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电学基础3篇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电学基础3篇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电学基础3篇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电学基础1、静电现象: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

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

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中考初中物理电学复习一个主线(3721)“3”指3个基本电学实验仪器——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

“7”指7个电学物理量(初中)——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

“2”指2个基本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指1种最为典型的电学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

两个规律指: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内容、公式、适用范围)。

三串公式指:基本公式(定义式)、导出式、比例式。

现在就各要点进行详细说明:一对3个电学仪器要求掌握如下:电流表、电压表(作用、电路符号、量程、最小刻度值、使用规则),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路中的作用)。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文库最详细初中物理学习资料共五本第5本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文库最详细初中物理学习资料共五本第5本

物理基础画图专题中考物理作图知识考点:1、会画简单的光路图2、会画简单的电路图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会画力的力臂5、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6、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绕线)7、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极、电源的正、负极或磁体(小磁针)的N、S极8、会画磁体外围的磁感线或标出磁体的磁场方向9、光学暗盒问题一、光的反射作图1、光的反射作图的依据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三类具体问题:1)如图1所示,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请画出反射光线。

2)如图2所示,已知反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请画出入射光线。

3)如图3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请画出反射面的位置。

二、光的折射作图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1)依据:光的折射规律2)方法:(1)先找交点。

(2)确定法线的位置。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例1在图4中根据入射光线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2、根据光经过透镜的会聚或发散作用作图1)依据:光线过凸透镜会聚;过凹透镜发散。

2)光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②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③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例2在图5中画出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图见图4后)三、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两种作法1、反射法:1)作图依据是光的反射定律。

2)作图方法:从光源或物体上的每个点选择两条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反射光线并反向延长确定对应的像点(一般只要求会画点光源的成像光路图)如图6所示。

2、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法:1)依据:直接利用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

2)方法:作垂线、截距离、连虚线。

如图7所示。

四、怎样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1、画电路图的基本要求:①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不能自造符号。

②要注意所画符号和实物的对应性。

③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具有对称性(元件符号一定不能画在电路的拐角处)。

④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力求把电路图画得简洁、美观、大小比例适中。

【经典】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学习资料

【经典】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学习资料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常量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

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长度(L或s):米(m)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

