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合集下载

绝缘试验中,测量极化指数、吸收比的用途及合格标准

绝缘试验中,测量极化指数、吸收比的用途及合格标准

绝缘试验中,测量极化指数、吸收比的用途及合格标准本文关键词:吸收比极化指数绝缘电阻吸收比多少合格吸收比与极化指数的特征极化指数和吸收比是用来鉴别大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小容量电气设备测量绝缘电阻即可,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是两个不同时间下绝缘电阻的比值,与设备的尺寸无关,消除尺寸、结构的影响,并且与温度基本无关,无须换算,反应电气设备的局部和整体缺陷。

绝缘电阻吸收比吸收比指的是在同一次试验中,用数字兆欧表测得60s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由于给设备加直流电压的时间长度不同,对设备的潮湿等状况影响也不同,因此比较两个时间比值,可以判断设备是否是因为潮湿的原因影响了绝缘电阻,绝缘受潮时吸收比最小值为1,干燥时吸收比均大于1,吸收比试验,通常用于电容量较大的电气设备,小型电气设备测量绝缘电阻即可。

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合格范围极化指数在比值不低于1.5,R60s大于10000MΩ时,极化指数忽略,吸收比比值大于1.3或1.2即合格,吸收比不合格时应测量极化指数,二者取其一。

绝缘电阻极化指数极化指数PI是指在同一次试验中,加压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加压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7.0.9第4条,变压器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且容量为120MVA及以上时,宜用5000V兆欧表测量极化指,测得值与产品出厂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在常温下不小于1.3。

吸收比和极化指数都与绝缘电阻有关,当给被试物施加一定的直流电压后,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流过被试物绝缘介质的电流,通常由电容电流、介质吸收电流和电导(泄漏)电流三部分组成,其中,电容电流是由绝缘介质弹性极化引起的,绝缘介质的极化过程很快,电容电流只是在直流电压加到绝缘介质上的瞬间出现,然后很快衰减为零,电容电流的大小主要由外加电压的高低、电源内阻的大小、绝缘材料的材质、几何尺寸、结构等因素决定,与介质的绝缘能力无关。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DL474.1-9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佃92-11-03批准1993-04-01 实施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导则提出了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所涉及的仪表选择、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一系列技术细则,贯彻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能源部《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相应规定。

1.2本导则适用于在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等现场和在修理车间、试验室等条件下对高、低压电气设备绝缘进行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

2试验内容2.1绝缘电阻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是检查设备绝缘状态最简便和最基本的方法。

在现场普遍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值的大小常能灵敏地反应绝缘情况,能有效地发现设备局部或整体受潮和脏污,以及绝缘击穿和严重过热老化等缺陷。

用兆欧表测量设备的绝缘电阻,由于受介质吸收电流的影响,兆欧表指示值随时间逐步增大,通常读取施加电压后60s的数值或稳定值,作为工程上的绝缘电阻值。

2.2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吸收比心为60s绝缘电阻值(R60S)与15s绝缘电阻值(R15S)之比值,即K __?603K1 _R15scaH)nt8060拒2ffl]Qfl图1某台发电机绝缘电阻R与时间t的关系1—干燥前15C;2—干燥结束时735C;3 —运行72h后,并冷却至27 C对于大容量和吸收过程较长的变压器、发电机、电缆等,有时R60s/R l5s吸收比值尚不足以反映吸收的全过程,可采用较长时间的绝缘电阻比值,即10min(R伽in)和R lmin(R lmin)时绝缘电阻的比值K,称作绝缘的极化指数K _ R10minK2K在工程上,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能反映发电机或油浸变压器绝缘的受潮程度。

绝缘受潮后吸收比值(或极化指数)降低(如图1),因此它是判断绝缘是否受潮的一个重要指标。

应该指出,有时绝缘具有较明显的缺陷(例如绝缘在高压下击穿),吸收比值仍然很好。

高压试验基本知识(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高压试验基本知识(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瞬间电路中流过的最大电流是充电电流,它 在电路开始阶段起主导作用。随着时间的延 长,充电电流很快的减少并消失,消失的快 慢取决于电容器电容量的大小,外施电压大 小及电源内阻情况。
(2) 吸收电流 吸收电流也是随时间变化的。电源接通的
瞬间,由于电场的建立,在电场的作用下介 质产生了极化现象,在极化的过程中,电介 质中电荷由随机排列转变成有规律顺序的排 列,排列时电荷的运动所产生的电流称为吸 收电流。这个电流同样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 步消失,消失的快慢取决于介质材料的不均 匀程度和介质的结构性质。它随时间的衰减 比充电电流慢得多,在充电电流之后起主导 的便是吸收电流。
第三节绝缘电阻和吸收比试验
i流过绝缘介质的总电流 i1 充电电流 i2 吸收电流 i3 泄漏电流
等效电路图
二、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1、绝缘电阻:
是电气设备绝缘层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呈现的电阻值。
R=U/i3(i3泄漏电流)
现场普遍采用绝缘电阻表来测量。
2、吸收比:
是指60s时的绝缘电阻值(R60s)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 (R15s)之比值。用K1表示。 大容量的电气设备,规程上规定不小于1.3。
严格按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周期安 排试验计划。有些设备按具体需要,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缩 短或延长试验周期;通常将同一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尽量安排 在相同季节。
二、对于绝缘试验的总体要求
1、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被试品温度不应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2、对试验顺序的要求
先非破坏性试验,后破坏性试验
5、非标准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试验电压的确定
若未规定其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值,可根据试验规程中规定 的相邻电压等级的同类设备按比例采用插入法记算出试验 电压。

绝缘电阻、吸收比试验

绝缘电阻、吸收比试验

绝缘电阻、吸收比试验一、绝缘电阻试验使用范围绝缘电阻试验是电气设备绝缘试验中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试验方法。

当电气设备绝缘受潮,表面变脏,留有表面放电或击穿痕迹时,其绝缘电阻会显著下降。

根据绝缘等级的不同,测试要求的区别,常采用的兆欧表输出电压有100v、250V、500V、1000V、2500V、5000V、10000V等。

由于绝缘电阻试验所施加的电压较低,对于一些集中性缺陷,即使可能是很严重的缺陷,但在测量时显示绝缘电阻仍然很大的现象,因此,绝缘电阻试验只适用于检测贯穿性缺陷和普遍性缺陷。

