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合集下载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1956年基本情况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一、基本情况(一)县名:(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四)地理系统:县海拔范围 - 米,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 °,年均气温0C ,年均降雨量毫米(五)人口及民族状况: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10的民族信息: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六)土地状况: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七)经济状况: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粮食总产值万元经济作物总产值万元,畜牧业总产值万元水产总产值万元,人均收入元(八)受教育情况: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未受教育 % (九)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十)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总体生态环境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二)总体生活状况(质量)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三)其他:二、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情况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三、全县种植的油料、蔬菜、果树、茶、桑、棉麻等主要经济作物情况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1981年基本情况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一、基本情况(一)县名:(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四)地理系统:县海拔范围 - 米,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 °,年均气温0C ,年均降雨量毫米(五)人口及民族状况: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10的民族信息: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六)土地状况: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七)经济状况: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粮食总产值万元经济作物总产值万元,畜牧业总产值万元水产总产值万元,人均收入元(八)受教育情况: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未受教育 % (九)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十)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总体生态环境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二)总体生活状况(质量)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三)其他:二、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情况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三、全县种植的油料、蔬菜、果树、茶、桑、棉麻等主要经济作物情况“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2014年基本情况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一、基本情况(一)县名:(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四)地理系统:县海拔范围 - 米,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 °,年均气温0C ,年均降雨量毫米(五)人口及民族状况: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10的民族信息: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六)土地状况: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七)经济状况: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粮食总产值万元经济作物总产值万元,畜牧业总产值万元水产总产值万元,人均收入元(八)受教育情况: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未受教育 % (九)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十)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总体生态环境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二)总体生活状况(质量)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三)其他:二、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情况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三、全县种植的油料、蔬菜、果树、茶、桑、棉麻等主要经济作物情况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粮食、油料、蔬菜及其它一年生作物□未收集的一般性资源□特有和特异资源1.样品编号:,日期:年月日采集地点:,样品类型:,采集者及联系方式:2.生物学:物种拉丁名:,作物名称:,品种名称:俗名:,生长发育及繁殖习性,其他:3.品种类别:□野生品种,□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引进品种4.品种来源:□前人留下,□换种,□市场购买,□其它途径:5.该品种已种植了大约年,在当地大约有____ __农户种植该品种该品种在当地的种植面积大约有亩6.该品种的生长环境:GPS定位:海拔:米,经度:°,纬度:°土壤类型: ,分布区域: 伴生、套种或周围种植的作物种类:7.种植该品种的原因:□自家食用,□市场出售,□饲料用,□药用,□观赏□其它用途: 8.该品种若具有高效(低投入,高产出)、保健、药用、工艺品、宗教等特殊用途:具体表现:具体利用方式与途径:9.该品种突出的特点(具体化):优质: 抗病: 抗虫:抗寒: 抗旱:耐贫瘠: 产量:平均单产_ ___ 公斤/亩,最高单产___ __ 公斤/亩其它:10.利用该品种的部位:□种子,□茎,□叶,□根,□其它:__________ ___11.该品种株高厘米,穗长厘米,籽粒:□大,□中,□小品质:□优,□中,□差12.该品种大概的播种期:________ __,收获期:__ _________13.该品种栽种的前茬作物:__ ______,后茬作物:14.该品种栽培管理要求(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15.留种方法及种子保存方式:16.样品提供者:姓名:,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人,联系方式:。

17.照相:样品照片编号:注:照片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若有多张照片,用“样品编号”加“-”加序号,样品提供者、生境、伴生物种、土壤等照片的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

18.标本:标本编号:注:在无特殊情况下,每份野生资源样品都必须制作1~2个相应材料的典型、完整的标本,标本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若有多个标本,用“样品编号”加“-”加序号。

府谷县第三次全国

府谷县第三次全国

府谷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按照农业部<农办种[2015]26号>文件和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农办发[2019]105号>文件的要求,启动我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

一、工作任务(一)基本情况普查:按照普查要求,分别对我县1956年、1981年、2014年和2017年四个年份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普查。

基本情况包括:县域名称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情况、人口及民族状况、土地状况、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当年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生态环境和生活状况等。

填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基本情况部分。

(二)种植的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情况普查包括:全部粮食作物和油料、蔬菜、果树、桑、棉麻、等经济作物的种类、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和数目、品种结构和产量、分布范围、主要特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基本情况,填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部分。

