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机锡化合物及其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纺织品中有机锡化合物测试方法的对比

浅谈纺织品中有机锡化合物测试方法的对比

浅谈纺织品中有机锡化合物测试方法的对比摘要:本文主要择取ISO_TS16179、WSP 351.0.R4、GB/T20385-2006这三种测试方法,针对纺织品中有机锡化合物不同测试方法,进行对比性试验分析及研究,以能够依据纺织品中有机锡化合物测试工作要求及相关标准,选择最佳的测试方法,提高纺织品各项测试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关键词:纺织品;有机锡化合物;测试方法;对比;前言:为了能够更精准地测试出纺织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实际含量,就需相关测试专业人员能够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通过对不同测试方法的对比性试验分析,择取最佳的纺织品中有机锡化合物测试方法,以提高纺织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实际含量测试结果的精准性。

1.对比试验研究1.1 对比试验前期准备试验仪器:采用安捷伦的科技公司所生产型号为GC-MS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涡旋型混合器、磁力型搅拌器、温控超声型水浴锅、恒温水浴型振荡器等;试剂包括正己烷、氯化钠、氢氧化钠、环庚三烯酚酮、四乙基硼化钠、异辛烷等。

所有试剂均属于分析纯类;所有试验样品均为送检单位所提供。

1.2 对比试验操作步骤与试验结果计算对比试验操作步骤与试验结果计算严格参照GB/T20385-2006、WSP351.0.R4、ISO_TS16179测试方法,进行标准化的对比性试验操作及结果计算。

2.对比试验结果及讨论2.1 定性及定量科学应用型号为GC-MS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对标样、样品、空白样品等进行精准地测试。

依照图1当中所择取的离子予以合理确证。

图1 有机类锡化合物基本特征离子示图2.2 有机锡化合物在不同测试方法下萃取2.2.1 ISO_TS16179测试法如图2所示,应用ISO_TS16179测试法加标性试验检测后,加标性试验可检测出该标样当中TPhT、DOT、TBT、DBT这四种有机锡化合物,如图2中曲线标样c所示;在该样品中DOT化合物,则如图2中曲线样品b所示;空白样品中有机锡化合物为0种,如图2中曲线空白a所示。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试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试


内标中间液(10mg/L):移取1ml内标储备液到100ml容量瓶 中,用甲醇定容刻度,摇匀; 内标工作液(0.1mg/L) :移取1ml内标中间液到100ml容量 瓶中,用甲醇定容刻度,摇匀;
标准储备液(约1000mg/L):按照下页表中的质量称取有机锡 标准物质(精确到0.1mg)到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定 容到刻度,摇匀。 或用表中的系数计算折算成有机锡基锡阳离子的标准储备溶 液浓度; 标准工作液(10-1000ng/L):将标准储备液用甲醇稀释成 10-1000mg/L的标准工作液至少6个浓度,每次稀释倍数不能 超过100倍;
(DHepP)
8
octa
八氟萘(OFN) 辛基 octyl
Oct 邻苯二甲酸正二辛酯
(DNOP)
9
Nona
九氯联苯 (NBDPE)
壬基 Nonyl
Non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DINP)
10
Dec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十溴联苯醚 (DBDPE)
癸基
decyl
Dec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DIDP)



• 2.样液预处理 用1000ml样品瓶取饮用水、地表水、废水样液到1000ml刻 度标记,在暗冷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 分别记录样品瓶装入样液前后的质量。
• 3.衍生化和提取 如果需要样液可以先行筛选用一级水进行稀释,确保有机 锡化合物的浓度在工作曲线范围内。
将正己烷浓缩液转移到硅胶净化柱中,当浓缩液到达硅胶 层时加入1ml的丙酮-正己烷洗脱液到净化柱中,洗脱液渗 透下去后,用丙酮-正己烷洗脱,洗脱液用100ml的圆底烧 瓶收集。
洗脱液用旋转蒸发仪在40-50℃水浴温度,30-45kPa的真空 度下浓缩至近1ml,浓缩时要注意不要蒸干。 浓缩液转移到1ml的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到刻度,摇 匀,GC-MS测试分析。

锡的化学分析方法

锡的化学分析方法

锡的化学分析方法
锡的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目视法:目视法能够初步确定锡的存在和纯度,但是缺点是不够准确和精密。

2. 复分析法:锡和其他元素形成一系列化合物,通常可以用复分析法确定锡的纯度,如氟化物分析法、二次氧化法、碘量法等。

3. 比重法:根据锡的比重测定锡的含量和纯度,但缺点是需要处理粉末状物质。

4. 电子探针法:电子探针法可以确定锡和其他元素的含量和化学组成,不过需要先制备锡样品,并且在高真空下进行分析。

5.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等,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锡和其他元素的含量和纯度。

6. X射线衍射法:用于锡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分析。

以上是常用的锡的化学分析方法,具体选择何种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试.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试.


