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的方法步骤

合集下载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流程和规范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流程和规范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流程和规范一、查阅流程及说明
(一)查阅单位填写《干部档案查借阅审批表》,此表可由查档单位复印备用。

填写内容具体为:查阅对象和查阅人姓名、单位、职务、政治面貌、查阅理由、查阅内容等;查阅单位意见栏:由查阅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查阅单位主管部门意见栏:由查阅单位报乡镇(街道)或主管部门领导签批并加盖公章;管档单位意见栏:由人社局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查阅档案。

(二)查阅完成后如需复印档案内容或在复印件上加盖“此件与原件一致”字样签章和人社局人事档案专用章的,需向档案室工作人员提出。

(三)其他如持“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或“行政介绍信”等证明材料要求查阅干部人事档案的,一律不予查阅。

二、内部查阅
单位内部因相关业务需要查阅其他单位或内部人员档
案的,参照上述步骤执行。

三、注意事项
(一)查阅人必须为查阅单位两名及以上中共正式党员干部(无党员的单位可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代为查阅),一般情况下,只可查阅本单位人员档案,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本人及直系亲属的档案。

(二)查阅人应在阅档室等待查档,不得进入档案库房内。

(三)查阅档案时禁止抽烟、倒水,以防损坏档案材料;严禁涂改、拆散、抽出、增添、划图、批注、折叠和撤换档案材料;不得翻阅与本次查档无关的其他材料。

(四)查阅档案应在阅档室或指定地点进行,不得私自将档案带离。

(五)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摘抄、拍摄档案内容,不得翻阅其它无关材料,不得给无关人员查看档案,用毕及时存档或销毁材料复制件。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利用与服务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利用与服务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利用与服务流程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管理干部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记录,有效利用和服务好干部人事档案,对于推动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利用与服务流程。

一、档案利用的意义及目的档案利用是指通过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合理运用,为组织决策、人才选拔和任命、负责人评价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档案利用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组织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干部的能力和潜力,做出合理的干部任免决策。

2. 选拔和任用干部:通过对干部档案的利用,可以为组织选拔和任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确保干部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匹配,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评价干部绩效:通过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可以对干部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为干部的晋升和激励提供公正依据。

二、档案利用的基本流程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过程包括档案调阅、分析和评估、决策指导等环节,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提出申请:组织管理层根据需要提出干部人事档案利用的申请。

2. 档案调阅:档案管理人员根据申请,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档案调阅,提供需要的干部人事档案。

3. 档案分析和评估:相关专业人员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干部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能力特点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4. 决策指导:基于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分析和评估,专业人员向组织管理层提供决策指导,包括干部任免、晋升和激励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三、档案服务的意义及目标档案服务是指通过为组织和干部个人提供相关档案信息、咨询和支持,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利益,以促进组织和干部个人的发展。

档案服务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信息支持:通过档案服务,为组织和干部个人提供相关信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职业发展机会和规划。

2. 保障权益:档案服务可以保障组织和干部个人的权益,包括对档案信息的保密、完整性和准确性的保障。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第六类主要包括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如党员发展材料、组织关系材料、组织生活材料等。

第七类:奖励、惩处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受到表彰、奖励和受到处分、警告等的材料。

注意,过去的惩处材料归在第三类,此次修订中调整到了第七类。

第八类:干部个人及其亲属的有关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个人及其亲属的各种材料,如婚姻、子女、财产、房产等情况的材料。

第九类: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

注意,根据利用工作实际需要,“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第十类:其他不属于以上九类的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其他不属于以上九类的材料,如干部个人的自述、个人经历材料等。

第二步,排序将同一类别的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便于查找。

第三步,编目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编制干部人事档案目录,做到明确、准确。

目录应包括档案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档案存放地点、归档日期等内容。

第四步,技术加工对档案材料进行技术加工,如复印、扫描、数字化等,以保护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五步,装订将档案材料装订成册,标明册号、页码等信息,方便管理和查找。

整理干部人事档案的方法步骤包括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

在分类过程中,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十大类进行分类。

在编目过程中,应编制明确、准确的干部人事档案目录。

最后,对档案材料进行技术加工和装订,以保护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对于干部档案,其中包括各类材料,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其中第一类是个人基本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明、户口簿、婚姻证明等。

第二类是个人履历材料,包括自传、简历、学历证书等。

第三类是考核评价材料,包括年度考核、述职报告等。

第四类是职称资格材料,包括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证书等。

第五类是奖惩材料,包括表彰奖励、问责处分等。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流程如下:
1. 查阅单位必须填写《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审批表》,按照查阅干部人事档案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不得凭借调查介绍信和行政介绍信查阅干部人事档案。

2. 查阅中央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由各,省直各部、委、办,厅(局)党组,省属大专院校、企业党委负责人签字加盖党委(党组)印章,报请组织部审核后,由组织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查阅手续。

