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赏析
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
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
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
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
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
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
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
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
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
而鲁迅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
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
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
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
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
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
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
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
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
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评析表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评析表《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塑造了一批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下面就对《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析。
一、长妈妈长妈妈是《朝花夕拾》中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形象。
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仅有着朴实善良的性格,还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深的智慧。
鲁迅先生通过长妈妈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农村妇女形象。
长妈妈在文章中经常讲述各种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情趣,而且寓意深刻。
她的讲述让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文化和人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更加怀念自己的童年时光。
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不仅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还教给他许多做人的道理。
她的善良、淳朴和智慧对鲁迅先生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衍太太衍太太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塑造的另一个重要形象。
她是一个典型的旧社会妇女,拥有着传统的封建思想和社会道德观念。
她的行为和言辞常常表现出一种虚伪和矫情,让人感到十分不舒服。
衍太太在文章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她在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种种行为来展现的。
她经常在鲁迅先生的耳边说些好听的话,鼓励他去做一些自己内心并不想做的事情。
她的这种行为不仅让鲁迅先生感到困惑和矛盾,也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正确。
衍太太的行为虽然令人不快,但她的存在却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虚伪和矫情现象,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三、范爱农范爱农是《朝花夕拾》中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他的悲剧命运不仅让人感到惋惜和同情,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探索救国之路过程中的艰辛和无奈。
范爱农在文章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他和鲁迅先生的交往过程来展现的。
他曾经与鲁迅先生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但是后来他们又重新成为了朋友。
范爱农的性格比较孤僻、偏激,对于当时的社会现象常常持有不满和愤怒的态度。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赏析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赏析一、人物形象分析与情节勾连《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类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其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如下:长妈妈性格特征: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主要情节:常喜欢切切察察”有许多“规矩”和“道理”,特别是过年,从压岁钱到祝福语再到吃福橘等为鲁迅买《山海经》。
从她让鲁迅对她说吉祥的话如“恭喜”等看出藤野先生性格特征:生活不拘小节,待人诚恳,热情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主要情节:衣着(忘带领结);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修改“我”的讲义;订正“我”的解剖图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匿名信事件。
范爱农性格特征: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妥协、懦弱)主要情节:1、关吏检查范爱农等人的行李时翻出给师母带的的绣花的弓鞋2、范爱农等人在火车上互相让座3、1907年日本留学生们接到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的消息,举行同乡会时他反对鲁迅等人主张发电回国的想法父亲性格特征:严厉、慈爱主要情节:“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衍太太性格特征: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主要情节:她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
譬如,她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还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她还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还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当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来时,马上就会变换口吻说道,“你看,不是跌倒了么?不听我的话。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二部分名著阅读2名著思维导图-《朝花夕拾》
怂恿孩子们冬天吃冰
鼓励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了又推卸 责任 给“我”看不健康的画