(三)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的种植资源。

积极组织我县农业专业人员,广泛走访老农,深入偏远山区,调查收集境内各类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稀有、独有的作物品种,按照普查收集要求详细记录、整理、填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种质资源征集表》。

二、普查任务分工按照任务目标,由府谷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志办、统计局、气象局、档案馆等部门积极配合协助,提供普查所需的资料、数据,组建由相关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园区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组。

县种子管理站为普查与收集行动主要实施单位,具体负责本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的普查和征集,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市种子管理站举办的普查业务培训,及时培训本县普查人员。

如何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如何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如何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高 飞 安 萌 高 源 张 田(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西安710021)摘要: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关键是资源征集的数量和质量,陕西承担单位缺人、缺钱、缺技术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取得领导的重视并优先保障普查的人力、物力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如何提高普查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普查的质量。

从长远来看,必须建立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将资源征集和保护列为行政部门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保护资源提供者和保护者合法权益,才是做好资源普查工作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资源征集;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基金项目: 陕西省物种品种资源保护费项目(111821301354052199)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主要是为了丰富国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的灭绝[1]。

陕西省分别于1956年及1978年开始,组织过两次全省种质资源普查,但涉及范围小、作物种类少,尚未查清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

在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简称普查行动)背景下,2018年陕西普查行动正式启动,普查行动分为普查、征集任务和系统调查及抢救性收集任务两部分,分别由种子管理部门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

截至2019年底,累计征集资源3552份。

为了实现资源应保尽保,2020年陕西省继续开展了资源普查工作。

通过这30个月的普查工作,陕西省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本文针对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在普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供陕西应对方案,力争为正在开展普查工作的14个省份减轻阻力、提高效率,也可为今后各类资源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主要任务和流程1.1 主要任务 一是完成1956年、1981年、2014年和2017年4个年度的普查信息采集表填报(2017年是陕西根据实际情况,额外增加的调查年份);二是各任务承担县(区)完成资源征集任务20~30份;三是征集资源的信息采集,填报资源征集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一、目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围绕重要基因发掘、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农作物种质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种质资越丰富,基因开发潜力越大,就越有利于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

通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普查与收集,明确不同农作物种质资的品种多样性和演化特征,预测今后农作物种质资的变化趋势,丰富国内农作物种质资的数量和多样性,不仅能够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种质资的灭绝,而且通过妥善保存,能够为未来国家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不断的基因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分别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对农作物种质资进行了两次征集,一大批种质资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农家地方品种消失速度加快,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

为此,20年,农业部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普查与收集行动,正在加快摸清我国农作物种质资家底,保护携带重要基因的优异资。

与前两次征集相比,这次普查收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点:一是全面普查与系统调查同步进行、实物收集与信息采集同步进行、普查收集与鉴定入库同步进行。

二是制定统一的普查与收集技术规程,广泛采用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信息学等现代技术,科学普查收集资。

三是国家、省、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相关科研单位等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协同推进。

四是范围更广,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323个农业县(市、区、旗)。

二、主要目标全面完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323个农业县(市、区、旗)的普查与征集,以及其中种质资丰富的679个农业县(市、区、旗)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

明确各地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p 演变趋势,为实现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抢救性收集珍贵、稀有、濒危、特有种质资,新增种质资10万份以上;提高全社会保护种质资意识。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数据采集与整理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数据采集与整理

上报
省普查管 理人员
审核、汇交
普查办
审核不通过
审核通过 处理
数据库
为了实现普查与征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普查和 系统征集数据表设计数据填报系统。
普查数据填写:
三个部分: 基本情况 粮食作物情况 经济作物情况
普查数据填写:
普查数据填写:
征集数据填写:
生成表格
图像标准 化命名
数据提交: 通过审核后的数据按照技术规范的数据组织方式,利用光 盘、U盘、移动硬盘等形式将数据提交到项目办
预计本项目最终将产生各类数据1TB以上!
(约1500张CD光盘)
普查数据采集、处理流程
采集
录入
审核
汇交
入库
整合
整理 校对 应用
普查与收集行动管理网站
行动简介、新闻动态、地方简讯 调查表格、培训材料、相关数据、标准规范、填报系统等下载
分成1956、1981、2014年三个普查时间节点,每个时间节 点填写1套表格,共3套表格,每套表格包括县基本信息、粮食 作物种植情况表和经济作物种植情况表。
加强质量控制
提高数据质量意识,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从源头和过程保 证质量,最终保证普查信息的质量。
填报人应对所填写数据负责并署名;资料整理汇交时,应 对所提交资料作认真检查、校对,纸版装订后由单汇交
普查工作结束后,应尽快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包括纸质普 查表、电子版普查表格和图像多媒体材料等。
无论如何拆分,填写“县名”时,均填写现在的县名,确保三个年份的县名一致
普查表格填写:行政区划变更的问题
合并 富强县
民主县
富民县
现在的富民县,于1982年由富强县和民主县合并而成 1956年表格,填2套表格。 第1套:县名填写富民县(富强县),历史沿革填写合并的过程, 数据填写当年富强县的情况; 第2套:县名填写富民县(民主县),历史沿革填写合并的过程, 数据填写当年民主县的情况。 1981年表格,同上。 2014年表格,县名填写富民县,历史沿革填写合并的过程,数据填 写现在富民县的情况。

