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
如何处理产品产量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产品产量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数量是钱,质量是命,宁可丢钱,不可丢命”,这是我们公司的质量观念,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控制产品的品质?很多时候在产品的产量与产品的质量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出选择?在生产的过程中,很多的时候都是生产大于质量,产品的质量在为产品的产量做让步。
就像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品控部多次提出改进意见,而生产车间并没有对产品的品质进行改善。
表面上生产车间是在为公司减少生产成本,但事实上在无行之中已经为公司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产品的品质管理方面,我们应该从公司的高层抓起。
只有公司的高层在关注产品的质量问题,中层管理人员才能够重视产品的质量管控,从而带动员工去做好产品的质量。
质量问题无大小。
如果说产品出现了小的质量问题,而公司的高层主管认为这是一个小问题,不会给公司造成大的问题,将就着生产,那么公司的中层主管就不会重视这个问题,那么底下的班长和工人又会怎么做呢?可想而知他们更会把质量问题不当一回事。
有句管理名言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
往往好的态度能给企业发达昌盛,坏的态度能使企业倒退衰亡。
今年我们喊的是管理升级年,怎样才能使企业真正达到管理升级年那么必须端正态度,要从高层到基层到班长最后再到工人。
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要坐阵后方,把高层管理理念以身作则带领自己员工真正的贯穿下去,重视员工,关心员工,使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正是因为有这些员工才使一个企业充满生命,他们才是一个企业公司永不枯竭的基因.通过这几年观察对底下工人闲聊,给他们谈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时,他们也认同质量重要性。
但就是执行力问题,他们也想及时把质量控制在萌芽的状态,但一遇到质量和效益发生冲突时,我们中层往往是对自己工人说:没事这一点质量问题怕什么,要是这样就更换配件那么我们效益从那里来。
如果中层管理态度都这样底下去工人就把质量问题扩大话。
即使问题再大一点也不会放在心上,反正当头的都这样说,我们干活我们怕什么。
生产与质量的关系
工厂质量部与生产部,为什么总是争锋相对?不少质量管理人员经常抱怨品管难做,抱怨领导不重视,生产部不配合,薪水低,没地位等等,其中关于生产部门不配合的更多一些。
生产部追求的是产量,是效率,品质部追求的是质量,是效果。
虽然核心价值与使命不一样,但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高产出不一定就是低质量,高质量也不一定会低产出。
如果管理体系好,团队协作好,系统各方面都运行稳定,共同努力协作改善,生产与品质完全能同步提升。
譬如手掌手背,谁也离不开谁。
理论上说,二者不应该有冲突。
但事实上,因为立场不同,追求的指标不同,生产部与品质部的分歧与冲突在所难免。
如何才能减少冲突,稍微和谐一点呢?总体而言,双方都要有正确的观念与认识。
如果你是做品质的,建议你除了发现生产线的问题,更要多花时间分析并解决问题,多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而不是一味的质问为什么。
如果你是做生产的,建议你摆平自己的心态,不要认为品质部是鸡蛋里挑骨头,应该将他们在工厂内部,制程内部就发现了问题,当成一种好运。
毕竟比把不良品出货到客户,被客户罚款、退货,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然后返工、报废、扣工资,闹得鸡飞狗跳要好得多。
以下是关于生产和品管的讨论:观点一:质检部门相当于道路上的警察,生产部相当于行驶的车辆,企业是需求运输的国家,技术部门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主流和研究部门,其实大家利益是一致的!希望大量的车流持续不断,保证运输通畅。
如果大家都开快车,撞得七荤八素的,国家也会计算估量这些损失。
所以,执法的度要根据本国的情况和客户的需求来判定。
观点二:我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质量再好,生产不出来也是没用的;生产的再多,全是次品就更不可以。
品质与生产的确是有矛盾,但是品质是第一位的。
没有质量的产量就是浪费,产量越大,浪费越大!观点三:我们有句话产量是钱,质量是命。
我们不能要钱不要命,我想这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观点四:质量是为生产服务的,生产是创造利润的,利润是从顾客来的,质量是由顾客决定的。
如何在生产力和品质之间达到平衡
如何在生产力和品质之间达到平衡生产力和品质一直是制造业中的关键问题。
提高生产力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如果牺牲了品质,最终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导致利润减少。
所以如何在生产力和品质之间达到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达到生产力和品质的平衡,企业需要进行科学的生产规划和优化生产流程。
一方面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高产品的品质。
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品质。
其次,企业需要注重职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素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产品的次品率。
企业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技能比赛等方式激励员工提高技能,提高生产质量。
同时,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再次,企业要注重原材料的品质管理。
原材料是产品的基础,原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
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保证原材料的品质符合生产要求。
最后,企业要重视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操作规程。
加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监控和检验,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和客户满意度。
