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二、小说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二、小说

教材示例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 是小说的主人公,丁举人是 次要人物,通过对丁举人的 侧面描写,反映了封建等级 制度的森严,揭示了孔乙己 的悲剧命运。“我”是孔乙己 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客观上 起到了贯穿全篇的线索作 用。
二、小说
三要 素
类别及作用
教材示例
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正侧
二、小说
三要 素
环境
类别及作用 自然环境
教材示例
作用:①环境本身的特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 地点,提供人物的活动场景,渲染气氛。②环境与 人物的关系: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③环 境对情节的作用: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④环境与主题的关系:深化作品主题。 举例:《孔乙己》结尾处通过描写秋风渐凉的景 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的悲惨结 局。
些手法在散文中也适用。
定义:对特定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环境 社会环境 描写范围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时代,小至一个家 庭、一个处所。描写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
风土人情或时代特征等。
二、小说
三要 素
环境
类别及作用 社会环境
教材示例
作用:①环境本身的特点: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 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环境与 人物的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或决定) 人物性格。③环境对情节的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 (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环境与主题的 关系: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点明主题。
二、小说
二、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 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
三要 素
类别及作用
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 说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 分类及作用:①主人公→作品的故事 人物 情节和矛盾冲突紧紧围绕主人公展 开,从而反映主题。②次要人物→主 要用来烘托主要人物。③线索人物→ 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一、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讲、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讲明文、议论文二.记叙文六要素?时刻、地方、人物、事件起因、通过、结果三.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四.文章内容(中心)?办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举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讲明了)……,表现了(赞叹了、揭示了)……。

五.材料组织特点?紧紧环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六.划分层次?(1)按时刻划分(找表示时刻的短语)(2)按地方划分(找表示地方的短语)(3)按情况进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七.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刻(5)地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通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八.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九.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觅,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十.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情况进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幸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十一.语言特群?结合语境和修辞办法从下列语句中挑选: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知道、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十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作用:给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说解道理。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中考对于每一位中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中考现代文阅读,下面将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阅读记叙文时,把握好这六要素,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记叙顺序(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的手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

插叙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3、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的描写。

(2)语言描写: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语气的描写。

(3)动作描写: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4)心理描写: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5)神态描写: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方法,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4、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

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等。

(2)社会环境描写:对社会背景、时代氛围、地域风貌等的描写。

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5、主题与中心思想记叙文通常通过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在阅读时,要善于从文章的内容中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事理的文体。

1、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明确说明对象,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记叙文阅读(三)(五大考点:文章思路记叙人称主旨情感表达方式写作特色)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考点分析】梳理文章的思路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梳理文章思路,要善于分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理清文章思路及整体结构。

阅读赏析时,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其次,要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作者情节设计的用心。

好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错综复杂而又连贯统一。

梳理文章思路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相关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3、纵观全文,“我”的情感(心理)发生了3次变化,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技巧点拨】阅读文章首先要理清文思、分清结构,这样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就清晰起来,为接下来更加深入地阅读品析奠定了基础。

答题时,要学会通过对文章语意层次的理解,抓“神”找“线”理清文脉;要关注文中起承转合处的描写,画线切割,还要养成着眼全篇的习惯,前后关联。

一、答题三部曲1.寻找线索、明确线索。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找线索的方法:(1)抓标志。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地点方位标志的词语,文章线索常常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行踪)为线索。

(2)抓物品。

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线索常常就是这个“物”,就是以“某某物”为线索。

(3)抓事情。

文章中写一件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抓细节。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细节(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等)这些反复出现的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5)抓情感。

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及表达感情词句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2.划出能表示线索的标志性语句。

(1)划出与线索中的人、物、事情发展的时间等有关系的语句;(2)划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3)如果是线索表达不够直白的文章,一时找不出头绪来,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得到启示,然后再去寻找。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实用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实用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

文体知识梳理
平时性说明文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
用形式:由现象到本质、由主要到次要、由抽象到具体、由原因到结
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以空间
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读者留下

植物需要氮气,但不能直接吸收,得靠根瘤
化,
引资料
马”,增加说明事物的神秘色彩,语言生动形象,引起读者阅读速记口诀:十种方法要知道:举例分类作比较,定义诠释画图表,比方数字摹状貌,还有一。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一、散文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一、散文

