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及用法;(2)学生能够运用“惊弓之鸟”成语造句,表达清晰、准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成语“惊弓之鸟”,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情,勇敢面对困难,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及用法,学会运用该成语造句。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成语“惊弓之鸟”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学会运用该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惊弓之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及用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成语“惊弓之鸟”的理解,讨论如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该成语。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及用法。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成语造句练习,运用“惊弓之鸟”表达自己的观点。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成语“惊弓之鸟”的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学生运用成语“惊弓之鸟”写一篇小短文,锻炼运用成语的能力;2. 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成语的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拓展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成语“惊弓之鸟”的运用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内涵。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成语“惊弓之鸟”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2. 学科领域:小学语文3. 年级段:四年级4. 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关爱动物。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品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惊弓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生字词可以组内讨论。

3. 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组内互测。

4. 理解课文内容:分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讨论课文中的疑问。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6.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情况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或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情感态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中的表达,了解学生对关爱动物情感的认同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回顾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覆盖了课文知识和生字词。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供大家参考。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1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

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

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说成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积极回答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情理中引入新课。

之后,同学们充满渴望的自由读课文。

教师问:同学们刚才认真读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谁就多读一读他的话。

在读文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评价一、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是对学生进行人本关爱的立足点。

二、鼓励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三、宽容学生教师能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2【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

使学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将事情做成做好。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

三下惊弓之鸟教学反思(四篇)

三下惊弓之鸟教学反思(四篇)

三下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执教完《惊弓之鸟》这堂课之后,我思忖良多。

现就课堂中的得失成败总结如下:一、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以词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本课的学习主要以魏王神态语气的变化(疑惑——大吃一惊——奇怪)这三个词语为主线进行教学。

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个词,依次提出这三个词,先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理解魏王神态语气变化的原因,让整个教学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

我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采用多种形式来品词。

“惊弓之鸟”一词分为本义和喻义,可以分前后两部分来理解。

在整体感知时,我们可以说明本文主要讲了更羸只拉弦就射下大雁的故事,顺势说明这只听到弦响就吓得掉下来的鸟就叫“惊弓之鸟”。

在学到课文最后一段时,再分析这只鸟听到弦响就掉下来的原因。

我还注重句段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将第八自然段作为对学生进行句段训练的重点。

我先让学生阅读自学提示,再标出本段有几句话,对它们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再领着学生一句句读懂它们,最后串联起来说说本段的意思。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语文学科注重对孩子们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这篇文章多为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便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魏王神态的关键词,体会人物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吃一惊”的情绪变化,而更羸的语气多为镇定、胸有成竹。

让学生带着语气自读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不仅让学生弄懂了事情的经过,还深入体会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语气语调没有感情的起伏变化,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情境创设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走进文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成分调动起来,课堂显得有些沉闷;三是读书的的还不到位。

课文中的很多地方只是让个别学生读了,或者齐读了,有些语气没有读出来,作为教师,引导的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我会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注重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通过观察天上的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环环相扣,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教学本课时我的主要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3.抓语文基础的练习,让学生会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在教学本课时,先根据字面意思让学生初步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再抓重点字词让学生理解、记忆。

然后根据课文中魏王与更羸的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让学生选择更羸或魏王的话自主阅读,去体会“说”的四种表达方式。

人物对话的四种表达形式是上学期园地里的一个重点内容,放在这里的目的第一个是对这四种对话形式进行一个复习;第二是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本来在这个环节上还设计了让学生标标点的环节,但考虑到太难而删除了。

但在教学时,这一环节明显时间过长,新授课没必要在练习上花太多的时间,点一点就可以了。

紧接着对课文前三句话进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挖掘文章潜在告诉我们的事情。

让学生读这三句话说说自己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我认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挖掘课文的兴趣,但在教学时我没有必要引导学生去了解“魏国”,显得多余。

反而是对重点词语“能手”“射箭能手”忽略了。

在分析课文时,我是根据更羸说的——更羸做的——更羸想的三个步骤一环一环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出示更羸分析图时,主要是我带动学生去分析,如果这里出示图后,由学生去自由说,自由体会,会更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应该带着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再去理清课文思路会更好。

《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教案: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被吓倒,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重点:1. 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的理解。

2. 学生能够在口语和写作中正确运用成语。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故事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有没有因为害怕而退缩的经历?2. 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成语“惊弓之鸟”。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比喻一经惊吓,就变得胆小怕事。

2. 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三、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运用“惊弓之鸟”成语的例子。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

四、练习与巩固(5分钟)1.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书面表达“惊弓之鸟”的用法。

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惊弓之鸟”的现象,如何克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成语“惊弓之鸟”的用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成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要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要轻易被吓倒。

六、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分析成语“惊弓之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教训,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教学重点:1. 分析成语“惊弓之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

