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规范83480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文档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文档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13.23.3测。

3.4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 antimicrobial agents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 usage rate of antibiotic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dose of antibiotic use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44.1系。

4.24.3(区)4.3.1a)b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4.3.2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3.3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4.4?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

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4.5?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a)新建或示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

2021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2021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欧阳光明(2021.03.0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3 术语和定义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近年来,医院感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严重威胁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各国纷纷制定和执行各种规范、规程、标准等措施。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的定义、监测方法、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介绍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的规范。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简称HAI)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或住院护理过程中,由于感染源是医疗机构内部的因素,导致的感染问题。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感染起始时间等不同因素,医院感染可以分为血液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多种类型。

二、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医院感染的监测是评估医院感染问题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计报告法:医院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感染报告系统,及时收集、统计和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以便评估和改进预防控制工作。

2. 定点、定时调查法:医院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病房或科室,定期对该区域进行感染监测,通过调查和采集病原微生物和临床数据,了解该区域感染的类型、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等。

3. 特殊病例报告法:当医院发生罕见或特殊类型的感染时,应及时报告并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相对危险度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科室或各病区的感染发生率,评估其相对危险度,以便针对性地加强预防控制措施。

5. 监测指标法:制定医院感染的监测指标,从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等方面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防控感染的重点问题。

三、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明确感染控制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2. 严格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教育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正确洗手或使用洗手消毒剂,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率等问题的出现,为此,医院应加强对感染的监测。

为了更好地管理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于2019年出台,应用于全国所有医院。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旨在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确保病人的安全。

首先,该规范对医院的厕所、手洗、及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进行了细致的细分,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标准,以确保医院卫生状况的合格程度,减少感染的发生。

此外,该规范还对手术室的日常消毒要求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要求所有手术室必须每日消毒,同时装备有细菌检测仪,以保持手术室的卫生状况。

此外,《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还对医院用药安全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为此,全国所有医院都要建立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施一系列的用药安全监督,包括药品使用及管理、药品存储及陈列、药品采购及质量控制、药品使用监测等,以确保医院用药安全。

另外,《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也着重对医护人员的健康监测加以强调,要求全国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新冠肺炎、艾滋病毒、炭疽热等感染病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毒的感染暴露情况,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医院要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如《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严格贯彻《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以充分发挥有关规范的作用。

总之,通过《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出台,将有助于加强医院的
感染控制,减少感染疾病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全国各医院应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以确保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规范。

下面是一份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所帮助。

一、感染监测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感染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降低感染的风险和传播。

2. 原则:(1)全员参与:医院全体员工都应参与感染监测工作,增强对感染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及时准确:感染监测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及时上报感染信息,准确判断感染类型和程度。

(3)隐私保护:在感染监测工作中,要严格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隐私权,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二、感染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 感染监测的内容:(1)医院内各种感染的发生情况;(2)感染的相关因素,如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3)感染的趋势和变化;(4)感染的传播途径和方式;(5)感染的控制效果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等。

2. 感染监测的方法:(1)定期巡查法:医院可以定期巡查医疗设施、手术室、病房和各科室的卫生状况,包括清洁度、消毒措施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2)案例调查法:当医院发生感染事件时,应当进行详细的案例调查,了解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

(3)患者追踪法:追踪感染患者的动向和接触史,了解其感染的可能来源和传播方式,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

(4)实验室监测法:对医院内的感染病原体进行检测,分析其种类和分布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三、感染监测的管理和质量保障1.管理措施:(1)建立感染监测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职责。

(2)制定感染监测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指南,指导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监测和上报工作。

(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感染监测的水平和质量。

(4)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感染数据的实时上报和分析。

2.质量保障:(1)建立感染监测质量评估的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对感染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年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年

