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立案须知

合集下载

立案标准-

立案标准-

立案标准立案标准又称为立案门槛、立案条件等,是指一个案件被法院受理、审理的前提条件。

一个案件是否符合立案标准,是判断其是否应该被法院受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类型的案件所需的立案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立案标准的简要说明:一、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1.涉及物质利益。

民事案件的核心问题是涉及到物质利益的争议,主要包括财产纠纷、合同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

2.明确对象和主体。

民事案件的涉案对象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涉案主体必须是具有原告和被告身份的人或者机构。

3.提供充分的证据。

民事案件必须具有可靠、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原告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且被告的行为符合侵权行为的成立标准。

4.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

民事案件的诉讼请求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要求法院给予相应的赔偿、撤销或变更某些法律文书等。

二、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1.行为符合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

刑事案件的核心问题是检察机关对被告人所犯罪行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进行判断。

2.应当属于刑事案件的范畴。

刑事案件应当具备关于刑罚种类、量刑和强制措施等方面的基本要素,且应当属于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3.公安机关必须开展过立案调查工作。

在受理刑事案件前,公安机关必须对该案件进行立案调查,确定犯罪事实、证据、犯罪嫌疑人等。

4.侦查阶段必须有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

刑事案件在侦查阶段必须遵循刑事诉讼程序,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各项权利。

三、行政案件的立案标准1.涉及行政权力的执行和管理。

行政案件一般都是围绕着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行使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展开,如行政处罚、行政审批、行政裁决等。

2.行政机关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

行政案件的核心问题在于行政机关是否作出了具体的行政行为,以及该行为是否合法、是否合理。

3.被申请人需要为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

行政案件中,被申请人必须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比如政府部门、行政机构等等。

4.提供充分的证据。

行政案件必须具有可靠、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申请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成立,以及被申请人的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一、案件受理在民事案件的立案流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案件受理的程序。

当一起民事纠纷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时,法院工作人员将收到当事人的起诉状或者申请书。

二、立案登记经过案件受理后,法院会进行案件的立案登记。

立案登记是指将案件的基本信息记录在案件管理系统中,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案件的事实与请求等内容。

在立案登记过程中,需要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三、审查受理条件法院在立案登记后,会对案件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满足受理条件。

审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体受理条件:法院会审查当事人的资格,确保只有符合法定资格的当事人才被受理。

2. 审查管辖权:法院会确定自己是否具有受理该案件的管辖权,包括确定是否属于自己的审判辖区、是否符合特定管辖规定等。

3. 审查诉讼请求:法院会审查当事人的起诉状或者申请书,以判断诉讼请求是否合法、合理。

四、补正与告知在审查受理条件过程中,如果发现当事人的起诉状或申请书存在不合法或不完备的情况,法院将要求当事人补正材料。

同时,法院也有义务向当事人告知补正的要求和期限。

五、立案决定如果案件满足受理条件并修正完善材料,法院将会做出立案决定。

立案决定是指法院根据受理条件和材料的完备性,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并给予案件一个独立的案号。

六、通知送达在立案决定后,法院会将立案决定书及相关文书通知送达给当事人。

通知送达是确保当事人了解案件进展和相关权利义务的重要环节。

七、案件分配在立案登记之后,法院会将案件分配给具体的审判部门。

案件分配的原则是根据法院内部的工作机制和审判资源的安排,将案件分配给相应的法官或审判团队。

八、调解、审理或裁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法院会进行调解、审理或裁定。

调解是指法院通过调解程序,协助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审理是指法院组织庭审,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提交的证据,进一步查明事实;裁定是指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判决或裁定。

九、执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服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并需要执行,则需要进行执行程序。

民事案件立案标准

民事案件立案标准

民事案件立案标准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于案件受理的条件和要求。

合理的立案标准可以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确保案件的顺利进行和公正裁决。

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案件的事实依据必须清晰明了。

在立案阶段,法院需要对当事人提交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进行初步审查,以确定案件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当事人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诉求和主张,并确保相关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只有在案件的事实依据清晰明了的情况下,法院才能够依法受理案件。

