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上的过失责任案例

合集下载

缔约过失典型案例1

缔约过失典型案例1

贵州磨料厂与贵州磨料厂、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相邻权纠纷上诉案【审理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04)民一终字第87号【案由】民事经济-> 物权纠纷-> 所有权纠纷-> 相邻关系纠纷【判决日期】2006-06-25【审理法官】冯小光宋春雨辛正郁【代理律师】林青倪卫阳沈忱周鑫【代理律所】北京市翱翔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贵阳分所中工律师事务所上诉人(原审原告、再审被申请人):贵州磨料厂。

法定代表人:张光明,该厂厂长。

委托代理人:林青,北京市翱翔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倪卫阳,中工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再审申请人):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向春,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周鑫,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贵阳分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沈忱,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贵阳分所律师。

原审被告:中国航空油料贵州分公司。

负责人:唐传明,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杨小波,该公司职员。

委托代理人:王恒康,该公司职员。

上诉人贵州磨料厂(以下简称磨料厂)与原审被告贵州省龙洞堡机场建设工程指挥部(以下简称工程指挥部)、原审被告中国民用航空贵州省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原审被告中国航空油料贵州分公司(以下简称油料公司)相邻权纠纷一案,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4月26日作出(1998)黔民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原审被告工程指挥部不服该判决,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因工程指挥部于2001年10月17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办(2000)114号文件予以撤销,明确其债权债务由民航局负责处理,故民航局变更为该案的再审申请人。

2001年8月14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01)黔高立民监字第17号民事裁定,裁定由该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对该案进行再审,并于2003年1月6日作出(2001)黔高民再初字第34号民事判决。

磨料厂不服该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违反强制缔约义务的民事责任--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晋 松)

违反强制缔约义务的民事责任--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晋  松)

违反强制缔约义务的民事责任--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晋松上传时间:2003-9-17一、引言请看《法制日报》刊登的这样一则案例:2003年1月5日晚,上海市民朱妙金在家吃晚饭时突然晕倒,他的家人急忙将其背到人行道上,此时衡山公司驾驶员陈某恰好驾车路过此处,家人赶紧叫住车,请陈将病人送往医院。

陈见到朱醉酒昏厥且身上有大小便,就以病人会弄脏车辆为由,拒绝将朱送往医院。

后朱的家人只得另行拦了一辆出租车,将朱送到医院。

朱妙金经抢救无效死亡。

朱妙金家人将陈某和他所在的公司告上法院,要求赔偿18.6万余元。

陈某和衡山公司辩称,陈某见到朱妙金时,已明确告知不愿运送,且当时出租车的计价器未翻下计价,双方没有形成合同,因此没有违约,也不构成侵权。

他们还辩称,朱妙金死亡是生病所致,非陈某的拒绝运送行为所引发的结果。

法院认为,依据出租车经营活动交易习惯,客人扬招为要约,驾驶员停车表示承诺,客人与承运人之间的合同此时成立。

陈某的拒载行为构成违约。

由于在陈某拒载后,朱的家人没有当即采取其他措施,而是与陈某争执了十余分钟,对抢救时间的延误也有一定的责任,据此,法院依法减轻了被告的责任。

判决拒载驾驶员所在的公司向死者家属赔礼道歉并赔偿2万元人民币。

[1]此案中,陈某系衡山公司的雇员,其履行职务行为所引发的后果应由所在公司承担自不待言。

但结合法院判决结果和理由,笔者认为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一是陈某拒载行为的性质,具体而言是属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抑或属其他情况?这直接决定承担责任的基础和性质。

二是拒载行为与朱某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个问题虽不乏研究之价值,也很重要,但笔者以为主要是取决于当事人的举证情况和法院据此对事实的认定,故在此不多着笔墨。

对第一个问题,法院的认定似乎是肯定无疑的,即因客人与承运人之间的合同已成立,陈某的拒载行为当然构成违约。

如果认定双方已形成合意,合同成立,那么得出这种结论自然是顺理成章。

然笔者认为,客人与承运人之间的合同是否成立这一前提条件大有可议之处。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