二、绝缘电阻试验的主要参数及技术指标电气设备的绝缘,不能等值为单纯的电阻,其等值电路往往是电阻电容的混合电路。

很多电气设备的绝缘都是多层的,例如电机绝缘中用的云母带,变压器等绝缘中用的油和纸,因此,在绝缘试验中测得的并不是一个纯电阻。

如图1-1 为双层电介质的一个简化等值电路。

图1-1双层电介质简化等值电路图1-2吸收曲线及绝缘电阻变化曲线当合上开关K将直流电压U加到绝缘上的瞬间,回路主要由电容分量I a组成。

等值电路中电流i的变化如图1-2中曲线所示,开始电流很大,以后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于一个常数I;这个过程的快慢,与绝缘试品的电容量有关,电容g量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甚至达数分钟或更长时间。

图1-2中曲线i和稳态电流I g之间的面积为绝缘在充电过程中从电源“吸收”的电荷0。

这种逐渐“吸收”电荷的现象就叫做“吸收现象”。

从图1-2曲线可以看出,在绝缘电阻试验中,所测绝缘电阻是随测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当1=8时,其测量值为R=J,但在绝缘电阻试验中,特别是电容量较大时,很难测量R8的值,因此,在实际试验中,规程规定,只需测量60s 时的绝缘电阻值,即R60S的值,当电容量特别大时,吸收现象特别明显,如大型发电机,可以采用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

对于不均匀的绝缘试品,如果绝缘状况良好,则吸收现象明显,如果绝缘受潮严重或内部有集中性的导电通道,这一现象则不明显。

1、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检测作业指导书要点

1、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检测作业指导书要点

发电机及调相机试验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容量6000kW及以上的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的试验项目,规定了发电机及调相机交接验收、预防性试验、检修过程中的常规电气试验的引用标准、仪器设备要求、试验程序、试验结果判断方法和试验注意事项等。

制定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规范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GB/T 1029-2005单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GB/T 14481-2008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1 部分: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DL/T 474.1-2006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2 部份:直流高电压试验》DL/T 474.2-2006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4 部分: 交流耐压试验》DL/T 474.4-20063 检测项目3.1发电机常规试验包括以下试验项目(1)测量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2)测量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3)定子绕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4)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5)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6)测量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7)转子绕组的交流耐压;(8)测量励磁回路连同所连接设备的绝缘电阻;(9)励磁回路连同所连接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10)埋入式测温计的检查;11)测量灭磁电阻器、自同步电阻器的直流电阻;12)测量转子绕组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13)测量相序;14)测量轴电压;15)定子绕组端部绝缘施加直流电压测量。

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

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

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吸收比与极化指数一、工作目的电力变压器是发电厂、变电站和用电部门最主要的电力设备之一,是输变电能的电器。

测量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能有效地检查出变压器绝缘整体受潮,部件表面受潮脏污,以及贯穿性的集中行缺陷,如瓷瓶破裂、引线接壳、器身内有金属接地等缺陷。

二、工作对象SL7-1000/35型电力变压器三、知识准备见第三篇第XXX章XXXXXX标题四、工作器材准备10 放电棒1支11 接地线2根12 短路铜导线2根13 高压引线1根14 低压引线1根五、工作危险点分析见第一篇第二章通用危险点六、工作接线图上图为低压对高压及地的绝缘电阻,吸收比与极化指数测试的接线图:将非被试绕组短路接地;兆欧表的输出L端接被试品端,E端接地,G端接屏蔽测量顺序为:1)低压对高压及地(abco短路接兆欧表的输出L端)2)高压对低压及地(ABCO短路接兆欧表的输出L端)1)高压、低压对地(ABCO与abco短路接兆欧表的输出L端)七、工作步骤1)检查兆欧表,将其水平放稳。

2)高压线接“L”端子,低压线接“E”端子。

接通电源,电压设置为5000V。

用导线瞬时短接“L”和“E”端子,按“启动”按钮,其指示应为“0”。

按“停止”按钮。

关掉电源。

3)“L”和“E”端子开路时,接通电源,电压设置为5000V,按“启动”按钮,指示应指“∞”。

按“停止”按钮,关掉电源。

4)将兆欧表的接地端与被试品地线连接。

5)兆欧表的高压端上接屏蔽连接线,另一端悬空,再次接通电源,指示应无明显差异。

6)将高压侧A、B、C、O用短路铜导线短接起来,同理低压短接。

7)将非测试绕组接地;先接接地端,后接被试品端。

8)将兆欧表接地;先接接地端。

9)使用专用带屏蔽的绝缘护套线,一端接“L”,“G”接屏蔽,别一端接被试品的测量端。

10)接通电源,选择电压5000V,按“启动”键测试。

测试1min。

测试完毕后按“停止”键。

11)记录试验结果,若吸收比合格,则不需测极化指数。

电力电缆预防性试验及检修预试作业指导书

电力电缆预防性试验及检修预试作业指导书

电力电缆预防性试验及检修预试作业指导书编制时间: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日电力电缆预防性试验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疆景峡风电项目电力电缆年度预防性试验工作。

二、参考资料及规范标准三、试验项目:四、安全及预控措施1.安全措施:2.危险点及预控措施五、作业准备1.人员准备(1)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电气试验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工作负责人应由项目高级运维工程师以上岗位人员担任;(2)专业技术要求:试验人员经高压专业培训,掌握预防性检修试验标准要求;运维人员须掌握电力电缆结构原理及相关试验仪器的使用,具备两票资质人员,熟悉本作业指导书。

2.仪器仪表及工具的准备六、工期定额本项工作时间为1个工作日/1回线路,不包括设备停送电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延误的时间。

