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高考历史试题
三十年前的高考题今夕对比
三十年前的高考题今夕对比
从第一章对我国高考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中,我们了解到我国高考试卷的命题主体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题型、内容也有诸多变化。
第二章到第四章是研究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后文对从1978年到2007年这三十年的历史高考试卷内容进行了分析。
这三章从历史高考试卷的总体印象、题型、内容和设问角度几个方面,对不同时间段的历史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这三十年的历史高考试卷经历了一个缓慢而谨慎的探索过程。
从题型上看,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不稳定走向九十年代后的稳定,题型基本固定在单选题、材料题和问答题这三种题型。
从设问角度上看,逐渐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单一,过渡到现在的灵活、多元。
从整体上看,历史高考内容中,从横向上看占主导的仍然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的部分有所增加,但是比例比较有限。
从纵向上看,占主导的仍然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新千年后,试卷内容归于平实。
往往是选择题部分考核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
对于考生材料处理能力和思维层次的考核则通常放在后面的非选择题部分。
这样命题大概既有题型的限制,也有对考试效率的考虑。
而且在文科综合卷中,对历史知识的考核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基础的知识,和现实问题联系较多的部分往往是政治题,历史题很少。
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结果,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即第五章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一线的教学有所助益。
高考历史考点1949-1978中国文化社会生活通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1949-1978)
1949-1956过渡时期 49—53 经济恢复
53—56三大改造
56-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66-76 “文革”时期 76-78徘徊时期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78—现在)
社 文化?
会
意义:“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主要意 义在于让文化在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里得到充分发展,是促进艺 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历史教训: 要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练习17题
【答案】(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 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影响;人们环境保 护意识的淡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每点2 分,共8分)
1949-1978
) 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产阶级(20C以来)理论的发展:
含义: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正确思想的集合; 毛泽东本人作出了巨大贡献;
1、
时代需要:近代以来,中国没有一次彻底成功改革或革命。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
特点:①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④实行单一的公有制。(6分,答对3点即可)
仿效史实:“一五”计划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分) 修正史实:“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英法美工业化过程中“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和不足之处?(4 分)后来西方国家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 式是什么?
近十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近十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新中国的发展历程1.(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2.(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3.(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4.(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5.(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高考历史专项试题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几参考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试题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一、单选题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
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
这表明()A.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B.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C.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3.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
其共同的原因是()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4.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
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
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 长江流域得到开发B. 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 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 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5.以唐朝为界观察,唐以前的江南一带没有长期割据并立的政权。
唐朝瓦解后,江南一带割据政权有五个,且这些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远超过北方割据政权。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A. 江南比北方更稳定B. 北民南迁导致南方割据局面C. 江南经济日渐发达D. 政治重心由北逐渐向南移动6.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4分)读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4分)读表: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4.(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5.(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4分)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3.(4分)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4分)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5.(4分)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6.(4分)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高考45题--历史上的改革回眸
高考45题-—《历史上的改革回眸》试题分析一、近三年全国卷改革类试题举要(一)2015年全国课标卷1.海南卷(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
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
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
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
(5分)【答案】(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如何根据材料?)。
(4分)内容:以招募宿卫、边兵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3分)(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参照工管制度政府出资——带来财政负担);节度使佣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地方力量增强——分封制的类似影响)。
(5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得出是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导致府兵制兵源枯竭;“内容”可以据材料最后一句概括得出。
(2)据材料中“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得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募兵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兵源,但是节度使拥有大量的军队,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唐玄宗兵制改革·背景、内容、影响2.全国二卷(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高考历史考点1949-1978中国文化社会生活通史
于
2001年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教 育
高等
建国——“文革”前:参照苏联,教育大革命