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
在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在旁大声喊叫 父亲,增加了父亲临终的痛苦
喜欢使坏、 自私自利
表里不一 品质低劣 爱搬弄是 非
封建迷信
《朝花夕拾》
返回目录
关系:医治父亲的“名医”。
陈莲河
人物相关情 节及形象
主旨情感: 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露了封 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朝花夕拾》
返回目录
辨识关键词: 名医、陈莲河、药引、“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高王经》
内容简介:
《 父
文章重点回忆少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情景。父亲因得了水肿而求医,
亲
却被陈莲河等江湖庸医耽误去世,体现了江湖庸医的无能,他们明知
的
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开一些像“败鼓皮丸”之类的药,
病 》
其实就是故弄玄虚,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
为了金钱。
主旨情感: 作品批判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揭示了这些庸医故弄玄虚、 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朝花夕拾》
返回目录
(2)侧重记事:
辨识关键词:
何首乌、赤练蛇、“美女蛇”、“张飞鸟”、捕鸟、画画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内容简介:
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 学习”。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展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前半部 分写“我”在百草园里的生活。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长妈妈讲的美 女蛇的故事、“我”跟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后半部分选取行 礼拜师、问“怪哉”虫、大声读书三个片段来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枯燥乏味中却充满乐趣。
《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其中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人心。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朝花夕拾》通过描绘各种人物形象,展现了社会的面貌和人性的缺失。
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人物形象:1. 老舍老舍是《朝花夕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
他是鲁迅早年的友人,两人一起经历了许多苦难与困境。
老舍个性坚韧,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社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在文学创作上追求真实、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2. 那些被遗忘的人《朝花夕拾》中描述了许多被遗忘的人物形象,他们大多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如乞丐、妓女、孤儿等。
这些人物形象在社会中被边缘化,他们生活在贫困和苦难之中,日复一日地挣扎着。
但正是他们的命运和悲惨境遇,引发了鲁迅对人道主义和社会正义的思考和关注,呼吁人们对这些被遗忘的人物给予关注和援助。
3. 鲁迅鲁迅自然也是《朝花夕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者之一。
鲁迅的文字直抵人心,他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封建束缚的痛恨和对现代进步的向往。
鲁迅用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人性的各个面向,勾勒出了一个浓墨重彩的时代画卷。
4.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朝花夕拾》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代表了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命运轨迹。
有的是受封建礼教束缚,受到压迫和痛苦的妇女,有的则是背负着家庭责任、默默承受苦难的女性。
这些女性形象多样而真实,展示了女性在传统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矛盾。
通过描绘这些女性形象,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更加深入,也推动了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进展。
通过以上的几个人物形象,我们不难看出,《朝花夕拾》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考,通过各个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样、鲜活生动,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命运和社会正义的关切与思考。
《朝花夕拾》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分析
《朝花夕拾》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分析一.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尽管生活艰苦,仍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二.《朝花夕拾》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分析1.《狗·猫·鼠》在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这篇文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出处:《藤野先生》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人物简介: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师。
性格特点: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诲人不倦,正直热情,关爱年轻人,没有民族偏见。
相关情节:①关心鲁迅的学习,耐心仔细地纠正“我”讲义上的错误,引导“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学;②为“我”改正解剖图;③关心“我”解剖实习;④向“我”了解女人裹脚的事情,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⑤对“我”后来放弃学医很惋惜,并送照片给“我”,以作纪念。
人物出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五猖会》《二十四孝图》外貌描写:“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人物简介:鲁迅幼年时的保姆,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是在鲁迅童年生活中很有影响力的人。
性格特点:没有文化,庸俗,愚昧迷信,但又朴实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相关情节:①踏死“我”的隐鼠;②讲述美女蛇的故事;③讲“长毛”的故事;④“常喜欢切切察察”,有许多“规矩”和“道理”,特别是过年,从压岁钱到祝福语再到吃福橘等;⑤为鲁迅买期盼已久的《山海经》。
人物出处:《范爱农》外貌描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人物简介:鲁迅的朋友,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
性格特点:为人孤傲,正直、倔强,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
