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合集下载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硬化一、概述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的基础上产生的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它是各种肝损伤共同的终末阶段。

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

它是严重和不可逆的肝脏疾病,我国城市50-60 岁男性组肝硬化年死亡率为112/10 万。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多种: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长期胆汁瘀积、遗传和代谢疾病、肝脏瘀血、免疫紊乱、营养不良、隐源性等,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腹水、黄疸等),可归属祖国医学“鼓胀”、黄疸”、“积证”等范畴。

二、西医诊断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常有困难,对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者应长期随访,注意肝脾情况及肝功能实验变化,如发现肝硬度增加,或有脾大,或肝功能异常变化,B 超检查显示肝实质回声不均匀等变化,应注意早期肝硬化,必要时肝穿刺活检可获确诊。

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依据以下几点作出临床诊断: (一)有病毒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等有关病史;(二)有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三)肝功能实验有白蛋白下降、血清胆红素升高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指标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四)B超或CT提示肝硬化以及内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活检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三、辨证分型一)湿热郁结证面目俱黄,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胸闷纳呆,口苦烦热,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舌质红或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

二)寒湿困脾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三)肝郁脾虚证面色萎黄,精神不佳,纳呆,食后腹胀,胁肋不适,腹部虽大不坚,大便溏薄,小便量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

四)肝脾血瘀证面色黧黑或晦滞,腹大坚满,青筋显露,头颈胸壁可见血痣,唇色紫褐,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探析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常常由长期的肝炎、酗酒、肝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

它的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受到破坏,替代性纤维组织形成,导致肝功能丧失。

在治疗肝硬化的过程中,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相互结合的综合疗法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实践和科学依据。

首先,中医的理论与西医相比,更加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肝硬化的发生与肝脏的气血瘀滞、湿热聚积等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治疗肝硬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排毒等。

例如,采用中药杜仲、白芍、槐角等可以活血祛瘀、降低腹水和黄疸的症状。

同时,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倡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代谢能力。

与此同时,西医治疗肝硬化主要侧重于药物疗法和手术。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肝害药物、利尿剂等。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因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硬化,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害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善肝功能和排泄功能来减轻患者的症状。

手术治疗肝硬化则包括肝移植、腹水引流等。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硬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供体不足和手术风险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理论基础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得到证实。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桂附地黄汤”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以减轻肝脏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另一项研究表明,中药熊胆龟板汤配合西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硬化患者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显著减轻肝脏纤维化程度。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可以综合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达到更好的疗效。

当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药的成分复杂,药效难以量化,导致中药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中医对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理解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另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需要更加严谨的临床试验和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PPT课件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PPT课件

定期检查 饮食调整 避免诱因 腹水管理
定期进行肝功能、凝血功能、腹 部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并发症。
预防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诱因, 避免使用损伤肝肾功能的药物。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价
肝性脑病处理:降低血氨水平, 如使用乳果糖、抗生素等药物, 同时控制蛋白质摄入,改善患者 症状。
原发性腹膜炎处理:选用敏感抗 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 支持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主要根据为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 ,但由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 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分 析也可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 腹水等疾病进行鉴别,如血吸虫 病性肝纤维化、慢性肝炎及原发 性肝癌等。
03
中医治疗方法
Chapter
辨证论治原则
辨证分型
肝硬化常见证型包括肝郁脾虚、肝肾 阴虚、气滞血瘀等,治疗时需结合患 者具体病情进行辨证分型。
减轻药物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单一疗法的 药物用量和副作用,提高患者耐受 性和依从性。
改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肝硬化患者 临床症状、肝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 具有优势。
指南制定背景与目的
指南制定背景
随着肝硬化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中西医结合治疗逐 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然而,目前尚缺乏针对肝 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07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Chapter
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流程优化建议
提供充分信息
确保知情同意书中包含疾病的诊断、治疗 方案、可能的风险和预期效果等信息,以
便患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A 简化知情同意书
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 于专业的术语,确保患者能够理解

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我国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约30%-70%存在病毒的活跃复制。

持续高水平的病毒复制不仅是肝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病情进展,进一步导致失代偿甚或肝癌的原因。

因此,乙肝肝硬化治疗首要的是抗病毒,采用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等的治疗不仅可有效抑制HBV的复制、改善肝功能,对纤维化逆转也有较好的效果。

