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摘要】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问题。
免疫研究一直是防控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在作用机制、治疗方法、疫苗研发、抗体应用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免疫系统对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有助于解析感染过程和免疫应答机制,提供治疗靶点和疫苗设计依据。
疫苗研发和抗体应用在禽流感的防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工程研究为深入了解病毒特性和疫苗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疫苗的覆盖范围和效果、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等。
免疫研究对禽流感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面临着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和持续投入。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免疫, 研究, 进展, 作用机制, 治疗方法, 疫苗, 抗体, 防控, 基因工程, 疫情, 挑战, 研究方向, 结论1. 引言1.1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可以感染禽类的病毒,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禽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和传染性,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对于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免疫对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宿主的免疫系统在禽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科学家们揭示了禽流感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禽流感病毒免疫治疗方法研究和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发进展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研究人员持续探索新的疫苗设计方案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病毒感染。
免疫抗体在禽流感防控中的应用以及禽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研究也为禽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免疫抗体的应用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的防控策略,为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作出贡献。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对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未知领域。
未来,科研人员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防控策略,为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作出更大的贡献。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研究进展
收 稿 日期 : 0 0— 6— 1 2 1 0 0
作 者 简介 : 爱 娟 (96 ) 女 , 师 。 冯 17 一 , 讲
第 3期
冯 爱 娟 : 流 感 病 毒 的致 病 性 研 究 进 展 禽
定 高 致 病 力 和 潜 在 高 致 病 力 分 离 株 的 遗 传 标 记 。 成 熟 的 H 是 一 个 由 5 2个 氨 基 酸 构 成 的 多 肽 链 。 同 A 5 时 也 证 明 了 在 裂 解 区 附 近 的 氨 基 酸 序 列 发 生 置 换 的
关 键词 : 血凝 素 ( A) 禽流 感病毒 ; H ; 致病 性
中 图分类 号 :Q 1 8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7 -9 0 2 L ) 30 1 —4 6 2 15 ( O O 0 - 00 0
禽类 流 行 性 感 冒 ( v nif ez , I , 称禽 ai n una A ) 简 a l
苗株 的选 育上 显得愈加 艰难 ; 由于 多价 疫苗的相 互干扰作 用 , 造成免 疫原性 降低或毒 又 会 力增 强等 。因此 , 研制 广谱 、 高效 、 低毒 的疫 苗 一 直是 困扰人 们 的一 个 难题 。其 中, N D A
疫 苗 被 认 为 是 防 制 禽 流 感 最 具 潜 力 的 基 因 工程 疫 苗之 一 。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禽流感对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关注的人畜共患病。
本文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分子学特性,跨越种属的传播机制以及各基因组份与致病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传播机制;致病机制1前言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A、B、C型。
其中A型流感病毒感染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常以流行性的形式出现,并能引起世界性人流感的大流行。
A型流感病毒也可以从各种动物体中分离到,例如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猫、狗和鸟类等[1]。
根据对鸡致病性的不同,AIV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Avian Influenza.LPAI)。
高致病性AIV 由于其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家禽全身性感染,造成多个组织器官严重病理损伤,致死率达100%,其感染禽类达88种,主要是鸡、鸭、鹅,除此之外,还可感染猪、猫、狗、老虎等哺乳动物和人类,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各国的公共卫生构成严重的危害[2]。
近年来不断增加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人、致人死亡的事件不断增加。