其次,案件的法律依据必须合法有效。

在立案审查中,法院需要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法律依据进行审查,以确定案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当事人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合理的诉求,并确保所依据的法律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只有在案件的法律依据合法有效的情况下,法院才能够依法受理案件。

再次,案件的诉讼标的必须明确确定。

在立案审查中,法院需要对当事人的诉讼标的进行审查,以确定案件的争议焦点和诉讼请求。

当事人应当明确提出自己的诉求,并确保诉讼标的清晰明了。

只有在案件的诉讼标的明确确定的情况下,法院才能够依法受理案件。

最后,案件的管辖权和诉讼能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在立案审查中,法院需要对案件的管辖权和诉讼能力进行审查,以确定法院是否有权受理该案件。

当事人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和诉讼能力,确保法院具有受理案件的权利和能力。

只有在案件的管辖权和诉讼能力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院才能够依法受理案件。

综上所述,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确保案件受理的条件和要求,对于当事人和法院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和遵守立案标准,确保自己的诉求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法院应当严格依法审查案件的立案条件,确保案件的受理符合法律规定。

只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有效保障民事案件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法律的公正裁决。

关于起诉立案的法律规定(3篇)

关于起诉立案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起诉立案是司法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是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起点。

在我国,起诉立案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

本文将从起诉立案的基本条件、起诉状的要求、立案程序、立案时限以及不予立案的情形等方面,对起诉立案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起诉立案的基本条件1. 当事人具有诉讼权利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起诉人应当具有诉讼权利能力。

诉讼权利能力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起诉和应诉的权利,能够独立进行诉讼活动的资格。

在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具有诉讼权利能力。

2. 存在民事权益争议起诉立案的前提是存在民事权益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民事权益争议是指当事人之间因财产关系或者人身关系产生的纠纷。

3. 有明确的被告起诉立案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被告是指被起诉人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人。

在起诉状中,应当写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地等基本情况。

4.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起诉立案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诉讼请求是指起诉人要求法院依法保护的民事权益。

事实是指支持诉讼请求的事实根据,理由是指支持事实的法律依据。

5.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立案的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即民事纠纷。

同时,起诉的案件应当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民事案件的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

三、起诉状的要求1. 起诉状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地等;(2)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地等;(3)诉讼请求;(4)事实和理由;(5)证据和证据来源;(6)起诉日期。

2. 起诉状应当由起诉人签名或者盖章。

3. 起诉状应当按照被告人数提交副本。

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

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

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指在民事诉讼中,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才能够被法院受理并立案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案件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是民事案件立案的基本条件之一。

案件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被告是被诉讼的一方。

根据法律规定,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作为案件当事人提起诉讼或者被诉讼。

因此,只有具备主体资格的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才能构成民事案件,才能够被法院受理立案。

其次,案件的诉讼标的是民事案件立案的重要条件之一。

诉讼标的是指诉讼请求的内容,包括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只有具备法律保护的民事权利和义务才能成为诉讼标的,才能构成民事案件的诉讼标的。

例如,债权纠纷、所有权纠纷、合同纠纷等都可以成为民事案件的诉讼标的。

而一些不具备法律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比如道德义务、社会公德等,不具备诉讼标的的要求,不构成民事案件的诉讼标的。

再次,案件的诉讼请求是民事案件立案的必要条件之一。

诉讼请求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请求,包括诉讼的目的、内容和方式。

只有具备明确的诉讼请求,才能成为民事案件的诉讼请求,才能构成民事案件的诉讼请求。

例如,要求支付一定数额的债务、要求确认某项权利、要求赔偿损失等都可以成为民事案件的诉讼请求。

而一些模糊不清的请求,比如要求道歉、要求赔礼道歉等,不具备明确性和具体性,不构成民事案件的诉讼请求。

最后,案件的诉讼条件是民事案件立案的必备条件之一。

诉讼条件是指提起诉讼和受理诉讼的法定条件,包括当事人的资格、诉讼标的、诉讼请求等。

只有具备法定的诉讼条件,才能成为民事案件的诉讼条件,才能构成民事案件的诉讼条件。

例如,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诉讼标的的存在、诉讼请求的合法性等都是民事案件立案的必备条件。

综上所述,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一个严格的法定条件,只有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够成为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才能够被法院受理并立案审理。

