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90年代 • PCA术后镇痛
中后期
• 多模式镇痛
当前
围术期疼痛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病历介绍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减少药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降低副作用
协同镇痛
最大效应/ 副作用比
常用药物和镇痛途径
阿片类
口服 静脉
曲马多
NSAIDs
切口 局部 浸润
阿片类
椎管 内
神经 阻滞
其他
专家指南
脏器 负担 增加
免疫 抑制
情绪 波动
胃肠 蠕动 减慢
术后疼痛
肢体 活动 减少
睡眠 障碍
。。。。。。
慢性疼痛 行为改变
围术期疼痛治疗的目标
最大程度镇痛 最小的不良反应 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
最好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围术期疼痛治疗的发展史
• 术后口服、肌注药物治疗,硬膜外延期拔管
80年代
90年代 • 硬膜外吗啡、神经阻滞、胸膜腔、腹腔用药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围术期疼痛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病历介绍
围术期疼痛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病历介绍
围术期疼痛
疼痛
急性疼痛
初始状态下未充分
控制 手术后疼痛是慢性疼痛
急性伤害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
围术期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增加 氧耗
围术期疼痛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病历介绍
连续神经阻滞
术中关节腔注药
阿片类镇痛药
止吐药
其他常用镇痛药
静脉自控镇痛
口服镇痛药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下肢术后镇痛中应用观察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下肢术后镇痛中应用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对骨科下肢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的疗效观察。
方法80例骨科下肢术后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采用常规镇痛模式治疗的对照组和以多模式镇痛的观察组,每组40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在缓解疼痛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骨科下肢术后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减轻疼痛,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骨科下肢术后;多模式;鎮痛骨科下肢手术是一种骨科中较为常见但是伴有剧烈疼痛的外伤骨科手术,由于疼痛感而致使患者在术后康复时应有的锻炼程度不能达到其相关要求而致使其身体功能的减弱或被抑制[1,2]。
因此,在管理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中有效的镇痛是提高其康复率的有效手段,常规的镇痛手段不能达到患者的要求。
本院本次临床试验采用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镇痛,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骨科下肢术后患者80例,按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5±3.8)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8.6±1.2)年;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52.2±3.9)岁,病程5~11年,平均病程(8.2±0.9)年。
所有参与本次临床试验的患者均对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并且在2周前不使用其他具有镇痛效果的药物,患有影响本实验疾病的患者均不在本次入选范围之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模式治疗,其治疗方式为:术前不做处理,在患者术后给予自控镇痛泵,并且在术后1周后给予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多模式疼痛管理在260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多模式疼痛管理在260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目的分析研究合理的多模式联合疼痛管理对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作用。
方法通过对我院260例骨折患者进行合理的多模式联合疼痛管理,观察他们的恢复情况。
结果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能尽早的配合早期康复运动,减少并发症。
结论有效缓解骨科患者的疼痛,对做好骨折患者的治疗、康复、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后,而合理的多模式联合疼痛管理能够理想的控制疼痛加快患者康复。
标签:骨折;疼痛管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4年1月~6月住院患者260例,其中男132例,女128例;年龄18~55岁,平均38岁;胫腓骨骨折38例,手外伤1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38例,股骨干骨折28例,膝关节置换35例,其他部位骨折9例。
1.2方法对260例骨折疼痛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多模式联合疼痛管理,调查询问他们的疼痛情况,并做详细记录。
疼痛管理措施1体位与制动:采取不同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均有一定作用。
观察患肢的皮肤血循环,温度、颜色,肢体肿胀、动脉搏动情况,必要时将患肢抬高15°~30°。
放置负压引流患者,要观察引流量、颜色,术后第1 d伤口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1.3饮食护理因患者受病痛折磨,导致食欲下降,使患者营养状况处于低水平,不利于伤口愈合。
应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乳类、蛋类、鱼和瘦肉、多吃蔬菜水果。
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1.4多模式疼痛管理1.4.1药物止痛三阶梯止痛法:第一阶梯从非阿片类镇痛剂开始,如阿司匹林、强痛定、消炎痛等;若不能缓解,在此基礎上加用弱阿片类镇痛剂,如可待因、羟二氢可待因酮、丙氧酚等;若疼痛剧烈,则可使用强阿片类镇痛剂如杜冷丁、吗啡、羟氢吗啡酮、盐酸吗啡、盐酸二氢埃托菲、美施康啶等[1]。
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发表时间:2012-08-10T11:02:37.1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0期供稿作者:张细梅[导读] 探讨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张细梅(湖南邵阳医专附属医院 422000)【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方法通过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接收诊治的180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且观察疼痛护理效果。
结果 90例明显疼痛消失;49例疼痛症状好转;41例未好转或者疼痛现象好转不明显,有效率88%。
结论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疼痛护理四肢骨折应用对于四肢骨折患者,疼痛让患者难以忍受,疼痛带给患者的不仅是身体的痛苦,也造成心理和精神压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
