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概述

合集下载

稠油降粘技术

稠油降粘技术

稠油降粘技术目前常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降粘方法(包括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乳化降粘、微生物降粘技术等五种)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

掺稀油降粘存在着稀油短缺及稠油与稀油间价格上的差异等不利因素;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存在着较高的能量损耗和经济损失;改质降粘要求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同时使用范围较窄;乳化降粘使用范围相对较宽(包括油层开采、井筒降粘、管道输送等领域),同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分析认为,采用化学降粘方法进行稠油降粘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优先考虑。

一、掺稀降粘掺稀降粘采油工艺是通过油管或油套环空向油井底部注入稀油,使稀油和地层产出的稠油充分混合,从而降低稠油粘度和稠油液柱压力及稠油流动阻力,增大井底生产压差,使油井恢复自喷或实现机械采油的条件。

掺稀油方式有空心抽油杆注入、单管柱注入、油管注入和套管注入4 种。

空心抽油杆注入: 稀油由空心抽油杆注入井下, 在泵筒内与地层稠油混合后由油管举升到地面(见图1) , 减小了流动阻力。

单管柱注入: 平行于油管下一条管柱, 将稀油注入到泵下与地层液混合, 经油管将混合液采出(见图2)。

图1空心杆注稀油降粘示意图图2油管注稀油降粘示意图套管注入: 稀油从油、套环形空间注入, 在泵下与地层稠油混合后经油管举升到地面(见图3)。

油管注入: 稀油从油管注入与地层液混合,经抽油泵上的带孔短节进入油、套环形空间被举升到地面(见图4)。

图3套管注稀油降粘示意图图4油管注稀油降粘示意图一般来说,稠油与轻油的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

混合温度应高于混合油的凝固点3—5℃,等于或低于混合油凝固点时,降粘效果反而变差。

确定合理的掺油比应根据油井的原油粘度、温度、含水、含砂等情况而定。

给稀油管输温度,是决定掺油量的重要因素。

辽河金马公司通过多年摸索发现,当管输温度保持在50摄氏度左右时,稀油黏度降至最低,能够充分带动井内稠油举升至地面。

为此,他们在偏远井站的稀油干线上增装了5座加热炉,保证了稀油入井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同时对4座采油站的稀油干线进行了合并,减少了零散输送带来的热损失。

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及其应用

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及其应用

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及其应用
超稠油是指粘度大于1000mPa·s的油,由于其粘度高、流动性差,开
采难度大,因此一直是油田开发的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
学家们研发出了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该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超稠油高温降粘技术
超稠油高温降粘技术是指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粘度降低,从而提高
其流动性。

具体来说,该技术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分子间距增大,
分子间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其粘度降低。

此外,加热还可以使油中的
杂质分解,减少油的粘度。

二、超稠油高温降阻技术
超稠油高温降阻技术是指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黏附在管壁上的分子
间距增大,从而减少黏附力,降低油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

具体来说,该技术通过加热超稠油,使其分子间距增大,从而减少油在管道中的
黏附力,降低油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

三、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的应用
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该技术可以提高超稠油的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其次,该技术可
以减少管道中的摩擦阻力,提高输油效率。

最后,该技术可以减少油
田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性。

总之,超稠油高温降粘降阻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有效地
解决超稠油开采难题,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稠油集输降粘方法概述

稠油集输降粘方法概述

相同,但其目的仅仅是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稠油粘度, 而 不是生产成品。 稠油烃类可以进行分解、 异构化、 芳构化, 氢转移、 叠合、 烃化等多种反应, 其中最主要的反应是分 解反应 ( 如断侧链、 断环、 脱氢裂化反应) , 影响促化裂化 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反应温度 ( 一般要求达 *""’以上 ) 、
’+(
6* 73’到 6!" 73’。
优点: 稠油改质降粘从根本上降低稠油的粘度。改 善稠油在管道中的流动性, 从而提高管道特别是长输管 道的弹性 ( 适用性) 。此外稠油裂化生成的轻质油不仅 可以使未发生裂化的稠油组分稀释, 而且可以因其分子 量变小而增加稠油蒸气压, 亦即增加稠油管输动能。显 然, 粘度的降低和蒸气压力的上升都有利于稠油的常温 集输。稠油催化裂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因此经催化裂 化的稠油无需再进行加热或添加化学剂等降粘处理即 可实现常温输送’3(。 不足: 硬件条件太高, 投资太大。
’(( 稠油掺稀输送方法
原理: 就是将稠油稀释, 降低稠油的粘度, 以混合物 的形式进行输送的一种方法。常规的稀释方法是, 在稠 油进入管道之前, 先将稠油与一些低粘液态碳氢化合物 混合在一起, 这样就可以降低稠油的输送粘度。掺入轻 质油 ( 包括天然气凝析液、 原油的馏分油、 石脑油等)稀 释一直是稠油降粘减阻输送的主要方法。 轻质油来源方 便并且充足时,稀释降粘减阻技术是最简单且有效的。 为解决轻质油不足的矛盾, 二十世纪 )% 年代起, 国外大 力开展替代稀释剂和其它降粘减阻技术的研究, 例如曾 研究 *+,( 甲基叔丁基醚)对稠油的降粘效果 : 在加
总第 !"# 期 $%%& 年第 $ 期



稠油集输与长距离管输降黏工艺

稠油集输与长距离管输降黏工艺

doi:1013969/j1issn1100626896120101031028稠油集输与长距离管输降黏工艺叶兵(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摘要:由于稠油的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高,密度和黏度较大,所以给稠油的集输与长距离管输带来了一些技术难题,影响了稠油长距离管输的成本和效益。

本文讨论并比较了国内外近年来原油降黏减阻输送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现状。

关键词:稠油;降黏;减阻;集肤效应 由于稠油的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高,密度和黏度较大,所以给稠油的集输与长距离管输带来了一些技术难题,影响了稠油长距离管输的成本和效益。