民事立案要点与技巧

民事立案要点与技巧

民事立案要点与技巧
民事诉讼立案,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途径。

要想取得好的实效,对于当事人来说,需要正确的立案要点及立案技巧。

一、确立当事人的身份
要确定提起诉讼的当事人的身份,比如诉讼人、被诉讼人、被申请执行人、申请再审的上诉人、被申请再审的被上诉人等。

二、清楚纠纷的事实
要把纠纷的事实清楚的描述出来,要把求偿诉讼要求内容,比如主张根据什么条款(包括合同、法律条款或行政法规等)求偿,什么金额,什么原因要求求偿,描述清楚,这样便于人们了解这案件的背景。

三、立案材料准备
要在立案时,把有关细节准备好。

比如要把有权提起诉讼的权利凭证准备好,比如有关合同,有关财产的证明材料,及收集有关当事人的证明材料。

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应准备第三人的证明材料。

四、把握立案时机
要注意把握好立案的最佳时机,尤其是涉及诉讼时效的案件,如劳动争议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等,一定要把握好立案的最佳时机,不要延误诉讼时效。

五、分析受理条件
在立案时要对受理条件有一个清楚的分析,以便于加快受理程序和审结案件的进程。

六、法律意见书的准备
要根据上面的要点准备法律意见书,要把当事人的身份,纠纷的事实及其依据,立案及受理的条件等要点综合起来。

同时,审慎评估案件的胜算可能性,以便在受理时做出明智的决定。

总之,民事诉讼立案要点与技巧是要把各个要点及技巧结合起来,以正确的姿态应对纠纷,解决纠纷,维护个人的权益。

关于民事案件立案及管辖的法律规定

关于民事案件立案及管辖的法律规定

关于民事案件立案及管辖的法律规定一、关于民事案件立案的规定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

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1的起诉,必须受理。

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且不属于第一百二十四条2规定情形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

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

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立案后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二百一十一条对本院没有管辖权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本院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二、关于民事案件管辖的规定1、《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1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第一百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法律案件立案标准(3篇)

法律案件立案标准(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件立案是司法机关依法受理案件的过程,是司法程序的第一步。

立案标准是司法机关在受理案件时,对案件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进行审查的依据。

以下是对法律案件立案标准的详细阐述。

二、立案主体1. 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人民法院是受理各类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的主管机关。

2. 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受理各类刑事案件的主管机关。

3. 行政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是受理各类行政案件的主管机关。

三、立案条件1. 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类型:各类案件均需符合相应法律规定的案件类型,如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等。

2. 存在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之间存在民事、行政或者刑事争议,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3. 符合起诉条件:当事人符合起诉条件,包括:a. 有明确的被告或者被申请人;b.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c. 符合诉讼时效规定;d. 当事人具有诉讼权利能力。

4. 符合管辖规定:案件属于受案机关的管辖范围,包括:a. 地域管辖:案件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b. 专属管辖:法律规定的特定类型的案件,如海事案件、知识产权案件等;c. 协议管辖: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

5. 符合立案程序: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受案机关依法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四、立案材料1. 民事案件立案材料:a. 起诉状或者申请书;b. 身份证明材料;c. 证据材料;d. 法院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2. 行政案件立案材料:a. 起诉状或者申请书;b. 身份证明材料;c. 证据材料;d. 法院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3. 刑事案件立案材料:a. 起诉状或者申请书;b. 身份证明材料;c. 证据材料;d. 法院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一审民事案件立案的流程

