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手术大胆创新二步肝切除术
肝胆外科新技术新项目

肝胆外科新技术新项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胆外科领域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和新项目。
这些新技术和新项目不仅为肝胆外科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肝胆外科的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详细介绍。
一、肝胆外科新技术1、微波消融技术微波消融技术是一种通过微波能量来破坏肿瘤细胞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通过针头将微波能量传导到病变部位,从而破坏肿瘤细胞。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适用于肝脏、胰腺、肺部等部位的肿瘤治疗。
2、肝脏移植技术肝脏移植技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捐赠者的肝脏移植到受体身上的技术。
这种技术适用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治疗。
肝脏移植技术的难点在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术后的抗排斥治疗。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移植技术的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
3、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段来治疗疾病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血管介入的方式,将药物、栓塞剂等直接注入到肝脏、胰腺等部位的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介入治疗技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适用于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治疗。
二、肝胆外科新项目1、肝脏3D打印技术肝脏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肝脏模型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了解肝脏的结构和病变部位,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肝脏3D打印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缩短手术时间等。
2、肝脏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肝脏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患者自身的干细胞移植到肝脏病变部位来治疗肝脏疾病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肝脏再生能力,从而加速肝脏的修复和恢复。
肝脏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优点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疗效好等。
3、肝脏切除术后支持治疗肝脏切除术后支持治疗是一种通过综合治疗手段来促进肝脏切除术后恢复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疼痛管理等方式来减轻术后不适感,加速术后恢复。
肝脏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分子病理学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病理学诊断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逐渐
增多,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个体化治疗。
手术技术
传统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是肝脏外科的传统手术方式,适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 疗。
腹腔镜手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肝脏外科的现状
手术技术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不断改进,包括微创手术、精准切 除等,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肝移植
肝移植手术已经逐渐成熟,成为治疗某些严重肝病的 有效手段。
疾病谱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发 病率逐渐上升,成为肝脏外科关注的重点。
02
CATALOGUE
肝脏外科的常见疾病
对肝脏外科的未来展望
1 2 3
跨学科合作
肝脏外科需要与肿瘤内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学 科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创新药物研发
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等创新药物的研 发将为肝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与基础研究结合
肝脏外科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结合 ,深入探讨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肝癌治疗 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肝脏外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肝癌的早期诊断
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是肝脏外科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肝癌 的筛查和诊断意识。
复杂手术的挑战
对于巨大肝癌、多发肝癌等复杂手术,肝脏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更高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同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肝脏外科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临床 实践中,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肝胆外科实习医生对胆囊切除术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肝胆外科实习医生对胆囊切除术的总结与心得体会胆囊切除术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手术,对于肝胆外科实习医生来说,它是学习和实践的重要环节。