信赖利益损害==所受损害+所失利益 所受损害: 、为签订合同而合理支出的交通费(比如赴
订约地或为察看标的物所支出的车费)、 2、鉴定费(比如企业收购方聘请审计人员的
费用)、 3、咨询费(比如向律师咨询、请律师草拟合
同文本等)、 4、勘察设计费(比如为签订建设工程合同而
事先请人勘察设计)、 5
所失利益:丧失与第三人另订合同的机会所产生 的损失 例如:西瓜卖主甲与买主乙拟以每公斤0、90元的 价格成交一万公斤西瓜的买卖合同时,丙提出愿 以更高价格购买,乙转而向他人购买了西瓜,而 丙借故拖延最终没有签订合同,甲无奈以每公斤0、 75元的价格将一万公斤西瓜卖与他人。由于丙的 恶意磋商,使甲丧失与乙订立合同的机会,就此 所受损失,可按缔约上过失由丙予以赔偿。
原告王某是某乡小学的教师。被告为北京天水公 司,其原任公司经理刘某曾主动向王某提出以公司的名义 向其捐赠5万元来建设新住房,王某在刘某的一再坚持下, 同意接受该赠与。双方就具体建设计划和工程进度作了详 细的约定。
此后,王某向银行贷款1万元,作为前期投入,将 自己原有的房屋拆除,进行了初步的建设整理。但在约定 的支付捐款时间到期后,刘某由于公司资金短缺没有支付, 并保证一个月后一定将全部资金支付到位。但在一个月后, 由于经营情况发生恶化,刘某被解除了公司经理的职务。 被告以该捐赠协议是刘某个人以公司名义签订的,对之不 予承认并拒绝支付捐款。而王某家的房子早已拆除,一家 人借住在朋友家里已经有三个多月。在银行所贷的一万元 投入后,无力再自行投资将房子盖起。王某向法院起诉要 求被告北京天水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前例中,如果事实是甲开始时的确想做乙 的销售人员,而作为乙的竞争对手做同种生意的 决定则是在甲乘车到乙处之后但在短期培训之前 作出的,但为了掌握乙的生产及销售信息,仍继 续与乙磋商并参加培训。则甲应当对自其决意不 达成合同后但继续磋商而使乙支出的费用负责。

举例说明缔约过失的赔偿责任

举例说明缔约过失的赔偿责任

举例说明缔约过失的赔偿责任案例:某科技公司A与某远东公司B协商订立生产篮球、打气筒等文具的合同;B提出A先根据B提供的图纸制作出样品,样品完成后双方在香港某地会面洽谈;A于是根据要求制作出模版和样品,在指定日期前往香港将样品提交给B,并向B提出了价款要求;B未对价格予以回应,但对样品提出了修改要求;后A按B的要求对样品做出修改,并将修改后样品提交给B,此时,B以A提出的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为由拒绝对与A签订合同。

A花费模版制作费38.5万元,缔约交通费2万元,以及这些费用的利息。

并且,在与B的缔约过程中,A拒绝了与C公司签订另一生产文具的合同的要约,合同标的额为60万元。

对于此案,在协商过程中B对A提出的价格未提出异议,可认为采取了默认的方式同意了A提出的价格,而后对协商的价款出尔反尔。

对于A,制作样品必须先要制作出模版;B的做法显然违反商业规则,意图在A已做出模版而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恶意压低价格。

因此,B应对A的损失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一、概念缔约过失的赔偿责任,即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因当事人过错而导致合同不成立、被撤销或无效的情况下,过错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责任是违反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缔约责任是违反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即,合同生效前缔约双方因缔结合同而依法应承担的彼此遵守信用的一种法定义务。

二、构成要件(一)主观过错从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要求当事人有过错。

而如果当事人没有过错,则合同的缔结失败仅仅是一种商业风险,双方各自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

比如,A与B商议将A的一幅名人字画卖给B,由B亲自到A所在的城市对画进行鉴赏无误后,双方再商议是否交易及价金等问题;但当B刚刚赶到A的住处时,不幸A家发生火灾,字画被大火焚毁。

在此种情况下,买卖合同因标的物灭失而无法成立,而A对标的物的灭失不存在过错,因而不发生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问题。

我国的立法将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观过错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假借订立台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对这里的“其他”,《合同法》没有列举,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来具体阐释,常见的有:缔约一方未尽必要的通知、帮助义务,而导致对方缔约成本增加而致财产损失,缔约一方未履行告诉义务而导致对方利益损失的等等,案例中B的行为就是一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泄露和不正当使用相对人的商业秘密,这里指的是在合同成立之前,订立合同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泄露和不正当使用相对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xx司法考试综合案例分析缔约过失责任

xx司法考试综合案例分析缔约过失责任

xx司法考试综合案例分析缔约过失责任出guo司法提供了xx司法考试综合案例分析: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案例在处理的时候想对来说更为复杂,同样需要考生多方面的对案情进行分析,然后用法律人的角度进行阐述。

希望广大考生结合实际,考出好成绩!【案例概述】原告:漳绥石油公司被告:漳浦县丝钉厂案由:租赁合同纠纷被告自1974年建成投产以来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并逐年加重,当地居民上访有关部门后漳浦县环保局于1996年4月8号做出复函要求被告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

1996年4月19日被告在未对废水进行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将该厂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出租给原告进行同样的经营,并签订租赁合同,但未将业已存在严重污染并未彻底有效防治,以及环保局要求整治的情况告知原告。