教育 “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文革后:1977年后,高考招生制度恢复。 改革开放以来,提出80S“三个面向” 指导方针;90S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三、现代文学艺术
课标:了解我国“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
主
义
曲
折 发
社会生活
展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
中 社会风尚主流
的 物资缺乏、凭票供应,
探 人民生活水平都接近、
索 都较低
(
宝成、兰新铁路 密集的公路网、黄河、
长江上架设公路桥
北京电视台开播
A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 B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 训巨大;C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 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 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 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的经验教训。
含义:艺术上百花齐放,科学学术上百家争鸣,是中共领导文学艺术和科 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提出: 1956年三大改造后
实质: 就是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民主、学术民主
双
活力初现—1956年
百 贯彻: 遭遇挫折—1957年反右扩大化、 十年“文革”
方
重现春天—1978年
针 受挫原因: 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文革”中的文化专制政策
现代中国文明建设及发展道路探索的历程 (1949—现在)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1949-1978)
1949-1956过渡时期 49—53 经济恢复
53—56三大改造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唐朝实行科举制C. 明朝废除丞相制D. 清朝实行世袭制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优则仕D. 知行合一答案:D3.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D.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A4.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答案:C5. 以下哪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A. 淞沪会战B. 甲午战争C. 平型关大捷D. 鸦片战争答案:C6.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答案:D7. 下列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战略转移B. 长征历时两年C.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D. 长征的终点是陕西延安答案:B8. 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B. “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发展重工业C.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成功研制了原子弹D. “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实现答案:B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B.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C.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是毛泽东D.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答案:C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现代化D.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1.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中国高考真题全编:历史(1978-2010)
中国高考真题全编:历史(1978-2010)
书籍作者: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书籍出版:西藏人民出
版社书籍页数:582书籍ISBN:9787223029384书籍人气:848推荐指数:★★★★上一个:中国高考真题全编:生物(1978-2010)
下一个:天利38套·中国高考真题全编:地理(1978-2010)中国高考真题全编:历史(1978-2010)
《天利38套·中国高考真题全编:历史(1978-2010)》为了方便广大命题研究人员查阅,分析、研究30多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
同时,也为了满足热衷于高考试题的各界人士的
需求,我们感到有义务、有必要将恢复高考以来的高考试题
收集、整理、汇编成册,以便保存,并能助力于教研工作。
意欲效仿太史公,以究“试题”之际,通“高考”之变,成一家之言。
197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97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98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98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98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98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7)中国现代史(含答案)
(7)中国现代史1.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据上表推知,当时()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2.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
……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
”毛泽东强调的是()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3.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
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
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
上述改革反映出()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
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
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6.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
这张照片()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精品解析: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原卷版)
C. 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 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11.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1.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
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
2.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
A. 削弱了藩镇势力B. 强化了分封体制C. 凸显了专制集权D. 动摇了宗法制度
3.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 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2)①日美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3分)②北洋军阀混战加剧,中国政局日益混乱;(3分)③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3分)④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思潮。(3分)(答出三点得9分)
【考查点】本题考查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1)“黎元洪反对参战的原因”,从当时社会环境、美日列强在华利益冲突的角度进行分析。
7.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1978高考试题及答案
1978高考试题及答案高考(全国统一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中国教育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考试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被高等学府录取。
在1978年,中国刚刚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高考重启,重新开始了一代人的大学梦。
本文将回顾1978年的高考试题及答案,带领读者重温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1978年的高考是一个特殊的时刻,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刚刚拉开,社会风气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先驱者,他们所面临的考试,不仅仅测试他们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承载了社会变革对教育的期望。
以下是1978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的回顾:语文试题:篇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几年来我每次想到我们班上在劳动和学习中的纷争,我就会纳闷:“我们的训练队喊的可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怎么变成了排斥的方向了呢?我们不是已趟出了一条新路吗?而今天有好多,不思进取,轻视重负,个人主义甚至破坏闹事的社会现象。
”不止这个班上的学生,许多我们身边的人都有这样的怀疑,感到很无助。
我们应该这样说:“迫切要求中学生克服个人主义。