一审民事案件立案的流程

一审民事案件立案的流程咱今天就唠唠一审民事案件立案的那些事儿。

一、准备起诉状。

起诉状就像是咱去法院告状的小作文。

得写清楚原告是谁,被告是谁,这可不能马虎哦。

就好比你要找个人说理,得让法官知道你和谁有矛盾。

比如说你因为邻居家的狗老是在你家门口大小便,要起诉邻居,那你就得在起诉状里明明白白写上你的名字、住址,还有邻居的名字、住址。

而且呢,要把你的请求写清楚,你是想让邻居把狗管好呢,还是想让邻居给你点赔偿啥的,都得写得清清楚楚。

然后呢,把事情的经过也好好讲讲,就像讲故事一样,从狗第一次在你家门口大小便开始,到后来你和邻居交涉的情况,都要写上。

二、收集证据。

证据可是很重要的东西呢,就像你在战斗中的武器一样。

比如说刚刚那个邻居家狗的事儿,你可以拍个狗在你家门口大小便的照片或者视频,这就是很有力的证据。

或者你和邻居交涉的时候有聊天记录啥的,也可以保存好。

如果有证人,比如其他邻居看到了这个情况,你也可以请人家到时候给你作证。

这些证据啊,可不能随便乱丢,要好好整理起来,到时候一起交给法院。

三、确定管辖法院。

这个有点复杂,但是也不难理解啦。

简单来说,就是你得知道哪个法院能管你的事儿。

一般呢,是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就像刚刚说的邻居的事儿,那可能就是邻居住的那个地方的法院。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这个事情是在某个特定的地方发生的,那个地方的法院也可能有管辖权。

你要是找错了法院,法院可能就会告诉你这个事儿不归他们管,你还得重新找对的法院,那就有点麻烦啦。

四、去法院立案。

这时候你就带着你的起诉状、证据啥的,去你找好的法院啦。

到了法院,会有专门的立案窗口。

你把东西给窗口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就会检查你这些东西齐不齐。

如果有啥问题,工作人员会告诉你的,比如说你的起诉状格式不对啦,或者证据少了点啥啦。

你可别觉得不耐烦,要好好按照工作人员说的去改。

要是东西都齐了,工作人员就会把你的案子受理啦,这时候你就成功立案啦。

立案之后呢,你就等着法院的通知就行啦。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一、案件立案的概念和目的1.1 案件立案的概念1.2 案件立案的目的二、案件立案的条件和方式2.1 案件立案的条件2.2 案件立案的方式三、案件立案的程序和流程3.1 案件受理和登记1.当事人递交起诉状2.审查起诉状的合法性3.登记案件基本信息3.2 案件审查和指定法官1.法院对起诉状进行审查2.确定案件的管辖权和法院3.指定合适的法官负责该案件3.3 调解和和解1.法院调解案件2.双方当事人协商和解3.达成调解协议3.4 立案审查和裁定1.法院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查2.作出是否立案的裁定3.向当事人发出立案通知书3.5 告知和传票1.法院将案件情况告知当事人2.发出传票通知当事人出庭3.6 开庭审理1.法院组织开庭2.当事人进行举证和质证3.法庭调查和听取证人证言4.当事人进行辩论5.律师进行辩护或代理3.7 判决和裁定1.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和裁定2.向当事人宣读判决和裁定3.判决和裁定的生效和执行四、案件立案流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补充说明4.1 案件立案流程中的注意事项1.准备充分的材料2.遵守法院规定的格式要求3.注意起诉时效和管辖权问题4.2 案件立案流程的补充说明1.特殊案件的立案流程和程序2.案件立案的时限和期限五、案件立案流程的改革和完善5.1 案件立案流程的改革历程5.2 案件立案流程的完善方向六、案件立案流程中的问题和挑战6.1 案件立案过程中的问题1.材料丢失或损坏2.证据不足的情况6.2 案件立案流程中的挑战1.案件数量急剧增加2.法官和律师的工作压力结论以上是民事案件立案流程的全面介绍,涵盖了案件立案的概念、条件、方式、程序和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案件立案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合理、公正、高效的案件立案流程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司法改革的同时,应不断完善案件立案流程,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高司法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民事诉讼中的立案与受理

民事诉讼中的立案与受理

民事诉讼中的立案与受理民事诉讼是社会治理中重要的法律手段,它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解决纠纷的途径。

在民事诉讼中,立案与受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民事诉讼中的立案与受理,包括其定义、程序、条件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立案立案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由法院依法受理,并组织法官进行案件验证和审查的过程。

它是民事诉讼程序的第一步,具有重要意义。

1. 立案条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和诉讼权利的当事人;(2)具备起诉请求和事实依据的诉讼请求;(3)符合诉讼条件和诉讼时效;(4)符合法定的法院管辖范围。