病毒控制疾病仍可能进展,需重视抗肝纤维化治疗控制病毒非常重要,但病毒控制了也不可掉以轻心。

有些患者病毒较长时间都检测不到了,突然发现了肝脏硬化,各项指标变差。

研究表明,对于重度肝纤维化的慢乙肝患者,即使延长了抗病毒治疗的时间甚至达到5-10年,肝纤维化改变依然欠佳,因为目前的药物治疗尚不能彻底清除HBV。

病毒感染导致肝脏损伤,启动了肝内的纤维化机制来修复,纤维组织在肝内过度沉积会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这一过程一旦启动,其关键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激活,影响到血管活性物质、免疫等等各方面因素,不仅促进疾病发展,还限制其有效逆转。

因此,针对纤维化的治疗显得异常重要,抗病毒不能代替抗纤维化治疗。

三、抗病毒与抗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双抗”治疗可提高疗效1、“双抗”治疗促进纤维化逆转西药擅长抗病毒,中药擅长于抗肝纤维化和整体调节,医生们不断尝试将抗病毒与抗纤维化联合进行“双抗”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

“双抗”联合疗效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

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联合使用抗纤维化的中成药,通过1年的规范治疗,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有效逆转的患者比例比单纯使用恩替卡韦疗效提高了1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病毒阴性的肝硬化,约80%以上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50%以上的患者纤维化程度至少下降了一个等级。

中西医结合的“双抗”治疗可以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

2、抗肝纤维化中成药的使用中成药相对中药汤剂不需要煎煮,服用方便,易于接受。

肝硬化临床治疗案例

肝硬化临床治疗案例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肝组织结构破坏和再生结节形成等病理改变。

常见症状包括腹水、肝性脑病、黄疸、肝区疼痛等。

以下是一例临床治疗案例:患者:男性,56岁,因长期饮酒而患肝硬化,主要症状为腹水、黄疸和食欲减退。

西医治疗方案:对症处理,包括利尿剂和肝脏保护剂,如利尿剂:依他尼酸(furosemide)、螺内酯(spironolactone)等;肝脏保护剂:丙酸脲、果糖醛酸等。

中医治疗方案:补肝养血,清热解毒。

中药方包括: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熟地、当归、川芎、丹参、桑叶、鱼腥草、生地、金银花等。

物理治疗方案: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腹水,可进行穿刺抽腹水或放置腹腔内渗液管进行引流。

食疗方案:少量多餐,低蛋白饮食,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

该患者治疗后,腹水得到缓解,黄疸逐渐减轻,食欲也得到改善。

但仍需长期随访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好的,下面是一个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案例:病例:王先生,男性,58岁。

因长期酗酒引发肝硬化,在就诊时伴有黄疸、腹水和食欲减退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案:王先生接受了中医的针灸和中药治疗。

主要药方包括了柴胡、黄芩、山药、川芎、熟地黄、白术、茯苓、甘草等中药,并结合针灸治疗,以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西医治疗方案:王先生接受了西医的药物治疗和腹水穿刺排液。

主要药物包括了利尿剂、抗生素、肝保护药等,以减轻肝脏负担、预防感染、保护肝细胞为主要治疗原则。

物理治疗方案:王先生接受了物理治疗的肝脏保健指导,包括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减轻肝脏负担、维护肝功能为主要治疗原则。

营养治疗方案:王先生接受了营养治疗的指导,包括高蛋白、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建议,以维持营养平衡、预防营养不良为主要治疗原则。

这个病例中,王先生的肝硬化是由长期酗酒引发的。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中,中医主要通过中药和针灸治疗来调理身体,西医则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腹水穿刺排液来治疗。

物理治疗和营养治疗方案则主要是为了维护身体健康,减轻肝脏负担,促进康复。

肝硬化不用怕,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

肝硬化不用怕,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

肝硬化不用怕,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发布时间:2021-09-01T01:51:47.9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黄国伟[导读]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由多种病因反复作用或者长期作用而对肝脏造成弥漫性损伤的疾病黄国伟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凉山 615000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由多种病因反复作用或者长期作用而对肝脏造成弥漫性损伤的疾病。

能够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长期大量的酗酒而导致的酒精中度、慢性乙肝或丙肝为代表的病毒性肝炎、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肝细胞抵抗力降低、长期处于具有工业毒物或长期服用能产生中毒药性的药物状态下、血色病引起的代谢障碍、肝内胆汁淤积以及血吸虫病等。