本文对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人们对公共卫生学意义上禽流感防控紧迫性的认识。
2AIV生物学特征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呈球形或杆状、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分为8个节段,编码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酰胺酶(neuraminidase, NA),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M1和离子通道M2,非结构(nonstructrual,NS)蛋白NS1和NS2,核蛋白(nucleo protein,NP)以及三个聚合酶PB1、PB2(polymerase basic1,2)和PA(polymeraseacidic)以及新发现的与有道细胞凋亡有关的PB1-F2蛋白[3]等10种蛋白。
禽流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血 清 做 血 凝抑  ̄( ) 验 , 排 除 ND感 rHI实 i 以
就 有 1次“, 史 L危害 最大 ,N1 HS ) 于 18 年 美 爆发 93
大 , 成 的 经 济 损 失 严 重 。 世 界 卫 生组 染 。 后 用 免 疫 扩 散 等 方 法 来 测 定 特 异 造 据 然 织 公布 的资 料 显 示 , 这一 次 爆 发的 禽 流感 性 核 心 抗 原 一核糖 蛋 白( ) 基 质 蛋 白 NP 或 导致 近 亿 只家 禽 被销 毁 , 接和 问接 经济 ( 直 MP) 再 用 血 凝 抑 制 实 验 和 神 经 氦 酸 酶 , 损失 不 可估 量 , 更为 严重 的 是这 一 次 禽流 抑 制 实验 鉴 定 A型流 感病 毒 亚 型 。 离 鉴 分 感 导 致 上百 人 感 染 , 十 人死 亡 … 这 定 的 同 时 , 行 致 病 力 实 验 , 定 毒 力 强 数 。 进 确
明部 分 H5 Nl AI V对哺 乳 类 动 物 的 健康 ( u a dn s , Ne rmiiaeNA) 均具 有 亚 型和 株 的
构 成 了威 胁 。 年 来 通过 试 验 也 已证 实 特 异性 , 据 AI 表 面 糖 蛋 白凝 血素 的 不 ( ) 体 , 近 根 V MP 抗 检N A型流 感 病毒 群 型特 异 性
更加 突 出 , 在经 历S S 后 , AR 之 人们 已认识 确切 , 但操 作 程序 繁 琐 , 用多 , 费 费时 费 力
禽 流 感 病 毒 ( V) 泛 分 布 于 世 界 AI 广
范 围 内的 诸 多野 禽 和家 禽 中 , 目前 已发现 到 了高 致病 性 禽流 感潜 在 的危 害性 。
南 亚 多 个 国 家爆 发 H5 型 禽 流 感 , 着 性 , 为阴 性 则继 续 盲传 2 代 。 具 有 亚 接 若 ~3 对 给 养 禽业 带 来 丁 巨大 的经 济 损失 。 9 5 我 国大 部 分 地 区也 向世 界 宣 布 爆 发 了高 血 凝 活性 的 尿 囊液 需 先 用 新 城疫 ( 自1 5 ND) 抗 年 到2 世纪 末 , 方认 可的 H A 大 暴 发 致 病性 禽 流 感 。 次 禽流 感 疫情 波 及 面 巨 0 官 P I 这
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影响禽类,但也有可能感染人类,并且一旦发生大规模爆发,将对畜牧业、禽类养殖业以及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针对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至关重要。
分离方法禽流感病毒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病毒分离法和传代病毒分离法。
直接病毒分离法是将采集来的样品(充气囊液、肠道、气管、内脏等)进行磨碎、过筛后,加入细胞培养基中,通过激活剂或其他手段激发细胞后将病毒从培养基中筛选出来。
传代病毒分离法是将直接病毒分离法筛选出来的病毒,在细胞培养基中通过不断传代,逐渐升高病毒浓度,获得目标病毒菌株。
鉴定方法病毒鉴定是确定所分离的病毒种类的一系列实验。
鉴定方法包括:病理学观察、抗原鉴定和核酸检测。
病理学观察法通常采用组织学、细胞学等方法观察病毒的组织病变和病变情况,以及确定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能力损失情况。
抗原鉴定法通过病毒对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酶的反应来鉴定病毒的类型。
常用的抗原鉴定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
核酸检测法是通过核酸杂交技术、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等方法来鉴定病毒。
其中,PCR扩增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PCR扩增技术可以选择病毒特异性的保守区域,扩增出目标片段,用于比对成果,确认病毒的种类和亚型。
研究进展目前,针对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成功对H9N2亚型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比对,揭示了其与其他亚型的基因组演化关系;同时,也研制出了多种疫苗和抗体,为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但是,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病毒分离效率低、鉴定方法繁琐、检测灵敏度低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病毒分离和鉴定的精度和效率,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总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研究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
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继续深入推进。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引起的家禽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感染家禽,如鸡、鸭、鹅等,但极少数情况下也可以传染给人类。
自从2003年中国发生了SARS疫情以来,禽流感疫情就被公众所关注。
禽流感的爆发不仅对家禽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影响,更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禽流感的病毒学特性和免疫学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禽流感病毒的病理学特性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反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分为A、B、C、D四种型号。