总之,要在生产力和品质之间达到平衡,企业需要全面优化生产流程,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和选用,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只有在这些方面全面发力,企业才能在保证生产力的同时提高产品品质,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正确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
如何正确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在任何一个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检验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预期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然而,生产和质量检验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需要正确的协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一、建立明确的质量标准要正确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首先需要建立明确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应该包括产品的技术要求、外观要求、功能要求等。
只有当生产人员清楚了解产品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后,才能进行相应的生产操作。
同时,质量检验人员也需要根据这些标准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合理安排是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键。
要做到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首先需要认真评估生产周期和生产能力。
通过合理评估生产周期,可以预估出质量检验的时间节点,以确保生产与质量检验的无缝对接。
此外,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还需要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延误,以确保生产进度不受到质量检验的影响。
三、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协调生产和质量检验关系的关键。
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在质量检验之前就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培训员工等方式实现。
通过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以降低产品在质量检验环节被退回或改制的概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四、开展持续改进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这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质量改进会议、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等方式实现。
持续改进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质量检验的成本,进一步优化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
五、加强沟通与合作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是一个协同作战的过程,需要生产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之间密切的沟通与合作。
质量检验与生产之关系
质量检验与生产之关系另外将实际困难通知你的直接上司,寻求支持,将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加大压力到生产部门,共同完成此类单的品质控制,如果你只想靠本部门有限的几个人来做好这种是不现实的,对不能达到本厂验货标准的成品一律不盖PASS章,要求生产部门返工,不要想着公证行验货只是抽很少一部份,而是要考虑怎样将整批货的品质做到基本可以达到客户要求,不要将品质控制的压力全部压到品质部的身上,只有擅长将一单货的品质问题同生产、物料、计划、等相关部门巧妙拴到一条绳子上的品质经理,才会达成目的。
检验也是需要成本的,这就需要你们自己去寻找检验和生产的平衡点。
管部确实比较难做,这是个典型的夹心部门:控制严格了,出货质量是上去了,但生产成本会上升,生产效率短时期内则会下降,而老板是要赚钱的,这导致生产部和老板都不满意;控制得不严,产品遭到客人投诉,客人长久不满意就会撤单,而老板是要赚钱的,这时挨骂的肯定也少不了品管。
随意,品管部往往里外不是人。
我们一定要:1、了解标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能含糊;2、把标准的要求进行分解,让各道工序了解,他们生产到什么程度是合格的;3、要与生产、工艺、设计部门共同制定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我们必须控制那些工艺点;4、有一定的探测和实验方法,必要时要模拟使用;生产流程的策划很重要,定义出关键控制点,客户前期的投诉和建议都可列入进去,生产、检验必须了解关键点的要求,有效提升品质.QC人员绝不参与控制,这是做好品质控制的首要前提。
很多企业是实际状况是:生产部门是‘生产任务承包者’且不管产品的好坏——交给QC。
QC部门是‘产品质量承包者’且对内对外都是出气筒。
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QC不是生产经理。
等到质量与生产出现矛盾了才想起QC,那是临时抱佛脚,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生产的全部流程都是由相应的作业人员控制,确保交给下一流程的东西是‘合格’的,绝不能在最后的工序后奢望通过检验。
对内,QC只是验证质量控制的效果,为其他部门及时反馈质量现状。
如何正确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
如何正确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自尊心,这是很多的企业家、企业管理者经常说的话,但企业没有产量,无法生存,质量与产量是一对矛盾共同体,相互制约。
质量抓严了,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产量;同样产量上去了,或多或少的会对质量造成影响,生产部是价值的直接创造者;品管部是价值创造过程的辅导者,生产和品管都是为公司服务,其目的是确保公司的服务不会被客户投诉\退货.存在产量(生产)和质量(品管)对立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沟通不够或沟通的方法不对..生产总以为品管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品管总说生产不配合.因此,品管与生产这对矛盾共同体随着质量与产量的矛盾的产生而产生。
