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语文几大文体知识

语文几大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一、文体包括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

说明文主要的表达方式说明。

议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二、文学作品按体裁来分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文学。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为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象征、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托物言志:借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借景抒情:借某种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比:拿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好得更好,差的更差。

象征: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欲扬先抑:为了达到赞扬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不足之处。

欲抑先扬:为了达到否定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好处。

三、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叙述)、描写、说明和议论。

记叙的表达方式同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关。

描写的表达方式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关。

说明的表达方式同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关。

议论的表达方式同作者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看法有关。

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感叹号有关,用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之中。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记叙文文体知识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新闻、通讯、叙事散文、小说、故事、人物传记都可以当做记叙文来进行阅读。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除了这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之外,还可以有议论、抒情等次要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起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记叙文所写的人和事,一般是真人真事,有的记叙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使真人真事更能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记叙文反映生活并不是象镜子直接照抄照搬现实生活,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加工。

现实生活为记叙文提供了写作的基础,同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素材,就进入记叙文中,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记述文阅读基本知识

记述文阅读基本知识

现代文文阅读基本知识与技巧潘江华2010、2记叙文阅读基本知识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小说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尾4、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6、表现手法:(也称写作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景抒情、融情寓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叙议结合、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渲染、伏笔、照应等7、描写的种类:①人物描写:外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②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a提示时间、季节、环境特点。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渲染气氛d烘托人物心情、感情、形象。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活动场所的氛围。

8、描写方法:白描、工笔细描(细节描写)、烘托描写、动态描写9、描写角度⑴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中考考点指导1、文章概述:格式此文记叙……事,通过……表现(表达)……的精神(感情)2、人称的作用:我:亲切、自然、可信、便于抒情你:便于与读者情感交流他:便于叙事但会淡化感情和主题3、记叙的线索:①物或物件为线索。

②感情为线索。

③见闻为线索。

④人物为线索。

⑤以交往为线索。

怎样找线索:①、标题②、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③、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贯穿全文的物件或事件。

线索的作用:概述文章主要内容、点出文题。

4、分析人物形象:①通过人物的直接(正面)描写即:外、心、语、动、神描写,作用(揭示)人物的思想品格和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间接(侧面)描写(即侧面烘托):通过环境或他人(物)来间接写人。

表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③通过人物的处事方式分析人物的形象。

④通过人物的某一形象特征。

答题格式:通过(情节或描写)可以看出(人物)是一位(性格特征)的人。

文体分类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体分类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体分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文体概述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形式。

文体是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结构,它包括作品的体裁、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表现。

文体的分类主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二、散文1. 定义:散文是一种以叙述事实、抒情议论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它通常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自由度较高。

2. 特点:散文以平实、自由、灵活的语言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

散文形式多样,如议论文、记叙文、散文随想等。

散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3. 代表作品:《林海雪原》、《红楼梦》、《离骚》等。

三、诗歌1. 定义: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和节奏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语言的艺术处理,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2. 特点:诗歌以押韵、节奏和韵律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诗歌形式多样,如古体诗、现代诗、民间诗歌等。

3. 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将进酒》、《庐山谣》等。

四、小说1. 定义:小说是一种通过虚构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它以故事情节为主,通过叙述和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和生活境遇。

2. 特点:小说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主要特征,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 代表作品:《红楼梦》、《骆驼祥子》、《活着》等。

五、戏剧1. 定义:戏剧是一种通过对话和表演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它是文学和表演艺术的结合。

2. 特点:戏剧以对话和表演为主要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和社会意义。

3. 代表作品:《雷雨》、《茶馆》、《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六、其他文体1. 日记:以记录个人生活经历和感受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具有真实性和个性化特点。

2. 书信:以书信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交流信息,具有亲切感和私密性。

3. 散文随笔:以叙述、议论或抒情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品,形式自由,内容多样。

知识清单11 记叙文(小说、散文)中考考点

知识清单11  记叙文(小说、散文)中考考点

一、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一般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的交流。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的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主要方式是叙述,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通常起到点睛作用。