七、作业项目、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7.1试验前准备工作7.2测量绝缘电阻7.3直流耐压试验将被试品短路放电并接地根据相关试验规程对测试结果判断详见记录表说明栏试验接线示意图7.4 接触电阻测试序号工作内容操作及工艺质量控制点控制措施1 摆放电桥电桥应平稳放置2 按相应的试验方法布置试验接线按相应的试验方法布置试验接线接线错误认真对照接线图检查3 估算电阻值并选择合适的测量挡选择合适的测量挡挡位不合适损坏仪器认真检查测量挡4 读取测量数据记录被试品要有足够的充电时间,当电桥检流计指示无变化时,记录读书充电时间是否足够注意观察检流计指示变化情况根据相关试验规程对测试结果判断详见记录表说明栏试验接线示意图7.5试验终结试序号工作内容操作及工艺质量控制点控制措施1 检査试验结果检査各项试验项目、数据是否齐全、数据记录是否准确,工作负责人及各试验人员在现场试验记录上签名确认2 恢复被试设备的引线用专用工具恢复被试设备的引线注意作业安全对照危险点分析内容,采取相应防范措施3 拆除试验电源,清理、撤离现场拆除试验电源,将仪器、工具、材料等搬离现场注意作业安全对照危险点分析内容,采取相应防范措施4 结束工作办理工作终结手续,会同运行人员赴现场检査,确认已恢复试验前状态,已清理工作现场八、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及对策序号工作内容主要异常现象处理对策九、作业后闭环管理(1)工作组成员在现场检修试验记录上签字(2)工作负责人填写作业交代记录,详细记录试验全过程内容(3)工作负责人、工作验收人员及时在相应验收记录上签字,做好过程资料整理及总结归档工作。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极化指数试验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极化指数试验

绝缘是电气设备构造中旳主要构成部分,其作用是把电位 不等旳导体分开,使其保持各自旳电位,没有电气连接。
理想旳绝缘介质内部没有自由电荷,但实际旳电介质内部 总是存在少许自由电荷,它们是造成电介质泄露电流旳原因。 一般情况下,未经电场作用旳电介质内部旳正负束缚电荷成对 出现到处抵消,宏观上不显电性。在外电场旳作用下,束缚电 荷旳局部移动造成宏观上显示出电性,在电介质旳表面和内部 不均匀旳地方出现电荷,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试验注意事项
1. 绝缘电阻可分为体积绝缘电阻和表面绝缘电阻, 当绝缘受潮或有其他贯穿性缺陷时,体积绝缘电阻降低。 所以,体积绝缘电阻旳大小标志着绝缘介质内部绝缘旳 优劣。故现场测量中,当测得旳试品绝缘电阻低时,应 采用屏蔽措施,排除表面绝缘电阻旳影响,以便测得真 是精确旳体积绝缘电阻值。
试验注意事项
绝缘介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会产生极化和电导等物理过程。 极化按衰减速度可分为两类,一是电子式极化和离子式极化;二 是偶极子式极化和夹层极化(限于不同绝缘材料或不均匀材料交 界面)。
电子式极化和离子式极化所形成旳电流一般叫充电电流, 也叫电容电流i1。电子式极化(10-15s)和离子式极化(10-13s) 旳过程很短暂,电容电流在加直流电压后迅速衰减为零。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极化指数试验
试验目旳 判断绝缘是否受潮和脏污,绝缘击穿 和严重热老化等缺陷。
试验仪器 兆欧表
试验原理
兆欧表是经过用一种电压鼓励被测装置或 网络,然后测量鼓励所产生旳电流,利用欧 姆定律(R=U/I)测量出电阻。
基本原理
兆欧表主要有电源、流比计、LEG接线柱构成。 当接通电源时,两个线圈同步有电流流过,在两 个线圈上产生方向相反旳转矩,表针伴随两个转矩旳 合成转矩旳大小而偏移某一角度,这个偏转角度决定 于两个电流旳比值。

绝缘电阻测量及吸收比的实验方案

绝缘电阻测量及吸收比的实验方案

绝缘电阻测量及吸收比的实验方案一.实验前准备(了解的知识点)1 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绝缘层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呈现的电阻值。

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是检查电气设备绝缘状态最简便和最基本的方法。

在现场普遍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值的大小常能灵敏地反应绝缘情况,能有效地发现设备局部或整体受潮和脏污,以及绝缘击穿和严重过热老化等缺陷。

2 吸收比K1为60s 绝缘电阻值(R60s)与15s 绝缘电阻值(R15s)对于大容量和吸收过程较长的变压器、发电机、电缆等,有时R60s/R15s 吸收比值尚不足以反映吸收的全过程,可采用较长时间的绝缘电阻比值,即 10min(R10min)和R1min(R1min)时绝缘电阻的比值K ,称作绝缘的极化指数在工程上,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能反映发电机或油浸变压器绝缘的受潮程度。

绝缘受潮后吸收比值(或极化指数)降低(如图1),因此它是判断绝缘是否受潮的一个重要指标。

应该指出,有时绝缘具有较明显的缺陷(例如绝缘在高压下击穿),吸收比值仍然很好。

吸收比不能用来发现受潮、脏污以外的其他局部绝缘缺陷。

K R R 1=60s 15s K R R 2=10min1min3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按电源型式通常可分为发电机型和整流电源型两大类。

发电机型一般为手摇(或电动)直流发电机或交流发电机经倍压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作为电源的机型。

整流电源型由低压50Hz交流电经整流稳压(或直接采用电池电源) 经晶体管振荡器升压和倍压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作为电源的机型4 如何选择绝缘电阻表的电压和量程测量绝缘电阻一般使用绝缘电阻表,绝缘电阻表的输出电压通常有250V、500V、1000V、2500V、5000V和10000V等多种。

也有可连续改变输出电压的。

对水内冷发电机采用专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应按照《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选用适当的电压。

