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趣味营销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趣味营销的概述 (1)
1、趣味营销的理解 (1)
2、趣味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的好处 (1)
3、趣味体验营销将成为我们重要需求原因分析 (1)
二、趣味营销的应用 (3)
--趣味营销新尝试微码斩获金网互动营销大奖 (3)
三、趣味体验式营销的战略基础 (4)
1、感官(sense) (4)
2、情感(feel) (4)
3、思考(think) (5)
4、行动(act) (5)
5、关联(relate) (5)
四、提升趣味营销效果的策略 (6)
1、角色扮演策略 (6)
2、信息传递策略 (6)
3、过程整合策略 (6)
关于对趣味营销的探究
一、趣味营销的概述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销售无非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或者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企业在做营销的时候,如何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对于诸多的处于弱势的中小品牌来说,如何借助一种特殊的营销方式来取胜也将会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被推上重要的议程上来,因此通过趣味营销来为企业品牌充值不失为企业明智的选择。
1、趣味营销的理解
趣味营销就是在营销的价值链中建立有趣味的传播点,从产品名称、产品包装造型、价格体系、个性渠道或终端特点、促销品、广告语、公关活动等等系统中创造能够引发趣味笑话谈资的营销传播元素,并使其从传播资源延伸到最终的销售动力。任何品牌都可以使用趣味营销法则,但是只是现在一些有实力的品牌觉得其档次没有大手笔的广告或公关活动有意义而已
2、趣味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的好处
(1)通过趣味的方式方法来实现营销。区别于传统的硬性广告宣传,趣味营销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反而会吸引人们的关注、参与,并且能在人们体验趣味的过程中,“暗地里”实现营销的目的。
简而言之,就是在营销的价值链中建立有趣味的传播点,从产品名称(如爽歪歪饮料)、产品包装造型、价格体系(如奇瑞汽车的趣味价格法则)、个性渠道或终端特点、促销品(如高炉家酒中的趣味砸蛋)、广告语、公关活动(如某酒举内的醉美人活动评选)等等系统中创造能够引发趣味笑话谈资的营销传播元素,并使其从传播资源延伸到最终的销售动力。(2)对于营销而言,如何花最少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市场收益是其根本目的;因此,对于资金并不充裕的弱势品牌而言,如何在弱势的环境中创造优势,借用趣味营销营造市场氛围不失为一记良策。
3、趣味体验营销将成为我们重要需求原因分析
曾经提出“营销近视症”(Marketing Myopia)并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论全球化”,并以此闻名天下的营销大师泰德·莱维特(Ted Levitt)教授,在我的感觉里是属于最有前瞻性的营销学家,这种前瞻性使得他像是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那样,具有未来学家的预言色彩。早在196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J.麦卡锡教授倡导营销4P框架的同时,莱维特教授即提醒道:“根本没有所谓的成长行业,只有消费者的需要,而消费者的需要随时都可能改变。”莱维特的观点对传统市场营销的既有成规提出了挑战,比如福特汽车自认为自己的成功是来自于改变生产线、大量生产而降低了成本。但莱维特确认为,根本原因是其洞悉了当时社会对廉价运输工具潜在的巨大需求所致。他批评当时许多公司管理层花费大量精力在生产流程和其他企业经营层面,但是却忽视了追踪消费者的需要和欲(wants)。尽管莱维特的观点当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他却无疑为市场模式的变化提前敲响了警钟,此后的市场和营销背景的演变不断地对他的断言做出证明。后来莱维特在一次演讲中,曾经提醒与会的经理们,必须要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即他们所在的公司处于什么行业?5到10年后他们又将处于什么行业?
事实上莱维特一直在想我们灌输一种营销哲学,这就是营销模式的变化与本质的不变,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市场营销在本质上是人类为满足需求和欲望而达成交换的过程,因此不论营销手段和营销观念如何变化,其本质并不会改变。所以多年来对于形形色色的营销术语和营销理论,我一向认为本质上都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的更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体验营销也是这样的,它是市场营销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一种需求。最早提出最早提出了“体验经济”概念的是阿尔温.托夫勒,她在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Future Shock)一书中大胆地预言:“服务业最终还是会超过制造业的,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2001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中,他再一次明确指出:服务经济的下一步将走向体验经济。1999年哈佛大学两位学者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还一起出版了《体验经济》著作,从而使体验营销真正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营销焦点。正因为这样,旭燕的学位论文写《体验营销的信息传播研究》,我觉得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和探讨。
关于营销的术语和阶段的划分实在很多,而且往往煞有其事地把营销模式和观念更新看作是一种替代,我觉得要研究营销首先必须关注营销的本质,要看到这些划分在合理性中都存在着普遍共性。多年前我为了避免学生去背冗长拗口的营销概念,也是为了突出营销本质,曾经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观点,说营销就是一种“需求对应模式”。认为营销的原动力来自于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因此任何营销的本质上就是为此而寻找合适的满足模式。体验营销之所以受到关注,这是因为人类的满足感很大意义上是建立在心理感受之上的,而现代商品尤其是品牌商品对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感,也是两个方面:物理价值的满足和心理价值的满足。物理价值来自于商品(品牌)的使用功能,心理价值则来自于品牌所具有的情感体验,比如你用一个时尚的Iphone手机,这不仅仅可以便利的移动通话和各种附加功能,而且还给你带来一种时尚潮流富有的情感满足,而后面这种情感满足则应该归之为体验经济或者体验营销的范畴之中。我不知道自己这样说明体验营销,不知道是不是超越了一般对体验营销的理解,但是我觉得所有关于营销体验的信息感受和心理性反应,都可以归结到体验营销之中。既然星巴克喝咖啡是一种营销体验,那么开一辆保时捷招摇而过也是一种营销体验,这里面都有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所达成的信息交流状态,也有消费者对品牌的参与(也叫做卷入)。所以研究体验营销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在体验营销信息场中,如何完成体验信息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意义上,我赞成旭燕把它与整合营销传播相联系,整合营销传播中所讲的“接触点”、“共识”和“互动”在这里很有意义。
二、趣味营销的应用
-- B2B趣味营销新尝试微码斩获金网互动营销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