在我完成肝胆外科实习期间,我参与观摩了许多胆囊切除手术,并亲自参与了一些手术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在医学领域中的责任与使命。
以下是我对胆囊切除术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一、术前准备胆囊切除术是一项对患者体内重要器官进行切除的手术,因此在术前准备中,我们必须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体征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此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B超等,以确保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风险。
二、手术步骤1. 切口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如传统剑突下切口、腹腔镜脐下切口等。
在选择切口时,要考虑到手术的可行性、美观性以及伤口愈合情况等因素。
2. 胆囊解剖:在手术中,正确的胆囊解剖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仔细分离胆囊与肝脏、胆管和血管的粘连,并在保护肝组织的前提下,将胆囊完整剥离。
3. 结扎分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胆囊动脉和胆囊管是胆囊的主要血供和引流通道,我们需要使用线结扎器或电切割器来分离与结扎它们,同时确保手术区域的出血量控制。
4. 胆囊切除与胆道结扎:在胆囊完全剥离后,我们需要切除胆囊,并对胆囊床部位进行胆道结扎,以防止胆汁漏出和胆石残留。
5. 术毕处理:手术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冲洗,并确保出血情况良好。
最后,关好手术切口,完成手术。
三、遇到的问题与经验在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从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如何应对术中意外情况。
有时在手术过程中,会出现胆囊管过细、组织粘连等情况,导致手术难度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我学会了安静思考、与主刀医生积极合作,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
其次,如何有效控制出血量。
手术中,出血是一项常见且需要重视的问题。
我学会了使用电凝刀、结扎器等工具来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同时要注意保护周围重要组织,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肝胆外科都有什么操作方法

肝胆外科都有什么操作方法肝胆外科是一门医学专业,涉及到治疗肝脏和胆囊等器官的疾病和疾病情调的手术方法。
这些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技术。
以下是肝胆外科常见的手术方法:1. 肝切除术: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肝脏包块、肝脏囊肿和肝硬化等疾病的常见方法。
根据肝脏病变的位置和大小,医生可以选择部分肝切除或全肝切除。
切除后的肝脏会再生,恢复正常功能。
2. 肝移植:肝移植是治疗晚期肝病或肝衰竭的最有效方法。
手术中,患者的病变肝脏被移除,然后用捐赠者的肝脏替代。
肝移植手术复杂,需要精确的器官匹配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3.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腹部小切口,利用腹腔镜导入器械进行手术操作。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损伤较小,恢复快。
在肝胆外科中,腹腔镜手术常用于胆囊切除术和肝切除术。
4.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最常见的肝胆外科手术之一。
胆囊切除可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恶性肿瘤等疾病。
手术中,胆囊被切除,可以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5. 肝动脉栓塞:肝动脉栓塞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方法。
通过在肝动脉中注射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
栓塞剂可以是生物胶体、微球或放射性微球等。
肝动脉栓塞可以延缓肿瘤生长,减少肿瘤对肝脏的侵袭。
6. 肝脏穿刺引流:肝脏穿刺引流是治疗肝脓肿或肝脓肿引起的脓毒症的方法。
通过穿刺肝脏脓肿,引流脓液,缓解感染。
7. 肝切开引流:肝切开引流适用于肝外伤或严重肝疾病的治疗。
通过在肝脏切开口引流血液或脓液,减轻肝脏负担。
8. 肝囊肿内部治疗:对于肝囊肿较大或多囊者,可以选择内部治疗方法。
如囊肿抽液、囊肿扩张成形术或囊肿内腔注射硬化剂。
此外,肝胆外科还应用了许多其他的手术方法和技术,例如肝动脉栓塞化疗、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等。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肝胆外科操作方法丰富多样,医生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专业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保护患者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肝胆手术大胆创新二步肝切除术

相关疾病:∙肿瘤∙肝硬化本文是刚发表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很新的肝脏手术方式,复旦中山周检团队报道了亚洲第一例。
附件为文章全文及刘院士的述评。
希望对手术感兴趣的战友一阅!因有战友指出,华西也报道了一例。
故更改了标题。
对“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的述评刘允怡刘晓欣【摘要】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一个非常新的外科手术。
该手术主要针对因未来剩余肝脏体积较小而不能接受大范围肝切除术的T分期较晚的肝癌患者而设计的。
ALPPS第1步手术后,患者剩余肝脏对手术的反应非常强烈,使得肝脏体积急剧增生。
因而可在第1步手术后1周左右施行第2步手术以切除所有肝内肿瘤(R0 切除)。
本文追溯ALPPS的发展历史,描述该手术的传统步骤和手术的偏离等情况,分析该手术的短期疗效。
尽管ALPPS后零死亡已有报道,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ALPPS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
ALPPS后尚没有明确的长远治疗肿瘤效果的报道。
该手术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能否安全施行尚有疑问。
但是还是认为选择门脉介入栓塞这一微创的方法更好,且风险更小。
支持,外科的进步有些就是来源于一些意外发现及治疗过程中无法解释的现象。
减肥手术被发现能够治疗糖尿病也是这种情况。
这种方法为无法切除的肝脏肿瘤提供了一个治疗的途径,值得学习。
期待着能有中长期患者生存率的报道。