稠油降黏输送技术主要有:(1)集肤效应(SECT)伴热技术。

当交流电通过铁磁性材料时,导体横截面上的电流分布是不相同的。

在接近导体曲表皮部分电流比较集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集肤效应。

管道集肤效应伴热技术是石油化工等企业热输管道用于加热伴热和保温的新技术、新工艺,适应于中长距离的输液(超稠油、稠油、高凝油)管道的伴热和加热。

(2)稠油改质降黏。

稠油改质降黏是一种浅度的原油加工方法,以除碳或加氢使大分子烃分解为小分子烃来降低稠油的黏度。

(3)表面活性剂降黏。

表面活性剂降黏通常归为3种机理:①乳化降黏,即在活性剂作用下使油包水型乳状液反相成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而降黏;②破乳降黏,即活性剂使油包水型乳状液破乳而生成游离水,根据游离水量和流速,形成“水套油心”,“悬浮油”,“水漂油”而降黏;③吸附降黏,即活性剂分子吸附于管壁上或油层间而减少摩擦阻力。

(4)乳化降黏剂和加碱降黏。

由于稠油中有机酸含量较高,可采用加碱的方法,使碱与有机酸反应生成表面活性物质,该活性物质是天然的O/W 型乳化剂,在该乳化剂的作用下,稠油与水形成O/W型乳状液,可大幅度降黏。

(5)掺稀油降黏。

典型稠油黏度太高,仅加热往往不能达到管输黏度要求(否则加热温度太高)。

掺入轻质油稀释一直是稠油降黏减阻输送的主要方法。

轻质油来源方便并且充足时,稀释降黏减阻技术是最简单且有效的。

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概述

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概述

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概述摘要:矿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

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关键词:稠油降粘技术原理复合降粘稠油一般是指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的粘度超过100mPa?s以上,密度大于0.92g/cm3的原油。

对石油来说,固态烃、沥青质和胶质的含量及组成是决定其流变性的主要因素。

因此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稠油输送过程中常用的降粘方法有: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等。

一、加热降粘技术1. 降粘机理稠油加热输送方法主要是通过加热的方法提高稠油的流动温度,以降低稠油粘度,从而减少管路摩阻损失的一种稠油输送方法。

稠油中胶质与沥青质分子的结构特点及相互作用,使稠油体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Π键和氢键,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获得足够的能量时,Π键和氢键被破坏,使得稠油粘度大幅度降低。

2. 存在问题用加热降粘技术输送稠油是传统的输送方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委内瑞拉从I955开始采用这种技术。

但最大缺点是当管线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常发生凝管事故,且其能耗高,输量1%以上的原油被烧掉和损耗,经济损失大。

因此,应逐渐减少或取代加热降粘输送。

电伴热法在印尼苏门答腊的扎姆鲁得油田已成功应用多年,国内多用于干线解堵、管道附件和油气集输管线。

二、掺稀降粘技术1. 降粘机理利用有机溶剂相似相溶的原理,在稠油进入管道前,将一些低粘液态碳氢化合物作为稀释剂,与稠油混合在一起,降低稠油的输送粘度,从而以混合物的形式进行输送。

通常掺入的稀释剂为轻质油,主要包括天然气凝析液、原油的馏分油、石脑油等。

向稠油中掺入稀油得到混合物的粘度与稀油的掺入量之间成指数关系。

稀释剂的注入量主要取决于稠油稀释剂的相容性。

稠油降粘

稠油降粘

NDJ-5S数显式旋转粘度计
仪器使用原则: 高粘度的液体选用小的转子和慢的转速;低粘度的 液体选用大的转子和快的转速。
使用注意事项:
当估计不出被测液体的大致粘度时,应假定为较高 的粘度,试用由小到大的转子和由慢到快的转速。
向磨擦碰撞,从而将电磁能转换为热能使稠油温度升高,有利于 稠油粘度下降。
(a)稠油中极性分子受到交流电场作用产生转向极化,造成分子转
(b)稠油分子在交变电场作用下进行周期性排列组合,稠油分子键 被破坏,稠油粘度进一步降低。

2.9 微波加热降粘技术
机理:
(a)热作用。不同的组分介质损耗不同,微波加热造成热的不均匀

2.3 水热催化裂解降粘技术
水热催化裂解降粘技术是利用稠油与水蒸汽间发生 的水热裂解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高碳数的稠 油发生部分裂解而成为பைடு நூலகம்质油,不可逆地降低了稠油 粘度。
机理: (a)稠油水热裂解中最重要的反应步骤是稠油中有机硫化物硫键在 金属离子的催化下裂解,使稠 油中的沥青质含量降低,稠油分
3.3 油溶性降粘剂的室内评选
由于降粘剂对原油有专属性,在使用前必须做室内
筛选,选出较高降粘效率的试剂!
温度选择依据:根据采油井口稠油温度。 降粘剂选择依据:降粘率⊿μ=(μ-μ0)/μ0×100% 降粘率越高,降粘效果越好! 浓度选择依据:相同降粘率的情况下,用量越小越好!
NDJ-I指针式旋转粘度计

2.7 磁处理降粘技术
机理:
(a)磁化作用产生诱导磁距, 抑制蜡晶形成和聚结, 使蜡晶 以小 颗粒形式存在于稠油中。 (b) 磁化作用破坏了原油各烃类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分子间的聚合力 减弱 ,其中胶质和沥青质 以分散相而不是缔结相溶解在原油中, 使原油粘度降低 ,流动性增强 。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在开采和输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降粘的需求。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成本、延长井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主要方法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石油资源逐渐减少,油田产量的稳定提高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然而,稠油的开采和输送过程面临着粘度高、流动性差等问题,降低了开采效率和输送能力,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成为了当前石油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稠油降粘技术主要方法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三种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机械能、超声波等手段对稠油进行物理作用,改变其粘度。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剪切、振荡、高压处理等。