相关情节:①反对拍电报给清政府,也不愿承担拟电报稿任务;②回国后,一直受到轻视、排斥和伤害,“只得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孩糊口”。
他憎恨腐败的封建统治,常搭船进城与鲁迅喝酒,抒发心中愤懑;③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范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④辛亥革命后,他曾在绍兴师范学校任教,又受到排挤,最后溺水而亡。
人物出处:寿镜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貌描写:“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赏析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赏析
"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的28篇散文。
这部作品主要描绘了作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通过对各种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1. 阿Q:阿Q是鲁迅笔下的一位典型人物,他在"阿Q 正传"中首次出现。
阿Q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有着盲目的乐观主义精神,总是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
他的形象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一些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2. 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位穷困潦倒的书生,他在"孔乙己"这篇散文中出现。
孔乙己的形象代表了那些固守传统,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
他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3. 父亲:鲁迅在"父亲的病"中描绘了自己的父亲。
这位父亲形象严肃,但内心充满慈爱,他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深深地影响了鲁迅的人生观。
4. 母亲:鲁迅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她在"母亲的教诲"中出现。
她的形象代表了传统女性的忍辱负重和无私付出。
5. 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的乳母,她在"长妈妈和她的狗"中出现。
长妈妈形象慈爱而坚韧,她对鲁迅的照顾和教
育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朝花夕拾"中一些主要人物的赏析,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象征意义,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情感。
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及特点概括
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及特点概括《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大家可能都知道它是一本回忆录性质的书,里面充满了他对过去的思索与感慨。
整本书其实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剧情,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鲁迅对自己童年、少年时光的回忆。
故事里的人物也都很生动,个个性格鲜明,给人印象深刻。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朝花夕拾》里的几个主要人物,看看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吧。
首先得说说鲁迅自己。
哦,他是本书的“自述者”,也是整本书的灵魂人物。
鲁迅在书里可是有点“幽默感十足”啊,尤其是讲自己小时候的那些事儿,仿佛在提醒大家:小时候的我,虽然也是个小屁孩儿,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点机灵。
比如说他回忆到小时候在家里听长辈们讲故事,有时候听到一些老套的教育故事,鲁迅就会偷偷地嘲笑,觉得那些“大人们”讲的都挺虚伪,甚至有些可笑。
这种“我明明是个孩子,可我已经比你们都聪明”的小心思,真是能让人会心一笑。
再说了,鲁迅小时候可不乏捣蛋、调皮的一面,他可是敢把学堂里的老师气得七窍生烟的,尤其是他那种对“权威”的轻蔑态度,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鲁迅自己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有点叛逆,有点聪明,有点懒惰,反正就是个“反叛的少年”,没有那些刻意美化过的完美形象。
说说书里还有一位“重头戏”人物——他的母亲。
老实说,鲁迅对母亲的回忆在书中算是有点“感人肺腑”的部分了。
看他怎么描绘母亲?简直是像是在说一个“慈母”典范!妈妈那种细腻、温柔的性格在书里可真是活灵活现。
特别是在鲁迅生病的时候,母亲总是会像“老妈子”一样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她会在旁边守着,耐心地叮嘱,生怕孩子不舒服。
虽然鲁迅对母亲有时候也会有点“任性”的小埋怨,可是从他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依赖和亲情。
这种“母爱如山”的感觉,真是让人看了之后心里暖暖的。
再说说鲁迅书中的一些“配角”。
比如那位“疯疯癫癫”的小伙伴——闰土。
哎,说起闰土啊,他可是个典型的农村少年,天真、纯朴,又有点懵懂。
《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
《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首先,鲁迅笔下的描写富有感情色彩和独特的味道。
他通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描绘了那个充满真挚情感和古老味道的时代。
比如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它[古老的坟地]见证了人们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我们人类的永恒不变。
”这种感情化的语言和色彩丰富的描写使作品显得更加生动真实,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味道和情感。
最后,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刻画,使那些普通的人物变得鲜活起来。
比如他在《药》中写道:“他平时老是疲倦的眼睛,居然不可思议地发了亮,一下子就把折叶童鞋的球,估计得出一个能够一升的大碗。
”通过对一位平凡工人的描写,鲁迅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情,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共鸣。
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一种真实存在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情感色彩丰富、叙事和语言风格独特以及人物形象鲜明塑造上。
通过这些特色,鲁迅成功地展示了他对于早年时光的回忆和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困境和社会的弊端,让读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名著阅读 名著精析 -一《朝花夕拾》
这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
《二十四孝图》
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鲁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的感受入手,重点 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
强烈反感。
【人物形象】
人物(篇目)
相关情节
形象特征
①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做“我”的解剖学教 简朴的生活作风,正