21、2019、20 写人叙 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
18、2016、20 事散文 素。
15、2014)
代表文章:《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
生言行片段》《散步》
一、散文
叙事散文
(2021、201
特点:采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
9、2018、201 6、2015、201
回忆性 散文
进行阐述;片段式,不追求事件的完整性。 代表文章:《秋天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4)
一、散文
抒情散文 (2017)
状物抒 特点: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 情散文 故事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或事,而是通过人、
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表现特定的精神
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
举例 个理想的境界”中,“睡着”“唤醒”把“老城”“春风”拟人 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意味,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冬
天的情景,表现出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抒
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意志/情态/情思/
答题格 式
(1)] 举例 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
物尽收眼底的多方面的观察力。
答题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达
式 了……的情感。
一、散文
辨析 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以强调某 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作用 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强烈,富
一、散文
(三)散文的表达技巧
1.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2 021.6、 2020.6 (2)]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通用)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通用)
答题
格式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
反 复
(鄂教:八下P102)
作用
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辨析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
举例
朱自清《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喜爱。
答题
第一人称
定义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
①使文章具有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举例
鲁迅《孔乙己》:从“我”这个酒馆伙计的角度描写了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
第二人称
定义
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第二人称的叙述。
作用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便于抒情。
举例
张之路《羚羊木雕》:开篇先写“我”因将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而遭到父母责备,后插入“我”和万芳之间深厚友谊的一些具体表现,既交代了写作背景,又为主体部分作好了铺垫。
倒叙
定义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序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一个故事)
作用
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举例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顺叙
定义
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文体知识完美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文体知识完美版

• ⑵表现方法:赋、比、兴,联想、象征,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用典、讽喻等。
• ⑶行文构思: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尾照 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层层深 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 当,情节起伏,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 套,自出机杼,匠心独运,深然天成,结构严谨,思维严 密等。
现代文阅读文体知识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的文章。记叙文包括:
等。
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 传记、回忆录、速写、日记、故事、 童话、寓言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小说、 散文
阅读记叙文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 解作者寓于文章中的感情。要理清记 叙的六要素,理解记叙的顺序,理解 文章的材料的详略处理,理出记叙的 线索,理解记叙的人称。要通过记叙 的线索,理解文章的思路.正确地理 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或按时间、或按 空间、或按事情发展过程、或按作者 感情的发展,或按场面,或按文章特 有的标志(空行或小标题)分层次。
如何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呢?
(1)从文章结构来分析,如用插叙、倒叙、首尾呼应、 记叙详略、线索等。(2)从文章的表现方法来分析, 如用对托、衬托、铺垫、渲染、烘托、象征等(3)从 表达方式来分析,如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 论等。(4)从描写的方法来分析,如正面描写和侧面 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概括介绍和具体描绘, 白描和细描等。(5)从语言风格来分析,如亲切自然 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等。(6) 从修辞方法来分析,如比喻、拟人、夸张用比、设问、 反问等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怎样从文章中找出中心论点呢?
中心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 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中心论点的位置有的在标题,有的在文章开 头,有的在文章结尾,有的在论述过程中, 也有的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

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
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
倒叙
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
作用: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如《地下森林断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补叙
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如《智取生辰纲》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作用
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拟人(2009年9题)
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
《济南的冬天》“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中“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反复(2013年9题)
第三人称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记叙结构
开头
开门见山
①开篇点题;②设置悬念,埋下伏笔;③引起下文,为后文作铺垫
环境描写
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
过渡
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必考,17/16分)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1.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背影》一文:时间—冬日的一天下午;地点—南京火车站;人物—父亲和“我”;起因—“我”回北京念书;经过—父亲到车站送“我”,并为“我”买橘子;结果——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十分怀念父亲。

2. 文章的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中心或烘托人物形象。

)
3. 叙述顺序
4. 叙述人称
5. 赏析句子角度(1)修辞
(2)表达方式
(3)描写方法
①按描写对象分
②按描写角度分
(4)表现手法
6. 语言特点(此部分根据统编教材课后设问总结)。

【中考试题研究】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中考试题研究】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文体知识梳理
要素类别概念及作用示例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按写作内容分写人
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
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
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鲁迅《藤野先
生》
叙事
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与清事件的发生、发
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述来表现作品
的主题。

沈石溪《斑羚
飞渡》
写景
以描与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景物,奇托感情,
表现主题。

《春》《济南

冬天》
状物
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
的志向。

王鼎钧《那树》
记叙文顺序顺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
局的先后顺序来写,分
为按时间顺序叙事、按
地点转换叙事、按事情
内在逻辑联系叙事。