5 绝缘电阻表的容量绝缘电阻表的容量即最大输出电流值,一般可将绝缘电阻表(两端输出)经毫安表短路后测得,因此也称之为绝缘电阻表的输出短路电流值。

状态检修试验规程实施细则--湖南电网精英赛

状态检修试验规程实施细则--湖南电网精英赛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实施细则湖南省电力公司二〇〇八年九月目次目次 (I)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定义和符号 (2)4 总则 (3)4.1 设备巡检 (3)4.2 试验分类和说明 (3)4.3 设备状态量的评价和处置原则 (4)4.4 基于设备状态的周期调整 (4)4.5 解体性检修的适用原则 (4)5 交流设备 (5)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 (5)5.2 SF6气体绝缘电力变压器 (8)5.3 电流互感器 (9)5.4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11)5.5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3)5.6 高压套管 (14)5.7 SF6断路器 (15)5.8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 (17)5.9 少油断路器 (18)5.10 真空断路器 (19)5.11 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20)5.12 耦合电容器 (21)5.13 高压并联电容器和集合式电容器 (22)5.14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2)5.15 电力电缆 (23)5.16 接地装置 (26)5.17 串联补偿装置 (26)5.18 变电站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 (27)5.19输电线路 (28)6 绝缘油试验 (32)6.1 绝缘油例行试验 (32)6.2 绝缘油诊断性试验 (32)7 SF6气体湿度和成分检测 (33)7.1 SF6气体湿度检测 (33)7.2 SF6气体成分分析 (33)附录 A (35)附录 B (36)前言为贯彻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参照国网公司颁布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结合我省输变电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经验,编制了湖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实施细则》。

湖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根据我省电气设备实际情况制定,编制中结合了我省对国网公司颁布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的专家讨论意见,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湖南省电力公司实施状态检修的10kV~500kV的交流电气设备,根据试验项目的必要性对SF6断路器、真空断路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设备的试验项目及周期进行了调整。