GB/T 22932-2009 皮革和毛皮 化学试验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GB/T 5009.215-2008 食品中有机锡含量的测定 GB/T 6825-2008 船底防污漆有机锡单体渗出率测定法 SN/T 3058-2011 进口纸箱中有机锡化合物检测方法 SN/T 2188-2011 进口涂料中有机锡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SN/T 2592.1-2010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1部分:气相色谱法 SN/T 2592.2-2010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2部分:傅立变换红 外光谱筛选法 SN/T 2592.3-2010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3部分: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质谱筛选法 SN/T 2592.4-2011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4部分:液相色谱质谱法 SN/T 2592.5-2011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4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SN/T 2592.6-2011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4部分: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五、有机锡化合物的测试步骤
• 有机锡化合物测试方法有: • GB/T 20385-2006 纺织品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 EN 71-3:2013+A1:2014 附录G ; • ISO 17353:2004 水质选定的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 DIN 38407-13 气相色谱检测选定的有机锡化合物; • ISO 23161-2009土壤质量-气相色谱法-检测选定的有机锡化 合物; • ASTM D5108-90(2007)海水中防污涂料系统中有机锡释 放率的标准测试方法;

三、常见的有机锡化合物 • 一甲基锡(MeT)、二丙基锡(DProP)、 一丁基锡(MDT)、二丁基锡(DBT)、 三丁基锡(TBT)、四丁基锡(TeBT)、 一辛基锡(MOT)、二辛基锡(DOT)、 二苯基锡(DPhT)、三苯基锡(TPhT)、 三环己基锡(TCyT)

【精品】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和研究进展

【精品】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和研究进展

4 电化学法 由于电化学分析方法灵敏、快速,仪 器价格低廉,对某些组分选择性高等 优点,有不少用电化学法测定低含量 锡的报道。在硫酸和四氧二炭介质中, 用Sn(IV)DDG(草酸铵联毗啶络合物) 体系测定水、空气中的锡大都测其络 合吸附波,方法的检出限一般在pg· L1 级。
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x射 线荧光光谱法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用发射光谱法测定 过锆合金中的主量锡,但因误差较大, 用得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AES)发展后,取代了以前的发射 光谱法,ICP-AES测定锆合金中合金元 素锡已例入口本的标准方法,并研制了 适于这种测定的锆合金标样。
2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FAA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 在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锡时可用空气一 乙炔火焰,如车间空气中的锡及其化合物用此 法,但因其易形成很难离解的氧化物,灵敏度 较低。用富燃还原性火焰,可使锡的灵敏度高 些。采用一氧化氮一乙炔火焰,灵敏度较高, 在286.6 rim波长处测定锡,灵敏度约为1 mg· L一,稳定性也较好,一般用此吸收线测 定锡。
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和研究 进展
有机锡化合物
概述 • 有机锡化合物是锡和碳元素直接结合所 形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通式RnSnX4-n (n=1-4,R为烷基或芳香基)。有烷基锡化 合物和芳香基化合物两类。其基本结构有一 取代体、二取代体、三取代体和四取代体 (指R的数目)。锡产量中的10-20%用于合 成有机锡化合物。
• 格氏反应简介 卤代烃在无水乙醚或THF中和金属镁作用生成 烷基卤化镁RMgX,这种有机镁化合物被称作 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格氏试剂可 以与醛、酮等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经水解后 生成醇,这类反应被称作格氏反应(Grignard Reaction)。格氏试剂是有机合成中应用最为 广泛的试剂之一,它是由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 (V.Grignard)发明的。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试教材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试教材


• 苯基 (Ph,Bz)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PhP 、DBzP)、三苯基锡(TPhT) • 苄基(Bn):邻苯二甲酸丁卞酯(BBP) • 正构normal :n-、N DNOP DnHP • 异构isomer :i、iso、 DIBP • 邻位o (ortho):邻苯基苯酚(OPP) • 间位m(meta):间二甲苯(m-xylene) • 对位p (para) :对二甲苯(p-xylene)
www.uoຫໍສະໝຸດ
内标中间液(10mg/L):移取1ml内标储备液到100ml容量瓶 中,用甲醇定容刻度,摇匀; 内标工作液(0.1mg/L) :移取1ml内标中间液到100ml容量 瓶中,用甲醇定容刻度,摇匀; 标准储备液(约1000mg/L):按照下页表中的质量称取有机锡 标准物质(精确到0.1mg)到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定 容到刻度,摇匀。

