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地理八下复习资料

地理八下复习资料

地理八下复习资料地理八下复习资料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形状、地形、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有趣的内容,包括地球的结构、板块构造理论、气候与气象、水资源、人口与城市等。

下面,我将以这些主题为线索,为大家整理一份地理八下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岩石层,它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对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球上地壳运动的重要理论之一。

根据这一理论,地球上的地壳被分为多个板块,它们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等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地质演化过程,还对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它主要关注短期的天气变化。

了解气候和气象的知识,有助于我们预测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保护环境。

四、水资源水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泊、湿地和冰雪等,地下水则储存在地下的岩石层中。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五、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数量、分布和结构的变化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了解人口和城市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强调地球的特征、地球的运动与真实形状、地图的种类和制图方法)1. 地球的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气候带和地带•地球的地理坐标系2. 地球的运动与真实形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的真实形状与地图的形状差异3. 地图的种类和制图方法•平面地图、球形地图和椭球地图•等经纬度地图和投影地图•制图要素和符号的使用•制作简单地图的方法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探索太空与地球的关系、天体运行的规律)1. 太空探索•人类的太空探索历程•人造卫星的应用•我国的航天事业2. 天体运行的规律•地球、太阳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星座和恒星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第三章: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1. 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地球的水分存在形式•世界水资源分布的差异•我国的水资源特点2. 地球的水资源利用•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城市供水和生活用水•水电和水运的利用3. 地球的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污染和水环境问题•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章:地球的内部运动(地球的地壳构造与变化、地震和火山活动)1. 地球的地壳构造•地壳的组成和结构•构造板块和板块运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2.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的成因和分布•地震的预测和防御•火山的成因和类型•火山的爆发和影响第五章:生活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的影响)1.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聚居和分布规律•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2. 人类活动的影响•工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的影响•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上提纲总结了八年级下册地理的重点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内部运动以及生活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学习和复习,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认识到地球资源的重要性,并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8年级下复习地理资料

8年级下复习地理资料

8年级下复习地理资料8年级下复习地理资料(一)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

“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学习”二字出自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

“学”就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1第一部分中国的主要产业一、我国的农业1、农业取得的成就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

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

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

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④、宁夏牧区——滩羊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

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一)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1、自然地理:
(1)第一章气候
a.气候因素及其变化原因
b.气候带及其分布特点
c.人类与气候变化
(2)第二章土壤
a.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分类
b.土壤变化前因、过程、发展趋势
(3)第三章植被
a.植被地球分布规律
b.植被变化及其原因
(4)第四章生物地理
a.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
b.生态系统及其结构与功能
2、人文地理:
(1)第五章地理基本概念
a.地理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b.地理空间结构的概念
(2)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空间
a.地域空间发展进程
b.世界区域及其分布规律及特点
(3)第七章主导经济活动对地域空间格局的影响
a.经济基本概念及其决定
b.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进程
(4)第八章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a.人口的类型、结构及流动规律
b.人口流动的类型及其特点
(5)第九章城市及其联系
a.城市建设及其发展趋势
b.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
c.城市及区域的全球与地域联系
(二)学习指南
1、熟练掌握本章所讲授的概念、模式、原理。

2、注重理解关联性,学会如何运用,在不同话题中进行联系比较。

3、借助案例分析学会思考,拓展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动发现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新内容及新视角,注重实践调查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针对考点提纲中出现的关键词,反复复习。

八下地理复习资料

八下地理复习资料

八下地理复习资料在八年级地理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很多关于地球和人类的知识。

现在是复习的时候了,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八下地理复习资料。

1. 大陆漂移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大陆板块不断地移动和漂浮,受板块运动的影响,地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发生。

阅读相关资料,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大陆漂移。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八年级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我们应该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比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紧张、垃圾污染等。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比如垃圾分类和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地球的未来。

3. 人口问题八年级地理学习中,我们也涉及了人口数量和增长、人口分布等问题。

掌握国内外排名前几位的人口最多的国家、原因和影响,还要了解人口政策的变化和实施情况等内容。

4.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分布情况,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我们应该掌握不同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观察和总结。

