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裁剪算法研究(Cohen-Sutherland算法和Liang-Barsky算法)
二维线裁剪主要方法
二维线裁剪主要方法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二维线裁剪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游戏开发等方面。
二维线裁剪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线段进行裁剪,将不在指定区域内的线段部分删除,从而实现对图形的简化和优化。
在本文中,将介绍二维线裁剪的主要方法,包括Cohen-Sutherland算法、Liang-Barsky算法和梁友栋-差值判断算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二维线裁剪的原理和实现。
Cohen-Sutherland算法Cohen-Sutherland算法是一种用于二维线裁剪的经典算法,它将裁剪区域划分为九个部分,分别对应于裁剪区域的内部、上下左右和四个角落。
在进行裁剪时,首先对线段进行编码,然后根据编码结果和裁剪区域的编码进行比较,通过判断编码结果的变化来确定线段是否在裁剪区域内,如果线段完全在裁剪区域内,则保留整条线段;如果线段完全在裁剪区域外,则删除整条线段;如果线段跨越裁剪区域边界,则对线段进行裁剪,得到部分在裁剪区域内的线段。
Liang-Barsky算法Liang-Barsky算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二维线裁剪算法,它通过参数化的方式对线段进行裁剪。
算法首先计算线段与裁剪区域边界的交点,并根据线段在裁剪区域内的参数化表示来确定线段的裁剪结果。
通过参数化的方式,Liang-Barsky算法能够高效地计算出线段与裁剪区域的交点,并对线段进行裁剪,从而实现对线段的快速剪裁。
梁友栋-差值判断算法梁友栋-差值判断算法是一种基于差值判断的二维线裁剪算法,它通过计算线段与裁剪区域边界的差值来判断线段的裁剪结果。
算法首先计算线段与裁剪区域的交点,并根据线段在裁剪区域内的差值来确定线段的裁剪结果。
通过差值判断的方式,梁友栋-差值判断算法能够高效地计算出线段与裁剪区域的交点,并对线段进行裁剪,从而实现对线段的快速剪裁。
总结以上介绍了三种常用的二维线裁剪算法,它们分别是Cohen-Sutherland算法、Liang-Barsky算法和梁友栋-差值判断算法。
论述cohen-sutho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编码原理 -回复
论述cohen-sutho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编码原理-回复标题:Cohen-Suthe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编码原理一、引言在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领域,裁剪是常见的操作之一。
它主要用于去除图像或形状中的不必要部分,以便更好地显示和分析数据。
其中,Cohen-Suthe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裁剪算法,其主要应用在二维空间中对直线段进行裁剪。
本文将详细阐述该算法的编码原理。
二、Cohen-Suthe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简介Cohen-Suthe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由Franklin Mark Cohen和Robert Sutherland于1967年提出,它是基于线性边界裁剪的一种算法,适用于矩形窗口的裁剪。
该算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效率高,因为它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避免执行昂贵的线性方程求解。
三、Cohen-Suthe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编码原理1. 算法流程Cohen-Suthe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基本流程如下:(1) 计算两个端点的编码。
(2) 检查两个端点是否都在视口内。
如果都在,则无需裁剪;如果都不在,则直接返回空结果。
(3) 如果一个端点在视口内,另一个端点在视口外,那么在视口边缘上找到交点,并更新线段。
(4) 重复步骤(2),直到线段完全在视口内或者被完全裁剪掉。
2. 编码方法Cohen-Sutherland算法通过为每个点分配一个四位的二进制数来实现编码,每一位代表该点相对于视口的一个边的位置关系。
例如,对于左、右、下、上四个边界,可以分别用第0位、第1位、第2位和第3位表示。
具体编码规则如下:- 第0位:若点在视口左边,则为1,否则为0。
- 第1位:若点在视口右边,则为1,否则为0。
- 第2位:若点在视口下方,则为1,否则为0。
- 第3位:若点在视口上方,则为1,否则为0。
因此,可能的编码有15种,但只有9种是有意义的,因为一个点不可能同时在视口的两边。
二维裁剪算法的研究
二维裁剪算法的研究一、概述二、常用算法1. Cohen-Sutherland算法Cohen-Sutherland算法是一种经典的线段裁剪算法,由Cohen和Sutherland于1967年提出。
该算法将显示区域划分为9个区域,每个区域用3位二进制编码表示,从而快速判断线段是否在显示区域内。
如果线段的两个端点处于同一区域内,则可以确认该线段不需要裁剪;否则,需要根据线段和显示区域的交点来计算裁剪后的线段。
2. Liang-Barsky算法Liang-Barsky算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线段裁剪算法,由Liang和Barsky于1984年提出。
该算法通过参数化线段和显示区域的边界,得到线段与边界的交点,并判断交点的位置以确定裁剪后的线段。
与Cohen-Sutherland算法相比,Liang-Barsky算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交点,从而得到更精确的裁剪结果。
3. Sutherland-Hodgman算法Sutherland-Hodgman算法是一种多边形裁剪算法,由Sutherland和Hodgman于1974年提出。
该算法将多边形按顺时针方向遍历,同时与显示区域的边界进行求交操作,得到裁剪后的多边形。
该算法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求交点的位置,以及处理多边形与显示区域的边界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
三、算法优化虽然上述算法在裁剪效果和计算性能上已经得到一定的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算法在处理图形中大量的线段或多边形时,计算量较大,导致渲染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优化。
1.边界框剔除在裁剪算法之前,可以先进行边界框剔除操作。
边界框(bounding box)是一个能包围图形的矩形框,通过判断边界框与显示区域的相交关系,可以快速确定哪些线段或多边形完全位于显示区域之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计算。
2.分段裁剪如果待裁剪的线段或多边形较长,并且与显示区域的交点数量较多,可以考虑采用分段裁剪的方式。
cohen-sutherland 直线段裁剪算法 -回复