• 四、有机锡化合物的限制法规
• 2009/425/EC, REACH 附录17 第20条,SVHC;
• OEKO-TEX Standard 100 国际环保纺织协会纺织品
生态标签;
• GB/T 18885-2009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 EN 71-3 玩具安全 第三部分 特定元素的迁移

• 加入5ml的衍生化试剂A(2%四乙基硼化钠水溶液)或 0.5ml的衍生化试剂B(20%四乙基硼化钠四氢呋喃溶液), 加入20ml正己烷振荡1分钟,检查并用冰乙酸或NaOH( 1mol/L)调节pH值到4.5,磁力搅拌或剧烈振荡20分钟, 确保两相混合萃取完全。 • 使用分液漏斗并在其中加水分离正己烷相,将正己烷相转 移到100ml烧瓶中,加入2ml无水硫酸钠干燥。 • 正己烷相用旋转蒸发仪在40-50℃水浴温度,30-45kPa的真 空度下浓缩至近1ml,浓缩时要注意不要蒸干。

进出口纺织品中有机锡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

进出口纺织品中有机锡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

《进出口纺织品中有机锡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年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进出口纺织品中有机锡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计划编号2010B223k),由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

二、立项背景有机锡是锡和碳元素直接结合所形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通式RnSnX4-n(n=1-4,R为烷基或芳香基)。

主要用途有:用作催化剂、稳定剂(如二甲基锡、二辛基锡、四苯基锡)、农用杀虫剂、杀菌剂(如二丁基锡、三丁基锡、三苯基锡)及日常用品的涂料和防霉剂等。

有机锡化物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主要用来做防腐剂。

有机锡化合物对生物体的主要损害为:对中枢神经系统会造成脑白质水肿、细胞能量氧化磷酸化过程受损、胸腺和淋巴系统的抑制作用、细胞免疫性受妨害、激素分泌抑制引起糖尿病和高血脂病等。

有机锡化物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荷尔蒙系统,对皮肤、呼吸道、角膜有刺激作用,通过皮肤或脑水肿会引起全身中毒,甚至死亡,具有相当的毒性。

由于有机锡化合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含有机锡化合物的产品被严格地限制。

从1989年起,欧盟先后颁布了四个指令限制有机锡化合物,分别为89/677/EEC,1999/51/EC、2002/62/EC和2009/425/EC,对有机锡化合物的限量和禁用范围逐步加严。

2009年5月28日,欧盟通过了决定2009/425/EC,进一步限制对有机锡化合物(organostannic compounds)的使用。

规定从2010年7月1日起,物品中不得使用锡含量超过0.1 wt%的三取代有机锡化合物,如三丁基锡(TBT)和三苯基锡(TPT);2012年1月1日起,向公众供应的混合物或物品中不得使用锡含量超过0.1%的二丁基锡化合物,对某些物品的禁令可以推迟到2015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起,向公众供应或由公众使用的下列物品中,不得使用锡含量超过0.1%的二辛基锡化合物:设计为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手套;设计为与皮肤接触的鞋或鞋上的相应部位;墙和屋顶覆盖物;儿童护理用品;女性保洁产品;尿布;双组分室温硫化模具(RTV-2模具)。

木材及木制品中有机锡的测定气相色谱

木材及木制品中有机锡的测定气相色谱

木材及木制品中有机锡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编制说明1. 制标任务来源本标准系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日益消费类产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关键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课题编号:10-66)的课题输出、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2010B280K《木材及木制品中有机锡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现已完成。

2. 制标的意义与目的作为森林资源的主要产品,木材已成为一种对生态环境友好、资源可再生、从而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材料。

木材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会发生变质败坏,从而导致使用性能的下降,即木材劣化(表1),因此必须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

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匮乏,以防腐木材延长木制品使用期限、提供使用性能,是对木材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缓解森林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

表1. 木材劣化原因分析有机锡防腐剂属于有机溶剂防腐剂,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木材防腐剂,1959年首先在英国使用,它不仅能预防真菌和昆虫对木材的危害,而且抵抗海生钻孔动物的效果也很好,其中防腐防虫效果最好、使用广泛的是三丁基氧化锡(TBTO)和三丁基醋酸锡(TBTA)。

与其它防腐剂相比,有机锡对败坏木材生物的毒杀能力更强,如比煤杂酚油大几百倍,比五氯苯酚大20倍,且毒效期长,所以实际上对人体接触、生态环境的毒性更小,但木材却不发生腐蚀,浓度为0.3%~2.0%的有机锡-煤油溶液即可成为有效的木材防腐剂。