相关疾病:∙肝癌∙肿瘤相关疾病:肝癌肿瘤修改来源:中国新闻网7月18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了一种全新的肝癌切除手术,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这标志着我国晚期肝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取得新的进展。
据了解,这种手术于2012年在德国首创,正式名称为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简称ALPPS,是晚期肝肿瘤的根治性手术。
据院方介绍,49岁的男性患者刘应奎是全国第一个接受此术式的患者,他近日因右上腹胀痛,进行CT检查后发现肝脏有巨大肿瘤,肿瘤原发于右肝,并在左肝发现了转移迹象。
肝脏移植手术的新技术进展

肝脏移植手术的新技术进展肝脏移植手术是一种术后病人曾经的肝脏被摘除并将新的肝脏移植到病人身体内的手术。
这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可以拯救那些因肝脏疾病而面临生命危险的患者。
近年来,肝脏移植手术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进展,使得手术更加安全和成功。
一、肝脏捐献技术的改进肝脏捐献是肝脏移植手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肝脏捐献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尸体捐献,还出现了活体捐献和脑死亡捐献。
活体捐献是指将健康人体内的一部分肝脏移植给患者,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等待时间,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而脑死亡捐献是指将脑死亡患者的肝脏移植给需要的患者,这种方式可以扩大供体资源,缩短等待时间。
这些新的肝脏捐献技术使得更多的患者有机会获得合适的肝脏,从而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
二、手术器械的改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肝脏移植手术所使用的器械也在不断改良和创新。
传统的手术器械有时会给手术带来一些风险和困难,但是现在的器械更加精准、智能化。
例如,利用微创技术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对患者的身体影响更小,恢复时间也更快。
同时,精确的手术器械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三、免疫抑制治疗的改进肝脏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移植排斥反应。
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和风险,但是现在的免疫抑制剂越来越安全和有效。
新的免疫抑制剂不仅可以减少免疫功能低下所导致的感染风险,还可以更好地平衡排斥反应和免疫功能,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四、移植肝功能评估指标的进展在肝脏移植手术前,评估供体和受体的肝功能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传统的肝功能指标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供体和受体的情况,但新的技术使得肝功能评估更加精确和全面。
例如,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变异来预测手术后的肝脏功能恢复情况,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供体和受体。
总结起来,肝脏移植手术的新技术进展包括肝脏捐献技术的改进、手术器械的改良、免疫抑制治疗的改进以及移植肝功能评估指标的进展。
肝胆科手术分类

配合体会
• 手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尽量备齐所需用物 • 小纱布尽量不下台 • 高值线用完后妥善保管,不丢弃外包装,关腹前 根据包装清点高值缝针 • 术中所有标本妥善保管,下台后交给送检医生 • 台上丢弃任何用物都需告知巡回 • 尊重医生习惯,尽量做到主动配合
肝脏拉钩 肝脾切除另加 胆肠吻合另 加、 荷包钳、关闭器、(吻合器,切割缝 合器等)血管吊带、肝门阻断带、腔镜保 护套、各个型号T管及胃管、透明导尿管、 长电刀头、超声刀
常用高值线:
6-0单桥
荷包线、关闭针
(0#PDS、减张线)4-0、5-0PDS
4-0、5-0可吸收、4-0五针可吸收
4-0、5-0prolene
胰体尾切除术
胰管切开取石
脾 脏
脾切除术
脾切+断流
基础用物准备: • 剖腹器械+基础敷料包+剖腹单 • 一般用物:吸引器、电刀、切口贴膜、20#、 10#刀片、小圆、中圆、大圆、大皮针、小 纱布各一包、敷纱10块、1、4、7号丝线 (切口保护套、引流管26#、引流袋、腔镜 保护套、灯把套)备用
常用另加器械及用物:
肝胆外科手术
常规分类及手术用物准备
手 术 室 王昭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肝胆外科手术分类:
肝 脏
胆
囊
肝胆外科手术
胆
道
胰
腺
脾
脏
肝 脏
部分肝切除术
半肝切除术
复杂肝切除术
肝 移 植
胆 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囊癌根治术
胆 道
胆道造影
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
胆肠吻合术,磁压榨术
胰 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部器官移植的最新技术

肝部器官移植的最新技术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肝部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肝衰竭等疾病的重要方法。
在肝移植手术中,最大的难点是完成器官移植后的愈合和恢复。
目前,一些最新的技术正在被应用于肝部器官移植领域,有望为肝移植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和手术结果。
一、肝再生技术肝再生技术是一种通过激活肝细胞增殖的方式,促进恢复肝功能的方法。
该技术主要通过给予患者一些药物,刺激肝细胞增殖,从而实现肝再生。
随着肝再生技术在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应用逐渐普及,肝移植的复制率和存活率也有所提高。
二、激光技术激光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通常被用于肝部组织切割和烧灼。
在肝移植手术中,激光技术可以用来处理肝脏组织的打孔和微创手术。
通过激光技术能够在更小的伤害下对肝脏进行手术切割,从而更快地恢复病人的肝功能。
三、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将微观尺寸物质制造成纳米规模的过程,对于肝移植来说,纳米技术可以用于制造纳米级别的药物和材料,从而更精细地处理和修复肝脏。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改善肝脏移植术后愈合的速度和质量,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四、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指一种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来实现任务自动化和优化的技术。
在肝移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为肝部器官移植手术提供指导和支持。