班长与品管的问题其实说到底是人的问题,对质量的认识上不一致,才会出现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如果大家质量管理看法一致,自然就会一同进行问题的处理,一同制定标准,一同管理生产中的品质.所以,要根本上处理...一、影响两者关系的几个因素1、质量意识:很多生产班长都认为产品质量是品管的事,我只要完成生产计划就行;2、沟通渠道不畅:生产班长很少去和品管沟通;3、生产班长不愿承担责任:在责任面前有种种借口,相互指责;4、品管的业务水品不高:在现场误判产品质量,造成不必要的返工;生产中出了问题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操作工出了遇到问题时,给不了正确的指导等;5、不能正确定位:有些品管在现场总是高高在上,显示自己的地位要比员工高一等;二、协调两者的几点做法;a:班长必须提高质量意识: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产量,这是我们作为生产管理者必须牢牢记住的;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1、这个找品管去;2、这是品管管的;3、你让返工,没人怎么办?4、你把这些开成次品,你给我买单啊?班组长更应该具备较高的质量意识:包括1.规范作业2.改进作业方式3.以质量为中心来组织生产4.优化生产等。
b.相互沟通1、生产与品管关系的两面性:侧重质量与侧重产量的矛盾面: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两者的共同面;2、在很多企业中,只看到生产与品管矛盾的一面,从而相互指责,出了问题后相互推诿,导致生产与品管的关系很僵,特别是在生产的班组长与品管之间更甚,可以用水火不容这个词来形容两者的关系;这种矛盾的存在,除了上面提到的意识方面的不足之外,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沟通,3、改善沟通的两个渠道:A:改变班前和班后会的组织模式:有以前班前班后会只是生产班长主持,改为由班长和品管共同主持;B:改变以前简单内容的培训模式。
质量控制中的与生产计划的协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场和企业的变化。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名称:XYZ公司
公司简介:XYZ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端机械零部件的企业,产品质量要求高,客户主要为大型机械设备制 造商。
成功之处:XYZ公司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流程,实现了高效的生产和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客 户的信任和市场份额。
案例分析:质量与生产计划的协同效果
教训一:避免片面追求产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不能只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要平衡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高。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质量控制与生产计划之间的协 调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至关重要。
有效的协调机制可以减少生产 过程中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数据分析在协调过程中起到了 关键作用,能够帮助企业识别 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生产计划应合理分配资源和人力,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
优化生产流程
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
生产计划与质量控制协同的挑战
01
02
03
沟通障碍
生产计划与质量控制部门 之间的沟通障碍可能导致 协同不力。
目标不一致
由于各部门关注点不同, 可能导致目标不一致,影 响协同效果。
确保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定期评估和调整
定期评估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生产计划与质
量要求的匹配度。
培训员工
对生产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 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生产过程中 的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生产企业如何解决生产质检难题
生产管理中生产质检难题如何解决做生产管理的朋友们在工作上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就是产品质量经常出问题,但往往严抓品质,生产效率马上下滑;狠抓生产效率,品质又出问题!在工作苦恼之余,生产和质检又是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在生产管理中轻松做好质检工作呢?第一:培养员工的质检意识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让每个员工做好自己的产品工序,不合格的绝对不往下一道工序流,对于上一道工序不合格的绝对不接受。
大家有了这个意识,再适当往下引导,这样质量问题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第二:紧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在产品上线前,必须要检查将投入生产的物料是否合格,使用的装备等是否稳定完好,进行小批量实验,试验成功后进行正式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质检人员要严格把关,生产结束后管理人员进行抽检。
一定要注重过程,只有紧跟了过程控制,才可控制住品质。
第三:选择合适的质检辅助工具以上说的两点说起来容易,但落实到实际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人懈怠,实际交货时产品出现问题又找不到问题所在。
这时就需要辅助工具来帮助管理,如选择一套ERP系统来进行监督。
生产前将产品和生产订单进行添加,生产中进行质检单的添加,包括订单编号、质检员、质检日期、质检类型等信息。
以智邦国际ERP为例:为每个产品建立唯一标记,支持抽检和全检,每道工序和产品质检,严控产品质量,减少退货、索赔风险,帮你追踪产品问题根源,及时改进。