剪切是通过搅拌、搅拌、搅拌等手段将稠油进行物理剪切,使其粘度降低。

振荡是通过振动装置对稠油进行振动,改变其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高压处理是通过对稠油施加高压力,增加其流动性。

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改变稠油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溶剂、添加改性剂等。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改善稠油和水的亲和性,使其形成胶状液体,降低粘度。

溶剂的添加可以改变稠油的分子结构,使其变得更加流动。

改性剂的添加可以通过改变稠油分子链的结构和长度,降低粘度。

热力学方法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处理,改变其粘度。

热力学方法主要包括低温处理和高温处理两种。

低温处理是通过将稠油降至低温,使其粘度降低。

高温处理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使其分子运动加快,粘度降低。

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油田开采和输油管道输送方面。

在油田开采方面,稠油降粘技术可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原油粘度后,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延长油井寿命。

此外,稠油降粘技术还可以解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沉积、堵塞等问题,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稠油降粘输送方法概述

稠油降粘输送方法概述
抵债 或 出 现道 德 风 险后 ,银 行 在 执 行质 对 于 少数 无 法 提 供 符 合 要 求 质 物 凭 证 的 权 时却 发 现 ,其 委 托 的 监 管 公 司 监 管 的 动 产 质 押 贷 款 的公 司 ,监 管 人 要 严 格 遵 质物是无合 法货权凭证 的他人 之物 , 届 守 三 方协 议 条 款 , 及 时 向质 权 人 通 报 , 应 至 于 个 别 出票 或 出具 虚 假 或 明显 不足 值 的存 货 权 证 或 货 运 单据 ( 如
原 理 : 油 加 热输 送 方法 主 要 是 通过 加 热 的 方 法 提 高 稠油 外 原 油 主 要 集输 方法 。 稠 电伴 热 法在 印尼 苏 门 答腊 的扎 姆 鲁得 油 国 管 的流 动 温 度 , 以降 低 稠 油 粘 度 , 而 减 少 管 路 摩 阻损 失 的 一种 田 已成 功应 用 多 年 , 内 多 用于 干线 解 堵 、 道 附件 和 油 气 集 从
2 稠 油掺 稀 法 .
目前 绝 大部 分稠 油 管输 采 用 输 油 管 内慢 流 速 动 态 冷 却 工 艺和
原 理 : 用 有机 溶 剂 相 似 相溶 的原 理 , 稠 油 进 入 管 道前 , 利 在
善 , : 加 工 协 议 到 期 终 止 , 场 价 格 而 合 作 方相 关 人 员 的 默许 和 临 时性 私 下 牵 住 这 一 “ 鼻 子 ” 才 能 使 存 货 质 押 贷 如 代 市 牛 ,
油供 应具 有 重 大 意 义 。 油 具 有 密度 大 、 稠 粘度 高 的特 点 , 送 之 相 比 , 输 具有 以下优 点 : ①热效率高 ; 温度控制灵活 , ② 可以在较 前 必 须 先 降粘 , 何 降粘 是 一 个 重 要 的技 术 和 经 济 问题 。目前 , 如

稠油稀化降粘解堵技术简介

稠油稀化降粘解堵技术简介

稠油稀化降粘解堵技术简介一、稠油蒸汽吞吐井伤害原因分析通过对辽河油田稠油主力区块蒸汽吞吐井油层保护及处理技术研究,我们总结蒸汽吞吐井伤害(致使注汽有效率低,产能下降梯度明显)的主要原因是:1、注汽前沿热/冷伤害,随着注汽轮次越多,对地层造成的伤害也逐渐变大。

2、乳液堵塞(液锁)伤害(热汽(热水)与地层原油产生乳化)。

3、水敏(粘土膨胀)伤害。

4、地层盐敏伤害。

二、稠油稀化降粘解堵技术2.1 技术原理从分析注汽(蒸汽吞吐)过程中对油层造成的伤害原因、伤害类型及伤害程度的基础上,对目前现场使用的各种注汽添加剂、化学助剂产品性能、现场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并利用稀化剂降低原油粘度,特别是对滞留、吸附近井附近的重质稠油(沥青质、胶质、蜡等)具有较好的稀化降粘效果,同时又满足储层配伍性要求,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蒸汽吞吐井高效冷采复产剂,主要目的是解除注汽过程中对地层伤害,并借助新的工艺,提高地层能量、稀化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回采速度和回采水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冷采低渗透层(难动用层),进而最大限度恢复高轮次低(无)效吞吐井产能,延长有效开采轮次。

2.2 主要成份高轮次低(无)效吞吐井冷采复产技术,药剂主要成分是由稠油稀化剂,分散渗透剂,高温防破乳剂,润湿转向剂,阳离子小分子表面活性剂,薄膜扩展剂,低碳酸解堵剂,金属络合剂,地层自生气增能助排剂等复合成分组成。