藤野先生(《藤 师。②关心“我”的学习,仔细纠正“我”讲义 直、热情,诲人不倦, 野先生》) 上的错误,引导“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 治学严谨,没有民族
恶势力,只想凭个人劳动过好日子,缺乏对
社会的正确认识,找不到出路。徐海东大胆
徐海东 (《红星照耀中国》)
_②__从__一__个__出__身__赤__贫__的__窑__工__成__长_ _为__一__个__战__功__显__赫__的__红__军__将__领__。_
无畏,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力量是穷人自己的 武器,走上了革命道路。
【乙】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 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 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 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 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 时是七岁。
中愤懑。 ③辛亥革命后他曾在绍兴示范学校任教,会,追求革命。
又受到排挤,最后溺水而亡。
屋》《阿长
①鲁迅幼年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 很有影响力。 ②她睡相难看,平日喜欢“
没有文化,粗俗,好事, 又心地善良,富有爱心,
与 〈 山 海 经 〉 》 切切察察”,满肚子烦琐的道理,常给“我 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朝花夕拾10个人物形象和相关内容
朝花夕拾10个人物形象和相关内容朝花夕拾十个人物形象和相关内容1. 田园诗人在《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描写“田园诗人”一角,展示了追求美好与自由的渴望。
这位诗人以他的诗意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种纯净的人生态度。
他在闹市之间,在这个现实世界的繁忙与喧嚣中,能够保持一份宁静与淡定。
他将眼光投向大自然,并透过大自然来感受生命的真谛,让我们认识到了“山中有丘,野外有花,野芳用籍。
”这个人物形象使得读者们对于美好和自由之间的矛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辛苦的工人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不仅仅描绘了诗人这种纯美的人物形象,还呈现出了辛苦的工人。
这些工人用他们的勤劳和坚韧,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他们所受的苦难和艰辛也无人知晓。
工人们为了温饱,不得不承受苦难和疲劳,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辛勤劳作。
鲁迅通过描绘这个群体,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不公和劳动力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工人阶级权益的反思。
3. 学究式的文人朝花夕拾这本作品中还出现了许多学究式的文人形象,他们不仅仅是人物形象,更代表了一种文化自信。
这些文人通常都有着丰富的学问和高尚的品味,他们可以品味诗词,欣赏音乐,也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思考和人生感悟。
通过这些文人的塑造,我们不仅仅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底蕴,也能够认识到文人气质对于个体精神追求的影响。
4. 落魄的教书匠鲁迅通过描写落魄的教书匠,刻画了一个辛酸的人生。
这些教书匠一生辛劳,却因为社会环境的波动而陷入困境。
他们的命运毫无起色,一直处于生活的边缘。
他们无法摆脱自己的困境,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苦难。
通过这个人物形象,鲁迅传达了对于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和反思。
5. 失业的京官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还塑造了一群失业的京官。
这些官员经历了国家政治变迁,功败垂成,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和地位。
他们原本一手建立的政绩和功勋在社会动荡中化为乌有。
失去了权力和地位的他们,不得不面对新的生活现实和生存困境。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特征分析
《朝花夕拾》主要人物特征分析
1. 谢冰心
- 性格特点:谢冰心是一个乐观、坚强且有冒险精神的人。
她对生活充满热爱,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勇敢面对困难。
- 活力与激情:谢冰心是一个富有活力的人物,她对于艺术、文学充满激情,并对研究和创作持续不断地投入。
- 善良与真诚:谢冰心对待人际关系非常真诚和善良。
她关心他人,积极帮助他人,并展现出对家人的深爱。
2. 谢庭峰
- 成熟与稳重:谢庭峰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人物,他在家庭中扮演着坚强的支柱角色。
他有着对家人负责任的态度,并展现出聪明和决策力。
- 坚持与进取:谢庭峰在职场上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他勤奋努力,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功。
- 忠诚与爱心:谢庭峰忠诚地爱着自己的妻子谢冰心,并且关心支持他人。
他展现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3. 李老爷子
- 智慧与经验:李老爷子是一位聪明睿智的长者,具有丰富的
人生经验。
他给予了谢庭峰和谢冰心许多宝贵的忠告和指导。
- 乐观与幽默:李老爷子对于生活充满乐观和幽默,他总是能
用幽默的语言和态度解决问题,给人带来欢笑。
- 仁慈与关怀:李老爷子关心他人,对待他人充满仁慈和关怀。
他在故事中展现出了对谢庭峰和谢冰心的深情厚意,成为他们的支
持和帮助。
以上是《朝花夕拾》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分析。
他们的不同
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在故事中相互呼应,互相影响,共同塑造了一个
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
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透过“朝花夕拾”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穿行在“朝花夕拾”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与作者一起再次经历了他少年的欢乐、痛苦以致青年的追求与探索,触摸到了作者笔下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作者种种欲罢不能的情感世界。
这一切,源于作者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圆润、娴熟,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1、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的保姆。
她是鲁迅童年生活中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曾几次被鲁迅写入作品中。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不但对她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而且通过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描绘了她的性格。
因为社会的影响,“长妈妈”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
她身份卑微且举止粗鲁,愚蠢且迷信,有很多繁文缛节,喜欢谈论很多事情,但她诚实朴素,心底善良,真心关心她的孩子。
“长妈妈”知道“我”喜欢《山海经》,不辞辛劳地帮“我”买来了《山海经》。
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她对孩子抱有的朴素善良的爱让鲁迅永世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底层的劳动人民真挚深切的感情,不仅揭示描述了他们身上无知麻木的一面,也赞扬了他们身上美好单纯的一面。