ICS 11.020C05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Standard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报批稿)2009-04-01发布2009-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附录A~附录H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安华、任南、李六亿、文细毛、邓敏、李卫光、陆群、龚瑞娥、吕一欣。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 2006年3 术语和定义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 医院感染监测案例
案例描述:详细描述案例的发 生、发展过程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医院感 染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应 对措施
案例总结:总结案例的教训和 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据的真 实性和可靠性。
01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发展与展望
国际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比较研究
各国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概述 国际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比较分析 各国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优缺点评价 国际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发展趋势与展望
我国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发展历程和现状
添加 标题
起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医 院感染问题,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开展监测 工作。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流程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 监测质量的评估和持续改进
监测结果报告和反馈
监测结果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包括感染率、病原体分布等信息。 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感染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监测质量评估: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进行质量评估,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结果反馈: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促进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和改进。
监测规范监督和评估
监测规范监督: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监测 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规范评估:对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 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监测质量。
监测规范监督和评估的意义: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 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监测规范监督和评估的方法:采用多种手段,如现场检查、数据统 计和分析等,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 分析,挖掘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 学依据。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定期评估
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进行 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改
进。
监督与检查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 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 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结果应用
将监测结果应用于医院管理、 诊疗质量和持续改进工作中,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0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手卫生规范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通过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可以显著降低医 院感染的风险。
监测的历史与发展
01
早期阶段
医院感染监测起源于20世纪后半叶,当时主要是对手术部位和新生儿病
房进行监测。
02
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监测
范围逐渐扩大,方法也更加科学和规范。
03
未来展望
未来医院感染监测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监测的
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监测
目的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和预防医院感 染,降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监测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及时发现和预防医院感染,降低 患者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监测发现感染发生的规律和趋 势,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
促进医院管理
监测结果可以为医院管理提供数据 支持,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改进管 理。
新技术应用与监测发展
自动化监测系统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数据分析技术 ,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生物标志物检测
利用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早期发现 感染迹象,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3 术语和定义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消毒剂的选用
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考虑其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及使用成本等因素。
消毒剂的配制
根据消毒剂的种类和使用说明,配制适当浓度的消毒液,注意配制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消毒剂的选用与配制
对医院内的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其表面清洁无污染。
清洁与消毒
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隔离措施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勤洗手、戴手套、做好手部消毒等措施。
手卫生规范
消毒隔离措施实施流程
制定定期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对象、监测频率和监测指标等。
消毒隔离效果监测与评估
监测计划
按照监测计划进行采样、检测和数据分析等。
监测实施
根据监测结果对消毒隔离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效果评估
护目镜
在进行可能接触感染源的操作时,应穿医用防护服以保护身体。
防护服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要点三
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完好无损,佩戴时需确保口罩紧贴面部,避免触摸口罩外表面。
要点一
要点二
护目镜
使用前应清洁,佩戴时应调整合适的位置,避免因佩戴不当导致眼睛不适或影响视线。
防护服
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完好无损,穿戴时应确保防护服的密封性,避免触摸防护服外部。
监测方法与流程
监测质量保证
确保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加强培训与教育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建立数据审核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视程度及操作技能。
规范医院感染监测的操作流程及报告制度。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人们对医院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希望能够在医院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然而,医院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医疗行业和患者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提供质量高效的医疗服务,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应运而生。

1.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疗管理和治疗操作等原因,在医疗机构获得的新发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途径,可以将医院感染分为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等。

2.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评估为了及时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和趋势,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和感染病原体的分布等。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为医院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策略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预防控制策略。

预防控制策略包括标准预防策略、特殊预防策略和单元内感染预防策略等。

标准预防策略是指对所有患者普遍适用的预防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个人防护等。

特殊预防策略是针对特定感染的预防措施,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等。

单元内感染预防策略是指对特定病区或病房的感染进行监测和预防,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

4. 医院感染的培训与教育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手卫生操作规范、消毒和无菌技术等。

同时,还应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 医院感染的监督与管理为了确保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医院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医疗机构内部应组织专门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和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1.范围和目的1.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感染、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1.2 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确保医院感染监测活动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规范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2.术语和定义2.1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机构内由照护或治疗过程引起或与照护或治疗过程有关的感染。