由于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硬化疾病的存在,通常会使患者的代谢功能紊乱,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和威胁。

本文通过对中医、西医治疗肝硬化的措施以及结合治疗的优势进行讲解,报道如下:一、肝硬化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食欲减退食欲减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同时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肠胃充血、胃肠道分泌与胃肠道吸收功能紊乱所导致,到后期形成肝硬化腹水,使症状进一步加重。

2、体重减轻体重减轻是肝硬化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是因为患者患病后的食欲减退,进食量不够而导致胃肠道消化出现吸收障碍而形成的一种消化不良,同时由于营养的吸收跟不上,而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从而加重患病程度。

3、疲倦乏力肝硬化患者多数感觉疲倦乏力症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进食量以及营养跟不上、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障碍而导致能量产生不足、肝脏损伤或者胆汁排泄不顺畅情况时,胆碱酯酶降低而对神经肌肉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所导致,患者长期处于疲倦乏力状态,不仅对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对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整个人会缺少“精、气、神”。

4、腹泻腹痛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存在腹泻腹痛的情况比较常见,腹泻通常是由于肠壁出现水肿情况导致对脂肪的吸收能力降低或者是寄生虫感染而导致;腹痛则是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脾周围炎、肝周围炎等各种严重而导致,多处存在于大结节性肝硬化患者,表现形式:右上腹隐痛、阵发性、周期性、时而绞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探析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特征为肝脏组织的结构重构和功能异常。

传统上,中医和西医在治疗肝硬化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理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概念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中医认为肝为藏血之脏,肝病常以血瘀为主要病理机制,因此中医治疗肝硬化的主要目标是活血化瘀。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

中药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补肝汤等常用于肝硬化的治疗。

这些方剂通过活血化瘀、滋养肝脏等多种途径来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

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硬化的治疗。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肝功能指标,减轻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如黄疸、乏力等。

同时,推拿也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达到抗纤维化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与此同时,西医治疗肝硬化主要侧重于控制病因和病理过程。

西医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移植等。

抗病毒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肝硬化的进程。

逆转肝纤维化是西医治疗肝硬化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已有一些药物如HGF、VEGF等被证实可以逆转肝纤维化,有望成为肝硬化治疗的新方法。

然而,逆转肝纤维化的药物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肝移植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尤其是终末期肝硬化患者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替代患者的病损肝脏,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模式逐渐成为肝硬化治疗的新趋势。

在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中,中医基础治疗是核心,西医辅助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通过活血化瘀、滋养肝脏,改善肝功能,西医治疗通过控制病因和病理过程,减缓病情进展。

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可以互补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中医的活血化瘀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肝功能指标,减轻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并且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及意义肝硬化腹水是严重的肝脏疾病并且常有高死亡率,传统的西医疗法主要通过给予利尿剂、限制水盐摄入和进行腹水穿刺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中医学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然而至今尚缺乏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系统性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研究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果和机制,为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1.研究类型: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

2.实验对象:选取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的患者,以及同期无肝硬化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

3.分组及处理方法:1) 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法,包括穴位贴敷、中草药口服、针灸等。

2) 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利尿剂、限制水盐摄入等。

4.观察方法和指标:1) 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情况、腹水减少量、生活质量评价等。

2) 观察时间: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进行观察。

5.数据采集与分析:1) 采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等多种方法获取研究数据。

2)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表。

三、实验设计1.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1) 根据诊断标准,从肝硬化患者中筛选出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

2) 从同期的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2.实验组治疗方法:1) 中医治疗:穴位贴敷、中草药口服、针灸等中医疗法。

2) 西医治疗:利尿剂、限制水盐摄入等西医疗法。

3.观察指标:1) 症状缓解情况:通过患者自述和医生观察记录症状缓解情况,如腹胀、食欲、水肿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 腹水减少量:通过腹水穿刺后收集并称重腹水的减少量。

3)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4.观察时间: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进行观察。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1993年11 月在河南洛阳召开的第5 届学术交流会上制定了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标准[1] , 2003 年重庆第15 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会议将此修订成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2] , 本方案已公布8 年, 近4 年来经过专业委员会专家的多次反复讨论, 现重新修订如下。

1 概念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广泛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肝脏弥漫性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 为多种慢性肝病晚期阶段的共同结局。