这样不仅增加了质检效率还提高了产品品质。
做到以上三点应该就可以解决生产管理中质检管理的难题了,但很多朋友有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ERP系统,首先把自己企业需求整理出来,根据需求选系统(当然不限于质检管理),找到系统厂家后进行试用,最后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系统。
当时我选智邦国际ERP系统时就是试了好几家,最终不仅价格合适,而且功能也很符合,刚刚提的功能就不说了,除了提供生产质检和委外质检,还可以自定义设置质检字段、编号、类型、等级,并支持质检单跟进、合格品入库、不合格品返修等功能。
如何正确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
如何正确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自尊心,这是很多的企业家、企业管理者经常说的话,但企业没有产量,无法生存,质量与产量是一对矛盾共同体,相互制约。
质量抓严了,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产量;同样产量上去了,或多或少的会对质量造成影响,生产部是价值的直接创造者;品管部是价值创造过程的辅导者,生产和品管都是为公司服务,其目的是确保公司的服务不会被客户投诉\退货.存在产量(生产)和质量(品管)对立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沟通不够或沟通的方法不对..生产总以为品管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品管总说生产不配合.因此,品管与生产这对矛盾共同体随着质量与产量的矛盾的产生而产生。
班长与品管的问题其实说到底是人的问题,对质量的认识上不一致,才会出现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如果大家质量管理看法一致,自然就会一同进行问题的处理,一同制定标准,一同管理生产中的品质.所以,要根本上处理...一、影响两者关系的几个因素1、质量意识:很多生产班长都认为产品质量是品管的事,我只要完成生产计划就行;2、沟通渠道不畅:生产班长很少去和品管沟通;3、生产班长不愿承担责任:在责任面前有种种借口,相互指责;4、品管的业务水品不高:在现场误判产品质量,造成不必要的返工;生产中出了问题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操作工出了遇到问题时,给不了正确的指导等;5、不能正确定位:有些品管在现场总是高高在上,显示自己的地位要比员工高一等;二、协调两者的几点做法;a:班长必须提高质量意识: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产量,这是我们作为生产管理者必须牢牢记住的;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1、这个找品管去;2、这是品管管的;3、你让返工,没人怎么办?4、你把这些开成次品,你给我买单啊?班组长更应该具备较高的质量意识:包括1.规范作业2.改进作业方式3.以质量为中心来组织生产4.优化生产等。
b.相互沟通1、生产与品管关系的两面性:侧重质量与侧重产量的矛盾面: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两者的共同面;2、在很多企业中,只看到生产与品管矛盾的一面,从而相互指责,出了问题后相互推诿,导致生产与品管的关系很僵,特别是在生产的班组长与品管之间更甚,可以用水火不容这个词来形容两者的关系;这种矛盾的存在,除了上面提到的意识方面的不足之外,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沟通,3、改善沟通的两个渠道:A:改变班前和班后会的组织模式:有以前班前班后会只是生产班长主持,改为由班长和品管共同主持;B:改变以前简单内容的培训模式。
质检如何协调与生产的关系【最新】
祝各位: 工作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由于本人文化水平所限,交流中难免出现错误与不妥之处。
望各位师傅、同事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666 6质检如何协调与生产的关系目录一、生产和质检的讨论观点:二、强势质检与弱势质检三、如何让生产等部门配合质检开展工作四、生产、质检、销售如何沟通协调五、质检和生产之争的探讨666 6一、生产和质检的讨论观点:在相关的技术论坛,打开质量管理之类的板块,一般少不了关于质检(质量控制)难做的帖子,无非是抱怨领导不重视,生产部门不配合,薪水低,没地位,等等,其中关于生产部门不配合的更多一些。
观点一:质检部门相当于道路上的警察,生产部门相当于行驶的车辆,企业是需求运输的国家,技术部门是制定法律法规的立法和研究部门,其实大家利益是一致的!希望大量的车流持续不断,保证运输通畅。
如果警察见一个罚一个,大家都不敢上路了,警察也不会高兴。
如果大家都开快车,撞得乱七八糟的,国家也会计算估量这些损失。
所以执法的度要根据本国的情况和客户需求来制定!观点二:我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质量再好,生产不出来也是没用的;生产6666确是有矛盾,但是质量是第一位的。
观点三:我们有句话——产量是钱,质量是命。
我们不能要钱不要命,我想这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观点四:质检是为生产服务的,生产是创造利润的,利润是从顾客来的,质量水平是由顾客决定的。
公司产品定位的顾客群,决定了公司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水平。
观点五:过程控制工作就是以预防为主。
而在日常工作中,一般能提出预见性问题的人都是经验比较丰富的,但经验丰富不仅仅是指参加工作的时间长。
平时,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努力地思考问题,但对解决问题的手段这方面的道行还不够深。
所以,在质量过程控制中,需要和其它部门沟通的时候,我们就处于被动,总是难是说服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执行。
那当然了,别人与6666具威望,这才令人信服。
不然,你必须想办法去令对方的上司认同你的观点,最好能够以利害关系去说服他的上司,那么你的愿望才有可能实现。
车间管理中如何平衡产能与质量的关系
车间管理中如何平衡产能与质量的关系车间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何平衡车间产能和质量的关系,是每个生产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产能和质量是一对相互矛盾的两个概念,二者关系的平衡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文将详细探讨车间管理中如何平衡产能与质量的关系。
一、如何平衡产能与质量的关系1.生产目标的制定和制定生产计划车间管理中,预计每个生产周期能够生产的数量和完成产品的质量是确定生产目标的基本要素。
制定比较详细的生产计划是平衡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基础,同时,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是实现生产目标的三重保障。