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用标准规范目录-2008

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用标准规范目录-2008

2008年度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用标准规范目录西安热工研究院电站技术监督部二00八年四月一日2008年度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用标准规范目录一、绝缘监督1.GB/T 5582-19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2.GB/T 7252-200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3.GB/T 7595-2000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4.GB/T 8905-19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5.GB/T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6.GB/T 20833-2007 旋转电机定子线棒及绕组局部放电的测量方法及评定导则7.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8.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9.GB 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10.GB 5017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11.GB 50229-199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12.DL/T 402-2007 高压交流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13.DL/T 404-2007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14.DL/T 408-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15.DL/T 417-2006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16.DL/T 474.1-2006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1部分: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17.DL/T 474.2-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2部分:直流高电压试验18.DL/T 474.3-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3部分:介质损耗因数tanδ试验19.DL/T 474.4-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4部分:交流耐压试验20.DL/T 474.5-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5部分:避雷器试验21.DL/T 475-2006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22.DL/T 506-2007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绝缘气体湿度测量方法23.DL/T 555-200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耐压及绝缘试验导则24.DL/T 572-19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25.DL/T 573-1995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26.DL/T 574-19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27.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8.DL/T 603-200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29.DL/T 607-1996 汽轮发电机漏水、漏氢的检验30.DL/T 617-19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31.DL/T 618-19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32.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33.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34.DL/T 626-2005 盘形悬式绝缘子劣化检测规程35.DL/T 627-2004 电力系统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36.DL/T 651-1998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37.DL/T 722-200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38.DL/T 725-2000 电力用电流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39.DL/T 726-2000 电力用电压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40.DL/T 727-2000 互感器运行检修导则41.DL/T 728-2000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订货技术导则执行42.DL/T 729-2000 户内绝缘子运行条件电气部分43.DL/T 801-2002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44.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45.DL/T 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46.DL/T 864-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 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47.DL/T 866-2004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导则48.DL/T 970-2005 大型汽轮发电机非正常和特殊运行及维护导则49.DL/T 984-2005 油浸式变压器绝缘老化判断导则50.DL/T 1031-2006 运行中发电机用油质量标准51.DL/T 1039-2007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导则52.DL/T 1054-2007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53.(发输电输[2002]158号) 预防11OkV~500kV变压器(电抗器)事故措施54.(发输电输[2002] 158号)预防110kV~500kV互感器事故措施55.(国电发[2000] 589号)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56.(国电发[1999]579号) 汽轮发电机运行规程57.(发输电输[1999]72)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58.(发输电输[1999]72)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59.(发输电输[1999]72)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60.(电安生1996 589号)电力工业部变压器类设备管理规定61.(能源办[1993]45号) 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试行) 62.(电供[1991]30号) 高压断路器运行规程63.(能源电供[1990]146号)高压开关设备管理条例二、金属监督1.能源部电 [1992] 1069号《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2.国电发[2000] 589 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3.GB5310-1995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4.GB/T 9222—88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5.DL 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6.DL/T 439—2006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7.DL/T 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8.DL/T 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9.DL/T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10.DL/T 616—200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11.DL 647—2004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12.DL/T 652—1998 《金相复型技术工艺导则》13.DL/T 654—1998 《火力发电厂超期服役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14.DL/T 674—1999 《火电厂用20号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15.DL/T 678-1999 《电站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16.DL/T 679—199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17.DL/T 694—1999 《高温紧固螺栓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18.DL/T 715—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19.DL/T 734—2000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20.DL/T 752—2001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21.DL/T 773—2001 《火电厂用12Cr1MoV钢球化评级标准》22.DL/T 787—2001 《火力发电厂用15CrMo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23.DL/T 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24.DL/T 820—2002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25.DL/T 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26.DL/T 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27.DL/T 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28.DL/T 883—2004 《火力发电厂金属专业名词术语》29.DL/T 884—200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30.DL/T 939—2005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监督检验技术导则》31.DL/T 940—2005 《火力发电厂蒸汽管道寿命评估技术导则》32.DL/T 991-2006 《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33.DL/T 999-2006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34.DL/T 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35.DL/T 5054—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36.JB/T 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三、化学监督1.GB/T 474-96 煤样的制备方法2.GB/T 475-96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3.GB/T 722-200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5.GB/T 800-2001 热交换器用黄铜管残余应力检验方法一氨薰实验方法6.GB/T 2536-90 变压器油7.GB/T 3625-2007 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8.GB/T 5231-2001 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9.GB/T 5248-98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10.GB/T 7595-2000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11.GB/T 7596-2000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12.GB/T 7597-8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13.GB/T 7562-98 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条件14.GB/T 8905-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15.GB/T lll20-89 L—TSA汽轮机油16.GB/T 12145-99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17.GB/T 14541-2005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18.GB/T 14542-2005 运行中变压器油维护管理导则19.GB/T 18666-2002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20.DL/T 246-2006 化学监督导则21.DL/T 432-2007 电力用油中颗粒污染度测量方法22.DL 502-2006 火力发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23.DL/T 520-2007 火力发电厂入厂煤检测实验室技术导则24.DL/T 561-95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25.DL/T 571-2007 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26.DL/T 582-2004 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活性炭使用导则27. DL/T 595-19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细则28.DL/T 596-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9.DL/T 651-98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30.DL/T 677-99 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检验规程31.DL/T 705-19 运行中氢冷发电机用密封油质量标准32.DL/T 712-2000 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33.DL/T 722-200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34. DL/T 747-2001 发电用煤机械采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35. DL/T 771-2001 火电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选用导则36.DL/T 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37.DL/T 801-2002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38.DL/T 805(1-4)-2006 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39.Dl/T 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40.DL/T 855-2004 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41.DL/T 889-2004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42.DL/T 912-2005 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汽质量标准43.DL/T 913-2005 火电厂水质分析仪器质量验收导则44.DL/T 941-2005 运行中变压器用六氟化硫质量标准45.DL/T 951-2005 火电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46.DL/T 952-2005 火力发电厂超滤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47.DL/T 956-2005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48.DL/T 957-2005 火力发电厂凝汽器化学清洗及成膜导则49.DL/T1031-2006 运行中发电机用油质量标准50.DL/T1037-2007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51.DL/T1039-2007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导则52.DL/T1042-2007 水中十八烷基胺的测定53.DL/T 5068-2006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54.DL/T 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四部分:电厂化学篇55.SH 0040-91 超高压变压器油56.SD 202-86 火力发电厂垢和腐蚀产物分析方法四、热工监督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国务院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3.国家计量局/电力部法规《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检定管理的规定》4.GB/T 4213—1992 《气动调节阀通用技术条件》5.GB/T 4270-99 《技术文件用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代号》6.GB/T 13399-92 《汽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7.GB/T 14394-93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8.GB/T 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9.JJG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10.JJG(电力)02-96 《电子皮带秤实物检测装置检定规程》11.国电发[2000] 589 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12.DL/T 435—2004《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3.DL/T 591—1996《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14.DL/T 592—1996《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15.DL/T 655—1998《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6.DL/T 656—2006《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7.DL/T 657—2006《火力发电厂模拟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8.DL/T 658—2006《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9.DL/T 659—2006《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20.DL/T 701-1999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21.DL/T 77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22.DL/T 775—2001《火力发电厂除灰除渣热工自动化系统调试规程》23.DL/T 855—2004《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24.DL/T 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25.DL/T 996—2006《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技术条件》26.DL/T 1009-2006《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规程》27.DL/T 1012-2006《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28.DL/T 1056—2007《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29.DL 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30.DL 500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实验室设计标准》31.DL/T 5121-2000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32.DL 5031-199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管道篇)》33.DL/T 5175—2003《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34.DL/T 5182—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35.DL/T 5190.5—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36.JB/T 8185-99 《电站自动化装置术语》37.JB/T 8219-99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电动执行机构》五、电测监督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3.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4.DL/T 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5.DL/T 732-2000 电能表测量用光电采样器6.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7.DL/T 5043-1995 火力发电厂电气试验室设计标准8.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9.DL/T 614-2007 多功能电能表10.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11.DL/T 980-2005 数字多用表检定规程12.DL/T 973-2005 数字高压表检定规程13.DL/T 460-2005 交流电能表检验装置检定规程14.DL/T 979-2005 直流高压高阻箱检定规程15.JJG 01-1994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16.JJG 124-2005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17.JJG 126-1995 交流电量变换为直流电量电工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18.JJG 166-1993 直流电阻器检定规程19.JJG 307-2006 机电式交流电能表20.JJG 313-1994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21.JJG 314-1994 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22.JJG 366-2004 接地电阻表检定规程23.JJG 494-2005 高压静电电压表检定规程24.JJG 505-2004 直流比较仪式电位差计检定规程25.JJG 531-2003 直流电阻分压箱26.JJG 596-1999 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27.JJG 597-2005 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28.JJG 603-2006 频率表检定规程29.JJG 622-1997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检定规程30.JJG 690-2003 高绝缘电阻测量仪(高阻计)31.JJG 780-1992 交流数字功率表检定规程32.JJG 1005-2005 电子式绝缘电阻表检定规程33.JJG 1021-2007 电力互感器检定规程34.JJF 1033-2001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35.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36.JJF 1022-1991 计量标准命名规范37.国家电网营销(2005)347号《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规范》38.国家电网营销(2005)347号《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作业指导书》六、环保监督1.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3.GB 12349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4.GB 1322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5.GB 18599 《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6.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7.GB/T 214 《煤种全硫的测定方法》8.GB/T 12720 《工频电场测量》9.GB/T 13931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10.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11.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12.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13.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4.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15.GB/T 19229 《燃煤烟气脱硫设备》16.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7.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8.DL 5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19.DL 5053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20.DL/T 414 《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1.DL/T 461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22.DL/T 514 《电除尘器》23.DL/T 748.7《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7部分除灰渣系统检修24.DL/T 748.9《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9部分干输灰系统检修25.DL/T 748.10《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10部分脱硫装置检修26.DL/T 799.2《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27.DL/T 799.3《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生产性噪声监测28.DL/T 894 《除灰除渣系统调试导则》29.DL/T 895 《除灰除渣系统运行导则》30.DL/T 938 《火电厂排水水质分析方法》31.DL/T 960 《燃煤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订货技术条件》32.DL/T 5046 《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程》33.DL/T 5047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34.DL/T 5190.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4部分电厂化学35.DL/T 5142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36.DL/T 5196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定》37.HJ/T 24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38.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39.HJ/T 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40.HJ/T 178《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烟气循环流化床法》41.HJ/T 179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42.JB/T 8938 《污水处理设备通用技术条件》43.JB/T 8471《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44.JB/T 8532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45.JB/T 8533 《回转反吹类袋式除尘器》46.JB/T 8534 《内滤分室反吹类袋式除尘器》4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48.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49.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3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50.环发[2000]38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51.《火电行业环境监测管理规定》52.《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管理规定》53.《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54.《环境监测管理办法》55.《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56.DL/T 567.7-2007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第7部分:《灰及渣中硫的测定和燃煤可燃硫的计算》57.DL/T 988-2006《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58.DL/T 1037-2007《煤灰成分分析方法》59.DL/T 1050-2007《电力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导则》60.DL/T 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61.HJ/T 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62.HJ/T 76-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63.HJ/T 212-2005《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64.HJ/T 255-200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65.HJ/T 353-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66.HJ/T 354-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67.HJ/T 355-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68.HJ/T 356-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69.HJ/T 372-2007《水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70.HJ/T 373-200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育质量控制技术规范》71.HJ/T 397-2007《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72.HJ/T 398-2007《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格林曼烟气黑度图法》73.HJ/T 399-2007《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74.HJ/T 416-2007《环境信息术语》七、节能监督1.主席令第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3.DL/T 1052-2007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4.国电发 [2001] 476号《火电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 》5.国电发 [2001] 477号《火电厂节约用油管理办法(试行) 》6.电综[1998] 179号《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7.GB 8117-87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8.GB/T 10184-19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9.GB/T 17167-199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10.GB/T18666-2002《商品煤质量抽查与验收办法》11.GB/T 18916.1-2002 《取水定额火力发电》12.DL 467-2004 《电站磨煤机试验规程》13.DL 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14.DL/T 520-2007 《火力发电厂入厂煤检测实验室技术导则》15. DL/T 567.1-2007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第一部分一般规定》16.DL/T 552-1995 《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17.DL/T 581-1995 《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和循环水二次滤网装置》18.DL/T 783—2001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19.DL/T 839-2003 《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20.DL/T 606.1-1996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总则》21.DL/T 606.2-1996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22.DL/T 606.3-2006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第3部分:热平衡》23.DL/T 606.4-1996 《火力发电厂电能平衡导则》24.DL/T 606.5-1996 《火力发电厂水平衡导则》25.DL/T 686-1999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26.DL/T 747-2001 《发电用煤机械采制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27.DL/T748-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28.DL/T892-2004 《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29.DL/T904-2004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30.DL/T932-2005 《凝汽器与真空系统运行维护导则》31.DLT933-2005 《冷却塔淋水填料、除水器、喷溅装置性能试验方法》32.DLT934-2005 《火力发电厂保温工程热态考核测试与评价规程》33.DLT964-2005 《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34.DL/T 994-2006 《火电厂风机水泵用高压变频器》35.DL/T1055-2007 《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36.JB/T 5862-2001 《汽轮机表面式给水加热器性能试验规程》37.JB/T 9633-1999 《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八、继电保护监督1.GB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2.GB 15145-2001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3.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4.GB/T 7409.3-2007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5.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6.DL/T 553-1994 220~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7.DL/T 559-2007 220kV~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8.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9.DL/T 587-2007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10.DL/T 623-199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11.DL/T 650-1998 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12.DL/T 684-1999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13.DL/T 769-2001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14.DL/T 843-2003 大型汽轮发电机交流励磁系统技术条件15.DL/T 994-2006 火电厂风机水泵用高压变频器16.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17.DL/T 1073-2007 电厂厂用电源快速切换装置通用技术条件18.DL/T 1074-2007 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19.DL/T 1075-2007 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20.DL/T 1049-2007 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21.(82)水电生字第11号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22.(电安生[1994]191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23.国电调[2002]138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九、电能质量监督1.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2.GB 1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3.GB 12326-2000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4.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5.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6.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7.GB/T 18481-2001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8.DL/T1028-2006 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检定规程9.DL/T1053-2007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规程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1.国务院令 [2003] 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劳部发 [1996] 276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质技监局锅发 [1999] 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国质检[2003] 207号《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5.能源部电 [1992] 1069号《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6.能源安保 [1991] 709号《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7.国电发[2000] 589 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8.DL 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9.质技监局锅发(1999)202号《锅炉定期检验规则》10.TSG R0003-2007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1.TSG R7001-200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12.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13.GB 5310-1995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14.GB/T 9222—88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15.GB/T 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16.DL 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17.DL/T 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18.DL 647—2004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19.DL/T 679—199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20.DL/T 734—2000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21.DL/T 616—200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22.DL/T 679—199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23.DL/T 752—2001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24.DL/T 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25.DL/T 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26.DL/T 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27.DL/T 939—2005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监督检验技术导则》29.DL/T 991-2006 《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30.JB/T 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变压器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检测