2. 学生能够从案例中得出启示。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一、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故事《惊弓之鸟》的基本内容,了解故事的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惊弓之鸟》的内容,感悟故事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惊弓之鸟》的故事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惊弓之鸟》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故事讲解:分段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4)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5.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心得体会。

二、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惊弓之鸟》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故事《惊弓之鸟》的基本内容,了解故事的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惊弓之鸟》的内容,感悟故事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惊弓之鸟》的故事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惊弓之鸟》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故事讲解:分段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4)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三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三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

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

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找到突破口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设计理念1.1 教学目标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培养学生的成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成语“惊弓之鸟”的故事讲解。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解释。

相关的例句和练习。

1.3 教学方法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惊弓之鸟”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练习法:提供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5分钟)讲述“惊弓之鸟”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2 新课内容(15分钟)解释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

提供相关例句,让学生理解成语的运用场景。

2.3 互动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第三章:听力练习(10分钟)3.1 播放听力材料:一段关于“惊弓之鸟”的故事。

3.2 学生听后回答问题:故事中发生了什么?成语“惊弓之鸟”在故事中的含义是什么?第四章:口语表达(10分钟)4.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

4.2 学生用所选成语编一个小故事,并表演出来。

4.3 其他学生听后回答问题:故事中使用了哪个成语?成语在故事中的含义是什么?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5.2 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思考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

5.3 改进方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内容。

第六章:巩固练习6.1 提供一些含有“惊弓之鸟”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6.2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并对答案进行讨论。

6.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结果,纠正错误并解释成语的正确用法。

第七章:拓展活动7.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是创造一个情境,使得成语“惊弓之鸟”能够恰当地融入其中。

7.2 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情境,其他学生猜成语。

7.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创意和成语的使用情况。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惊弓之鸟》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生能够运用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悟到友谊、勇敢、智慧等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惊弓之鸟》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角色形象等。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的朗读与口语表达。

4. 合作探究: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2. 教学难点:角色形象的分析,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角色形象和特点。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角色形象和特点的理解。

5. 朗读与表达:学生朗读课文,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的学习是否扎实。

2. 反思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角色形象的理解,朗读与表达是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角色形象的把握。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反思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口语表达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教案: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解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重点:1. 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成语的运用。

2. 学生对友谊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

2. 小组讨论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成语“惊弓之鸟”,引导学生关注这个成语。

2. 学生自由发言,猜测成语的含义。

二、故事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述故事《惊弓之鸟》,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师提问:为什么鸟儿会被弓箭吓飞?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样的情况?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情况。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经历。

四、成语运用(5分钟)1. 教师提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成语“惊弓之鸟”进行表达。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成语造句。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对友谊的认识。

教学反思: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与“惊弓之鸟”成语相关的案例,如在工作或生活中因过于谨慎而错失机会的情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主人公为何会成为“惊弓之鸟”,并思考如何克服这种心理。

七、角色扮演(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主人公、劝说者等。

2. 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案例中的对话和情境。

3. 各小组分享表演过程,讨论在劝说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

八、小组竞赛(10分钟)1. 教师提出与“惊弓之鸟”相关的问题,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回答。

2. 教师根据回答正确与否给予评分,奖励获胜小组。

九、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提出在克服“惊弓之鸟”心理方面的决心。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出处。

学会使用“惊弓之鸟”成语造句。

理解并实践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

难点:学会运用“惊弓之鸟”成语造句。

1.3 教学准备成语卡片。

PPT课件。

黑板和粉笔。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鸟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鸟儿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鸟的成语?1.4.2 新课导入介绍成语“惊弓之鸟”的出处、含义和用法。

通过示例句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4.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惊弓之鸟”成语造句。

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和点评。

1.4.4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惊弓之鸟”成语完成句子。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1.4.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惊弓之鸟”成语的用法。

提醒学生注意成语的运用场合和对象。

第二章: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学生能熟练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能够在日常交流中正确运用“惊弓之鸟”成语。

2.2 教学改进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用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2.3 学生反馈学生对成语“惊弓之鸟”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成语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后续章节待补充。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案例选择选择一则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涉及使用“惊弓之鸟”成语的场景。

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

6.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讨论案例中的语境和成语含义之间的关系。

6.3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案例的分析看法。

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七章:成语故事7.1 故事介绍讲述成语“惊弓之鸟”的来源故事。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惊弓之鸟》优秀说课稿(优秀9篇)

《惊弓之鸟》优秀说课稿(优秀9篇)

《惊弓之鸟》优秀说课稿(优秀9篇)惊弓之鸟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惊弓之鸟》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