其中只有A型和B型病毒会引起流感病毒,而D型病毒则主要感染牲畜。
A型病毒具有高变异率和广泛感染性,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
据统计,自2003年开始,全球已经发生了多次禽流感大规模暴发,间歇性地在全球不同地区爆发。
1.清洁蛋白材料。
禽流感病毒外表皮有两种糖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酯化酶。
其中血凝素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清洁标记物,其血凝素亚型不同决定了其毒性和致病性的差异。
2.覆盖膜。
每个病毒都包含了一层薄膜,这是由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过程中夺取细胞膜形成的。
病毒的薄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类物质和覆盖蛋白质。
3.病毒复制能力。
禽流感病毒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和变异能力,可以在任何宿主内复制。
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也受到宿主细胞的限制,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和复制于多种宿主细胞中,然而只在特定环境下才会产生足够的病毒产生细胞,从而继续传播病毒。
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决定了其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则是控制禽流感疫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学特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病毒抗原结构分析。
研究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内质膜蛋白、核蛋白、非结构蛋白等多种蛋白结构,寻找高度保守的免疫原性表位,为开发新型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2.疫苗研发。
目前,研究禽流感病毒免疫学特性主要集中在疫苗的研制上。
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亚型具有多样性,不同亚型的血凝素互相之间没有交叉保护能力。
禽流感诊断研究进展
E IA 法 。我 国 建 立 的禽 流 感 问 接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J - LS 方 AV E IA诊断技术 及禽 流感抗体斑点- LS 诊断技术 ,既可用于禽流 LS ) E IA 感 的早 期 诊 断 ,又 可 用 于抗 体 的监 测 ,其 中 的禽 流感 抗 体斑 点一 E IA LS 诊断技术 ,结果易于判定 ,适合 于现场禽流感抗体监测及流行 病学调查。诊断 试剂盒 ,具有敏感性高 、 异性强 、快速 、稳定定性 特 好等特点 ,便于大批量检测 。2( ,李海燕等在禽流感全病毒酶联 0 ̄ K 免疫吸附试验(LS ) E IA和斑点一 LS 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杆状病 E IA 毒系统表达的AV I 核蛋 白为抗原的禽流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 技 术( N — L S ) 。此法不仅具有与A V E IA同样 的特异性和敏 R P E IA I — LS 感性 , 而且具备了抗原制备工艺简单 、 生物安全度高 、成本价廉、易 于生产等优点 。 () 3 分子生物学诊 断技术 。①聚合 酶联反应 ( C 及反转录 P R) 聚合酶联 反应 (T C ) C 是近来发展成熟起来的一种体外基因 R P R。P R 扩 增技术 ,能在 数小时 内使 D A N 呈指数增 加 ,现在 已成功地 用于多
禽流感 ( i f ez , I 是由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属A v n n u naA ) ai l 型流 感病毒引起 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以急性败血性死亡到 无症 状带毒等 多种病 征为特点 。该病 一旦在 活禽或禽 肉产品 中检 测 出,将直接影响活禽 及相关产 品的对 外贸易 ,并 造成恶 劣的国际 影 响 。特 别是高致病 性禽流感 (P 1 H A) ,是严 重危害养 禽业 的烈性传染 病 ,不仅对 鸡群造成毁灭性打击 , 而且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据 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 : ) 0 3 l月底在亚洲各国爆发的禽 )20年 2 , 流感至2 0 年1 月 ,有 l8 09 O l 人感染 禽流感 ,其 中6 人死 亡。禽流感 在 1 亚洲肆虐之后 ,又蔓延至欧洲诸 国。我国于20 年冬 l 多个 省地相继 05 0 发生禽流感, 并出现人类死亡病例 面对 H益严峻的形势 ,多国纷纷 ’ 。 推 出防范新举措 , 全球防疫战 已经打 响。本 文就禽 流感诊断的研 一场
禽流感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a in if e z i .I h sr ve va n l n a ves n ti e iw,t e p o r  ̄ n r q ac fa t a i n i t e z i l a e t i cu i g c e c l a d b oo i a u h r ge .i e e rh o n i va nl n a vr s g ns n ld n h mias n i lgc ・ — u l
i n ubr a su x c e y.Fe p r e fa ia a n ue a 、r sa e t a e n e a tefc o da s.a n fwh c s la t a d o t e k ne pe tdl y w s e ’ s o nt—vin if nz u g nst k so x c fe tn wa y i l i mo g o i h o et—
mii i t e o l n e o nz d h i g r ss n fif e z i s i as n i o tn su .a d te c mi g o n u n a A vr s h ny o e r c g ie .T e c u —e it l l n a vr s lo a mp r ti e n h o n fH1 I a o nu u a s N1 if e z l vr sg v s a f e a am o t e p o l S li n c sa y t r s ac r n ii l g n sa d t e a e t o l t rv n n o t l f i ie r lr t h e p e, Oi s e e s r o e e rh moe a t r e t n h rp u i tos op e e ta d c n r u i vaa c oo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来 严 重 的 后 果 。注 意 选 择 适 宜 的 给 药