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支付被告风险保证金50万元、租金16万元,1996年5月3日被告将厂房移交原告,原告投入生产铁丝。

到同年年底因当地居民出阻止而被迫停产,1997年1月该厂被列为停产并转移企业。

同年6月14日原告要求终止合同并返还押金、租金及经济损失。

被告拒绝,经多次协商无果,原告于11月27日诉至法院,称:被告隐瞒实情与本公司签订合同,至我方投入生产不久便停产并蒙受损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判令被告返还押金、租金66万元并赔偿我方损失。

【案情分析与争议焦点】本案双方争议焦点是合同是否有效以及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使用缔约过失责任原则分析解决本案是合理,而这样的分析便涉及被告是否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以及如何承担的问题。

【缔约过失责任概述】概念:缔约过失责任诞生于德国,为著名法学家耶林所创,又称先契约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接触过程或磋商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反基于诚信原则产生的先合同义务,因故意或过失造成对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损失而应该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合同法42、43条对缔约过失做了专门规定。

第42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买卖合同参考典型案例—假意磋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否赔偿?

买卖合同参考典型案例—假意磋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否赔偿?

假意磋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否赔偿?罗某素与刘某不和。

因此,当罗某得知陈某要转让自己的服装店,并且价格非常优惠,而刘某也有意向购买时,罗某便想从中作梗,使刘某不能以那么优惠的价格购买陈某的服装店。

罗某虽然根本没有购买陈某的服装店的意图,但还是与陈某进行了谈判,并且罗某所出的价格比刘某的出价高10%。

当陈某与罗某谈到实质性问题——即何时签订合同时,罗某总是以自己还没准备好货源为由拖延时间。

面对这高价的诱惑,陈某并没有把罗某拖延时间的做法放在心上,而是有意将服装店转卖给罗某,并与罗某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谈判,也坚决拒绝了刘某的意向。

然而,当刘某购买了另一家服装店后,罗某立即找到陈某,表示自己因为资金周转的问题,暂时不想购买陈某的店了。

在这种情况下,陈某错过了转让时机。

由于陈某急需资金,因此,陈某只能以非常低的价格将服装店转让了。

为此,陈某认为在服装店的转让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完全是罗某的行为造成的,要求罗某赔偿损失。

罗某不同意。

陈某只得诉至法院。

《民法典》第五百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在合同的缔结过程中,当事人如果出现法律规定的某些行为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必须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有的义务,而使另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因此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

本案中,罗某在没有订立合同的意思的情况下,为了阻止刘某购买而假借订立合同的名义进行谈判,致使陈某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其行为符合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的条件。

首先,罗某的行为发生在与陈某谈判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其次,罗某的行为属于缔约过失行为,罗某在无意与对方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为了达到阻止竞争对手购买的目的,假借订立合同的名义,与陈某进行谈判,这属于一类比较严重的缔约过失行为,而且罗某在主观上是故意这样做的,存在主观过错;再次,罗某的行为给陈某造成了经济损失,致使陈某以更低的价格将服装店转卖。

【案例分析】缔约过失责任的司法适用

【案例分析】缔约过失责任的司法适用

【案例分析】缔约过失责任的司法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识与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大众参与商贸交易的频繁与深入,隐藏于合同订立中的纠纷也逐渐增多。

我国司法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是怎样的呢?本文就缔约过失责任的司法适用问题,以具体案例作出分析,仅为大家提供参考。

【案情】原告李某于2005年6月21日在第一被告成都跃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跃华公司)购买了一辆哈飞赛马车,价格79 400元。

跃华公司的销售人员同时向李某推销由第二被告重庆市威力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威力公司)生产、跃华公司代销的“精刚”牌车用防盗器,并向原告口头承诺,购买“精刚”牌防盗器就赠送三年盗抢险,如果汽车在此期间被盗抢,由保险公司赔偿汽车实际价值的80%。

李某遂以2680元的价格购买了该“精刚”牌防盗器。

当日,跃华公司的工作人员即将该防盗装置安装在李某购买的新车上,并将该防盗器的《保修卡》和《保险凭证》交付给了李某。

《保险凭证》上载明:保险金额十五万元人民币,被保险人系威力公司,保险期限一年自2005年6月29日至2006年6月28日;在保险期内,产品使用人在正确安装使用精刚牌电子防盗抢装置的情况下,造成汽车全车被盗抢或刹车系统被损坏以及被盗抢车辆的修复损失,经公安部门证明属实者,保险公司在约定的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由于产品未能正确安装或使用人使用不当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免赔率20%。

实际上,该“精刚”牌车用防盗器由生产商威力公司在第三人中华财产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下称中华财保重庆分公司)就其质量投保了一年期的第三者责任险。

然而李某因相信跃华公司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在为该车投保时购买了除盗抢险外的其他所有险种。