2.2 医院感染率指医院内按照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感染的发生率来衡量的统计指标。

2.3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指可能增加患者感染风险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导尿、拔牙等操作。

2.4 医院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定期对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的调查和数据统计。

2.5 感染控制委员会医疗机构内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策略的委员会。

3.医院感染监测的原则3.1 稳定性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该连续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3.2 基于风险的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该基于感染的风险水平,重点监测高风险部门和高风险操作。

3.3 数据质量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工具。

3.4 及时报告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该及时报告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4.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流程4.1 选择监测指标根据感染危险因素和监测目的,确定需要监测的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导尿感染率等。

4.2 收集数据设立统一的数据收集表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定期收集医院感染相关数据。

4.3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感染率、趋势和变化等相关结果。

4.4 报告和反馈将统计和分析结果进行报告,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4.5 监测结果评估对感染监测结果进行定期评估,调整监测方法和策略,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果。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感染控制法律法律名词:《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和预防法》注释:该法律是我国针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法律依据,规定了医疗机构对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责任和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新完整版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新完整版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医院感染监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 2006年3 术语和定义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PPT课件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PPT课件

监测方法
1 宜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也可专职人员监 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宜住院监 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 2 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 记表。

表C.1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分值
手术时间(h)
切口清洁度 ASA评分
≤75百分位数
>75百分位数 清洁、清洁—污染 污染 I、II III、IV、V
监测方法

宜采用主动监测,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主动、持续 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 与记录。
1 各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医师应及时 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2 各医院应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 测计划并付诸实施。 3 专职人员应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 查医院感染病例。 4 医院感染资料的来源,包括以患者为基础和以实验室检 查结果为基础的信息。
感染诊断(全身感染、局部感染、无感染),用药方
式(全身、局部),用药目的(治疗用药、预防用药、 预防加治疗用药),联合用药(单用、二联、三联、 四联及以上),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名称, 使用日剂量,用药天数,经药途径(口服、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其他)。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 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 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 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 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 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调查方法

患病率调查,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患病 率。
具体调查方法按照附录G进行。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保障患者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2021
提高医院管理 水平,促进医
疗事业发展
提高医疗质量
01 监测医院感染,降低医疗风险 02 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03 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04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降低医疗成本
降低医疗成本
01
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 降低治疗费用
02
减少抗生素滥用,降 低药物成本
查等
04
监测频率:定期 或不定期进行监 测,根据实际情 况调整:调查感染源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02
感染源的识别:识别感染源的类型和特点
03
感染源的追踪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进行追踪
04
感染源的控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控制感染源的传播
感染风险的评估
综合监测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对医院环境、设备、人员 等进行定期检查
随机抽查:对医院环境、设备、人员 等进行随机抽查
重点监测: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 重点设备等进行重点监测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的 管理
制定监测计划
01 确定监测目标:明确监测的 目的和重点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目录
01
医院感染监 测的重要性
02
医院感染监 测的内容
03
医院感染监 测的方法
04
医院感染监 测的管理
医院感染监测的 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2018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感染风险 2020
降低医疗成本,
减轻患者负担 2022
01
02
03
04
05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监测内容



1 基本资料 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 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 好转、未愈、死亡、其他)。 2 医院感染情况 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 入性操作相关性(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 使用呼吸机)、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 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结果。 3 ICU患者日志 每日记录新住进患者数、住在患 者数、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及使用呼吸机 人数、记录临床病情分类等级及分值(表D.1)。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全院综合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B进行。 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C进行。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具体
监测方法按照附录D进行。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E进 行。 细菌耐药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F进行。
监测方法

宜采用主动监测,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主动、持续 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 与记录。
1 各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医师应及时 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2 各医院应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 测计划并付诸实施。 3 专职人员应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 查医院感染病例。 4 医院感染资料的来源,包括以患者为基础和以实验室检 查结果为基础的信息。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 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 属于法定传染病的, 还应当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 法》和《国家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的规定进行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 监测计划内容