同时了解国家的主要产业和地区差异,以便于更好的了解经济和地理变化。

5. 中外文化交流跨国跨文化交流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八年级地理学习的内容之一。

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语言和风俗习惯,掌握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和趋势。

阅读相关资料,观看电视节目和电影等均可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和重要性。

以上是八下地理的复习资料,希望大家在复习和学习中能够乐于获取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谦虚和好奇心,不断学习和发掘新的知识点和问题,不忘初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原产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十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划界: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就地形:第十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赣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资源倾斜,有利于扎实推进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大力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江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由北向南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岸地区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玛拉雅,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最多上用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理环境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的撒哈拉沙漠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复习资料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复习资料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复习资料1.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我国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2.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于世界第三位,我国的陆上国界线长20000千米,因而说我国是陆上大国.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3.我国的人口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为12.9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4.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及人口政策:公元2年为0.55亿到公元1578年为0.6亿.在这个时间段里,我国的人口增长相当缓慢,几乎是稳定不前;从1578年到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从1949年到2000年是我国人口的第二个增长高峰.人口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5.我国人口分别的概况: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每平方千米以下.我国的人口分布以黑龙江的漠河与云南的腾冲为界,在这条线的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我国民主分布总的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7.我国地形.地势的总特征:我国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8.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我国气候总的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夏季风和冬季风.夏季风又分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9.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主要概况:东北地区: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西北地区:弱水.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西南地区: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华北地区:海河.淮河.京杭运河横跨东西的河流:黄河.长江长江:发源于青臧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从源头到宜宾.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长江的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60%.长江的上游是从源头到宜昌,中游是从宜昌到湖口,下游是从湖口到出海口.黄河:发源于青臧高原上的巴颜克拉山,呈〝几〞字行,注入渤海.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黄河的上游是从源头到河口,中游是从河口到孟津,下游是从孟津到出海口.在黄河不同河段有不同的问题.在黄河的上游主要是凌汛现象,解决的办法是疏通河道;中游最主要的问题是含沙量大,解决的办法是治沙;下游有凌汛现象和〝地上河〞.〝地上河〞的形成是由于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了〝地上河〞.其危害是:暴雨季节,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10.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土地.森林.水.阳光.大气等都是自然资源,因而我们说自然资源就是来自于自然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比如,土地.阳光.气候等都是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等都是属于非可再生资源.1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有利条件:总量丰富;总类齐全.不利条件:人均不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比例结构不合理,林地.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土地利用过程中浪费.破坏严重;分布不均.1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并且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13.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利工程或水库(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14.叙述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农业是指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工人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15.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1)沿铁路线分布;京哈.京广.京沪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2)沿江沿河分布;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区.(3)沿海分布;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16.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方式速度运费运载量火车较慢较便宜较多飞机最快最贵最少汽车较快较贵较少轮船最慢最便宜最多。

(完整版)八下地理知识点

(完整版)八下地理知识点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北方地区的 1 月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400—800mm,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的 1 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800mm 以上, 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4.北方地区的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绿阔叶林。

5.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花生,甜菜;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甘蔗。

6.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和高原,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

7.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8.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9.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是昆仑ft、祁连ft、横断ft,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最北ft脉是大兴安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10.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大体与一、二阶梯界线基本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以400mm 等降水量线为界,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与一月 00C 等温线和800 毫米年降水量线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1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12.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八年级复习资料地理下册

八年级复习资料地理下册

八年级复习资料地理下册八年级复习资料:地理下册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

下面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

3. 地球的外部形态: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两种形态。

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分布在七大洲上,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4.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而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变化。

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5.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台风等都是自然灾害。

它们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数量。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和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布局和建设进行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3. 交通与通讯:交通是人们出行和物资流动的方式,通讯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交通方式包括陆路、水路、空路和管道,通讯方式包括电话、互联网、邮件等。