2.3技术特性①是一种较好的稠油稀化剂:由于试剂中含有稠油稀化剂,该剂是通过控制改变原油分子中的过渡金属元素含量或配位体数量,降低原油粘度,特别是对滞留、吸附近井附近的重质稠油(沥青质、胶质、蜡等)具有较好的稀化降粘效果,既减小油流动阻力,也对近井附近堵塞具有较好解堵效果;即有助于热量传递,又减少热汽(热汽、油、水混合物)在油层条件下流动阻力,同时,对岩石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使油润湿岩石转化为水润湿,有利于油水流动;②是一种较强的分散渗透剂:由于该剂含分散渗透剂,润湿转向剂,阳离子小分子表面活性剂,薄膜扩展剂,使得注汽热前沿产生的乳化带,进行分散、微乳化,液滴直径小于30μm,满足“大拇指”定律要求,解除注汽过程中产生的液锁、水锁伤害;③是一种较强的高温防破乳剂:由于该剂含有高温防破乳剂,预防高温下乳化,同时,当其与分散剂等混配时,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使得解除液锁、水锁等效果更好;④是一种防窜、封窜剂:由于该剂含有一种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在相对高流速、低温、高含水时,形成乳状液,乳化程度较大,且瞬间液滴直径明显变大,当注汽发生汽窜时,汽窜处通常出现在高渗层,也是高含水层,此处温度、压力相对较低,此时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局部发生较强的乳化现象,不配伍的乳化液滴,具有暂时的封堵、封窜作用,随着温度、压力的“平衡”,这种作用自行解除,从而提高注汽有效率;⑤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解堵、粘土稳定剂:由于该剂含有低碳酸解堵剂,解除油层各种堵塞,诱发油层能量,同时,该剂在高温(180℃以上)条件下,释放出一种阳离子小分子,对粘土膨胀、运移具有较强的抑制性;而反应中产生的络合酸,对粘土矿物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其较高的电负性压缩粘土晶格层间距,对已经膨胀粘土具有一定的收缩作用。

稠油化学降粘法概述

稠油化学降粘法概述

稠油化学降粘法概述赵素惠 王永清 赵田红(西南石油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要 综述了稠油开采的常用方法(加热法、掺稀油法、稠油改质降粘法和添加化学药剂降粘法),着重介绍了添加化学药剂降粘法(催化降粘、加碱降粘、加表面活性剂降粘、加降凝剂降粘、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并阐述了它们的作用机理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降粘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稠油 降粘剂 加熟 掺稀油 稠油改质 化学药剂 催化 加碱 表面活性剂 降凝剂 油溶性降粘剂收稿日期:2005-04-04作者简介:赵素惠(1981~),女,硕士生,Email :Zhaosuhui @Chemical Visbreaking Method of H esvy OilZhao Suhui Wang Y ongqing Zhao T ianhong(S outhuest Petroleum G nstitute ,Sichuan chengdu 610500)Abstract The main methods for heavy oil production are reviewed 1Am ong these ,the chemical visbreaking method isem phasized and the functioning mechanis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are als o discussed 1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 prospect of the chemical visbreaking method is investigatedK eyw ords heavy oil ,viscosity reducing technique ,heating ,thin oil ,upgrading ,chemical methods ,catalyzing ,alkali 2fying ,surfactants ,depressant ,oil -s oluble reducing chemical 在油田中常用的稠油化学降粘法有:稠油催化降粘、加碱降粘、加表面活性剂降粘、加降凝剂降粘及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

稠油的乳化降粘法

稠油的乳化降粘法

稠油的乳化降粘法
稠油的乳化降粘是一种将稠油转变成小分子悬浮分散体系以降低粘度的方法。

乳化降粘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稠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稠油的利用率。

乳化降粘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乳化剂及其氧化的过程,分散稠油中的固体和液体成份。

通过在乳化剂和稠油中引入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形成稠油-乳化剂-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从而使稠油溶解在乳化剂中,改变粘度。

在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将稠油本身、水和乳化剂融合在一起,使其变成稠油的乳状液,从而达到改变稠油的粘度。

事实上,乳化降粘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乳化剂添加量越大,稠油的分散性越好,粘度的降低越明显,但乳化剂添加量也有一定的上限;另外,乳化降粘也可能会带来含水量的增加,这可能带来其他影响,从而导致稠油加工工艺难度增加等问题。

因此,要想利用乳化降粘技术进行稠油处理,除了要掌握乳化降粘技术的基本原理,还要充分考虑乳化剂添加量协同作用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预防并克服上述局限性。

稠油降黏方法综述

稠油降黏方法综述

稠油降黏方法综述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

世界稠油、超稠油和天然沥青的储量约为1000×108t。

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前苏联、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因此研究稠油降黏对稠油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稠油;高黏度;降黏1 稠油的基本特点稠油中富含胶质、沥青质,且含有较多的硫、氧、氮等元素和镍、钒等金属化合物。

稠油是一种胶体系统,沥青质是分散相,胶质为胶溶剂,油分为分散介质。

稠油中所含的超分子结构是其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也具有较高黏度的根本原因。

根据目前的研究,稠油降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降低原油中金属杂原子及其赖以存在的沥青质与胶质的含量或减少体系中大分子的数量。

2 稠油热采技术稠油热采是应用了稠油对温度的高敏感性。

温度升高稠油黏度降低。

升高温度可以降低稠油的黏度,提高油层的流动性。

目前的热采方法主要有: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法、火烧油层法。

2.1 蒸汽吞吐采油蒸汽吞吐就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的一种开采重油的增产方法。

蒸汽吞吐作业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注汽、焖井及回采。

2.2 蒸汽驅采油蒸汽驱采油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采油之后,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而采取的一项热采方法,因为蒸汽吞吐采油只能采出各个油井附近油层中的原油,在油井与油井之间还留有大量的死油区。

蒸汽驱采油,就是由注入井连续不断地往油层中注入高干度的蒸汽,蒸汽不断地加热油层,从而大大降低了地层原油的黏度。

注入的蒸汽在地层中变为热的流体,将原油驱赶到生产井的周围,并被采到地面上来。

2.3 火烧油层采油火烧油层是一种用电的、化学的等方法使油层温度达到原油燃点,并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使油层原油持续燃烧的采油方法。

但实施工艺难度大,不易控制地下燃烧,同时高压注入大量空气的成本又十分昂贵,因此,虽然此种方法的采收率很高,甚至高达80%以上,但油田很少采用。

稠油降黏采油工艺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

稠油降黏采油工艺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

重油也称为“重油”,也称为“不可流动的油”。

重油储层的特点是深埋,高压和高粘度。

重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重油生产的工艺技术比稀油生产的工艺技术复杂。

为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油田开发人员必须面对重油开采的困难,并进行技术研究。

他们必须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重油开采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发展自主创新和综合支持。