同年9月25日,该哈飞赛马车被盗。

李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多次找二被告及第三人协商赔偿事宜,至今未能获赔。

李某遂诉至法院,诉称被告在销售防盗器时关于保险的承诺构成原告与第一、第二被告买卖合同的一部分,而且该防盗器价格比市场同类产品价格明显偏高,汽车被盗后被告应该履行其承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故请求法院判令二被告连带赔偿其车辆价值损失79400元。

缔约上的过失责任案例

缔约上的过失责任案例

缔约上的过错责任案例 被告崔某为一种体户,长期在外经商。

1993年5月初被告返回家乡时发现原告(某街道幼儿园)房屋年久失修,拥挤不堪,便积极提出愿捐款一百万元为原告盖一栋小楼,但原告同步也必须为此投入一笔配套资金。

原告当即表达批准。

同年5月25日,原告又与被告协商拟定资金到位时间和动工时间,被告提出其捐款将在9月底到位,在此之前请原告作好动工准备,涉及准备必要的配套资金。

 同年7月初原告开始将其原有5间平房拆除,并于7月找到一家信用社贷款50万元,期限为1年。

同年9月初,原告找倒被告催要捐款,被告提出因其生意亏本临时无力捐款。

原告提出可减少捐款,但被告表达仅能捐出数万元。

双方不能达到合同,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规定被告履行诺言,否则补偿原告遭受的所有损失。

被告辩称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她没有义务必须捐款,至于原告遭受了损失是由于其自己因素导致,她不应承当任何责任。

 第一种意见觉得,双方因没达到书面合同,因此赠送合同主线未成立,原告听信被告轻率的许诺而拆房借款,由此遭受的损失应由原告自行承当。

第二种意见觉得,尽管双方没有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但双方已经多次协商达到了一致意见,应觉得捐款合同已经成立,被告应按合同规定期间交付捐款,如不捐款,则应补偿原告所有损失。

 第三种意见觉得,尽管捐款合同没有成立,但被告明知自己没有能力捐出100万,故意欺骗原告,其行为已构成欺诈,被告应对欺诈行为给原告导致的损害负补偿责任。

 一方面需讨论赠送合同与否成立。

所谓赠送是指赠送人将自已的财产作出免费地予以受赠人的意思表达,而受赠人表达接受的合同。

赠送合同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赠送合同在性质上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对此国内民法界历来有不同见解。

一种观点觉得,赠送合同为诺成合同,只要双方意思表达一致,赠送合同即宣布成立。

如果双方达到赠送的合意后来,赠送人可以不受合同拘束,随时撤回赠送,必然会给受赠人导致损害。

如果为诺成合同,则不管赠与物与否交付,违背合同就要承当责任。

2012年司法考试辅导:缔约过失责任案例分析

2012年司法考试辅导:缔约过失责任案例分析

王某是一个工人,但一直想做服装生意并与多家经销商联系但均未成功。

某日他看到一个专门经营运动服销售的A公司寻找连锁店经营人,于是就根据该广告所注明的地址前去实地考察,经过考察后王某认为该公司的运动服兼具时装和运动性质,很适合正悄然兴起的运动风,并且对开店资本、环境等方面都很满意。

只是自己手头钱不是太足,于是与A公司负责人商量,希望能够由A公司先发两批货,到第三批时再交前两批的服装费。

A公司负责人为了吸引王某加入,遂满口答应,并许诺只要王某选好了店址,公司经过调查符合公司的要求,就可以签合同进行装修了,王某负责装修费用,A公司可以提供技术和人力上的支持,按该专卖店的统一规格给王某的店子装修。

王某于是请了一个月的假,四处奔波,终于寻找到了合适的店址,A公司派人调查后表示店址没有问题,但是却提出该品牌走俏,想要开连锁店的人很多,提出来服装费不能够拖,并要求王某再加30000元经营费,王某认为这违反了他们当初的约定,因此难以接受。

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A公司辩称:现在是市场经济了,经营主体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双方为了合作而进行协商很常见,只要没有正式签合同,就无须负责。

PPkao 考试网试结合民法理论和相关法律分析下列问题:(1)王某和A公司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A公司的说法是否正确?(2)假如王某要求赔偿损失,那么下列哪些费用应当由A公司负责赔偿:100元的实地考察费用;3000元的寻找店址的费用;一个月的误工费;因此丧失其他机会所造成的损失。

并分析原因。

答:(1)本题考查的是缔约过失责任的问题。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一方因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所生的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产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如果合同已经订立,那么违反合同的行为将产生违约责任。

本题中,王某和A公司就是在缔约过程中,两者之间并没有合同关系,但是却存在着缔约关系。

根据民法理论,一旦进入缔约阶段,那么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具有某种订约上的联系,为了缔约合同,一方所实施的足以使对方产生信赖的行为,将对其产生约束,双方已经由原来普通的关系进入到特殊的联系阶段。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分析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分析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分析‎一、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1、‎缔约‎一方当事人有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