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电阻(R):欧姆(Ω)。

物理公式1.速度v=s/t;2.密度ρ=m/v;3.压强P=F/s=ρgh;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I2Rt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电阻:R=U/I=U2/P电压:U=IR=P/I电功:W=Pt=UIt=I2Rt=U2t/R电热:Q=I2Rt(焦耳定律)=UIt==U2t/R电功率:P=W/t=UI=I2R=U2/R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U1:U2=P1:P2=Q1:Q2=W1:W2=R1:R2。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全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中考物理总复习超全精编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超全精编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 测硬币直径;b 测乒乓球直径;c 测铅笔长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分 ;1h= 60 min= 3600 s.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 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相等 ;速度不变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 3.6 千米/小时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路程 除以 时间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平均速度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刻度尺 和 秒表 ;声现象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5.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1. 光源:自身能够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2.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橙 、黄、绿、蓝、 靛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3. 光的三原色: 红 、 绿 、 蓝 ;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 、 黄 、 青 ;4. 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5. 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沿直线传播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 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反射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2.3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是 可逆 的3.凸透镜: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 会聚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作用;13 空气水、3.2 质量和密度1. 质量m : 物体所含物质 的多少叫质量;2. 质量国际单位是: kg ;其他有: t 、 g 、mg 、,1吨= 103 千克= 106 克= 109 毫克3. 物体的质量不随 形状 , 温度 , 状态 和 位置 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 属性 ;4. 质量测量工具: 天平 、 杆秤 、 磅秤 和 电子秤 ;实验室常用 天平 测质量;5.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 水平台面 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零刻线 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中央 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 左 盘里,用镊子向 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游码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 质量 加上游码所对的 刻度值 ;光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秤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 ,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刻度 ,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计算密度公式是ρ=m/v;密度单位是 kg/m3,1克/厘米3= 103千克/米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ρ= 1×103千克/米3 9.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原理:ρ=m/v步骤: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m/v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 ρv ; 3求体积:V= m/ρ ;11.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比热外包括:质量、导热性、导电性、硬度、热值、惯性、电阻率; 4.1 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牛顿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2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限度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1.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4.2 二力平衡力和运动2.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俐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4.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5.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6.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1 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 ,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 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S F p = F= Ps ;PF S = 5. 增大压强方法 :1S 不变,F 增大;2F 不变,S 减小 3同时把F ↑,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6.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减小压强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液体具有 流动 性;8.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 增加而 增加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液体密度 有关系;9. 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h 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 垂直 距离,单位 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密度 和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 重力 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 高度 的增大而 减小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 ,常见 金属盒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 气压计 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5 帕= 76 cm 水银柱高;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 ,气压增大时 升高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 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 大 ,水的沸点 高 ,饭容易煮好;15.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越小 ;5.2 浮力1. 浮力:一切 浸在 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向上托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 浮力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 < G 下沉;2F 浮 > G 上浮; 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 >液ρ 下沉;2物ρ <液ρ 上浮 3物ρ = 液ρ 悬浮;物体的漂浮条件: 物ρ <液ρ;3.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压力差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所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5. 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 浮=G-F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空心 ,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2潜水艇:通过改变 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他们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受到的浮力来实现升降;简单机械1. 杠杆:一根在 力 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 转动 的硬棒就叫杠杆;2. 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 、动力臂、阻力臂 ;3. 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 静止 状态或作缓慢的 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4.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 F 1L 1×F 2L 25. 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 >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省力 ,但费 距离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 费力 ,但省 距离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6.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 ,但能改变力 的方向;实质是个 等臂 杠杆7. 动滑轮特点:省 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8. 天平、动滑轮、定滑轮、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起重机的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剪布的剪刀、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动滑轮、汽车刹车、剪铁的剪刀、铡刀、起子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天平、定滑轮9.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优点是: 省力,并可以改变力方向 ;6.2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2. 功的计算:功W 等于 力 F 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 s 的乘积;功= 力 × 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 功的公式: W=Fs ;单位:W → J ;F → N ;s → m ;1焦=1N ·m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省功 ;5. 机械效率: 有用功 跟 总功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η=W 有/W 总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FSGh =η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拉力F 、物重G 、物体升高的高度h 、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实验器材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重、物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减小动滑轮重、增加物重、减小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力;物体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是否影响机械效率 不会7. 功率P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 ,或 P=F ·V ;单位:P → W ;W → J ; t → S ;1瓦= 1J/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 内做功1J ;1千瓦=1000瓦8. 功率表示物体 做功 的快慢;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能 ;2.动能: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 质量 越大,动能就越大;3.势能分为 重力势能 和 弹性势能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 质量 越大,被举得越高 ,重力势能就越大;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而具的能;物体的 形变程度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6.机械能: 动能和 势能 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 转化 的;8.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 变大 ,动能变小,速度 变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水能 和 风能 ;12.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7.1温度 物态变化1. 温度:是指物体的 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 温度计 ;2. 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 冰水 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1 ℃;4.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5.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 ℃至 42 ℃,每一小格是 0.1 ℃;6.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 和 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 浸没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面相平;7.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8.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9.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 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1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7.2宇宙和微观世界分子动理论1.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假设 ,再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分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了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4.宇宙是一个有数十亿个星系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银河系中恒星中的一个;5.天文学中,天体间相距遥远,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例如,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 AU,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光年 l·y;6.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宇宙大爆炸;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 7.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8.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比热内能热量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5.物体吸收热量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 ,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7.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9.水的比热容是:C=×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103J;10.热量的计算:Q吸=cmt-t0=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11.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1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两次,曲轴转动2周 ,对外做功1 次;15.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大于、小于8.1 电路电流电压1.电源:能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2.电源是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4.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5.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6.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电路图;7.串联:把用电器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8.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9.物理学中用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 103毫安= 106微安;在台灯、彩色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电风扇、冰箱、电熨斗几种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的是冰箱 ,电流最小的是半导体收音机 ; 10.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试触的方法选择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 电源的两极上 ;11.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安;12.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 电流 的原因,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3.电压U 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 伏特 ;常用单位是:千伏KV 、毫伏mV 、微伏μV;1千伏= 103 伏= 106 毫伏= 109 微伏;1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 电压表 ,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 并 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 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1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伏;16.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 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④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 380 伏;电阻 欧姆定律1.电阻R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大2.电阻R 的单位:国际单位: 欧姆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 Ω、千欧K Ω;1兆欧= 103千欧; 1千欧= 103欧;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 材料 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 材料 和 横截面积 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大 3导体的 材料 和 长度 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小 4导体的电阻还和 温度 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 温度 越高,电阻越 大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长度 、 材料 、 横截面积和 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无关5. 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 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而红炽状态的玻璃是 导体 ;7.半导体:导电性能 介于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8.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 电阻 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 ,超导体 没有 有、没有电阻;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1滑动变阻器: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 长度 来改变电阻的;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 电阻线的长度 来改变电路中的 电阻;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 ”表示的意义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④ 正确使用:A 应 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 接线要“一上一下”;C 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阻值最大的地方;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 阻值 的变阻器;1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 成反比;当 电阻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当 电压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11.公式: I =U/R IU R IR U ==⇒; 式中单位:I → 安培;U →伏特;R →欧姆; 13.欧姆定律的应用:同一个电阻,电阻值 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 无关 ;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阻 不变 ;通过的电流将 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R=U/I。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一、物理学概述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属性的学科。