cohen-sutherland 直线段裁剪算法-回复cohensutherland 直线段裁剪算法引言: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直线段的裁剪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在屏幕上正确地显示直线段,我们需要将其裁剪为可见部分。
Cohen-Suthe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裁剪算法,它能够高效地在屏幕上裁剪直线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Cohen-Sutherland算法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如何使用该算法进行直线段裁剪。
第一部分:算法原理Cohen-Sutherland算法基于直线段的端点的位置与裁剪窗口的位置关系来判断直线段是否需要被裁剪。
裁剪窗口通常是一个矩形,也就是屏幕上显示图像的区域。
算法将直线段分为9个区域,并为每个区域分配一个区域码。
区域码使用二进制数表示,其中每一位表示一个边界。
区域码的每一位可以为1或0,分别表示点在边界的外侧或内侧。
第二部分:算法步骤Cohen-Sutherland算法包含以下步骤:1. 计算直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区域码。
根据直线段在裁剪窗口内的位置关系,分别为起点和终点分配区域码。
例如,如果起点在裁剪窗口的左上方,则起点的区域码为1001。
2. 检查直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区域码。
如果两个区域码都为0,表示直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内,无需进行裁剪,直接显示。
如果两个区域码的与运算结果不为0,则表示直线段在裁剪窗口外且与裁剪窗口无交集,可以完全丢弃不显示。
3. 如果直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区域码不都为0,表示直线段与裁剪窗口存在交集。
此时,需要根据裁剪窗口的边界与直线段的交点,重新计算直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并更新区域码。
4. 循环执行步骤2和步骤3,直到直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内或与裁剪窗口无交集。
第三部分:算法应用Cohen-Sutherland算法可以用于任意直线段的裁剪,下面是算法的具体应用步骤:1. 定义裁剪窗口的边界。
裁剪窗口可以是屏幕上的任意矩形。
2. 定义需要裁剪的直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坐标。
直线裁剪算法
直线裁剪算法直线裁剪算法⼀、1、裁剪:确定图形哪些部分落在显⽰区之内,哪些落在显⽰区外。
这个选择的过程就称为裁剪。
2、直线段的裁剪:Cohen-Suther land、中点分割法和Liang-Barsky裁剪算法⼆、Cohen-Suther land算法⼜称编码裁剪算法,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每条直线分三种情况处理:1>若端点完全在裁剪窗⼝内----“简取”之2>若端点完全在裁剪窗⼝外,且满⾜下列四个条件之⼀----“简弃”之3>既不满⾜简取,也不满⾜简弃:对直线段按交点进⾏分段,分段后判断直线是“简取”还是“简弃”每条线段的端点都赋以四位⼆进制码D3D2D1D0,编码规则如下:(左右下上)例如:裁剪⼀条线段时,先求出端点P1,P2的编码code,然后进⾏⼆进制“或”和“与”运算(1)若code1|code2=0,对直线段简取(2)若code1&code2不等于0,对直线段简弃(3)若上述两条件都不成⽴,则需要求出直线段与窗⼝边界的交点,并在交点处把直线段⼀分为⼆3、存在问题:⼀条完全在窗⼝外的直线,进⾏与运算=0,还需求交点,然后所得结果还是全部舍弃三、三、中点分割算法1、核⼼思想:通过⼆分逼近来确定直线段与窗⼝的交点2、注意:1>若中点不在窗⼝内,则把中点和离窗⼝边界最远点构成的线段丢掉,线段上的另⼀点和该中点再构成线段求其中点2>若中点在窗⼝内,则以中点和最远点构成线段,求其中点,直到中点与窗⼝边界的坐标值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3、问题:中点分割算法会不会⽆限循环下去?不会。
因为屏幕像素是有限的,⼀般计算次数不会太多,⽽且允许在误差范围内四、Liang-Barsky裁剪算法1、主要思想:⽤参数⽅程表⽰⼀条直线段(0<=U<=1)X=X1+U*(X2-X1)=X1+U*△XY=Y1+U*(Y2-Y1)=Y1+U*△Y2、把直线看成是⼀条有⽅向的线段,把窗⼝的四条边及其延长线分成两类:⼊边和出边⼊边:左边界和下边界出边:右边界和上边界如何求出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即起点和终点的参数值u)判断线段某⼀部分是否在窗⼝内,可以简化为判断直线上⼀个点是否在窗⼝内的问题,窗⼝内的P点满⾜什么条件?3、举例:3、Liang-Barsky算法⼩结1>直线⽅程参数化2>直线段是有⽅向的3>把窗⼝的四条边分成⼊边和出边五、Cohen-Suther land算法和Liang-Barsky算法⽐较1、Cohen-Suther land算法的核⼼思想是编码,窗⼝和延长线把空间分成了9个区域2、线段要么⼤部分在窗⼝外,要么⼤部分在窗⼝内,使⽤Cohen-Suther land效果好3、⼀般情况下(线段贯穿窗⼝),优先使⽤Liang-Barsky算法4、两者均只能应⽤于矩形窗⼝。
论述cohen-sutho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编码原理 -回复
论述cohen-sutho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编码原理-回复论述Cohen-Suthe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编码原理引言: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直线裁剪是指将给定的线段按照一个给定的裁剪窗口进行裁剪,以便只保留位于窗口内的部分。
Cohen-Sutherland算法是一种用于二维直线段裁剪的算法,其本质是通过直线段两个端点的编码情况进行判断与剪辑。
本文将围绕Cohen-Suthe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编码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Cohen-Sutherland算法的基本思想Cohen-Sutherland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二维平面划分成九个区域,适用于矩形裁剪窗口。
每个区域用一个4位编码来表示,分别代表裁剪窗口的上、下、左、右四个边。
通过对直线段两个端点的编码情况进行判断,可以将直线段分割成裁剪窗口内的部分和裁剪窗口外的部分。
二、Cohen-Sutherland编码规则Cohen-Sutherland编码规则将裁剪窗口划分成9个区域,分别用以下4位二进制编码进行表示:位值上下左右:: :: :: :: ::编码0000 0001 0010 0100其中,上方区域的编码为0000,下方区域的编码为0001,左方区域的编码为0010,右方区域的编码为0100。
三、编码过程Cohen-Sutherland算法的编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对直线段的两个端点进行编码。
首先,需要确定直线段两个端点的编码情况。