所以,如何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已成为护理方面讨论的热点[1]。
本科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一共接收诊治180例四肢骨折患者,针对患者骨折发生部位,疼痛原因,我院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疼痛护理干预,获得了很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科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一共接收诊治180例四肢骨折患者,男100例,女80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是48.5岁。
上肢骨折80例,下肢骨折100例。
2 不同时期疼痛特点 2.1 骨折初期患者在创伤或者手术后前三天,疼痛剧烈难忍,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处于高敏度状态。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身体不舒服,心情焦虑不安,并且在此期间使用一般的镇痛药无效,需要用激素类药物才能减轻患者疼痛。
有些患者由于极度疼痛,伴有休克的可能[2]。
2.2骨折中期患者在创伤或者手术后3~7天,骨折部位疼痛现象有多减轻,只是在活动的时候会有疼痛加剧的情况,由于长时间没有活动,患者常心情郁闷。
2.3骨折后期患者在创伤或者大手术的恢复期,此期间疼痛现象减轻很多,属于创伤部位深部的疼痛。
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陈茜;武斌【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新医学》【年(卷),期】2022(15)3【摘要】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骨伤医院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组和I组,每组30例。
M组采用多模式镇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I组仅采用PCIA泵进行术后镇痛。
比较两组术后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静卧及活动时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徒手肌力检查(MMT)分级。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补救镇痛率以及镇痛满意度。
结果在T_(1)~T_(4)时间点,M组NRS评分呈上升趋势,而I组呈下降趋势。
在T_(1)~T_(3)时间点,M组的NRS评分均较I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T_(1)~T_(4)时间点,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呈下降趋势,而MMT分级呈上升趋势,两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组术后发生头晕、头痛4例,恶心、呕吐3例;M组未观察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3%vs 0.00%;χ^(2)=5.822,P=0.016)。
M组和I组补救镇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vs 10.00%;χ^(2)=1.404,P=0.236)。
M组镇痛满意度较I组好(Z=5.054,P=0.000)。
结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联合PCIA泵的多模式镇痛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治疗的满意度。
【总页数】5页(P243-247)【作者】陈茜;武斌【作者单位】广西骨伤医院手术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相关文献】1.疼痛管理模式在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r效果观察2.聚焦解决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观察3.当归注射液联合心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观察4.护理干预在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5.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奥马哈系统联合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式镇痛用于缓解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效果探讨
多模式镇痛用于缓解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效果探讨
刘忠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9)010
【摘要】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模式在缓解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5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骨折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模式镇痛,然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镇痛不全发生率及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设定的3个时间段(4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时间段的镇痛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可以明显降低骨折患者手术后的疼痛评分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对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总页数】3页(P1132-1134)
【作者】刘忠
【作者单位】新泰市良庄矿业医院,山东新泰 2712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
【相关文献】
1.平衡镇痛联合排便前超前镇痛用于嵌顿痔急诊手术后疼痛 [J], 胡捷;刘跃晖;朱红军;戴斌
2.多模式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手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J], 王进亮;刘云峰;籍万锋
3.多模式镇痛管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探讨 [J], 陈雪雅
4.镇痛注药泵缓解鼻部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J], 张涛;李杰
5.镇痛注药泵缓解鼻部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J], 张涛;李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
【 摘要】 目的 探 讨循 证 护 理在 骨科 患 者 多模 式 镇 痛 中的 应 用效 果 。方 法 1 o o例 骨 科 多模 式镇 痛 患 者 随 机
均分为观察组( 循证护理 ) 和对照组( 常规 护理 ) 。观 觉模 拟 疼 痛 ( V AS )评 分 , 记 录 护 理 前 后 汉 密 尔顿 抑 郁 量 表 ( HAMD ) 评分 、 汉 密 尔顿焦虑 量表 ( HAMA) 评 分 和 改 良睡 眠 状 况 自评 量 表 ( S R S S ) 评 分。
立温情 的护患关 系 , 利用 医学心理 学相关知 识 , 了 解 患 者 的 内
1 . 1 一 般资料
选择 2 0 1 2年 1 ~l O月 本 科 1 0 0例 多 模 式 镇