‎2、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信赖利‎益的损失。

3‎、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一方缔约人在主观上‎必须‎存在过错。

4、缔约‎人‎一方当事人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与‎对方所受到的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以上是四个要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

同时四要件‎间又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 缔约过‎失责任的认‎定必须严格按照‎这四个构‎成要件来进行。

‎二、‎案例分析甲公司与‎乙工‎厂洽谈成立一个新公司‎,‎双方草签了合同。

甲公‎司要将合同带回本部,加盖‎公章。

临行前,甲公司法‎定‎代表人提出乙工厂需先‎征同‎土地并培训工人后,‎甲公司‎方能在合同上盖章‎。

乙工‎厂出资1000‎万元征用土‎地培训工人,‎征地和培训工‎人将直完成‎时,甲公司提出‎因市场性‎情变化,无力出资‎设立新‎公司,要求中止与乙‎工厂‎的合作,乙工厂遂起诉‎到‎法院。

问:(1)甲公‎司与乙工厂之间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2)‎甲‎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3)乙工厂‎能否要‎求甲公司赔偿10‎00万元‎损失,为什么?‎答:(‎1)合同成立‎,因为双方已‎经就合同的‎条款达成了一致‎,并已签‎署,但要注意的是‎,合同‎没有生效。

(2)‎甲公‎司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虽然合同没有生效,但‎乙公司出于对甲公司的信任‎,根据甲公司的要求征地‎并‎培训工人。

甲公司应当‎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3)乙公司‎可以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原因同上。

‎‎。

法律缔约过失责任案例(3篇)

法律缔约过失责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0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计划在市区新建一座商业综合体项目。

为了确保项目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开发商决定委托某建筑设计公司(以下简称“设计公司”)进行方案设计。

双方于2010年5月签订了《委托设计合同》,约定设计公司负责项目的方案设计,合同金额为100万元。

合同中还明确约定了设计期限、设计成果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内容。

2010年6月,设计公司开始进行项目方案设计。

然而,在2010年10月,设计公司因内部管理不善,导致设计方案进度严重滞后。

至2010年12月,设计方案仍未完成。

开发商多次催促设计公司加快进度,但设计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

2011年1月,开发商与设计公司就设计方案进度问题进行协商,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随后,开发商决定解除与设计公司的《委托设计合同》,并要求设计公司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设计费用。

设计公司认为,其已完成部分设计工作,且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设计进度违约责任,拒绝退还费用。

二、争议焦点1. 设计公司是否构成缔约过失责任?2. 设计公司应否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设计费用?三、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设计公司是否构成缔约过失责任以及应否退还已支付的50万元设计费用。

1. 关于设计公司是否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设计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设计方案,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已构成违约行为。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本案中,设计公司的违约行为给开发商造成了实际损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恶意磋商

恶意磋商

假装买货订合同负缔约过失之责(缔约过失责任案例)2008-4-6假装买货订合同负缔约过失之责2005年2月3日,一杨姓买主与肖某达成了一份购买2万斤冬笋的协议,单价为每公斤2.4元。

次日,高某来到肖某家,称想购买3万斤冬笋,单价为每公斤2.8元。

肖某表示已与杨姓买主达成协议,现在存货不足,高某提出可解除与杨姓买主的购销合同,再与他订立合同。

肖某觉得有利可图,在赔偿一定损失的基础上解除了与杨姓买主的合同。

时过七日,高某告诉肖某,因外地冬笋价格下跌,他不要货了。

肖某要求高某赔偿损失,高某以双方并没有就违约金、赔偿损失等达成协议为由,坚决拒绝。

后来肖某得知,高某是受当地另一个冬笋销售商王某教唆,故意搅散肖某与杨姓买主的生意,王某再以每公斤2.4元与杨姓买主达成协议并已成交。

笔者认为王某、高某应当就此承担民事责任。

这实际上涉及到缔约过失责任问题。

所谓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上,一方当事人因没有履行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一定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前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包括以下情形:(一)假借订阅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结合本案可以看出,王某、高某的行为已具备了上述要件:首先,高某根本就没有与肖某订立冬笋购销合同的真实意思,只是为了阻止肖某与杨姓买主订立、履行合同,以便促成王某与杨姓买主达成协议。

从始至终,高某都不存在诚实、信用之心态,而是为了损害肖某的利益,让其丧失交易的时机。

也就是说,其主观恶意十分明显。

其次,肖某在与高某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完全是基于信赖关系相信高某会真诚合作,相信合同会成立乃至生效、履行。