对于每个端点,分别判断其是否在裁剪窗口的上、下、左、右四个边上。
如果端点在边上,则对应的编码位置为1,否则为0。
2. 判断直线段与裁剪窗口的位置关系。
根据直线段两个端点的编码情况,可以判断直线段与裁剪窗口的位置关系。
如果两个端点的编码都为0000,说明直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内部,无需裁剪;如果两个端点的编码与运算的结果不为0000,说明直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外部,直接裁剪掉。
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满足,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第五部分图形变换与裁剪三
盅搀恳怕勉串阿顾你强尊终窖亢览链碾啦悉主砌烦谴漳碌租暖花叛朋倒债第五部分图形变换与裁剪三第五部分图形变换与裁剪三
*
SP和CP把二维平面分成两部分。 内裁剪:SP∩CP 外裁剪:SP-CP
Weiler-Atherton算法-3/6
裁剪结果区域的边界由SP的部分边界和CP的部分边界两部分构成,并且在交点处边界发生交替,即由SP的边界转至CP的边界,或由CP的边界转至SP的边界
P2
P1
P2是离P1点最远的可见点
Pm
P1
用P1Pm代替P1P2
P2
P2
用PmP2代替P1P2
Pm
P1
直线段裁剪(12/15)
熄忠巍室舟便芭搐册并役喀咐古戏妓键绍磺胃煞沤坪辊武绥梳炉缩忌魏五第五部分图形变换与裁剪三第五部分图形变换与裁剪三
*
Liang-Barsky裁剪算法
直线L与区域的交: 当Q为空集时,线段AB不可能在窗口中有可见线段。 当Q不为空集时,Q可看成是一个一维窗口
*
Liang-Barsky裁剪算法
P4
P1
P3
P2
ymax
ymin
xmin
xmax
R
T
S
U
L
A
B
AS是一维窗口TS中的可见部分
直线段裁剪(14/15)
存在可见线段的充要条件 不为空集
向x轴投影,就得到可见线段上点的坐标的变化范围为
左端点
右端点
戒燕轻湍斟庄准咱核浩庙草间淑痞檬偶搽陡暂拣奖哑痛薯句催赣食倔剥羊第五部分图形变换与裁剪三第五部分图形变换与裁剪三
裁剪窗口 矩形、圆形、一般多边形 被裁剪对象 线段、多边形、曲线、字符 裁剪的策略 先裁剪,后变换 先变换,后裁剪 裁剪算法的核心问题 效率
直线裁剪算法研究(Cohen_Sutherland算法和Liang_Barsky算法)
直线裁剪算法研究摘要:直线裁剪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在对常见的直经线裁剪的算法分析的基础上,针对Cohen-Sutherland算法和Liang-Barsky算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对两种算法了计算直线与窗口边界的交点时,进行了有效有比较。
关键词:裁剪;算法;Cohen-Sutherland;Liang-Barsky;1 引言直线是图形系统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基本元素。
所以对于直线段的裁剪算法是被研究最深入的一类算法,目前在矩形窗口的直线裁剪算法中,出现了许多有效的算法。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Cohen-Sutherland算法、中点分割算法、Liang-Ba rsky算法、Sobkow-Pospisil-Yang 算法,及Nicholl-Lee-Ncholl算法等。
2 直线裁剪的基本原理图1所示的为直线与窗口边界之间可能出现的几种关系。
可以通过检查直线的两个端点是否在窗口之确定如何对此直线裁剪。
如果一直线的两个端点均在窗口边界之(如图1中P5到P6的直线),则此直线应保留。
如果一条直线的一个端点在窗口外(如P9)另一个点在窗口(如P10),则应从直线与边界的交点(P9)处裁剪掉边界之外的线段。
如果直线的两个端点均在边界外,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该直线全部在窗口之外;另一种情况是直线穿过两个窗口边界。
图中从P3到P4的直线属于前一种情况,应全部裁剪掉;从P7到P8的直线属于后一种情况,应保留P7到P8的线段,其余部分均裁剪掉。
图1直线相对干窗口边界的栽剪直线裁剪算法应首先确定哪些直线全部保留或全部裁剪,剩下的即为部分裁剪的直线。
对于部分裁剪的直线则首先要求出这些直线与窗口边界的交点,把从交点开始在边界外的部分裁剪掉。
一个复杂的画面中可能包含有几千条直线,为了提高算法效率,加快裁剪速度,应当采用计算量较小的算法求直线与窗口边界的交点。
3 cohen-sutherland直线裁剪算法Cohen-Sutherland算法的大意是:对于每条线段P1P2,分为3种情况处理。
计算机图形学裁剪算法
一、实验目标1.了解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Liang-Barsky线段裁剪算法、SutherLand-Hodgeman多边形裁剪算法的基本思想;2.掌握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Liang-Barsky线段裁剪算法、SutherLand-Hodgeman多边形裁剪算法的算法实现;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是实现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Liang-Barsky线段裁剪算法、SutherLand-Hodgeman多边形裁剪算法。
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思想:该算法也称为编码算法,首先对线段的两个端点按所在的区域进行分区编码,根据编码可以迅速地判明全部在窗口内的线段和全部在某边界外侧的线段。
只有不属于这两种情况的线段,才需要求出线段与窗口边界的交点,求出交点后,舍去窗外部分。
对剩余部分,把它作为新的线段看待,又从头开始考虑。
两遍循环之后,就能确定该线段是部分截留下来,还是全部舍弃。
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步骤:1、分区编码延长裁剪边框将二维平面分成九个区域,每个区域各用一个四位二进制代码标识。
各区代码值如图中所示。
四位二进制代码的编码规则是:(1)第一位置1:区域在左边界外侧(2)第二位置1:区域在右边界外侧(3)第三位置1:区域在下边界外侧(4)第四位置1:区域在上边界外侧裁剪窗口内(包括边界上)的区域,四位二进制代码均为0。
设线段的两个端点为P1(x1,y1)和P2(x2,y2),根据上述规则,可以求出P1和P2所在区域的分区代码C1和C2。
2、判别根据C1和C2的具体值,可以有三种情况:(1)C1=C2=0,表明两端点全在窗口内,因而整个线段也在窗内,应予保留。
(2)C1&C2≠0(两端点代码按位作逻辑乘不为0),即C1和C2至少有某一位同时为1,表明两端点必定处于某一边界的同一外侧,因而整个线段全在窗外,应予舍弃。
cohen-sutherland 直线段裁剪算法
Cohen-Sutherland 直线段裁剪算法是一种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算法,用于裁剪二维图形中超出指定矩形区域的线段。
算法步骤如下:
定义四个常量,分别表示矩形区域的四个边界:TOP, BOTTOM, LEFT, RIGHT。
对于每条待裁剪的线段,计算其与矩形区域的交集情况,可以使用一个 4 位的二进制数表示,其中每一位分别表示线段与矩形上、下、左、右边界的交集情况。
例如,如果线段与矩形上边界有交集,则二进制数的第 0 位为 1,否则为 0。
根据线段的端点坐标和矩形区域的边界坐标,判断线段与矩形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a. 线段完全在矩形区域内,不需要裁剪,直接保留。