肝硬化发展到肝功能失代偿期, 临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症, 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原发性肝癌等。

肝硬化的病因很多, 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感染、酒精中毒、药物与毒物损伤、胆道疾患、遗传代谢缺陷、自身免疫性损伤等。

我国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居于首位, 近年来酒精性肝硬化明显增多。

另外, 临床上有少部分病因尚不清楚, 称为隐原性( cr yptog enic)肝硬化。

根据肝硬化临床表现和病变特点, 代偿期多属于中医癥积的范围, 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则属/ 鼓胀0。

此外, 尚涉及黄疸、胁痛、水肿、血证等病证。

2 临床表现及类型肝硬化的起病和病程发展一般较慢, 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代偿期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恶心、腹胀、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

失代偿期则出现黄疸, 齿衄、鼻衄、瘀点、瘀斑等出血倾向, 贫血, 水肿、尿少。

女性患者常出现月经失调、闭经、不孕, 男性患者多见性欲减退。

合并肝性脑病时出现情感异常、昏睡、昏迷等精神症状。

门脉高压可表现脾大、腹水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51 0%~ 101 0%患者可出现胸水, 以右侧多见[ 3] 。

常见体征有: 面色晦黯, 蜘蛛痣, 肝掌; 皮肤、巩膜有不同程度黄染; 下肢水肿; 肝脏边缘变钝, 肝脏早期肿大, 晚期因萎缩不能触及; 胆汁淤积与肝瘀血引起的肝硬化肝脏常明显肿大; 约1/ 3患者脾脏肿大; 多有腹壁静脉曲张。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性肝硬化。
02
中西医结合诊疗原则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治疗时需考虑患者整体状况。
辨证论治
根据个体差异、病情阶段和证候 特点,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 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协同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产生协 同作用,减轻药物副作用 。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09
目录
• 肝硬化概述 • 中西医结合诊疗原则 •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 西医诊断与治疗手段 •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及优势 • 肝硬化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重要性
01
肝硬化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 性肝病。
治法
02
滋补肝肾。
方药
03
一贯煎加减。
脾肾阳虚证
主症
胁肋隐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或黧黑,畏寒肢冷,腰 膝酸软,下肢水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脾肾。
方药
附子理中丸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04
西医诊断与治疗手段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
包括乏力、纳差、腹胀、黄疸等 症状,以及肝掌、蜘蛛痣等体征
治法
疏肝健脾。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
湿热蕴结证
主症
胁肋胀痛,脘腹胀满,恶心厌油,身目发黄而鲜明,尿黄,口黏 口苦,大便黏滞秽臭或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探析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探析进行阐述。

一、中医治疗肝硬化的方法中医治疗肝硬化主要采用草药汤剂和针灸疗法。

草药汤剂常常由中药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制而成,具有调理肝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

针灸疗法则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二、西医治疗肝硬化的方法西医治疗肝硬化主要包括针对基本病因的治疗、改善症状的对症支持治疗以及肝移植等方法。

对于病因明确的肝硬化患者,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可以采用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病情发展。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利尿剂、抗生素、抗静脉曲张等药物治疗。

对于极为严重的患者,肝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理论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病因病理学说相结合。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调节,通过中药和针灸等方法改善肝脏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而西医则注重病因的明确和针对病因的治疗,通过药物和手术等方法控制病情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将两种医学理论相结合,可以综合利用中药和西药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具体方法包括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针灸联合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等。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可以通过中药的调整全身气血状况,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联合西医治疗可以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肝脏的恢复。

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如食管静脉曲张的栓塞术、腹水的腹腔镜引流等。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优势和局限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优势在于能全面调节人体的内外环境,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的草药和针灸疗法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并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

改善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改善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改善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广泛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改善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黄疸、腹水等。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还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交生活。

长期的疾病折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一步降低了生活质量。

在西医治疗方面,主要包括病因治疗、保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以及并发症的治疗。

针对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病情进展。

保肝药物则有助于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

对于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利尿、止血、降低血氨等。

然而,西医治疗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而且对于肝硬化晚期患者,单纯的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中医认为,肝硬化的发生与正气亏虚、外感邪毒、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

其基本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湿内停。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在肝硬化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疏肝理气类中药有助于缓解肝气郁结,改善患者的情绪和消化功能;健脾利湿类中药可以消除腹水,减轻腹胀等症状。