农户普查表

农户普查表


H030 您家拥有摩托车、电瓶车几辆?

H031 您家拥有淋浴热水器几台?

H032 您家拥有空调几部?

H033 您家拥有电冰箱(柜)几台?

H034 您家拥有电脑几台?

H035 如有电脑,是否上过互联网?(单选,在选择处划“√”) 1.是 2.否
H036 您家拥有彩色电视机几台?

H037 如有彩色电视机,通过什么方式接收电视节目?(可多选,在选择处划“√”)
1.发展特色产业 2.劳务输出 3.易地搬迁 4.生态保护 5.加强教育
6.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 7.低保兜底 8.资产收益 9.没有
H050 三、您家是否有确权(承包)或经营的耕地? 1.是 继续填报;2.否 跳至 H080
H051 您家确权(承包)的耕地面积

H052 截至 2016 年末您家自留地及因开荒、复垦等原因累计增加的耕地面积

H062
2.用于园林作物种植或苗木培育

H063
3.用于林业经营

H064
4.用于畜禽养殖(包括圈舍)

H065
5.用于水产品养殖

H066
6.用于其他

H070 您家 2016 年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

H071 其中:他人委托您家代耕代种的耕地面积

H072 在实际耕种的耕地中,有灌溉设施、有水源,正常气候下能灌溉的耕地面积
H122 代码
H123 种植面积(亩)
H121 名称
H122 代码
H123 种植面积(亩)

400

404
苹果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4年)嘿,各位小伙伴,咱们今天要聊一聊一个大工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这可是个大项目,得好好规划一番。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

一、背景与意义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但这些年,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推进,一些珍贵的种质资源正面临着流失的风险。

所以,这次普查与收集行动,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让它们为我国农业发展继续发光发热。

二、目标与任务1.普查全国范围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建立完整的种质资源数据库。

2.收集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原材料。

3.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1)成立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工作。

(2)制定详细的普查与收集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技术路线等。

2.普查阶段(1)组织专业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

(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辅助普查工作。

3.收集阶段(1)对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包括种子、植株、果实等。

(2)建立种质资源库,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妥善保存。

4.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1)对普查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完整的种质资源数据库。

(2)分析数据,筛选出具有利用潜力的种质资源,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四、关键技术1.普查技术:采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普查效率和准确性。

2.收集技术:运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分子标记等,确保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质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与分析。

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认识。

2.资金保障:确保普查与收集行动的资金需求,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18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18号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18号-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18号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18号
正文: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18号
为加快推进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促进优异资源的创新利用,我厅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大重要成果评选活动,经市县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确定“迎河柑橘”等十大优异种质资源(见附件)为2021年度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十大重要成果,现予公告。

附件: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十大重要成果表
2022年3月7日
附件
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十大重要成果表
序号名称推荐单位 1 迎河柑橘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2 息县香稻丸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3 玉米小黄糙安阳市农业农村局 4 水白笆斗杏商丘市农业农村局 5 信阳旱茶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6 博爱清化姜焦作市农业农村局7 坡吴魏氏胡萝卜开封市农业农村局8 超化大蒜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9 内乡苦麦南阳市农业农村局10 惠楼山药商丘市农业农村局
——结束——。

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

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

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赵璐辉 武志远 龙亚玲 陈雯花 常欢敏 汪春潮(甘肃省成县种子管理站,成县742500)摘要:依据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结果,比对1956年、1981年、2014年3个年度时间节点全县土地资源、气候环境和各类农作物品种资源消减变化情况,分析了当地农家作物品种资源加速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当前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建议,以期对成县今后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建议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生物基因宝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濒危农作物品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迫切工作。