痛患者 , 其中男 5 7例 , 女4 3例 , 年龄 2 o ~6 O岁 , 平均 ( 4 1 ±1 7 ) 岁, 体质量指数( 2 2 . 5 ±2 . 4 ) k g / m 。 , 采 用 随 机 数 字 表 法 将 患 者 随 机 均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疾 病 类 型 : 股骨骨折 2 1 例、 髌 骨 骨 折2 5 例、 胫腓骨骨折 2 3 例、 肱 骨 骨 折 9例 、 桡骨骨折 1 7例 、 尺 骨骨折 5 例 。多 模 式 镇 痛 : 术前 静脉 给予氟 比洛芬 酯 5 0 ag r / 1 2 h , 术 中采 用椎 管 内 阻 滞 或 臂 丛 阻 滞 , 术后 用镇 痛泵 1 0 mg 布托 啡 诺 +舒 芬 太 尼 1 0 0 g +托 烷 司琼 1 0 mg , 若 视 觉 模 拟 疼 痛( VA s ) >5 分, 给 予 静 脉 注 射 氟 比洛 芬 酯 5 0 mg 。文化程度 : 小 学 7例 , 初中 2 9例 , 高中3 8例 , 中 专及 以上 2 6例 。 1 0 0例 患 者无 高血 压病 、 糖尿病 、 冠 心病 等病 史 , 心理 、 精 神、 认 知 功 能 正 常 。两 组 患者 的性 别 、 年龄 、 体质量指数 、 疾病 、 镇痛方式 、 文 化 程度 、 既 往 史 等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具 有 可
中西医结合多模式镇痛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多模式镇痛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多模式镇痛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186例上肢骨折术后疼痛,疼痛评分为中度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例。
两组患者均遵医嘱给予非留体抗炎药物,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耳针疗法。
治疗后定时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
疼痛评价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于治疗后6小时、治疗后12小时、治疗后24小时、治疗后48小时、治疗后72h,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对疼痛的干预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5个时机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中西医结合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地缓解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
【关键词】耳针骨折术后疼痛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手术后疼痛发生率达30%-80%,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功能,从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缓解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是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科在常规镇痛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中医传统耳疗法,耳针是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它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外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神经性疼痛等。
该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对减轻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骨折术后疼痛评分4-6分的患者;2、单纯上肢骨折手术后无其他合并症者;3、无上肢神经损伤者;4、年龄25-45岁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2、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及伴有高度贫血者;3、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4、外耳有显著的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等情况的患者;5、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6、依从性差的患者。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且符合上诉标准的患者共186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60例;平均38.5岁;受伤部位:肱骨骨折46例,尺、桡骨骨折90例,锁骨骨折50例;两组在疼痛评分、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等方面大体一致。
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郦灵丹;赖小英
【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
【年(卷),期】2016(036)0z2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
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镇痛方法,实验组应用多模
式镇痛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患者总满意度评分、出院1个月后的慢性疼痛VRS评分、睡眠得分、手术出血总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患者总满意度评分、出院1个月后的慢性疼痛VRS评分、睡眠得分等显著优于对
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出血总量比较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郦灵丹;赖小英
【作者单位】318000 浙江台州,浙江省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骨科二病区;318000 浙江台州,浙江省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骨科二病区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在肠道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2.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胆囊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
3.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胆囊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
4.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腹部肿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5.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腹部肿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式术后镇痛的应用
多模式术后镇痛的应用早在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疼痛为人体第5大生命体征,他们希望凭此观点的提出,以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疼痛的重视度和认知度。
疼痛是大部分疾病都会表现出的共同症状,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者潜在损伤相关的产生不愉快主观情绪和感受的体验。
自从疼痛医学被设为单独的独立学科,已发展有50年左右的历史,但目前仍然以单一的模式进行疼痛治疗的方式居多,而事实上,这样的单一药物治疗或单一方法治疗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疼痛缓解效果的,并且也不能在很大几率上减少疼痛所带来的副作用。