2、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习医学时的解剖学教授。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书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或可憎,或可爱,或可怜,或可敬,它们在文字间形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本文将对《朝花夕拾》中的几位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母亲形象在《朝花夕拾》中,母亲形象是最为鲜明和感人的。
鲁迅先生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妇女在艰难岁月中的坚韧与伟大。
在《母亲》一文中,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了自己的母亲。
她是一位默默无闻、清贫而坚忍的母亲,她身上的点点哀愁成了我们心头难以磨灭的印记。
母亲为了供他读书而省吃俭用,尽己之力帮助他度过了艰苦与困顿。
母亲的形象使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承载着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二、许泰钧形象许泰钧是《朝花夕拾》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位知识分子,曾是我国革命的旗手之一,但后来因为一系列原因,逐渐迷失了自我。
他的形象是一个对社会现实充满了怀疑和不满的代表,也是一个深思熟虑、内心矛盾的人物。
许泰钧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冷漠。
他的遭遇引发了对国家现状的反思,让我们意识到不能被现实所迷惑,要保持自己的良知和人性。
三、小李形象小李是《朝花夕拾》中的一个青年形象,他是作者在梦中遇到的一个人物。
小李是一个年轻而聪明的人,他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然而,小李的形象也透露出他对人世间的迷茫和彷徨。
他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无助,认为人类的命运是被命运所支配的。
小李的形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正视社会现实,努力寻求改变和解决问题的出路。
四、阿Q形象在《阿Q正传》中,鲁迅刻画了一个最为典型的形象——阿Q。
阿Q是一个具有极强个性特点的人物,他是懦弱与勇敢的结合体。
阿Q 的形象象征着一种愚昧而自欺欺人的心态,具有极大的讽刺意味。
他经常自嘲自讽,试图通过扭曲事实来安慰自己的自尊心。
阿Q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矛盾复杂的人性,提醒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
《朝花夕拾》里的各个人物分析
《朝花夕拾》里的各个人物分析《朝花夕拾》里的各个人物分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朝花夕拾》里的各个人物分析《朝花夕拾》是中考必考八部名著中唯一一部现当代作品,也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原名《旧事重提》,作于1926年,共十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其中的文章多是回忆之前的生活,从小时候的种种趣事一直说到了老朋友范爱农的溺死。
内容杂乱,口吻也不一致,有《二十四孝图》式的愤怒诅咒,也有《范爱农》式的彻骨的悲悯,有《琐记》中谈及严太太时的轻蔑和厌憎,更有许多类似于《阿长与山海经》那样的轻松和幽默。
初中阶段对《朝花夕拾》的了解,自然离不开对里面人物的熟悉,下面给出其中的六个主要人物,并对其主要事件进行一一梳理。
长妈妈——鲁迅的保姆。
主要事件:在床上摆大字;“满肚子是麻烦礼节”;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害死鲁迅的隐鼠;给鲁迅买《山海经》;(皆出自《阿长与山海经》)为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出自《从百草园到书屋》)性格特点: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鲁迅的恩师。
主要事件:为鲁迅添改讲义;给鲁迅指出讲义上解剖图的问题。
(出自《藤野先生》)性格特点: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有朴素伟大的人格。
范爱农——鲁迅的朋友。
主要事件:在日本时与鲁迅起冲突;回国后与鲁迅在乡里学校做事;掉在水里淹死。
(出自《范爱农》)性格特点:觉醒的知识分子、妥协、懦弱。
父亲——作者的父亲。
主要事件:在鲁迅兴高采烈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出自《五猖会》)被江湖庸医耽误而离世。
(出自《父亲的病》)性格特点:严厉、慈爱。
衍太太——作者的邻居。
主要事件:让孩子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书;唆使鲁迅偷卖母亲的首饰。
(出自《琐记》)性格特点: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虚伪寿镜吾——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
主要事件:不给鲁迅讲“怪哉虫”;入神地拗头读书。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有哪些特点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有哪些特点《朝花夕拾》是郭沫若先生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其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以下是本文对《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几个特点的梳理。
一、艺术化的描绘《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富有艺术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在《我的母亲》一篇中,郭沫若以一个儿子的视角,描绘了母亲的仪态和形象:“她慈祥的眼睛中有一种沉静而又坚强的力量,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点燃我对未来的希望……她那呵佛似的沉稳而又温柔的语气,直扣我的心坎。
”在这个描写中,郭沫若通过感性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形象的美好,充满了情感和艺术的张力。
二、独特的视角在《朝花夕拾》中,郭沫若用独特的视角来描写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显得别具一格。
例如在《我少年时代的舅舅》一文中,郭沫若以一个侄子的身份,通过对舅舅性格、行为和智慧的描写,使舅舅这一形象变得深情且充满哲理:“对于诗人建党,对于建党人做诗,我有一个希望,即时在悲小是悲大的前提下设悲大之文而求告悲大的思想方法。
”这种以个人视角描绘人物形象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贴近人物,体验到其内心世界。
三、丰富的细节描写郭沫若在《朝花夕拾》中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他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外表特征、内心情感以及身世背景,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
例如在《我在北京的故乡的一段岁月》中,郭沫若描绘了一个贫穷的少年:“他瘦瘦的脸上,马眼似的明亮,一双拇指大的小耳朵,老白发般的灰白的、非常沉的眉毛。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形象的鲜活性。
四、情感共鸣《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描写不仅仅是物理特征的描述,更是与读者情感的共鸣。
通过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描写,郭沫若使得读者能够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共同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
例如在《我们仨》一文中,郭沫若通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描绘了一个贫寒的家庭,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看着她们那两张从岁月中走来的面庞,我又更感到自己是多么快活、幸福、高兴!”这样的描写能够引起读者对于幸福和亲情的思考,并产生情感共鸣。