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才能更好地平衡产能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评估车间的生产能力评估车间的生产能力包括机器、人员、材料、工具等资源的实际条件和质量的具体情况。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了解车间的生产状况,合理配置资源和分配工作。
如果车间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确定的生产计划就会无法实现。
因此,评估车间的生产能力,及时调整工作流程,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完善技术操作标准车间管理中,技术操作标准是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保证。
完善技术操作标准,规范生产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和产能的平衡性。
单独强调产品质量,可能会影响生产效率,但是如果充分考虑产品质量的管控标准并执行,将为车间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只有当所有工作都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车间的生产能力与产品质量才能取得更好的平衡。
4.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车间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是平衡产能和质量的必要操作。
质量管控体系包括质量管控程序、质量检验、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所有这些措施都是管理车间中平衡产能和质量的基础。
根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还必须发展管理和员工的综合素质,包括质量管理思想、技术技能、文化知识等,这将有助于建立起一套健康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车间产品质量与产能的表现水平。
5.生产中的质量反馈质量反馈是检验方式和方法。
如何让生产等部门更配合品管质检开展工作?
如何让生产等部门更配合品管/质检开展工作?在本人工作5年多的食品企业里,质量管理部门往往因为与各个部门间的协调不畅通而导致工作困难,也不同程度导致了企业品质人员的离职问题。
比如现场QC无法指挥车间人员或车间负责人按有关卫生要求操作、原料QC 无法按要求对原辅料进行检验,原因包括采购人员根本没按照采购程序要求采购等...现本人就以上问题咨询各位专家,请大家按以下方面提供自己的看法。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品管应该按要求如何去做好本职工作。
如果品管张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行,会违反什么法律法规?有关公司内部其他部门违反有关规定,奖罚措施的实施是否应该一如既往地实行?2、如何在本公司的文件中体现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一般的质量手册的岗位职责都不是很明确。
3、品管有必要经常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吗?该如何沟通?例会一旦沟通就成为推卸责任的无休止争论。
4、如何看待公司领导对品质部门的看法,有些公司领导认为品质部门可以不设置,生产人员注意质量就可以了。
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真多呵,还是我回答别人的那句话:第一你得先说服最高领导者支持你,第二你得学会自重。
如果最高领导者脑子里根本没有这种概念而且也根本听不进去,那我奉劝工作认真积极的阁下还是另觅高枝吧;如果有可能,那就需要阁下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让你的BOSS认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我个人认为,质量管理者好多时候都是败给你自己的,而不是生产负责人。
你要先自重,质量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企业的生存乃至效益对于BOSS来说比这个要重要的多!一味的去单纯追求质量的完美性,不顾其他因素,那你不败都不对了。
下面依次回答你的这几个问题,权且抛砖引玉:1.品管负责人要明白什么样子的不合格产品从自己手里放出去可以,什么样子的坚决不行。
(不要跟我说不管什么样子,不合格的统统都不能放行,那你是在砸你家BOSS的饭碗)利用可过的不合格产品,来提高自己的重要性,让生产负责人对你心存感激——而不是你趁机打击报复。
质量配合生产
关于质量管理及质量检验如何配合好高速的生产、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
公司正处于企业第二次大跨进的发展时期,由于搬迁原因影响生产进度,使预期合同未能按期交付,备库计划也不能按要求进行备库,制约着公司发展速度、技改速度。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摆脱此种局面,质量管理部对部门员工就如何配合生产,加快生产进度。
具体安排工作如下:一、加强机加工车间及每到工序的质量检验工作加强机加工车间的质量检验工作,要配合好生产,做好首件检验、过程间的巡检检验,检验测量的数据要做好记录,以便质量问题的追溯,坚持做一点问题不放过。
严格控制零件加工尺寸形位公差,零件表面不允许有毛刺、铁屑、杂物等有缺陷的产品,向下道工序周转,保证装配能够顺利进行,避免过多的返修,尽可能减少时间的浪费。
一车间严格控制切割件、焊接件的外观,不允许有氧化皮、焊渣、漏焊等缺陷往下道工序周转。
喷漆工序发现锈蚀的零件要及时除锈,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外观质量下降。
生产和质量整个过程要按照标准化生产作业,重点是“5M1E"的标准化,即人、机、料、法、环、根据生产作业系统的构成,也可形成生产作业系统的标准、各作业工序的标准。
“质量"的管理目标是通过各作业工序实施标准提高工序能力指数Cpk,进而促进整体生产作业系统和质量水平的提高。
无论产品转到那一道工序,要求检验员在第一时间内去到现场检查,并做好各项检验记录及不合格品的处置。
提高检验周转的速度。
产品当转到最后的一道工序装配过程中,装配检验员看到装配零件发到装配场地时,首先看零件有无缺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在验收整机过程中,将自己的工作时间调整好,利用有限的时间,验收更多的产品,出厂检验和实验严格按照出厂检验标准要求进行检验,保证整机出厂合格率100%。
外协、外购产品只要一到公司,保证接到外协、外购产品的检验单据,立即组织外协检验员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完整版)品质部与检验部部门间工作协调