物理学主要研究物理现象和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

其研究范围包括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本质、运动的规律、能量的传递等方面。

二、物理学基本概念1.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演绎等一系列系统、有条理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界现象的科学方法。

2. 物理量:物理量是观测到的基本物理特征。

如长度、质量、时间、速度等。

3. 单位: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量。

如米、千克、秒、米/秒。

4. 误差: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5. 精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精度越高,误差就越小。

6.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测量仪器对物理量变化的响应程度。

三、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1. 运动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2. 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运动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4. 运动方程: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竖直自由落体运动。

5. 运动规律的应用:合力分解、摩擦力、动能定理、势能定理、机械能守恒。

四、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及其变化的学问。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

1. 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力、张力等。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牛顿力学: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平衡力、功和功率、动量与动量守恒。

五、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学现象和光的性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光的发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及其规律。

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汇总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汇总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汇总一、物理基础知识1、物理量及其单位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等。

质量的单位有千克(kg)、克(g)、毫克(mg)等。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开尔文(K)。

2、物理公式速度公式:v = s/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密度公式:ρ = m/V (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重力公式:G = mg (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3、物理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力学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常见的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S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5、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托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三、热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难点知识点集锦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注意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中考物理必记知识点复习提纲(最新版)

中考物理必记知识点复习提纲(最新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初中物理计算公式导读一览表做计算题的注意事项:(1)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原数据最后有答案。

(2)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

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复杂电路要在草稿纸上画出简化图),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

(3)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要加%号)除外。

(4)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

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

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

(5)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

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3”。

(6)注意g的取值。

(7)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

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具体依题目要求为准)。

(8)分步求出每个量,做到求一个未知量用一个公式。

(9)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

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好处的事情。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一、声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无法传声;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④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一般(v固﹥v液﹥v气)⑤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日食和月食、激光准直。

2、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HZ)越大,音调越高(弦的音调与长短、松紧、粗细有关,前高后低)A、人耳的听声范围:20~20000HZB、超声波: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作用:超声碎石等C、次声波:振动频率小于20HZ,大型爆炸、地震会产生次声波②响度(dB)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通过鼓面纸屑弹起的高度来辨别振幅的大小,转换法)。

0dB:人刚好能听到的声音30~40dB:安静的环境70dB:影响工作谈话90dB:影响听力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可辨别发声体。

中考物理知识要点复习资料(热学)