立 用 药记录 ,农业 部颁 布 了禁 止使 用 的 兽 药及 其化 合 物清 单 。有休 药 期规 定 的兽 药 用 于食 用动 物 时 ,饲养 者应 向购买 者 或者 屠 宰者 提供 准 确 的 、真 实 的用 药 记录 。禁 止 销售 含有 违禁 药
种 呼 吸 系 统 到 严 重 全 身 性 败 血 症 等 多
以 为它 是 一种 自限性 疾病 ,是 一种 真 性 鸡 瘟 。15 9 5年 S h fr 实 该 病 原 c ae 证 属 于 A型 流感病 毒 ,18 年在 美 国马 91 里兰 州 召开 的 首 届禽 流感 会议 上把 该
禽 流感 病毒 广 泛分 布 于 许 多家 禽
在 宾 夕法 尼亚 州 、弗 吉尼 亚 州、新 泽
西 州 暴 发 的 HP , 资 5 0万 美 元 , AI 耗 0 间 接 经 济 损 失 达 34 .9亿 美 元 。 我 国
二 、病 原学
( )分 类和命名 禽流感的病原 一 为禽流感 病毒 , 类属于正黏 病毒 科 。 分 根据 病原核蛋 白 ( NP) 和膜 蛋白 ( MP) 抗 原 及其 基 因特性 的 不 同将流 感病 毒 分 为 A、B、C三型。A型流 感病 毒可 引起 人和 动物 发 生流 感 ,常以 流行 形 式 出现 ,引起 世界 性 流 感大 流行 ,在 动物 中广 泛 存在 ,也 可能 引起 大批 动 物死 亡 ,B型和 C型流 感病 毒 主要 引 起人 发生流感 。 A 型流 感病 毒根 据 表面 抗 原血 凝
一
区 病定名 为 “ 高致病性 禽流感 ”( ih y H g l 个 省 ( ) 的部 分 地 区暴 发 禽 流 感 。
浅析研究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相关进展
浅析研究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相关进展禽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对禽类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对人类健康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禽流感病毒对于防控禽流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相关进展进行浅析。
一、传统检测方法1. 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统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
该方法将病毒接种到特定的细胞培养物中并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病毒感染区域出现的细胞变形、塑像等特征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细胞培养以便检测,且检测结果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此法的数据精度相对较低,不能对病毒毒株作差异分析。
此外,细胞培养法只能检测能够感染特定细胞系的禽流感病毒株,不能检测全部毒株。
2. 血清学方法血清学方法是利用血清学技术,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方法。
血清学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标本保存期长等优点,同时可对不同毒株作差异分析,且可以作为定量方法来测定病毒的抗体或抗原含量。
但是该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不能检测到病毒感染初期的病例;同时抗体响应不稳定,因此不能用于诊断急性感染,只能用于长期的流行病学监测。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禽流感病毒检测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型检测方法,如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法)、LAMP法、核酸微芯片法等。
1. PCR法PCR法是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扩增目标病毒基因片段使其呈指数倍增长从而检测样本中的禽流感病毒。
PCR法具有闭管式系统、扩增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快速检测等优点,但PCR法检测中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等误差,并且PCR扩增后的目的产物需要进行凝胶电泳分析,需要一定实验经验,操作相对较复杂。
RT-PCR法是在传统PCR法基础上,通过引入逆转录过程得到RNA模板进行扩增,从而实现对RNA病毒如禽流感病毒检测。
禽流感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用 鼠单克隆抗体与待测血清 竞争结 合禽流感病 毒 N P虽 白, 二抗是抗 鼠单克 隆抗体 的抗体 。该 方 法能够检测 除 鼠以外
的多 种 禽 类 和哺 乳 动 物 血 清 中 的流 感 病 毒 抗 体 。
火鸡 体 内感 染 的 流 感 病 毒 , 现 出 高 进 化 率 和 高 变 异 率 - , 呈 3 】 鼠 , 产 生 的 N 抗 体 能 增 强 H 抗 体 的保 护 作 用 。用 只含 所 A A 有N A基 因 的 D A疫 苗 免 疫后 进 行 攻 毒试 验 证 明 , A抗 体 能 N N 减少 病毒 的排 放 , 只含 有 H 而 A蛋 白 的疫 苗却 能完全 保护 【 。 5 】
粘膜 免疫反应 产生 的分泌性 抗体对保 护宿主和 防御病 毒的进一步感染可能起重要 的作 用 , 特别是 对主要以粘膜感
染 为 主 的低 致 病 性 禽 流 感 ( A )但 是 对 抗 高致 病 性 禽 流 MP I ,
疫苗免疫的结果与此一致 。鸭血清中存在 5 7s和 7 8S的 . 两 种 不 同 的 IY。5 7S的 IY 是 主 要 的 抗 体 , 重 链 上有 2 g . g 在
感( P ) H AI感染也可能有作 用 , 因为 H A 病毒颗粒最初是通 PI 过粘膜表面而感染 的。流感病毒不 同分离株感染鸭 子后 , 能
在 胆 汁 中 检 测 到 IA 抗 体 , 是 根 据 IA 基 因 的 表 达 模 式 , g 但 g IA 抗 体 也 可 能 存 在 别 的 粘 膜 表 面 。 目前 报 道 的 有 新 城 疫 g 病 毒 和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病 毒 感 染 后 产 生 的 IA 抗 体 能 产 生 g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至坏死 ,脚鳞 出血;呼 吸 困难 、咳嗽 、打 喷嚏 、流 泪 。
初期两 眼流浆液 性带泡沫 的 分泌物 ,后期 流黄 白色脓性
分泌物 , 肉髯增 厚变硬 , 向两 侧开 张 ,呈 金鱼 头状 。也 有 的 出现抽 搐 ,头颈 后 扭 ,运 动 失 调 ,瘫 痪 等神 经 症 状 。如 不采取措 施 ,很 容易造 成疫情 扩散 、蔓延 。并且 病毒毒力还有变强 的可 。
先 要 搞清 楚 禽 流 感病 毒 的致病 机 制 ,对于 禽 流感 的危 害 。我们必须要有全面 、正确 、科学 的认识。
参考文献 【 l 】牟维东。王永 录.禽流感 的研 究进展.中国兽医科技【 J 】 .2 0 0 4 ,
3 4 ( 4 ) : 3 2 — 3 9 .
