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南中考)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
关于人生三步骤阅读答案
关于人生三步骤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阅历与读书赵迎辉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语文-魔方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阅历与读书赵迎辉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都会参与进来。
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那么留心看纸的反面。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历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辛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
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
而阅历那么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根底上对经历进展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论证方法和思路
考点一: 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例二: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 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 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谈读书》
比喻论证。把“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 草”,把“读书”学习比作“修剪移接”。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补天然之不足”, 读书与经验相辅相成的观点,使论证通俗易 懂。
作业:真题再现 2014《阅历与读书》
2018《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十年寒窗磨利剑, 六月沙场试锋芒!
道理论证。引用清代文学家张潮的 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阅历对读书 至关重要”的观点,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夺宝秘籍:
论证方法要找准确。 兼用多种论证方法要找全,列举 多个事例时,要考虑是否有对比论 证。
作用分析要结合语境和观点,要 使用显示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词语 “论证”、“证明”。
考点二:分析论证思路 梳理文章《敬业与乐业》的内容,理清论证思路。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 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 凭观察得之。——《谈读书》
对比论证。把“狡黠者”、“无知者”与“明智
之士”对读书的态度进行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 突出强调了正确的读书目的是用书的观点。
点石成金 1.举例论证:列举了……(概括事例),真实具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语段准确分析论证方 法及其作用。
2.把握议论文的结构,理清论 证思路。
河南中考议论文“论证”常考题 型
一、分析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二、分析文章(或某些段落)的论证过 程(论证思路)。
三、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阅历与读书的阅读答案
阅历与读书的阅读答案阅历与读书赵迎辉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
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
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
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 。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 ”(《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跳”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
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 ①。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②,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
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①②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7分)(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01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2014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答: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
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①。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②,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
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①②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河南省中招试题议论文专项(2014—2019年)含答案
阅历与读书(2014河南·共12分)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
2014年河南商丘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南商丘中考语文试题及解答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解答】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解答】D3.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解答】(1)折戟沉沙铁未销(2)千骑卷平冈(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阅历与读书 阅读答案
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阅历与读书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风,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阅历与读书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
河南中考题之议论文之题型分类分析
河南中考题·议论文·题型分类分析(下面划横线的是答案)一.提炼概括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论点:一个表示简明态度的完整的陈述句。
)2007年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廖廓 (12分)2007年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2分)(考中心论点;标题)2007年 15.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3分)(考分论点:第三四五段)答:①自身所作所为②别人的经验教训③挫折和失败(一点1分。
共3分)2010年匠人与大师 (12分)2010年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考中心论点:结尾概括)答: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2分。
意思对即可。
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2011年坚持“一件事原则” (l2分)2011年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考中心论点:开头最后一句)答: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意思对即可。
2分)2014年阅历与读书(12分)2014年 1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考中心论点:结尾概括)答: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2分)二者不可偏废。
(1分)(意思对即可。
共3分)2015年为什么不读经典(13分)2015年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4分)(考分论点:概括)答: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
②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
(意思对即可。
一方面2分,共4分)二.辨析论据的类型或论据使用是否恰当事实论据(典型确凿的事实或概括性的事实)和道理论据(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2007年 17.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 ](2分)(考论据使用)A.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010年 15.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鉴往知来,回顾河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
鉴往知来,回顾河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2014河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阅历与读书(共12分)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案:阅历与读书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案:阅历与读书《阅历与读书》阅读原文: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摘编自《学习时报》2013年10月28日)《阅历与读书》阅读题目:10.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B.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1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
(3分)12.请简述文章②~④段的论述思路。
(3分)10.(3分)A(A项违背了意愿。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11.略12.(3分)先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继而论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及意义,然后阐明阅历与经历的区别。
201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题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阅历与读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历与读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
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
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
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河南省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鉴往知来,回顾河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
鉴往知来,回顾河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2014河南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阅历与读书(共12分)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专题
议论文----论证过程考点解读:议论文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轮)“解决问题”(结论)的思路来安排论证过程的。
考生就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整理文章的论证过程。
因而,考生在叙述的过程中药注意逻辑顺序。
答题示例 1:首先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绪的培养”的观点,然后指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最后举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因童年受到良好的传统读书教育而医生勤奋读书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答题示例2:首先提出“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的观点;然后展开分析,具体阐明匠人和大师的区别;最后又举出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等人的事例具体论证,有力地佐证前面提出的论点。
注意:一定要按照“首先”“然后”“最后”的逻辑顺序来叙述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这不仅能使自己的思路明确、条理清晰,而且能给阅卷教师一个极好的印象,这是获得高分的一个基础。
小试牛刀:练习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概括这一部分的论证思路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
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
有人说:“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
”这是有道理的。
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法拉第,正是由于不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经过近十年的艰辛努力,才终于使磁铁产生了电流,开拓了电磁学的新领域。
欧立希也以惊人的毅力,在失败了数百次之后,才成功地制成了药品坤凡纳明。
无怪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获取诺贝尔奖金时深有感受地说:“回顾…最后通向发现(量子论)的漫长曲折的道路,我对歌德的话记忆犹新。
他说,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
”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练习二概括这段文字的论证过程贝多芬曾说,只有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才能成就卓越。
精选最新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
阅历与读书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风,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河南中考)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
(2014·河南)阅历与读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II-14题。
(共12分)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
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
这都是不对的。
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
无论为官经商,
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
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
有删改)
1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
1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3分)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
11.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2分)二者不可偏废。
(1分)(意思对即可。
共3分)
12.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历”。
(1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
(2分)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
(1分)(意思对即可。
共4分至关重要”,引起下文。
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13.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br>14.第②段。
(1分)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意思对即可。
2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