变压器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检测

变压器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的检测绝缘电阻试验是对变压器主绝缘性能的试验,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能够反映变压器绝缘受潮问题,是变压器诊断受潮故障的重要手段。

标签: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绝缘电阻试验是对变压器主绝缘性能的试验,主要诊断变压器由于机械、电场、温度、化学等作用及潮湿污秽等因素影响程度,能灵敏反映变压器绝缘整体受潮、整体劣化和绝缘贯穿性缺陷,主变压器能否投运的主要参考数据之一。

一、变压器绝缘电阻试验类型电力变压器的绝缘电阻试验:中小型变压器一般采用测量一分钟的直流电阻值即可;大型变压器采用测量吸收比值即:R60 / R15来判断;对特大型变压器,则应采用极化指数(R600 / R60)的测定来判断变压器的绝缘。

吸收比的测量可以反映变压器是否受潮,但特大型变压器往往会出现绝缘电阻绝对值较大时,吸收比反而偏小。

采用极化指数的测量,有助于正确判断上述所遇到的问题。

为了比较不同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GB / T6451——1999国家标准夫定了不同温度t下测量的绝缘电阻值R60换算到标准温度(20℃)时的换算公式当t20℃R20 = A Rt式中A为换算系数,具体见下表绝缘电阻换算系数表温度差℃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系数 A 1.2 1.5 1.8 2.3 2.8 3.4 4.1 5.1 6.2 7.5 9.2 11.2DL / T596—1996规程规定吸收比(10~30℃)不低于1.3和极化指数不低于1.5,且对吸收比和极化指数不进行温度换算。