3. 查阅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由各,省直各部、委、办,厅(局)党组,省属大专院校、企业党委负责人签字加盖党委(党组)印章,报请组织部审核同意后,方可查阅。

4. 跨省、市、自治区查阅省管干部的人事档案,由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互相联系办理。

5. 查阅本单位(部门)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必须是本单位管理干部的部门,查阅时也要健全审批手续和查阅登记。

以上是干部人事档案的查阅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转递与迁移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转递与迁移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转递与迁移流程一、引言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的转递与迁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规范地进行档案转递与迁移,不仅能够保障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还能提高干部人事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就干部人事档案的转递与迁移流程进行探讨,旨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档案转递与迁移的基本概念1. 档案转递档案转递指的是将档案从一个组织或部门转交给另一个组织或部门的过程。

在干部人事管理中,档案转递发生在干部调动、晋升、降级等情况下,确保干部档案及时送达到目标单位。

2. 档案迁移档案迁移是指将档案从一个存储位置转移到另一个存储位置的过程。

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迁移可能发生在单位更换存储地点、档案存储设备升级等情况下。

三、干部人事档案转递的流程干部人事档案转递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阶段在进行档案转递前,需要准备相关文件和信息。

包括调档函、档案目录、接收单位的名称、联系人信息等。

发送单位应仔细核对干部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并制定详细的转递计划。

2. 档案整理与打包根据档案目录,将需要转递的档案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整理,确保档案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然后将档案进行打包,标注好档案的种类、数量等信息,便于接收单位进行接收和存储。

3. 档案送达通过快递、专人送达等方式,将打包好的档案送达给接收单位。

在送达过程中,需要妥善保管好档案,防止档案的丢失和损坏。

接收单位应及时确认收到档案,并签署接收单,以便于后续的追溯和核实。

4. 档案接收与存储接收单位在接收到档案后,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档案接收和存储。

根据档案的种类和保管要求,将档案安排到对应的存储设备或位置,并建立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四、干部人事档案迁移的流程干部人事档案迁移的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迁移计划制定在进行档案迁移前,需制定详细的迁移计划。

包括迁移的时间、地点、工作流程、责任人等信息。

迁移计划应充分考虑迁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置。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因此,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一、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整理干部人事档案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收集档案材料向相关部门和个人收集干部的各类档案材料,包括履历表、自传、考核鉴定、学历学位材料、培训材料、奖惩材料、任免材料等。

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清理材料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初步清理,去除重复、无用的材料,对破损、字迹模糊的材料进行修复或复制。

3、准备工具和设备准备好整理档案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打孔机、装订机、档案盒、标签纸、胶水、剪刀等。

二、分类对清理后的档案材料进行分类,分类要遵循科学、合理、便于查找和利用的原则。

1、按照材料的内容分类一般可分为履历材料、自传材料、考核鉴定材料、学历学位材料、培训材料、政审材料、党团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任免材料、工资福利材料、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等。

2、按照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分类将同一类别的材料按照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三、排序在分类完成后,对每一类材料进行排序。

1、履历材料按照干部履历表、简历表等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2、自传材料一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考核鉴定材料按照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4、学历学位材料按照学历学位的获得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从低到高依次排列。

5、培训材料按照培训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6、政审材料按照政审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7、党团材料入党入团志愿书、申请书、转正申请书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8、奖励材料按照奖励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级别高的在前,级别低的在后。

9、处分材料按照处分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解除处分的材料放在原处分材料之后。

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

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

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和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它承载着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历史。

正确地整理和修复干部人事档案对于做好人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档案整理的基本步骤1.收集档案资料:首先,根据干部的任职情况和相关信息,收集各类档案资料,包括个人简历、考核评价、奖惩情况、获奖证书等。

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分类归档:将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干部的不同类型(如基层干部、中层干部、高层干部)进行分类归档。

同时,各类档案资料内部也要进行细化分类,方便查阅和管理。

3.文件编号:为每个档案文件设定独立的编号,以方便查找和管理。

编号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根据干部的类别、级别、姓名等因素进行编排。

4.建立档案目录:制作档案目录,记录每个档案文件的基本信息,如档案编号、档案名称、档案所属干部的姓名和职务等。

档案目录应根据档案资料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适当分级,使之清晰、方便查找。

二、档案修复的常用技巧1.纸张修复:档案资料中的纸张往往会出现折痕、裂痕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修复纸张时,应使用酸性不大的胶水,小心地将裂痕粘合,使其恢复完整。

对于较重的折痕,可以使用专业的纸张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2.文字修复:档案资料中的文字可能会出现褪色、污渍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修复文字时,可以使用软毛刷轻轻清除污渍,使用颜色和字体相近的墨水或蜡笔填补褪色的部分,尽量使文字恢复原貌。

3.扫描备份:为了防止档案资料的损失和腐蚀,可以将档案资料进行扫描备份。

将档案资料扫描成电子文件后,保存到计算机或云存储中,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在扫描时应注意调整扫描仪的分辨率,使得数字化的档案具备足够的清晰度。