1多模式术后镇痛的概念所谓多模式术后镇痛即是突破单一的镇痛方式,联合应用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者不同的镇痛措施,通过多种技术联合来达到镇痛效果或是获得更好的镇痛作用,尽量减少由于术后疼痛所带来的副反应,代表着今后临床镇痛技术的发展方向。
2多模式术后镇痛的阶梯性治疗方案多模式术后镇痛的阶梯治疗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癌性疼痛治疗是相仿的。
首先按照疼痛等级将其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以及最后的疼痛消失。
在轻度疼痛阶段,也就是阶梯治疗的第一阶段,主要使用到的镇痛药物为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加其他的辅助药物。
而在中度疼痛阶段,也进入到了阶梯治疗的第二阶段,使用到弱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以及相应添加或减少其他辅助药物。
在进入到阶梯治疗的第三阶段时,已经面临着重度疼痛,此时需要使用到强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以及其他辅助药物。
3多模式镇痛方法多模式镇痛实现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联合应用于外周抑制疼痛信号的触发为目的的NSAIDs和区域阻滞以及能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的阿片类药物实现的镇痛效果。
一般比较常用的联合镇痛方法分为以下九种,分别是:(1)NSAID和其他类药物例如阿片类药物联合;(2)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复合用药;(3)复合神经阻滞;(4)外周和中枢的联合用药;(5)神经源性疼痛的治疗;(6)脊髓联合镇痛治疗;(7)病人自控镇痛;(8)不同镇痛方式的联合应用;(9)超前镇痛。
多模式的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多模式的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多模式疼痛管理对骨科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8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实验组实施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日、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的疼痛程度、睡眠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日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术后3 d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睡眠时间(7.14±2.31)h,明显优于对照组(6.02±1.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98.9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6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模式疼痛管理有助于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满意率,从而促进患者切口愈合,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标签:疼痛管理;骨科;应用效果疼痛是由于创伤、炎症、化脓性感染及患肢缺血等症状引起。
围术期疼痛为骨科患者常见症状[1]。
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给患者带来了身体痛苦、心理煎熬,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护理人员不能准确评估疼痛,缺乏疼痛管理知识,对疼痛的管理处于陈旧观念等,疼痛成为护理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2]。
因此,解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护理工作中采用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不仅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满意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日期,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3]。
该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88例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188例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4例。
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2例。
多模式镇痛用于上肢创伤手术镇痛效果的研究
术 毕连 P I C A, D组镇 痛 药采 用舒芬 太尼 1 . 5 g / k g +右 美 托咪定 1 g / k g +格拉 司琼 6 mg +生理 盐水 1 0 0 mL ; C组镇 痛 药为舒芬太尼 2 1 . 3 观察指标 格拉 司琼 6 mg +生理盐水 1 0 0mL ,背景 分别记录术前 ( ) 、 静 脉输 注右美托咪定 输 注速率 2m L / h , 维持 4 8 h 。
间沟或腋路臂丛效果不佳者 , 选肱管 阻滞 。穿刺针与神经 刺激 舒
仪 的负极 相连 , 刺激 仪的正极通过 一标准 电极 , 连 于患肢任意 处 。神经刺激仪初始电流设置为 1 m A, 频率 2 Hz , 波宽 0 . 1 ms 。
针尖进入 皮肤后 , 调整针尖方 向 , 利 用 神 经 刺 激 仪 诱 导 出肌 肉
一 嘧感自窝凰
多模式镇痛用于上肢创伤手术镇痛效果 的研 究
王 玉 秀 宗 林 袁 光 华 丁新照 李
( 解放军第八二医院 , 江苏 淮安 2 2 3 0 0 1 )
佳
【 摘 要】 目的
观察右 关托咪定超 前镇 痛复合臂 、 肾功 能异 常 , 特别是 有心动过缓 和 Ⅱ度 以上房室传
和平均动脉压 ( M A P ) 、 心 电图, 上肢静 脉穿刺置管 , 输注钠钾镁 钙葡萄糖液 5 m L / ( k g ・ h ) , 根据血压变化趋势调整滴速。D组在 臂丛 神经阻滞前 1 0 m i n静脉 注射 右美托米 定 0 . 6¨g / k g超前 镇痛 。C组采用 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 。 之后 , 在神经刺激仪 引导下行臂丛神经 阻滞 。根据受伤部 位神经支 配 、 及麻 醉医生习惯来选 择恰当 的阻滞 入路 : 肌 问沟 臂丛阻滞或肌间沟臂丛 十尺神经沟阻滞或腋路臂丛阻滞 , 如肌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中应用
多模式镇痛
• 1993年, 由Kehlet and Dahl首首次提出
• 文文献指出:该理念旨在通过联合使用用不同类型的 镇痛药物,使镇痛作用用相加或协同,更充分地发 挥镇痛作用用,与此同时,因为联合用用药过程中每 种镇痛药物的剂量减少,进而而减少了其使用用的副 作用用
多模式镇痛的理论基础
急性创伤后的疼痛-源于外周伤害性感受器被激活,形 成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刺激会引起脊髓和脑内的疼 痛传递增强,最终导致对疼痛的感受增强
转化为慢性疼痛。 ● 延⻓长住院时间
如何有效安全的实施术后镇痛
-医疗的重要组成部 分
现代中国术后疼痛管理发展
术后肌注哌替啶时代 20世纪70年代前
吗啡是低脂溶性药物, 渗透到蛛⺴网网 膜下腔与脊髓阿片片受体结合较慢,而而 且可随脑脊液缓慢上行行引起延迟性 呼吸抑制。该方方法调整剂量困难,病 人人顺应性较低
多模式镇痛的实施
• 评估术后的疼痛程度 • 多种镇痛药物联合应声 • 多种镇痛方方法的联合应用用 • 不同手手术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镇痛
评估手手术术后疼痛程度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患者痛阈
不同镇痛药物的联合使用用
• NSAIDS:基础用用药;选择性COX-2抑制剂 • 弱阿片片类药物:曲⻢马多 • 阿片片类药物:吗啡,舒芬太尼
多种镇痛方方法的联合使用用
• 口口服药物 • 静脉镇痛 • 伤口口局部浸润 • 神经阻滞:单次/持续 • 硬膜外持续镇痛