只有当案件符合上述条件时,法院才会受理案件并予以立案。

2. 立案程序一般情况下,立案程序如下:(1)当事人通过书面方式向法院提出诉讼申请;(2)法院收到诉讼申请后,组织法官进行立案审查;(3)立案审查主要包括对诉讼请求、诉讼主体资格、诉讼条件等方面进行审核;(4)经过立案审查后,法院会发布立案决定书,决定是否受理该案件。

二、受理受理是指法院接受当事人的诉讼申请,并开始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调解的过程。

与立案类似,受理也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1. 受理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案件的受理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案件符合法定受理范围;(2)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管辖原则;(3)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证据齐全、完整;(4)其他法定受理条件的具备。

只有当案件符合上述条件时,法院才会正式受理该案件。

2. 受理程序受理程序一般如下:(1)当事人提交完整的诉讼材料和证据;(2)法院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初步审查;(3)经过初步审查合格后,法院会向当事人发出受理通知书;(4)法院会安排庭审时间,并通知当事人参加庭审。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将对案件进行审理、调解或者判决。

三、其他注意事项1. 司法助理的作用在立案与受理阶段,司法助理在办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协助法官进行立案审查、材料整理和庭审准备工作,保证案件的顺利进行。

法律案例的立案标准(3篇)

法律案例的立案标准(3篇)

第1篇一、引言立案是人民法院依法对民事、行政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决定是否受理的过程。

立案标准是人民法院在立案审查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是确保案件公正、高效审理的基础。

本文将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法律案例的立案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二、民事案件立案标准1. 主体资格(1)原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 诉讼请求民事案件立案,原告应提出明确的诉讼请求。

诉讼请求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2)明确、具体,能够表述原告的合法权益。

(3)与案件事实相符合。

3. 事实和证据(1)事实:原告应提供足以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事实。

(2)证据:原告应提供与案件事实相关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① 证人证言;② 书证;③ 物证;④ 视听资料;⑤ 电子数据;⑥ 专家鉴定意见。

(1)地域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民事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级别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至第十九条的规定,民事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对特定案件行使管辖权。

三、行政案件立案标准1. 主体资格(1)原告:具有行政争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2. 诉讼请求行政案件立案,原告应提出明确的诉讼请求。

诉讼请求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2)明确、具体,能够表述原告的合法权益。

(3)与案件事实相符合。

3. 事实和证据(1)事实:原告应提供足以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事实。

(2)证据:原告应提供与案件事实相关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① 证人证言;② 书证;③ 物证;④ 视听资料;⑤ 电子数据;⑥ 专家鉴定意见。

法院立案的规定有哪些

法院立案的规定有哪些

法院⽴案的规定有哪些很多⼈在产⽣纠纷之后不知道如何保护⾃⼰的权利,有⼈想去法院起诉也不知道怎样办,其实只要懂得法院⽴案的流程也就不难,那么法院⽴案指南是怎样的,我们需要带什么材料去⽴案呢,店铺⼩编整理了“法院⽴案”的内容为你答疑解惑。

法院⽴案各类案件⽴案条件公布如下:⼀、民事案件民事案件⽴案条件:1、当事⼈向⼈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提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百零⼋条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材料,配合⼈民法院搞好⽴案规范化管理。

2、当事⼈向⼈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提交起诉状的规范性要求:(1)当事⼈基本情况:当事⼈为⾃然⼈的写明姓名、性别、出⽣年⽉⽇、民族、职业、⼯作单位和住所;为法⼈或其他组织的,写明名称全称、住所、法定代表⼈或主要负责⼈的姓名和职务;为⽆民事诉讼⾏为能⼒⼈的,写明法定代理⼈的基本⾝份情况;(2)诉讼请求:要求简洁、明确、具体;(3)事实及理由:清楚、简明,与诉讼请求相关联;(4)起诉状份数:正本⼀份,副本按被告及第三⼈数额提供相应份数;(5)起诉状书写:⽤蓝⿊或⿊⾊钢笔、签字笔书写或打印;(6)签名或盖章:原告为⾃然⼈的,正副本均由本⼈签名;为法⼈或者其他组织的,盖单位公章;为个体⼯商户的,以营业执照登记的业主作为原告并签名。