(完整版)品质部与检验部部门间工作协调(完整版) 品质部与检验部部门间工作协调1. 背景介绍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合规性,品质部与检验部在公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监控生产流程非常关键。
本文档将就品质部与检验部之间的工作协调进行详细说明,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工作协调的目标品质部与检验部的工作协调旨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具体目标包括:- 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提供充分的产品检验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及时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加强信息共享,确保双方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和需求能够及时沟通并得到落实。
3. 工作协调的内容和方式3.1 工作内容品质部和检验部在工作协调中应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确认产品质量标准和测试方法;- 执行产品检验、测试和抽样工作;- 分析产品质量数据,并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产品质量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及时更新产品质量报告和记录。
3.2 工作方式为了实现高效的工作协调,品质部与检验部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分享产品质量信息和经验;- 协调制定产品检验计划和测试方案;- 确定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并监督工作的完成情况;- 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疑问。
4. 工作成果评估和持续改进实施工作协调后,需要对品质部与检验部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
具体方法和步骤包括:- 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绩效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和瓶颈;- 跟踪产品质量指标,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改进计划;- 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模式和流程;- 结合公司整体目标和战略,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向;- 定期汇报工作成果和改进效果,推动持续改进的落实。
5. 结论品质部与检验部之间的工作协调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浅论检验与生产的关系
浅论检验与生产的关系浅论检验与生产的关系浅论检验与生产的关系提要;质量检验与数量生产生产过程的两大要素,也是一对矛盾,都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品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协调两者之间关系需要做到:一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统一性;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做到检验生产的协调发展;三加强日常质量检验,防微杜渐,极力减少对生产的干扰;四检验人员增强进度意识,生产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建立检验生产一盘棋思想。
关键词:检验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检验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产品不合格率的的重要手段,也的生产过程的环节。
成功的质量检验不但能够推动产品的质量不断进步,还能够强化产品的质量形象,进而推动企业以及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为成功打造名牌产品奠定基础。
按照产品分,企业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生产性企业,如建筑公司的产品的高楼大厦与桥梁,纺织公司的产品的布料与服装;二是服务性企业,如信息咨询公司,提供的产品的技术知识的服务。
作为生产型企业来说,生产是企业最基本的功能,也是企业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基本途径。
如果没有生产环节,如果企业不能够制造足够数量的产品,那么企业根本没有存在的可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和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
同样道理,作为构成社会一份子的企业,其生产不但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还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然而,在企业实际生产过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严格的检验把关影响了正常的生产流程,影响了正常生产计划的安排,甚至会产生导致生产间歇性停顿的状态,使生产不能按照原计划完成任务。
分管生产任务的部门领导强调产量的多少与生产任务的按时保量完成,而分管质量的部门领导又强化质量管理和检验把关,生产与检验的矛盾凸现出来。
那么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生产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呢?一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统一性。
质量检验与数量生产其实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共同存在于生产过程中,都追求共同的效益与利润目标,两者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如何把质量检测贯穿于生产过程中
如何把质量检测贯穿于生产过程中如何把质量检测贯穿于生产过程中当前问题:如何把质量检测贯穿于生产过程中?(张拓汇冠东车灯有限责任公司)时间:2001-08-28提问者:编辑部我公司有一个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他进行扭距的检测,而扭距检测必须在正常生产中才能正确测得,而且要在产品充分冷却以后,才检测正确。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是讲定额的,他不可能等你把所有检测做完了,才生产。