中考物理知识要点复习资料(热学)
②而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
理解
①热传递必须在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时进行,但传递的是能量,不是温度;
②热传递不仅可使物体温度发生变化,还可使物态发生变化,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传递给物体的热量不一定使物体温度变化,如萘的熔解过程;因此说“物体吸收热量多,温度变化不一定大”、“物体的温度高,放出的热量也不一定多”
能量转化和守恒
内容
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理解
通过做功使能量转化,做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多;通过传递能量可以转移;(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能量的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变;)
P2-2-3、内能的利用:
②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
P2-2-2、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分子动理论
分子运动论基本内容
①一切物质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不连续的)分子组成;
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空隙);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极小;
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温度变化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正确解释
物态变化
分类
液化现象(气态→液态)
升华现象(固态→气态)
凝华现象(气态→固态)
例子
①云、雨、雾、露的形成;
②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③冬天在室外说话时的“呵气”;
④烧开水时的“白气”。
①卫生球的消失;
②冻衣服晾干;
③用久灯泡,灯丝变细。
①雪、霜、雾淞的形成;
定义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 讲 压强 第1课时 固体压强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 讲 压强 第1课时 固体压强

或“④”)的方法不合理,原因是该方法铅铅笔笔有重有力重,使力两,只手使指两所受只压力
大压小不力大小不同.
手指所受
命题点 1: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1.(2021·湘西州 6 题 3 分)我国有句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用来比
喻事先做好准备而不影响后面工作.从物理学角度来看“磨刀”是为了
增大压强,其增大压强是通过 A.增大受力面积
解:(1)冰壶的质量: m=ρV=2.7×103 kg/m3×7×10-3 m3=18.9 kg;
(2)冰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18.9 kg×10 N/kg=189 N, 冰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F 189 N p=S=0.02 m2=9 450 Pa.
(2)(切相同高度)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剩 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甲′、p 乙′的大小关系为 p 甲p′甲′>p>p乙乙′′.
(3)(切相同体积)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剩 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甲′、p 乙′的大小关系为 p 甲p′甲′>p>p乙乙′′.
(B )
B.减小受力面积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2.(2022·株洲 3 题 2 分)下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逃生锤的锤头很尖 B.载重车有很多车轮 C.盲道上有凸起 D.针头一端做成斜口
(B )
命题点 2:固体压强的相关计算
3.★(2022·郴州 12 题 3 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静止在水平
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022·贺州改编)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甲图 中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中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丙图中桌面朝下,并 在其上放一个同样的砝码.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热学、电学、电和磁全含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热学、电学、电和磁全含答案)

最新中考一轮复习物理全章 《内能》基础知识理解篇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喷洒香水,满屋飘香 B.打扫教室,灰尘飞扬 C.腌泡菜加盐,整坛菜都有咸味 D.放在衣橱中的樟脑球变小了2、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 B.天冷时人们通常会搓手取暖C.锯木头是时锯条发热D.把铁丝放在火上烤,铁丝的温度升高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4、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0.2kg 水从25℃加热至沸腾需吸收的热量是[C 水=4.2×103J/(kg.℃)]( ) A.2.1×103J B.6.3×103J c.2.1×104J D.6.3×104J5.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____________,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从而蒸发越快。

6.小红家买了一个电暖气,她阅读说明书时发现电暖气里的工作物质是油而不是水,用水的好处之一是油的比热容比水的____________,加热时升温_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电暖气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内能的。

7.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文库最详细初中物理学习资料共五本第2本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文库最详细初中物理学习资料共五本第2本

第九章电与磁①物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②磁体两端得磁性最强,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③磁极得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④磁体间得方向磁感线上任意一点得切线方向(两种表述)小磁针禁止时,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⑤磁感线是为了研究磁场方向强弱的假想曲线....,是不存在的典型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电磁铁)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一致通电螺线管得极性跟电流方向得关系,可用安培右手定则判断:把“GOOD”的手势横放,把握紧的四个手指看做螺线管,手臂看做正极的导线,依照电路图,从电源正极方向握紧拳头,拇指松开的方向就是N极。