此外,中医的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也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将西医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手段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相结合,取长补短,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

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

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王先生今年40岁,平时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需要出席各种场合应酬,免不了要大量饮酒。

在一次公司体检中,体检医生提醒王先生,可能需要到大医院细致检查一下肝功能,结果一查发现自己得了肝硬化。

这可急坏了王先生,医生提醒王先生要戒烟戒酒,并注意日常饮食,保证营养的均衡性,便能防止肝硬化症状进一步恶化。

但是由于肝硬化的病因较多,尚需进一步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促进病情康复。

那么中西医结合究竟如何治疗肝硬化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肝硬化肝硬化并不具备独立性,很多慢性肝病发展至晚期,都会呈现肝硬化症状,临床主要症状为肝细胞功能存在障碍,视病情发展程度,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肝硬化的发病诱因不一而足,血吸虫感染、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等,都可能成为发病诱因,近些年呈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包含酒精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症状。

在认识肝硬化的层面,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更重视诊断病因分类,当前在肝硬化病理机制、发展预后方面,都呈现出较大不同,因此治疗方法同样存在差异;其次,更强调治疗的主动性,避免将肝硬化视为终末期。

2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2.1 病因治疗肝硬化的治疗,首先应当将病因的影响降至最低。

如果肝硬化是由乙肝症状发展而来,则不管患者体内丙氨酸转氨酶、HBV-DNA以及乙肝e抗原处于何种水平,只要保证乙肝表面抗原呈现阳性,都需要对抗病毒治疗方案,引起足够重视。

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上,应当保证良好效果,以及较高耐药屏障,从而达到抑制HBV的效果,防止出现各类肝硬化并发症。

如果是由丙肝发展成的肝硬化,则抗病毒药物会受到干扰素炎症激活作用的负面影响,限制其产生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药物的革新,直接抗病毒药物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丙肝抗病毒治疗策略产生了巨大影响。

直接抗病毒药物可以方面患者口服,而且见效快,不会产生较大不良反应。

2024肝硬化的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024肝硬化的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024肝硬化的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及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等为特征的终末病理阶段。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对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关于肝硬化的西医治疗,指南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临床问题1 :肝硬化如何进行病因治疗?推荐意见:明确诊断肝硬化病因后,应尽快采取病因治疗。

(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临床问题2:肝硬化腹水如何治疗?推荐意见1 :在针对病因治疗外,肝硬化腹水患者应合理限制盐摄入(4~6 g∕d),并合理应用常规利尿药物。

(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2 :对于中、大量腹水、复发性腹水、伴低钠血症患者、终末期肝病合并腹水或顽固性腹水患者,当常规利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推荐选择性血管升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作为治疗药物。

(证据等级:B 级;推荐强度:弱推荐)推荐意见3:腹腔穿刺放腹水是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治疗方法,大量放腹水后可应用人血白蛋白。

(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4 :特利加压素可作为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药物。

(证据等级:B 级;推荐强度:弱推荐)推荐意见5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 )可作为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方式。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临床问题3:肝硬化并发症如何治疗?消化道出血推荐意见1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为:禁食、去除诱因、止血、补充血容量、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治并发症。

(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2:推荐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血管升压素及其类似物均作为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治疗药物。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3:建议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短期使用抗菌药物。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推荐意见4:在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基础上,尽早行内镜下检查并治疗,或根据情况考虑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TIPS 或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摘要肝硬化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细胞受损和纤维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和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试验。

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症状以及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机制和疗效。

1. 引言肝硬化是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和纤维化的结果。

其严重程度和预后取决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功能障碍。

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利尿剂、维持水盐平衡等。

而中医治疗则注重调理整体机能和防止病情恶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 中医治疗肝硬化中医治疗肝硬化的基本原则是调节肝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复方丹参片、丹参酮注射液、苦参酮注射液等。

这些药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纤维化和抗氧化的作用,能够改善肝功能和减轻肝硬化相关症状。

中药治疗肝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显性红花、全蝎等药物的功效和副作用方面。

3. 针灸治疗肝硬化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肝硬化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调节肝脏功能、缓解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循环等。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肝硬化可以减少患者的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然而,针灸治疗肝硬化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试验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试验主要是通过将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或将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结合,探索其疗效和安全性。