二、散文知识点1.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同小说相比,同样写人记事,但人物不求典型,故事不必完整;它同戏剧相比,同样讲究语言的精练,但不受时空限制,而靠优美的语言取胜;它和诗歌相比,同样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不受节奏韵律的限制,不是诗,却有着诗一般的意境。

因此,散文是一种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美文”。

散文形散而神聚。

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做“形”,把作者的感悟叫做“神”。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

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散文的线索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语文文体知识梳理(需要背诵)

语文文体知识梳理(需要背诵)

专题一记叙文(叙事散文)阅读2月24—25日背诵1.散文(叙事散文)的六要素叙事散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散文按照所写内容通常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背影》一文:时间——冬日的一个下午;地点——南京火车站;人物——父亲和“我”;起因——“我”去北京读书;经过——父亲来车站送“我”,并为“我”买橘子;结果——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十分怀念父亲。

2.文章的线索分类特点及示例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地点线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先写“我”在百草园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生活。

人物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人物线索,全文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叙述事情的发展。

事件发展变化线(明线)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如《散步》一文,围绕一家人散步这件事,按开始散步、产生分歧、问题解决的过程组织全文。

情感发展变化线(暗线)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开始时焦虑、悲痛,观赏紫藤萝后,被它旺盛的生命力感染,变得宁静和喜悦,最后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文章围绕作者的情感变化行文。

实物线以某一具体(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如吴伯箫《灯笼》一文,“灯笼”这个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以它为载体展开叙事、抒情。

3.叙述人称人称作用举例第一人称“我”①作为文中的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更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和表现主题;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社戏》,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第二人称“你”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以第二人称“你”对话,亲切自然,情感真挚。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图文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图文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图文文体知识梳理描写环境描写小说要素定义类别概念及作用示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A.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指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声音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人如其面,一个人的外貌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孔乙己》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道:“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正面描写B.语言描写:指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能够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要素人物形象《范进中举》中描写胡屠户接过范进给的两锭银C.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子,一边“把银子攥在手为、动作的描写,侧面揭示人物性格,里紧紧的”,一边“把拳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征、性头舒过来”,假意推辞。

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

这样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他虚伪、贪钱的性格特点。

《心声》中“不,不是这样的。

京京听着,在心D.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里说,不是这样的。

凡卡动(如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意向、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他那时才九岁,一个人孤人物的思想感情,披露人物的内在隐零零地在城里当学徒,吃秘世界,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不饱,还要挨打,他伤心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直接表现人物的极了,盼望爷爷去救他,内在情感,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他是在恳求,在哭诉,绝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文章体裁=文体1、按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2、按文学作品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12、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夸张、互文、3(巧设)悬念、联想、想象、象征、铺垫、渲染、烘托、讽刺、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虚实相生(结合)、由实入虚、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运用典故等。

一.基本知识:1.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要综合运用五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1)正确辨别五种表达方式: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记叙: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考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考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记叙文知识点整理一: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叙事线索:(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⑥地点变换2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紧密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记叙文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二:描写及其作用A描写的几种形式(1)描写角度: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3)描写方式: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B、几种描写的作用①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散文、小说)知识、考点一览表

记叙文(散文、小说)知识、考点一览表
丰富内容,增添文采,使语言简洁凝练,增强感染力。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种类: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等。
突出事物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变化和幽默感;可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突出人物形象,展现景物特征。
侧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与正面描写结合,可使被描写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显明突出。
抒情
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深化作品中心思想,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直接抒情
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抒发自己的感情。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引起丰富联想。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增强语言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高度概括,易于记忆;读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美感。
记叙文(散文、小说)知识、考点一览表
考点名称
知识名称
定义概念
特征或作用

一条线素贯始终
故事情节有特征
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和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俗话说:“彩线串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和故事。它可分为物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事线,或明线和暗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记叙文知识清单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记叙文知识清单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一、记叙文知识清单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④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⑤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二、散文、小说知识清单附属:一、学法指导(两遍读书法)第一遍:(辨类型,悟中心)1、了解是写人为主、写事为主还是以抒情为主。

2、初步把握中心,思路、形象、语言特色。

3、抓关键词和语句理清段落对中心的关系。

4、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遍:(细揣摩,做试题)1、浏览试题,体会设题意图,先易后难,2、对重点处、困惑处放慢速度,边读边思考。