有机溶剂防腐剂中不含水分,最大优点时在处理过程中不影响木材的含水率和尺寸,可以直接处理各种形状的终端木材产品,而无需二次加工,因此大多用于尺寸要求比较严格的关键部位。

有机锡化合物具有高度或中毒毒性,环境中极低含量的有机锡即能对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有机锡化合物具有脂溶性,易进入生物体,并通过食物链、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对人体神经系统、胆管、肝脏、皮肤和内分泌系统均有毒害和影响。

目前有机锡化合物污染己引起世界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制订了相关法规限制其使用。

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标准现状分析

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标准现状分析

2 . 2检 测方 法
有机锡 的检测通常包含 四个 步骤 : 取样 、 萃取 、 衍生化 、 仪器 测定 。 目前 , 根 据不同的检测需求 , 不 同的标准 中萃取方法 主要 有: 水浴振荡或超声辅助溶剂萃取 、 固相萃取 、 微波消解等 。 此外 , 各种新 型前处理方法也不断涌现 , 如同相微萃取 、 液相微萃取 、 快 速溶剂萃取 、 超临界萃取 、 离子交换等。 在仪 器测定方 面 ,国 内外检测 标准覆盖 了多种现代分 析仪 器, 如气相色谱 一质谱联用 仪 、 气相色谱 一火焰 光度检测 器 、 液相 2检测标 准 现状与 分析 色谱 一质谱联 用仪 、 石 墨炉原 子吸收光谱 仪 、 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 2 . 1现 有检 测 标 准 质谱法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 法 、 傅立 叶变换 红外光 随着 国内外对有机锡化合物重视程度 的不断增加 , 欧盟 、 美 国 谱等 。其 中色谱技术可以同时检测 多种有 机锡 化合 物含量 , 其他 及我国已经制定了多个有关有机锡化合物检测的标准 , 主要有 : 方法则主要用 于样 品 中有机锡 化合物 的筛选 或测定 总锡 。近年 ( 1 ) G B / T 2 2 9 3 2 — 2 0 0 8 : 适用 于测定皮 革 、 毛皮 中二丁基 锡和 来 , 各 种仪器联用技术得 到发展并应用 于有机锡 的检测 中 , 如气 三 丁 基锡 的含 量 。 相色谱与原子 吸收联用 、气相 色谱与微 波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联 ( 2 ) G B / T 5 0 0 9 . 2 1 5 — 2 0 0 8 : 适用于测定鱼类 、 贝类 、 葡萄酒和酱 用 、 高效液相色谱与等离子体质谱。 油等样品中二甲基锡 、 三 甲基锡 、 一丁基锡 、 二丁基锡 、 三丁基锡 、 3存在 问题 与对 策 苯基锡 、 二苯基锡 、 三苯基锡的含量 。 . 1存在的 问题 ( 3 ) G B / T 6 8 2 5 — 2 0 0 8 : 适用 于测定 以有机锡 为 防污剂 的船底 3 有机锡化合物形态丰富 , 在工农业都得 到了广泛 的应 用。然 防污漆在人造海水 中有机锡单体的渗出率 。 有机锡化合物对环境以及 生物体 的危害也 日渐明显。环境中 ( 4 ) G B / T 2 0 3 8 5 — 2 0 0 6 : 适用于测定纺织材料 及其产品 中三 丁 而 , 极低含量 的有机锡 即能对生物产生毒性影 响。 有机锡化合物可干 基锡 、 二 丁基锡和单丁基锡的含量 。 ( 5 ) S N / T 3 0 5 8 — 2 0 1 1 : 适 用于测定进 口纸箱产 品 中三 甲基锡 、 扰生物体 内荷 尔蒙 的合成 、 分泌 、 输送等作用 , 从而影响生物体的 丁基锡 、 二 丁基锡 、 三丁基锡 、 一 苯基锡和三苯基锡 的含量 。 发育 、 生长 、 行为和生殖等 。 ( 6 ) S N / T 2 1 8 8 — 2 0 1 1 : 采用气 相色谱 , 质谱测定涂料 中一 丁基 3 . 2对 策 锡、 二丁基锡 、 三丁基锡 、 一苯基锡 、 二 苯基锡 、 三苯基锡 、 三 环己

纺织品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编制说明

纺织品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编制说明

《纺织品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第1部分:气相色谱法》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机锡化合物的生物毒性和对环境的危害也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机锡化合物是至少含有一个碳锡键的化合物,分为四种类型:一取代有机锡化合物(RSnX3)、二取代有机锡化合物(R2SnX2)、三取代有机锡化合物(RSnX3)和四取代有机锡化合物(R4Sn),其中R为烃基,如烷烃、芳烃等;X为阴离子,如卤族元素、有机酸根、氧等。