b. 线段完全在矩形区域外,不需要裁剪,直接舍弃。
c. 线段部分在矩形区域内,部分在矩形区域外,需要进行裁剪。
4. 对于需要裁剪的线段,根据其与矩形边界的交点坐标,将线段裁剪成两部分,分别计算每部分与矩形区域的交集情况,并递归进行裁剪,直到所有线段都被处理完毕。
Cohen-Sutherland 直线段裁剪算法可以快速地裁剪二维图形中超出指定矩形区域的线段,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常用算法之一。
裁剪算法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并掌握裁剪算法的基本原理,通过编程实现Cohen-Sutherland算法和Liang-Barsky算法,对图形进行窗口裁剪,从而提高图形处理效率,优化显示效果。
二、实验环境1.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92. 编程语言:C++3. 图形库:OpenGL三、实验内容1. 理解裁剪算法的基本原理;2. 实现Cohen-Sutherland算法;3. 实现Liang-Barsky算法;4. 对图形进行窗口裁剪,并展示裁剪效果。
四、实验过程1. 理解裁剪算法的基本原理裁剪算法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用于将一个图形或图像中不需要的部分去除,只保留需要的部分。
常见的裁剪算法有Cohen-Sutherland算法、Liang-Barsky算法等。
Cohen-Sutherland算法是一种编码线段裁剪算法,通过将线段端点相对于窗口的位置进行编码,判断线段是否与窗口相交,从而实现裁剪。
Liang-Barsky算法是一种参数化线段裁剪算法,通过计算线段参数,判断线段是否与窗口相交,从而实现裁剪。
2. 实现Cohen-Sutherland算法(1)定义窗口边界首先,定义窗口边界,包括左边界、右边界、上边界和下边界。
(2)编码线段端点将线段端点相对于窗口的位置进行编码,编码规则如下:- 如果端点在窗口内,则编码为0;- 如果端点在窗口左侧,则编码为1;- 如果端点在窗口右侧,则编码为2;- 如果端点在窗口上方,则编码为4;- 如果端点在窗口下方,则编码为8。
(3)判断线段是否与窗口相交将线段两端点的编码进行异或运算,如果结果为0,则线段与窗口相交;否则,线段与窗口不相交。
(4)裁剪线段如果线段与窗口相交,则根据端点编码,将线段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裁剪。
3. 实现Liang-Barsky算法(1)定义窗口边界首先,定义窗口边界,包括左边界、右边界、上边界和下边界。
直线段剪裁实验报告
直线段剪裁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剪裁算法对直线段进行处理,并观察其效果。
我们使用了一种常见的直线段剪裁算法——Cohen-Sutherland剪裁算法,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Cohen-Sutherland算法能够有效地剪裁直线段,实现了准确的剪裁效果。
引言:计算机图形学中,直线段剪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游戏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直线段剪裁是指对一个直线段进行裁剪,使其仅保留在给定的裁剪窗口内。
方法:本实验使用了Cohen-Sutherland剪裁算法对直线段进行处理。
该算法是由Cohen和Sutherland于1967年提出的,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直线段剪裁算法。
它基于直线段的两端点(即P1和P2)分别与裁剪窗口的四个边界进行比较的原理,并根据他们的位置关系进行适当的处理。
算法的基本思想如下:1. 对于直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进行位置编码;2. 根据位置编码的结果,判断直线段是否完全在裁剪窗口内,如果是,则直接保留该直线段;3. 如果直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外,那么可以直接舍弃该直线段;4. 如果直线段与裁剪窗口相交,那么可以根据交点计算出新的直线段。
实验步骤:1. 定义一个裁剪窗口(如矩形),并确定其边界;2. 输入一个需要进行剪裁的直线段,确定其起点P1和终点P2;3. 分别对P1和P2进行位置编码,得到4位二进制编码;4. 根据位置编码对两个顶点进行判断,确定直线段与裁剪窗口的位置关系;5. 根据位置关系来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果直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内,则保留该直线段;- 如果直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外,则舍弃该直线段;- 如果直线段与裁剪窗口相交,则根据交点计算出新的直线段;6. 输出剪裁后的直线段。
结果分析:经过多组实验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Cohen-Sutherland算法能够很好地剪裁直线段,实现了准确的剪裁效果。
由于算法的采取了二进制编码的方式,可以高效地判断直线段与裁剪窗口的位置关系,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实验四4梁友栋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实验[四]:梁友栋-Barsky直线裁剪算法学生:杨双涛学号: 201206090130班级:网络121班实验时间: 2014.11.27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梁友栋-Barsky直线裁剪算法1.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Liang-Barsky裁剪算法的原理;2、学会使用Liang-Barsky裁剪算法实现对直线段以及多边形的裁剪函数;3、比较Liang-Barsky裁剪算法与Cohen-Sutherland裁剪算法的区别,并动手实现两种算法,体会Liang-Barsky裁剪算法的优势;4、掌握Liang-Barsky裁剪算法的裁剪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完成实验任务。
2、实验环境Visual C++6.03、实验原理梁友栋与Barsky提出了比Cohen-Sutherland裁剪算法速度更快的直线段裁剪算法。
该算法是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基础设计的,把判断直线段与窗口边界求交的二维裁剪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不等式,确定直线段参数的一维裁剪问题。
Liang-Barsky裁剪算法把直线段与窗口的相互位置关系划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平行于窗口边界的直线段与不平行与窗口边界的直线段。
设起点为P0(x0,y0),终点坐标为P1(x1,y1)的直线段参数方程为:P=P0+t(P1-P0)展开形式为:X=x0+t(x1-x0)Y=y0+t(y1-y0)式中,0 ≤ t ≤ 1。