否则,就不会解除与杨姓买主的合同。

尽管其中有图利的因素,但结果毕竟得到了杨姓买主的同意并赔偿了损失。

他不曾料到,这一变故的结果在客观上已造成损失:一是冬笋不能按期卖出;二是支付本不该支付的赔偿金。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疏忽或违约而造成对方利益受损的责任。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详细分析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情况。

某公司与甲方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方向该公司购买一批货物,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交货时间、货物质量标准和价格等条款。

然而,在交货的过程中,甲方由于疏忽导致货物交付延迟,且货物的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生产计划和产品质量。

公司因此向甲方提出了索赔要求,并要求甲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首先,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甲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过失行为。

其延迟交付货物和货物质量不符的情况,违反了合同约定的交货时间和货物质量标准,导致了公司的利益受损。

因此,甲方应当承担起缔约过失责任。

其次,根据合同法的另一相关规定,甲方应当对公司因其过失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在索赔中提出了明确的损失金额,并提供了相关的证据证明甲方的过失行为直接导致了公司的经济损失。

因此,甲方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最后,根据合同法的综合规定,甲方应当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尽快解决由其过失行为所造成的问题。

甲方应当积极配合公司对货物进行重新检验,及时补发符合合同标准的货物,并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公司的损失,并尽快恢复双方合同关系的正常状态。

综上所述,针对上述案例中甲方的缔约过失行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在实际生活中,缔约过失责任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严格履行合同约定,避免因疏忽或违约而导致缔约过失责任的发生。

同时,一旦发生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损失并维护合同关系的稳定和正常履行。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情况,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做到严格履行合同,防范缔约过失责任的发生。

【判例过法考民法027】——缔约过失责任

【判例过法考民法027】——缔约过失责任

【跟着判例过法考民法027期】——缔约过失责任本期案例关键词:缔约过失责任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典型判例(判例来源于最高院网站)一、典型判例鞍山财政局与标榜公司合同纠纷案1、基本案情事实一:2011年11月29日,鞍山财政局为委托方,沈交所为受托方,双方签订一份《产权转让挂牌登记委托协议》,约定鞍山财政局作为出让方将鞍山银行6.93亿股国有股权出让信息委托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登记并挂牌公布。

事实二:2012年3月28日,标榜公司摘牌上述股权2.25亿股。

事实三:2012年4月17日,鞍山财政局(甲方)与深圳市标榜公司(乙方)签订《股份转让合同书》,约定甲方将其持有的标的公司2.25亿股份(9.9986%)以5亿元(每股2.00元)的价格转让给乙方,并约定本次转让依法应上报有权审批机关审批,本合同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获得有权审批机关批准后生效。

事实四:鞍山财政局于2013年6月6日以国有资产明显增值为由,向沈交所发出鞍《终止鞍山银行国有股权转让的函》,沈交所根据该函,于2013年6月14日向标榜公司发出终止鞍山银行国有股权转让的通知。

2013年10月11日,宏运集团代表标榜公司向鞍山财政局发出《关于要求返还交易保证金的函》。

事实五:2013年12月31日,鞍山财政局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将上述股权重新挂牌转让。

后以2.5元/股的价格将涉案股权另行出售。

事实六:标榜公司向辽宁高院起诉,请求:鞍山财政局赔偿标榜公司交易费用损失27.846535万元及利息损失、交易保证金利息损失、交易可得利益损失11250万元。

事实七:辽宁高院认为,《股份转让合同书》成立但未生效,鞍山财政局应承担缔约过失赔偿责任,只赔偿给标榜公司造成的实际损失,未支持标榜公司请求赔偿可得利益损失的请求。

故判决:鞍山财政局赔偿标榜公司交易费本金27.846535万元及相应利息、保证金利息。

事实八:标榜公司不服,上诉至最高法院。

2、裁判结果最高院审理认为:(一)涉案《股份转让合同书》认定为成立未生效合同正确。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

缔约过失责任案例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缔约过失责任是一个常见的法律问题。

当一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出现疏忽或错误时,可能会导致对方遭受损失,从而引发法律责任。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详细分析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问题。

案例描述:甲方与乙方签订了一份建筑工程合同,约定乙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并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乙方未能按时完成工程,并且在工程质量方面存在明显的瑕疵。

由于工程延误,甲方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工程质量问题也给甲方带来了安全隐患。

甲方因此向乙方提出了违约责任的索赔。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一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对方遭受损失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方未能按时完成工程并且工程质量存在瑕疵,已构成违约行为。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乙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并且承担工程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当一方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时,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乙方的工程质量问题给甲方带来了安全隐患,已构成侵权行为。

乙方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并且消除安全隐患。

结论:根据以上法律分析,乙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并且消除工程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当一方出现缔约过失时,应当及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因他方的过失而遭受损失。

以上就是对缔约过失责任案例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维护自身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谢谢大家的阅读!。