二取代有机锡化合物通常用作PVC热稳定剂,催化剂等。

三取代有机锡化合物通常用作杀菌剂,可防止汗水导致纺织品降解,同时去除汗臭等。

有机锡化合物对皮肤、呼吸道、角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全身中毒,甚至死亡。

二、三取代有机锡化合物均对免疫系统有毒性,并具有积累性,且三取代有机锡化合物比二取代有机锡化合物更加严重。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各类纺织用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含量进行了限制(见表1)。

表1各国标准法规对有机锡化合物含量的限定国家限定有机锡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限定指标及内容/(mg/kg)中国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名称婴幼儿用品(I类)直接接触皮肤用品(II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用(III类)装饰材料(Ⅳ类)TBT0.5 1.0 1.0 1.0DBT 1.0 2.0 2.0 2.0TPhT0.5 1.0 1.0 1.0瑞士等20国Oeko—Tex Standard100一2019名称婴幼儿用品(I类)直接接触皮肤用品(II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用(III类)装饰材料(Ⅳ类)TBT,TPhT0.5 1.0 1.0 1.0DBT,DMT,DOT,DPhT,DPT,MBTMOT,MMT,MPhTTeBT,TeET,TCyHTTMT,TOT,TPT1.02.0 2.0 2.0欧盟危险品指令(EU DangerousSub—stances Directive)规定凡含有有机锡化合物的产品必须根据其浓度范围用标签注明:浓度大于或等于0.25%、小于0.1%(以锡Sn的浓度计)时,表明“有害”,浓度大于或等于1%时,标明“有毒”。

水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水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水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研究一、研究背景 (2)1.1有机锡化合物的性质 (2)1.2有机锡化合物的危害 (2)二、研究进展 (3)1.气相色谱法 (4)2.液相色谱法 (5)3.联用技术 (5)3.1 气相色谱联用技术 (5)3.2 液相色谱联用技术 (6)3.2.1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 (6)3.2.2 质谱条件的优化 (7)4.毛细管电泳(CE) (7)小结 (8)启发 (8)参考文献 (8)摘要:有机锡化合物具有脂溶性,易进入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产生生物富集,对人和动物具有一定毒性。

因此研究食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本文概述近年来国内外水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关键词:水产品;有机锡;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1.1有机锡化合物的性质有机锡化合物是指在化学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Sn-C键的化合物。

有机锡化合物可以用以下通式表示:RnSnX4-n(n=1-4) 式中的R可以是甲基、乙基、丁基、苯基、环已基和其他一些取代的烷基等;X可以是氢、氧、卤素、巯醇基、羟基、羧基或其他一些复杂的官能团。

这些复杂官能团与Rn-Sn-结合,构成有机锡的衍生物。

根据有机锡化合物中所含Sn-C键数目的不同,可以把有机锡化合物分为四类:四有机锡化合物(R4Sn),三有机锡化合物(R3SnX),二有机锡化合物(R2SnX2)和单有机锡化合物(RSnX3)。

这四类化合物性质各异。

就毒性而言,四有机锡和单有机锡化合物毒性最低,三有机锡化合物生物活性最高,具有很强的杀生作用。

二有机锡在常温下,对水和空气中的氧都很稳定,尤其是具有热稳定性,在减压下蒸馏数小时几乎不分解,所以二有机锡可以用作塑料工业中的稳定剂。

大多数的有机锡为液体或固体能溶解于一般的有机溶剂中,只有少数化合物显示出明显的不溶性,如二有机锡氧化物和少部分的有机锡氟化物[1]。

锡含量的测定方法 (1)

锡含量的测定方法 (1)

锡含量的测定
1.标准仪器:
分析天平:最小分度值0.1mg
马弗炉:800±5℃
坩埚:30ml
2.试剂:
浓硫酸:分析纯
浓硝酸:分析纯
混酸制备:浓硝酸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1混合
3.操作步骤:
3.1称量洁净、干燥至恒重的坩埚重量,记为W 1
3.2从混合均匀的样品中准确称取待测样品0.1000~0.2000g 置于洁净干燥的坩埚内,总重量记为W 2。

3.3慢慢向坩埚中滴加混酸,将样品刚润湿为止。

3.4将坩埚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待样品分解变黑后,继续小火加热以除去过量的酸,当不再有酸雾产生时,将坩埚移至马弗炉中,在800±5℃下煅烧2小时。

