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集下载

历史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精)

历史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宋祖英《十送红军》通过这段视频,可以大概看出红军长征的艰苦和惊心动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那大家想不想亲自见证?亲自参与长征?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穿越到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一、“见证”长征1、设置情境教学“穿越”到1934年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准备长征。

学生找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课件展示背景资料“小红军的叙述”,总结长征原因。

2、长征过程、遵义会议多媒体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再带领学生一起看图,“参与长征”,从整体上对长征的时间、路线方向及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把握。

开始——1934.10、江西瑞金转折——1935.1、遵义会议,时间、内容“解决了……取消了……肯定了……确立了……”极其影响,学生齐读,加深理解。

长跑——(之一)渡赤水、渡金沙江;(之二)渡大渡河、夺泸定桥;(之三)翻雪山、过草地,课件相关图片,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小故事,学生更深的体会红军长征的过程。

3、长征结束终点——1935.10、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10、甘肃会宁——长征结束多媒体展示“数字长征”,学生思考“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如此困难的长征,从刚开始的八万多人到最后的六千余人,都是红军以后的基干力量。

多媒体展示中外对红军长征的评价,总结概括长征胜利的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新人教版班级姓名第小组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型新授班级八年级教研组政史地教研组时间课堂流程具体内容学法指导目标自学【学习目标】1.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2. 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长征【知识梳理】自主探究,剖析知识。

自学时,要注意在课本上勾划重点。

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1、红军长征的原因:()年()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发动第五次“围剿”。

红军奋战一年,最后进行战略转移。

2、()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

3、遵义会议:重要的知识点在课本上做标记,不用在导学案上作答(1)时间(2)内容(3)历史意义4、长征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5、两次会师:()年()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会师;()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结合课本,留下知识的痕迹思学二.探究: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知道这首诗作者是谁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2)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3)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4)取得长征的胜利靠的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三.当堂检测1.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而将前进方向改为敌人力量薄弱的() A.湖北B.广东C.贵州D.广西2.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A.强渡乌江后B.巧渡金沙江后 C.四渡赤水河后D.强渡大渡江后3.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4.红军长征中,战胜了许多自然条件的艰难险阻,以下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强渡乌江B.四渡赤水 C.巧过金沙江D.翻越大雪山5.下列的精神中,属于“长征精神”的是()①民主与科学的精神②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四、作业布置:学练优 1 2 3 5 7 9 12(1)(2)(3)课堂小结板书教学反思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印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3【学习探索】.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

那么,青岛问题是怎样由来的?“二十一条”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2.教材上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那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3.结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谈谈你对“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句话的理解。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口号是()A.取消二十一条B.反对在“和议”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推翻了北洋政府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④最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胜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4.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A.陈独秀B.毛泽东c.李大钊D.董必武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会议重申中共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请简述此次会议情况。

(2)材料二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的什么纲领?【资料下载】北京学生界宣言(1919年5月4日)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企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

噩耗传来,黯天无色。

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和长征中发生的主要事件,知道长征胜利的结果并分析其取得胜利的原因,理解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认识到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标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通过学生讲红军故事,搜集长征资料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体会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四、授课类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情景体验法、材料提炼法、图表图示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长征组歌》之《告别》片段。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

同学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曲选自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名叫《告别》。

该歌曲的词作者肖华将军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长征人,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

那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长征的过程与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起去重温那段艰辛的革命历程。

先看第一篇章:长征路师:这是歌曲《告别》的歌词。

(投放歌词。

“红旗飘,军号响。

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知识梳理】【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D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右图是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的会议中,属于在这一“征途”中召开的是( C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3、图中小楼里曾召开的会议,从事实上被确立了谁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 D )A.周恩来 B.朱德C.邓小平 D.毛泽东4、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的概括这次会议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C )A.开天辟地B.焕然一新C.生死攸关D.光明前途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意义,感受“长征精神”,。

据此完成5-7题。

5、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C )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C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7、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D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

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开始?因为第五次“围剿”失败,从1933年(2)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革命,是中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4)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具艰辛的乐观想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重点: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记忆重点知识)1、长征的开始:原因:(阅读第一段概括)开始:年月,从出发初期受挫:战役,红军损失惨重2、伟大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4、两次会师:(1)年月,会师(2)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从课本上划出并理解记忆)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1、阅读知识链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结果如何?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结果如何?为什么?2、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3、在图中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的位置,并说出在这几处发生的重要事件。