而如果让工人生产,万一发生扭距不合格,则往往造成很大数量的报废。
请问陈教授,我在实际质量管理中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R E:如何把质量检测贯穿于生产过程中?来自:陈勤业先生发布时间:2001-08-28质量管理是有基本原则的,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一道工序完成,该步骤质量得到保证, 才能进入下一步工序。
如果只同情工人的生产定额而对该质量特性不做控制,这是对质量管理基本原则的否定,是质量功能的完全丧失,是十分危险的,甚至根本谈不上基本的质量管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做的是确定工艺规范、工艺纪律,明确质量控制点,要求工人严格执行;确定检验规范,严格检验,检验后放行,而进一步可以做的是发动力量研究现行工艺与流程,进而找到既保证质量,又保证工人定额的合理工艺方法和流程。
用户评论:来自:LBL516888发布时间:2002-08-24质量在每个企业都是熟为人知的事,但是并非人人能做好,显然也不是那么难。
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就已成形:1 )质量管理里所言的“管理”中“理”比“管”更重要,其投入的精力和力度的比例分配为管:理=4 : 62)质量管理要深入到每个工序环节中去,并设法让品质异常被各工序分解;3)质量管理和控制必须是一把尚方宝剑,面对异义坚决说NO !4)配备一支有职业素养的队伍来抓本公司的质量,不能含糊对待。
5)质量不仅是管和抓出来的,还要不断地进行诊断。
6)有决心砍掉不重视质量的人,哪怕他(她)是优秀员工。
检查工作中的生产效率与质量
检查工作中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工作环境中,生产效率与质量是企业或组织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而为了确保生产效率与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也需要高度重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检查工作中平衡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检查的目的与注意事项检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并帮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在进行检查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客观公正:检查过程应该客观公正,不受个人偏见或利益的干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当前的生产情况,并提供合适的改进措施。
2. 数据驱动:检查工作应该基于可靠的数据和事实,而不是凭主观判断。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真实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3. 效率与质量的平衡:在进行检查时,我们需要平衡生产效率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过度追求生产效率可能会导致质量下降,而过度关注质量则可能影响生产效率。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确保两者兼顾。
二、改进生产效率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是每个组织的目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改进生产效率的方法:1. 流程优化: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分析和优化,找到潜在的瓶颈和浪费,从而提高效率。
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技术,如价值流图、流程图等,来详细了解工作流程,并找到改进的空间。
2. 技术应用:借助先进的技术,如自动化生产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人为错误,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以及加快生产速度。
3. 培训与发展:员工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通过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他们可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同时,员工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也得到提高,从而对生产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三、保证生产质量的方法除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证生产质量的方法:1.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包括设定质量标准、进行抽样检查、设立质量反馈机制等。
这样可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保证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协调产品生产与质量检验的关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自尊心,这是很多的企业家、企业管理者经常说的话,但企业没有产量,无法生存,质量与产量是一对矛盾共同体,相互制约。
质量抓严了,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产量;同样产量上去了,或多或少的会对质量造成影响,生产部是价值的直接创造者;品管部是价值创造过程的辅导者,生产和品管都是为公司服务,其目的是确保公
司的服务不会被客户投诉退货.存在产量(生产)和质量(品管)对立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沟通不够或沟通的方法不对..生产总以为品管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品管总说生产不配合.因此,品管与生产这对矛盾共同体随着质量与产量的矛盾的产生而产生。
班长与品管的问题其实说到底是人的问题,对质量的认识上不一致,才会出现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如果大家质量管理看法一致, 自然就会一同进行问题的处理,一同制定标准,一同管理生产中的品质.所以, 要根本上处理...