4. 资源与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能源是指能够进行生产和运行的能量来源,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资源,以保证后代能够继续发展。

三、区域地理1. 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人口最多,地理特点多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面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面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面复习资料第一章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 经度位置:东西跨经度很广,属东半球,北半球。

2. 疆域辽阔- 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 陆上邻国:14个。

- 海岸线:约18000千米。

3. 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单位: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中国的主要岛屿、半岛和海域1. 主要岛屿- 台湾岛:面积最大。

- 海南岛:第二大。

- 崇明岛:第三大。

2. 主要半岛-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雷州半岛3. 主要海域-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第三节人口与民族1. 人口分布- 黑河-腾冲一线:以该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2. 人口增长- 出生率:10.08%- 死亡率:7.12%- 自然增长率:3.06%3. 民族- 汉族:占总人口的91.5%。

- 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8.5%,共有55个少数民族。

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1. 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 地形区划分- 山区:占总面积的2/3。

- 平原:占总面积的1/3。

第二节气候1. 气候类型- 季风气候:显著。

-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

- 亚热带季风气候:次之。

-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省南部。

2. 气候特点- 复杂多样- 雨热同期- 四季分明第三节河流与湖泊1. 外流区与内流区- 外流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

- 内流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

2. 河流分布特点- 大多自西向东流。

3. 湖泊- 天然湖泊:2000多个。

- 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第三章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农业1. 农业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形成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 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1.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一)黄土高原1.地理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

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3.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4.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5.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①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②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③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二)长江沿岸地区1.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③自然资源丰富。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沿江地带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2.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二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八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知识整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知识整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知识整理1. 自然地理
1.1 气候与天气
- 气候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
- 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1.2 地形与地貌
-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 地壳的表面特征和地貌类型
- 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形成过程
- 山地的形成和分类
1.3 水资源与地下水
- 水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
- 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 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利用
-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2. 人文地理
2.1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分布和密度
- 人口增长与控制
- 城市的分类和发展
-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2 农业与工业
- 农业的类型和特点
- 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
- 工业的分类和特点
- 工业化的影响和环境问题
2.3 交通与通信
- 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 通信技术的演变和应用
- 信息社会的特征和挑战
3.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 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 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上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重点知识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1.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1篇一、地理差异显著1、我国的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2、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二、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读课本P6图)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3、影响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4、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划分的依据是:地形、地势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气候: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气温在2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

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半湿润区。

黑土地和黄土地: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由于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又常被称为“黄土地”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山环:由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环绕东北平原。

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图门江、鸭绿江(中国的朝鲜的界河)。

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近邻着冬季风源地,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八年级下册地生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生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生知识点一、中国的地理差异1. 地理差异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那气温差别可大了。

就像冬天的时候,南方的小伙伴可能还穿着单衣,北方的兄弟姐妹们已经裹着厚厚的大棉袄在雪地里撒欢了。

这就是纬度因素造成的气温差异。

- 从东到西呢,降水也不一样。

东边沿海地区那是雨水充沛,像个水灵灵的小姑娘;到了西边,特别是新疆那一片的内陆地区,降水就少得可怜,很多地方都是干旱的沙漠,就像个干巴巴的小老头。

这主要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2. 四大地理区域- 我们国家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成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 - 淮河一线。

这条线可神奇了,它就像一个分界线大师。

线的北边,冬季河流会结冰,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线的南边呢,冬季河流基本不结冰,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而且南方的房子屋顶坡度大,因为降水多,这样方便排水;北方的屋顶坡度相对小一些。

-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干旱,那里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北方地区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 气候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这就像北方人的性格,夏天热情似火,冬天冷若冰霜(开个小玩笑啦)。

- 北方地区的农业很发达。

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那里的黑土肥沃得很,就像一块巨大的黑色宝藏。

种植的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等。

华北平原呢,是我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不过这里水资源有点紧张,就像一个口渴的大汉,需要南水北调工程来给它“喂水”。