4、根据课文和地图画出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简图。

5、感悟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三、达标检测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在:()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月D.1935年10月2.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开辟新的根据地C.北上抗日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3.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战役是:()A.四渡赤水B.渡过金沙江C.遵义会议D.强渡大渡河4.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的战役是:()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5.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D.三大主力红军会师6.红一方面军渡过下列江河的先后顺序是:()①湘江②乌江③金沙江④大渡河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6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遵义 B.甘肃会宁 C.井冈山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8、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课题使用人编号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阅读、欣赏。

教法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导入新课歌曲《长征》播放歌曲,问:歌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把你以前知道的关于长征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想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吗?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

欣赏CD乐曲。

联系以前的知识讲故事激发兴趣3’落实课标理解课标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投放课标内容阅读课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1’解读课标同步探究过程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展示交流作出评价6’用教学课件出示问题: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分小组在阅读教材和讨论问题后汇报学习情况。

观看课件及其所链接的影视片段。

5’结合影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然后接着看演示课件。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大家一起把导言部分的这首诗《长征》朗诵出来。

(学生朗诵)教师讲述:这首诗是毛泽东所作的关于长征的诗歌,那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红军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进行长征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为怕远征难》,具体了解长征的历史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大家先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前几节课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全作破裂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人在各地纷纷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之后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所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总共五次,前面四次“围剿”由于毛泽东等人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卷土重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这一次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最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准备前往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案0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案02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合作探究: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学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 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是 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 (3)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1、看长征路线图,试着到黑板前来画出红军长征的 路线并说出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哪些地方?发 生什么大事?并根据65——67页活动课三《模拟导 游——重走长征路》选题、选材,组内协作完成一 篇导游词。 2. 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准备举办一次以 “长征”主题实践活动,并设计了回顾长征、感悟 长征、见证“新长征”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回顾长征 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大事。 (2)感悟长征 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 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一点即可) (3)见证“新长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中 国发展中上的“新长征”。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洗雪 百年国耻和特区经济腾飞的史
(三)课堂检测: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开辟新的根据地 C.北上抗日 D.把 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在 ( ) A.中共一大上 B.遵义会议上 C.中共七大上 D.中共八大上 3、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 “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 ) A、瑞金——遵义——吴起镇——安顺场 B、瑞金——安顺场——遵 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安顺场——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安 顺场——遵义 4、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 ) A.陕北吴起镇 B.江西瑞金 C.甘肃会宁 D.贵州遵义 5、随州白云学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 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井冈山 会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主备人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需完善时间年月日分管领导课时 1 第周第1课时总第 13 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掌握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难点:遵义会议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新课导入:播放歌曲《过雪山草地》。

一曲深沉悠扬的歌曲,在当年到处传唱。

它唱出了长征的艰难,也唱出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于战斗、乐观坚强的精神。

那么,长征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事件?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有无特殊意义?让我们带着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板书]: 13 红军不怕远征难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内容,划出其中的难点和疑点。

教师解答:……(2) 请同学们从中提炼有效信息。

(3)、教师讲解:蒋介石调集军队向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

前四次“围剿”在毛泽东正确确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

但在第五次“围剿”中中由于博古、李德抛弃了以前的避敌主力、击其虚弱其虚弱、寻机歼敌的作战方法,结果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板书]2长征(1)同学们了解长征的哪些内容呢?(2)[投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听歌曲学生读书,提出自己的问题举手回答问题:1、第五次“围剿”时间(1933年10月)2、当时中央负责人是(李德和博古)3、结果(失败)4、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的被迫性。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回答:《长征》毛泽东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的情况,包含了长征开始、遵义会议、长征胜利三个子目的内容,之间是递进关系。