4.数字化修复:对于已经腐蚀严重的档案资料,可以采用数字化修复的方法。

通过专业的软件工具,对档案图像进行处理和修复,恢复档案的可读性和完整性。

干部人事档案实施方案

干部人事档案实施方案

干部人事档案实施方案干部人事档案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管理部门对干部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保存的重要工作,它既是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干部管理的必要措施。

实施干部人事档案的目的是确保干部人事工作的规范性和持续性,为选拔重用干部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干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二、实施原则1.规范性原则: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科学、公正、公平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2.综合性原则:档案内容应包含干部的任职资格、履职情况、学习和培训情况、奖惩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反映干部的能力、操守、作风等综合素质。

3.公开透明原则: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向干部公开其个人的档案信息,接受干部合理的申诉和复核。

4.动态性原则:档案应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记录干部的履职情况和成长发展情况,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最新的参考依据。

三、实施步骤1.档案建立:按照干部级别和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档案建立指南,明确干部人事档案的基本内容和组织管理责任。

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档案的安全可靠、便于查询和更新。

2.档案收集: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收集干部的相关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明、学历学位证书、培训证书、职称评定证书等。

同时,定期对干部进行面谈或360度评估,了解干部的履职情况和发展意愿。

3.档案整理:人事部门负责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数字化建档。

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将干部的个人信息、履历和成长情况等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

4.档案更新: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对干部档案进行更新。

记录干部的新的任职、学习和培训情况,以及奖惩等信息,并及时调整干部的岗位和职务。

5.档案利用:干部人事档案应作为选拔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参与干部任职、职务调整、培养选拔和绩效评估等重要决策。

同时,档案也可以为干部的评价和奖惩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工作保障1.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和管理水平。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干部人事档案是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记录着干部工作的经历和绩效,对干部选拔、考核、评价、培训等环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对档案进行整理。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一、搜集相关资料在整理干部人事档案之前,需要先搜集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干部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学历、培训等方面的资料,以及相关文件、说明、评价等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从个人档案中获取,也可以从相关部门和文件中搜集。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保密,防止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二、分类整理档案将搜集到的资料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并制定分类清单。

一般可以按照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考核评价、培训情况、证书资格等方面进行分类。

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文件的编号和命名规则,以方便日后的查阅和使用。

三、核实档案信息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需要核实档案信息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查看个人档案、工作记录、评价表等文件来核实信息。

如果发现档案中存在错误或缺漏,需要及时纠正或补充。

四、建立干部档案电子化数据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干部档案的电子化处理越来越普及。

建立干部档案电子化数据库可以方便档案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管理效率。

在建立干部档案电子化数据库之前,需要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档案的入库、查询、打印等流程。

五、定期清理档案定期清理档案是保证档案完整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清理档案时,需要对档案进行归档、分类、整理、修补等工作,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档案的可查阅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将过期或无用的档案予以销毁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报告。

总之,干部人事档案整理是管理干部制度运行的一项关键工作。

通过搜集资料、分类整理档案、核实信息、建立电子化数据库和定期清理档案等步骤,可以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干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如何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编制与归档流程

如何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编制与归档流程

如何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编制与归档流程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部门对干部个人信息进行整理和保存的重要文件,具有重要的管理和参考价值。

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编制与归档流程,能够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编制流程和归档流程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流程。

一、基本概念干部人事档案是指对干部个人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学历资质、表彰奖励等信息进行整理和保存的文件。

它是组织部门管理干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对干部工作表现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规范编制和归档干部人事档案,对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流程1. 收集基本资料:组织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制度,要求干部提供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学历资质等相关资料,并对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和整理。

2. 填写干部人事档案表:根据收集到的干部个人资料,填写干部人事档案表,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学历资质、表彰奖励等内容。

在填写档案表的过程中,要确保内容准确、完整。

3. 审核和备案:档案管理员或相关人员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审核,核对档案表中的信息与提供的资料是否一致,并在审核无误后进行备案。

备案过程中要保证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4. 归类整理:根据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和类别,进行归类整理,确保档案的条理清晰、易于查找。

可以根据干部职级、工作岗位等进行分类,设置相应的档案编号和索引。

三、归档流程1. 装订归档:对归类整理好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装订,使用专用档案袋或盒进行包装,注明干部姓名、编号、归档时间等信息,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2. 密封保存:对归档好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密封,使用封条封口,避免档案被非法打开或篡改。

密封后的档案要妥善保管,防潮、防火、防盗。

3. 存放管理:将归档好的干部人事档案按照一定的存放规则进行管理,建立档案借阅登记制度和档案存档期限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

4. 档案调阅:在干部转岗、提拔、评优等工作中,需要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的调阅。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档案整理与保管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效管理和合规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整理与保管方法,包括档案整理的步骤、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以及档案保管的措施与要点。

一、档案整理步骤档案整理是指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的过程,确保档案的结构清晰、完整有序。