3.5两小时后从马弗炉中取出坩埚,待坩埚稍冷后放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坩埚重量,记为W 3,按下式计算有机锡化合物中锡含量的百分含量。

3.6计算公式:
%1007877.0)(n%1
213⨯-⨯-=W W W W S 式中:
W 1——坩埚的质量,g
W 2——样品和坩埚的总质量,g
W 3——煅烧2小时后样品和坩埚的总质量,g
0.7877——换算系数
4.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同一操作人员,重复测定两次平行结果的差值不超过0.001。

有机锡化合物

有机锡化合物

有关纺织行业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
• 自2009年7月起,欧盟执行2009/425/EC指 令,从而正式开始限制对消费产品中特定有机 锡化合物的使用。指令2009/425/EC中规定: 自2010年7月1日起,欧盟在所有消费品中限 制使用三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化合物,其限量要 求为商品中锡含量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小于0.1%, 如若检出超标,则该批消费品将遭到退货乃至 严厉的召回处罚。
• 限量规定 欧盟的规定, 凡含有有机锡化合物的产品必须根据其浓 度范围用标签注明: 凡浓度>0. 25% 但< 1% 时,标明 有 害!; 凡浓度> 1%时, 标明 有毒!Oeko-Tex Standard 100 明确规定: 婴儿用品的TBT(四丁基锡) 含量# 0. 5 mg /kg, DBT(二丁基)含量# 1. 0 mg /kg; 其它用 途的纺织品的TBT含量# 1. 0 mg /kg。欧盟法案76 /769 /EEC(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欧洲经 济共同体)附件1中也增加了禁止使用有机锡化合物的 有关规定。欧共体Ecolabel评价标准中规定,在聚氨酯 Ecolabel , 弹性纤维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 纺织成品 和半成品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 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 对于涂层、复合和覆膜产品, 规定由聚氨酯制得的产品 应满足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机锡化物, 纺织成品和半 成品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 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 对 于涂层、复合和覆膜产品, 规定由聚氨酯制得的产品应 满足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的要求。我国国 家标准GB /T 18885฀ 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中参照Oeko Tex Standard 100标准规定, 对TBT和 DBT作了同样的限量要求。

锡的化学分析方法

锡的化学分析方法

锡的化学分析方法锡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为了对锡进行化学分析,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等。

下面将对锡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理方法:1. 目视法:通过观察锡样品的颜色、形状、纯净度等特征,对其进行判别。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用于一些较为明显的质量变化,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测不够准确。

2. 密度测定法:通过测量锡的密度,可以间接判断其纯度。

一般使用比重秤等仪器进行测定,再结合样品的体积计算出密度。

二、化学方法:1. 反应法:通过观察锡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生成的产物特点,来判断锡的存在和形态。

例如,锡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化亚锡,可以通过判断溶液中是否生成白色沉淀来检测锡的存在。

2. 氧化还原滴定法:将锡样品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处理,进而测定样品中锡的含量。

例如,锡可以被氯气氧化成二氧化锡,然后再用亚硫酸钠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滴定液消耗的体积,计算出锡的含量。

3. Z-200锡脱附液的萃取法:该方法利用萃取剂将锡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再通过测定萃取液中锡的浓度来计算样品中锡的含量。

该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4. 锡的显色反应:将锡样品与显色试剂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通过检测反应的颜色强度来判断锡的含量。

例如,锡可以与二硫代丙磺酸盐(MBTH)反应生成蓝紫色络合物,可以根据反应溶液的光密度来计算锡的含量。

三、仪器分析:1. 原子吸收-石墨炉法:该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分析,可以测定锡的含量。

样品经过预处理后,采用石墨炉加热脱附的方法,将锡原子转变为气态锡,再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并测定锡的含量。

2. X射线荧光光谱法:该方法利用X射线激发样品,使样品发生X射线荧光,通过检测荧光谱来分析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对于锡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都可以采用该方法。

以上是锡的一些常用化学分析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锡的含量和其他性质。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分析要求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荧光光谱法作为实验过程中有机锡的检测手段

荧光光谱法作为实验过程中有机锡的检测手段

荧光光谱法作为实验过程中有机锡的检测手段荧光光谱法作为实验过程中有机锡的检测手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
式。

本文旨在介绍荧光光谱法作为实验检测有机锡的优点,并探讨其
原理以及实验过程中应细心遵守的一些细节。

一、荧光光谱法的优势
1、准确性: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荧光光谱法检测出来的结果更加准确。