一、影响两者关系的几个因素
1、质量意识:很多生产班长都认为产品质量是品管的事,我只要完成
生产计划就行;
2、沟通渠道不畅:生产班长很少去和品管沟通;
3、生产班长不愿承担责任:在责任面前有种种借口,相互指责;
4、品管的业务水品不高:在现场误判产品质量,造成不必要的返工;生产中
出了问题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操作工出了遇到问题时,给不了正确的指导等;
不能正确定位:有些品管在现场总是高高在上,显示自己的地位要
5、
比员工高一等;
二、协调两者的几点做法;
a:班长必须提高质量意识: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产
品质量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产量,这是我们作为生产管理者必须牢牢记住的;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
1、这个找品管去;
2、这是品管管的;
3、你让返工,没人怎么办?
4、你把这些开成次品,你给我买单啊?
班组长更应该具备较高的质量意识:包括
1.规范作业
2.改进作业方式
3.以质量为中心来组织生产
4.优化生产等。
b.相互沟通
1、生产与品管关系的两面性:侧重质量与侧重产量的矛盾面:确保产品质
量、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两者的共同面;
2、在很多企业中,只看到生产与品管矛盾的一面,从而相互指责,出了问题后相互推诿,导致生产与品管的关系很僵,特别是在生产的班组长与品管之间更甚,可以用水火不容这个词来形容两者的关系;这种矛盾的存在,除了上面提到的意识方面的不足之外,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沟通,
3、改善沟通的两个渠道:
A:改变班前和班后会的组织模式:有以前班前班后会只是生产班长主持,改为由班长和品管共同主持;
B:改变以前简单内容的培训模式。
培训的方式由单一的生产集中培训,内容为现场管理,班组建设等。
改变为与品管共同培训,授课人由品管和生产共同参与,分别授课或共同授课相结合。
增加质量意识,品质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三.要勇于承担责任;
1、几种缺乏责任感的变现:“这不是我的事”,“这是品管的事,我不
管”,“这是生产的事,我只管质量” ,“反正品管已经通过了”等等;2、在问题面前正确的态度:要勇于承担责任,多做自我检讨,在问题面前多
多问问自己:我自己做的怎么样?自己有没有做到位?而不是去抱怨别人没有做好;
3、生产管理者应该有的一种心态:品管不是在为难我们,而是在帮助我们,
帮助我们提高,帮助我们改进。
品质管理者应该有的一种心态:作为一个监督职能部门,要为生产服务,为生产提供质量监督服务,提供品质改进服务;
4、品管应具备的业务知识:
A;对产品与否的准确判断;
B :现场出现质量异常时的迅速反应能力;
C:与生产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D :品管常用的管理手法及产品工艺、产品标准的熟练程度;
案例一:有一个从员工中提升上来的品管,很想把工作做好,而且很努力,
但在一次产品质量判断的时候,开始凭自己的经验判为合格,生产员工按
照他的要求做了,做到快结束的时候,品管主任来巡查的时候,发现产品有问题,
一问他原来是他判错了,导致包装的产品全部返工。
自此,每当他做出一项评判时,生产员工都会问他一句,“准不准”,这极大的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也给他继续做好工作设置了障碍。
5、摆正心态、正确定位: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及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对我们处理好工作中的各项关系至关重要;
A :品管的定位:错误的定位:趾高气扬、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正确的定位:品质监督是服务,为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为指导员工的正确操作服务,为生产改进产品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