这一则成语故事,主要讲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比喻受到一点惊吓就害怕得不得了。

通过学习这则成语使学生知道更羸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针对这一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能够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已经具备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把“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并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学法:自主探究,以分角色朗读为主,并能用“因为所以”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提出问题a、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不少成语故事,谁能说一说学过哪些成语故事?(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

叫《惊弓之鸟》。

谁先说一说惊弓之鸟什么意思?b、已经预习课文了能不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通过故事了解生活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恐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读并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悟出生活哲理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如何让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惊弓之鸟》的故事情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故事中的主题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德观念和生活哲理。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出与故事相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结合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分析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应给予客观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并简要概括故事的主题。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勇敢面对困难”的作文。

3.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情感。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惊弓之鸟》是纪德写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塞巴斯蒂安·罗海的描写,展现了人性中的善恶、思想上的纠结以及道德观念的冲突。

本文将针对这部小说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惊弓之鸟》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道德冲突与纠结。

2.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分析小说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彼此的理解与观点;•作文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2.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分析 1. 回顾上课内容,介绍《惊弓之鸟》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分析小说的结构,解读关键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成长变化; 3. 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与心理分析 1.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塞巴斯蒂安·罗海和他的家人、朋友等; 2. 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 提醒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与作者的刻画方式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道德冲突与纠结 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道德冲突与纠结,比如塞巴斯蒂安的内外在矛盾; 2. 分析人物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让学生理解他们的选择与后果;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和思考问题。

第四课时: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析 1. 引导学生通过小说中的细节理解主题和情感描写; 2. 分析小说的风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 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或书评,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五课时:总结与展示 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2. 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收获; 3. 发放反馈表,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教案: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

2. 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理解。

教学难点:1. 成语的解释和运用。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曾经受到惊吓的经历。

2. 提问:你们知道“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吗?它的意思是什么?二、故事讲解(15分钟)1. 讲述“惊弓之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2. 讲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三、口语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角色(鸟、箭、树等),用故事中的情节进行对话。

2.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惊弓之鸟”进行口语表达。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故事情节和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成语“惊弓之鸟”写一个句子。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惊弓之鸟”的故事,并解释成语的含义。

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关于《惊弓之鸟》这个教案。

这个教案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曾经受到惊吓的经历,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会讲述“惊弓之鸟”的故事,并讲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让他们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故事中的情节进行对话。

我会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会让学生运用成语“惊弓之鸟”写一个句子,并让他们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惊弓之鸟”的故事,并解释成语的含义。

通过这个教案,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故事背后的道理。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鸟因为一次意外,变得胆小怕事,在困境中得到启示,重新找回自信的故事。

2. 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

(2)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

(2)引出今天的课文《惊弓之鸟》,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针对故事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上台,用英语讲述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 语法与写作:(1)针对故事中的关键词和句型,进行语法讲解和练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评估。

3. 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探究能力的评估。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需要增加互动环节。

3. 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是否需要拓展相关话题。

4.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出处。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出处。

相关的故事背景和人物介绍。

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相关故事。

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实践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1.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解:讲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出处和相关故事。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分享心得。

实践: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总结:对成语“惊弓之鸟”进行总结,强调其意义和运用。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出处。

学生是否能运用成语于实际生活,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对相关故事和人物介绍的理解程度。

2.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讲解的方式和深度,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增加更多的实际例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运用。

设置更多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运用成语。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和出处。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和出处。

相关的故事背景和人物介绍。

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相关故事。

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实践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解:讲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出处和相关故事。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分享心得。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通过成语来了解古代文化,拓宽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勇敢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成语“惊弓之鸟”的由来。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成语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惊弓之鸟》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课堂讲解(1)讲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解释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2)分析故事中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将成语“惊弓之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后作业(2)运用成语“惊弓之鸟”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或造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心得体会和故事编写,检查学生对成语运用和故事理解的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3. 教学评价:反思评价方式是否全面,是否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张娟教学背景: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居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教学课题: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三单元《惊弓之鸟》教材分析:《惊弓之鸟》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第十课。

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我确定的教法是: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学法是:自主探究,以接龙读、分角色朗读为主,并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惊弓之鸟、射箭能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懂得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1、学习课文之前,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复习生字词(出示生字)2、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什么意思?“之”是“的”的意思,)这位同学肯定平时善于积累。

那么凭你们的理解,你们试着来说说课是什么意思。

3、这位同学肯定平时善于积累。

那么凭你们的理解,你们试着来说说课是什么意思。

4、大家快速打开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开始读吧。

(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一下弓,就可以把大雁射下来的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导语:同学们,不用射箭,只拉一下弓,就可以把大雁射下来。

看来更羸的本事可真的很了不起。

他究竟是一个什么人?(课文中哪里有介绍?)齐读第1自然段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有名、能手”?(这里的手指的是什么?人)我们班有能手吗?让老师见识一下。