缔约过失责任简单案例

缔约过失责任简单案例

缔约过失责任简单案例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疏忽、违约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对方遭受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情况。

小明和小红是大学同学,他们在毕业后一起创办了一家小型的网络公司。

为了扩大业务,他们决定与一家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购买一批产品进行销售。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小明负责审核合同条款,而小红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商。

在合同签订后的几个月里,小红发现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业务。

于是,小红向小明提出了解除合同的建议,但是小明认为解除合同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拒绝了小红的建议。

后来,公司的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客户纷纷投诉产品质量问题,公司不得不承担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小明和小红开始互相指责对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存在着疏忽和错误。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疏忽、违约或者其他过失,导致对方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在审核合同条款时未能仔细审查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标准,而小红在发现问题后未能及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导致了公司的严重损失。

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小明和小红应当对公司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虽然他们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过失,但是这些过失都直接导致了公司的损失,因此他们应当共同承担责任。

在实际执行中,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双方的责任比例,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应当对公司的损失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缔约过失责任在合同法中的重要性。

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当事人应当尽到审慎的义务,避免因疏忽、违约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对方遭受损失。

同时,当事人在面对合同纠纷时,也应当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过失,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减少损失的扩大。

综上所述,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原则,当事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尽到审慎的义务,避免因疏忽、违约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对方遭受损失。

缔约过失案例分析

缔约过失案例分析
完善立法
针对缔约过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立法机关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提高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统一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应出台相 关司法解释,统一缔约过失案件的 裁判标准,减少同案不同判现象。
强化法官培训
针对缔约过失案件的特殊性,应加 强对法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审理 此类案件的能力。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案例分析
某公司与某供应商签订了供应合同,但供应商未能按约定时间交货。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公司发现供应商隐瞒了其生产能力不足的事实。法院判决供应商承担违约责任和缔约过失 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八条。
合同解除阶段的结论
01
合同解除阶段结论
在合同解除阶段,如果一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另一方受损,受损
深入研究理论基础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深入研究缔约过失制度的理论 基础,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理论 支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缔约过失领 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理论与 实践经验。
拓展研究领域
在研究缔约过失制度的基础上,拓展 研究领域,关注其他与合同相关的法 律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分析
某公司与某个人在签订合作协议时,个人隐瞒了其不具备 相关资质的事实,导致合同无效。法院判决个人承担缔约 过失责任,赔偿公司因此遭受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
合同履行阶段的结论
合同履行阶段结论
在合同履行阶段,如果一方因过错违反合同约定,导致另一方受损,受损方有权要求过错 方承担违约责任或缔约过失责任。
方有权要求过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合同违约过失责任案例

合同违约过失责任案例

合同违约过失责任案例《合同违约过失责任案例》事件概述:2010年5月1日,甲方(以下简称甲)与乙方(以下简称乙)进行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的签订。

根据合同,甲向乙出租一套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公寓,租期为两年,租金每月5000元。

甲与乙均签字并按章确认合同有效。

2011年8月15日,甲方在未征得乙方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搬入该公寓内的一间储藏室,并将这间储藏室改造成自己的书房。

这一行为被乙方感知后,乙方起初通过口头警告方式要求甲方撤离储藏室,但甲方置之不理。

2011年10月1日,乙方因私人原因需返乡一段时间,于是他将整套公寓全部出租给了丙方(以下简称丙),并迁居至西安。

当甲方得知公寓已被丙方租用后,他对乙方进行了索要赔偿的威胁,要求乙方迅速将储藏室腾空。

2011年10月10日,乙方以书面形式向甲方发出通知,要求甲方于10月20日前将储藏室归还给乙方,并重新签订一份补充协议。

甲方收到通知后拒绝执行,并继续居住在储藏室内。

2011年11月1日,乙方依法将甲方起诉至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甲方返还储藏室并支付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庭审细节:法庭审理过程中,乙方提供了书面证据,包括与甲方签订的租赁合同、房屋交接记录以及书面通知等。

而甲方则辩称他在未征得乙方同意的情况下,自己动手改造储藏室,并拥有使用权。

2012年3月12日,法庭认定甲方存在违约行为,理由如下:首先,甲方未经乙方同意,擅自改造储藏室,使原来的协议丧失效力;其次,乙方有权对公寓进行出租,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侵犯乙方的合法权益。

法庭判决甲方退还储藏室,并赔偿乙方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律师点评:本案中,甲方的违约行为十分明显,他没有经过乙方同意擅自改造储藏室,并对乙方进行了不正当的威胁。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甲方损害了乙方的合法权益,并违背了合同约定的租赁目的。

根据我国法律,双方缔约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诚实信用、平等互利。

在租赁合同中,甲方有义务将房屋全部交付给乙方使用,而乙方有权对房屋进行自己的使用和处分。

缔约过失责任赔偿案例

缔约过失责任赔偿案例

缔约过失责任赔偿案例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和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合同纠纷案件也越来越多。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可能存在缔约过失的情况,这将引发责任追究和赔偿问题。