其中,常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加强西药、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等。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药物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5. 讨论与展望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肝硬化怎样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硬化怎样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硬化怎样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我国肝病患者数量较多,其中乙型肝炎患者数量占比相对较大,根据当前我国乙型肝炎整体治疗状况来看,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并未接受妥善的治疗措施,而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相当一部分患者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这也解释了为何我国肝硬化发病率居高不下。

肝硬化对于人体健康威胁极大,对于肝脏疾病患者而言,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是其整体病情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没有接受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下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如再不接受相关治疗,则会进一步向肝癌发展。

而在肝硬化治疗过程中,中医及西医均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单纯采取某一种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当前临床工作中,常推荐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对肝硬化进行治疗。

中西医在肝硬化治疗方面各具优势,尤其是在近年来中医在肝病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肝硬化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治疗手段,成为了更多患者的选择。

为进一步加深广大普通群众对于肝硬化治疗的整体认识,本文将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肝硬化绝大多数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西医在肝硬化治疗过程中,主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一般来讲患者需要积极卧床休息,减少日常活动量。

如果患者处于代偿期那么在有效控制变形的前提下可以参与一些非体力劳动而对于已经处于失代偿期的患者而言则应严格卧床休息。

从药物治疗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肝硬化患者,其所采取的药物治疗措施不尽相同,例如最为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的肝硬化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应继续坚持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果患者处于代偿期那么通过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肝硬化进程的。

西医在肝硬化药物治疗过程中主张抗炎和保肝,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抗纤维化的药物。

在保肝护肝方面西医可选药物也相对较多,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熊去氧胆酸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

另外西医在肝硬化治疗过程中,还会采取外源性补充维生素的方式来起到保肝解毒的作用,很多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根据医生指导意见,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等来辅助治疗,不同类型的肝硬化患者在维生素补充过程中所用维生素种类不同,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正确的维生素进行辅助治疗。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肝硬化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慢性肝病造成肝组织的纤维化,纤维化发展到一定时间就变成了肝硬化。

在我国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多见于男性人群。

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聊聊关于肝硬化的那些事儿!什么是肝硬化?肝硬化主要是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从而形成结节、假小叶的一种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正常组织和血供遭到破坏,主要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大类临床表现,具体如下:(1)代偿期。

包括临床1期和2期,1期患者无静脉曲张和腹水;2期患者无腹水、出血,但在具体检查中可见食管静脉曲张;部分患者无症状,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消瘦、腹泻、无力等症状。

(2)失代偿期。

包括临床3期、4期、5期,3期患者出现腹水但是无出血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症状;4期患者以静脉曲张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腹水症状;5期患者以脓毒血症和肝肾综合征为主要症状。

此外,失代偿期患者均有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腹泻、乏力、体重减退、黄疸、出血、蜘蛛痣、肝掌、发热等症状。

肝硬化病因有哪些?我国肝硬化患者多数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

引起病毒性肝硬化的有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个别情况下戊肝也会导致肝硬化,前三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而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肝炎病毒持续存在、中重度肝脏坏死、纤维化,当不同类型肝炎的重叠感染,肝硬化的进程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

其次我国肝硬化病因有工业毒物或药物引起的肝硬化、肝脏血液循环障碍、胆汁淤积、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免疫紊乱、寄生虫感染等。

欧美国家肝硬化常见酒精性肝病。

肝硬化中西医治疗方法有哪些?目前肝硬化治疗没有根治的方法,以早期发现和阻止病程进展为主要目的,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患者的临床分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其特点是在肝细胞坏死的基础上纤维化,并代之以纤维包绕的假小叶,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有大量腹水形成。

属于中医学“胁痛”“积聚”“徵积”“鼓胀”范畴。

一、分类(一)西医分类1.肝炎后肝硬化;2.胆汁淤积性肝硬化)3.酒精性肝硬化)4.血吸虫性肝硬化)5.心源性肝硬化)6.其他原因肝硬化。

(二)中医证型1.肝气郁结证(含肝胃不和、肝脾不调)(1)主要症候:①胁肋胀痛或窜痛;②急躁易怒,喜太息;③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④脉弦。

(2)次要症候:①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②便溏;③腹胀;嗳气;⑤**胀痛或结块。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第1项必备)加次证2项。

2.水湿内阻证(1)主要症候:①腹胀如鼓,按之坚满或如蛙腹;②胁下痞胀或疼痛;③脘闷纳呆,恶心欲吐;④舌苔白腻或白滑。

(2)次要症候:①小便短少;②下肢浮肿;③大便溏薄;④脉细弱。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第1项必备)加次证1项。