如果人工智能技术能应用于移植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有望大幅提高手术的精度和效率。
总之,肝移植手术是一项高难度的手术,而最新的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评估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
我们相信,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肝移植手术一定会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疾病:∙肿瘤∙肝硬化本文是刚发表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很新的肝脏手术方式,复旦中山周检团队报道了亚洲第一例。
附件为文章全文及刘院士的述评。
希望对手术感兴趣的战友一阅!因有战友指出,华西也报道了一例。
故更改了标题。
对“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的述评刘允怡刘晓欣【摘要】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一个非常新的外科手术。
该手术主要针对因未来剩余肝脏体积较小而不能接受大范围肝切除术的T分期较晚的肝癌患者而设计的。
ALPPS第1步手术后,患者剩余肝脏对手术的反应非常强烈,使得肝脏体积急剧增生。
因而可在第1步手术后1周左右施行第2步手术以切除所有肝内肿瘤(R0 切除)。
本文追溯ALPPS的发展历史,描述该手术的传统步骤和手术的偏离等情况,分析该手术的短期疗效。
尽管ALPPS后零死亡已有报道,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ALPPS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
ALPPS后尚没有明确的长远治疗肿瘤效果的报道。
该手术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能否安全施行尚有疑问。
但是还是认为选择门脉介入栓塞这一微创的方法更好,且风险更小。
支持,外科的进步有些就是来源于一些意外发现及治疗过程中无法解释的现象。
减肥手术被发现能够治疗糖尿病也是这种情况。
这种方法为无法切除的肝脏肿瘤提供了一个治疗的途径,值得学习。
期待着能有中长期患者生存率的报道。
相关疾病:∙肝癌∙肿瘤相关疾病:肝癌肿瘤修改来源:中国新闻网7月18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了一种全新的肝癌切除手术,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这标志着我国晚期肝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取得新的进展。
据了解,这种手术于2012年在德国首创,正式名称为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简称ALPPS,是晚期肝肿瘤的根治性手术。
据院方介绍,49岁的男性患者刘应奎是全国第一个接受此术式的患者,他近日因右上腹胀痛,进行CT检查后发现肝脏有巨大肿瘤,肿瘤原发于右肝,并在左肝发现了转移迹象。
经过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生的全面评估后,7月5日该患者实施了一期手术。
“在第一阶段手术中,外科医生先将患者肝脏的左右叶彻底劈开”,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洪吉表示,肝脏劈开后通过结扎右侧门静脉,切断右侧的血液供应,然后再切除左侧肝脏肿瘤部分,保留正常肝组织。
患者的右侧肝脏因为没有血液供给而萎缩,同时,左侧肝脏由于过量的血液供给而成倍增大。
等到左侧肝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外科医生对病人进行第二阶段手术,切除右肝肿瘤。
“这样所有的肝脏肿瘤全部就切除了”,杨洪吉说,不能一次性切除肝脏面积在65%以上,而是通过肝脏分离切除,保障患者的功能和生命安全。
同时,为了保证肿瘤不蔓延到肝脏其他部位,手术的两阶段需要十天左右。
一期手术后一周复查,患者的左肝已经代偿性增生了50%,并保持完好的肝功能,因此7月18日成功实施了二期手术。
据杨洪吉介绍,这次新型手术的原理就在于肝脏有很强的再生功能。
过去医学界一直认为一小瓣肝脏在体内长大50%需要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现在研究表明,一小瓣肝脏在7至10天就可以长大50%。
由于,患者必须短期内接受两次手术,这家要求患者的身体状态足够好才能承受这种手术。
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的医疗评估,包括心脏功能和病史,肺功能以及麻醉师的评估。
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英意译中:肝脏分隔加门静脉结扎后二步肝切除术下面的这篇或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第一篇处女作,尔后人们称之"ALPPS"Ann Surg. 2012 Mar;255(3):405-14. doi: 10.1097/SLA.0b013e31824856f5.Right portal vein ligation combined with in situ splitting induces rapid left lateral liver lobe hypertrophy enabling 2-staged extended right hepatic resection in small-for-size settings.Schnitzbauer AA, Lang SA, Goessmann H, Nadalin S, Baumgart J, Farkas SA, Fichtner-Feigl S, Lorf T, Goralcyk A, H?rbelt R, Kroemer A, Loss M, Rümmele P,Scherer MN, Padberg W, K?nigsrainer A, Lang H, Obed A, Schlitt HJ.SourceDepartment of Surgery, University Hospital Regensburg, Regensburg, Germany.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a new 2-step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adequate but short-term parenchymal hypertrophy in oncologic patients requiring extended right hepatic resection with limited functional reserve.BACKGROUND: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primary or metastatic liver tumors often face the dilemma that the remaining liver tissue may not be sufficient. Preoperative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has thus far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standard procedure for achieving resectability.METHODS:Two-staged hepatectomy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who