3、再浏览,检查答案的正确、全面性。

答题步骤(1)先读问题,后读文章(确定文体)(2)再读全文,整体感知(3)仔细审题,抠出答案(4)忠实原文,运用文体(5)看分答题,组合表述(6)认真书写,宁多勿少(简述题和限字数题除外)第一步:阅读文本读问题——读标题——读文章——按问题有重点再读原文——答题(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

)第二步:感知内容1、感知要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

2、筛选信息筛选关键词、句,分析理解,弄清段意。

要注意抓住以下重要句子:①首句。

它往往有提示、铺垫、引起下文、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揭示文章主题。

③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

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过渡句。

承上启下的作用。

⑦尾句。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

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第三步:审清问题●几分●几个问题●问了什么●涉及哪个自然段●问题关键词是什么●有没有特别的要求和限制 (字数、角度、范围结合文章内容等等)●注意带有引号的词和语句●要去找原文。

文学作品试题,一部分能在文中的对应位置找到答案,一部分必须把握全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概括。

小学语文写作文体知识梳理

小学语文写作文体知识梳理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梳理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类: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对人或事的叙述和描绘较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或物,而是通过入、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记叙顺序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②文章层次异然有序,脉络分明。

播叙:一般在文章中间。

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再接着记叙中心事件。

作用:①交代了……内容,解释了……的原因;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理下伏笔;③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④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旨;⑤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⑥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段落,将事件的结果或某个重要的片段提到文章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④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增加生动性。

常见线索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地点线: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

人物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明线: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暗线: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实物线:以某一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涉及题型: ①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以标题为线索)②连接式或表格式填空。

(填写人物心理、故事情节、情感变化类题。

)人称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月用“你”“你们”的口吻展开记叙。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

(*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链接: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内容。

3.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 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内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题型链接:题目的作用(标题作为文章线索);填空链接和填写表格题。

①时间推移线,如《最后一课》②地点转换线,如《藤野先生》“我”的活动地点③人物线《我的叔叔于勒》④事件发展变化(明线)⑤情感发展变化(暗线)如《雪一化就有了路》⑥实物线索《羚羊木雕》5. 记叙文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建议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不同人称的作用)①第一人称作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情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点考点汇总

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点考点汇总

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点考点汇总2)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后文做铺垫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发展成为必然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呼应前文或题目、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使文章结构前后严谨等作用。

在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等作用。

在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形象、性格、心情,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作用。

句子的作用也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包括中心句或点睛句、情感句、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等。

这些句子可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直抒胸臆、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等作用。

总之,句子或语段在文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联系结构、表情达意等方面,为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提供支撑和补充。

关系。

2)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性格等方面的特征。

3)反映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社会风貌等。

4)营造一种社会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九、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技巧,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这些手法可以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十、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通过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散文记叙文、小说阅读考点梳理

散文记叙文、小说阅读考点梳理

散文记叙文、小说阅读考点梳理-散文(记叙文、小说)阅读考点梳理一、内容及中心的概括【答题方法】1、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中心句、总结句;2、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相关信息。

(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答题技巧】1、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面三刀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总的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考点三】概括文章主旨【答题技巧】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

2、注重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常见考点】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句子或语段的意义和作用【考点剖析】1、含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或句子或段落的本义和特殊含义、言外之义、深层含义。

2、作用:(1)内容上:①开篇点题②设伏笔、作铺垫;③深化中心;④点明主旨;⑤表达感情;⑥表现人物的特点等作用。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语文几大文体知识

语文几大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一、文体包括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

说明文主要的‎表达方式说明‎。

议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二、文学作品按体‎裁来分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文‎学。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为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象征、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托物言志:借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借景抒情:借某种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比:拿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好得更好,差的更差。

象征: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欲扬先抑:为了达到赞扬‎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不足之处。