4 病理变化
3 . 2 急性型 表现 为突然发 病 ,体温 升高 ,可达4 2 ℃ 以 上 ;采食量 急剧 下降 ,头部 、鸡冠 和 肉髯肿胀 、出血甚
7 结语 目前 ,禽流 感 己给 世 界养 禽业 造 成 了巨大 的经济损 失,更重要 的是它 对人类 健康 也构 成 了极 大威胁 ,所 以 A I 的 防治工作 已经提 升到前 所 未有 的 公共 卫生学 高度。 A I 是一种 古老 的禽类传 染病 ,对 于人类又 是一个新 的课 题 。要高度警 惕禽 流感病 毒可 能发 生抗原 变异 ,所 以首
山东畜牧兽医
2 0 1 3 年第 3 4
禽流感 的研 究进展
穆平玲 ( 山东 省泰安市 岱岳区畜牧兽医 局 2 7 1 0 0 0 )
中图分类号 :¥ 8 5 8 .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1 7 3 3 ( 2 0 1 3 ) 0 2 . 0 0 6 0 - 0 2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郝会元【摘要】自1997年香港发现首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以来,不断有人禽流感病例报道,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63%。
中国从03年至今有3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1人死亡。
因此它可能成为新一轮流感大流行的病原,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目前WHO 对其已是3级预警。
人类对流感病毒的认识既了解又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其致病性仍有很多不清楚的问题,这是由于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取决于病毒毒力和受感染宿主等诸因素,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之故。
本文就目前H5N1禽流感病毒来源,跨越物种传播的机制,致病力决定因素及人间传播能力等几个关键的基础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家禽科学》【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禽流感;人禽流感;H5N1【作者】郝会元【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章丘市兽医站,山东济南 2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38.315.3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S)抗原性的不同,禽流感病毒分为A、B、C 3个血清型[1]。
根据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差异,又可将禽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亚型。
目前,A型禽流感病毒有16种特异的HA和10种特异的NA,A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水禽[2],鸟类之间多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粪便污染的气溶胶、水、食物而传播,可以为无症状感染,轻微病变和严重的全身致死性疾病,多为无症状感染,其中H5和H7可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
偶尔病毒发生变异或重组穿过物种屏障,从而感染其他动物,如人类或家禽[3]。
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918年的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通过变异由禽类直接传染人类,而1957年和1968年的流感毒株都是禽流感毒株和当时流行的人流感毒株的重组体,同样地,引起1968年香港流感的H3N2毒株是感染鸭的病毒株H3、PB1基因和当时流行的人流感H2N2重组。
禽流感研究新进展
85
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排后才能感染人的常规,
警示我们 HS 亚型的高致病性流感病毒 N,
( HP W) 可以引起人的发病甚至死亡。此次香港 A 地区的禽流感中1 例传染病, 8 其中6 例死亡; 在 20 3 年n 月下旬, 0 首先在韩国, 其次在泰国、日 本、 越南和我国相继爆发禽流感, 泰国出现了4 5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 HS 变异株并有3 人致死的 N: 2 病例; 自 X 5 年以 从2( ) 来, 在世界各地包括欧洲的 意大利、荷兰、俄罗斯、英国, 北美的加拿大、
生动物及家禽都可感染, 并可由禽直接感染人。
已 证实能 感染人的 感病毒有三种[ , 禽流 1 z 按临床 表 严 现 重性依次为: A ( H, A ( H, 和A Nl) N7)
( H, 。在20 5 年1 月的 《 NZ) )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上确认了 第一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禽流感病例。
了 人流感只 H:、 是 HZ和H3亚型的A 型流感病毒 感染, v 只有通过在中间宿主 ( 如猪) 体内与 l A
全球范围内 报道了2 多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 0
[ 基金项目] 九江学院校级课题 《 o k 3 ) o N 7j4
[ 收稿日 期】2( 7 一 一 ) X 4 0 0 3
第1期
、 过七根, 等:禽流感研究新进展
3321 洲) 洲)
关键词 禽流感; 危害; 疚苗; 防治 中图分类号 R s l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以 383 (2( 8) 0 一 8 - ( 以 ) 拓一 8 ) X 1 0 4
禽流感 ( Av a in u n . AI 是禽流行性感 in l ez a ) 冒的简称, 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以呼吸系统 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烈性禽类传染疾病综合症, 被国际兽疫局定位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具有较高毒性和传染性的病毒,可引起禽类和人类的严重疾病。
近年来,禽流感病毒的不断传播和变异给人类健康和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免疫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现状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主要包括疫苗研发、免疫应答机制、免疫诊断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疫苗研发方面,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改良疫苗的配方和制备技术,研发了多种禽流感病毒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等,这些疫苗在禽类和人类中均表现出较好的保护效果。