3.湿热蕴结证(1)主要症候:①目肤黄染,色鲜明;②恶心或呕吐;③口干或口臭;④舌苔黄腻。

(2)次要症候:①脘闷,纳呆,腹胀;②小便黄赤;③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④胁肋灼痛⑤脉弦滑或滑数。

(3)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 项加次证2项。

4.肝肾阴虚证(1)主要症候:①腰痛或腰酸腿软;②胁肋隐痛,劳累加重;③眼干涩;④五心烦热或低烧;⑤舌红少苔。

(2)次要症候:①耳鸣、耳聋;②头晕、眼花;③大便干结④小便短赤⑤口干咽燥;⑥脉细或细数。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3项,或主证2项加次证2项。

5.脾肾阳虚证(1)主要症候:①腹部胀满,入暮较甚;②脘闷纳呆;③阳痿早泄;④神疲怯寒;⑤下肢水肿。

(2)次要症候:①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②大便稀薄;③面色萎黄或苍白;④舌质淡胖,苔润;⑤脉沉细或迟。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3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2项加次证2项。

6.瘀血阻络证(1)主要症候:①胁痛如刺,痛处不移;②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③腹壁青筋暴露;④肋下积块(肝或脾肿大);⑤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唇色紫褐。

(2)次要症候:①面色黎黑或晦黯;②头、颈、胸腹红点赤缕;③大便色黑;④脉细涩或芤;⑤舌下静脉怒张。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

二、诊断标准(一)诊断依据1.主要指征(1)内镜或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B超提示肝回声明显增强、不均、光点粗大;或肝表面欠光滑,凹凸不平或呈锯齿状;或门静脉直径≥1.4cm;或脾脏增大,脾静脉直径≥1.0cm。

(3)腹水,伴腹壁静脉怒张。

(4)CT显示肝外缘结节状隆起,肝裂扩大,尾叶/右叶比例>0.05,脾大。

(5)腹腔镜或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为肝硬化。

以上除(5)外,其他任一项结合部分次要指征,可以确诊。

2.次要指征(1)体征:肝病面容(脸色晦黯无华),可见多个蜘蛛痣,肝脏,黄疸,下肢水肿,肝脏质地偏硬,脾大,男性**发育。

(2)化验:一般肝功能异常(血清白蛋白含量下降,A/G倒置,血清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或血清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III型前胶原肽(PIIIP)、层粘连蛋白(LN)增高。

以上所列化验指标及体征不必悉备。

(二)病因诊断依据1.肝炎后肝硬化需有HBV-M(任何一项)或HCV-M(任何一项)阳性,或有明确重症肝炎病史。

2.酒精性肝硬化需有长期大量嗜酒史。

3.血吸虫性肝硬化需有慢性血吸虫病史。

4。

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需有相应的病史及诊断,如长期右心衰竭或下腔静脉阻塞,长期使用损肝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2代谢障碍性疾病等。

(三)分期和分级判断依据1.分期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凡具有较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血浆白蛋白降低(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及门脉高压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等)者,可定为失代偿期。

2.分级按Child(Child-pugh)评分分级,详见表1。

项目 1分 2分 3分白蛋白 >35 28~35 <28胆红素μmol/L <34 34~51 >51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腹水无轻度中-重度肝性脑病无 1~2级 3~4级A级:总分5~6分;B 级:总分7~9分;C级:总分≥10分。

三、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疗程(3mo)结束时,①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②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有腹水者腹水消失;③肝功能(ALT、胆红素A/G或蛋白电泳)恢复正常;④以上3项指标保持稳定0.5~1a。

2.好转疗程结束时,①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②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有腹水者腹水减轻50%以上而未完全消失;③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

3.无效未达好转标准或恶化者。

单项肝功能指标的疗效判定,同显效、好转、无效中有关规定。

四、治疗(一)治疗原则肝硬化的治疗应该中西医结合综合性治疗。

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酒精性肝硬化者必须戒酒;代偿期乙型及丙型肝炎肝硬化者可抗病毒治疗。

肝硬化早期应积极用中药抗纤维化治疗,晚期应针对并发症治疗。

(二)一般治疗代偿期患者应适当减少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可参加轻工作;失代偿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为主。