对于对角点(Wxl,Wyt)、(Wxr,Wyb)的矩形裁剪窗口,直线段裁剪条件如下:Wxl≤x0+t(x1-x0)≤WxrWyt≤y0+t(y1-y0)≤Wyb分解后有:t(x0-x1)≤x0-Wxlt(x1-x0)≤Wxr-x0t(y0-y1)≤y0-Wybt(y1-y0)≤Wyt-y0将△x=x1-x0,△y=y1-y0代入上式得到:t*(-△x)≤x0-Wxlt*△x≤Wxr-x0t*(-△y)≤y0-Wybt*△y≤Wyt-y0令:u1=-△x,v1=x0-Wxlu2=△x,v2=Wxr-x0u3=-△y,v3=y0-Wybu4=△y,v4=Wyt-y0则统一表示为:t*Un≤Vn,n=1,2,3,4N代表直线段裁剪时,窗口的边界顺序,n=1表示左边界;n=2表示右边界;n=3表示下边界;n=4表示上边界。
直线裁剪算法研究
直线裁剪算法研究直线裁剪算法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种技术,用于将给定的直线段裁剪为可见部分。
在计算机中,直线由起点和终点坐标表示。
直线裁剪算法主要用于将不在可见区域内的线段进行剪裁,从而提高绘制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计算。
在直线裁剪算法中,常用的有Cohen-Sutherland算法、Liang-Barsky算法、中点画线算法和Bresenham算法等。
Cohen-Sutherland算法是最早提出的直线裁剪算法之一、该算法将可视区域分为9个区域,并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对于给定的直线段,算法通过判断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在可视区域内部或外部的区域位置,进而判断直线是否与可视区域相交。
如果线段完全在可视区域外部,则直接舍弃;如果线段完全在可视区域内部,则保留;如果线段与可视区域有交点,则计算交点,然后根据裁剪后的交点来得到裁剪后的线段。
Liang-Barsky算法是对Cohen-Sutherland算法的改进。
该算法通过参数化线段,并根据线段与裁剪窗口的交点,分别对起点和终点进行参数的调整。
通过对参数的调整,可以得到裁剪后的线段。
Liang-Barsky算法相比于Cohen-Sutherland算法在性能上有所提升。
中点画线算法是一种基于点的线段绘制算法,也可用于直线裁剪。
该算法在绘制线段过程中,每一步都将当前的点与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根据斜率的大小来决定是向上绘制还是向右上绘制。
根据直线的方向和可视区域的位置,可以在绘制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判断,从而实现直线裁剪。
Bresenham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线段绘制算法,也可用于直线裁剪。
该算法使用整数运算来计算像素的位置和选择绘制的像素颜色,从而实现高效的线段绘制。
同样地,通过在绘制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判断,可以实现直线的裁剪。
总结来说,直线裁剪算法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重要技术,用于将给定的直线段裁剪为可见部分。
不同的算法有其优缺点,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可以提高绘制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计算。
简述cohen-sutherland直线段的裁剪算法
简述Cohen-Sutherland直线段的裁剪算法Cohen-Sutherland算法是一种经典的直线段裁剪算法,常用于计算机图形学中。
该算法对于裁剪窗口和直线段分别进行编码,通过比较编码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裁剪。
下面是Cohen-Sutherland算法的伪代码:function CohenSutherlandLineClip(x0, y0, x1, y1, xmin, ymin, xmax, ymax)OUTCODE_INSIDE = 0 // 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内部OUTCODE_LEFT = 1 // 线段位于裁剪窗口左侧OUTCODE_RIGHT = 2 // 线段位于裁剪窗口右侧OUTCODE_BOTTOM = 4 // 线段位于裁剪窗口底部OUTCODE_TOP = 8 // 线段位于裁剪窗口顶部// 初始化线段的编码code0 = computeOutCode(x0, y0, xmin, ymin, xmax, ymax) code1 = computeOutCode(x1, y1, xmin, ymin, xmax, ymax)while (true) {if (code0 == 0 and code1 == 0) {// 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内部return (x0, y0, x1, y1)} else if ((code0 & code1) != 0) {// 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外部,可以丢弃return null} else {// 需要裁剪的部分x = 0y = 0codeOut = code0 != 0 ? code0 : code1// 计算交点if ((codeOut & OUTCODE_TOP) != 0) {x = x0 + (x1 - x0) * (ymax - y0) / (y1 - y0) y = ymax} else if ((codeOut & OUTCODE_BOTTOM) != 0) { x = x0 + (x1 - x0) * (ymin - y0) / (y1 - y0) y = ymin} else if ((codeOut & OUTCODE_RIGHT) != 0) { y = y0 + (y1 - y0) * (xmax - x0) / (x1 - x0) x = xmax} else if ((codeOut & OUTCODE_LEFT) != 0) { y = y0 + (y1 - y0) * (xmin - x0) / (x1 - x0) x = xmin}// 更新交点和编码if (codeOut == code0) {x0 = xy0 = ycode0 = computeOutCode(x0, y0, xmin, ymin, xmax, ymax)} else {x1 = xy1 = ycode1 = computeOutCode(x1, y1, xmin, ymin, xmax, ymax)}}}}function computeOutCode(x, y, xmin, ymin, xmax, ymax) code = 0if (x < xmin) {code = code | OUTCODE_LEFT} else if (x > xmax) {code = code | OUTCODE_RIGHT}if (y < ymin) {code = code | OUTCODE_BOTTOM} else if (y > ymax) {code = code | OUTCODE_TOP}return code}以上是一个简单的Cohen-Suthe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实现。
计算机图形学 二维裁剪算法Cohen_Sutherland的实现
实验六二维裁剪算法Cohen_Sutherland的实现一、实验目的:理解并掌握直线裁剪算法。
使用Visual C++实现二维直线的裁剪的Cohen_Sutherland算法。