(生举例)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走进这位能手,要读出令你们称道的感觉。

(生齐读)过渡:一句话,我们就知道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

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这个成语叫《惊弓之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学习吧。

老师相信,在我们的学习中,你会对更羸有更多的了解,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三、学习第2--6自然段:1、请大家轻声自由读第二——第六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并读出更羸与魏王的说话的语气。

2、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去郊外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有关的词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3、此时,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出示:“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只要…..就……”说明更羸对这件事有没有把握?用一个四字成语就是(胸有成竹)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自信)4、更羸说的话让魏王连自己的耳朵都信不过了!魏王心里会怎么想呢?对啊,当时的魏王就是这样想的,你们想到魏王的心眼里了。

他用了什么语气对更羸说呢?(疑问)读一读,看看谁更像魏王。

(指名读。

)更羸又说了什么?(出示:“请让我试一下。

”)这说明更羸虽然胸有成竹,但态度(谦和),所以这句话应该用谦虚的语气来读。

(指名读、配上动作和表情,分角色读,其他同学适当评价。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啊”,读出魏王的怀疑,重音突出“这样”。

)5、那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更羸是怎样射大雁掉的呢?课文哪一段写到了?第5自然段(1)这是一个长句,请大家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2层:1、讲更羸怎样射大雁的。

2、讲大雁怎样掉下来的)谁来读读更羸是怎样射大雁的语句。

(指名读。

)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呢?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在读之前我们想想这句子该怎样读呢?那个字读重音。

谁来说说。

(“直”读重音,“突然”读快而重)。

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个句子:(出示例句)(1)两个红颜色的字是什么?(直)大家放声读,想想这两个“直”是什么意思?在字典里有这几种解释。

大家把“直”的各个意思代入文中,看哪种意思最合适。

你也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2)这段话中的两个“直”意思一样吗?(不一样)那分别是什么意思呢?(3)你真是动脑能手!我们再把这一段读一遍,注意“直”要重音。

(生齐读)(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第一个直是写大雁使劲儿往上飞,飞得很急,第二个直是写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掉得很快。

)6、当魏王见到这一切表现得怎样?哪一个词写出来了?什么叫“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他对什么感到吃惊?魏王说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呢?练习读,读出魏王的语气。

(霸气、吃惊)大家真是吃惊了呀!我看到了一个一个小小的魏王。

真是岂有此理,难以臵信。

他刚才根本不相信的事情现在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了。

过渡:同学们刚才第二——第六自然段是讲更羸不用箭只拉弓使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经过和结果,他这一绝技的展示不仅使魏王大吃一惊,我想也使同学们很佩服吧。

那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了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课文第7—9自然段,找一找其中的原因吧。

四、学习第7—9自然段。

1、指名读,找原因,谁来说说哪一个自然段讲了更羸不用箭就使大雁掉下来的原因?2、更羸讲了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写了什么?(1)第一句:它飞得慢(看到的),叫的声音很悲惨(听到)。

(2)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

(3)第二句话又写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是呀,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拼命地往上飞,最终掉下来了。

那他在害怕什么呢?当时她在想些什么呢?(生说,理解“惊弓之鸟”的表面意思)3、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小结:从更羸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先对大雁当时飞的现象和叫的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又对观察到的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认真分析,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这是一只受伤的鸟,只要拉一下弓就使掉下来,结果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

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

更羸可真的很了不起。

4、你能用因果句式向魏王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吗?学生练说,出示课件,齐读五、谈体会。

1、同学们学了这篇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预设:他自己,胆小)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觉得怎样做或许还有生还的希望?(生回答)3、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

你能说说惊弓之鸟的近义词吗?4、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者现实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的人吗?老师先来说一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5、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更羸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的?五、课外拓展练习课文学完了,魏王应该还有话说,可文章却没写,你们能不能加一句,用对话的形式写下来。

课下写在摘抄本上。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今天我讲授的是《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教学。

整节课以"更羸是个射箭能手"为切入点,找到相关语句来体会更羸的这一特点。

在学生汇报相关语段时设计了:一、两个"直"字的感悟,在学生体会后出示课件"飞得急""掉得快",并让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教给学生阅读批注的方法。

二、因果倒装句的练习,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种句式。

在我的预设中第九段是最后出场,没想到学生首先汇报这段。

我就从九段开始。

汇报完所有相关语句后又小结的更羸通过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

作出正确判断体会他还是什么能手。

让学生感受更羸作出正确判断的原因,教学过程还算顺利。

总之,整节课基本按我预设的环节进行完了,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语图片很可惜,今后我在课堂的调控上和倾听学生的发言上要努力。

《惊弓之鸟》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2、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把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肯和学法:1、启发式教学。

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更羸是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

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图解文字法。

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图解文字法,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

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体验法。

在第四板块的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