并进行成果转化,以把握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无论是热采油,加热降粘技术,稀稀释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还是通过降粘降低油层中重油的粘度,使重油能够流动的技术,以便提取出来。

本文着重探讨稠油降粘采油工艺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应用。

一、导热油回收技术1.蒸汽辅助重力排水技术在重油回收中的应用。

蒸汽辅助重力排水技术属于热油采收中的蒸汽驱形式。

它是开发重油甚至超重油的前沿科学技术。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蒸汽注入注汽井中,蒸汽覆盖地层。

蒸汽腔形成在中间,蒸汽腔向上方和侧面扩展,与重油进行热交换在油层中,加热的原油和蒸汽凝结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到水平开采井下方。

具体而言,通过蒸汽注入井(位于采油井的上部)和采油井实现蒸汽辅助重力排水。

2.蒸汽增产在重油采收中的应用。

蒸汽吞吐法也属于热油回收法,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并且具有不同的流量梯度,是稳定的渗流过程。

原理是:为重油加油以降低其粘度,降低界面张力,改善耐液体性和耐气体性,并降低流动阻力。

如果油层的压力高,则可以通过加热将重油的弹性能转换成驱动能。

通过高温蒸汽的作用,油层的孔体积减小,产量增加。

它还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并起到疏通作用。

3.燃油层技术在重油回收中的应用。

燃油层技术也称为地下燃烧,它通过各种点火方法点燃注气井的重油层,然后将诸如空气或氧气的氧化剂连续注入油层以促进其燃烧。

经过一定时间后,形成加热区,降低了周围原油的热粘度,燃烧过程中蒸馏出的轻油,蒸汽和烟道气继续向前推进,使未蒸馏出的重烃在高温。

形成焦炭。

焦炭提供燃料以维持油层的燃烧,良性循环,使油层连续燃烧并扩大加热表面。

稠油降粘的方法的概述

稠油降粘的方法的概述

稠油降粘的方法的概述降粘作为油田开发中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油井液驱替能力,以提高采出率,提高采油工艺效率。

稠油降粘是其中重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稠油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含固状态,如烃和有机锰等成分,以及因老化和其他因素而形成的油藏油的残余和有机锰等保护剂的残留,导致稠油含量降低到无法抽采的程度,必然降低采油井的产液率。

降低稠油的黏度是提高采油效率、提高采油率和改善油藏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稠油降粘一般可采用化学改性聚合物、助剂降粘和水驱降粘等多种方法。

(1)化学改性聚合物降粘是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改性的聚合物型降粘剂,聚合物型降粘剂可以吸附油中的部分有效成分,除去堵塞的小的团元素,减小油的粘度,有效提高采收率。

(2)助剂降粘是通过将一定量的助剂与老化油混合,向油藏注入,使油解吸扩散动力学性质改变,达到降低稠油粘度的目的,提高采收率。

(3)水驱降粘是通过向油藏注入有效量的注水,形成林本德力作用,降低油层残存油的流体动力学性质,以达到降低稠油黏度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在稠油油藏的开发中,上述三种方法`都可以被用来降低稠油的黏度,提高采收率,但各方法在应用时有其特定场合的适用性。

比如,聚合物型降粘剂可以有效的减少油的粘度,在石油的采收技术、油田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方面具有较浓的价值,以及良好的可行性;助剂降粘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藏液驱替能力,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油藏,即使是脆性油藏也可以使用;而水驱降粘技术是一种可靠的、节约的、可控的和节能的技术,是大多数烃源岩油藏的采收技术,也是采收率和经济利润最高的方法。

综上所述,不同的油藏环境需要采用不同方法来降低稠油粘度,增加油田采收率,以增加油田经济效益。

稠油化学降粘技术

稠油化学降粘技术

稠油化学降粘技术嘿,咱今儿就来唠唠稠油化学降粘技术!这可是个相当厉害的玩意儿呢!你想想啊,那稠油就跟黏糊的浆糊似的,稠得要命,要让它乖乖地流动起来可不容易。

这时候,化学降粘技术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把这个难题给解开。

咱先说这化学药剂,就像是一群小精灵,钻进稠油里,开始施展它们的魔法。

它们能和稠油发生各种奇妙的反应,让稠油变得不那么稠了,流动性大大增强。

就好比原本是一条堵塞的河道,一下子变得通畅起来,那油啊就欢快地流淌起来啦。

比如说有一种药剂,它能打破稠油分子之间的那些“粘粘糊糊”的联系,让它们不再紧紧抱在一起,这不就容易流动了嘛。

还有的药剂呢,能给稠油穿上一层“滑溜溜”的外衣,让它能更轻松地在管道里滑行。

这化学降粘技术的好处可多了去了。

首先,能提高采油的效率呀!以前那稠油半天流不出来一点,现在呢,哗哗地就出来了,这产量不就上去了嘛。

其次,还能降低开采的成本呢。

不用再费那么大的劲去对付那些难缠的稠油,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啊,这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呢!科学家们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一直在研究怎么让这些化学药剂更厉害,效果更好。

说不定以后啊,再稠的油都能轻松搞定,那可真是太棒啦!咱再想想,如果没有这化学降粘技术,那得有多麻烦呀!那些稠油就堆在那里,采不出来,多浪费资源啊。

而且还得想各种办法去处理,多头疼啊。

还好有了这个技术,让一切都变得简单多了。

你说这化学降粘技术是不是很神奇?它就像是给稠油施了一场魔法,让原本让人头疼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能让困难变得不再困难。

总之呢,稠油化学降粘技术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发明,给我们的石油开采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让我们一起为这个伟大的技术点赞吧!。

稠油井筒降粘技术综述

稠油井筒降粘技术综述

摘要稠油是天然石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动力燃料,而且是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的重要原料。