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二、课程标准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了解红军长征的重大事件、掌握遵义会议及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说出长征中发生的大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体会学习红军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诗朗诵《七律•长征》教师:毛泽东以磅礴的气势为我们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壮举——长征,它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诠释了一个民族铮铮铁骨。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设计意图: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加上电脑显示的特定声色效果,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战广昌红军败绩,改策略突围失败教师:什么样的中国国情孕育了长征这一军事奇迹呢,请阅读材料,从材料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展示:材料一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岳麓书社高中必修一材料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华北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意义: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
1、战斗频繁
2、自然环境恶劣
3、补给不足等
3、“长征精神”
信念坚定
勇敢乐观
不畏艰险
有信念才能成功
有胜利必定有牺牲等
1、阅读教材和学案资料,结合你们平时掌握的历史知识,介绍遵义会议概况(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议程、会议决定的内容),阐释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2、观看课件、阅读资料并结合平时了解的历史知识,介绍长征遇到了哪些重大的艰难险阻?讨论分析是什么因素让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主观原因: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客观原因:蒋介石集团方略、政策、指挥等方面的一系列失误,内部派系矛盾。)
3、“大渡河水仍在不停地咆哮,泸定桥的铁索还在悠悠摇荡,长征的脚步已离我们渐渐远去,它留给后人的是不尽的思索。有人说长征是一种精神,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用你喜欢的形式简要概括一下“长征精神”,并说一说你的感悟。
二、长征的经过
时间:1934—1936
经过:
1、瑞金出发
2、突破湘江
3、遵义会议
4、四渡赤水
5、巧渡金沙江
6、强渡大渡河
7、爬雪山过草地
8、吴起镇会师
9、会宁会师
用你喜欢的方式,说一说中央红军长征的历程(要求:1、讲述包含的历史要素2、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历史3、学案上做简单文字记录,帮助完成预习任务的展现。时间10分钟。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2、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了多少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根据地是什么?(配合地图册)
1、出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示意图。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学习过程:【课前回顾】1._____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_______。

3.井冈山会师,使红军队伍取得较大发展,这次会师发生于_________年。

【导入新课】由央视名嘴崔永元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引出长征。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基础知识)1、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

由于和的错误指挥,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

2、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3、遵义会议时间:内容:解决,取消,渡,打乱。

渡过,跳出。

接着红军北上,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1935年10月,到达,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的转折点?4、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5、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6、我们应当学习长征中红军的什么精神?【情感升华】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__红军不怕远征难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入新课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

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听过这首诗吗?知道作者是谁吗?(2)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3)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4)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遵义会议会址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这次会议后,长征中的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红军最后胜利会师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时间:2014-11-4一、知识目标: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二、能力目标:1、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2、分析比较探究原因: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决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领大城市,还遭到严重挫折。

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

(布置学生集体朗读“长征”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讲授新课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A. 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导入新课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

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听过这首诗吗?知道作者是谁吗?(2)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3)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4)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遵义会议会址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这次会议后,长征中的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红军最后胜利会师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合作探究:1.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线路,目的是让游客“重走长征路,学习革命史”。

如果你是这家旅行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

请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和遵义会议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认识。

3.同学们听说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试着举办一场长征故事会,讨论一下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精讲点拨: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2、强调遵义会议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遵义会议的安排使革命队伍有了正确的领航员,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前途,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此后,从近期看,毛泽东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长征;从远期看,中国革命经受种种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3、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4、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的胜利,是革命前辈流血牺牲的成果。

长征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永垂史册。

达标检测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北上抗日2、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根据地D、陕甘革命根据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是在 (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以后B、四渡赤水以后C、强渡大渡河以后D、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以后4、长征中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四渡赤水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翻越大雪山5、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6、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A、党的“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7、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B、取消了博古等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8、学校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 D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9.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遵义会议的召开 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C.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D.三大主力会师10、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诗中所描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艰苦的斗争?②请写出这次斗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及转折性会议。

③这场斗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1、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于____年从____地出发,开始长征,到____年到达____ 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____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____地召开,这次会议的内容有那些?有什么历史意义?能力提升答案:10、(1)长征(2)开始:1934年10月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

结束: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

转折:1935年遵义会议(3)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1、(1)1934年A瑞金1935年D吴起镇(2)1935年1月,B遵义内容和历史意义见课本69页。

拓展提升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为了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红军将追敌一举击溃。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赋诗一首:“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谈谈“我英勇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简要提示: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作业布置必做题:1、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依次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2、整理长征途中的重要时间及事件。

选做题:为响应国家红色旅游规划,某市团委计划组织一批团员重走长征路。

请你设计一份活动方案。

1、根据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设计一份合理的旅游路线图。

(不少于4个景点)2、列举出参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少于2条)3、指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至少2点)知识梳理图说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遵义会议(油画)遵义会议会址大渡河纪念碑泸定桥红军爬雪山长征经过的水草地红军过草地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草地行军胜利到达陕北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会师楼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

这就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会宁城西门城楼。

现更名为会师楼。

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