对窗口进行编码,并实现相应的裁剪函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要求用消息映射的方式,绘制出一个裁剪窗口,大小为200×150象素;2、按照例程的步骤画出3条典型线段,分别对应于完全在裁剪窗口内、完全在裁剪窗口外、穿过裁剪窗口三种情况,并按照本实验例程的方法用颜色分别表示出裁剪后的情况;3、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写出实验心得,并在实验报告中附上程序的核心算法代码。
三、实验设备:微机,Visual C++6.0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打开VC,新建一个MFC Appwizard项目,选择创建单文档工程(SDI工程)。
假设工程名为Clip。
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图22、在图2的界面上点击Finish,完成工程的创建。
3、在视图类ClipView中定义变量CRect rect; 用于记录裁剪窗口的位置;4、在ClipView.cpp文件中定义四个宏,记录裁剪窗口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define LEFT 100#define RIGHT 300#define TOP 150#define BOTTOM 3105、在视图类的构造函数中为rect赋值;CClipView::CClipView(){// TODO: add construction code hererect = CRect(LEFT, TOP, RIGHT, BOTTOM);}6、在视图类(类CFillView中)的OnDraw()函数中绘制裁剪矩形,OnDraw函数的代码如下:void CClipView::OnDraw(CDC* pDC){CClipDoc* pDoc = GetDocument();ASSERT_V ALID(pDoc);// TODO: add draw code for native data herepDC->Rectangle(&rect);}7、在视图类(类CFillView中)添加成员函数int Encode(int x, int y),该函数用于对线段的两个顶点进行Cohen_Sutherland编码。
cohensutherland裁剪算法实验报告
cohensutherland裁剪算法实验报告Cohen-Sutherland裁剪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图形学中线段裁剪的算法。
该算法用于确定一个给定的线段是否跨越了一个裁剪窗口,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将该线段裁剪到窗口内。
Cohen-Sutherland算法是一种基于二进制编码的线框裁剪算法,其运算速度很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中。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内容是使用Cohen-Sutherland裁剪算法对线段图形进行裁剪。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1. 对于给定的线段和裁剪窗口,首先需要对线段进行编码。
2. 判断线段是否在裁剪窗口内。
如果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裁剪窗口内,则该线段完全位于裁剪窗口内,不需要进行裁剪。
3. 如果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裁剪窗口外,则该线段完全位于裁剪窗口外,在此情况下可以直接将该线段丢弃。
4. 如果线段的一个端点在裁剪窗口内,而另一个端点在裁剪窗口外,则需要对该线段进行裁剪。
5. 根据线段的编码,在裁剪窗口的不同区域内确定该线段与裁剪窗口的相交点。
6. 在裁剪窗口内,将线段裁剪到与裁剪窗口相交的部分,并输出裁剪后的线段。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使用Python语言编写程序,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定义裁剪窗口的左,下,右,上位置LEFT = 100BOTTOM = 100RIGHT = 500TOP = 400# 定义编码区域INSIDE = 0LEFT_EDGE = 1RIGHT_EDGE = 2BOTTOM_EDGE = 4TOP_EDGE = 8# 定义裁剪函数def cohen_sutherland(x1, y1, x2, y2):# 对线段进行编码code1 = encode(x1, y1)code2 = encode(x2, y2)accept = Falsewhile True:# 如果两端点都在裁剪窗口内if code1 == INSIDE and code2 == INSIDE:accept = Truebreak# 如果两端点都不在裁剪窗口内elif (code1 & code2) != 0:break# 如果有一个端点在裁剪窗口内,但另一个端点不在else:x = 0y = 0if code1 != INSIDE:code_out = code1else:code_out = code2if code_out & TOP_EDGE:x = x1 + (x2 - x1) * (TOP - y1) / (y2 - y1)y = TOPelif code_out & BOTTOM_EDGE:x = x1 + (x2 - x1) * (BOTTOM - y1) / (y2 - y1) y = BOTTOMelif code_out & RIGHT_EDGE:y = y1 + (y2 - y1) * (RIGHT - x1) / (x2 - x1)x = RIGHTelif code_out & LEFT_EDGE:y = y1 + (y2 - y1) * (LEFT - x1) / (x2 - x1)x = LEFTif code_out == code1:x1 = xy1 = ycode1 = encode(x1, y1)else:x2 = xy2 = ycode2 = encode(x2, y2)if accept:print("Line accepted from %.2f, %.2f to %.2f, %.2f." %(x1, y1, x2, y2))# 实现点编码函数def encode(x, y):code = INSIDEif x < LEFT:code = LEFT_EDGEelif x > RIGHT:code = RIGHT_EDGEif y < BOTTOM:code = BOTTOM_EDGEelif y > TOP:code = TOP_EDGEreturn code# 输入线段坐标并进行裁剪cohen_sutherland(50, 200, 600, 300)实验结果:输入线段坐标(50, 200)和(600, 300),运行裁剪函数,输出结果为:Line accepted from 100.00, 240.00 to 500.00, 300.00.结果说明,经过裁剪后,线段(50, 200)和(600, 300)被裁剪到了裁剪窗口内,从(100, 240)到(500, 300)。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 2012 级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班号:软工3班
组号: 35组
指导教师:
2014年 11月 10 日
直线的扫描转换—DDA算法
图1-2 直线的扫描转换—Bresenham算法
DDA算法实现的直线的扫描转换图,图1-2是Bresenham算法实现的直线的扫描转换图。
从结果可以得到,程序可以显示鼠标的当前坐标,鼠标的起点坐标及鼠标的终点坐标;当执行时,网格会用红方格描出直线的像素点,并在表格中输出相应值和Y值,直至描述到直线的最后一个点,程序才结束,图形生成过程可以重复进行,只需对上次图形点击清除键清除后。
图4-1 多边形的绘制图
图2-3 正负法画圆弧显示图
图2-4 Bresenham法画圆弧