叙事有头有尾,
条理清晰,读起
来脉络清楚、印
象深刻。

鲁迅《藤野先
生》
倒叙
把故事的咼潮或结局提到前面,再按故事发
生、发展顺序来叙述。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张抗抗《地下
森林断想》插叙叙事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朱自清《背。

专题1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专题1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一、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或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文类别:(一)按写作内容分:1、简单记叙文:事件较简单,线索和记叙方法比较单一,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2、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的表达方法,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按写作对象分:(1)写人类记叙文(2)叙事类记叙文(3)写景类记叙文(4)状物类记叙文四、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包括:(1)引申义;(2)比喻义(3)象征义2、标题的作用(好处):(1)是文章的写作对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如:《回忆我的母亲》、《昆明的雨》(2)贯穿全文的线索。

如:《社戏》、《背影》(3)概括文章内容。

如:《散步》、《阿长与山海经》(4)文眼,揭示文章主旨。

如:《再塑生命的人》、《白杨礼赞》(5)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如:《紫藤萝瀑布》、《美丽的颜色》(6)一语双关(比喻义、象征义)如:《驿路梨花》、《变色龙》【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五、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一)开头段的作用内容上:1、开篇点题,总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

3、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揭示主题。

4、开篇写景,由眼前景物引起下文的内容。

5、交代故事起因(或六要素),为下文作铺垫。

6、概括介绍人物的性格品质(或事物特点),总领全篇。

7、概括介绍人物特点(或开篇写景),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欲扬先抑)。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作品阅读文体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作品阅读文体知识梳理素材北师大版

文体知识梳理记叙文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和“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

拟人[2013年25题、2012年24题、2010年23题]作用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

辨析把物当人来写。

举例《天鹅的故事》一文中说“老天鹅”是“破冰勇士”,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将“老天鹅”人格化,赞扬了它勇敢无畏的奉献精神。

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排比[2012年25题]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

举例《长江》中“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抒情更加感人。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

比喻作用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辨析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等)乙(喻体)。

举例《谈生命》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蕴藉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反复作用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辨析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多次出现。

举例《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于勒与“我”、于勒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答题格式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的心情。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文章的主要内容。

举例如(统编教材八上P72)《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二、小说三要素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人物形象在三要素中占主要地位。

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如(统编教材九上P62)《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统编教材九上P71)《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

情节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

环境社会环境定义:对特定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描写范围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风土人情和时代特征等。

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举例:如(统编教材九下P16)《孔乙己》中“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第二段对咸亨酒店里长衫主顾和短衣主顾的描述,渲染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自定义: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三、散文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神聚”,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四、记叙顺序(12年3考)五、文章线索注:记叙文可能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考点5 句段含义及作用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考点5  句段含义及作用

【方法总结】 在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能够结合
句子的位置来把握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常用的结构术语有对比、衬托、 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呼应、抑扬、波澜、过渡、线索等。二是要 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
答题要点:①句子的具体内容;②抒发了什么情感;③与上下文有何 关系;④表达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方法总结】 第一步:弄清楚题干要求分析的段落写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有的
可能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二步:考虑这些内容与全文、标题、其他段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关联点。 第三步:确定答题重点。如“×段能否删去?为什么”“×段的妙
处”“×段的作用”,均可从情节发展、叙事技巧、结构安排、塑造人物、 情感表达、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来分析。
【参考答案】不矛盾。“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 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中蕴含着伟大。说 “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说“不平 凡”,是因为白杨树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内在的品格和精神风貌,也 就是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作者用这看似矛盾的表 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题思路】结合“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 远回忆的”一句,从内容角度所体现的作者情感、母亲形象特点,和结构角 度所体现的与题目、下文的关系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第1段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 一生。“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亲 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 地引出下文。
开头、中间、结尾段的作用“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之“段落作用”。 答过渡段或过渡句的作用,不仅要答出承上启下,还要具体写出承接 了上文……内容,引起了下文……内容。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题型梳理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题型梳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文体知识梳理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

(*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链接: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内容。

3.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内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题型链接:题目的作用(标题作为文章线索);填空链接和填写表格题。