在免疫应答机制方面,研究者们发现了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应答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为深入理解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免疫诊断技术方面,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包括PCR技术、ELISA技术、免疫荧光技术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关键支持。
二、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发的进展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病毒传播的关键手段之一。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禽流感病毒疫苗的研发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对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和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优化疫苗的配方和制备技术,开发了多种新型的禽流感病毒疫苗。
基因重组疫苗通过将禽流感病毒的关键抗原基因导入其他病毒载体,使之表达禽流感病毒的抗原蛋白,从而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科学家们通过在传统疫苗配方中添加佐剂(adjuvant)等辅助成分,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研究者们还不断改进疫苗的制备工艺,提高了疫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之更适合在大规模禽类养殖中使用。
这些工作为禽流感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禽流感病毒免疫应答机制研究的进展禽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这些免疫应答对于清除病毒、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起着关键作用。
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染禽 的禽种 、 日龄 、 别 、 发症等 因素 , 性 并 综合征可表 现为从
亚 临床到轻度 的呼吸 系统疾病 , 从产蛋下降到急性致死性疾 病等多种形式 , 临床症状 有咳嗽 、 其 喷嚏 、 流泪 、 窦炎 、 羽毛散 乱、 皮肤发绀 ( 特别是冠 和 肉髯 ) 头面部水肿 、 经紊乱 、 、 神 下 痢等 , 这些症状可单独 或同时出现 , 有些禽类发病迅速 , 甚至
经济损失 。禽流感已被国际兽医局( I ) 为 A类烈性传染 OE列 病 ,9 5年我 国农业 部也将其列 为 I 18 类传染病 。近几 年来 ,
在 我 国 的一 些 地 区也 发 生 了禽 流感 的 流 行 , 已经 并 正 在 给养
状 的香港儿童体 内分离 到 H N 病毒 , 92 经过研究发 现此毒株 与鹌鹑体 内存在 的病毒 A Q a/ o gogG /7 H N ) 着 / uiH n kn/ 1 ( 9 2有 l 9 相似 的抗原性 与分子生物学特性 。这两次事件 发生后 , I AV 作为可以感 染人的病原而得到 了人们 的重新认识 , 引人关 更 注的问题是原来 只存 在于禽类 中的流感病 毒亚 型是否也 具 有引起人类 流感大暴发 的潜在威胁?
专 论 与 综 述
禽 流感病 毒 的研 究 展 荭
于 洋 , 敬 双 李
( 宁 医学院 畜牧 兽 医学 院 。锦 州 1 1 0 ) 辽 20 1
DO l 0.9 9J. : 36/ I 1 SSN.6 1 6 2 .0 0. 10 6 1 7 — 0 72 1 1 。0
1 禽流感的概述
禽流感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分离病毒以采集气管和泄殖腔拭子为最佳 ,死后采
在实 际 中 的应 用 。但是 由于传 统检 测方 法对 实验 条 件 要 求 不高 , 无需特殊实验仪器设备 , 易 于在 基 层 兽 医检测 部 门推广 , 特 别是 一些 新 的 A I V检 测 方法 建立 都 要 以传 统 检测 方 法 为标 准进 行 比较 验 证 , 为 此 国内外 学 者 对 A I V传 统 检 测方 法 也 进 行 了积 极 探索 和改 进 。
1病毒 分离培 养 由于 临 床 症 状 和 剖 检 病 变 变 化 较 大 且 无 特 征
性, 所 以多 年来 A I 确 诊一 直 依 赖于 病毒 分 离 鉴定 。
疫病防制
而抗 原 9种 神经 氨酸酶 亚型 鉴定 。 1 9 8 3年 V a n等 对 常量 N I 试验 进 行改 良 ,建 立 了平板 微 量 N I 试验。 美 国 国立兽 医 实验 所 已将微 量 N I 试 验 列 为 流感 病 实用 的方法 。E L I S A方 法的敏 感性 和特 异性 与抗 原
性也 千 差 万别 , 早 期 快速 诊 断 和血 清 学监 测 无 疑是
预防 、 控制 A I的前 提 条 件 。所 以 , 建立 特 异 、 准确 、 敏感 的诊 断 A I 的方法 , 成 为迫 在 眉 睫的 问题 , 也 成
为 目前 研究 的热点 。
一
传统 检测 方 法
2血 清学诊 断 技术
禽流感病原学研究进展
要 的表 面抗 原[ 2 1 。
№
根据流感病毒血凝 素( H A ) 和神经氨酸酶( N A ) 差 异 ,可将 A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亚型。迄今为止 , H A 已发现 1 6种 , N A有 9种 ,分别 以 H 1 ~ H I 6 、 N 1 ~ N 9 表示。它们之间可发生随机组合 , 从而形成 许多不 同亚型。目 前 已经发现的流感病毒亚型至少 有8 0 余种 , 其 中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 H 5 和H 7 。
2禽 流感病 毒 的形态 和结 构
电子 显微 镜 下可 明显 看 到 表面 纤 突分 为 两类 , 一类 呈棒状 , 由血 凝 素 分 子 的三 聚 体 构 成 ; 另 一类 呈 蘑
A型流感 病毒 的致 病性 与毒株 和 宿主 均有很 大
关系 , 不同毒株对 同一宿 主或同一毒株对不同宿主 的致病性差异很大 , 根据毒力强弱将禽流感病毒划 分为无致病性 、 低致病性禽流感 ( 1 o w p a t h o g e n i c a —
的病 毒 型 。
点 。A型流感病毒共编码 l 1 种病毒蛋白, 其中 8 种 是 病 毒 的组成 成 分 ( H A 、 N A 、 N P 、 M1 、 M 2 、 P B 1 、 P B 2
和P A ) , 另外 长 度最小 的 N S基 因编码 是两 个非 结 构
蛋白N S 1 和N S 2 , 还有病毒粒子外 的脂质囊膜伸出
而转变为具有严重致死性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 至今高致病性 禽流感病毒包括 H 7 和H 5 亚型中的 部分毒株 , 由于其传染性极强 , 可引起 家禽全 身性 感染 , 造成多个组织器官严重病理损伤 , 致死 率可