2020年8月至12月,在省、市、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安排部署下,甘肃省成县成立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由县种子管理站牵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县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相互配合,扎实开展了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1 县域概况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区腹地,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

地处105°23′~105°57′E、33°29′~34°21′N,南北宽约55km,东西长约52km,全县总面积1678.3km2,耕地面积27.2万hm2。

海拔750~2377m,森林覆盖率48.5%,年平均气温12.5℃,年均10℃以上有效积温3730℃,年日照时数1795h,无霜期210d,年均降水量613mm[1]。

全县共17个乡镇,245个行政村,总人口27.04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21.96万人。

成县境内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大豆,主要果树有柿、李、桃、杏等。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知识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知识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知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知识1.标语、口号:“普查三农,聚焦三农,情系三农”2.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主要内容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农业从业者情况;(二)土地利用和流转情况;(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情况;(四)农业现代化进展情况;(五)农业生产能力和结构情况;(六)粮食生产安全情况;(七)农产品销售与农村市场建设情况;(八)村级集体经济与资产状况;(九)乡村治理情况;(十)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十一)农民生活状况;(十二)建档立卡贫困村与贫困户情况;(十三)主要农作物种植等空间分布情况。

3.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表种类及登记原则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共设6张普查登记表,包括农户普查表、规模农业经营户普查表、农业经营单位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乡镇普查表和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实地调查表。

(一)农户普查表,用于登记农业经营户、居住在农村且有确权(承包)土地的住户。

登记原则是在乡镇的普查区范围内居住,以居住地为原则登记;不在乡镇的普查区范围内居住,但在普查区内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生产地为原则登记。

(二)规模农业经营户普查表,用于登记符合规模农业经营户标准的住户。

登记原则与农户普查表相同。

(三)农业经营单位普查表,用于农业经营单位的登记。

以在地原则登记,地域范围为县域。

在县域范围内的农业法人单位以及所属的全部农业产业活动单位作为一个对象在普查区登记;如果其所属的农业产业活动单位在本县域范围之外,则在该产业活动单位经营所在地的普查区登记。

(四)行政村普查表,用于登记所有的村民委员会,以及有农业经营活动的居民委员会和具有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管理机构。

由普查区农业普查工作组收集相关信息直接填报。

(五)乡镇普查表,用于登记所有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有农业经营活动的街道办事处和具有乡镇政府职能的管理机构。

由乡镇农业普查办公室收集相关信息直接填报。

(六)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实地调查表,用于对农作物遥感影像的实地核实和调查。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践与体会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践与体会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践与体会陈小央(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杭州310020)摘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育种及其生物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浙江省2017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多措并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将浙江实践行动的做法、经验与体会进行总结,以供后启动的省份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第三次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育种及其生物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由于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内容宽泛、材料类型丰富,且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所以拥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已完成了两次全国性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工作(1955-1956年、1979-1983年)[1],但由于涉及作物种类较少,尚未查清我国家底。

2015年起我国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制订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

2017年浙江省被列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省份之一。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介于27°12′~ 31°31′N,118°~123°E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貌多样、气候多宜;是国内农作物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野生近缘植物资源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环境变化而急剧减少,地方品种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迫切需要加大对濒临灭绝的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调查和收集,对生产上不再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地方品种以及一些特异资源进行普查和征集。

两年来,浙江省坚持早启动、实培训、广征集、多宣传等多项举措全面开展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63个县1100多名农技人员参加了本次行动,走访679个乡镇,访问了16055个农户,总行程约18万km2,拍摄资源照片6827张,采集技术数据6298条,普查征集地方老品种、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1487份,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同时也推动了县级种质资源保护、省级种质资源库和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圃的建设。

定西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定西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代农业科技2022年第9期农村经济学摘要本文对定西市六县一区(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进行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分析了定西市近60年来农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并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以期加快当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问题;建议;甘肃定西中图分类号S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2)09-0204-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09.05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定西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白琳张同科南铭史丽萍张明*(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定西743000)农作物种质资源作为种业的产业芯片,是农业科技发展和现代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也是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在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面普查、收集、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对摸清种质资源现状和家底、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种业科技创新、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力做好种质资源收集、资源登记、鉴定评价与种质创新、共享利用,已成为今后开展种质资源工作的主要方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0年实施方案》和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印发的关于《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从2020年开始启动定西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1定西市地理位置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古称“陇中”,总面积为1.96万km 2,地处北纬34°26′~35°35′,东经103°52′~105°13′之间,与天水市、兰州市、白银市、陇南市、甘南州、临夏州接壤。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04.01•【字号】豫农文〔2021〕113号•【施行日期】2021.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的通知豫农文〔2021〕113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农业农村局(农委)、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漯河市、兰考县畜牧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农种发〔2021〕1号)要求和《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安排,自2021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我省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和食用菌(及蚕,以下同)种质资源家底。