原告签名或盖章后注明具状⽇期。

3、向⼈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应当提交当事⼈的⾝份证明,并填写法院专递地址确认书、当事⼈信息登记表和证据清单。

原告为⾃然⼈的,应提交居民⾝份证复印件并携带原件进⾏核对;为单位的,应提交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或主要负责⼈⾝份证明书各⼀份。

原告是⽆民事诉讼⾏为能⼒⼈的,应提交原告与其法定代理⼈的⾝份关系证明。

4、以公民住所地确定管辖,公民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致的,起诉时应当提交住所证明。

由被告(或原告)经常居住地⼈民法院确定管辖的案件,应提交由派出所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被告(或原告)在管辖法院辖区⾄起诉时已连续居住⼀年以上的证明或暂住证。

派出所立案民事案件流程

派出所立案民事案件流程

派出所立案民事案件流程今天咱们来唠唠派出所立案民事案件的流程哈。

一、啥时候能去派出所立案呢?要是你碰上了那种民事纠纷,比如说有人欠你钱不还啦,或者跟邻居因为啥事儿起了争执,东西被损坏了之类的。

你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去派出所看看能不能立案啦。

不过呢,这里得注意哦,不是所有的民事纠纷派出所都会立案的。

像是那种比较小的邻里口角,没造成啥实际损失的,可能派出所就会给你们调解调解,不会立案哦。

二、去派出所之前要准备啥呢?你得把跟这个事儿有关的证据都找一找。

比如说要是债务纠纷,借条那可得带上,要是打架了,医院的诊断证明、受伤的照片啥的都要准备好。

这就好比你去打仗,证据就是你的武器呀。

还有哦,你的身份证也别忘了带,毕竟人家派出所得知道你是谁嘛。

而且呢,最好能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先在心里捋清楚,或者写在一张纸上。

这样到时候跟警察叔叔或者阿姨说的时候,就不会颠三倒四的啦。

三、到了派出所之后呢?进去之后呀,你得找值班的警察。

你就大大方方地跟人家说,“警察同志,我有点事儿想跟您说说,我觉得我的权益被侵害了,想看看能不能立案。

”然后呢,警察就会让你讲讲具体是啥事儿。

这时候你就把之前准备好的那些情况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比如说啥时候发生的,都有谁参与了,事情是怎么发展的,还有你希望怎么解决这个事儿。

可别害羞或者隐瞒啥哦,因为只有你把真实情况都说出来,警察才能更好地帮助你呀。

四、警察受理之后呢?警察听你说完之后呀,他们会根据你说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

如果他们觉得这个事儿确实符合立案的条件,就会给你做一个详细的笔录。

这个笔录可重要啦,就像是这个案件的小档案一样。

你得认真看清楚再签字哦,要是有啥不对的地方,要及时跟警察说。

做完笔录之后呢,警察可能还会再去调查一些情况,比如说找相关的证人啦,去现场查看啦之类的。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点时间,你可不能太着急哦,要相信警察叔叔阿姨们是在认真地为你办事呢。

五、立案之后呢?要是你的案件成功立案了,那你就可以等着派出所进一步的处理啦。

民事案件立案标准

民事案件立案标准

民事案件立案标准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受理案件的条件和要求。

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确保司法机关能够有效行使审判职能。

因此,了解民事案件立案标准对于当事人和律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民事案件立案的标准之一是争议的民事权益。

即案件的争议必须是围绕民事权益展开的,而不是行政管理、刑事犯罪等其他类型的纠纷。

只有当事人之间就民事权益发生争议,才能构成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

其次,民事案件立案的标准还包括法定诉讼条件。

法定诉讼条件是指在诉讼程序中必须具备的条件,如当事人的诉讼资格、诉讼请求的明确性、合法的诉讼请求等。

只有当事人具备了法定诉讼条件,法院才能受理案件。

再次,民事案件立案的标准还包括管辖权的要求。

管辖权是指法院对案件受理和审理的权限,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当案件符合法院管辖的条件,才能成为立案的标准。

比如,案件涉及的民事权益属于法院管辖范围,案件的价值符合法定的管辖标准等。

此外,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还包括诉讼时效的要求。

诉讼时效是指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时限,如果诉讼时效已经过期,法院就不能受理案件。