多模式镇痛的实施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如: 腹股沟疝修补术 静脉曲张 腹腔镜检查
如: 髋关节置换术 子子宫切除术 颌面面外科
如: 开胸术 上腹部手手术 大大血血管(主动脉)手手术 全膝、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发表时间:2019-11-27T09:16:52.933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作者:李丹[导读]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多模式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
多模式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镇痛。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 A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出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多模式组患者术后2h、24h及72h的V 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01)。
术后24h,多模式组患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
两组患者出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
结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可显著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术期;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炎性因子引言骨科手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通常由于疼痛剧烈使患者产生严重应激反应,抗拒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是为了加快手术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手术期多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包括麻醉技术、镇痛技术、术后护理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骨科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脊椎融合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②年龄18~65岁。
多模式镇痛用于上肢创伤手术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多模式镇痛用于上肢创伤手术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模式镇痛用于上肢创伤手术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接收的行上肢创伤清创修复手术患者52例,均分两组,研究组给予患者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对照组则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镇痛,对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详细观察。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 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对行上肢创伤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多模式镇痛;上肢创伤手术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ulti mode analgesia in the operation and analgesia ofupper limb trauma operation.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June 2017 received for upper limb trauma patients undergoing debridement and repair surgery in 52 cases,divided into two groups,study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sufentanil + dexmedetomidine analgesia,the control group using sufentanil intravenous analgesia,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VAS pain score,Ramsay sedation score,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 of detailed observation.Results:the V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amsay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sufentanil plus dexmedetomidine is a better analgesic effect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upper limb trauma surgery,and it can reduce pain 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sufentanil;dexmedetomidin;multimode analgesia;upper limb trauma surgery【中?D分类号】R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前言:在临床上,因创伤以及手术治疗本身为患者带来的急性疼痛感,是麻醉师行麻醉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临床对手术患者多使用全麻复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ICA)的方式,来帮助患者进行术后的镇痛,但这种方法也仅仅只是对患者术中、术后的镇痛应用予以考虑,且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多模式的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王砚书(1983-),女,吉林四平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疼痛是由于创伤、炎症、化脓性感染及患肢缺血等症状引起。
围术期疼痛为骨科患者常见症状[1]。
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给患者带来了身体痛苦、心理煎熬,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护理人员不能准确评估疼痛,缺乏疼痛管理知识,对疼痛的管理处于陈旧观念等,疼痛成为护理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2]。
因此,解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护理工作中采用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不仅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满意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日期,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3]。
该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88例患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188例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4例。