二、案例介绍某A公司与某B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约定由A公司向B公司提供一批产品,并在合同中明确了交付时间、数量和质量标准等细节。

然而,在交付期限届满之时,A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和数量向B公司交付产品,导致B公司在某个重要订单上出现了供应缺口,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责任追究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存在过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本案,A公司的缔约过失明显,并给B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B公司有权向A公司追究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赔偿标准根据合同法第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因违反合同责任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B公司由于A公司的缔约过失造成了订单无法及时完成,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B公司有权要求A公司承担这一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

在确定赔偿金额时,需要综合考虑受损方的实际经济损失,并根据合同约定和交易习惯进行合理的计算。

B公司可以提交相关的证据,证明其受到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并提供相应的财务报表和合同文件作为证明。

五、案例分析与裁决法院在审理本案时,会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并综合应用合同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进行裁决。

法院将会尽量维护受损方的利益,对于违反合同责任的一方将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由于A公司的缔约过失明显,导致B公司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法院可能会判决A公司必须向B公司支付相应的赔偿金额,以弥补B公司的经济损失和维护其合法权益。

六、案例启示本案例提醒我们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要谨慎细致,确保履行合同义务,避免发生缔约过失。

对于违反合同责任的一方,法律将会对其进行责任追究,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外,对于受损方来说,要及时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缔约上的过失责任案例
被告崔某为一个体户,长期在外经商。

年月初被告返回家乡时发现原告(某街道幼儿园)房屋年久失修,拥挤不堪,便主动提出愿捐款一百万元为原告盖一栋小楼,但原告同时也必须为此投入一笔配套资金。

原告当即表示同意。

同年月日,原告又与被告协商确定资金到位时间和开工时间,被告提出其捐款将在月底到位,在此之前请原告作好开工准备,包括准备必要的配套资金。

同年月初原告开始将其原有间平房拆除,并于月找到一家信用社贷款万元,期限为年。

同年月初,原告找倒被告催要捐款,被告提出因其生意亏本暂时无力捐款。

原告提出可减少捐款,但被告表示仅能捐出数万元。

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履行诺言,否则赔偿原告遭受的全部损失。

被告辩称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他没有义务必须捐款,至于原告遭受了损失是由于其自己原因造成,他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种意见认为,双方因没达成书面协议,所以赠予合同根本未成立,原告听信被告轻率的许诺而拆房借款,由此遭受的损失应由原告自行承担。

第二种意见认为,尽管双方没有订立正式的书面合同,但双方已经多次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应认为捐款合同已经成立,被告应按合同规定时间交付捐款,如不捐款,则应赔偿原告全部损失。

第三种意见认为,尽管捐款合同没有成立,但被告明知自己没有能力捐出万,故意欺骗原告,其行为已构成欺诈,被告应对欺诈行为给原告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首先需讨论赠予合同是否成立。

所谓赠予是指赠予人将自已的财产作出无偿地给予受赠人的意思表示,而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

赠予合同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赠予合同在性质上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对此我国民法界历来有不同见解。

一种观点认为,赠予合同为诺成合同,只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赠予合同即宣告成立。

如果双方达成赠予的合意以后,赠予人可以不受合同拘束,随时撤回赠予,必然会给受赠人造成损害。

如果为诺成合同,则不论赠与物是否交付,违反合同就要承担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赠予合同性质上为实践合同。

这种观点认为,赠予人仅作出愿意将其财产给予受赠人的意思表示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赠予人实际将赠予物交付给予受赠人赠予合同才能生效。

因为如果认为当事人双方达成赠予的合意,赠予人即负有到期交付赠予物的义务,一旦赠予人到期不交付便构成违约,受赠人可要求法院强制赠予人交付赠予物,则对赠予人是不公平的。

所以只有将赠予合同作为实践合同对待,才有利于保护赠予人。

上述两种观点均不无道理,、比较而言,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更为合理。

一方面,赠予合同乃是一种单务的、无偿的合同,即赠予人仅单方面承担移转财产给受赠人的义务,而受赠人并不需要履行一定义务,更不需付出相应的对价。

如果人赠予合同是诺成合同,使赠予人自达成协议时起承担赠予义务,一旦赠予人不能交付赠予物即要强制赠予人交付,对赠予人来讲不免过于苛刻,同时必然混淆了赠予和~般具有交换内容的合同的区别。

另一方面,如果双方达成赠予合意以后,赠予人撤回其赠予而使受赠人遭受损害,尽管受赠人不能依据合同获得补偿,但并非不能得到补偿,他完全可依据缔约过失来得到补偿。

尤其应当看到,我国司法实践历来承认赠予合同为实践合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干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