因此,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必须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确保诉讼请求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

总的来说,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保障司法公正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保障。

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应当了解相关的立案标准,确保自己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以便顺利受理案件。

同时,律师也应当在代理当事人诉讼时,严格遵循立案标准,确保诉讼请求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对大家对民事案件立案标准有所帮助。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是什么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是什么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是什么在民事司法领域,案件立案是指将一起涉及民事纠纷的案件正式纳入司法程序并进行处理的过程。

在我国,民事案件立案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申请、受理、审查、立案和通知。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案件立案的流程及其重要环节。

一、申请民事案件的立案申请一般由原告提起。

原告需要向人民法院递交书面申请,其中包括起诉状、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材料等相关文件。

申请书要求完整、清晰,必须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以及涉及的具体纠纷事项。

申请书还应当注明案件的标的金额、管辖法院以及调解情况等内容。

二、受理人民法院收到申请书后,将对申请进行受理。

受理时,法院工作人员会对申请书进行初步审核,确认相关材料是否齐全、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法定要求,法院将要求原告补充相关材料。

一般情况下,法院应在受理申请后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三、审查在受理案件后,法院将对申请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查。

这包括确认管辖的法院、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案件是否属于法院受理的范围等方面。

同时,法院还将核实双方当事人的合法身份及其代理关系。

审查过程中,法院可要求申请人提供补充材料或进行解释说明。

四、立案若经审查后认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且属于本法院管辖范围,则法院将正式立案。

立案时,法院将为案件赋予独立的案号,并记录在案件登记簿上。

同时,法院还将告知双方当事人案件的立案事实和案号,并要求双方当事人及时取回收执状或传票等相关文书。

五、通知在立案后,法院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通知双方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

通知内容可能包括开庭时间、地点、传票发送、举证期限等,以保证双方当事人充分了解案件的进展和相关的诉讼事项。

通知可通过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民事案件立案流程仅作为一般性流程,具体步骤可能会因不同地区、案件性质以及法庭的工作方式而有所差异。

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到具体案件的特殊情况,法院可能会对程序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处理。

民事立案标准最新规定

民事立案标准最新规定

民事立案标准最新规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民事案件的审理标准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规范。

在民事立案阶段,司法机关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审查案件的适格性和合法性,这一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民事立案标准的最新规定。

立案条件在民事案件中,立案条件是审查案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其核心是合法、适格、有利于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正义。

根据最新规定,民事案件立案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当事人主体资格:案件当事人应当具有诉讼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2.诉讼请求合法性:案件的诉讼请求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合法有效。

3.裁判权管辖权:裁判机关应当有对该案件的管辖权。

4.庭审保障:司法机关应当确保当事人的辩护权、申辩权和评审权。

审查标准在民事案件立案阶段,司法机关需要严格审查案件,核实事实、适用法律。

审查标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1.事实清楚:案件的事实应当清楚、明确。

2.适用法条:司法机关应当正确适用相关法律法规。

3.证据有力:案件的证据应当具有充分、确凿的力量。

4.程序合规: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履行相应的程序规定。

受理程序民事案件的立案受理程序是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和登记的程序,以确保案件合法受理和透明公开。

最新规定规定了受理程序的主要流程:1.接收申请: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提出立案申请。

2.事实初核:司法机关初步核实申请的事实。

3.合规评查: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合规性进行评查。

4.立案登记:司法机关对符合条件的案件登记立案。

规避矛盾在立案过程中,司法机关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规避各种可能引发矛盾的情况,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为此,最新规定中明确了规避矛盾的原则和措施:1.保持独立:司法机关在立案过程中应当保持独立性,避免受到外部压力影响。

2.公平公正:司法机关应当对当事人平等对待,不偏不倚。

3.透明公开:立案过程应当公开透明,不得有不公开的情况出现。

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事立案标准的完善和规范,为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事案件正式立案前的流程