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2例。
患者年龄6~68岁,平均(34.8±2.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0例。
患者年龄8~70岁,平均(36.2±4.6)岁。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本条件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4]。
实验组实施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主要方法如下:①科室成立疼痛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科内资深护士为组员,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培养护理人员多模式疼痛管理理念,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系统培训、定期考核、总结及学习,使其严格掌握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及操作规范[5]。
②制定严格细化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多模式管理制度,了解并熟记镇痛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各种物理镇痛方法,树立多模式护理管理思想。
多模式镇痛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 :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 ( M MA) 对 下 肢 骨 折 患 者 术 后 疼 痛 和 炎 性 因子 的影 响 。方 法 1 2 0例 下 肢 骨 折 患 者 , 随 机 均 分 为
W ANG Ya n— wu , S UN An— l i n g
(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o fX i a n g y a n g, X i a n g y a n g, H u b e i 4 4 1 0 0 3 , C h i n a; 2 . D e p a r t m e n t fA o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 , C e n t r a l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fH o u i Z h o u , H u i z h o u , G u a n g d o n g 5 1 6 0 0 0 , C h i n a )
组、 MMA l I 组 显 著 高 于 MMA Ⅲ组 ( P< 0 . 0 5 ) ; 术后 2 4 、 7 2 h MMA I 组、 MMA Ⅱ组 、 M MA m组 I L - 6和 T N F . c / _ 浓度明显高于 C
组( P< 0 . 0 5 ) ; M MA I 组和 M MA Ⅲ组 C I M十 / C D 8十 术后 7 2 h 恢 复到术前水 平( P> 0 . 0 5 ) 。MMA 1 ] I 组N K细胞术后 7 2 h恢 复到术前水平 , 无统计学差异( P> 0 . 0 5 ) 。术后 2 4 h血 清 I L 一 6、 T N F — o l 水平和外周血 C D 4+/ C D 8+、 N K细胞 水平均呈负 相关 关系 ( P< 0 . 0 5 ) 。而术后 7 2 h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免疫细胞相关性不 明显 。结论
多模式镇痛管理对减轻手外伤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
多模式镇痛管理对减轻手外伤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目的探讨有效的缓解手外伤患者疼痛的护理措施。
方法将688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疼痛程度及处理情况。
结果干预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及使用止痛药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模式镇痛管理对减轻手外伤术后疼痛效果满意,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标签:手外伤术后;多模式镇痛管理;效果评价为探讨有效的缓解手外伤患者疼痛的方法,自2012年7月~2013年6月,从我科住院的手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344例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管理的方法缓解其疼痛,效果显著。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手外伤患者688例,男559例,女129例。
年龄1~81岁,平均34.9岁。
其中骨折226例,肌腱断裂98例,断指131例,其他外伤233例。
急诊手术578例,择期手术110例。
按照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将688例手外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4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麻醉方式、手术方式、耐痛能力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指导,术后遵医嘱预防性应用镇痛药物同时给予手外伤术后常规护理。
1.2.2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多模式镇痛管理[1]:1.2.2.1术前填写自我评估表,其内容包括:①手术顾虑;②对减轻术后疼痛的知识缺乏了解、掌握;③情绪状况。
让患者在自己认可的项目上打”√”或填空,对于不方便填写的可采用询问的方法。
根据评估表,再结合观察结果,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
如①呼吸止痛法;②自我暗示法;③松弛止痛法;④音乐止痛法;⑤转移止痛法。
1.2.2.2改变对疼痛观念的认识,有效地评估疼痛。
疼痛是受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立感受,并且手术种类、创伤程度、手术部位和术后天数也影响着疼痛的程度。
多模式疼痛控制对骨折患者的影响
多模式疼痛控制对骨折患者的影响武玲【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42)004【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疼痛控制对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184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多模式疼痛护理方案。
比较2组围术期疼痛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差异,记录护理满意度。
结果:(1)护理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结果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降幅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87%(P<0.01)。
结论:对骨折患者予以多模式疼痛控制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及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294-295,298)【作者】武玲【作者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骨2科,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相关文献】1.围手术期疼痛教育对跟骨骨折患者疼痛认知及疼痛控制影响的效果分析 [J], 邱静芝;田庆显2.多模式疼痛护理对髌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J], 陈君颖;程丽珍;林燕明3.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J], 胡佳;陈龙4.多模式镇痛护理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J], 朱亚楠;董国锋;李丹5.疼痛控制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影响 [J], 张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4T12:10:19.33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作者:张宗颖