”本着这个决定,我们开始研究劳动与学习,利用办法,限制活动,并且做了许多努力。
……问题:(1)下面哪个字字形有错?(四个选项)A.纷B.排C.累D.一答案:C(2)这个文章的题目叫做:A.团结,一致,观点B.团结一致向前看C.迫切要求中学生克服个人主义D.劳动与学习互相制约答案:B数学试题:解答题:已知函数f(x)满足条件:对于x属于(-∞,0),f(x)=-x+1;对于x 属于[0,∞),f(x)=x^2+2x-1,求f(x)的解析式。
解:当x属于(-∞,0),f(x)=-x+1;当x属于[0,∞),f(x)=x^2+2x-1。
因此,f(x)的解析式为:f(x)=-x+1(当x属于(-∞,0))f(x)=x^2+2x-1(当x属于[0,∞))英语试题:阅读理解:Passage 1:March 31, Beijing—Yesterday evening at the Great Hall of People, the final of National English Speech Contest for Foreign College Students was held. Mr. Chen Qiushi, Chinese Vice Minister of Education and foreign guests watched the final. The contest was sponsored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and the All China Students' Federation and hosted by the Beijing Language Institute. After the final speech, Mr. Chen made a speech and presented prizes to the winners. Mr. Chen spoke highly of the contestant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s and he also expressed his hopes that they will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問題:1. Where did the final of National English Speech Contest for Foreign College Students take place?A.A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B.At the All China Students' Federation.C.At the Beijing Language Institute.D.At the Great Hall of People.答案:D2. Who sponsored the contest?A.The Chinese government.B.Foreign College Students.C.Mr. Chen Qiushi.D.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答案:D综上所述,1978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的回顾展示了当时的题型和答案形式,同时也让我们回顾了那段特殊时期的中国教育历史。
高考试题及答案
高考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答案:A2. 唐朝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皇帝是:-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唐中宗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 E. 望远镜答案:E4.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庚子条约答案:C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B. 辛亥革命的爆发- C. 八国联军侵华- D. 鸦片战争的爆发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__。
答案:夏朝7.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_______七次下西洋。
答案:郑和8.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_______。
答案:中华民国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是_______。
答案:平型关大捷10.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
答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实践。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这一政策在中国的实践主要体现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上,1997年和1999年分别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移交。
12. 描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主要社会现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政治运动,期间出现了大规模的政治斗争、社会动荡和经济停滞。
近五年-山东卷高考历史-含答案
选择题1.(2011·山东)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只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2.(2011·山东)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只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3.(2011·山东)“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公平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4.(2011·山东)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5.(2012·山东)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6.(2012·山东)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7.(2012·山东)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8.(2012·山东)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二十年来高考历史问答题评析
问答题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传统题型,自1978年恢复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以来,在2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问答题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标准化试题比重日趋加大,一度曾有人建议高考历史试题全部采用选择题。
不过,在选择题的比重逐渐加大的同时,问答题仍然保留了一定比例,应该说这是命题组在广泛吸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基础上,权衡各题型利弊后作出的切合历史学科特点的明智选择。
20年的命题实践充分说明:问答题可以全面测试考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程度和多层次的能力水平。
作为一种传统题型,其能力测试的范围非常宽泛,能力测试的内涵也可以不断挖掘完善,因此保留这一题型完全符合高考“两个有利”的原则,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历史科秘书刘péng@①先生对问答题在历史高考试题中的地位作了精辟而权威的论述,他说:“问答题是目前高考中既主要考查了历史学科能力又涉及到了一般能力的题型。
……它所涉及到的一般能力或一般能力因素可以包括逻辑思维、语言表现、个人情感三个大的方面,这是其它题型所无法实现的。
……事实证明,好的问答题区分考生的程度最高,很多出色的学生就是在这一块园地以其优秀的思维品质和情感品质、严谨通畅的文字表达与合理丰富的想象力脱颖而出。
”(《历史学科的教育与高考测量》,人民教育出版社,第61-62页。
)根据命题思路与能力要求的特点来考察,我们可以把20年来高考历史问答题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7年。
由于受当时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和考生实际水平的局限,这一阶段的问答题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方面都不高,多为叙述题或说明题,试题答案大多是教科书上的现成内容,考生只要把教材有关内容照搬到试卷上对号入座即可得高分。
显然这样的问答题基本上只是考查考生对教材的记忆能力,不利于将能力强的考生同死记硬背的考生区分开来,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理解和运用的消极导向作用,对高校选拔新生也起到不利的导向作用,是产生高分低能的温床。
1978年高考题,带图版
1978年高考历史试题2007-06-10 21:44:24【发表评论】【大中小】【打印】【关闭】[一、填充题:(共20分。
答案填在题上空白处)1.我国商朝劳动人民用铜和锡的合金铸造的工具、武器等,称为器。
它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2.唐太宗时,吐蕃首领和结婚,促进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汉藏两族间的关系。
3.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朱升向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4.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的革命口号。
5.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地名)人民奋起抗击英国侵略军,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战斗的英雄气概。
6.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半个世纪中,沙俄帝国主义先后霸占我国领土平方公里。
7.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确定了“ 、、”的三大政策。
8.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起义。
9. 年,同志和同志率领部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湘南农民军到井冈山同毛主席领导的革命队伍胜利会师。
10.1938年5月,毛主席发表了《》,指明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胜利道路,批判了论和论,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1.我国印刷术创始于隋朝,到北宋时,毕升又发明了印刷术。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个军事集团。