下面是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基本步骤:1. 档案梳理:对已存在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初步梳理,了解档案的内容和数量情况,清楚每份档案的分类属性。

2. 档案分类:根据干部人事档案的属性和内容,进行分类,可按照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履历、考核考评、奖惩记录等方面进行分类。

3. 档案筛选:对于档案中的冗余、失去参考价值或与重要信息无关的文件,进行筛选并予以销毁或归档移交其他相关部门。

4. 档案整理:根据文件的分类进行整理,确保文件的有序排列,并在文件上标注清晰的文件编号、日期等信息,便于检索和管理。

5. 档案装订: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装订,使用专业的夹子或者活页文件夹进行装订,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二、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档案的分类和归档原则是档案管理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档案检索和利用效率。

下面是常用的档案分类与归档原则:1. 主题分类原则: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主题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干部的履历、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分类。

2. 时期分类原则:按照时间顺序将档案进行分类,常见的有按照年度、季度或者月份进行分类。

3. 部门分类原则:按照相关部门或组织机构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归口管理和管理责任的明确。

4. 职务分类原则:按照干部的职位或职务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干部的部门、职级等进行分类。

5. 档案编目原则:对档案进行编目,即为每个档案文件赋予唯一的标识和编号,使其易于识别和检索。

三、档案保管的措施与要点档案的保管是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下面是保管档案的措施与要点:1. 档案库环境:保持档案库的整洁、干燥、通风和定期除尘,防止环境污染对档案的侵蚀。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与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与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与步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组织机构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涉及到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评估、晋升职级等方面,对于保障干部队伍的管理规范和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围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与步骤展开阐述。

一、收集干部人事资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第一步是收集干部的个人信息和相关资料。

这包括干部的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学习经历、培训记录、奖惩情况等各方面的资料。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个人申报、面试考核、绩效评估等方式获得。

同时,也可以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查询和调取干部的相关资料。

二、整理与归档在收集到干部的人事资料后,需要进行整理和归档。

这包括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编制干部档案目录,按照不同的类别和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干部档案应该清晰地记录干部的个人信息,方便后续查询和使用。

对于涉密的干部档案,还需要进行安全保密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审核与审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审核和审批环节十分重要。

在审核环节,相关部门或专门的干部人事管理人员需要对干部档案进行审核,核对干部的资料是否真实有效。

审批环节则是对已审核的干部档案进行最终的审批确认,确保干部档案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四、存储与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存储与维护是档案管理的核心环节。

首先,需要设立专门的干部人事档案室或存储仓库,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室应该具备良好的环境,防潮、防火、防盗等设施应该得到有效配置。

其次,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档案的归档、查阅和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及时修整和更新档案资料。

五、档案利用与调阅随着干部工作的推进和发展,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和调阅也变得十分频繁。

干部人事档案应该做到查询便捷、信息准确,且保护干部个人隐私。

对于需要查询和调阅档案的人员,应该经过合法授权,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操作。

同时,还需要建立档案利用登记和审批机制,确保档案的合理使用。

六、档案归档与销毁干部人事档案的归档与销毁是档案管理的最后一环。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调阅与查询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调阅与查询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调阅与查询流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档案调阅与查询作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机构高效运转和合理选拔干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调阅与查询流程。

一、档案调阅档案调阅是指根据需要获取干部人事档案的过程,涉及到的流程主要包括申请、审批、调取和归还。

1. 申请档案调阅的第一步是申请,申请者需填写相关调阅申请表格,并注明调阅的具体原因和目的。

申请表格中应包括申请者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 审批申请表格提交后,需要相关部门或领导进行审批。

审批的目的是确保档案调阅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审批者需仔细核对申请者的身份和目的,并评估是否有必要进行档案调阅。

3. 调取经过审批后,档案管理员或专人根据申请者的需求,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档案调取。

调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档案的遗失或泄露。

4. 归还档案调阅完成后,申请者需要按时将档案归还给档案管理员。

档案返回后要进行核对,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归档的准确性。

二、档案查询档案查询是指通过某些途径查找干部人事档案的过程,主要包括查询条件确定、信息系统查询和人工查询。

1. 查询条件确定在进行档案查询之前,需要明确查询的目的和范围,并确定查询的条件。

查询条件可以是干部的姓名、工作单位、任职职务等。

通过明确查询条件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

2. 信息系统查询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索引查询等方式快速定位到需要查询的干部人事档案。

查询者只需要在系统中输入相应的查询条件,系统即可迅速给出相关的档案信息。

3. 人工查询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系统限制或特殊需求,可能需要进行人工查询。

人工查询可以通过与档案管理员或相关部门的沟通来获取需要的信息。

查询者需提供充分的查询依据,并耐心等待查询结果。

总结: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调阅与查询流程关系到机构的运行和干部选拔的公正性与准确性。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传递与交接程序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传递与交接程序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传递与交接程序随着组织架构调整、干部任免变动等情况的发生,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的传递与交接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档案传递与交接程序可以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连续性与规范性,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本文将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传递与交接程序进行论述。