世界稠油和沥青资源极为丰富,地质储量约为61800亿桶。

稠油的流动性差,粘度大,开采的关键问题是降粘、改善其流动性。

井筒降粘技术是指通过热力、化学、稀释等措施使得井筒中的流体保持低粘度,从而达到改善井筒流体的流动条件,缓解抽油设备的不适应性,提高稠油及高凝油的开发效果等目的的采油工艺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原油粘度不很高或油层温度较高,所开采的原油能够流入井底,只需保持井筒流体有较低的粘度和较好的流动性,采用常规开采方式就能进行开采的稠油油藏。

常见的井筒降粘方法有:应用抽稠泵、井筒热力降粘技术、稀释降粘技术化学降粘技术等。

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并在不同时期在各个油田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稠油,储量,粘度,流动性,降粘技术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稠油开采设备及应用 (2)2.1抽稠泵原理 (2)2.2抽稠泵的应用 (2)第3章井筒热力降粘技术及应用 (4)3.1电加热降粘技术 (4)3.1.1 电加热降粘技术原理 (4)3.1.2 电加热降粘技术应用 (5)3.2热流体循环加热降粘技术 (6)3.2.1 热流体循环加热降粘技术原理 (6)3.2.2 热流体循环加热降粘技术应用 (9)第4章井筒稀释降粘技术及应用 (11)4.1井筒稀释降粘技术原理 (11)4.2井筒稀释降粘技术应用 (13)第5章化学降粘法及应用 (14)5.1化学降粘法原理 (14)5.2化学降粘法应用 (14)第6章其他井筒降粘方法 (16)第7章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20)第1章前言稠油是天然石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动力燃料,而且是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的重要原料。

UNITAR关于稠油的定义及分类标准是:重油和油砂是天然存在于孔隙介质中的石油或类似石油的液体或半固体,可以用粘度和密度来表示其特性。

重油是指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为100-1000mPa·s,或在15.6℃(600°F)及大气压下密度为0.9340-1.0000g/cm3(20°API-10°API)的原油;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00mPa·s或在15.6℃(60°F)及大气压下密度大于1.0000g/cm3(小于10°API)的原油为沥青或油砂。

稠油乳化降粘开采

稠油乳化降粘开采

非离子型乳化剂
稳定性好,不易受电解质影响 ,但乳化能力相对较弱。
两性离子型乳化剂
兼具阴离子和阳离子乳化剂的 特点,但成本较高。
乳化剂选择依据
稠油性质
不同性质的稠油需要不同类 型的乳化剂,如粘度、密度
、胶质沥青质含量等。
降粘效果
稳定性
乳化剂的降粘效果是选择 的重要依据,需要通过实 验确定最佳降粘效果。
采收率提高
与常规开采方法相比,采 用乳化降粘技术后,稠油 的采收率得到明显提高。
经济效益显著
乳化降粘技术的应用降低 了开采成本,提高了原油 产量,为油田带来了显著 的经济效益。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乳化剂选择问题
部分乳化剂对稠油的降粘效果不理想, 需进一步筛选和优化乳化剂配方。
设备适应性不足
现有设备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满足乳化 降粘技术的需求,需对设备进行改造 或升级。
稠油乳化降粘开采
目录
• 引言 • 稠油性质及乳化降粘原理 • 乳化剂选择与配方优化 • 乳化降粘技术在稠油开采中应用
目录
• 数值模拟在稠油乳化降粘开采中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稠油开采现状及问题
稠油资源储量丰富
全球范围内,稠油资源储量巨大,但开采难度较大,对技术要求 较高。
传统开采方法效率低
水滴分散作用
在乳化剂的作用下,水滴在稠油中均匀分 散,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水滴的分散作 用增加了稠油的流动性,降低了其粘度。
影响因素探讨
01
乳化剂种类及用量
不同种类的乳化剂对稠油的乳化效果不同,且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
乳化效果。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乳化剂种类及用量。
02 03
温度

稠油降粘技术

稠油降粘技术

稠油降粘技术目前常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降粘方法(包括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乳化降粘、微生物降粘技术等五种)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

掺稀油降粘存在着稀油短缺及稠油与稀油间价格上的差异等不利因素;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存在着较高的能量损耗和经济损失;改质降粘要求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同时使用范围较窄;乳化降粘使用范围相对较宽(包括油层开采、井筒降粘、管道输送等领域),同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分析认为,采用化学降粘方法进行稠油降粘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优先考虑。

一、掺稀降粘掺稀降粘采油工艺是通过油管或油套环空向油井底部注入稀油,使稀油和地层产出的稠油充分混合,从而降低稠油粘度和稠油液柱压力及稠油流动阻力,增大井底生产压差,使油井恢复自喷或实现机械采油的条件。

掺稀油方式有空心抽油杆注入、单管柱注入、油管注入和套管注入4 种。

空心抽油杆注入: 稀油由空心抽油杆注入井下, 在泵筒内与地层稠油混合后由油管举升到地面(见图1) , 减小了流动阻力。

单管柱注入: 平行于油管下一条管柱, 将稀油注入到泵下与地层液混合, 经油管将混合液采出(见图2)。

图1空心杆注稀油降粘示意图图2油管注稀油降粘示意图套管注入: 稀油从油、套环形空间注入, 在泵下与地层稠油混合后经油管举升到地面(见图3)。

油管注入: 稀油从油管注入与地层液混合,经抽油泵上的带孔短节进入油、套环形空间被举升到地面(见图4)。

图3套管注稀油降粘示意图图4油管注稀油降粘示意图一般来说,稠油与轻油的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

混合温度应高于混合油的凝固点3—5℃,等于或低于混合油凝固点时,降粘效果反而变差。

确定合理的掺油比应根据油井的原油粘度、温度、含水、含砂等情况而定。

给稀油管输温度,是决定掺油量的重要因素。

辽河金马公司通过多年摸索发现,当管输温度保持在50摄氏度左右时,稀油黏度降至最低,能够充分带动井内稠油举升至地面。

为此,他们在偏远井站的稀油干线上增装了5座加热炉,保证了稀油入井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同时对4座采油站的稀油干线进行了合并,减少了零散输送带来的热损失。