2. 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

那里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 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较早,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

以前那可是工业的“大佬”,不过现在也面临着一些转型的问题,就像一个老大哥要学习新技能,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像煤、铁、石油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1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地地区人口偏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赫哲族是我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有吃生鱼的饮食习惯。

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3、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4、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

5、哈尔滨市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

1大连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港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素有“北方香港”的美誉。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2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东、北两面与朝鲜、俄罗斯为邻,南连河北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东北地区地理地位十分重要。

东北地区陆上与朝鲜、俄罗斯接壤,有利于开展对外贸易;通过南面渤海、黄海海域可与韩国、日本等众多海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4、气候类型及特点: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温暖短暂,冬季寒冷漫长。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气候与天气- 气候的定义与特征- 气候带的划分与分布- 气候类型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天气的概念与形成原因- 天气预报的方法与意义第二章:地球运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太阳的直射与变化- 四季变化的原因与特点- 地球的地理子午线与标准时间- 我国的时区及其影响第三章: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地震的成因与危害- 龙卷风的形成过程与特点- 暴雨、洪水、干旱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第四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人口问题的概念- 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的对策与控制措施- 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城市化的加速与问题第五章:工业与能源- 工业的定义与分类- 原材料与能源的重要性- 不同能源的特点与利用领域- 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六章: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基本分类- 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与应用- 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信息技术与通信的发展与应用- 我国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第七章:农业与农村- 农业的定义与类型-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与适应区域-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与路径- 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第八章:旅游与资源- 旅游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利用- 我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我国资源禀赋与资源优化利用第九章: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同污染物的分类与影响- 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措施-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第十章:国际与国内关系- 国际关系的定义与特征- 不同国家间的关系与交流方式-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内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策略与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正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想要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那么学习好地理是非常重要的。

八年级的地理如何复习呢?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篇一:区域特征】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等。

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考虑。

具体如下所示:1.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思路(1)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如某地位于10~40,120~150,即可判断该地是澳大利亚。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主要包括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和被海洋包围的岛屿四种情况。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如某大陆的西面为太平洋,东面为大西洋,且位于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南美大陆。

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如某地位于太行山的西侧,某河流的凸岸等。

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之形成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

气候影响所在地区的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构成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常见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地形特征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表起伏状况、地形分布、地势高低方面来描述地势特征主要从地表起伏变化的趋势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在地表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2)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

①气候类型: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气候特征;二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3)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状况)、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大小、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常见的人文地理要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

(2)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3)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4)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5)环境问题: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①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海洋污染等;②生态破坏主要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

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篇二:东北三省】1.位置东北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温带。

2.地形和气候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

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冬季大面积分布的积雪和冻土改变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热量条件不足,早霜冷害影响农业收成。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辽东半岛是国内外的苹果产地。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

东北山地有“东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的红松林区。

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4.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

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

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的原油供应基地。

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

闻名全国的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6.稠密的铁路网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

沈阳是东北地区的城市。

大连港是东北的海港。

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

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篇三:黄土高原】考点一、世界的黄土堆积区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1)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2)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3)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4)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篇四:首都北京】一、政治文化中心1、世界上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

2、地理位置(1)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2)北京向东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进入能源基地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3、自然环境(1)地形:东部、南部为华北平原,西部、北部为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区、第三级阶梯、季风区。

4、北京城市职能: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1)政治中心: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2)文化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地区,各类体育馆、博物馆、文艺团体。

(3)国际交往中心: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发展历史:远古时代---周朝称蓟-----金--元----明---清各代建都。

2、旧城格局:“凸”字轴线形。

3、世界遗产名录: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4、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5、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规模的皇家园林。

6、前门大街是老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

7、南锣鼓巷是我国完整保存着元大都里坊,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1、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新区和卫星城。

2、城市交通: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

3、中央商务区是首都北京最富有活力和有现代化气息的地区。

4、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北京是全国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6、北京城市建设,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7、北京既有现代风貌,又有传统文化特色。

8、北京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地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