一、档案传递程序档案传递程序是指干部人事档案从一处单位或岗位传递至另一处单位或岗位的过程。

该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在档案传递之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首先,发起方应认真查阅干部人事档案中的内容,确保档案完整、准确无误。

其次,制定传递计划,明确档案传递的时间、地点、责任人等信息。

最后,准备传递档案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档案打包与封存传递方需要将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打包与封存。

打包时,应根据档案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可根据时间顺序、岗位职责等因素来确定。

打包后,将档案封存,并在外部标明档案名称、编号以及保管期限等必要信息。

3. 档案传递档案传递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传递方应将档案交给接收方,并签署相应的传递文件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传递文件中应注明档案的传递时间、地点、接收人等信息。

接收方在接收档案后,要进行核对,并在传递文件上签字确认。

4. 档案登记接收方在接收到档案后,应及时进行档案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档案的名称、编号、接收时间、接收人等重要信息。

登记后,应将档案妥善保管,并进行档案备案工作。

二、交接程序交接程序是指干部人事档案在同一单位或岗位内传递的过程。

该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 交接计划与准备在干部人事档案交接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交接计划。

交接计划应包括交接时间、地点、事项等具体内容。

同时,交接双方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确保交接的顺利进行。

2. 信息共享与交流在交接过程中,交接双方需要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流。

这包括交接方向接收方介绍档案内容、档案保管要求等信息,同时接收方也可以就档案内容提出问题与交接方进行沟通。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调取与调取规定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调取与调取规定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调取与调取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机构对干部进行管理和评价的重要工具,也是干部选拔、任用和培养的依据。

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的调取是一项关键性工作。

本文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档案调取流程、调取规定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档案调取流程1.调取申请:需要调取干部人事档案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应当书面提交档案调取申请。

申请应包括档案调取的目的、调取时间范围以及调取的具体档案材料。

2.审批批准:申请单位的上级机关或人事部门(以下简称“审批部门”)对档案调取申请进行审批。

审批部门应根据档案调取的需要和合法合规性进行评估,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3.档案调度:一旦申请获得批准,申请单位与所属的档案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协商具体的档案调取时间和地点。

管理部门应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调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4.档案调取: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申请单位委派专人前往管理部门进行档案的调取工作。

申请人需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明,并签署档案调取的相关文件。

管理部门应向申请人提供所需档案,并记录调取的相关信息。

5.归档记录:管理部门在完成档案调取后,应及时将档案归还原位置,并做好相应的归档记录。

二、档案调取规定1.合法合规:档案调取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利用档案进行违法违规活动,如泄露、篡改干部个人隐私信息等。

2.用途明确:申请单位在调取档案之前,应明确档案的具体使用目的,并严格按照目的进行使用,不得超越权限和范围进行调取和使用。

3.保密安全:管理部门在调取过程中应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申请人对调取的档案应按规定保密,并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时限管理:档案调取的时间范围应该合理,不得超过实际需要。

调取的档案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并做好相应的归档记录。

三、注意事项1.申请单位在调取档案之前,应详细了解干部个人档案的内容和分类,明确需要调取的具体材料,以便提高调取的效率。

干部人事档案的移交与接收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的移交与接收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的移交与接收流程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依据,它们记录着干部的个人资料、职称晋升、奖惩记录等重要信息。

当干部由一处工作岗位调至另一处工作岗位时,他们的人事档案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移交与接收。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的移交与接收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移交与接收之前,需要做些准备工作。

首先,调出方应该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整理和归类,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其次,调入方需要提供一个专门的档案接收室,配备专人负责接收与管理档案,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二、移交程序1. 共同确认移交事宜:调出方和调入方应当共同确认移交的事宜,包括档案移交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双方应当达成共识并签署移交协议。

2. 档案清点与验收:在移交当日,调出方和调入方需共同核对档案的数量和具体内容,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无缺。

若发现档案存在遗漏或损坏,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协商解决办法。

3. 移交记录备案:移交完成后,调入方应当制作移交记录,并在档案上进行登记备案。

移交记录包括档案的名称、数量、来源、移交和接收人员等信息。

4. 移交手续办理:接下来,移交方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档案的移交情况,并办理相应的手续,如填写移交报告、移交清单等,以便上级主管部门对档案进行备案和监管。

三、接收程序1. 档案接收申请:调入方在移交完成后,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档案接收申请,并附上移交记录和相应的移交手续。

2. 档案审查与验收: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接收申请后,将对档案进行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档案的齐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

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调入方反馈并要求其整改。

3. 档案移交手续办理:档案经过审查后,上级主管部门将办理档案的移交手续。

包括填写接收报告、完成档案登记、签字确认等环节。

4. 档案安置和管理:档案移交手续办理完毕后,调入方应当及时将档案进行安置和管理。

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接收室或档案室,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最新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操作步骤

最新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操作步骤

最新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操作步骤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是档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工作以个人为单位,将收集起来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成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