饮食以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为宜;有腹水时应少盐或无盐;禁酒;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禁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三)中医中药治疗1.辩证论治(1)肝气郁结证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汤加减。

(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陈皮、炙甘草)。

加减:兼脾虚证者加四君子汤;伴有苔黄,口干苦,脉弦数,气郁化热者加丹皮、栀子;伴有头晕、失眠,气郁化热伤阴者加制首乌、枸杞、白芍;肋下刺痛不移,面青、舌紫者加元胡、丹参;精神困倦,大便溏,舌苔白腻,质淡体胖,脉缓,寒湿偏重者加干姜、砂仁。

(2)水湿内阻证治则:运脾化湿,理气行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白术、熟附子、干姜、木瓜、大腹皮、茯苓、厚朴、木香、草果、薏苡仁、车前子、甘草、。

加减:水湿过重者加肉桂、猪苓、泽泻;气虚明显者加人参、黄芪;胁满胀痛加郁金、青皮、砂仁。

,-、湿热蕴结证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芩、黄连、知母、厚朴、枳实、陈皮、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茵陈蒿、栀子、大黄、牵牛子(研末冲)、甘草、。

加减:热毒炽盛,黄疸鲜明者加龙胆草、半边莲;腹胀甚,大便秘结者加商陆;小便赤涩不利者加陈葫芦、马鞭草;热迫血溢、吐血、便血者,去厚朴,加水牛角、生地、丹皮、生地榆;昏迷属热入心包者鼻饲安宫牛黄丸。

(4)肝肾阴虚证治则:滋养肝肾2活血化瘀。

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生地、沙参、麦冬、阿胶(烊)、牡丹皮、当归、赤白芍、枸杞子、川楝子、丹参、桃仁、红花、枳壳)。

加减:内热口干,舌红少津者加天花粉、玄参;腹胀明显者加莱菔子、大腹皮;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低热明显者加青蒿、地骨皮;鼻衄甚者加白茅根、旱莲草。

(5)脾肾阳虚证治则: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或《济生》肾气丸合五苓散加减(熟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猪苓、茯苓、泽泻、猪苓)。

偏于脾阳虚者用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偏于肾阳虚者用《济生》肾气丸合五苓散。

加减:腹部胀满,食后较甚,在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基础上加木香、砂仁、厚朴;如面色灰暗,畏寒神疲,脉细无力可在《济生》肾气丸合五苓散基础上加巴戟天、仙灵脾;如腹壁青筋显露加赤芍、桃仁。

(6)瘀血阻络证治则:活血行气2化瘀软坚。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乌药、延胡索、牡蛎、郁金、炒五灵脂、枳壳)。

加减:瘀积明显者加炮山甲、蟅虫、水蛭;腹水明显者加葶苈子、瞿麦、槟榔、大腹皮;若兼见气虚者加白术、人参、黄芪;兼见阴虚者加鳖甲(研末冲服)、石斛、沙参等;兼见湿热者加茵陈、白茅根等。

2.中成药治疗(1)十枣丸:1。

5~3g,晨起空腹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臌胀水饮内聚之实证,得快利后止服。

(2)大温中丸:6~9g,2~3次/d,口服,姜汤送服,适用于臌胀证属脾虚湿盛者。

(3)大黄蟅虫丸:6g,3次/d,口服,适用于瘀血阻络证,正气不虚者。

(4)鳖甲煎丸:6g,3次/d,口服,适用于肝脾血瘀证,正气不虚者。

(5)鳖甲软肝片:4片,3次/d,口服,适用于肝脾血瘀证。

(6)扶正软肝胶囊:4粒,3次/d,口服,适用于肝脾血瘀证,兼正气虚弱者。

3.针灸治疗(1)肝气郁结证。

选期门、内关、太冲,用泻法;兼水湿内停加阳陵泉、水分、气海,平补平泻。

(2)脾虚湿盛证。

选脾腧、中脘、足三里、阴陵泉、水分,平补平泻。

(3)脾肾阳虚证。

选脾腧、肾腧、水分、足三里、气海,平补平泻。

(4)肝肾阴虚证。

选肝腧、肾腧、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平泻。

(四)西药治疗保肝和抗病毒治疗,腹水的处理,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的处理,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处理,脾功能亢进及继发性感染的处理,可参见《实用内科学》第11版肝硬化有关章节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