①时间推移线,如《最后一课》②地点转换线,如《藤野先生》“我”的活动地点③人物线《我的叔叔于勒》④事件发展变化(明线)⑤情感发展变化(暗线)如《雪一化就有了路》⑥实物线索《羚羊木雕》5.记叙文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建议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不同人称的作用)①第一人称作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情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第六节 教材创新考点推荐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第六节  教材创新考点推荐
点 23
第六节 教材创新考点推荐
返回目录
→考向2 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材推荐)
考 【常见设问】
点 21
1.(统编七上《秋天的怀念》教参“问题探究”)课文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
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你认为有
什么深意?
考 点
2.(统编七上《散步》“思考探究”)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
第六节 教材创新考点推荐
返回目录
2. 请赏析【甲】文中的画线句,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怎么表现人物心理的。
【答案】示例一:运用心理描写直接刻画“她”想让孩子们经常回来的心理。“真 怀念”“但现在多想让手机响一次呢”等语句,都是人物心理活动的独白,语言朴 实,情感真诚。 示例二: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她”怀念孩子们依赖她的时光,和现在手机无 人拨打的失落。“那时孩子像依人的小鸟”“但现在,她的手机就像窗台上的盆 花”,把童年的孩子比成小鸟,那是她最珍爱的时光;把现在无人问津的手机比作 窗台上装饰的盆花,只是寂寞的象征。
第六节 教材创新考点推荐
返回目录
补充设问
★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案】明线:父亲在鹰嘴岩小学教书。(1分)暗线:父亲对教学的情感变化。(1 分)作用:两条线索相互交织,赞美父亲子承父业再传子、扎根在农村教学的无私 奉献精神。(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返回目录
考 4.(统编九上《故乡》“思考探究”)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以此
点 21
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5.(2020陕西15题)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有什么作用?
6.(2020黑龙江哈尔滨16题)第⑤段画线句从内容上看属于____(1)____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
张之路《羚羊木雕》:开篇先写“我”因将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而遭到父母责备,后插入“我”和万芳之间深厚友谊的一些具体表现,既交代了写作背景,又为主体部分作好了铺垫。
倒叙
定义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序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一个故事)
第一人称
定义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
①使文章具有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举例
鲁迅《孔乙己》:从“我”这个酒馆伙计的角度描写了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
第二人称
定义
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第二人称的叙述。
作用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便于抒情。
举例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以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描写。
5.记叙线索[人教版八下P45第一单元写作“记叙的线索”]
时间线
定义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举例
《最后一课》是以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时间推移为线索。
地点线
定义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
举例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以“我”在悬崖上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
人物线
定义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举例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全文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
情感变化
发展线(暗线)[13A]
定义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举例
黄蓓佳《心声》:以主人公李京京参加公开课朗诵前后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实物线
[13A]
定义
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举例
张之路《羚羊木雕》: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
答题
格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拟 人
(人教:七上P73;鄂教:八下P28)
作用
①将物人格化,描写更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举例
老舍《济南的冬天》: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突出了小山的可爱。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1.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举例
《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2.记叙文分类(广义划分)[人教版八上P28“学习阅读记叙文”,九下P233~P236附录“谈谈散文”;鄂教版九上P59~P60“谈谈散文欣赏”]
插叙
定义
是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叙述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不在一条线上,至少有2个故事)
作用
①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题;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抒情散文
定义
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
朱自清《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哲理散文
定义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
2006《破茧成蝶》:通过描写蚕从沉睡茧中的蛹,到最后羽化成蛾的过程,从而产生对“破茧成蝶”的感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用心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那么我们便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小说
[11年6考]
定义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体裁。
答题
格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排 比
(鄂教:八下P48)
作用
①句式整齐,增强气势;②便于抒情,更有气魄。
辨析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
1.修辞角度[人教版九上P268~P270附录“常用修辞格简表”;鄂教版八下P212~P214附录三“修辞简表”]
修辞
项目
内容
比 喻
(人教:七上P67;鄂教:八下P18~P19)
作用
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举例
朱自清《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举例
未光然《黄河颂》:用“你”来叙述黄河的伟大,使文章感情强烈。
第三人称
定义
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
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举例
黄蓓佳《心声》:从“李京京”的角度来叙述事件,使文章内容清晰可感。
4.记叙顺序
三要素
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情节(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背景设置;埋下伏笔)、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举例
都德《最后一课》:文章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学校里的一堂课,来表现国家被侵略者占领这一痛心的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
3.记叙人称
散文
叙事
散文
定义
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与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侧重于在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举例
2015B《炸豆》:文章通过描写一对小姐妹为帮病重的奶奶实现喝一碗豆芽汤的愿望,去田地捡拾豆粒,遇到蛇后相互照顾的事情,赞美了这对小姐妹坚强、孝顺的性格。
作用
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举例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顺叙
定义
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作用
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