preoperatively appeared to be marginally resectable but had a tumor-free left lateral lobe. Marginal respectability was defined as a left lateral lobe to body weight ratio of less than 0.5. In the first step, surgical exploration, right portal vein ligation (PVL), and in situ splitting (ISS) of the liver parenchyma along the falciform ligament were performed. Computed tomographic volumetry was performed before ISS and before completion surgery.RESULTS:The study included 25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tumor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 = 3,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n = 2,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n = 2, malignant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n = 1, gallbladder cancer: n = 1 or metastatic disease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n = 14, ovarian cancer: n = 1, gastric cancer: n = 1). Preoperative CT volumetry of the left lateral lobe showed 310 mL in median (range = 197-444 mL). After a median waiting period of 9 days (range = 5-28 days), the volume of the left lateral lobe had increased to 536 mL (range = 273-881 mL), representing a median volume increase of 74% (range = 21%-192%) (P < 0.001). The median left lateral liver lobe to body weight ratio was increased from 0.38% (range = 0.25%-0.49%) to 0.61% (range = 0.35-0.95). Ten of 25 patients (40%) required biliary reconstruction with hepaticojejunostomy. Rapid perioperative recovery was reflected by norm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80% of patients), creatinine (84% of patients), nearly normal bilirubin (56% of patients), and albumin (64% of patients) values by day 14 after completion surgery. Perioperative morbidity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indo-Clavien classification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grade I (12 events), grade II (13 events), grade III (14 events, III a: 6 events, III b: 8 events), grade IV (8 events, IV a: 3 events, IV b: 5 events), and grade V (3 events). Sixteen patients (68%) experienced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ollow-up was 180 days in median (range: 60-776 days) with an estimated overall survival of 86% at 6 months after resection.CONCLUSIONS:Two-step hepatic resection performing surgical exploration, PVL, and ISS results in a marked and rapid hypertrophy of functional liver tissue and enables curative resection of marginallyresectable liver tumors or metastases in patients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regarded as palliative.Ann Surg. 2012 Sep;256(3):e5; author reply e16-9. doi: 10.1097/SLA.0b013e318265fbbe.Long-term results with 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Andriani OC.Comment on∙Playing Play-Doh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liver failure: the "ALPPS" approach. [Ann Surg. 2012]Playing Play-Doh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liver failure: the "ALPPS" approach.de Santiba?es E, Clavien PA. Ann Surg. 2012 Mar; 255(3):415-7.∙Right portal vein ligation combined with in situ splitting induces rapid left lateral liver lobe hypertrophy enabling 2-staged extended right hepatic resection in small-for-size settings. [Ann Surg.2012]Right portal vein ligation combined with in situ splitting induces rapid left lateral liver lobe hypertrophy enabling 2-staged extended right hepatic resection in small-for-size settings.Schnitzbauer AA, Lang SA, Goessmann H, Nadalin S, Baumgart J, Farkas SA, Fichtner-Feigl S, Lorf T, Goralcyk A, H?rbelt R, et al. Ann Surg. 2012 Mar; 255(3):405-14.” 现在研究表明,一小瓣肝脏在7至10天就可以长大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