欲抑先扬:为了达到否定‎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好处。

三、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叙述)、描写、说明和议论。

记叙的表达方‎式同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关。

描写的表达方‎式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关。

说明的表达方‎式同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关‎。

议论的表达方‎式同作者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看法有关‎。

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感叹号有‎关,用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之‎中。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记叙文文体知‎识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新闻、通讯、叙事散文、小说、故事、人物传记都可‎以当做记叙文‎来进行阅读。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除了这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之外,还可以有议论‎、抒情等次要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起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记叙文所写的‎人和事,一般是真人真‎事,有的记叙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使真人真事更‎能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记‎叙文反映生活‎并不是象镜子‎直接照抄照搬‎现实生活,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加工。

高中语文文体类必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文体类必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文体类必备知识梳理一、小说阅读【考纲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往往存在明线和暗线。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记叙文结构
时序贯穿式
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再塑生命》中“那源自中午”“第二天早晨”“这天上午”等。
空间转移式
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作者或者处于固定的观察位置,然后由此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几个事物;或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事物。
朱自清《背影》,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补叙
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起补充交代的作用,使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对这一故事作了一个总结。
记叙文人称
第一人称
用“我”来记叙。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鲁迅《藤野先生》
描写
人物描写
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五种。
《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
环境描写
A.自然景物,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
B.社会环境,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二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氛、色调等所作的描写。
杨振宁《邓稼先》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述道理。
朱自清《春》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朱自清《春》
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引起共鸣。
斯蒂芬·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朱自清《春》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刘禹锡《陋室铭》
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鲁迅《孔乙己》
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艾青《我爱这土地》
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黄蓓佳《心声》
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
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春》分成“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
散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
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清晰的了解。
莫怀戚《散步》
议论
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鲁迅《雪》
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鲁迅《藤野先生》
叙事
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沈石溪《斑羚飞渡》
写景
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景物,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春》《济南的冬天》
状物
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的志向。
王鼎钧《那树》
记叙文顺序
顺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来写,分为按时间顺序叙事、按地点转换叙事、按事情内在逻辑联系叙事。
《紫藤萝瀑布》中“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①肖像描写:以形传神;②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③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④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⑤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情感;⑥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⑦细节描写:准确传神。
鲁迅《故乡》
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鲁迅《孔乙己》
抑扬
欲扬先抑。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
欲抑先扬,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描写对象,增强表现力。
小思《蝉》、契诃夫《变色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写了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时空交互式
将时间和空间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
张之路《羚羊木雕》
逐层深入式
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上的“递进”。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并列组合式
将“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列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揭示主旨的目的。记叙文的过渡段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文体知识梳理
要素
类别
概念及作用
示例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按写作内容分
写人
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中“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场面描写
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都德《最后一课》
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说明
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抒情
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核心事物
以事物为引子,串联事件内容。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
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
以事件为轴心,展露故事情节。
莫怀戚《散步》
思想感情
以情感为动力,推进情节发展。
杨绛《老王》
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事件、人物串联在一起。
鲁迅《孔乙己》
人物活动的地点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转移来展开情节。
鲁迅《藤野先生》
小思《蝉》
以小见大
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席慕蓉《贝壳》
设置悬念
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卒章显志
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鲁迅《孔乙己》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来叙述。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魏巍《我的老师》
第三人称
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魏巍《我的老师》
记叙文线索
核心人物
以人物为线索,连缀故事环节。
鲁迅《孔乙己》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鲁迅《藤野先生》
倒叙
把故事的高潮或结局提到前面,再按故事发生、发展顺序来叙述。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插叙
叙事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能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结构紧凑又跌宕多姿。
李森祥《台阶》
前后照应
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朱自清《背影》
要素
类别
概念及作用
示例
散文的线索
时空连“线”
阅读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时,要把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连接起来,把握文章的线索。
14重庆B卷《果园快乐的时光》
朱自清《春》
议论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思《蝉》
常用表现手法
对比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鲁迅《故乡》
象征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余光中《乡愁》
伏笔
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抒情
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一片想象的空间。
《紫藤萝瀑布》中“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耀中……生的喜悦。”
定神看“线”
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再从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入手,准确地把握线索。
魏巍《我的老师》
划分层次的方法
(1)按时间先后分;(2)按地点转换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分;(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分;(6)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
直抒胸臆
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
艾青《我爱这土地》
借景(物)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朱自清《背影》
托物言志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因物取“线”
叙事及抒情类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
反复出“线”
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把握线索。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