2、快速:荧光光谱法的检测速度较快,能够快速完成检测任务,提高
工作效率。

3、安全性:荧光光谱法不产生有毒气体或有害物质,它的安全性很高。

二、荧光光谱法的原理
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当紫外线照射到有机物质时,它会吸收紫
外线,释放出一些可见光,从而显示出一条荧光光谱特征图谱,用于
有机锡的检测。

三、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1、样品稀释: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用荧光光谱法检测有机锡时,
需要将测试样品适当地稀释。

2、紫外线的强度:在实验中,应注意紫外线的强度不能过强,以避免
导致有机物质受损和样品的变质。

3、储存条件:检测完成后,应尽快将有机锡样品储存起来,以免受潮
或变质,影响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论
荧光光谱法作为实验中检测有机锡的手段具有准确度高、快速完成检
测任务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也要注意样品稀释,紫外线强度和储存条件等细节,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的精确性和重复性。

浅谈有机锡化合物及其检测技术

浅谈有机锡化合物及其检测技术

快建立 消费 品中有 机锡化合物 检测技术 国家
标准,可有效监控我国有机锡污染 问题 。
参考文献 :
[ 1 ]J u n m i n G a o, J i a n y i n g H u , Y i W a n , e t
a 1 . B u t y h n C O m p O u n d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t h e
1 9 9 9 / 5 I / E C和 2 0 0 2 1 6 1 / E C,规定有机锡混合
物用 作游离缔合 的涂料 中的生物杀灭剂 时 ,
不 能在市场上销售 。2 0 0 9年 6月 4日,欧洲 官方杂志在 2 0 0 9 / 4 2 5 / E C 决议 中进一步规定 了对有机锡化 合物 的限制 :所有 三取 代有机
应 用 技 术
浅谈有机锡化合物及其检测技术
路川 ’ 高晓晓 孙冰心 白翔 王亚文
1 . 菏泽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东 菏 泽 2 7 4 0 0 0
2 . 日照 出 6
摘要 : 有机锡 化合 物 广泛应用 于农 业、催化化学 、药物化学、P V C稳定剂 、防污涂料 、材料防腐、纺 织等领域 ,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 中间体。但 有机 锡残 留物在环境 牛有很 高毒性 ,因此 ,近年来消费 品的有机锡污染 问题 已引起世界各 国政府 的普遍 重视 。 关键词 : 有机锡化合物 毒性 检 测技 术
者进行顶 空微萃取 。 S P ME不仅具有一个过程
果可靠 。赵新建[ 4 】 等 以四氢呋喃 盐酸 溶液溶 解P V C样品 ,超声提取其 中的微量有机锡 , 经 四乙基硼酸 钠水溶液衍生化后, 用 正 己烷萃
物变性, 哺乳动物生殖毒性, 对人体神经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010浅谈有机锡化合物及其测定方法
姜艳
(吉林省白城职业技术学院)
锡是我国丰产元素,而我国有机锡污染研究起步较晚,也没有限制有机锡的措施。

由于有机锡化合物具有高毒性和相对持久性,水环境中有机锡污染一直受到普遍关注。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有机锡化合物的探索。

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方法污染
有机锡化合物有很多种形式,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但它们大多是剧烈的神经毒物。

不同有机锡化合物的毒性也不相同,所以采用合适的方法区分锡的不同形态,测定各种形态的含量对研究锡的转化代谢规律及评价锡的环境效应及生理效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机锡化合物简介有机锡化合物是锡和碳元素直接结合所形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通式RnSn X4-n(n=1-4,R 为烷基或芳香基)。

有烷基锡化合物和芳香基化合物两类。

其基本结构有一取代体、二取代体、三取代体和四取代体(指R 的数目)。

锡产量中的10~20%用于合成有机锡化合物。

近年来,有机锡化合物逐渐成为了人们主要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这是因为有机锡化合物是一种用途最广并且用量最大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它的主要用途有:用作催化剂、稳定剂(如二甲基锡、二辛基锡、四苯基锡)、农用杀虫剂、杀菌剂(如二丁基锡、三丁基锡、三苯基锡)及日常用品的涂料和防霉剂等。

在自然环境中,这些化合物与热、光、水、氧、臭氧等的作用,会迅速分解。

进入生物体后,小肠或皮肤易吸收,特别是三取代体最易被吸收,分布在肝、肾和脑部。

体内以肝为主的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统脱烷基、脱芳香基的速度很快。

三取代体的生物学半衰期为3~11天,经脱烷基化成为二取代体、一取代体而难以通过脑 血液关卡,在脑内留存时间稍长。

三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对昆虫、细菌、藻类等的毒性大。

三甲基锡和三乙基锡对哺乳动物毒性大。

碳元素增多其毒性降低,故三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常用于农药和渔具防污剂,增大了向环境的释入量。