在干部人事档案整理中,有三种类型:新建档案的整理、对档案补充新内容的整理和对档案进行清理的整理。

其中,清理档案的整理类型属于特殊种类,一般不常用。

在整理方法方面,有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的整理和日常工作中的整理。

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的整理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抽调有关人员集中进行整理。

日常工作中的整理是指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新接收档案或材料所进行的立卷、归档等工作。

整理干部人事档案的人员必须努力研究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整理干部人事档案的有关规定,掌握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认真负责地做好整理工作。

在整理档案工作中应注意保密工作,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制度,XXX和国家的秘密。

在整理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制定整理计划和方案,明确整理目标和要求,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等。

在整理档案时,要严禁吸烟,不得随便议论和泄露干部人事档案内容。

不得私自涂改、抽取或伪造档案材料,不得擅自处理或销毁档案材料,要加强对档案材料的管理,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泄露干部人事档案内容。

在整理干部人事档案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以确保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准备。

在整理之前,应全面收集所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

收集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发通知、打电话、分级负责归口收集等。

2.人员的准备。

在任务较重的单位,需要抽调政治和业务素质较好、文字书写工整的党员干部参与整理工作。

在整理前,应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有关政策规定和实际操作技术。

3.经费的准备。

根据整理数量的多少,申请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购买工具、整档用品等。

4.物质的准备。

包括整理室、工具、用品等。

干部人事档案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的方法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整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审核.收到档案材料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严格审核,整理的第一个环节还是审核.审核不仅贯穿收集整理工作始终,而且还贯穿在编打目录和整改工作的始终.干部档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档案内容是否真实;二是材料是否齐全;三是材料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四是档案整理是否符合要求.审核后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才能归入干部人事档案,并且整理归档工作必须在接收材料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 除了审核以外,一般来讲,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第一步,分类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第一类:履历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注意,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入第一类.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自传是个人撰写自己家世、身世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自述.自传材料的归类,应该以内容和用途为依据,不能单纯按名称归类,如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也应该归在第二类.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考察和评价的材料.归入本类的材料,必须是经过组织研究认可正式形成的,手续完备,能正确、历史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具有查考价值的鉴定、考察、考核材料.注意,根据利用工作实际需要, “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记载和反映干部学习、技能、科研水平的各种材料.注意,过去学生登记表归第一类,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三类,此次修订中统一调整到第四类.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审查和干部基本情况更政形成的材料.注意,过去更改或认定姓名的材料是归在第一类的,此次调整到了第五类;“三龄一历”认定材料统一规定归在第五类.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注意,此类包括民主党派的入党材料.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注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有的归在第四、七、九类,此次统一规定归在第七类.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问责材料、处分材料、上级决定解除处分材料、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法院裁定书以及公安机关有关行政处理决定等材料.第九类:招录、聘用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注意,公务员登记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应归在第九类.第十类: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治丧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其他材料.第十类包括录用体检表,反映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等.干部档案报送单,干部档案有关情况说明等材料也入此类.档案材料的分类有两点说明:一第四类、第九类材料的二级分类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内容复杂、数量众多,都处于动态变化中,由低到高、由少到多.为了便于添加材料、方便查找,还需要采用二级分类法,即对这两类中的材料,按照内容的不同再分别分为四小类,具体来说:第四类材料二级分类分为:1.学历学位材料;2.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3.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4.培训材料等.第九类材料二级分类分为:1.工资材料;2.任免材料;3.出国境材料;4.参加会议的代表登记表等其它材料.今后,报送的新任市管干部档案,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必须进行二级分类.二内容交叉材料的分类1.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归第二类.2.学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四类.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归第七类.4.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5.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第一类.第二步,排序排序是指将每一类别的材料按其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或内容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并通过编写类号、顺序号和页码固定下来.具体方法有:按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序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材料.第四类、第九类材料排序时,在采用二级分类后的各小类中分别按时间排序.2.按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适用于第五、六、八类材料.其中,第五类和第八类材料的排列顺序一般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第六类材料,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每个类别中的档案材料排序后,要用铅笔在每份材料首页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并在其右下角逐页编写页码.页码的编写方法为,凡有图文的页面,每面作为一页,有封面的材料从封面开始编写.空白纸和托裱用的衬纸不计页数;复件和原件应视为一份材料,统一编写页数.第三步,编目修订后的目录与旧目录的不同:一是“类号”改为“序号”;二是“材料制成时间”改为“材料形成时间”;三是删除“份数”栏.编目的具体要求是:1.档案材料应按照排列顺序,逐份逐项进行编目,做到目录清楚,填写准确.书写目录要工整、准确、清楚、美观,使用规范的书写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荧光笔、水彩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档案目录不能粘贴涂改.2.每类目录之前应注明材料类号和类别名称.3.“序号”填写材料类号和排列顺序号.序号栏的规范填写方法是:材料类号用汉字的“一”至‘十’,二级分类的类号用一至四,序号用阿拉伯数字.4.“材料名称”根据材料题目填写.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应另拟标题.材料的题目过长,可适当简化.凡原材料题目不符合实际内容的,须另行拟定题目.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5.“材料形成时间”填写材料落款时间.有多个时间的材料,一般以最后的时间为准.复制的档案材料,采用原件的形成时间.时间填写要尽量详细、规范,有具体年月日的,必须填写齐全.6.“页数”填写材料的页数.按编好的页数如实填写.7.“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情况.归档材料因为内容相关合并为一份材料的,要在备注栏中进行简要说明,如附有考察材料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复制件等.8.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特别是第三、四、九类等,不能在同一页中填写其它类别材料的条目.不要求大类空四行,小类空三行.第四步,技术加工对纸张破损、幅面不规则,或字迹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 1.对纸张破损或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应采用复印、扫描、拍摄等方法进行复制.复制件应附在原件后,与原件作为一件.2.幅面过大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折叠或剪裁.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剪裁时不得损坏档案材料上的文字、印章、图形等内容.注意,从保护档案原貌,简化整理的目的出发,不要对档案材料进行过度裁剪.3.幅面过小的材料应进行托裱,装订边过窄或装订线内有文字的材料应加边.档案材料一般应留够2厘米的装订边,不够应加边.有些材料幅面太小,无法装订,应当在材料的底部托上一层质量较好的纸张.4.档案材料上的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装订物应当拆除.5.档案材料应各自独立,严禁将多份材料以缝纫、裱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第五步,装订档案目录置于卷首,干部职务变动登记表排列其后,卷内材料排列顺序与目录相符.档案材料应左边、下边对齐,在左侧打孔装订,做到结实、齐整、美观,不掉页、不倒页、不压字、不损坏文件,方便阅读.反对刻意追求“四边齐”.干部人事档案如果太厚,应该分成两卷装订.分卷装订时,必须保证同一类材料分在同一卷中.干部档案卷夹材质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报送市管干部档案必须使用规定的卷夹.卷夹背脊应附边签,用于书写干部的姓名、籍贯、档案编号等;书写姓名不得使用同音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流程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流程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对干部工作的管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干部人事档案的查阅是进行干部选拔、评价和管理的必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干部人事档案查阅的流程。