第六章--稠油降粘

第六章--稠油降粘
稠油开发的关键: 降低粘度,改善流动性
1、稠油乳化降粘机理
2、Richardson公式
μ——乳状液粘度,mPa·s μ0——分散介质粘度,mPa·s Φ——乳状液中分散相所占体积百分数,% k ——常数: Φ≤ 0.74时,k为 7.0, 当φ>0.74时,k为 8.0;
四、稠油乳化降粘法
结论
为什么强调“脱气”原油?
油层中有溶解气,可以降低原油粘度。
稠油井井下取样非常困难,取样时往往会损失溶解气,而将油样恢复到相似状态困难、成本高。
2、稠油的特点
二 个 特点
粘度高
密度大
粘度从100mPa•s到几十万mPa•s
相对密度可超过1.0以上
稠油物性参数
采油技术手册,第八分册,P3~7
3、稠油为什么粘度大?
有何启示
四、稠油乳化降粘法
3、稠油乳化降粘技术的关键
(1)必须形成水包油乳状液
油井产出液含水率大于10%
适应条件
两个关键
(2)产出液必须有一定含水率
四、稠油乳化降粘法
(1)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
聚氧乙烯壬基苯酚醚-10
十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稠油乳化降粘剂
四、稠油乳化降粘法
羧甲基聚氧乙烯壬基苯酚醚-10
2、Richardson公式
(1)乳状液粘度取决于分散介质粘度。
(2)乳状液粘度取决于分散相所占体积分数。
启 示
四、稠油乳化降粘法
2、Richardson公式
50℃时稠油的粘度为2000mPa·S,水的粘度为0.55mPa·S。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稠油乳化成水包油乳状液,求分散相质量分数分别为0.7和0.8时所形成乳状液的粘度。

稠油降粘方法概述

稠油降粘方法概述

稠油降粘方法概述文章结合稠油高粘本质特点,综述了稠油开发降粘稠油粘度的办法,其中包括蒸汽吞吐降粘、蒸汽驱降粘、井筒加热降粘、火烧油层降粘、稠油乳化降粘、掺稀油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微生物降粘、水热催化裂解降粘、超声波降粘、磁降粘等及其降粘机理,浅谈各种降粘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总结降粘工艺特点。

标签:稠油;降粘;乳化1 稠油粘度较高的根本原因1.1 稠油体系作为一种胶体系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胶质是胶溶剂,而沥青质则是分散相,油质就是分散介质了。

而导致稠油体系在高温下仍然具有很高粘度的根本原因就是其内部所含有的复杂超分子结构了。

1.2 在稠油体系中,这些超分子结构并不都是紧密相连的,一些低层次的分析结构会在力的作用下发生聚集的现象,这样就会形成排列很分散但复杂程度却很高的超分子结构,在此过程中就包裹了大量的液态油。

1.3 随着又有一种应用更加广泛的沥青胶体结构模型,当沥青质超分子结构受到被流体剪切的过程中,即使其与胶粒是不能看作是一个整体的,然而其与胶粒之间却还是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其粘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1.4 一般情况下,稠油体系中的蜡含量是不大于10%的,然而由于温度较低时蜡晶的析出,稠油的粘度也会增高,因此稠油在低温状态时是呈现出一定的非牛顿性的。

2 常规稠油降粘方法2.1 热力降粘的方法由于稠油体系中的重质组分含量很高,所以其流动性很差,粘度很高,并且其还具有较强温度敏感性,通常采油的热力降粘的方法有井筒加热、蒸汽驱、热水驱、单井蒸汽吞吐、热化学以及火烧油层等方法,而应用的较为广泛则是蒸汽驱和蒸汽吞吐这两种方法。

2.1.1 蒸汽吞吐降粘法。

这种方法也叫做循环注蒸汽法或注蒸汽热激励法。

其实质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具有高温高压的湿饱和蒸汽注入到稠油体系中去,在油井周围的一定区域内进行加热,从而降低稠油体系的粘度。

这种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油气高,可多次吞吐并且井间地层不需要连续等优点,然而随着油藏天然能量的不断减少以及吞吐时间的不断增加,近井地带含油饱和度会越来越低,束缚水就会逐渐饱和,蒸汽热效率降低,周期生产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概述
摘要:矿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

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关键词:稠油降粘技术原理复合降粘
稠油一般是指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的粘度超过100mpa·s以上,密度大于0.92g/cm3的原油。

对石油来说,固态烃、沥青质和胶质的含量及组成是决定其流变性的主要因素。

因此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稠油输送过程中常用的降粘方法有: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等。

一、加热降粘技术
1.降粘机理
稠油加热输送方法主要是通过加热的方法提高稠油的流动温度,以降低稠油粘度,从而减少管路摩阻损失的一种稠油输送方法。

稠油中胶质与沥青质分子的结构特点及相互作用,使稠油体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π键和氢键,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获得足够的能量时,π键和氢键被破坏,使得稠油粘度大幅度降低。

2.存在问题
用加热降粘技术输送稠油是传统的输送方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委内瑞拉从i955开始采用这种技术。

但最大缺点是当管线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常发生凝管事故,且其能耗高,输量1%以上的原油被烧掉和损耗,经济损失大。

因此,应逐渐减少或取代加热降粘输送。

电伴热法在印尼苏门答腊的扎姆鲁得油田已成功应用多年,国内多用于干线解堵、管道附件和油气集输管线。

二、掺稀降粘技术
1.降粘机理
利用有机溶剂相似相溶的原理,在稠油进入管道前,将一些低粘液态碳氢化合物作为稀释剂,与稠油混合在一起,降低稠油的输送粘度,从而以混合物的形式进行输送。