[导读] 对于疼痛方面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组织损伤或者是潜在组织损伤导致人体出现感觉和情感体验的不快乐。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301500
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方法选择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8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尺挠骨开放性骨折手术,对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该组患者给其进行了常规术后镇痛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了多模式镇痛,对两者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不全发生率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三个月时间段在疼痛评分上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术后4、12、24小时三个时间段,在镇痛不全发生率方面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结论对于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来讲,多模式镇痛护理能够让疼痛评分进一步的降低,可以说,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护理;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
前言
对于疼痛方面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组织损伤或者是潜在组织损伤导致人体出现感觉和情感体验的不快乐,除了呼吸、脉搏等外,疼痛被归类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通常来讲,骨科普遍的疼痛主要是三种,第一围术期疼痛,第二急性创设疼痛,第三慢性疼痛急性发作,第一种疼痛在临床上较为普遍,第二种疼痛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立即的处理,因为该疼痛会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方面造成直接的影响,严重者会出现水电解质代谢异常、恶心等表征,甚至会形成血栓,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通常控制不良的患者会出现慢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术后良好的镇痛能够让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更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也能够提高医疗效果。
多模式镇痛是通过联合作用下多种药物的镇痛措施,让镇痛作用实现最大化,这样才能让镇痛效率更加理想,更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本次选择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8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尺挠骨开放性骨折手术,对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该组患者给其进行了常规术后镇痛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了多模式镇痛,使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具体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为了本次课题的进一步研究,选择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8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尺挠骨开放性骨折手术,对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24例患者为男性,16例患者为女性,骨折位置:10例患者为右尺桡骨,26例患者为左尺桡骨,4例患者为双尺桡骨,骨折原因:17例患者为跌倒伤,13例患者为挤压伤,7例患者为重物砸伤,3例患者为机器绞轧伤;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2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骨折位置:11例患者为右尺桡骨,24例患者为左尺桡骨,5例患者为双尺桡骨;骨折原因:18例患者为跌倒伤,10例患者为挤压伤,8例患者为重物砸伤,4例患者为机器绞轧伤。
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1.2 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其进行了常规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对其疼痛状况进行了评估,在患者镇痛时给其实施有关镇痛护理,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切口剧痛,对镇痛泵不进行按压,如果患者感觉有疼痛感才会用镇痛泵,患者如果VAS评分大于4分,或者疼痛感显著,会单纯的按压静脉泵。
1.2.2观察组
该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其实施了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负责患者床位的护士需要在术前一天,将术后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相关知识给患者和家长进行详细的讲解,其中内容有概念、方式等,对不同药物联合镇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的介绍。
也向患者和家属详细的说明镇痛泵的原理等内容,患者如果VAS评分小于等于3分,需要进行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如果VAS评分大于等于4分,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在按压镇痛泵的过程中,需要给患者肌内注射帕瑞昔布钠,量为40mg,必须根据医嘱给药[2]。
2 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3 讨论
在临床上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比较多,因为人体的前臂肌肉结构很复杂,如果骨折很容易造成旋转等情况的发生,开放性骨折更容易出现感染现象,所以,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更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次对40例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了多模式镇痛护理,疗效显著,患者较为满意。
结束语:
总之,通过运用多模式镇痛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的缓解疼痛,使得护理满意度得到相应的提升,值得医学临床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毕衡,路坦.尺桡骨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的临床特征[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27(1):89-90.
[2]温建民,毕春强,桑志成,等.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9(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