一、申请查阅1. 提出申请:需要查阅干部人事档案的相关人员,首先需要向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中需要注明查阅的目的、档案的具体内容和查阅时间等信息。

2. 审批程序: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将对申请进行审批。

审批的内容包括核实申请人的身份和查阅的合法性,确保仅授权给有关部门或人员查阅。

二、预约查阅1. 预约时间:申请人在申请中提出希望查阅的时间段,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会根据档案的情况和相关人员的工作安排,安排一个具体的查阅时间。

2. 提供有效证件:申请人在预约查阅时需要携带有效的身份证件,以便证明自己的身份。

这是为了保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三、安全查阅1. 查阅场所:根据预约时间,申请人可以在规定的查阅场所进行查阅。

查阅场所通常是专门设立的档案室或人事档案室,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存放和查阅过程的私密性。

2. 工作人员陪同:在查阅过程中,通常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陪同申请人。

这些工作人员将对申请人的查阅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查阅的规范性,防止档案遭到损坏或泄露。

3. 查阅方式:申请人可以查阅干部人事档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简历、工作经历、奖惩情况、考核评价等相关资料。

但是对于涉及他人隐私或机密的内容,通常是受限制的,需要特殊授权才能查阅。

四、记录备案1. 查阅记录:在完成查阅后,工作人员会记录申请人的查阅时间、查阅事由和查阅的具体内容等信息。

这些记录将作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和评价的重要参考。

2. 档案归还:申请人在查阅完毕后,需要将干部人事档案归还给档案室或人事部门。

确保档案的安全归位,避免档案遗失或被他人非法查阅。

总结干部人事档案的查阅流程是一项涉及到干部选拔和管理的重要工作。

通过申请、预约、安全查阅和记录备案等环节的规范操作,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方法步骤
整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审核。

收到档案材料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严格审核,整理的第一个环节还是审核。

审核不仅贯穿收集整理工作始终,而且还贯穿在编打目录和整改工作的始终。

干部档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档案内容是否真实;二是材料是否齐全;三是材料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四是档案整理是否符合要求。

审核后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才能归入干部人事档案,并且整理归档工作必须在接收材料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

除了审核以外,一般来讲,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
第一步,分类
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

注意,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入第一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自传是个人撰写自己家世、身世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自述。

自传材料的归类,应该以内容和用途为依据,不能单纯按名称归类,如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也应该归在第二类。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考察和评价的材料。

归入本类的材料,必须是经过组织研究认可正式形成的,手续完备,能正确、历史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具有查考价值的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注意,根据利用工作实际需要,“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记载和反映干部学习、技能、科研水平的各种材料。