初中必读朝花夕拾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忆性文章,但它们不是对往事的单调的记录,而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
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画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夹叙夹议又夹抒。
如《狗·猫·鼠》—边叙述狗、猫和鼠的故事一边通过议论揭示狗、猫、鼠的本质特性,以及对那些“名人教授”冷嘲热讽。
又如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杂文笔法,结构严谨。
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都是运用杂文的笔法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抨击。
另外在《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中结构严谨,层层推进。
《二十四孝图》结构严谨.文意层层推进。
文章从“文学革命”说起,继而写作者自己在私塾以外阅读到的讲神讲鬼的充满封建思想糟粕的书,再写写“家藏老书”《二十四孝图》,从而点出了文题。
《五猖会》叙事一波三折,不平铺直叙。
从看游神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到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起伏跌宕。
3、以小见大,注重细节。
《父亲的病》有多处典型细节描写。
例如写“巫医”陈莲河给父亲治病用药引蟋蟀时,在药单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揭露了“巫医”的封建道德思想,“似乎民虫也要贞节”。
4、反讽手法,常用对比。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如在《父亲的病》中,没有正面对庸医的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常用对比,如百草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的乏味对比,表明儿童应当快乐健康成长;《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抒情真挚,语言和谐。
如“我”对父亲、长妈妈、藤野先生的怀念都是感情真挚,而在《阿长与〈山海经〉》对长妈妈遭遇的同情和勤劳朴实的赞扬或是在对《范爱农》最后遭遇的同情和悼念都是运用和谐平稳地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赏析
一、人物形象分析与情节勾连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类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其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如下:
长妈妈
性格特征:
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主要情节:
常喜欢切切察察”有许多“规矩”和“道理”,特别是过年,
从压岁钱到祝福语再到吃福橘等
为鲁迅买《山海经》。
从她让鲁迅对她说吉祥的话如“恭喜”等看出
藤野先生
性格特征:生活不拘小节,待人诚恳,热情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
主要情节:
衣着(忘带领结);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修改“我”的讲义;订正“我”的解剖图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匿名信事件。
范爱农
性格特征: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妥协、懦弱)
主要情节:
1、关吏检查范爱农等人的行李时翻出给师母带的的绣花的弓鞋
2、范爱农等人在火车上互相让座
3、1907年日本留学生们接到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的消息,举行同乡会时他反对鲁迅等人主张发电回国的想法
父亲
性格特征:严厉、慈爱
主要情节: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衍太太
性格特征:
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主要情节:
她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
譬如,她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还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她还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还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当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来时,马上就会变换口吻说道,“你看,不是跌倒了么?不听我的话。
我叫你们不要旋,不要旋……”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
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
5.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和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恩师和故友的深情怀念,真实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了从清朝到辛亥末年
时期的社会现实。
作者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及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
二、艺术特色: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丰厚。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昧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3)多用反讽手法。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4)多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常插入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作者鲁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
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6)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旧学老先生寿镜吾;《阿长与山海经》中农村朴素妇女阿长;《藤野先生》中教学严谨的藤野。
(7)文集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作者自己。
《狗·猫·鼠》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敢于提出“怪哉”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五猖会》中有对“背不出,不准去看会”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不满和反抗的“我”;而在《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中,则有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青年的“我”。
文集虽然记叙了作者若干生活片断,但各篇联系起来看,“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教育对心灵的损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去异地走异路,成为青年爱国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其间的思想变迁、生活道路、性格兴趣,历历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