二、有机锡化合物的危害有机锡化合物对生物体的主要损害为:中枢神经系统会造成脑白质水肿、细胞能量利用中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障、胸腺和淋巴系统的抑制作用、细胞免疫性受妨害、激素分泌抑制引起糖尿病和高血脂病等。

对人的毒性,局部对皮肤、呼吸道、角膜的刺激作用,通过皮肤或脑水肿会引起全身中毒,甚至死亡。

引起急性中毒性脑病的主要有机锡化合物有三甲基锡、三甲基氯化锡、三乙基锡、三乙基氯化锡、四乙基锡、四丁基锡、四苯基锡等。

1958年法国因用含三乙基锡的药剂治疗皮肤病而造成10%的死亡率(称为斯特利农时间)。

有机锡化合物(organoti n co m pound)具有腐烂的青草气味,并且多为固体或油状液体。

在常温下,容易挥发。

通过研究表明,部分有机锡化合物可以被漂白粉或高锰酸钾分解形成无机锡。

有机锡化合物主要用作聚氯乙烯塑料稳定剂,也可用作农业杀菌剂、油漆等的防霉剂、水下防污剂、防鼠剂等。

四烃基锡为制备其他有机锡化合物的中间体。

在应用有机锡防污涂料的舰艇等附近的水域可受污染。

在作业时可因防护不当,设备故障或违章操作而致作业者大量接触有机锡。

有机锡一般可经呼吸道吸收,经皮肤和消化道吸收的程度因其品种而异。

例如,三烃基锡一般经皮肤吸收,但三苯基氯化锡、三苯基乙酸锡不易透过无损皮肤。

急性三烷基锡或四烷基锡中毒均以脑病表现为主,三苯基锡中毒也可出现脑病,但脑病的临床表现可因各有机锡化合物毒作用靶部位不同而异。

急性乌米散中毒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口服者可出现明显肝、肾损害。

有报道急性有机锡中毒可导致血钾降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急性有机锡中毒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预防的关键是避免直接接触高毒的有机锡,防止使用混入高毒有
机锡的塑料添加剂。

有效控制有机锡污染,不仅是为了遵守国际公约,也是为了更好地保
护环境,保护人类。

及早规范行业法规,全面限制有机锡在各个行业的使
用,并结合我国国情开展这方面研究是相当紧迫而且非常必要的。

三、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1.S P M E(固相微萃取)技术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 i cro-E xtracti on ,S P ME )是一种基于液固分
离萃取的试样预处理技术,由柱液相色谱技术发展而来。

SP ME 技术的最
大特点是在一个简单的过程中同时完成取样、萃取、富集。

SP ME 技术是基
于用固定相的熔融石英纤维来吸附、富集样品中的待测物质。

固相微萃取
技术的操作步骤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吸附和解吸两个过程。

固相微萃取主
要针对有机物进行分析,根据有机物与溶剂之间 相似者相溶 的原则,利
用石英纤维表面的色谱固定相对分析组分的吸附作用,将组分从试样基质
中萃取出来,并逐渐富集,完成试样前处理过程。

在进样过程中,利用气相色谱进样器的高温,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的流动相将吸附的组分从固定
相中解吸下来。

2.GC-M S 有机锡化合物检测
有机锡在自然环境中有多种存在形态,并且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环
境效应和生理效应。

因此,区分和测定锡的各种形态及含量是研究有机锡
污染的关键技术。

对混合有机锡样品进行形态分析时,一般首先需要采用
合适的手段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富集、分离等过程),然后再以合适仪
器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通常采用色谱分离,然后原子光谱或质谱等专一性
检测器检测,这种仪器分析方法联用技术在检测限、专一性和准确度方面
显示出优良的性能。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 S )利用气相色谱
(GC )特别是毛细管GC 的强分离能力,以及质谱(M S)的定性、定量双重检
测功能,将不同形态的锡分离开后,在灵敏、专一的检测器上进行检测,广
泛应用于有机锡化合物的形态分析测定。

锡是我国丰产元素,而我国有机锡污染研究起步较晚,也没有限制有
机锡的措施,在我国开展有机锡污染研究调查十分必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
富集,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离检测的手段,经过各种条件试验,建
立了有机锡化合物形态分析检测方法,有助于我们对有机锡化合物的
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康生,刘双进,赵忠宪.有机锡污染调控对策初步分析[J].中国
环境科学,1996,16(4).
[2]金琼,赵军.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
(2).
[3]王永芳.有机锡化合物的污染及其毒性[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3,15(3).
[4]王珊珊,冯流.有机锡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安全与环
境学报,2005,5(3).76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