注意,过去学生登记表归第一类,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三类,此次修订中统一调整到第四类。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审查和干部基本情况更政形成的材料。

注意,过去更改或认定姓名的材料是归在第一类的,此次调整到了第五类;“三龄一历”认定材料统一规定归在第五类。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

注意,此类包括民主党派的入党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

注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有的归在第四、七、九类,此次统一规定归在第七类。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

问责材料、处分材料、上级决定解除处分材料、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法院裁定书以及公安机关有关行政处理决定等材料。

第九类:招录、聘用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

注意,《公务员登记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应归在第九类。

第十类: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治丧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其他材料。

第十类包括录用体检表,反映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等。

干部档案报送单,干部档案有关情况说明等材料也入此类。

档案材料的分类有两点说明:
(一)第四类、第九类材料的二级分类
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内容复杂、数量众多,都处于动态变化中,由低到高、由少到多.为了便于添加材料、方便查找,还需要采用二级分类法,即对这两类中的材料,按照内容的不同再分别分为四小类,具体来说:
第四类材料二级分类分为:1.学历学位材料;2.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3.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4.培训材料等。

第九类材料二级分类分为:1.工资材料;2.任免材料;3.出国(境)材料;4.参加会议的代表登记表等其它材料。

今后,报送的新任市管干部档案,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必须进行二级分类。

(二)内容交叉材料的分类
1.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归第二类。

2.学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四类。

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归第七类。

4.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5.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第一类。

第二步,排序
排序是指将每一类别的材料按其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或内容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并通过编写类号、顺序号和页码固定下来。

具体方法有:
按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序
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材料。

第四类、第九类材料排序时,在采用二级分类后的各小类中分别按时间排序。

2.按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
适用于第五、六、八类材料。

其中,第五类和第八类材料的排列顺序一般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

第六类材料,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

每个类别中的档案材料排序后,要用铅笔在每份材料首页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并在其右下角逐页编写页码。

页码的编写方法为,凡有图文的页面,每面作为一页,有封面的材料从封面开始编写。

空白纸和托裱用的衬纸不计页数;复件和原件应视为一份材料,统一编写页数。

第三步,编目
修订后的目录与旧目录的不同:一是“类号”改为“序号”;二是“材料制成时间”改为“材料形成时间”;三是删除“份数”栏。

编目的具体要求是:
1.档案材料应按照排列顺序,逐份逐项进行编目,做到目录清楚,填写准确。

书写目录要工整、准确、清楚、美观,使用规范的书写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荧光笔、水彩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

档案目录不能粘贴涂改。

2.每类目录之前应注明材料类号和类别名称。

3.“序号”填写材料类号和排列顺序号。

序号栏的规范填写方法是:材料类号用汉字的“一”至‘十’,二级分类的类号用(一)至(四),序号用阿拉伯数字。

4.“材料名称”根据材料题目填写。

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应另拟标题。

材料的题目过长,可适当简化。

凡原材料题目不符合实际内容的,须另行拟定题目。

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

5.“材料形成时间”填写材料落款时间。

有多个时间的材料,一般以最后的时间为准。

复制的档案材料,采用原件的形成时间。

时间填写要尽量详细、规范,有具体年月日的,必须填写齐全。

6.“页数”填写材料的页数。

按编好的页数如实填写。

7.“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情况。

归档材料因为内容相关合并为一份材料的,要在备注栏中进行简要说明,如附有考察材料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复制件等。

8.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

特别是第三、四、九类等,不能在同一页中填写其它类别材料的条目。

不要求大类空四行,小类空三行。

第四步,技术加工
对纸张破损、幅面不规则,或字迹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

1.对纸张破损或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应采用复印、扫描、拍摄等方法进行复制。

复制件应附在原件后,与原件作为一件。

2.幅面过大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折叠或剪裁。

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

剪裁时不得损坏档案材料上的文字、印章、图形等内容。

注意,从保护档案原貌,简化整理的目的出发,不要对档案材料进行过度裁剪。

3.幅面过小的材料应进行托裱,装订边过窄或装订线内有文字的材料应加边。

档案材料一般应留够2厘米的装订边,不够应加边。

有些材料幅面太小,无法装订,应当在材料的底部托上一层质量较好的纸张。

4.档案材料上的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装订物应当拆除。

5.档案材料应各自独立,严禁将多份材料以缝纫、裱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

第五步,装订
档案目录置于卷首,干部职务变动登记表排列其后,卷内材料排列顺序与目录相符。

档案材料应左边、下边对齐,在左侧打孔装订,做到结实、齐整、美观,不掉页、不倒页、不压字、不损坏文件,方便阅读。

反对刻意追求“四边齐”。

干部人事档案如果太厚,应该分成两卷装订。

分卷装订时,必须保证同一类材料分在同一卷中。

干部档案卷夹材质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报送市管干部档案必须使用规定的卷夹。

卷夹背脊应附边签,用于书写干部的姓名、籍贯、档案编号等;书写姓名不得使用同音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