中考画图题常考1、标出N、S极。

2、标出电流方向或电源的正负极。

磁场得基本性质:对其放入其中得磁体产生你得作用N S N SN N S SN S⑥磁感线总是从磁体N极出来,回到S极⑦地磁得方向与地理方向相反,南极磁极在地理的北极,北极磁极在地理的南极它们与地理之间得偏角叫磁偏角,与条形磁体相似注:司南在静止时,它得长柄指南;指南针南极的指向时地理位置的南,因为它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实验: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丹麦奥斯特结论:①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②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3、绕导线:实验:影响电磁铁(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①通过电流的大小②线圈匝数多少③铁心的大小(有无)注:①由于磁性的强弱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所以通过观察大头针被吸多少来判断磁性大小②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示数变大,但不能吸引大头针,产生这种原因可能是:通电螺线管没有涂上绝缘漆,导致电螺丝短路电磁铁的特点(与永久磁铁比较)电路通断控制磁性有无电流大小控制磁性强弱电流方向控制极性(N极S极)电磁继电器:经典例题: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BC)A.当开关S闭合时,灯亮,电动机转起来,电铃响B.当开关S断开时,灯亮,电动机转起来,电铃不响C.当开关S闭合时,灯不亮,电动机不转,电铃响D.当开关S断开时,灯亮,电动机不转,电铃响扬声器:扬声器是由线圈、永久磁铁、锥形纸盆构成的扬声器是通过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声音,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话筒:(声信号---电信号)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声音使P RAS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电铃、电话……作用:利用控制工作电路的开关。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物理》。

复习范围包括第一章至第十章,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物理学简介、测量长度和时间、质量与密度;2. 第二章:压力与压强、浮力、液体与气体;3. 第三章:热学基本概念、热量与能量、内能与做功;4. 第四章:力学基本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与惯性;5. 第五章:杠杆与滑轮、简单机械、功与功率;6. 第六章:声学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应用;7. 第七章:光学基本概念、光的传播与反射、折射与透镜;8. 第八章:电磁学基本概念、电流与电路、电压与电阻;9. 第九章:磁学基本概念、磁场与磁体、电与磁;10. 第十章:物理学在生活与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记忆;2.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2. 知识梳理:分别对第一章至第十章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突出重点知识;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中考物理总复习;2. 板书内容:分别列出第一章至第十章的重点知识,突出关键概念和公式;3. 板书结构:按照章节顺序排列,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查看和记忆。

中考物理知识要点复习资料(力学)

中考物理知识要点复习资料(力学)
密度测量
密度概念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表示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无关,与温度密切相关;
公式
ρ=m/V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升高时,质量不变,其体积变大,则其密度相应减小;反之,温度下降时其密度增大;
单位换算
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千克/分米3(kg/dm3);吨/米3(t/m3);
假设为实心
P1-2-2、运动和力、声现象:
1、运动和力:
简单的运动
研究方法
要选参照物,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切物质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一个物体静止并不是说它绝对不动,而是这个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参照物的选择
应遵循任意性、方便性原则;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力和它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
米/秒(m/s)、千米/小时(km/h);
1 m/s=3.6 km/h;
变速运动
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可能是快慢程度的变化,也可能是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还可能是快慢和方向同时都发生变改;如火车、汽车从车站开出时都是变速运动(加速运动);
产生条件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面粗糙;③相互间存在压力;④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大小
大小跟相互接触物体的性质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
方向
总是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分类
静摩擦力
①两个相互接触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若只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则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测量 力与运动
要点提纲 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 1.长度(l,s,h):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2.质量(m):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3.时间(t):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4.温度(t、T):测量工具:温度计(2 种);国际单位:开(K);常用单位:摄氏度(℃) 5.体积(V):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 3(m3); 6.力(F、G、f、N):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7.电流(I):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8.电压(U):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9.电阻(R):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 10.电能(W):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 1 小时(h)=60 分(min)=3600 秒(s) 1 米(m)=10 分米(dm)=102 厘米(cm)=103 毫米(mm)=106 微米(μm)=109 纳米(nm) 1 平方米(m2)=102 平方分米(dm2)=104 平方厘米(cm2)=106 平方毫米(mm2) 1 立方米(m3)=103 立方分米(dm3)=106 立方厘米(cm3)=109 立方毫米(mm3) 注意: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 1 千克(kg)=103 克(g)=106 毫克(mg)=109 微克(μg) 1 安培(A)=103 毫安(mA)=106 微安(μA) 1 伏特(V)=103 毫伏(mV)=106 微伏(μV) 1 千瓦·时(kw·h)=3.6×106 焦(J) 三、机械运动 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 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0、如何利用你手中的毫米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
21、怎样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漂浮在水面的小固体的体积?
[课题二] 运动与静止
[中考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速度的意义、公式、知道平均速度。
3、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知识回顾]
1、物理学中,把
称为机械运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cm 1 2 3
8、根据图 1-2 读出量筒内的物块体积: V=_______cm3=_______m3 9、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是 60____;乒乓球 的直径大约是_____cm;人们走两步大约 是 1___;某同学身高 15.8_______。
量值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4、 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
A、2um B、2mm C、2cm D、2dm
15、 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应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16、 试分析下列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填“偏大”或“偏小”
或“无影响”)
1)刻度尺的热膨胀_______ 2)刻度尺冷缩_______ 3)刻度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向东向西都有可能
4、(多选)以下速度的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108km/h=108×31600000ms =388.8m/s B、54km/h=54×13060000ms =15m/s
C、1.8m/s=1.8×11//13060000khm =6.48km/h D、5cm/s=5×31.060 km/h=0.18km/h
6、我们把 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称为匀速直线运动,把
-4-
[精选练习]
1、某人做在匀速向西行使的列车中,以列车车厢的为参照物,他是_____的;此
人看到路边的房子向_____运动。
2、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 L1 和 L2,在相邻的两条轨道上,甲车以 V1 向
东匀速行使,乙车以速度 V2 向西匀速行使,则甲、乙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开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是
;其他还有