在判断时,新的预试规程规定:吸收比与极化指数中任一項,达到上述要求,均应为符合标准。

美国按极化指数判断变压器绝缘状况的参考标准如下:美国“变压器维护指南”推荐参考标准表变压器绝缘状态极化指数良好>2较好 1.25~2一般 1.1~1.25不良1~1.1危险<1二、变压器绝缘电阻的度验方法测量部位1、二绕组变压器,应分别测量:高压绕组对低压绕组及地;低压绕组对高压绕组及地;高、低绕组对地。

干式励磁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干式励磁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干式励磁变压器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写:审核:批准:2013年12月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干式励磁变压器预防性试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1、GB 50150 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2、DL/T 474.1 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1部分: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

3、Q/CSG 1 0007 2004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4、《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

5、Q/GXD 126.01-2006《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6、电气试验规程和运行规程。

三、支持文件:1、一次接线图。

2、试验方案。

3、试验原始数据记录本。

4、变压器出厂试验报告。

5、变压器交接试验报告。

6、历次预防性试验报告。

四、试验项目:1、绕组的直流电阻2、交流耐压3、耐压后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五、安全措施:1、变压器已由运行人员操作至检修状态。

2、测量前应断开变压器与引线的连接,并应有明显断开点。

3、变压器试验前应充分放电,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和防止残余电荷对试验人员的伤害。

4、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必须在试验设备周围设围栏并有专人监护。

负责升压的人要随时注意周围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刻断开电源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试验。

5、接地线应牢固可靠。

6、注意对试验完毕的变压器绕组必须充分放电。

7、进行直流泄漏电流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泄漏电流随时间急剧增长或有异常放电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试验断开电源,将被测变压器绕组接地充分放电后再进行检查。

六、作业程序:1、绕组的直流电阻:1.1使用设备:(1)、温度计、湿度计;(2)、直流电阻测试仪;(3)、数字式兆欧表1.2 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1)、测量时非被试线圈均应开路不能短接,在测量低压线圈时,电源开、合瞬间高电压线圈会感生较高的电压,应注意人身安全。

(2)、试验结束注意被试绕组对地放电。

进行另一相直流电阻测试时,把该相接地线断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1范围本标准提出了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所涉及的仪表选择、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一系列技术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等现场和在修理车间、试验室等条件下对高、低压电气设备进行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JJG 622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检定规程3试验内容试验内容包括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3.1绝缘电阻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是检查设备绝缘状态最简便和最基本的方法。

在现场普遍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值的大小常能灵敏地反映绝缘情况,能有效地发现设备绝缘局部或整体受潮和脏污,以及绝缘击穿和严重过热老化等缺陷。

用兆欧表测量设备的绝缘电阻,由于受介质吸收电流的影响,兆欧表指示值随时间逐步增大,通常读取施加电压后60s的数值或稳定值,作为工程上的绝缘电阻值。

3.2 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吸收比K为60s绝缘电阻值(R60S)与15s绝缘电阻值(R15S)之比值,即:K=对于大容量和吸收过程较长的被试品,如变压器、发电机、电缆、电容器等电气设备,有时吸收比值R60S/ R15S;尚不足以反映吸收的全过程,可采用较长时间的绝缘电阻比值,即10min时的绝缘电阻(R10min)与lmin时的绝缘电阻(R1min)的比值PI来描述绝缘吸收的全过程,PI称作绝缘的极化指数,即:PI= R10min/ R1min在工程上,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能反映发电机、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绝缘的受潮程度。

绝缘受潮后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值降低(如图1),因此它是判断绝缘是否受潮的一个重要指标。

应该指出,有时绝缘具有较明显的缺陷(例如绝缘在高压下击穿),吸收比(或极化指数)值仍然很好。

吸收比(或极化指数)不能用来发现受潮、脏污以外的其他局部绝缘缺陷。

1--干燥前15℃;2--干燥结束时73.5℃;3--运行72h后,并冷却至27℃图1 某台发电机绝缘电阻R与时间t的关系4使用仪表试验最常用的测量仪表是兆欧表。

4.1兆欧表的型式兆欧表按电源型式通常可分为发电机型和整流电源型两大类。

发电机型一般为手摇(或电动)直流发电机或交流发电机经倍压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整流电源型由低压工频交流电(或干电池)经整流稳压、晶体管振荡器升压和倍压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

4.2兆欧表的电压兆欧表的电压通常有100V、250V、500V、1000V、2500V、5000V、10000V 等多种。

也有可连续改变输出电压的兆欧表。

应区分不同被试设备,按照相关规程的有关规定选用适当输出电压的兆欧表。

对水内冷发电机采用专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4.3兆欧表的容量兆欧表的容量即最大输出电流值(输出端经毫安表短路测得)对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测量有一定的影响。

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时应尽量采用大容量的兆欧表,即选用最大输出电流1mA及以上的兆欧表,大型电力变压器宣选用最大输出电流3mA 及以上的兆欧表,以期得到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4.4兆欧表的负载特性兆欧表的负载特性,即被测绝缘电阻R尺和端电压U,的关系曲线,随兆欧表的型号而变化。

图2为兆欧表的一般负载特性。

当被测绝缘电阻值低时,端电压明显下降。

图2兆欧表的一般负载特性4,5选用兆欧表时的注意事项a)对有介质吸收现象的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绝缘电阻值、吸收比值和极化指数随兆欧表电压高低而变化,故历次试验应选用电压相同和负载特性相近的兆欧表。

b)对二次回路或低压配电装置及电力布线测量绝缘电阻,并兼有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的目的时,可选用2500V兆欧表。