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一、引言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性疾病,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的家禽死亡和经济损失。
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准确诊断对于疫情的防控和阻断至关重要。
该文将介绍目前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免疫学诊断技术1. 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禽流感病毒的最早诊断方法之一,通过将感染样品接种细胞培养物中,观察是否有细胞损伤和病毒分离情况。
但由于该方法需要特定实验室条件,并且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已渐被其他更先进的诊断技术所取代。
2. 补体结合反应(CFT)CFT是一种免疫学诊断方法,它通过观察血清中禽流感特异性抗体和禽流感病毒抗原之间的补体结合情况来诊断病毒。
但是,由于该方法对试剂质量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且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等问题,因此不常用于临床检测。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快速、准确和经济的诊断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记活性物质,使结合物可定量检测。
目前,ELISA已被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和疫苗效果评估等方面。
4. 荧光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F-ELISA是一种对传统ELISA方法的改进,它利用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和特异性。
F-ELISA操作简单、快速、可靠,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测和疫情监测。
三、分子诊断技术1. 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分子诊断技术,它能够从样品中扩增病毒DNA或RNA片段,从而进行病毒诊断。
PCR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因此已成为禽流感病毒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2.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RT-qPCR将常规PCR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能够快速、准确地扩增、检测禽流感病毒。
该方法可用于样品的快速筛选和诊断。
此外,RT-qPCR还可用于研究禽流感病毒的毒株差异和基因变异。
3. 巢式PCR巢式PCR是将PC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到更高水平的方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1. 引言1.1 禽流感病毒的背景介绍禽流感病毒,又称禽传染性流感病毒,是一种感染禽类动物的病原体,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接触污染的物体或食物传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
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动物造成严重威胁,不仅会导致禽类动物的大规模死亡,还有可能通过接触感染人类。
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禽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亟需加强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控策略,以保护禽类动物的健康,并预防疫情的传播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
免疫研究在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探索有效的免疫研究方法和技术,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00字】1.2 免疫研究的重要性免疫研究在禽流感病毒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会引起禽类和人类感染的病原体,其传播速度和致命性极高。
免疫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机制、病原特性和传播途径,为疫苗研发、药物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免疫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挖掘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设计思路。
免疫研究还可以帮助改善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疫情对禽类养殖业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加强免疫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对禽流感病毒的认识,还可以为未来疫情爆发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免疫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 正文2.1 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三种方式。
飞沫传播是禽流感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鸟类呼吸道或消化道受到刺激时,会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等方式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其他鸟类在吸入这些飞沫后即可被感染。
接触传播也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流感研究进展
作者:陈辅云
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9期
陈辅云
青海省海西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海西817000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是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的现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病原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流行性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