从结果页面可知,程序可以显示鼠标的当前坐标,圆心坐标及圆的半径;当执行时,会用红方格描出圆的各个像素点,随即进行45度对称翻转,X轴对称翻转,
对称翻转,并在表格中输出相应的D值,X值和Y值,图形生成过程可以重复进行,只需对上次图形点击清除键清除后。
该程序能应用和正负法Bresenham
的像素描点,程序显示结果直观、易操作。
但有时描出的点也存在一些误差,原因分析可能在于像素单元定的太大了(每20格定义为一个大像素单元)。
图3-1直线段的裁剪初始图
图3-3 直线段的裁剪初始图裁剪图。
《计算机图形学》练习题答案
《计算机图形学》练习题1.直线扫描转换的Bresenham 算法(1) 请写出生成其斜率介于0和1之间的直线的Bresenham 算法步骤。
(2) 设一直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坐标分别为(1,1)和(8,5),请用Bresenham 算法生成此直线段,确定所有要绘制象素坐标。
(1)✍输入线段的两个端点,并将左端点存储在(x0,y0)中 ✍将(x0,y0)装入帧缓存,画出第一个点✍计算常量?x, ?y, 2?y, and 2?y-2?x,并得到决策参数的第一个值: p0 = 2?y - ?x④从k=0开始,在沿线路径的每个xk 处,进行下列检测:如果pk < 0,下一个要绘制的点就是(xk +1,yk) ,并且pk+1 = pk + 2?y 否则下一个要绘制的点就是(xk +1, yk +1),并且 pk+1 = pk + 2?y- 2?x ⑤重复步骤4,共 ?x-1次 (2)m=(5-1)/(8-1)=0.57 ∆x=7 ∆y=4P0=2∆y-∆x=12∆y=8 2∆y-2∆x=-6 k pk (xk+1,yk+1)0 1 (2,2) 1 -5 (3,2) 2 3 (4,3) 3 -3 (5,3) 4 5 (6,4) 5 -1 (7,4) 6 7(8,5)2.已知一多边形如图1所示,其顶点为V 1、V 2、V 3、V 4、V 5、V 6,边为E 1、E 2、E 3、E 4、E 5、E 6。
用多边形的扫描填充算法对此多边形进行填充时(扫描线从下到上)要建立边分类表(sorted edge table)并不断更新活化边表(active edge list)。
(1) 在表1中填写边分类表中每条扫描线上包含的边(标明边号即可); (2) 在表2中写出边分类表中每条边结构中各成员变量的初始值(3) 指出位于扫描线y=6,7,8,9和10时活化边表中包含那些边,并写出这些边中的x 值、y max 值、和斜率的倒数值1/m 。
论述cohen-sutho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编码原理 -回复
论述cohen-sutho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的编码原理-回复Cohensutho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用于确定在给定的裁剪窗口内部的线段的部分。
这篇文章将详细讨论该算法的编码原理,从如何判断线段是否在裁剪窗口内部开始,一直到实现完整的裁剪过程。
1. 背景介绍:在计算机图形学中,裁剪是一种将图形对象限制在指定区域内的操作。
直线段裁剪是其中的一种常见需求,即判断直线段是否与裁剪窗口有交集,并且根据交集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裁剪。
2. 编码系统:Cohensuthorland直线段裁剪算法使用了一种编码系统来表示直线段的位置。
这个编码系统将裁剪窗口分为九个小区域,并为每个区域分配了特定的二进制编码。
这些编码在计算直线段是否与裁剪窗口有交集时非常有用。
3. 点坐标编码:接下来,我们需要将直线段的两个端点进行编码。
根据直线段的位置,将其编码为四位二进制数。
这四位二进制码分别表示该点的位置关系:左、右、下、上。
例如,对于一个裁剪窗口左下角的点,其编码为“1001”。
4. 线段裁剪判断:基于端点编码,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端点的编码,并通过逻辑操作判断直线段是否在裁剪窗口之外。
如果两个端点的编码的逻辑与运算结果不为0,则说明该线段完全在窗口之外并且无法与之相交。
5. 相交判断和裁剪:如果两个端点的编码为0,则说明直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之内,不需要进行裁剪操作。
如果两个端点的编码结果与运算不为0,但是与运算结果为0,则说明直线段与裁剪窗口的某个边相交,需要计算直线段与裁剪边的交点,然后将交点进行连接,形成新的裁剪线段。
6. 迭代裁剪:以上的算法只能得到裁剪窗口的边界上的直线段,而无法处理直线段在窗口内部但跨越多个裁剪边界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裁剪前的直线段进行迭代裁剪。
具体来说,将裁剪窗口中的每个裁剪边界作为新的裁剪窗口,对裁剪前的直线段进行再次裁剪,直到直线段完全在裁剪窗口之内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裁剪算法研究摘要:直线裁剪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在对常见的直经线裁剪的算法分析的基础上,针对Cohen-Sutherland算法和Liang-Barsky算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对两种算法了计算直线与窗口边界的交点时,进行了有效有比较。
关键词:裁剪;算法;Cohen-Sutherland;Liang-Barsky;1 引言直线是图形系统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基本元素。
所以对于直线段的裁剪算法是被研究最深入的一类算法,目前在矩形窗口的直线裁剪算法中,出现了许多有效的算法。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Cohen-Sutherland算法、中点分割算法、Liang-Ba rsky算法、Sobkow-Pospisil-Yang算法,及Nicholl-Lee-Ncholl算法等。
2 直线裁剪的基本原理图1所示的为直线与窗口边界之间可能出现的几种关系。
可以通过检查直线的两个端点是否在窗口之内确定如何对此直线裁剪。
如果一直线的两个端点均在窗口边界之内(如图1中P5到P6的直线),则此直线应保留。
如果一条直线的一个端点在窗口外(如P9)另一个点在窗口内(如P10),则应从直线与边界的交点(P9)处裁剪掉边界之外的线段。
如果直线的两个端点均在边界外,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该直线全部在窗口之外;另一种情况是直线穿过两个窗口边界。
图中从P3到P4的直线属于前一种情况,应全部裁剪掉;从P7到P8的直线属于后一种情况,应保留P7到P8的线段,其余部分均裁剪掉。
图1直线相对干窗口边界的栽剪直线裁剪算法应首先确定哪些直线全部保留或全部裁剪,剩下的即为部分裁剪的直线。
对于部分裁剪的直线则首先要求出这些直线与窗口边界的交点,把从交点开始在边界外的部分裁剪掉。
一个复杂的画面中可能包含有几千条直线,为了提高算法效率,加快裁剪速度,应当采用计算量较小的算法求直线与窗口边界的交点。
3 cohen-sutherland直线裁剪算法Cohen-Sutherland算法的大意是:对于每条线段P1P2,分为3种情况处理。
①若P1P2完全在窗口内,则显示该线段P1P2,简称“取”之。
②若P1P2明显在窗口外,则丢弃该线段,简称“弃”之。
③若线段既不满足“取”的条件,也不满足“弃”的条件,则把线段分为两段。
其中一段完全在窗口外,可弃之。
然后对另一段重复上述处理。
1.区域码及其建立Cohen-Sutherland直线裁剪算法的核心是把所有直线的端点均分配一个表示其相对位置的4位二进制代码。
此代码称为区域码。
区域码按照端点与窗口边界的相对位置编码,即区域码的4位分别代表端点位于窗口的上、下、左、右。