由于低压装置的绝缘电阻一般较低(1MΩ~20MΩ),兆欧表输出电压因受负载特性影响,实际端电压并不高。

用2500V兆欧表代替直流耐压试验时,应考虑到由于绝缘电阻低而使端电压降低的因素。

5试验步骤5.1 断开被试品的电源,拆除或断开对外的一切连线,将被试品按地放电。

对电容量较大者(如发电机、电缆、大中型变压器和电容器等)应充分放电(不少于5min)。

放电时应用绝缘棒等工具进行,不得用手碰触放电导线。

5.2用干燥清洁柔软的布擦去被试品外绝缘(如变压器套管等)表面的脏污,必要时用适当的清洁剂洗净。

对于高压大容量的电力变压器,若湿度等原因造成外绝缘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时,应尽量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小的时段(如午后)进行测量。

5.3兆欧表上的接线端子“E”是接被试品的接地端的,常为正极性;“L”是接被试品高压端的,常为负极性;“G”是接屏蔽端的。

“L”与被试品之间应采用相应绝缘强度的屏蔽线和绝缘棒作连接。

将兆欧表水平放稳,试验前对兆欧表本身进行检查。

发电机型兆欧表不摇时其指示应停在任意位置;当接通整流电源型兆欧表电源或摇动发电机型兆欧表在低速旋转时,用导线瞬时短接“L”和“E”端予,其指示应为零;开路时,接通电源或兆欧表达额定转速时其指示应指“∞”。

然后断开电源或使兆欧表停止转动,将兆欧表的接地端与被试品的地线连接,兆欧表的高压端接上屏蔽连接线,连接线的另一端悬空(不接试品),再次接通电源或驱动兆欧表,兆欧表的指示应无明显差异。

对整流电源型兆欧表,将兆欧表的接地端与被试品的地线连接,将带屏蔽的连接线L接到被试品测量部位,接通兆欧表电源开始测量,必要时接上屏蔽环(见6.1)。

对发电机型兆欧表保持额定转速,将带屏蔽的连接线L接到被试品测量部位丌始测量。

如遇表面泄漏电流较大的被试品(如发电机、变压器等)还要接上屏蔽环(见6.1)。

5.4对整流电源型兆欧表保持其输入电源电压和直流输出电压稳定,对发电机型兆欧表保持兆欧表在额定转速,待指针或绝缘电阻数字稳定后(或60s),读取绝缘电阻值。

5.5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时,接通被试品后,同时记录时间,分别读出15s和60s (或lmin和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

5.6读取绝缘电阻值后,对发电机型兆欧表应先断开接至被试品高压端的连接线,然后再将兆欧表停止运转。

测试大容量设备时更要注意,防止被试品的电容在测量时所充的电荷经兆欧表放电而使兆欧表损坏;对带保护的整流电源型兆欧表可以不受断开接至被试品高压端的连接线与将兆欧表断开电源停止运转的顺序限制。

5.7断开兆欧表连线后将被试品短接放电并接地。

对发电机型兆欧表当其输出电压较高、被试品电容量较大时,断开兆欧表连线后宜先经电阻将被试品放电,待残余电荷释放一段时间后再将被试品直接放电并接地。

5.8测量时应记录被试设备的温度、空气温度、湿度、气象情况、试验日期及使用仪表等。

6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6.1 外绝缘表面泄漏的影响一般应在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80%条件下进行试验,在相对湿度大于80%的潮湿天气,电气设备引出线瓷套表面会凝结一层极薄的水膜,造成表面泄漏通道,使绝缘电阻明显降低。

此时,应按图3所示的接线图,在被试品引出线套管上装设屏蔽环(用细铜线或细熔丝紧扎数圈,使其和引出线套管外表面紧密接触),并连接到兆欧表屏蔽端子。

屏蔽环应接在靠近兆欧表高压端所接的引出线套管端子,远离接地部分,以免造成兆欧表过载,使端电压急剧降低,影响测量结果。

图3测量绝缘电阻时屏蔽环的位置6.2残余电荷的影响若试品在上一次试验后,接地放电时间t不充分,绝缘内积聚的电荷没有完全释放,仍积滞有一定的残余电荷,会直接影响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测量结果。

图4为一台发电机先测量绝缘电阻后经历不同的放电时间再进行复测的结果,可以看出,接地放电时间至少5min以上才能得到较正确的结果。

图4某台发电机经不同接地放电时间后复测绝缘电阻结果对于交联电缆试验时应注意,由于残余电荷的影响,电缆耐压前后(尤其是直流耐压)的绝缘电阻的变化可能较大,放电时间应足够长。

对三相发电机分相测量定子绝缘电阻时,试完第一相绕组后,也应充分放电5min 以上,才能打开第二相绕组的接地线试验第二相绕组。

否则同样会发生相邻相间异极性电荷未放净造成测得绝缘电阻值偏低的现象。

6.3感应电压的影响测量高压架空线路绝缘电阻时,若该线路与另外带电线路有平行段,则不宜进行测量,防止静电感应电压危及人身安全,也避免工频感应电流流过兆欧表使测量无法进行。

测量变电所、升压站高压母线附近的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时,若被试设备上的感应电压太高,也会对安全和试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雷电活动对架空线路有影响时不可进行该线路的绝缘电阻测量。

6.4温度的影响测量绝缘电阻时,试品温度一般应在10℃~40℃之间。

绝缘电阻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但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固定换算公式。

温度换算系数最好以实测决定。

例如正常状态下,当设备自运行中停下,在自行冷却过程中,可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绝缘电阻值,从而求出其温度换算系数。

6.5测量结果的判断绝缘电阻值的测量是常规试验项目中最基本的项目。

根据测得的绝缘电阻值,可以初步估计设备的绝缘状况,通常也可决定是否能继续进行其他施加电压的绝缘试验项目等。

在DL/T 596中,有关绝缘电阻标准,除对少数结构比较简单和部分低电压设备规定了最低值外,对多数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值不作规定或自行规定。

除了测得的绝缘电阻值很低,试验人员认为该设备的绝缘不良外,在一般情况下,试验人员应将同样条件下的不同相绝缘电阻值进行比较,不应有明显差别,或以同一设备历次试验结果(在可能条件下换算至同一温度)进行比较,不应有显著降低(例如降低至70%),结合其他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需要时,应对被试品各部位分别进行分解测量(将不测量部位接屏蔽端),便于分析缺陷部位。

6.6兆欧表的校验兆欧表每年应校验一次,校验结果应满足JJG 622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