民事案件正式立案前的流程

民事案件正式立案前的流程一、纠纷产生。

当咱们在生活中跟别人有了矛盾,这就是民事纠纷的开端啦。

比如说,你跟邻居因为他家的树长到你家院子里了闹别扭,或者你在网上买个东西,结果收到的货跟卖家描述的完全不一样,这都是可能引发民事案件的情况。

这时候呢,双方可能就开始互相争论,试图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

二、自行协商。

一般来说,大家还是想和平解决问题的。

所以纠纷产生后,很多人会先尝试自己协商解决。

就像刚刚说的邻居家树的事儿,你可能会找个时间,带上点小点心去邻居家,客客气气地说:“大哥呀,您家那树都长到我家院子了,这影响我家晒衣服呢,咱看看怎么解决一下呗。

”这时候邻居要是通情达理,可能就会说:“真不好意思,我这就找人修剪一下。

”然后问题就这么愉快地解决了。

在协商过程中呢,双方都得互相让一让,不能太较真儿,毕竟大家都想把事情解决好,还得继续做邻居或者继续合作呢。

三、寻求调解。

要是自行协商不行,那接下来就可能会寻求调解啦。

这调解可就有多种方式喽。

一种是找居委会或者村委会这种基层组织。

就好比你住在小区里,和楼下开饭店的因为油烟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自己怎么说都说不通,那你就可以去找居委会。

居委会的大妈大爷们可热心啦,他们会把你们双方叫到一起,听你们各自的委屈,然后给你们出主意。

他们的办法往往很接地气,都是从大家的实际生活出发的。

还有一种就是找专门的调解机构,这些机构有专业的调解人员,他们懂法律,也懂得人情世故。

他们会根据你们的情况,分析利弊,劝你们达成一个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调解这个事儿呢,好处就是比较灵活,不像打官司那么严肃,而且也能很快地解决问题,不耽误大家太多时间。

四、向法院咨询。

如果前面的办法都不行,那可能就会想到法院了。

不过在正式立案之前呢,很多人会先去法院咨询一下。

这时候你可别害怕,法院的工作人员都很友善的。

你可以把你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们,他们会告诉你,你这个事儿到底属不属于民事案件的范畴,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等等。

民事案件立案标准是什么

民事案件立案标准是什么

民事案件⽴案标准是什么在⼀些民事纠纷案件的时候,⼀般都是进⾏调解的话,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如果要到⼈民法院去起诉的话,那么对于民事案件的⽴案标准是如何进⾏规定的呢?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民事案件⽴案标准是什么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

“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含义是指与起诉案件的诉讼标的有直接有利害关系,或者说,是指公民、法⼈或其他组织的⼈⾝权、财产权利或其他权益直接遭到他⼈的侵害或者直接与之发⽣了权利、义务归属的争执。

2、有明确的被告。

所谓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也就是要明确谁侵害了他的民事权益,或者谁与原告发⽣了民事权益的争议。

但是需明确的⼀点是,法律只要求“有”明确的被告,⽽不论所列的被告是否适格,也就是说即使当事⼈告错了⼈,在⽴案阶段,法院不进⾏审理和查明,因此,并不妨碍诉讼的成⽴。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要求⼈民法院予以确认或保护的民事权益的内容和范围应当明确、具体,请求⼈民法院保护什么、⽀付什么、反对什么、确认什么等应清楚、明⽩,不能模棱两可。

事实和理由是指原告必须向⼈民法院陈述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以及⽀持该诉讼请求的理由。

法律要求原告持有事实理由,就是要求原告说明民事法律关系发⽣、发展、变更、消灭的情况及所持的观点、理由,并提供有关证据。

⾄于原告的理由是否成⽴、证据是否充分、确凿,法院在⽴案审查阶段不问。

4、属于⼈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民法院管辖。

原告起诉的案件应该属于⼈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也就是说,应当属于由⼈民法院主管,⼈民法院依法有权对这⼀案件进⾏审判。

另外,接收诉状的法院必须对该案有管辖权才能正式受理该案件。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对民事案件要进⾏⽴案,那么必须要有准确的被告,⽽且要有被告的⼀些基本信息,还要具备了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等等,这个⼀般都是在被告所在地法院进⾏起诉,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店铺相关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案件立案须知
一、民事一审立案须知:
(一)《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被告的姓名、性别、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姓名、住所等信息;
3、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四)《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1、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2、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4、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5、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6、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7、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五)《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六)《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七)《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二、民事二审立案须知:
(一)《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

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四)《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

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