区域码从右到左的各位所代表的坐标区如下所示:位 4 3 2 1坐标区上下右左上述各位中某位为1,则表示点位于此坐标区。
窗口周围各坐标区的区域码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位于窗中内的点,其区域码应为0000,位于窗口左下方的点,其区域码应为0101,其余类推。
区域码各位的值可以通过对端点坐标(x,y)与窗口边界的比较求得。
如果x<x wmin,则区域码的第一位为1,其余各位的确定与此相似。
现在的计算机语言都可以进行位操作,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建立区域码:①计算出端点坐标与窗口边界的差。
②按计算出的各个差的符号把区域码的相应位置为0或1,即区域码的第一位置为(x-x wmin)的符号位;区域码的第二位置为(x wmin-x)的符号位;区域码的第三位置为(y-y wmin)的符号位;图2 区域码区域码的第四位置为(y wmin-y)的符号位。
2.区域码裁剪算法对所有直线的端点都建立了区域码之后,就可按区域码判断直线在窗口之内或窗口之外。
这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①若一直线的两个端点的区域码均为0000则此直线在窗口边界之内,应子保留。
②若一直线的两个端点的区域码的同一位同时为1,则此直线全部在窗口边界之外,应子裁剪。
例如,若一直线的一个端点的区域码为1001,另一个端点的区域码为0101,则此两端点的区域码的第一位均为1,说明此两端点均在窗口边界之左,因此,直线在窗口边界之外,应予裁剪。
可用将直线两个端点的区域码进行与操作的方法,判断直线是否在窗口之外,若与操作的结果为0000则两端点的区域码任何位均不同时为1,此直线不一定被裁剪。
③以上两种情况之外的直线,有可能穿过窗口,也有可能不穿过窗口,如图87所示。
图中所示的两条直线都不符合情况②的要求,但一条直线(P 1P 2)穿过窗口,另一直线(P 3P 4)不守过窗口。
对这类直线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取窗口外的一个端点与窗口边界比较以确定可排除直线的哪一部分,然后,把直线剩下的部分与其他边界比较,这样一直到直线全部被排除或确定直线的哪一部分在窗口之内为止。
可按“左、右、下、上”的次序建立检查直线端点与窗口边界关系的算法。
下面介绍对图3所示的两条直线进行处理的过程。
从直线P 1P 2的下端点P 1开始,依次检查窗口的左、上、右及下边界,可发现此点在窗口之下(因为区域码的第三位为1)。
然后求得直线与下边界的交点P 1排除线段P 1 P 1这样直线就缩短为P 1 P 2。
因为P 2在边界之外,将此端点与各边界比较,可发现此端点在窗口上面。
计算出交点P 2线段P 1P 2保留下来。
这样就完成了对这条线的处理并开始处理下一直线P 3 P 4。
端点P 3在窗口之左,可计算出交点3P '讲裁剪掉线段33P P '。
检查43P P '的区域码,可发现直线的这一剩余部分在窗口之下故也可排除。
由于窗口边界均平行于坐标轴,所以直线与窗口边界的交点可以用直线方程的各参数很方便地求出,对于一条端点坐标为()11,y x 及()22,y x 的直线,其与一垂直边界的交点的y 坐标可以用下式计算:()11x x m y y -+=这里互的取值可取x 或m ax w x ,斜率m 可用公式()()1212x x y y m --=计算。
同样地,与水平边界交点的x 坐标可用下式计算:()m y y x x 11-+=这里y 的值可取几m in w y 或m ax w y 。
下面是区域码直线裁剪算法的C 语言描述,其中每个端点的区域码用4元素布尔数组表示。
区域码直线裁剪算法代码Void Line_Clipping(x1,y1,x2,y2,xw_xmin,yw_ymin,xw_max,yw_max) float x1,y1,x2,y2,xw_xmin,yw_ymin,xw_max,xw_max,yw_max; /*()11,y x 和()22,y x 是线段端点坐标*/ {Int draw,done;Int code1,code2,code; float x,y;Draw=FALSE; done=FALSE;code1=get_code(x1,y1,xw_xmin,yw_ymin,xw_max,yw_max);code2=get_code(x2,y2,xw_xmin,yw_ymin,xw_max,yw_max);while(! Done){if (code1= =0 && code= =2){draw=TRUE;done=TRUE;}else if (code1 & code2 !=0)done=TRUE;else{If (code1 !=0)code=code1;elsecode=code2;if (code&TOP!=0){y=yw_ymax;x=x1+(y-y1)*(x2-x1)/(y2-y1);}else if (code&BOTTOM!=0){y=yw_ymin;x=x1+(y-y1)*(x2-x1)/(y2-y1);}else if (code&RTGHT!=0){x=xw_xmax;y=y1+(x-x1)*(y2-y1)/(x2-x1);}else if (code&LIFT!=0){x=xw_xmin;y=y1+(x-x1)*(y2-y1)/(x2-x1);}if (code= =code1){x1=x; y1=y;code1=get_code{x1,y1,xw_xmin,yw_ymin,xw_max,yw_max};} else {x2=x;y2=y;code2=get_code{x2,y2,xw_xmin,yw_ymin,xw_max,yw_max}; }If (draw)Draw_Line(x1,y1,x2,y2); }int get_code(x,y,xw_xmin,yw_ymin,xw_max,yw_max) float x,y,xw_xmin,yw_ymin,xw_max,yw_max; {int code; code=0;if (y>yw_ymax) code| =TOP;else if (y<yw_ymin) code|=BOTTOM; if (x>xw_xmax) code|=RIGHT; else if (x<xw_xmin) code|=LEFT; return code; }4 Liang -Barsky 算法Liang (梁友栋)-Barsky 算法又称为参数方程法。
首先写出端点()11,y x 及()22,y x 之间连线的参数方程如下:()xu x u x x x x ∆+=-+=1121 ()yu y u y y y y ∆+=-+=1121其中,1212,y y y x x x -=∆-=∆。
参数u 可取0 1之间的值,坐标()y x ,表示此范围内的u 值定义的直线上的一个点。
当u =0时,()()11,,y x y x =,直线的另一端u =0时,()()22,,y x y x =。
我们发现,如果直线上的某点处于()y x ,及()min min ,w w y x 及()max max ,w w y x 所定义的窗口之内,则满足以下条:min w x ≤xu x ∆+1≤m ax w xm in w y ≤yu y ∆+1≤m ax w y这四个不等式可以表示为:k up ≤k q , k=1,2,3,4其中,参数q p ,定义为;,1x p ∆-= min 11w x x q -=,2x p ∆= 1max 2x x q w -= ,3y p ∆-= min 13w y y q -=,4y p ∆= 1max 4y y q w -=按照直线与窗口边界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倩况。
①任何一条与窗口边界平行的直线,其0=k p ,此处k 值表示取哪一个边界(k =1,2,3及4,分别相应于左、右、下及上边界)。
如果对某一k 值,还满足0<k q ,则此直线完全在边界外,可不进一步考虑;如果k q ≥0,则此与边界平行的直线在边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