感冒(AI)的简称,是A 型禽流感病毒(AIV)所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传染病。
作为被世界动物卫生
组织(OIE)定为A 类的传染病,AI不仅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健康和
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从1878年禽流感首发于意大利至今,全球性的禽流感大流行已出现
多次。
特别是自2003年12月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横扫亚洲多个国家的养禽业,造成了
极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特性
流感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导致抗原性改变的突变(抗原漂移)或不同流感病毒之间发生基
因重组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抗原转变),是流感病毒逃避宿主免疫、得以在感染群体之间传播的主要策略。
禽流感病毒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形态多样性。
典型禽流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
80~120nm、平均为100nm,呈丝状(长短不一)。
病毒粒子表面由长12~14nm 的放射状纤突覆盖,
这些纤突可分为2类:一类呈棒状,由血凝素(HA)分子三聚体构成;另一类呈蘑菇状,由神经氨酸
酶(NA)四聚体构成。
二是多型性。
禽流感病毒囊膜表面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即纤突或刺突。
迄今为止,禽流感病毒的HA 已发现16 种(H1-H16),NA 已发现10 种(N1-N10)。
任何一种HA 与任何一种NA 结合后,即为一种血清亚型,理论上可以有160种血清亚型。
三是易变性。
禽流感
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共有8个独立RNA 片段,在RNA 复制过程中容易重排,形成新的
变异毒株。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病毒进行控制、预防、研究等各方面的困难。
四是病毒
的抗力差。
但在鸡胚中增殖的病毒,可在4℃保存几周,在-70℃冻干状态下可长期具有传染性。
2 流行病学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病禽是主要传染源,可经被病禽分泌物或排泄物所污染的空气通
过呼吸道间接传播,也可通过候鸟的迁徙进行传播。
禽流感的易感动物主要是鸡、鸭、鸽等禽类。
3 临床特点
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同时病禽采食量和产蛋量下降,并出现零星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4 诊断方法
4.1 病毒分离鉴定法
病毒分离鉴定法主要是采集死禽或活禽样本(对于泄殖腔拭子和粪便,需用过滤器过滤除菌,将上清液作为样本)进行接种,并通过血凝试验(HA)确定是否为禽流感病毒的一种方法。
该法与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用时长、稳定性稍差等特点。
4.2 血清学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IFT)、琼脂凝胶扩散试验(AGP)等血清学方法克服了鸡胚中和试验的缺点,具有快捷、简便、特异的优点。
试验证明,用ELISA 检测型特异性抗
原(抗体)的敏感性远高于AGP,进行亚型的鉴定也比血凝抑制试验(HI)的敏感性高。
4.3 RT-PCR方法
RT-PCR 方法是一种灵敏、特异、快速、准确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不但可鉴定样品中
AIV 的型及亚型(H5/H7/H9),还可结合基因序列分析直接测定AIV 的致病力。
该方法的灵敏度
是HA 的250倍、是快速检测试纸条的100倍,较病毒分离法快速、特异性高,同时可避免野外
取材时因混有其他病毒而造成误诊,是公认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作出确诊的方法。
但成本较高,
实验过程复杂,对实验环境、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等要求高;同时,干扰因素多,有假阴性现象,诊断时不能作为唯一的判定依据。
5 疫苗研制
5.1 灭活全病毒疫苗
灭活全病毒疫苗一般是用甲醛灭活的禽流感病毒鸡胚尿囊液辅以佐剂制成的油乳剂疫苗。
该疫苗安全性高,唐秀英等[1]将6种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H2N9、H3N8、H5N1、H5N2、H7N1、
H9N2)分别接种鸡胚,发现保护率均达90%~100%。
当前,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灭活全病毒疫苗、病毒裂解疫苗、减毒疫苗等方面,且进展迅速。
灭活全病毒疫苗和病毒裂解疫苗已完成Ⅰ、Ⅱ期临床研究,证明其安全、有效和稳定。
5.2 重组活载体疫苗
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研发安全高效的疫苗很重要。
以新城疫病毒为载体、利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研制出的重组二联活疫苗,可以给禽类提供双重保护。
该疫苗与灭活苗相比,
用量少,对新生雏鸡造成的副反应小,安全性高,可减少疫苗接种的次数,降低应激反应,操作简单、方便,免疫质量高。
有试验表明,利用重组活载体疫苗1次免疫就可对3周龄的SPF鸡起到很好
的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防止AIV 的排出。
5.3 表位疫苗
表位疫苗是用抗原表位制备的疫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疫苗,相对传统疫苗,拥有较多优势。
该种疫苗的研究方法也是今后最具开发前景的疫苗技术之一,在肿瘤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的防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表位疫苗设计的关键是筛选表位,表位的筛选包括蛋白质降解法、肽探针扫描技术、随机肽库技术、计算机表位预测。
表位疫苗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发挥免疫作用,包括脂质载体、蛋白载体、佐剂等。
目前,国内外学者还采用了多种方法(如串联重复、MAP空
间模式、表位修饰等)增强表位疫苗的免疫效果。
表位疫苗主要包括病毒表位疫苗、细菌表位疫苗和寄生虫表位疫苗。
目前研究报道的禽流感表位疫苗筛选候选表位的方法有单抗法、生物信
息法、异源抗体对接法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秀英,田国斌,于康震,等.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
报,1999,21(6):401-405.
(责任编辑:郭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