等。
3、长度单位换算:1km=
1mm= 4、时间单位换算:1min=
m 1dm= m 1μm=
h 1s=
m 1cm= m 1nm=
h
m m
5、什么叫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差不可______;但可以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零刻度磨损_______ 4)视线歪斜______ 5)钢刻度尺弯曲
________ 6)皮尺拉伸过长_______。
17、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计”。下面是小明估测的一些数据,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 70cm
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500N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2m/s
-1-
v甲 v乙
s/m
s/m

s甲

O 静止图像
t/s O
v甲
s甲 t甲
,
v甲
v乙
t甲
t/s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思考:怎样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 四、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4.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 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密度均 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重力的大小 G=mg,g=9.8 牛顿/千克。 5.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简称“平衡力”, 必须满足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6.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思想:用一个力来替代两个力的作用,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 相同。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2)合成原则: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
_____mm。
12、 使 用 刻 度 尺 要注意观察它的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零刻度、量程和
_______值。
13、 如图 1-3 中,
两把尺子测木块
11cm 12 1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图 1-3
0
-3-
的长度,甲尺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_,乙尺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_,造成测
F1 F2 F合=F1+F2
F2
F1
F合=F1–F2
同向二力合成
反向二力合成
7.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8.摩擦力
-2-
(1)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两物体间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材料
_____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
湛江
长沙
北京
3141 到达时间
--
13:30 16:00
航班 起飞时间 11:30 14:00
--
7、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本实验的
原理是______。(2)在实验中除如图 2-4 所示的实 验器材外,还缺少________;(3)某次实验的
S1பைடு நூலகம்S2
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秒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
面顶端、中点和低端的不同时刻(秒表每格为 1s)用 刻度尺测出 S1=160cm,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
图 2-4
均速度 V1=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3=_______m/s。
8、200m/s 长的列车通过长 2km 的隧道共用了 3min 钟时间,列车的速度是多少
[精选练习] 6、服装设计师裁剪衣料常用______刻度尺;木工做家具常用_______刻度尺;在
车床加工机械零件要用________________;精细加工和大范围的距离测量可 用_____________。 7、某同学采用如图 1-1 所示的方法测木块长度,试指出其中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
(2)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课题一] 测量
1、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会用量筒测体积;
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3、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知识回顾]
1、1960 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200g
18、、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
A、速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长度单位 D、质量单位
19、第 46 届世乒赛已于 5 月 6 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
坛上的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μm
B、2mm C、2cm D、2d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