现将《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级普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4月15日前将方案(纸质、电子版)分别报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物种普查办备案。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厅种业管理处):梁晓娜杨琳,*************,****************第三次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办公室(省种子站):刘桂珍,*************,*****************第三次河南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省畜牧总站):联系人:刘贤李志明,*************,***************第一次河南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厅水产局):联系人:楚翔宇,*************,****************。

第一次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省经作站):张思礼185****5676,*************,158****************2021年4月1日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部署,持续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豫政办〔2020〕57号)落实落地,确保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有序推进、取得成效,制定本方案。

长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结果初报

长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结果初报

种畸形花。种子多为 0 粒~2 粒,长椭圆形,胚浓绿色,多胚;果实
可 溶 性 固 形 物 8.1-10.2% , 可 滴 定 酸 0.36-0.59% , 维 生 素
C26.22-27.41mg/100g ,可食率 77.32-80.03%。
3.1.3 坂里龙柚:坂里龙柚主要分布地理坐标为北纬 24°37′
卵形,单果重约 100g,果皮绿色,果肉白色,自然成熟的野生芒果 肉质香甜多汁。
3.2.3 野生芒果(白花):野生芒果分布广泛,树势较旺,抗虫、 抗病性中上。主干粗糙,幼嫩枝紫红色,老熟枝绿色,幼叶浅绿 色,叶片长圆披针形,平直,厚革质,叶尖钝尖,叶缘波浪形。果型 鹅卵形,单果重约 100g,果皮绿色,果肉橙色,自然成熟的野生芒 果肉质香甜多汁。
科学试验
长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结果初报
王娜茵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种业站 363900
摘 要:本文主要报告了长泰区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结果,并简要介绍地方优质特色品种和优异野生农作 物种质资源品种,同时对长泰农作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长泰区;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长泰地处福建省南部,丘陵地带,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 23.0℃,总降水量 1150.0mm,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农 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具备生物群落多样性,种质资源和优良地 方品种丰富。多年来,随着长泰工业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 多的农民逐渐退出农业生产生活或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使得农 作物地方品种大量减少,野生种质资源也逐渐稀少。本次开展农 作物普查和收集,一方面是调查我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底数,另 一方面是着重收集一批珍稀种质资源,并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 行鉴定、保存,深入研究、发掘优异基因,进一步丰富我区种质资 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我区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提供基因资源。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
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种发[2015]2号),自2015年起,农业部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现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总页数】4页(P46-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4
【相关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农办财[2015]65号 [J], ;
2.踏遍青山觅瑰宝喜得种质满库仓——陇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总结 [J], 王志成; 李世锋; 李春艳; 高圣志; 豆春蕾; 张新田; 张立强
3.陕西省华阴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具体做法与建议 [J], 丁卫军;赵彬
4.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 [J], 赵璐辉;武志远;龙亚玲;陈雯花;常欢敏;汪春潮
5.泰安市岱岳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 [J], 梁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年基本情况
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
(一)县名:
(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
(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
(四)地理系统:
县海拔范围M,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毫M
(五)人口及民族状况:
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的民族信息: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六)土地状况:
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
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
(七)经济状况:
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
农业总产值万元,粮食总产值万元
经济作物总产值万元,畜牧业总产值万元
水产总产值万元,人均收入元
(八)受教育情况:
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未受教育
(九)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
(十)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总体生态环境自我评价:□优□良□中□差
(十二)总体生活状况(质量)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三)其他:
二、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情况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3 / 12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4 / 12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年基本情况
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
(一)县名:
(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
(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
(四)地理系统:
县海拔范围 M,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毫M
(五)人口及民族状况:
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的民族信息: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六)土地状况:
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
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
(七)经济状况:
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
农业总产值万元,粮食总产值万元
经济作物总产值万元,畜牧业总产值万元
水产总产值万元,人均收入元
(八)受教育情况:
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未受教育
(九)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
(十)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总体生态环境自我评价:□优□良□中□差
(十二)总体生活状况(质量)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三)其他:
二、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情况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7 /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