~1997年)。
主要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①比较成熟地掌握了这4种主要RPM技术和设备的研发能力。
②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一些装备,由样机向商品机迈进。
值得指出的是,清华大学研发的水制冷成冰的快速成型系统和西安交通大学研制的紫外光快速成型系统,都是具有创意的。
③成型材料陆续国产化。
例如,清华大学开发了FDM用的蜡、ABS、尼龙等材料;西安交通大学开发了SLA用的国产光固化树脂;华中理工大学开发的LOM用纸、北京隆源公司开发的蜡粉以及尼龙粉等都已国产化。
④在技术原理及参数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如清华大学提出了关于制造维数的概念,西安交通大学提出了增材制造的理论以及华中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对反求工程的数据重构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⑤西安交通大学完成了RE/RP/RT集成的快速成型制造集成系统的开发;清华大学根据功能梯度原理研制出多功能RPM设备等。
这些成果不仅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第三个阶段是初级的产业化阶段(1998年到今)。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有RPM设备约100台,其中,国产设备50台左右。
可以说,进入了产业化的初级阶段。
1995年我们召开了第1届快速成型制造会议;1997年成立了专业委员会;1998年召开了国际研讨会;2000年召开了第2届快速成型制造会议。
在此期间,还多次参加了快速成型制造全球联盟组织会议;全球联盟主席在他的演讲中承认中国的RPM技术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发展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至今已为我国RPM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并正充满信心地迎接着我国RPM 技术新的大发展时期的到来。
三、国内RP发展动向总体来说,近年来国内快速成型技术的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以清华大学为代表,国内各RP研发、设备生产和技术服务单位在RP技术、市场和应用服务都有很大进步。
1、技术方面国际上传统的所有RP工艺,如SLA、LOM、FDM、SLS等,在国内都有单位进行了成功的开发,多数关键部件都实现了国产化,比如FDM设备中的喷头,LOM设备中的激光器等: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造型精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成型材料性能也在不断进步。
除此之外,许多单位还创新低开展了RP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比如清华大学开发的低温冰型快速制造工艺和无模砂型制造工艺,拓宽了RP领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市场方面几年来国内RP市场从起步已经逐步走向发展阶段。
企业界对于快速成型的认识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快速成型已经逐步成为一种通用的设计方法和制造方法。
许多企业已有应用RP技术的设想或方案。
从地区分布(大陆)来讲,南方地区的市场已经基本成熟,其特点是企业认识程度高,技术、设备需求比较大;华东地区由于外企比较集中,市场潜力非常大,将是继华南之后的新的市场中心。
应用行业集中在首版制作领域,比如珠宝、家电、模具、玩具、汽车等新产品、工艺品开发、包装,以及外观要求较高的器件制作。
3、技术服务方面相对于两年前的RP行业,国内新增了许多RP技术服务型企业。
国内大部分企业购买RP设备的能力有限,但是单个小批量的RP原型件的需求又很大,在这种需求的刺激下,新增的RP技术服务公司购买国内外成熟的RP设备,从应用的角度,将三维结构数据获得、反求、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等服务,目前集中在首版制造领域。
这些企业在业务活动中,扩大了RP技术的宣传面,在RP应用的深度和宽度上都对市场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