13.以和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1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最后向国际无产阶级发出了伟大号召:“!”1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帝国主义推行政策,于1938年9月和德、意法西斯签订了协定,纵容希特勒侵略。
二、简要写出下列年代中世界史或中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共5分,每题0.5分。
答案写在每一个年代的后面)1.公元前221年——2.公元前209年——3.公元1640年——(外国)4.公元1776年——(外国)5.公元1789年——(外国)6.公元1840年——7.公元1871年——(外国)8.公元1900年——9.公元1911年——10.公元1917年——(外国)三、在地图上画出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进军路线(将起、止、经过的共六个城市按进军路线连成一线,不得多连)。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之中国现代史部分(三):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系列之中国现代史部分(三)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的成就1.(2012年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2.(2012年天津卷)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2012年江苏卷)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
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4.(2012年天津卷)“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5.(2012年北京卷)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2012年新课标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普通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废除了井田制B. 奖励农业生产C. 实行郡县制D. 推行科举制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哪一项不是科举制度的内容?A. 进士科B. 明经科C. 武举科D. 九品中正制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宣扬国威B. 寻找宝藏C. 贸易往来D. 寻找建文帝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的贡献?A. 统一台湾B. 编纂《康熙字典》C. 废除科举制D. 抗击沙俄答案:C5.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标志着:A. 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B. 中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C.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D. 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答案:A6.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 由孙中山领导答案:D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答案:B8.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C.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全面战争D.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答案:C9.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答案:D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B. 始于1978年C.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E. 丝绸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清朝前期的盛世?A. 康熙盛世B. 乾隆盛世C. 雍正盛世D. 嘉庆盛世E. 道光盛世答案:A、B、C3. 下列哪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E. 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答案:A、B、C、E4. 下列哪些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A. 洗雪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B.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C. 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D. 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E.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A.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B.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E. 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答案:A、B、C、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8年高考历史试题
一、填充题:(共20分。
答案填在题上空白处)
1.我国商朝劳动人民用铜和锡的合金铸造的工具、武器等,称为___器。
它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2.唐太宗时,吐蕃首领___和___结婚,促进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汉藏两族间的关系。
3.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朱升向___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4.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___的革命口号。
5.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___(地名)人民奋起抗击英国侵略军,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
一、填充题:(共20分。
答案填在题上空白处)
1.我国商朝劳动人民用铜和锡的合金铸造的工具、武器等,称为___器。
它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2.唐太宗时,吐蕃首领___和___结婚,促进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汉藏两族间的关系。
3.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朱升向___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4.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___的革命口号。
5.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___(地名)人民奋起抗击英国侵略军,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战斗的英雄气概。
6.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半个世纪中,沙俄帝国主义先后霸占我国领土___平方公里。
7.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确定了“___、___、___”的三大政策。
8.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___起义。
9.___年,___同志和___同志率领部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湘南农民军到井冈山同毛主席领导的革命队伍胜利会师。
10.1938年5月,毛主席发表了《___》,指明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胜利道路,批判了___论和___论,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1.我国印刷术创始于隋朝,到北宋时,毕升又发明了___印刷术。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___、___、___三国同盟和___、___、___三国协约两个军事集团。
13.以___和___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1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最后向国际无产阶级发出了伟大号召:“___!”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帝国主义推行政策,于1938年9月和德、意法西斯签订了___协定,纵容希特勒侵略。
二、简要写出下列年代中世界史或中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共5分,每题0.5分。
答案写在每一个年代的后面)
1.公元前221年——
2.公元前209年——
3.公元1640年——(外国)
4.公元1776年——(外国)
5.公元1789年——(外国)
6.公元1840年——
7.公元1871年——(外国)
8.公元1900年——
9.公元1911年——
10.公元1917年——(外国)
三、在地图上画出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进军路线(将起、止、经过的共六个城市按进军路线连成一线,不得多连)。
(5分)
四、简要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25分。
在每个名词下空白处作答)
1.《史记》
2.官渡之战
3.郑和
4.孟良崮战役
5.巴黎和会
五、问答题:(共45分。
在试卷上作答,不必抄题,但须标明题号。
)
1.从鸦片战争前后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分析我国怎样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分)
2.扼要举出周恩来同志在我国民主革命各个时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18分)
3.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发动突然袭击的三个战例,并说明其历史教训。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