通常掺入的稀释剂为轻质油,主要包括天然气凝析液、原油的馏分油、石脑油等。

向稠油中掺入稀油得到混合物的粘度与稀油的掺入量之间成指数关系。

稀释剂的注入量主要取决于稠油稀释剂的相容性。

例如。

掺入到稠油中的凝析油的比例为5%~35%(体积),如果用轻质原油作为稀释介质,则掺入量更大。

例如胜利草桥油田,其含蜡原油的掺入量为100~150%。

2.降存在问题
在油井含水量升高后,总液量增加,掺输管可改作出油管。

因此,在具有稀油资源的油田,稀油稀释降粘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
应性。

但掺稀油降粘也存在不足,首先,受到稀油资源的限制,由于稀油储量有限,且产量呈下降的趋势;其次,稀油掺人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而掺入后,又变成混合含水油,需再次脱水,增加了能源消耗;再次,稀油用作稀释剂掺人稠油后,降低了稀油的物性。

稠油与稀油混合共管外输时,不但增加了输量,并对炼油厂工艺流程及技术设施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掺稀油降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新疆、胜利、河南等油田对距离较远的接转站,均采用掺稀油降粘流程。

三、乳化降黏技术
1.降粘机理
乳化降粘就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使稠油从油包水(w/o)型乳状液转变成水包油(o/w)型乳状液,达到降粘的目的。

其降粘机理主要包括乳化降粘和润湿降阻两方面。

乳化降粘中使用水溶性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将一定浓度的乳化剂水溶液注入油井或管线,使原油分散而形成o/w 型乳状液把原油流动时油膜与油膜之间的摩擦变为水膜与水膜之间的摩擦,粘度和摩擦阻力大幅度降低,润湿降阻是破坏油管表面的稠油膜。

使表面润湿亲油性反转变为亲水性,形成连续的水膜,减少输送过程中原油流动的阻力。

2.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研究乳化剂的配方很多,但存在许多问题。

采出后破
乳困难,污水处理难度大;由于稠油组成的差异,乳化剂对稠油的选择性强;稠油组成如何影响乳化降粘效果,乳化降粘剂的结构与其性能关系如何,都没找到确切答案。

还有降粘剂的高抗温、抗盐、抗矿化度的能力有限,即使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不经济。

因此研究廉价的耐盐、耐高温的降粘剂是今后乳化降粘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有关乳化降粘剂的配方研究十分活跃,主要有非离子型一阴离子结合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及复配型等四种类型。

乳化降粘技术在美国、加拿大等应用已较成熟,国内20世纪90年代,对辽河、胜利、大港等油田也进行了此项技术的试验,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四、油溶性降粘剂
1.降粘机理
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是在降凝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降粘技术。

降粘机理是降粘剂分子借助较强的形成氢键能力通过渗透、分散作用进入胶质和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部分拆散平面重叠堆砌而成的聚集体,形成有降粘剂分子参与(形成新的氢键)的聚集体。

这些聚集体片状分子具有无规则堆砌、结构比较松散、有序程度较低、空间延伸度较小的特点,降低了稠油的粘度。

油溶性降粘剂品种很多,但基本上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缩合物型、不饱和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

就目前研究与实际应用情况看,合成降粘剂的典型单体是乙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酯及a一烯烃等。

2.降粘机理
油溶性降粘剂可以直接加降粘剂,还可以避免乳化降粘存在的后处理(如脱水)问题,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降黏剂的作用机理不明确、降粘率不理想,与乳化降粘剂相比,油溶性降粘剂价格较高,且药剂用量大,导致使用成本高,单独使用很难达到生产要求,特别是对于特稠油、超稠油,即使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率很高,也不能满足降至1.5pa.s的生产要求,必须与其他工艺配合使用,而这又降低油溶性降粘剂的应用价值。

五、结语
一种降粘剂只适应一个地方稠油,不能推广使用。

为了更好地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的流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为:
1.进一步研究降粘机理,研制出高效降粘剂;
2.水溶性降粘体系优化:研究降粘剂分子如何克服分子间力有效渗透进入稠油大分子堆积体和进入内部后如何有效形成高强度界面膜;
3.油溶性降粘剂配方优化:控制油溶性降粘剂的加药浓度,控制成本,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4.复合降粘技术:单项工艺相对成熟,对各项工艺进行有效组
合提高整体节约稀油效果,达到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服民,王惠敏,底国彬.hrv-2 稠油降粘剂的研制及评价[j].石油钻采工艺,1996,18(3):93~96.
[2]陈秋芬,王大喜.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研究进展[j].石油钻采工艺, 2004,26(2):45~46.
[3] 于连东.世界稠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特种油气藏,2001,8(2):98~103.
[4]张付生,王彪,谢慧专,等.原油降凝剂在我国长输管线上的应用[j].油田化学,1999,16(4):368~371
[5]唐旭东,刘伟,吕广.原油改性输送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广东化工,1998,(3):48~51
[6]李树臻.井下自动定量加液器[p].中国专
利:21042871,1992,5
[7]饶汉周,李遵敏,陈瑛,等.滑套式恒流量掺液器[p].中国专利:21249964,1991,12
[8]祝明华,姜红金,贺星耀.原油降凝降粘剂 hc 在稠油生产井中的应用[j].油田化学,1998,15(1):28~30
[9]周风山,赵明方,倪文学,等.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研制与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15(2):52~54.
[10] 葛际江,张贵才,赵福麟.垦西稠油的降粘研究[j].油田化
学,1999,16(4):320~322.
[11]于连东.世界稠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开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特种油气藏,2001,8(2):98~105.
[12]常运星,张新军.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25(4):8~9.
[13]sonaj,graugnardrb,chaibj.the effect of structure on preformanc of maleicanhydridecopolymers as flow improvera of paraffinic crude oil [j].spe 25186, spe25186,marchz-5,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