附录5.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附录5.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附录5.医院感染监测规X前言附录A~附录H均为规X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大学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XX省立医院、XX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安华、任南、李六亿、文细毛、邓敏、李卫光、陆群、龚瑞娥、吕一欣。

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X1 X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X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X(试行)卫生部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3 术语和定义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Standard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前言附录A~附录H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安华、任南、李六亿、文细毛、邓敏、李卫光、陆群、龚瑞娥、吕一欣。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3 术语和定义3.1 医院感染监测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全院综合性监测 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 antimicrobial agents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 usage rate of antibiotic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dose of antibiotic use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 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4.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

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3 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

报告表见附录A。

4.3.1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4.3.2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3.3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4.4 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

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4.5 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

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4.6 人员与设施4.6.1 人员要求医院应按每200张~250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专职人员接受监测与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

4.6.2 设施要求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医院感染监测设施运转正常。

5 监测5.1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5.1.1 全院综合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B进行。

5.1.2 目标性监测5.1.2.1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C进行。

5.1.2.2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D进行。

5.1.2.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E进行。

5.1.2.4 细菌耐药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F进行。

5.2 医院感染调查方法5.2.1 患病率调查,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患病率。

具体调查方法按照附录G 进行。

5.2.2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帮助了解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具体调查方法按照附录H进行。

5.3 监测信息的收集5.3.1 宜主动收集资料。

5.3.2 患者感染信息的包括查房、病例讨论、查阅医疗与护理记录、实验室与影像学报告和其他部门的信息。

5.3.3 病原学信息的收集包括临床微生物学、病毒学、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5.3.4 收集和登记患者基本资料、医院感染信息、相关危险因素、病原体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初次□订正A.1 开始时间:年月日 *至年月日A.2 发生地点:医院(妇幼保健院)病房(病区)A.3 感染初步诊断:;*医院感染诊断:A.4 可能病原体:; *医院感染病原体:A.5 累计患者数:例, *感染患者数:例A.6 患者感染预后情况:痊愈例,正在治疗例,病危例,死亡例A.7可能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不明()、 *传播途径:A.8 可能感染源: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食物、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

*感染源:A.9 感染患者主要相同临床症状:A.10 医院环境卫生学主要监测结果:A.11 感染患者主要影像学检查结果(X光、CT、MRI、B超):A.12 感染患者主要病原学检查结果(涂片革兰染色、培养、病毒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查结果、同源性检查结果等):A.13 暴发的详细描述(主要包括暴发开始时间、地点、罹患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处置经过与效果、暴发原因初步分析、*需要总结的经验等):报告单位:填表人:报告日期:联系人电话(手机):详细通讯地址与邮政编码:填表注意事项:分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请标明并逐项填写,带*号的内容供订正报告时填写。

暴发事件的详细描述本表不够时可另附纸填写。

附录B(规范性附录)全院综合性监测B.1 监测对象住院患者(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时可包括出院后一定时期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B.2 监测内容(最小数据量要求)B.2.1 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B.2.2 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B.2.3 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记录出院人数,按疾病分类记录出院人数,按高危疾病记录出院人数,按科室和手术切口类型记录出院人数;或者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B.3 监测方法宜采用主动监测,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主动、持续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

B.3.1 各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医师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B.3.2 各医院应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并付诸实施。

B.3.3 专职人员应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医院感染病例。

B.3.4 医院感染资料的来源,包括以患者为基础和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基础的信息。

B.4 资料分析B.4.1 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100% (式B.1)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代。

B.4.2 日医院感染发病率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观察期间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1000‰(式B.2)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B.5 总结和反馈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附录C(规范性附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C.1 监测对象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C.2 监测内容C.2.1 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C.2.2 手术资料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表C.1),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见表C.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C.2.3 手术部位感染资料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C.3 监测方法C.3.1 宜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也可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宜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

C.3.2 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